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倆千金的幸福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病由醫生看,退燒自己來』

2006年07月11日
公開
19

『病由醫師看退燒自己來』 大村鄉衛生所╱黃建成醫師 如果我告訴你,我的三個孩子從未沒有使用退燒藥(包括燒到四十度以上),你相信嗎?我連續看過數萬人次的民眾從未沒有為他們打過一劑退燒針,你相信嗎? 你大可相信的,因為我不喜歡幫人退燒!事實上,在疾病的治療過程中發燒是最不須要處理的,因為發燒不是病,它是生病時一種自然而健康的生理現象。會發燒,表示身體的免疫系統正常。發燒是身體出了狀況的警示,好比敵機來襲時防空警報響起一般。我們要治療的是病,是擊退敵機,那有想盡辦法消滅警報器的道理。 發燒的原因 我們的腦子裡有個叫「下視丘」的地方,專門負責調節人的體溫,讓體溫維持在一定的範圍。當這個體溫調節中樞受了某種影響就會發燒。可引起發燒的原因相當多,不過絕大多數是由病原體(包括細菌、病毒、立克次體,黴菌…等)感染造成的。 病原體感染人體後,體內的免疫系統便會動員白血球與敵人作戰,並刺激淋巴球產生抗體配合消滅敵人。當病原體與白血球作戰後,其殘骸會釋出一種叫『熱原素』的東西,隨著血液循環到下視丘把體溫調高,人就發燒了!所以說,發燒是免疫功能正常下,人體對疾病的一種健康的反應。反之,如果免疫功能太差,例如有些早產兒、老年人與重病者,想燒也燒不起來。 會燒過頭嗎? 不會的!大多數民眾都以為發燒就應該馬上退燒,否則萬一燒過頭了,燒壞腦筋,怎麼辦?他們通常可以舉出例子加以証明。其實每個例子都是誤會!他們所舉的都是腦膜炎的個案。腦膜炎是病原體侵入腦部引起發炎的疾病,其主要症狀為頭痛、頸僵、嘔吐、高燒、昏迷等。好了之後,一部分人有癩癇或智障的後遺症。一般民眾不知道『腦膜炎』這個病,只曉得該病人曾經發高燒,就認定是它幹的,真是天大的冤枉!其實一個腦膜炎的患者,不管燒到多高,有沒有退燒藥,結果都是一樣的。試想,破壞腦組織的那些病原體,要治療疾病的話,應該努力消滅病原體才對,給退燒藥有什麼用呢?何況發燒有一定的生理極限,高溫到某個限度就會停下來,不會愈燒愈高的。持續高燒是因為病原體還沒被完全消滅之故,等病原體消滅了,燒自然就退了! 需不需要使用退燒藥? 發燒是人體生了病的警示,發燒的高度、形態與時間,都可提供醫師當作診斷與治療的參考。不當的退燒有時會隱蔽病情,影響診斷。譬如說合併腹痛的發燒,未經診斷前不給退燒藥(也叫作解熱鎮痛劑)已是醫界的共識。不過發燒引起種種的不適,到底需不需要給退燒藥應該視情況而定。在不是禁忌(不合併腹痛)的情形下,如果學生須要繼續上課的話,給顆退燒藥是恰當的。碰到講也講不通的家長給些退燒藥也是可以解釋得過去 的?如果是上班時間,我會考慮吃個退燒藥,否則發起燒來臉紅、心悸、四肢無力,如何面對病人呢?至於在家沒事的話,我只會多喝開水,多休息以待燒退。小孩子對發燒耐受力比大人好,有時燒到三十九度以上仍然若無其事,活蹦亂跳的。如此,為什麼要給退燒藥呢?我是不贊成一發燒給退燒藥的。本人初來大村衛生所上班,發現護理人員打完預防針後就例行發給退燒藥,覺得這樣相當不好,容易讓民眾以為發燒就想該馬上吃藥退燒。於是交待護理人員往後不用發給退燒藥,以教育民眾取代之。 打預防針(主要是三合一疫苗)引起的發燒通常兩三天就好了,根本不須要治療!榮民總醫院有項研究,把打三合一疫苗引起發燒的小孩子分成兩組,一組給退燒藥,一組不給退燒藥。結果發現不給退燒藥的這組其血清抗體濃度較高,可見發燒多少還是有驅動免疫方面的益處。 需要打退燒針嗎? 原則上是『能不打針盡量不打針,能不吃藥盡量不吃藥』。『退燒針』在先進國家早已被禁用!可能是國人太愛打針的關係吧!衛生署尚未明令禁止。許多開業醫也樂用不疲!然而純從醫學的觀點與教育的立場來看,打退燒針應該盡量避免的!除了針劑可能引起的種種併發問題之外,試想,有多少擔心焦慮的父母帶著小孩半夜求診,只為了本來他們可以自行處理的發燒呢?有多少發燒的病人或家屬在看完病後主動要求醫師為他們打一針呢?也許這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也許有的醫師也一視同仁的對待自己的親人!不過我仍然深信,當個醫師的小孩,好處之一是針打得比別人少! 發燒要不要看醫生? 我建議發燒的病人還是趕快看醫生為宜,好讓醫師為您診斷並治療你的病。領了藥之後,除非有發燒以外的重要症狀,不則應該放心的把藥吃完再說,千萬不要只因為發燒而一再求診!有不少父母們,小孩吃了藥後燒還不退或退了又燒起來,以為該位醫師的處方沒效,以為該醫師的處方沒效,半夜三更又帶去看急診,甚至一連看了幾位醫師,真不值得如此!要知道,我們治療的是病,不是發燒啊!而疾病引起的發燒本來就是起起伏伏的,不管有沒有使用退燒藥都是這樣。等急性期過了之後,燒也就退了! 如何照顧發燒的病人? 前述提及,我的三個小孩從沒有使用過退燒藥,那麼我是怎麼照顧他們的呢?簡單的說,盡量讓病人舒服一點就是了!譬如說讓室內通風良好、多喝開水補充散失的水分、衣物不穿過多以舒適為宜、冬天用溫水,夏天用自來水擦澡、冰枕可使頭部、臉部涼快些,以上都是幫助病人的好方法。我常告訴年輕的媽媽『一個優秀的母親要學會孩子發燒時不使用退燒藥』。 結論 發燒不是病,它是疾病所引起的一種症狀罷了!我們看醫生的目的是要治療病,不是要治療發燒,退燒藥的使用,只不過是讓病人舒服一些而己。為了免於民眾因『發燒看病』所苦,衛生單位應該多多教育民眾正確的面對與處理發燒的常識。筆者看病時,是否要開給退燒藥常常由患者自己決定,發現不少年輕的媽媽都能接受不使用退燒藥的觀念,也因此減少了帶小孩子看醫生的次數。 筆者認為單純為退燒而打針應該被避免的,當民眾的醫療常識提昇之後,除非醫師認為給退燒藥對病人的健康有所幫助(少數案例如此),否則是否開給退燒藥應該由病人自己或家屬來決定。民眾也應該學會如何使用退燒藥以備不時之需,相信將來有一天『病由醫師看,退燒自己來』會成為為普偏的醫療常識。

小兒發燒正確處理因應方法-摘自中華日報

2006年07月11日
公開
12

前言:小兒發燒在小朋友成長過程中免不了會發生,由於發燒代表身體健康出現了警訊,因此一旦家裡的小朋友發燒了,總是讓家長十分緊張;也因此,對於小兒發燒的正確處理因應方法,避免無謂的緊張焦慮,甚至做出適得其反的措施,家長不能不知道。  記者黃微芬�專題報導  很多家長在發現小朋友發燒了,都會急著先為孩子退燒,怕「燒壞」腦子,但如此一來,反而可能會影響醫師的診斷,成大醫院衛教護理師王玉媚提「兩瓶開水」原則,取測「量」體溫、「評」估症狀、「開」始處理、「隨」時監測的諧音,幫助家長建立正確的處理觀念及作法。  一、測量體溫  如果感覺小兒皮膚熱或臉發紅,一定要用體溫計或耳溫槍來測量,用手觸摸小兒皮膚來判斷是否發燒並不準確。在小兒生病期間,體溫升升降降是正常現象,等身體自我調節體溫達到一個程度就會停止,即使不採取退燒措施,溫度也不會無限制上升。  至於量體溫的時機,只需在感覺小兒身體發熱、發燒或給予退燒藥前後測量即可,不需要太頻繁,重要的是「燒了幾天」,而不是「一天燒了幾次」。  二、評估症狀  小兒發燒時,除了測量體溫外,應觀察有無其他任何症狀,如咳嗽、鼻塞、流鼻水、喉嚨痛、耳朵痛、一直接觸或摸耳朵、吃任何東西都會嘔吐、不吃東西、嘴巴破、手掌及腳掌有紅疹或小水泡、皮膚有出疹現象、腹瀉、尿尿時會有刺激感或疼痛感、尿不出來、頻尿等。  如果孩子只是單純發燒,無其他症狀,精神及活動力也不錯,此時家長可以不用太擔心,只需多觀察小兒的體溫變化及有無其他症狀即可;體溫的高低與疾病的嚴重度無關,觀察小兒的症狀及體溫變化,比只觀察體溫更重要。  三、開始處理  原則上,小兒發燒分三個階段,各有不同的表現及處理方式:  第一期發冷期,表示體溫正上升中,小兒會出現發冷顫抖、皮膚及手腳冰冷、乾燥;此時以給予小兒加衣服或蓋棉被,維持舒適為原則,不建議給小兒冰枕、溫水拭浴或泡澡等退燒法。  第二期發熱期,表示發燒溫度已經達到最高點了,皮膚感覺燒熱,小兒可能會有熱、口渴、頭痛、身體無力或肌肉痠痛等症狀,也可能出現煩躁不安、食慾差、痙攣發作;此時小兒的衣物以舒適為原則,可根據當時的氣候穿著正常的衣服,穿太多或太少均不宜,居家方面則宜保持環境適度通風,如果小兒覺得不舒服,可以給予退燒藥來促進小兒的舒適,如果小兒願意,也可以在服用退燒藥後再幫小兒溫水拭浴。  第三期退熱期,表示發燒溫度正在退或已經退了,皮膚摸起來溫暖發熱,且大量流汗,此時幫小兒換乾淨衣物,維持身體乾爽舒適很重要,可鼓勵多喝開水,但不用強迫。  要強調的是,服用退燒藥的目的是為了促使小兒舒適,不是因為體溫上升,對人體有害,因此,退燒藥不必固定每隔幾小時就用一次,一直服用退燒藥或塞退燒劑來抑制發燒,可能會引起藥物的副作用,對小兒反而有害。  四、隨時監測  在小兒生病期間,觀察症狀很重要,若發現小兒有發燒又有合併以下任何一種症狀或條件時,應立即就醫:年齡小於 3個月、體溫超過 40° C、發生痙攣、意識方面出現昏睡、難以喚醒、躁動不安、意識不清。身體症狀方面,若有抱怨頭痛得厲害或頸部僵硬、呼吸困難或呼吸急促(或緩慢)、臉部蒼白或發紫、劇烈腹痛、嚴重腹脹、嘔吐不止、發燒且合併皮膚斑點或紅疹、嚴重水瀉、解血便等。除了年齡小於 3個月及皮膚出疹以外,若小兒無發燒期間,出現以上的任一症狀時,仍需要立即就醫。  王玉媚表示,醫學定義小兒發燒是指體溫在 38° C以上而言,由於運動、天氣太熱、穿太多衣服、曬太陽、洗熱水澡等也會提高溫度,因此在量體溫前,應先讓小兒休息半小時後再量,以確認是否發燒。  她強調,人體是先有疾病才會引起發燒,換言之,發燒是身體扺抗外來致病菌的正常反應,是症狀而不是疾病,通常發燒的溫度大多介於 38-41° C之間,很少超過 42° C,也不會導致後遺症,因此,會產生腦部受傷害、肢體殘障後遺症的是腦部感染疾病,不是發燒本身,家長不用擔心會「燒壞」腦子。  此外,王玉媚也強調,發燒可提升人體免疫系統功效、抑制病菌生長,對人體是有益處的,不需要急著降溫,除非是容易因為發燒而抽搐,或有慢性心肺疾病、慢性貧血的小兒,否則一味地抑制發燒,不但無法縮短疾病的病程,還可能會影響醫師的診斷,對孩子反而有害,過去用酒精擦身體來降溫的作法,現在已經禁止使用。

哆啦A夢收集表

2006年07月03日
公開
13

01.台灣 收集1個•多餘0個 02.日本 收集1個•多餘0個 03.中國 收集1個•多餘0個 04.新加坡 收集1個•多餘0個 05.印尼 收集1個•多餘0個 06.馬來西亞 收集1個•多餘0個 07.韓國 收集1個•多餘0個 08.香港 收集1個•多餘0個 09.泰國 收集1個•多餘0個 10.印度 收集1個•多餘0個 11.越南 收集1個•多餘0個 12.柬埔寨 收集1個•多餘0個 13.尼泊爾 收集1個•多餘0個 14.澳洲 收集1個•多餘1個 15.西班牙 收集0個•多餘0個 16.義大利 收集0個•多餘0個 17.法國 收集1個•多餘0個 18.南極 收集1個•多餘0個 19.俄羅斯 收集1個•多餘0個 20.希臘 收集0個•多餘0個 21.丹麥 收集1個•多餘0個 22.英國 收集0個•多餘0個 23.德國 收集1個•多餘0個 24.荷蘭 收集1個•多餘0個 25.匈牙利 收集1個•多餘1個 26.美國 收集1個•多餘0個 27.加拿大 收集1個•多餘1個 28.墨西哥 收集1個•多餘0個 29.智利 收集1個•多餘0個 30.巴西 收集1個•多餘0個 31.祕魯 收集1個•多餘0個 32.埃及 收集1個•多餘0個 33.南非 收集0個•多餘0個 34.摩洛哥 收集1個•多餘0個 35.伊朗 收集1個•多餘0個 36.台灣 收集1個•多餘0個 哆啦A夢收集0個•多餘0個哆啦美收集0個•多餘0個大雄收集0個•多餘0個靜香收集0個•多餘0個胖虎收集0個•多餘0個小夫收集0個•多餘0個 時光機收集0個•多餘0個 任意門收集0個•多餘0個 竹蜻蜓收集0個•多餘0個 縮小燈收集0個•多餘0個記憶吐司收集0個•多餘0個時光布收集0個•多餘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