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蘋果媽

為何清潔有意義

2018年01月05日
很棒的演講

【為何清潔有意義?】Linda老師演講筆記

雖然遲到,幸好後來還是去聽了這個演講。每個媽媽聽完都立刻回家開始和孩子一起整理「我們的家」,鄰居媽媽整理到凌晨四點,真是太拚了。以下分享我隨手記的簡短摘要:

人需要次序感,它會來服務我們。

我們所擁有的東西會需要我們的生命力去關注它,否則它就會反過來消耗我們的生命力,使我們疲累。

只留下有用的和可以給我們快樂的東西。

如何分辨適度的清潔與潔癖?覺得在自己的房子裡是好的、舒適的,就夠了,不要變成潔癖。

清潔時帶著愛和奉獻的心就變成「照顧」,超越物質層面,具有靈性的意義,因為你創造了一個空間邀請靈性世界進入。

只買需要的而不是想要的東西。

自己要先很有熱情的去做。創造「我們一起做」的氛圍,比叫孩子自己去做家事好。

每周固定在某個下午一起打掃家裡。工作前的預備,固定的工作流程,系統化,有節奏,都很重要。

只有去挪出時間才會有時間。計算你每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你就知道你其實可以挪得出時間。

清潔工作是在為大家做而不只是為自己做。

面對青少年,不要放棄,要不斷的邀請他們,雖然他們也在一個困難的狀態。

青少年有太多生命的問題不知道要去問誰,因此感到非常寂寞,空虛的背後就是混亂,如果孩子的狀態很糟,一定要去追問,是不是有什麼失落讓孩子變成這樣。

人常常過度承受一些東西。要相信人性總是渴望被美環繞,否則就一定有什麼問題,要去找出那個原因。

如果發現孩子有問題,我們就要不斷的探問,可以如何幫助他們。

不要在生氣的時候去做清潔工作,或叫生氣的孩子去做清潔工作,因為憤怒的情緒會影響整個空間。

如果你不能帶著愛工作,那你就花錢請人帶著愛去工作。∼紀伯倫

清潔工作可以讓愛變得具體可見。

雖然他們不說,但一個整潔的家對孩子很重要,那讓我們住的不只是房子,而是充滿了愛的空間。

不要因為罪惡感而保留某樣東西。留在身邊的東西應該要能讓我們快樂,而不是覺得有負擔。

把東西帶回家時要想,我可以給它愛嗎?可以好好照顧它嗎?我真的需要它嗎?

當我進入一個新的空間時,我會問:我是誰,然後把所有不好的情緒都留在外面。

對家人說出你的期待,並且要讓每一個人都同意,這樣才算建立了共識。不要把期待放在心中,卻希望他人自然應該知道。

如何幫助大孩子整理房間?我會對孩子說:明天XX時間我有空,如果你把東西整理好,我可以幫忙清潔工作。通常孩子都會接受。

在我們家,每天回房睡覺前,要聚在一起,檢視四周,自己的東西都要歸位,不要留在公共空間。

我們照顧人,照顧物品,也照顧空間。

好習憤的養成永遠都不嫌遲。

Linda老師分享的故事:
有一位最大的孩子14歲,其他分別約10歲和4歲,有3個孩子的單親爸爸,老婆離開之後,家裡一團亂。他來上老師的工作坊,決定回家每天花10分鐘整理他們家,結果他工作了10分鐘以後,孩子們都紛紛來問可以幫什麼忙,接著他們便一家4口一起整理家裡。一段時間以後,他們的家終於變得很整潔乾淨了。有一天他14歲的孩子對他說:爸爸,謝謝你讓我們又擁有了一個家。房子和家是不一樣的,小的孩子即使不說,但家的感覺真的對他們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