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蘋果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為何清潔有意義

2018年01月05日
公開
47

很棒的演講 【為何清潔有意義?】Linda老師演講筆記 雖然遲到,幸好後來還是去聽了這個演講。每個媽媽聽完都立刻回家開始和孩子一起整理「我們的家」,鄰居媽媽整理到凌晨四點,真是太拚了。以下分享我隨手記的簡短摘要: 人需要次序感,它會來服務我們。 我們所擁有的東西會需要我們的生命力去關注它,否則它就會反過來消耗我們的生命力,使我們疲累。 只留下有用的和可以給我們快樂的東西。 如何分辨適度的清潔與潔癖?覺得在自己的房子裡是好的、舒適的,就夠了,不要變成潔癖。 清潔時帶著愛和奉獻的心就變成「照顧」,超越物質層面,具有靈性的意義,因為你創造了一個空間邀請靈性世界進入。 只買需要的而不是想要的東西。 自己要先很有熱情的去做。創造「我們一起做」的氛圍,比叫孩子自己去做家事好。 每周固定在某個下午一起打掃家裡。工作前的預備,固定的工作流程,系統化,有節奏,都很重要。 只有去挪出時間才會有時間。計算你每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你就知道你其實可以挪得出時間。 清潔工作是在為大家做而不只是為自己做。 面對青少年,不要放棄,要不斷的邀請他們,雖然他們也在一個困難的狀態。 青少年有太多生命的問題不知道要去問誰,因此感到非常寂寞,空虛的背後就是混亂,如果孩子的狀態很糟,一定要去追問,是不是有什麼失落讓孩子變成這樣。 人常常過度承受一些東西。要相信人性總是渴望被美環繞,否則就一定有什麼問題,要去找出那個原因。 如果發現孩子有問題,我們就要不斷的探問,可以如何幫助他們。 不要在生氣的時候去做清潔工作,或叫生氣的孩子去做清潔工作,因為憤怒的情緒會影響整個空間。 如果你不能帶著愛工作,那你就花錢請人帶著愛去工作。∼紀伯倫 清潔工作可以讓愛變得具體可見。 雖然他們不說,但一個整潔的家對孩子很重要,那讓我們住的不只是房子,而是充滿了愛的空間。 不要因為罪惡感而保留某樣東西。留在身邊的東西應該要能讓我們快樂,而不是覺得有負擔。 把東西帶回家時要想,我可以給它愛嗎?可以好好照顧它嗎?我真的需要它嗎? 當我進入一個新的空間時,我會問:我是誰,然後把所有不好的情緒都留在外面。 對家人說出你的期待,並且要讓每一個人都同意,這樣才算建立了共識。不要把期待放在心中,卻希望他人自然應該知道。 如何幫助大孩子整理房間?我會對孩子說:明天XX時間我有空,如果你把東西整理好,我可以幫忙清潔工作。通常孩子都會接受。 在我們家,每天回房睡覺前,要聚在一起,檢視四周,自己的東西都要歸位,不要留在公共空間。 我們照顧人,照顧物品,也照顧空間。 好習憤的養成永遠都不嫌遲。 Linda老師分享的故事: 有一位最大的孩子14歲,其他分別約10歲和4歲,有3個孩子的單親爸爸,老婆離開之後,家裡一團亂。他來上老師的工作坊,決定回家每天花10分鐘整理他們家,結果他工作了10分鐘以後,孩子們都紛紛來問可以幫什麼忙,接著他們便一家4口一起整理家裡。一段時間以後,他們的家終於變得很整潔乾淨了。有一天他14歲的孩子對他說:爸爸,謝謝你讓我們又擁有了一個家。房子和家是不一樣的,小的孩子即使不說,但家的感覺真的對他們很重要。

宜蘭師訓台北讀書會(10)

2010年08月14日
公開
32

早上十點開始 先把未唸完的唸完 Pp. 51~53 45~48 一起吃完中餐後 討論全本摘要 (請事先將全本書整理出自己的摘要 字數不限) ******************************************** 雖然還是沒有按照進度做全本的摘要 不過終於把全本書細細讀完了一次 每次還花了許多的時間更正無數詞句不清的地方 還有不少同學們提出現實上面對孩子問題的處理方式 老師也總是很有智慧的由生活上的範例 拉回探討到最深層的源頭 彷彿歷經了一次次的洗禮 感謝親愛的同學們 與 老師 討論到關於孩子的記憶力 7~14歲 不強迫記憶 但這個階段記憶力運用的越多越好 兩者之間事實上並不會衝突 可以給孩子很多的生活 生命經驗 但是是出自很自然的方式 而不強加在孩子身上 讀經班 出發原意沒有不好 但要注意是否符合孩子的成長原則 例如課程是否注意呼吸的原則 是否讓孩子有自己的Will foreces(而非老師的foreces強加其上) 中間的討論讓我想起小學階段與家人一起賞鳥的經驗 看起來是很美好的童年經驗 不過這樣看起來 還有很多可以讓我再去回溯的空間 生命傳記上 又突然可以加上一筆值得探討的功課 意外的收穫~~ 老師還是不斷的提醒 大人的功課:要鍛鍊清晰的思考 敏銳的觀察力 中午吃水果的時間 老師順勢帶大家做一個隨時都可以做的思考練習 很簡單 又隨處可做 "專注在一件事上 就是一個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