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ღ Una mami ღ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培養孩子從第一天做起

2008年09月22日
公開
35

作者:文 媽 參觀網站 時間:2005-04-23 17:48 一篇很棒的文章 有些長請慢慢看 自信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該如何協助孩子發現自己的能力、接納自己的獨特性、對自己有信心? 本篇文章原刊登於《康健雜誌》52期(2003/03/01)作者:賓靜蓀   你大概很熟悉這個情景:擁擠的公園遊樂場,女兒正預備從溜滑梯上溜下來,卻被另外兩個孩子擠開,她不知所措地愣在那裏;沙坑裏,兒子一轉身,小鏟子被別的小朋友拿走了,他眼帶憤怒、責難,卻開始向你求救。 你即使再講求禮讓美德,也不免暗自希望自己的孩子據理力爭,甚至寧願他負人,也不願他被人欺。你開始懷疑,「為什麼我女兒那麼沒自信,連對這矮她半個頭的小孩都沒輒?」「為什麼我兒子那麼畏縮,不能理直氣壯地自己去把玩具搶回來?」你擔心,三歲時無助的眼看自己的玩具被搶走,到30歲會不會把大好的工作機會拱手讓人? 你的孩子真的需要這種強悍地把別人推開的自我中心特質,才能在漫漫人生中有所斬獲?這就是所謂的「自信」? 真假自信 德國的心理學家、教育學者認為答案是否定的。在人生旅途上只顧推開別人勇往直前的人,或許能擁有一份人人稱羨的事業、一輛賓士車、存款、股票足夠用到下輩子,但這些外在的成就並不等於自信。這樣的人愛吹噓,表現出掌控大局的氣勢,實際上卻經常不滿足,有錯總怪罪別人。這是一種虛假的自信。 德國的專家們認為有真正自信的人,能自我反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點,而且承認自己的錯誤,心口如一,因此容易贏得別人的信任。他堅持自我,能在重大時刻(不論涉及家庭、工作或人際關係),做出適合自己的正確決定。他討人喜歡,很少陷入恐懼,不訴諸暴力,不易上癮。他能享受人生和人生中的出其不意。 「自信的形成需要內在和外在的安全感,」德國海德堡兒童�青少年心理分析治療師荷柏格(Renate Hoerburger)表示。自信不僅代表深信自己能充分發揮,對自己的成就感到滿意,同時也需要被周遭的人接納,希望別人尊重和肯定自己的成就。當一個人的自我觀感和別人對他的印象沒有衝突時,自信就油然而生。 自信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該如何協助孩子辨識自己的能力、接納自己的獨特性、對自己有信心?德國的發展心理學家、教育工作者、行為生物學家都一致建議,要讓孩子自信、快樂的成長,同理心、清楚的界限、挑戰三大原則缺一不可。當然,父母不可能、也沒必要每天都戰戰兢兢的恪遵這三大原則。重要的是,這三大原則在每天生活中佔有一席之地。 同理心——親子關係的基石 人類辨識自己的第一面「鏡子」,就是他的父母。從出生的第一天開始,嬰兒就從父母的臉龐和反應上,辨認出自己,心理學家稱之為「反映」。孩子發出「ㄅㄦㄅㄦ」的聲音,就回以「ㄅㄦㄅㄦ」;孩子咧開嘴,就報以笑容;孩子感覺孤單,就把他抱起來安慰他,感覺無聊,就逗他玩、讓他高興,餓了,就餵他。孩子慢慢從這些互動中學到「我很有價值,如果我很無聊、餓了,有人會來照顧我。」 嬰兒透過和父母的親密接觸,開始認識周遭環境,學習表達自己。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父母以同理心去傾聽、觀察嬰兒的需求,感受他的感覺,並適當的回應,就能教導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緒,並主動表達。透過不斷重覆、可預期的互動,孩子(即使還在襁褓中)感受到父母的愛,感受到父母很希望了解自己。建立了這層信任,孩子就知道自己有能力表達感覺,而且能讓自己的需求獲得滿足。這是一種很好的感覺。 躺在搖籃中的寶寶哭了,是需要安靜?是害怕?還是希望被抱起來?是尿布濕了?累了?還是真的餓了?如果這些需求沒有被適當的反映出來,或者成人做出一種嬰兒不能理解的反應,嬰兒對自我的認識就會扭曲。「試想,如果每次哭叫,就不分青紅皂白的被塞進母親的乳頭或奶瓶、奶嘴,小嬰兒就在懷疑中學到,所有的負面情緒都可以『吃』來回應,」德國弗萊堡大學的行為生物學家郝斯娜柏(Gabriele Haug-Schnabel)提醒。 當然,孩子的需求和大人的需求不一定時時相符,但是為求得片刻安寧而塞住他嘴巴,並沒有真正解決問題。郝斯娜柏建議,父母只要聽從自己的同理心、花點時間,就能了解孩子的「語言」,並幫助他表達自己。因為「兒童發展的每一大步,不會憑空而來,是植基於每一天的練習,」她強調,父母的日常行為和活動,足以影響孩子的期望、經驗、情緒。 明確的界限——聰明父母的秘密 孩子成長到兩歲,自我漸漸成形,開始挑戰成人的權威。透過不斷問問題、主動密集的衝撞既訂的規則及體驗其後果、挑釁大人的反應,孩子才能找出那個年齡典型的行為空間。德國立科堡的教育顧問柏華格(Hans Berwanger)表示,他需要「父母定出界限」那種「爸爸媽媽最偉大」的感覺。他需要知道大人眼中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底線到哪裡。 這個答案要具體簡明。不論是擴大他活動空間的「可以」,或明確的禁令「不可以」,都必須前後一貫。只有設定一貫的、清楚的界限,才能幫助孩子適應他周遭的環境,而且提供一種「有些規定永遠必須遵守」的安全感。 每個兩歲小孩都覺得按鈕打開爸爸的CD音響夾再關上是一大樂趣。如果有一天爸爸大吼禁止,隔一天卻又只在一旁搖頭嘆氣,孩子就會懷疑,「他到底讓不讓我玩?」結果反而導致孩子不斷的開開關關,直到他得到一個明確的答案為止。柏華格表示,其實不需輕打小孩手指(以示處罰)、不須爭吵也不須吼叫,只要簡短、堅定的「不可以」三個字,加上一句解釋的話就足夠了。如果孩子不理解或沒有行動,就直接把他抱走。必要時,每天都做同樣的動作。 父母設下清楚且一貫的界限,同時也傳遞了大社會的規範和法令。在家庭中的約定愈清楚、愈可預期,孩子日後進入幼稚園、學校、職場,就愈有自信和他人相處。他會因為想多了解、積極參與,而主動去找界限、結果、原因,柏華格認為這種透過體驗得來的「理解」,不但提供安全感,也能保護孩子對抗無助感。 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最困難的就是平衡點的拿捏。設定界限並一以貫之,更是對父母本身性格、理念、自信的一大考驗。不但要收,同時也要放,容許孩子實驗的行為空間。父母如果連一點小事都不讓步,也陷入另一種極端。設定界限沒有標準答案,但如果父母愈有自信,面對孩子就能愈清楚、明確。 挑戰——我「做」故我在 「我自己!」大概是小小孩最常用的三個字了。父母應尊重孩子的這個意願,並且協助他在所有可能的方式中,找出對自己最有利的,藉以學習自己做決定,同時採取行動。 父母最擔心孩子會受傷,尤其在運動玩耍時。「別絆倒了!」「小心別摔跤!」「你這樣會撞到,很痛喔!」父母總是先預期那個最嚴重的後果會發生,這層擔憂反而讓孩子不確定,結果真的摔了一跤。行為生物學家郝斯娜柏在她的新書《如何建立孩子的自信》中,苦口婆心地請父母克制自己的憂懼,「先提醒危險所在,然後提供解決方法,只在孩子的行為太過冒險時才插手介入。」重要的是提醒孩子:「這裡很滑喔!」「注意!有塊大石頭!」「慢點!這裡很陡!」但把決定權留給孩子。這樣會讓他更有自信、更安全地適應變動的世界。 自己嘗試過的經驗、自己主導的發現都能促進孩子發展,而且這種方式不用花一毛錢。當然,大人可以做得更快、更好。但等待是值得的。 看一個四歲的小孩削紅蘿蔔、拼裝電動火車軌道,父母可能要費很大的力氣才能忍住不插手。但對孩子而言,重要的不是拿把小刀在手上,而是他覺得自己長大了、很棒、很有用,因為他可以大聲宣稱「今天我煮飯了!」在那等待、焦急的五分鐘裡,孩子可能經歷兩段軌道兜不起來的挫折,以及終於完成的那份喜悅。 孩子需要感覺到,自己創造了一些事,在過程中發揮了一些影響,尤其是那種剛開始看起來很不容易的情況。他必須先考量,「我要採取的那種方式會產生什麼效果。」這個方式就是自己找的、試過的,必要時還可以再複製一次。然後他就會一直記得這個成功的經驗。孩子會擁有一種很好的感覺:「我參與了好多事,我還想再去體驗新的事物,而且別人也會把我當成夥伴,我有貢獻,有影響力,我知道怎樣找人幫忙,我很棒。」 但所謂的挑戰並非意味父母強加給孩子新的挑戰,揠苗助長只會埋沒真正的興趣。郝斯娜柏勸告父母不要急躁,不要硬把孩子往某個方向拉扯,要有耐性和注意孩子的反應。「只因為你懷疑你的四歲孩子還不會畫畫,便每天硬塞給他一張紙和彩色筆,是沒有用的,」郝斯娜柏指出,有些孩子喜歡在腦中畫,有些喜歡講故事或堆積木。「刺激孩子代表支持他的各種活動,而非硬塞給他一些東西,每個孩子都能發展出自己的想法,大人只要耐心等待。」 父母不要以自己的期望增加孩子的負擔。父母需要的,就是對孩子自我發展能力的信任。孩子能感受到這份信任,就更有自信,就更清楚知道「我很好,我沒有問題,這就是我,」就能很自在、快樂的成長。這就是德國專家們異口同聲,呼籲家長要讓孩子感受到的自信。 帶著這份自信重回沙坑,重點就不在於你的孩子有沒有搶回那把小鏟子,而在於他如何面對因此而產生的內在情緒改變,而採取一種他認為妥當的態度或行為來因應。也許,德國的教養哲學、風格、方式存在著文化和個別差異,但是卻提供台灣父母另外一個角度的思考和反省。 http://www.lcenter.com.tw/Newsites/trend2003/trend29.htm 相關童書推薦: 阿虎開竅了 http://db.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005279 文: 羅勃.卡魯斯 圖:荷西.阿魯哥 譯:黃迺毓 出版:上誼 阿虎什麼事都做不好。他不會讀書、不會寫字、不會畫畫,他吃東西邋裡邋遢。面對阿虎爸爸的擔心,阿虎媽媽說:「阿虎只是比別人慢一點開竅。」阿虎真的會開竅嗎?繪者以色彩鮮豔線條流暢的插畫,搭配作者精簡幽默的文字,描述父母對孩子的關懷及孩子自然發展的過程,生動有趣。 小虎也開竅了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150183 文: 羅勃.卡魯斯 圖:荷西.阿魯哥、艾琳邱.杜威 譯:黃迺毓 出版:上誼 孩子什麼時候會開竅,是父母很關心的問題;擔心孩子不開竅,也擔心孩子開竅太慢。羅勃.卡魯斯(Robert Kraus)在《阿虎開竅了》一書中,提醒父母,孩子總有一天會開竅,所以父母要耐心等待,並給予支持。他繼《阿虎開竅了》後,又創作這本《小虎也開竅了》,繼續提醒父母,每個孩子的學習方式各有不同;在等待孩子開竅的過程中,還要了解孩子成長的個別差異,給予不同孩子不同的期待,讓他們按自己的方式學習與成長。    羅勃.卡魯斯的文筆簡潔有力。他用短短的文字便描繪了孩子成長的歷程與艱辛。荷西.阿魯哥及艾琳娜.杜威(Jose Aruego & Ariane Dewey)的插畫,不管在造型、線條或是顏色的使用上都充滿了活力,且帶著樸拙的童趣。阿虎和小虎這一對兄弟光從眼神就可以表達心中的情緒:哥哥對弟弟的愛憐及關心,弟弟在每件事情上的好奇、怯懦與勇敢,在在表現得活靈活現。在這本書中,讀者可以看到阿虎已經更加成熟、獨立,是個好哥哥的樣子。小虎雖像是阿虎的翻版,卻有著另一種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天真與膽識。而他們兄弟的友愛情誼,讓人深感溫馨。 另一篇文章分享:不管比管還要難讓孩子在自由嘗試中找到自己的路 http://www.lssh.tp.edu.tw/~lib/share/find.htm

孩子培養母親

2008年09月21日
公開
30

一般人都認為是母親培養了孩子。 好的母親,培養出了好的孩子; 成功人士,更是幼年時有個好的母親。 可是我們有誰想過,是孩子培養了母親? 是孩子激發了女人,使其成為母親? 母親因為有了孩子而偉大;沒有孩子,就沒有母親,女人就始終是個女人,而完 不成質的飛躍。 首先,母親的耐心從哪兒來?是孩子沒完沒了的糾纏,沒完沒了的哭鬧,沒完沒 了地要人伺候,磨平了母親的驕傲和銳氣,磨平了母親的急躁和憤怒,母親的人 生觀和價值觀因此而改變。母親就成了最有耐心的人。 母親的細心從哪兒來?是從觀察孩子而來。孩子幼小,不會說話,不會表達,不 會照顧自己,他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一冷一熱,都需要觀察,需要理解,需 要幫助,所以母親就成了最細心的人。 母親的寬容從哪兒來?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特點,孩子的成長,使母親學會了 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而忽略掉了人人都看得見的過失和不足,只看到優點,只 欣賞人性,只欣賞生命。不然,怎麼會有「兒子是自己的好」這句?不過,當過 母親的人,也都會喜歡所有的孩子,在她們的眼裡,沒有美醜、好壞、乖僻之 分。 母親的童心從哪兒來?是孩子讓母親溫習了成長的過程,讓母親回到遙遠而又陌 生的年代,感受到其中的甜蜜與歡快,純真與美好。母親才會和孩子玩耍,一起 來感受人世間美好的點滴,反省自己的冷漠、世故和圓滑。 母親的能幹從哪兒來?是孩子所帶來的無數意料不到的事,讓母親不僅有顆可以 應付一切的心,還有著一雙麻利、有力的手,快捷、穩健的腳,溫暖、寬厚的 肩。 母親的勇敢從哪兒來?是孩子的弱小,孩子的無助,孩子的依靠,使母親成了一 個鬥士。母親不會比孩子怕黑,比孩子怕累,比孩子怕死,不論她以前有多麼嬌 氣,多麼脆弱,多麼膽小,她都會勇敢地擋在孩子的前面,哪怕是面對死亡。 母親的犧牲從哪兒來?是從孩子的需要,生命的召喚,使母親不光在緊要關頭可 以犧牲掉自己的生命,還要在每日每夜中,犧牲掉自己的睡眠、自己的胃口、自 己的愛好、自己的休閒。生命都可以犧牲,還有什麼不能犧牲的? 所有的這一切,都可以認為是母親的愛的體現,可是,母親的愛從哪兒來?那也 只能絕對是孩子,孩子的需要,孩子的依戀,孩子的給予,教會了母親,怎樣才 能使人高興,怎樣才能不會使人失望,怎樣才能為他人著想。孩子就是純潔的天 使,孩子微笑就是鼓勵母親的最好的獎賞。 所有的一切,就形成了母親的牽掛和責任。不論孩子後來有多成功,年紀有多 大,牽掛和責任都是母親終身的職責。這就是孩子,他培養了出色的母親,永不 退色,肩負使命到永遠。 做過母親的人,她就永遠定格在母親的位置,不會再回來了,即使對她父母來 說,她還是個女兒,但那也是個有母親胸懷的女兒,有「養兒方知報娘恩」的醒 悟,對父母,會像對待嬰兒,細心而周到。洗過孩子尿布的人,不會嫌棄癱瘓的 老人;吃過孩子剩飯的人,不會拋棄年邁的父母。這就是責任和愛意。 所以,沒做過母親的女人,她永遠只是個女兒,雖然她也孝敬父母,她也愛別 人,她也敬畏生命,可是,她永遠都生活在母親的光輝裡,她沒有用光輝去照亮 別人。 是孩子讓母親有了宗教般的信仰和獻身精神,是孩子教會了母親的一切,是孩 子,讓許多母親改變了人生,改掉了毛病,做一個對得起孩子的人。 所以,要想把自己變得像母親一樣偉大和光榮,那就做母親吧,讓孩子來培養 你。

【媽】好多了....

2008年09月20日
公開
27

果然還是有吃藥有差... 睡了一覺人好多了... 今天天氣很好 下午勉強自己起身 一定要帶昕出去曬曬太陽 把身上的病菌都殺光光 於是...就駕著媽咪的愛車逛逛去囉!! 愛車~~鐵馬 是媽咪新買的代步工具 回屏東婆家時....還曾扛下南部漫遊ㄋ 現在上班....也是我和小公主的專車 假日...更是我們全家休閒的交通工具喔!! 好幾個禮拜前.... 就一直想好好的來介紹我的愛車 實在太忙....單車拍的照片也一大堆.... 都沒空拿出來和大家分享 接下來~~會陸續整理出來和大家分享喔!! 先放一張~~回屏東單車漫遊時的拍拍 這一台就是我和小公主的鐵馬啦! 還不便宜呢! 最近因為"它"騎了不少地方 好多河濱公園都去騎過唷!! 最最最....想遠征到"淡水"啦! 麻吉們~~有沒有人想和我們一起來一趟單車之旅呢! 基隆河岸 基隆河左右岸有著豐富的風景可以參觀,從南湖大橋沿著基隆河右岸可來到成美右岸河濱公園和彩虹河濱公園。公園附近的運動設施可謂不少,但沿途的景色更是吸引人。兩岸有幾處單車租借站,最近北市更推廣「甲地借,乙地還」,方便臨時想騎單車休閒的民眾。圓山是一處十分明顯的地標,但若想到對岸騎乘,可經由大直橋過河。基隆河左岸有著「市立美術館」與「台北故事館」等文藝氣息濃厚的地方。幾座河濱公園:大佳、迎風、觀山和成美左岸河濱公園均散落在左岸。不時有飛機從頭頂呼囂而過,因為附近有座松山機場。在麥帥一橋和成美僑之間,會經過著名的饒河街觀光夜市,肚子餓了不訪前去大快朵頤一番。

心痛的日子

2008年09月19日
公開
6

作者:夏韻芬 那一刻來的時候,感覺是痛,痛徹心扉、痛不欲生、肝膽俱裂都無法形容,造物者奪 走我的心頭肉,我的心肝寶貝。 哀痛一波又一波的向我襲擊,我無力反擊,我無法言語、無法思考,無法止住我傷心 的淚水,媽媽也陪我哭,他的兒子,我的弟弟,在二十歲那一年車禍過世,她知道失 去孩子的痛苦,她甚至比我更痛,因為她不忍心女兒承受這樣的苦難。 孩子離開,我的心神也離開了,無法進食無法入睡,我不敢吃淑麗給我的安眠藥我知 道吃了安眠藥不會作夢,不做夢,我的心肝寶怎麼會入夢,我越想入夢,越是輾轉難 眠,黑夜中的思念越是澎拜難熬,我無力對抗,我吃了安眠藥。 第三天,孩子出現在我的夢中,原來,吃安眠藥也可以有夢,夢境有點亂,我幾乎不 記得,但是最後孩子說「媽媽,我有心跳了,我有呼吸了」我在夢中高興極了,夢醒 了,我的哀痛沒有放過我,我在救護車上、在加護病房外面千百次的問醫生護士「他 有沒有呼吸、他有沒有心跳」,貼心的孩子都聽到了,特別來夢中告訴我有心跳、有 呼吸了! 我每天祈求他的入夢,到現在,還在等。 小天使、上帝的安排或是老天給的功課,沒有一句話可以安慰我,因為我要當的只是 一個一個平凡的媽媽,早上催著孩子起床,偶而敲敲他的頭,我要孩子,孩子也需要 我! 送走孩子,我又出現一種天崩地裂的痛,跟前幾天又不一樣,孩子走了,我的痛,沒 有停止,我面臨了很多第一次, 第一次沒有叫他起床、 第一次不用幫他準備早餐, 第一次沒有等到他下課的抱抱,還有 未來第一次沒有他的端午節、中秋節、父親節、母親節、過年的年夜飯、暑假、寒假… 這些第一次,就會像千萬支穿心箭,直接刺向我的腦袋、心臟 我有活不下去的強烈感受! 我知道思念孩子會到我死的那一刻才會停止! 我開始想,我死了,誰會傷心到死?天ㄚ,我還有一個孩子,還有老公,還有媽 媽、妹妹,還有很多人,我不敢想。 我能想的就是找一個方式活著,,我不能對抗哀傷悲痛,但是我可以跟他共存,想哭的 時候,讓我哭,想他的時候,讓我摸摸他的衣服,聞一聞他的味道,我也幫他準備早 餐,因為這是我的習慣了。 我不知道,大家認識我的心肝嗎?我在告別會上,代替他寫一封信給大家,讓大家多 認識一下我的小白! 『叫什麼? 我是宗翰,在這個家庭中有很多稱呼,若是叫李宗翰,喔,就表示我闖禍了! 大多時是叫「翰寶」,因為我是媽媽爸爸的翰翰寶貝,請注意,不要寫成麥當勞那種 令人發胖的「漢堡」。 我別名又叫心肝寶,這是媽媽給我的起床號,一聽到這呼喚,我會迅速跳下床,絕不 耍賴。 當然,打球完之後,就變成了臭寶,你就知道我身上所擁有凡人無法擋的氣味。 最新的封號是小白,拜哥哥之賜,因為他們嫉妒我的絕佳反應,竟說我是白目。 你問我自己覺得應該叫什麼?帥哥!全世界最帥的人,站在你面前,難道你一點都沒 有知覺嗎? 作什麼? 我在媽媽肚子裡四個月後,醫生說我隔壁有鄰居住進來,水瘤小姐是也。她佔用通 道,甚至侵犯到我生存的環境,因此醫生建議媽媽將我遞解出境,因此我奮力地捍衛 國土。六個月後抗戰勝利,我成了英雄,而這位小姐突然不見了,醫生很詫異,他大 概沒聽過「搬家」這名詞! 在我三個月時,疝氣出現作怪,我娘卻以為我是天賦異稟,還暗自竊喜。結果當然是 開刀,雖然有傷口疼痛不已,卻不能哭,以免影響傷口,所以她決定出院,在家中懷 抱了我一天一夜,舒服與勇敢使我一聲未吭,所以復原得很好,傷口也漂亮極了。 二歲時長水痘,哥哥只發一顆,我卻是滿山遍野,你信嗎?連小鳥都不漏掉,所以那 時我又叫「芝麻」翰寶。 上蒼給我很強的學習力、執行力與高標準。君未見我牙齒白得可以反光?因為牙醫交 待每天早晚要刷牙三分鐘,我就貫徹始終。爸媽永遠不需要為我功課擔心,即便我臭 臉回來的說考爛了,仍是九十分以上。 一年前我開始學鋼琴,你知道有時會覺得手指太多而卡在那裡,但七個月後,我就上 台演奏,繼續這樣下去,周杰倫要開始擔心囉! 我的文筆好,在江湖上浪得渾號叫「屁王」,下筆如有神助。你瞧,我還幫媽媽出書 寫過序。 是什麼? 我的興趣是什麼?我愛籃球、愛游泳、愛錢,但媽媽說「愛錢」不是興趣。 在爸媽眼中我是公義的化身。提到正義感,就屬我「打飯」報仇事件,在班級上凡屬 惡棍的,我都賞他滿滿一湯匙的茄子;有邦交的就少少點綴一下,學校規定必須吃 光,喜歡吃茄子的舉手! 我也是爸媽貼心寶,有次他們發生爭執,我跟他倆說:你們坐錯位置了,俗話說床頭 吵床尾和,你們現在應該去坐在床尾! 我的老爹成熟穩重,喜怒不形於色,他訓練我走向多元與傑出。我娘親卻是不太管 用,我總是先在公園找樹蔭地,連坐車都要先搶一個位置給她。 如今, 我不單國小告一段落,人生的旅程也畢業了。 我成了爸媽的貼心天使,守護他們婚姻與一生。我可是用心良苦,藉此要教育爸爸不 時真情流露一下;訓練媽媽能夠勇敢能幹;更提醒哥哥在家中多麼重要。而我目前忙 於在天堂卡位,找個絕佳位置,等待將來我們全家歡聚。 還有許多話來不及說,謝謝愛我的家人、長輩、老師,陪伴我同學、摯友,請珍惜生 命的美好,我來過、熱愛過、擁抱過,如今無憾的走過。 』 大家都愛孩子,抱抱家人、抱抱我們的孩子吧,這才是真正的幸福! 我已經跟費容商量,希望下星期一跟大家在節目中相聚,也許我會傷心,也許我會開 心,但我希望,大家分享我的喜怒樂,悲傷留給我,容許我跟悲傷共存,也容許我目 前有點脫節的財經訊息,我會努力趕上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