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雯雯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管教撇步

2008年08月29日
公開
34

點 閱 人 數 : 帶孩子除了要步步為營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適當的方式去防止壞習性的養成。要如何找到有效的方法引導寶貝會因人而異,所以沒有那種保證有效、無效退費的絕招。不過我還是想跟大家分享我見招拆招的幾個原則,或許可以給媽咪們一些新的靈感。 *善用孩子的弱點以取代打罵。這一點真的很好用,而且省力氣。像我家哥哥從小就怕有毛的東西,所以只要在他不該去的地方擺個絨毛玩具,他一看到有那個玩具在,他就自己會落荒而逃(這一招用在他剛學會爬的時候,我都不用追著他跑,反而都是他跑來找我^^)。所以我對兄弟倆的弱點都寮瞭若指掌,就是為了能馬上見招拆招。不過這一招不是萬靈丹,遇到特殊狀況的時候(如孩子睡眠狀況不好、感冒生病、或大人自己情緒不穩定)就不見得有效。 *給孩子一個完全安全的探索空間與足夠的發洩時間,可以有效的減少不當的行為。很多我們大人認為不妥的行為對寶貝來說純粹只是好奇,不過我們對這些動作的反應常常會讓baby誤解(以為這樣才能吸引大人的注意),所以孩子就容易有累犯的行為,讓我們誤解為講不聽、教不會。像是亂丟東西和拿危險物品,我自己當初也是大驚小怪的嚴厲禁止,這招對哥哥有效,但對什麼都不怕的弟弟就沒效了。後來我就變通,教小朋友在他們的房間裡丟球,請他們幫我丟要洗的衣物,幫我丟垃圾等,反正只要能讓他們丟的我都盡量讓他們丟。有了發洩的管道,小朋友對"亂丟"這個行為就會越來越沒興趣了。所以兄弟倆在他們的遊戲空間可以盡情的發揮他們的精力、想像力、和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不怕被罰(只有玩完不收拾才會被唸),因為只有先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才能減少他們不當的行為。 *媽咪要常常自我反省,才能減少對孩子情緒化的反應。我覺得當媽媽也是須要時間成長和開竅,再怎麼有辦法的媽媽也無法預知未來。和很多的新手媽媽一樣,我也曾經因為沒經驗而情緒失控或沮喪無奈,所以我常在問題發生之後自我反省。其實反省久了就會發現,如果自己能換個角度想事情,不要把事情想的太複雜,甚至跳脫傳統觀念,那親子之間的磨擦就會自動減少很多。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與其執意要求寶貝做到我們的標準,還不如改變自己的想法比較快。拿我自己的急個性來說吧。在還沒教哥哥自己吃飯之前,我也是想為自己省事省時,凡事都幫哥哥弄好好的。只是哥哥到九個月吃米餅時都還不願意自己拿,就會張開口等我餵,讓我開始反省。我問自己,我整天在家不用趕場,為什麼要這麼急呢?讓孩子自己學著吃,我會花多少時間善後?連五分鐘都不到,那我到底在急什麼?這一點想通之後,自己的急性子就開始慢慢改善。只要我不急就能好好的教孩子,只要我不要給自己壓力,面對孩子的種種問題,我反而會越挫越勇。不過我也和孩子們一樣,不是一次想通就永遠暢通無阻,每次面對新的問題老毛病就有可能再犯。只不過經驗的累計讓我越來越容易開竅,而且每次自己想通了小朋友們也會有明顯的進步,因為媽咪是用教的不是用罵的。 ∼管教實例的分享∼ *亂丟東西 我會給他們可以丟的球,先說明不能往窗戶丟(因為這樣窗戶會痛痛,如果不小心打破窗戶那很多人都會痛痛哭哭),然後就讓他們在房間丟個夠。小朋友當然不會這麼聽話只丟我給他們的球而不丟其他玩具,但是我會不斷的提醒他們,"這麼粗暴的對待自己喜歡的玩具它會痛痛也會哭哭,如果玩具很不舒服就會壞掉,那寶貝就沒有玩具可以玩,那不是很可惜嗎?" 即使是對嬰兒,用動作加些簡單的詞句解釋給baby聽,他們對自己的玩具就會學著去愛惜,漸漸地亂丟東西的習慣就會很好制止了。我家兄弟倆現在只要對玩具不友善,我會稍微口頭提醒,有時甚至只需要他們跟我的眼神交會,他們就會自動跟玩具對不起然後給玩具秀秀。我連他們自己不小心跌倒或撞到都會要求他們跟地板或撞到的東西秀秀道歉,因為要學會尊重所有的東西才會懂得去尊重別人。 *打人咬人的惡行 每個小朋友的個性不一樣,打人和咬人的不當行為都是事出有因。像我家哥哥從來不會打人或咬人,一直到被弟弟打他才學會反擊。弟弟的個性比較急,所以他來不及用講的時候就會出手攻擊,而且在氣急敗壞之下是又打又咬。還好到目前為止這只是兄弟間的打鬥,對外面的小朋友他們都很友善。即使如此,打人咬人的行為還是要糾正,只是每次在處罰之前,我一定會說以下的兩段話: (對弟弟)"哥哥有沒有對你很好?(弟弟都會點頭)那你怎麼可以讓哥哥痛痛呢?跟哥哥sorry和抱抱!" (對哥哥)"弟弟是不是每次生氣都會咬你打你?(哥哥也是點頭)那你下次還要不要跟弟弟爭呢?"哥哥會搖頭然後我在抱抱安慰他,最後兩個一起面壁,同時在搶的玩具也被沒收。 不過有些孩子會打人是因為想示好,會咬人也可能是因為口腔期的發育。所以在告訴他們這些行為不好之外,我會順便教小朋友玩拍打的遊戲,例如學拍有彈性的球,既有發洩的作用也讓孩子學到新技巧。滿足寶貝的口腔期也很重要,拿不同的東西讓寶貝咬不但有磨牙的效果,也可以從中學習到很多東西。另外,我在教弟弟不能咬人的時候,我有回咬他一口,讓他知道被咬的人其實是會痛痛的,之後再犯的時候他也知道自己咬人不對,甘願受罰。 *吃飯的壞習慣 我從兄弟倆聽得懂我們說的話的時候就開始和他們條件交換。剛開始我會讓他們帶一兩樣玩具上餐桌,吃飯太慢會先警告,用講的無效就開始沒收玩具,若真的講不聽就收起來不吃了,下來面壁。只是這種小小孩要他們乖乖坐著吃,談何容易?所以我也不會逼的太緊,我會先給兄弟倆一段時間自己吃,在這段時間他們邊吃邊玩都沒關係(除非故意掉飯菜,那就要自己清理然後面壁,而且那一餐會被沒收,他們喜歡的飯後水果也沒有,連遊戲時間都會有限制)。之後我會和他們一起用餐,只要我在場他們那些不好的行為持續的話,我就會開始和他們談條件。像我們最近達成的協議是,吃飯因為亂動而掉飯菜,就得減少一次下午茶(點心時間);如果吃飯的時候屁股一直長蟲動個不停的話,那看電視的機會就會減少一次。兄弟倆對這些規定都欣然接受而且很遵守,因為這是他們自己同意的協定。從寶貝聽得懂就用他聽得懂的話凡事和他商量,孩子會感受到父母的尊重而比較容易妥協。就我的經驗,在氣頭上的處罰小朋友最不服氣,也最達不到希望他們改進的效果。 *玩具到處亂放 教會小朋友自己收拾善後真的可以讓媽咪輕鬆很多,但是要養成習慣也須要時間。我從哥哥會爬的時候就開始訓練他收玩具,因為他的個性本來就是一板一眼的,所以才一歲多就很會收玩具了。只是弟弟剛好是愛玩不愛收的那一型,被弟弟影響,哥哥的收拾動力就退步很多。我的處理方式是,先給他們一段時間去收,如果還是只玩不收,那我就會幫忙收。不過只要是我收的玩具就等於被沒收了,這樣大家就都沒得玩,而且還要積極的表現好才能一次一樣慢慢的贖回所有被沒收的玩具,玩具被沒收了幾次之後他們就不敢再讓我收了。還有,弟弟混水摸魚的功夫是一流的,他會只收一樣玩具然後理直氣壯的說他有幫忙收。為了應付他耍賴,我都會明確的告訴弟弟,沒有幫哥哥收玩具就要面壁,還有之後的權益都暫時不能享有。這樣雖然無法讓弟弟公平的幫哥哥分擔工作,但至少哥哥知道弟弟沒有盡責就會被罰,如此一來哥哥就比較不會心理不平衡,而且事後我也都會給哥哥讚美和抱抱,讓他的辛苦有代價。 *在外的不當行為 小朋友出門一定會亂摸,除了隨時注意之外,我都會帶齊治他們的法寶好轉移他們的注意力。我家兩隻很愛吃,但我很少在家給他們吃餅乾之類的東西(兩歲以前),唯有出門的時候,實在沒辦法才會把吃的拿出來,讓他們的手和嘴巴都不得閒。如果真的講不聽,我會馬上帶到人少的地方訓話,通常這樣他們就會稍微收斂一點,但我還是有一次就直接把他們帶回家的經驗(實在興奮過頭而無法自制)。還有好好利用微笑不多的店員和警衛也很有嚇阻的效果。另外,如果常帶孩子出門,常常機會教育,久了小朋友對外面的世界就會見怪不怪,脫軌的行為就會越來越少。 *好說歹說都沒用的時候 兄弟倆雖然好帶好教,但是也有很盧講不通的時候,加上自己的耐心還有待磨練,我給他們的最後通諜就是關緊閉。在大人和小孩都情緒沸騰的時候,最好自我隔離,這樣保持距離才能讓大人有機會冷靜下來。我家的兩個皮蛋很怕被關,即使我只是把他們關在自己的房間也沒關燈,他們還是受不了。最主要的原因是被強破關在房間和自願到房間玩的感覺是非常不同的,所以我不會怕他們關在房間玩玩具,只是這樣可以給我自己一個緩衝的時間,不讓自己做錯事而已。還好現在越來越好溝通,這種不得已的招式只用過兩次就沒在用過了。 ∼ ∼ ∼ ∼ ∼

蒙特梭利:孩子的敏感期

2008年04月14日
公開
31

今天談的是孩子的敏感期: 定義:生物成長時的特別感覺力,這樣的能力是短暫的,一旦取得所需能力,此感覺力就會消失.就像毛虫一出生就找尋光源=食物,但一段時間後,為躲天敵,其趨光的直覺力就消失了. 錯過了敏感期就像錯過通往目的地的末班車,這樣的損失是決定性的,一旦長大成人雖有成人形體,但絶對會缺乏因錯過某個敏感期而未能培養出的能力.雖然可以其他方式來補救,卻是事倍功半.也若織毛衣時的漏針,讓衣服結構變的不紮實,可能看起來沒有影響其美觀,但卻經不起一次的拉扯. @敏感期因人而異,有早有晚,有長有短.以下是前人觀察記錄的參考值: 1歲:對小東西敏感: 舉凡地上小屑屑,一根頭髪,一顆飯粒都可以研究把玩很久,這是原始的對世界的好奇心,她們需要快速地學習所及事物.如果讓孩子使用螃蟹車,雖然照顧者比較輕鬆不用分秒將視線放在孩子身上,但這將隔絕孩子探索世界的機會也可能影響其脊椎的正常發展,因為那不會讓孩子學習到走路時身體正確的重心位置.只要地面保持適當程度的乾淨(非過度),孩子就可以依本能需求地探索四周.也正因為要探索小事物,爬行的機會會更多,進而紮實孩子學步的基礎. 1歲:對走路的敏感: 只要能站,她們會不停地站;會走了,就不停地走,以訓練她們對大肌肉的控制能力.太常抱孩子可能會剝奪孩子訓練肌力的機會. 1~3歲:對秩序的敏感: 不管是餐具如何擺放,吃飯時座位的分配,散步路線,何時做何事,認床認枕頭,自己的東西不借別人..都是這時期孩子對秩序敏感的表現.父母應對於在合理範圍內的要求加以滿足,此舉不會造成孩子過度膨脹. 0~6歲:對語言的敏感(發展期1歲半~3歲): 可多給孩子不同語言的輸入,倒不是一定要孩子對某語言有某種程度的認識,而是讓孩子接觸不同的語感,日後孩子有機會學習到該語言時,會較容易掌握該語言的語感,學習可收事半功倍的效果. 2歲半~6歲: 對感官學習的敏感: 即對眼,耳,鼻,舌,手的刺激,刺激多,自然感官能力便得精煉.像五音不全的孩子,就是沒有得到足夠的聽覺刺激而形成. 2歲半起:對社交生活的敏感: 這時期的孩子希望有朋友,應多與朋友交流以培養人際應對能力. 2歲半~6歲:對學習良好行為的敏感: 大人在此時應示範良好生活習慣讓孩子有好榜樣可模仿.如果衣服鞋子有固定放置位置,孩子就會照做;反之,如果父母生活習慣不好,就沒有理抱怨孩子生活習慣差. 3歲半~4歲半:對寫字的敏感: 倒不是全然指握筆寫字這檔事,而是孩子開始對字的形體有興趣,可拿沙子用樹枝畫字,在手心或在背上描字給孩子猜. 4歲半~5歲半:對閱讀的敏感: 會開始問這是什麼字,什麼意思? 這期可與孩子玩指令遊戲,拼字遊戲. 7歲~9歲:對文法的敏感: 孩子喜歡玩代換文字,如好多煙,煙好多,多煙好,多好煙..可開始介紹名詞,形容詞..等用法. @@父母是孩子的觀察者,應按孩子的步調,助孩子完成生命的成長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