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劭恩媽咪

今日繪本--爸爸走丟了

2008年08月04日
爸爸走丟了
文.圖�五味太郎
譯�漢聲雜誌
出版日期�1985年02月

  有的繪本是從內頁展開故事,有的繪本是從封面就開始劇情,《爸爸走丟了》便是後者。
  從封面上的畫面可以清楚看到故事裡第一人稱敘述的主角──小男孩,跟著他爸爸一塊搭手扶梯,一名百貨公司的服務小姐站在手扶梯旁邊。
  內頁標示書名、作者的第一頁,畫著小男孩從手扶梯上到賣玩具的樓面,爸爸跟在他後面,手扶梯旁邊站著百貨公司的服務小姐,賣玩具的櫃面有小朋友在看玩具火箭。
  下一頁,小男孩專心地玩著電動玩具,爸爸站在他旁邊,收銀台附近有人排隊結帳,作者在右手邊的這頁做了裁切的設計,頁面只到三分之二的位置,另三分之一由下一張的畫面補上,呈現出柱子後面有人排隊結帳的圖像。
  翻頁過來,那只有三分之二頁面呈現的是另一種風景,變成爸爸站在鋼筆櫃台前,而之前柱子後排隊結帳的人們則變成在看文字處理機,主角──小男孩在稍遠處東張西望的尋找爸爸,上方空白的畫面寫著:「不知道什麼時候,爸爸走丟了……」
  大人會走丟嗎?這句話是站在小孩子的觀點來描述的。小男孩看不到爸爸,慌張的到處尋人,以為爸爸走丟,實際上,爸爸是站在不遠處看鋼筆。
  下一頁,小男孩來到賣計算機的攤位前,看到柱子後穿西裝的男人部份身影,說著:「找到了,找到了,那是爸爸的西裝……」作者在這裡同樣運用裁切技巧,把下一張的畫面借來用上。
  等主角走到下頁畫面(上宋珮老師的課時聽她提起,橫幅設計的繪本著重畫面的延續性,《爸爸走丟了》便是如此,圖畫橫跨兩頁),發現柱子後面穿西裝的男人不是爸爸,而是個董事長(為何他認為對方是董事長?可能是在男孩的印象裡,董事長就是那模樣)。
  他失望的到男裝部找人,看到專櫃上方露出的帽子──「找到了!找到了!在那裡,那是爸爸的帳子……」。這裡所做的裁切設計是右邊上方割下一整塊,露出下一張畫面的一頂帽子。
  同樣的,等主角走到下頁畫面,發現那頂帽子是戴在模特兒頭上,小男孩的反應令人莞爾──「不對,這個太帥了……」
  下一頁,小男孩來到樂器部門,看到鋼琴下方露出的男人鞋子,以為那是爸爸的鞋子,到下項才發現又弄錯了。
  下一頁,他在櫃子中間的空格看到爸爸的領帶,繞過去才發現是一位女士的外套領子──這個設計跟五味太郎的另一本作品《窗外送來的禮物》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運用類似的圖面營造趣味,也是「洞洞書」最好玩的一點。
  接下來的這幅圖挺好笑的,男孩跑到了廁所,看著站在便盆前兩個戴帽子、穿西裝、穿黑皮鞋的男人們身後不確定地說著:「咦,是哪個……」
  作者便是藉由爸爸的穿著做為尋找他的線索,但就算對方有戴戴帽子、穿西裝、穿黑皮鞋卻仍不是他的爸爸,不知作者是否藉此暗示讀者爸爸不是由外在的條件組合而成的,內在的部份才是爸爸之所以是爸爸的最重要因素。
  最後,小男孩終於在一下一上的手扶梯找到爸爸,故事結束在封底──爸爸牽著兒子的手回家。
  從這本《爸爸走丟了》,我們可以發現作者不僅圖畫有創意,文字也很幽默,他透過淺顯的文字和生動的畫面營造出引人入勝的故事,引導讀者思考父親的形象究竟是什麼。很深入淺出的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