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安琪 (亮亮&騰騰の媽)

讓生命公平競爭(上隨選138)

2010年10月05日
文�洪蘭(國立中央大學認知與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彰化有一所明星學校,因為校長不願意能力分班,結果家長把一百八十名新生轉學到私立學校就讀。看了報導,我為這位校長的勇氣與理念喝采,我終於看到了一位不懼民代關說的校長,太令人高興了。

 英國的格林爵士說:「學校教育的目的,不是在學習任何有用的東西,而是在培養人格和情操,學習正確的社會觀,以及交到好朋友。」一家媒體曾經做過一份調查,在學校所學的,出了社會後用得到的只有百分之二十四。在職場,老板在乎的是服務的熱忱和敬業的態度,不是名次和分數。我很驚訝,有某大學教育學院的副院長主張能力分班,他忘記了「每個人都應該儘可能讓生命是一場公平的競爭」這個最基本的文明道德理念。

 陳綢阿媽是對的,能力分班是放棄孩子的第一步,我們不能再讓第二個廖國豪出現。功課不好不代表這孩子笨,有的孩子開竅得晚,所謂「大器晚成」。如果每個孩子都一模一樣,為什麼孔子在三千年前要說「因材施教」?

家長說:「萬一我的孩子變壞了,誰負責?」這句話不合邏輯,他不能假設所有功課不好的學生都是壞學生。我的孩子功課不好,在學校被譏為「美國白痴」,但是他是個好孩子,對父母孝順、對朋友誠信、對工作敬業,現在是美國微軟的工程師。其實,很多成功的人都不是明星學校的好學生。出了社會以後,能力比學歷重要,反而是沒有好的人格和情操才令人擔心。

 孩子若不能在沒有利害關係的青少年期交到好朋友,以後人生的路會很孤寂。出社會以後,很多人對你好是他有所求,達到目的以後,就過河拆橋、過橋丟枴,會令孩子傷心。《金銀島》的作者史帝文生說:「朋友是你送給自己最好的禮物。」好朋友就像天上的星星,有時候雖然沒有看見他,但是你知道他在哪裡。

 當然,常態分班需要一點配套措施,美國老師在班上可以因應學生學習的快慢做調整。比如說,算術課教完以後,老師就出個題目問學生,答對的人就可以到教室後面的閱讀角落去看書,不會的學生就往前坐。人數少了,老師就可以知道是哪裡聽不懂。課堂裡,這一點點的自由度就解決了學生程度不同的問題。已經會的學生不必被迫再聽第二遍,他可以自由去看他喜歡的書,所以上學永遠是有趣的。同時,開竅晚的學生可以在沒有同儕的壓力下,聽第二遍的講解,各得其所。

 我們的教育者雖然都知道每個人的基因不同、後天環境不同、開竅的早晚也不同,卻還是用同一把尺去測量所有的學生,這對開竅晚的孩子是很不公平的。開竅晚並不代表笨,愛因斯坦五歲才會說話,王陽明直到九歲,老師也叫愛迪生的媽媽把他領回去,因為他太遲鈍了!但要是沒有愛迪生,我們現在還在點蠟燭呢!

 國民教育的經費來自所有納稅人繳的稅,並不是只有「好學生」父母的錢而已。既然老師的薪水中包括了「壞學生」父母的血汗錢,老師就不可以放棄這個孩子。放牛班是對學生身心最大的殘害,只要有心,天下沒有不可教的孩子。請各位老師多多用心,一個孩子的前途與命運掌握在你的手上。





**本文轉載自國語日報2010/9/21家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