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阿妞

掌握應掛急診的時機

2009年10月19日
掌握應掛急診的時機

馬偕紀急救念醫院加護醫學科主治醫師黃瑽寧表示,
急診的目的主要是使病人在短時間內脫離危險,
如大面積燒燙傷(以患者手掌為準,若面積約其10個手掌大小,
必須送往有整形外科的醫院)、大出血、嗆到窒息、
抽搐、昏迷等等一定得送急診。
然而兒童有些狀況卻是父母本身無法確定症狀是否嚴重,
但實際上潛藏著重大疾病的可能,必須及時送醫。


狀況1 三個月以內的嬰兒突然出現不對勁


黃瑽寧醫師說,由於三個月以內的嬰兒免疫功能不佳,
得到嚴重疾病的機會也較高,加上口不能言,
肢體語言也不明顯,如果突然出現不對勁的狀況,
如發高燒、一整天不喝奶、哭鬧不休、持續嘔吐或昏睡等,
都請盡快送醫。

他也補充,孩子在一歲半之前,通常還未具表達能力,
只要是突然出現的不對勁,精神狀況明顯渙散,
就有必要送急診,此屬階段性做法。


狀況2 很嚴重的疼痛


只要一碰孩子的任何地方,
他就會尖叫或喊痛的時候,
就要趕快送急診。
黃瑽寧醫師解釋,頭、肚子或其他部位都有可能產生疼痛,
只要父母一碰到孩子,他就尖叫或喊痛,甚至因為痛,
而讓孩子無法正常做平日生活大小事,情況大概非同小可。
舉例來說,頭痛可能是腦膜炎;
痛到不能走路可能是腦部疾病或嚴重腹痛所致;
不經意壓寶寶的肚子,他就大叫的話,可能有腹膜炎的問題;
甚至睪丸或陰囊疼痛,這些都必須進行緊急的醫療處理。


狀況3 喘


黃瑽寧醫師指出,喘是很重要的症狀,但也最難辨別,
可能是肺炎、心肌炎或酸血症等疾病造成。
當然還有一些孩子是過敏性氣喘的大發作,
造成呼吸困難、喘嗚、胸悶、咳嗽等等。
因此,當寶寶呼吸淺且速度快,
看起來很費力的樣子,影響到整體活動力的表現,
或體溫正常時呼吸次數每分鐘高於60次,
或者發出很大聲「咻咻」的喘鳴聲,都需要特別注意。
他提醒,父母先從以下兩方式辨認:
方式1:排除不是鼻塞而呼吸很大聲,先用食鹽水清洗鼻子後,
把鼻涕清乾淨後,再聽聽呼吸的聲音是否改變。
方式2:呼吸時,觀察孩子的胸肋(是指兩鎖骨中間較凹處)
是否有明顯的凹陷並觀察唇色是否呈現慘白或泛紫色(缺氧)。


狀況4 脫水


寶寶若因嘔吐或腹瀉嚴重,可能會出現脫水現象,
他指出,從上到下的症狀包括:
囟門(小嬰兒頭頂上軟軟的那塊)
及眼眶凹陷、哭卻無淚滴、嘴唇乾裂,
沒有手汗、小便量很少,
並配合活動力較差。

黃瑽寧醫師說,「當然大小孩不會吐個一兩次就脫水,
父母毋需過度擔心,通常必須要有其他脫水的徵兆」。
為了避免脫水,應適度為寶寶補充水分,
他建議,如果孩子是腸病毒,只要是他想喝的,就讓孩子喝;
但若是腸胃炎,就只能喝白開水、電解水或米湯。

狀況5 身上有出血點


黃瑽寧醫師提醒,身上若有紅色的出血點或紫色的斑點,
不論何時,都應迅速就醫。
辨別出血點跟一般疹子的不同是,
「用透明的玻璃杯或玻璃蓋壓住疹子觀察,
如果壓下去,疹子就消失表示是正常的疹子;
若是壓下去,疹子顏色仍然鮮紅,就是出血點。」



掛急診要知道的三件事

也許有人以為掛急診比看門診方便,其實不然。
關於急診,父母必須知道以下三件事:

掛急診不是隨到隨看

「醫師,我們先來的,為什麼不是先看我家寶寶?」

黃瑽寧醫師說,門診依掛號先後順序看診,
急診的看診原則是依「檢傷分類分級表」決定看診順序,
兒科急診分為四級,第一級的疾病屬於「立即需處理」,
第二級的疾病為「可能會有突然產生危險」,
第三級則是「不在一、二級之內合乎急診條件者」,
第四級是指「不符合急診條件,應可延後處理或勸說去看門診」。


如果A寶寶的狀況屬於第三級,
而比A晚到的B寶寶屬於第二級的疾病,
不久,又來屬於第一級的C寶寶,醫師的看診順序將是「C→B→A」。

2. 急診處的醫師未必具有兒科專科醫師

「你們不是醫師嗎?孩子到底生了什麼病,怎麼講得不清不楚……」

在急診處看診的醫師屬於「急診醫學科」,
主要責任是在最短時間內幫助患者脫離危險,
至於更精確的診斷與檢查,則是後續交由專科醫師負責。

他表示,「術業有專攻」,由於兒科牽涉問題較廣,
為了保障孩子的就醫權益,多數醫學中心的做法是由
兒科專科醫師駐守在急診處,專門診治18歲以下的急診患者。

不過,在人力不足的醫院,則未必能如此做,
萬一碰到較複雜的病況時,父母可能無法立即獲得明確的資訊,
必須轉到病房由兒科醫師接手,或透過兒科門診追蹤,
才能明確了解寶寶的狀況。

孩子接受了不需要的檢查


「抽血很痛耶,寶寶一定要抽血嗎?」
「照X光的輻射會不會影響寶寶啊?」

黃瑽寧醫師引用其父親,也是兒科界大老級的 黃富源 醫師所說,「醫生的眼、口、耳、手勝過檢查儀器」,
嬰幼兒大部分的疾病可由有經驗的醫師以理學檢查與聽診器診斷出。不過,有掛過急診的父母,大多免不了有讓寶寶接受驗尿、抽血、
照X光等檢查的經驗,為求快速診斷與治療,
即使病況不嚴重者也得「制式」接受了這些檢查,
父母還得費心安撫孩子被扎針的恐懼情緒。


他強調,「診斷決定檢查項目」。
以一歲以上的孩子發燒為例, 黃瑽寧 醫師說,
如果症狀明顯,就不需要接受上述檢查;
若症狀不明顯,則有必要安排相關檢查。
但對三個月以下的嬰兒而言,因為真的「很難觀察」,
除了上述檢查,甚至還需做脊髓穿刺。

急診前後的貼心提醒


•不知道是否該掛急診時,
建議可先撥打欲就診醫院的急診專線(24小時都有人接聽),
將觀察孩子的症狀告知醫護人員,
請他們幫忙判斷當下有無掛急診的必要性。
如果情況不到掛急診的程度時,
他們也會提供專業知識協助減緩孩子的不適。


急診後,依程度不同有不同處置,
可能是離院回家,
也可能是留院觀察(六小時內狀況可望改善)
或住院(六小時內狀況無法改善),
因此,出發前,寶寶的如尿布、濕紙巾、裝有開水的奶瓶、
配方奶粉及乾淨奶瓶等必須用品,需適度準備幾份,
避免在短時間內無法回家之用。

另外,醫院的冷氣較強,最好帶著你和寶寶的禦寒衣物再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