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阿妞

不當嘮叨的大人

2011年11月19日
不當嘮叨的大人
蘇明進
我們都當過小孩子,在那段懵懂的成長歲月裡,我們最怕嘮嘮叨叨的長輩。嘴裡碎碎唸的父母或師長,總有辦法使出讓我們昏昏欲睡的催眠大法;要不就是責罵的內容讓我們忍不住心裡在冒火、卻又不能當面發作......
直到我當了老師,也當了「小六生的臨時父母」後,才發現要當個「不讓孩子認為是個嘮叨的大人」,還真的是好難!因為難就難在「說者有心,但聽者無意」;難在講道理的過程中,彼此都難免有情緒上來;難在要把言語精簡,可是卻還需要有十足的傳達力才行......
孩子小信在班上算是功課不錯的孩子,但是就是生活作息較為懶散;動作慢吞吞不說,桌上、抽屜也是亂七八糟的;重點是,提醒她時她會故作沒聽見,要不就是滿臉不高興的把事情馬虎做完。
小信的爸媽也常和我抱怨他們總是叫不動孩子;有時小信在家裡還會頂嘴、態度很差;她的父母也常拜託我能幫忙當「傳聲筒」,希望我能和他們的孩子好好溝通一番。其實,這是父母親在跟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缺漏了一些東西。而我也打算好好處理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要釐清問題的癥結何在。
趁著一次機會,我對小信嚴肅的說:「為什麼老師會生氣?為什麼你會站在這裡?」「因為我沒有把東西收拾好。」小信又是一臉不高興的表情。「這是事情的起始,但是背後的原因呢?......請問你,這事情老師究竟說了多少次了?」我問。小信停頓了一會兒,才慢慢回了一句:「十幾次了......」「那麼,連自己的生活都顧不好,而且總是犯錯而不願改變,這是幾年級的學生才有的行為?」我繼續問。「三......三年級......」小信猶豫了很久,這麼回答。
其次,表達出「我不想為難你」的態度。
我說:「請你好好想一下,如果你是老師,你會不會生氣?」小信此時收起了不高興的表情,默默的點了點頭。我說:「其實老師真的不想為難你,但是你的行為真的讓老師好為難.....」
要讓孩子有補救及善後的實作機會。
我語氣堅定的說:「老師知道你也很煩,因為老師看你這樣也覺得好難受。但是,有沒有什麼辦法,能讓我們雙方都過得很愉快呢?」小信想了又想,最後很小聲的回答說:「自己把事情做好。」「那麼如何把事情做好呢?」我再追問。小信於是嘰哩呱啦的說了一堆究竟該如何把事情做好的方法。這些全都是平時大人們對她的期待,沒想到她全都懂,也都自己說了出來了。於是我語氣溫和的說:「那麼,就快去把事情處理好吧!」
很多大人唸歸唸,但就是缺少了這個重新實作、重新補救的過程。所以孩子永遠不會改好,因為他們始終沒有可以再去把事情做好的機會。於是,孩子聽過就忘、聽多了也就煩了,情況依然沒改變。
最後,別忘了補上一句真心讚美的話。
通常溝通到了這個階段,會發現孩子的動作變得快速而積極,臉上那份不悅的神情也消失了。但是成功的溝通過程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就是重建彼此的關係。
於是我對著小信說:「你看,這樣的態度就對了!你看你把東西收得多乾淨啊,而且動作之快,真令老師驚訝!其實你可以做得很好的,因為智慧都在你的腦子......」
   還記得看過一個名嘴節目,主持人說了一句相當中肯的話:「最糟糕的教養方式,就是一邊狂罵孩子,還一邊幫他們收拾玩具(爛攤子?)......」想想也是。不管是老師,還是父母,都應該好好思考這句話。孩子的諸多行為,正是倒映著我們行為的最佳明鏡。我們究竟想當一位有智慧的大人、還是當一位被孩子認定為只會嘮嘮叨叨的大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