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呱 娃

.(這真的是我的故事)心焦的媽媽把握幼兒的關鍵療育期,讓遲遲不開口的女兒學會說話

2007年03月24日
其實這是2006年就po過的文
但是還是想鼓勵心中有疑惑的父母
把握關鍵期
寧可花點時間去確定孩子的成長期
也不要花一輩子來後悔

ps:照片裏的大男生.就是改變呱呱人生的語言治療師王道偉
道偉老大
道偉老大

***謝謝澤ㄇ報好康(在討論區找到的)***
心焦的媽媽把握幼兒的關鍵療育期,讓遲遲不開口的女兒學會說話。
黃天如 撰

=======================

「叫媽媽!叫媽媽!」

  面對已經一歲四個月的女兒妤妤,嚴太太的聲音充滿了焦急與期待,但妤妤仍一如往常,除了睜著一雙大眼睛,略略掀動嘴角,最終還是沒能說出半個字。

  嚴太太原本念幼兒保育科,因不敵男朋友猛烈的愛情攻勢,還沒拿到畢業證書就先進了結婚禮堂;就連曾經有過想擔任特殊教育老師的夢,也因婚後懷孕,只得暫擱一旁。

  只是嚴太太做夢也沒想到,課堂上六年所學,竟然頭一個就運用在女兒身上。

  妤妤生來就乖得出奇。出生才一週從醫院抱回家,就開始配合大人的作息,每天一覺睡到天亮,不勞煩爸媽半夜起床泡牛奶。畢竟這是嚴太太的頭一胎,而且婚後來到陌生的城鎮居住,左鄰右舍沒半個熟面孔,沒有對象可以討論媽媽經,她唯有按著學生時代的教科書,對照寶貝女兒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

  妤妤有著白晰皮膚、大眼睛、長睫毛和櫻桃般的小嘴,加上不哭不鬧的個性,嚴太太說:「我常覺得家裏像擺了個洋娃娃。」

  轉眼妤妤已一歲四個月大,嚴太太捧著奉為圭臬的幼教課本《兒童發展與輔導》,心中的憂慮卻與日俱增,因為此時的妤妤除了勉強有些「咿咿呀呀」的發聲,還是不曾開口說話。她試凓向丈夫傾訴憂慮,丈夫卻滿不在乎地說:「你沒聽過『大雞晚啼』嗎?不用太急啦!」

  日子一天天過去,嚴太太念念不忘《特殊教育導論》那本書上,重複強調的金科玉律:「零到六歲黃金療育期」,她彷彿聽到有聲音不斷催促她:「不能再拖了。」

  於是,她鼓起勇氣,獨自牽著妤妤,抱著剛出生的次女娃娃,到處尋找可供求助的資訊。結果,透過婦幼醫院輾轉覓得位於民生東路的發展遲緩早療中心,且當機立斷為妤妤預約排定了接受鑑定的時間。

當丈夫得知女兒要接受遲緩兒鑑定,立即與妻子爆發一場口角戰。這時候嚴太太有點抓狂,對老公撂下狠話:「妤妤是你女兒,而且跟你姓,要不要救她,就看你了!」

  在妻子軟硬兼施下,嚴先生心不甘情不願地請了假,一同陪妤妤到中心接受鑑定。

  醫生為了確知妤妤不會講話的原因,一會兒把她單獨放進遊戲間玩玩具,一會兒讓妹妹娃娃加入遊戲,藉以觀察妤妤互動與溝通的能力;更甚者,為了確知妤妤的神經傳導是否有問題,醫生甚至一度讓妤妤吃下低量的安眠藥,進入深層睡眠。一連串複雜繁瑣的程序,讓爸媽在一旁看得既心焦又心疼。

  一、兩個月後的某一天,他們接到了限時掛號寄達的評估報告。嚴先生佯裝鎮定,慢慢打開信封,在妤妤的名字下方,有幾個他最不願意看到的黑字──語言發展遲緩。

  「怎麼辦?怎麼辦?我女兒這麼漂亮可愛,卻不會說話,該怎麼辦?」嚴先生慌亂地自言自語。

  看到平日談笑風生的丈夫突然像變了個人,早有心理準備的嚴太太一面輕撫他的背、一面柔聲安慰說:「我確定妤妤的聽力及聲帶都沒毛病,更何況她還不到兩歲,問題應該不算太嚴重。」

  由於醫師評估妤妤只是屬於缺乏後天環境刺激的輕微遲緩,又適時把握了零到六歲的療育黃金期,嚴太太知道女兒能轉好的機會很大,所以心情還算篤定。

  相較之下,嚴先生可真慌了。那段時間他常跟在太太背後不斷追問:「要吃什麼藥才會好?需不需要定期看醫生?」費了好一番唇舌,她才讓丈夫了解什麼叫做「發展遲緩」,而盡快為妤妤找到一家合適的專業早療機構,比什麼都重要。

  在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通報及轉介中心的轉介下,他們來到愛兒兒童發展中心,那裏提供一般兒與遲緩兒的融合式教育。於是,妤妤就在兩週歲生日後的第三天,跟妹妹娃娃一併註冊入園了。

為確實掌握妤妤的遲緩程度,並且為她擬定個人化的療育進度與目標,園裏的物理、職能、語言治療師依例為妤妤進行個人化評量,結果發現,妤妤除了不會說話,其他領域的表現,諸如情緒與大小便控制等,也都遠遠落後於同齡的小朋友。不過,妤妤最主要的問題還是語言方面。

  慈師..嚴女...
慈師..嚴女...
語言治療師王道偉回憶最初與妤妤的接觸,說:「妤妤剛入園時情緒起伏很大,動不動就哇哇大哭。因老師不像媽媽般明白她,她又無法透過語言表達意思,只好用哭來發洩。」

  剛開始時,王老師與妤妤每週一次的一小時治療時間,多半都是在妤妤失控的哭喊聲中荒度。

  王道偉說:「這時候心急或過於勉強都沒有用,因為妤妤不開口的原因可能很多,其中聽覺到大腦的傳導速度天生比一般人慢,可能是造成她來不及吸收與理解大人語言背後涵意的主因,也因此阻礙了她模仿與學習發展的進度。」另外如情緒控制能力差,以及想上廁所卻不懂得表達,也都是語言障礙背後可以預見的連鎖效應。

  為了讓妤妤願意接受治療與誘導,王道偉必須設法成為妤妤最好的朋友。王道偉笑著說:「治療過程中,耐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妤妤當天的學習情緒或狀況不好,他情願暫時把進度放一旁,和妤妤玩她最喜歡的「無尾熊對尤加利樹」遊戲。

   漸漸地,園裏的老師都看到妤妤雙手抱著王道偉的腿,師生倆就這麼手腳一抱一夾地「一、二,一、二」在園內四處遊歷。

  嚴太太在妤妤接受專業療育後,為了幫助家計,也開始上班。她特意選擇可以彈性工作的便利商店,以便能夠隨時配合妤妤的學習。此外,除了在家延續妤妤的療育進度外,她每週更以志工媽媽身分,固定參與愛兒兒童發展中心安排的社區適應課程。

  兩個月後的一天晚上,嚴太太替兩個女兒洗澡後,正準備帶她們回房睡覺,妤妤愣愣地盯凓正在看電視的爸爸,好一會兒,她突然開口叫了聲:「巴巴」。

就在那一剎,嚴先生不敢置信地緩緩回過頭,驚喜若狂地衝向妤妤,一把抱起她,嘴裏不斷歡呼凓:「太好了、太好了,終於叫了。」然後捧著妤妤的小臉蛋又親又吻。

  突破了療育的第一關後,妤妤的進步就像踩足油門的跑車,咻地一聲往前衝。嚴太太笑說:「老師都說,除了愛兒園裏的學習環境,在家裏妹妹對妤妤的幫助也很大,小姊妹無論是吵架或是搶玩具,對妤妤都是很好的刺激與練習。」

  經過兩年多,嚴太太說:「我做夢也沒想到,原本一個字也不會說的妤妤,後來成了一個『嘰哩呱啦』講個不停的小鴨鴨。」今天,無論是在家跟妹妹爭論要吃什麼,還是跟唱片店的陌生阿姨話家常,溝通能力不斷進步的妤妤,都展現了過去所沒有的自信與快樂。

讀者文摘:http://www.readersdigest.com.tw/rd/rdhtml/ce/magazine/mag_content.jsp?cid=1181

我的附註:臺北市早期療育綜合服務網http://www.tpscfddc.gov.tw/medicine/promptly_cure_center.htm
ps:照片裏的大男生.就是改變呱呱人生的語言治療師王道偉

***呱呱是我永遠的寶貝.我的寶貝今年要念小學囉 ***
25
25

.(這真的是我的故事)心焦的媽媽把握幼兒的關鍵療育期,讓遲遲不開口的女兒學會說話_img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