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950705股基資訊

2006年07月05日
持續反彈 中小型電子看俏
2006.07.05  中國時報 @王宗彤/台北報導

台股昨(4)日資金重返電子股,推升指數順利站上半年線,並持續向上檔季線邁進,短線技術線型架構仍有利多方,反彈格局仍有可為。分析師認為,其中以中小型電子股較容易出線,此外,主機板(MB)大廠股價已率先觸底反彈。

觀察昨日盤面買盤主要集中在手機及相關零組件、DRAM 以及封測股身上,致使電子成交比重也攀升到近7成水準。法人指出,在資金回流電子以及看好下半年成長動力,也帶動下半年具成長性中小型股活繃亂跳。

其中DRAM股因6月份業績表現相當出色,南科6月營收60億也創下歷史新高紀錄,力晶連續3個月創新高,茂德也創歷史新高,市場普遍看好第3季DRAM需求成長,在Intel降價刺激以及廠商90奈米效益提升下,DRAM股近期獲外資機構看好,後勢不可小覷。

不過根據歷史經驗,外資在7、8月買超金額通常不大,因此,可預期未來兩個月權值股將不易有大表現,反倒是中小型成長股較有表現空間。

法人指出,短線指數從低檔6268點反彈至今約達7% ,距離短線滿足點季線位置僅剩不到200點空間,因季線反壓重,在外資陸續放暑假,及電子股有半年報疑慮下,短線台股仍以量縮盤整格局機率較高,預估指數區間為月線至季線位置。

雖然大盤指數偏向震盪整理,不過,已有跌深電子股開始企圖反攻,例如,歷經上半年慘澹經營的主機板族群,包括華碩(2357)、精英(2331)、技嘉 (2376)及微星(2377)股價紛紛觸底反彈,外資轉賣為買。

隨著淡季上半年的結束,伴隨第3季來臨,主機板也受到外資捧場,像是華碩在外資連買超4個交易日股價重回80元價位,外資持股上探3成。另外,精英在從6月中旬外資轉賣為買後,股價明顯攀升。

不過,相較於外資開始回頭補貨,本土投信法人對MB族群則較為保守,投信認為,主機板上半年業績不佳是不爭事實,而半年報也將在8月底前出爐,屆時難保不會對股價造成干擾,短線操作上持較保守態勢。

--------------------------下一則-------------------------- 
外資續買超 長線基金進駐■ 記者許佳佳�台北報導

 世足進入四強賽,加上暑假來臨,法人圈原預估外資將開始休假。過去四個交易日外資已連續加碼台股323.9億,其中有不少長線基金進駐,法人因而解讀:台股下半年行情可期。

 摩根富林明新興35基金經理人吳淑婷表示,6月最後一周,外資不但結束連三周賣超台股與泰股的動作,更反手加碼了台股5.9億美元,使台灣成為上周外資在日本以外亞洲市場的最大買超國家。而7月這兩個交易日也持續小幅買超,顯示這一波回補還沒結束。

 特別的是,根據部分外資交易室透露訊息,這次回補台股的資金,不少都來自長線基金。長線基金不同於短線打帶跑的避險基金,避險基金每個月或每一季都會衡量報酬率,資金進出的動作又大又快。長線基金的結算期限,則通常以六個月到一年為一階段。

 由於資金停泊時間長,這些長線基金的操盤人,多半花很多時間在全球尋找股價被低估的地區,在低檔大力敲進,再賺取中長波段的報酬。也就是說,這次回補台股的資金,相對比較安定,短期內不會有大舉拋售的動作。這顯示,台股之前在全球股災的確被錯殺,投資價值已被發現。

 外資交易室主管表示,由於新台幣在過去七個交易日中,大舉升值逾5角。兩岸關係加溫,仍是外資圈非常期待的話題。因此外資加碼的個股,除了傳統大家熟悉的電子、金融等權值股外,與中國觀光人潮與商機相關的資產、中概等非電子類股,也見外資悄悄布局。

 而素有台灣先生之稱的花旗環球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谷月涵認為,政治利空的衝擊未來將逐步降低,金融和資產的後市值得期待。

 不過,他也提出警告,立法院朝野兩黨對於兩岸關係的協商,不要在罷免與倒閣都未過後陷入停擺,陳總統也不要在此時為政治聲望推動憲政改革,這些利空都會阻礙台股往上發展的空間。 【2006/07/05 聯合報】 @ http://udn.com

--------------------------下一則--------------------------
類比晶片廠Q3業績起飛
2006.07.05  工商時報 @邱詩文/新竹報導

個人電腦、手機市場正式進入第三季旺季,將帶動類比晶片等零組件下半年出貨。由於英特爾、超微(AMD)新一代CPU近期量產,將有效刺激終端市場需求,因此,致新、立錡業績將率先自六月開始觸底反彈,其他包括迅杰、茂達等類比晶片設計公司,第三季起業績也將陸續加溫。

由於電子業下半年即將進入傳統旺季,因此下半年估計類比晶片設計業者也會受到帶動,業績將自第三季開始觸底反彈,其中立錡與致新的反彈最明顯。第三季是個人電腦傳統旺季,加上七月CPU降價以及新產品雙核心CPU推出,致新又是MIT一百美元筆記型電腦計畫的晶片供應商之一,將在第四季開始交貨,可望成為下半年致新業績成長的重要支柱。

以筆記型電腦電源管理晶片為主力產品的致新,目前供應其大客戶廣達類比晶片比重仍低於三成,預期今年的成長空間仍大,致新其他大客戶包括廣達、仁寶等,均預估第三季出貨將較第二季成長約四成,全年預估的出貨量合計較去年成長超過五成,達至五千一百萬台的水準。致新提供筆記型電腦溫度感測器與風扇控制晶片,法人估計將使致新今年在筆記型電腦類比晶片營收,至少有三成的成長空間。

立錡個人電腦VCore晶片通過英特爾認證,是台灣唯一能夠提供CPU的VCore晶片的廠商,由於下半年隨著英特爾雙核心CPU積極搶佔市占率,預計也將成為該公司今年的營運成長動力。

另外,手機白光LED驅動晶片,由於導入三星案量增加,以及新客戶加入,在亞洲市手機白光LED驅動晶片市佔率,將由去年一五%提高至今年二○%左右;新產品TFT面板的電源晶片,則已在第二季末出貨給友達、下半年則加上韓國LPL新訂單將挹注成長動能,法人估計立錡第三季營收,將較第二季成長一七%。

類比晶片計公司如立錡、致新、茂達、富鼎先進等,上半年受到個人電腦淡季,及手機銷售狀況不如預期影響,第二季業績均出現衰退,而LCD相關類比晶片設計公司如沛亨、崇貿則受面板出現超額庫存影響,第二季表現也不如預期。

--------------------------下一則-------------------------- 





德盛安聯:333全球平衡布局 掌握脈動 報酬優於預期
2006.07.05  工商時報 @徐秀美/台北報導

 五、六月全球股市的大幅回檔,搞得許多投資人兵荒馬亂,不知該投資哪個市場好,德盛安聯投信表示,以過去全球市場輪動狀況來看,投資最好不要重押任何一個區域,最好是平衡佈局為上,採取三三三全球平衡佈局,更能掌握世界投資脈動。

 目標傘型基金 真正平衡投資

 以德盛安聯目標傘型基金為例,在股票部位採取均等佈局的投資策略,相對於MSCI世界指數的投資比重採重押美國,共約五四%的權重,如以指數的表現來計算報酬率,二十年來MSCI世界指數九.六三的漲幅,反而不如同期間全球採三三三比重,即三分之一MSCI美國指數,三分之一MSCI歐洲指數及三分之一的MSCI亞洲不含日本指數的一三.五%來得好,即可得知,真正做到平衡投資。

 德盛安聯投信表示,全球經濟面貌每數十年就變更一次,十九世紀末期,美國經濟崛起,二次世界大戰後的重建契機則造就了日本及西歐的經濟霸業,近二十年則有東亞國家如亞洲四小龍的崛起,下一波將是金磚四國取代G七工業國所引發的周邊效應,其中亞洲國家就囊括了兩大金磚,並因擁有密集人口,以及龐大的內需市場,將在此佔有重要地位。 提高亞股比重

 掌握投資契機

 因此,在目前市場狀況下,尚具有成長爆發潛力的亞洲國家,投資價值不亞於成長趨緩的美國,因此長遠看來投資人需適時提高亞洲國家的投資比重,才能掌握有利的投資機會。

 就德盛安聯目標傘型基金來說,在股市部位,目前看好各地區尤其是亞洲地區的成長潛力,因此有別於一般全球股票型基金多依照MSCI世界指數權重佈局投資區域,將亞洲投資比重拉升至與歐美相同水平,採取三三三均等比重,以使基金能更迅速反映全球經濟脈動。

 美歐亞各13 打敗世界指數

 根據Lipper統計至今年三月底的資料,可以發現如以MSCI美國指數、MSCI歐洲指數與MSCI亞洲不含日本指數各三分之一的比重投資,二十年來在近三年、五年、十年、十五年及近二十年的投資報酬率都遠超過同時期的MSCI世界指數。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MSCI世界指數中亞洲的權重僅佔一五.五%,如採取三三三均等比重佈局的話,等於是將亞洲的權重再增加一倍,以目前亞洲股市表現多優於歐美國家來看,若採取該法則均等佈局,相信投資人的投資報酬率會比預期的好。

--------------------------下一則-------------------------- 
股市悶 定時定額申購增27%■ 記者周慶安�台北報導

 台股近期苦無表現,但今年截至5月為止,投信定時定額單月扣款金額卻由13億元增加至17億元,扣款人數則增加6.6萬人,逆勢上揚27%,統計數字尚不包括銀行指定用途信託部分。若加入銀行近一年來增幅超過五成的增加金額,定時定額申購基金的數字將更為驚人。

 近期在投信宣傳刊物上經常可以讀到以下句子:「股市波動大,不妨採用定時定額方式投資。」在投信業大力促銷與媒體強力曝光的推波助瀾下,今年以來投信定時定額扣款人數與單月扣款金額都增加近三成,在台股市況不佳下,格外引人注目。

 扣款人數以國泰投信增加速度最快,今年前五月一共增加1.9萬多人,單月流入金額則增加9,000多萬元,在定時定額市場排名第四。

 國泰投信總經理張錫表示,台股波動大,定時定額對投資人與投信而言是雙贏作法,也是投信現金流入最穩定的市場,國泰形象與長期績效不錯都是投資人捧場主因。不過國泰在定時定額方面,與前三強還有一段差距,仍有努力空間。

 多年來深耕散戶與市場形象的摩根富林明投信,穩坐定時定額市場龍頭,光是5月定時定額流入資金便達4億元,與銀行複委託的單月流入量相去不遠,電子商務與無孔不入的行銷方式功不可沒。

 至於近期花大錢編列廣告預算的保德信投信,成長速度也同樣驚人,單月扣款人數增加991人,金額則增加6,825萬,在定時定額市場中排名第二。

 由於近年來市場多頭氣盛,銀行指定用途定時定額信託購買基金成長率同樣驚人,若加上投信申報資料,能吃到這塊大餅的投信,規模成長都不在話下。 【2006/07/05 經濟日報】 @ http://udn.com

--------------------------下一則--------------------------
台股基金 傳產勝電子■ 記者周慶安�台北報導

 風水輪流轉可說是形容基金產業最貼切的一句話,上半年基金績效出爐,重押電子的台股基金慘遭滑鐵盧,反觀傳產比率較高的基金受惠於兩岸開放政策,基金績效名列前茅。上半年股票型基金由大華大華的劉苓媺稱后,平衡型基金則由德信長春藤的顧寶祥出線。

 科技股走了一年多頭之後,今年受到員工分紅配股認列費用,與手機、面板存貨大增等利空襲擊,宏達電、聯詠、聯發科等指標股股價備受壓抑。

 受電子股回檔拖累,股票型基金上半年績效由正轉負,重押手機和面板的股票型基金可說是慘遭滑鐵盧。平衡型基金績效也不平衡,今年債券收益率不高、股票績效也不復以往,平衡型基金上半年平均績效更是低到-0.33。

 不過大華投信的基金經理人劉苓媺可說是今年以來最大贏家。劉苓媺接手大華大華基金後,將持股從電子換成傳產,去年績效敬陪末座,始終重押傳產的操盤手法市場看法兩極。

 然而此波科技股大幅修正,重押電子股的基金上半年績效被吞噬殆盡,反觀大華大華終於一吐怨氣,以13.22%績效暫居榜首。

 劉苓媺表示,由於政府推動假日包機,配合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之商機,台股過去因政治問題而被壓抑的狀況獲得紓解,包括金融、營建等類股吸引資金進駐,塑化、航運等類股有機會補漲,短期仍將持股集中於原物料股以及部分資產、營建與金融股。

 平衡型基金方面則由顧寶祥出線。顧寶祥表示,由於基金規模不大,只要公司業績好、股價相對低估就買,一旦手上持股上漲便容易反映在績效上。

 先前台股急殺,股票、平衡型基金上半年比賽等於白打,下半年傳產、營建與兩岸題材當紅,電子昨天則重拾人氣,最後究竟是傳產或電子基金出線,基金經理人可說是個個有信心,人人沒把握。 【2006/07/05 經濟日報】 @ http://udn.com

--------------------------下一則--------------------------
張凌雲:看好亞股和新興市場
2006.07.05  工商時報 @吳佳晉/台北報導

 時序進入七月,近一個月以來,全球股市抱以「漲」聲,很多投資人要問,股災遠颺了嗎?現在是到底是「中場」,還是「終場」?對此,美林投資管理總經理張凌雲肯定地表示,現階段是「中場」休息時間,雖然下半年表現可能不如上半年攻勢凌厲,但他強調,在全球化持續進行之下,股市表現仍會優於債市,建議投資人加碼日股、亞股以及新興市場。

 歷經五月股災洗禮,多家銀行財富管理客戶紛紛受重傷,莫不急於補救之前投資失利的虧損。第一銀行昨(四)日特地為千萬級資產的大戶舉辦一場投資說明會,到場者不乏白髮老翁,也有打扮入時的貴婦,個個聽講神情專注。

 一銀個人金融事業群副總薛淑梅表示,這次該行特別邀請千萬級資產的客戶參加,全省總共舉辦八場,每場邀約一百人左右,她表示,投資市場詭譎多變,未來只有透過妥善的資產配置以及基金組合,才能趨吉避凶。

 受邀的主講人張凌雲表示,之前市場跌幅之所以這麼深,是因為避險基金或衍生性金融商品的高槓桿操作所造成,當這些高槓桿操作的錢潮一旦流出之後,資金一時失衡,因此造成市場非理性下跌,但這並非表示全球經濟基本面出問題。

 另外,也有人怪罪是通膨惹的禍,張凌雲更大聲駁斥這種說法,他表示,全球化貿易加速進行,貨物得以自由流通,物價想要上升,並不容易,再加上各國央行打壓通膨不遺餘力,因此長期來看,通膨必可受到控制。

 既然如此,投資人現階段的投資策略為何?張凌雲說,現在是中場休息保持實力的時候,他表示,過去三年,美股平均報酬率超過一五%,下半年雖然不如上半年來的好,但也有七%到九%的實力,不過,美國實質利率偏高,達五.二五%的水準,未來美國景氣將如預期放緩,就連美元,也會恢復弱勢格局,是他最不看好的貨幣。

 張凌雲說,日本和中國將是未來引導全球成長的兩大引擎,日本疲弱了十年,國民所得上升,內需復甦,大大刺激民間消費需求,至於中國,未來五年,在政府五年計畫基礎建設的帶動之下,民間快速累積財富,國內需求增溫,將取代出口來帶動經濟成長,同時,也帶動其他國家經濟成長。

--------------------------下一則-------------------------- 
摩根富林明:FED升息近尾聲 新興市場低點已過
2006.07.05  工商時報 @徐秀美/台北報導

 上周美國如預期升息一碼、並暗示升息可望近尾聲,先前重挫的新興市場紛紛強力反彈,印度、俄羅斯與巴西上周末兩日漲幅均在四%至六%。摩根富林明新興35基金經理人吳淑婷認為,聯準會鷹派低頭,等於宣示新興市場低點已過,不過新興市場已進入結構性成長階段,投資人若以長線態度布局,現階段的確是不錯的買點,建議投資人擴大布局範圍、避免重押特定區域,不僅降低波動,長線持有也較有保障。

 修正後本益比更顯誘人

 全球股市自五月中拉回,新興市場回檔幅度尤深。吳淑婷認為,前波修正主要是獲利了結賣壓在短期內大量湧出,與基本面並無直接關聯,畢竟新興市場近年經常帳盈餘大增、外債大幅降低、企業獲利快速成長等,都是股市長線走揚的利多。

 此外,吳淑婷指出,新興市場這次修正後,如巴西、墨西哥等,本益比都回到十倍左右,低於歷史平均水準,金磚四國本益比僅十六倍,全球新興市場更只有十二倍,著眼新興國家未來成長性,現階段進行長線布局的風險偏低。

 全球分散布局 降低風險最上策

 不過,吳淑婷特別強調,「錢進新興市場一定要分散布局,這是分散風險最有效的方式」。

 她進一步說明,五月新興市場淒風苦雨,但如馬來西亞與部分南美市場跌幅卻不到三%,顯示資金若能分散配置,即使在全球重挫之下,仍能適度減低受傷程度。

 以近年爆紅的金磚四國為例,因國際間陸續募集不少鎖定金磚四國的產品,國際資金大量湧進,造成股市連動性提高(除中國外),齊漲齊跌機率大增,若以波動度計算,近五年金磚四國股市高達三九%,高出MSCI全球新興市場指數近一倍!

 不僅如此,金磚四國被列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公司僅二百零八家,遠低於整體成分股數八百二十八家,若再考慮國內不能直接投資中國的因素,缺一角的金磚將更顯失色。

 前進新興市場 不應侷限原物料題材

 吳淑婷表示,全球化布局的另一個優點在於囊括更多題材,除了既有的俄羅斯能源、印度資訊科技與巴西原物料之外,南韓、台灣的科技製造業,擁有五億人口的東協消費商機、以色列生技與中東石油等題材,都提供了更多的投資機會,若僅投資金磚國家,將特別偏重原物料能源題材(股市比重約五○%),因此投資新興市場若能擴及全球,不僅可適度降低齊漲齊跌風險,投資題材也更為豐富。

--------------------------下一則-------------------------- 
新興市場反彈 金磚回升2成■ 記者林韋任�台北報導

 新興市場6月中旬以來快速反彈,從MSCI指數來看,拉丁美洲指數從6月13日至7月3日已上漲23.42%,新興歐洲漲22.73%、新興亞洲漲10.27%,金磚四國漲20.97%。

 新興市場跌得深,彈得快。在5月初自高點跌落谷底,跌幅深逾兩成,直到6月中旬,美國公布的5月通貨膨脹數字沒有想像中嚴重,新興市場率先反彈。6月底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如預期升息1碼(0.25個百分點),會後聲明沒有帶來太多意外,全球資金重新擁抱新興市場。

 新興市場這一次大洗三溫暖,國內投資人心情波動最大的族群不是男人、是女人,還有被視為投資保守的銀髮族。

 在5月新興市場尚未大跌之前,摩根富林明做了台灣投資人信心指數調查,5月的調查結果顯示,新興市場是未來半年投資人最想加碼的區域股票型基金,獲得16.3%的投資人青睞;想投資新興市場的,女多於男;而且年逾60歲的投資人有12.2%想加碼新興市場,如果把年齡降為50歲以上,則有近兩成想加碼新興市場。

 若要從各類型新興市場基金做選擇,當時最想加碼的是印度基金,占42.2%;其次是新興亞洲,占22.6%,有13.1%想加碼全球新興市場基金。

 調查也發現,投資人願意加碼新興市場的金額,大部分集中在總資產的10%至30%,與資產管理業者建議的資產配置相差不多。如果上述受訪投資人有在大跌時進場,如今收益應該不差。

 摩根富林明新興35基金經理人吳淑婷說,投資新興市場的入門是分布最廣的全球新興市場基金,因為單一區域或單一國家波動較大,利用全球分散布局,掌握到新興市場的熱度,又可以儘量避免被「燙傷」。

 寶源投顧協理張翠玲說,政治風險向來是新興市場不可忽略的變數,比如巴西10月1日舉行總統、國會大選,投顧業者表示,總體來說,新興國家的經濟和企業基本面展望樂觀、國際資金動能強勁,加上原物料價格長線看多,新興股市具有投資價值,但外部風險升高的環境下,指數走勢波動幅度較大,短線仍不免震盪。 【2006/07/05 聯合報】 @ http://udn.com

--------------------------下一則--------------------------
摩根富林明:FED升息近尾聲 新興市場低點已過
2006.07.05  工商時報 @徐秀美/台北報導

 上周美國如預期升息一碼、並暗示升息可望近尾聲,先前重挫的新興市場紛紛強力反彈,印度、俄羅斯與巴西上周末兩日漲幅均在四%至六%。摩根富林明新興35基金經理人吳淑婷認為,聯準會鷹派低頭,等於宣示新興市場低點已過,不過新興市場已進入結構性成長階段,投資人若以長線態度布局,現階段的確是不錯的買點,建議投資人擴大布局範圍、避免重押特定區域,不僅降低波動,長線持有也較有保障。

 修正後本益比更顯誘人

 全球股市自五月中拉回,新興市場回檔幅度尤深。吳淑婷認為,前波修正主要是獲利了結賣壓在短期內大量湧出,與基本面並無直接關聯,畢竟新興市場近年經常帳盈餘大增、外債大幅降低、企業獲利快速成長等,都是股市長線走揚的利多。

 此外,吳淑婷指出,新興市場這次修正後,如巴西、墨西哥等,本益比都回到十倍左右,低於歷史平均水準,金磚四國本益比僅十六倍,全球新興市場更只有十二倍,著眼新興國家未來成長性,現階段進行長線布局的風險偏低。

 全球分散布局 降低風險最上策

 不過,吳淑婷特別強調,「錢進新興市場一定要分散布局,這是分散風險最有效的方式」。

 她進一步說明,五月新興市場淒風苦雨,但如馬來西亞與部分南美市場跌幅卻不到三%,顯示資金若能分散配置,即使在全球重挫之下,仍能適度減低受傷程度。

 以近年爆紅的金磚四國為例,因國際間陸續募集不少鎖定金磚四國的產品,國際資金大量湧進,造成股市連動性提高(除中國外),齊漲齊跌機率大增,若以波動度計算,近五年金磚四國股市高達三九%,高出MSCI全球新興市場指數近一倍!

 不僅如此,金磚四國被列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公司僅二百零八家,遠低於整體成分股數八百二十八家,若再考慮國內不能直接投資中國的因素,缺一角的金磚將更顯失色。

 前進新興市場 不應侷限原物料題材

 吳淑婷表示,全球化布局的另一個優點在於囊括更多題材,除了既有的俄羅斯能源、印度資訊科技與巴西原物料之外,南韓、台灣的科技製造業,擁有五億人口的東協消費商機、以色列生技與中東石油等題材,都提供了更多的投資機會,若僅投資金磚國家,將特別偏重原物料能源題材(股市比重約五○%),因此投資新興市場若能擴及全球,不僅可適度降低齊漲齊跌風險,投資題材也更為豐富。

--------------------------下一則-------------------------- 
海外基金績效 REITs最優■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投資人風險承擔度兩極化,一方面,6月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s)基金績效稱霸海外基金,另一方面,拉丁美洲基金也率先反彈。不過,日本小型及部分亞洲單國基金仍下跌。

 全球股市經過5月的狂瀉以後,6月跌勢趨緩,有些市場更率先反彈。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如預期升息1碼(即0.25個百分點),聯邦基金利率升高到5.25%,但投資人似乎認為,即使利率上揚,全球經濟依然穩健成長。

 理柏(Lipper)統計,在510檔海外股票型基金中,6月有318檔基金有正報酬率,約占62%。在這些基金中,以REITs及拉丁美洲基金報酬率最高。

 在REITs基金中,以大聯美國不動產投資基金的6.17%最強,其次是摩根士丹利盧森堡美國房地產基金的5.43%。公用事業基金投資標的雖然不同於REITs,但同樣是資金的避風港,6月也有不錯的表現。

 富蘭克林投顧分析,6月前半國際股市投資心態仍偏保守,REITs基金具有穩定租金收益概念,受到投資人歡迎,報酬率居所有產業型基金之冠。

 在拉丁美洲基金中,以富蘭克林坦伯頓拉丁美洲基金的5.39%最高,其次是百利達拉丁美洲基金的4.68%、摩根士丹利盧森堡拉丁美洲股票基金的4.31%。

 拉丁美洲股市下跌一個多月後,在6月下旬急漲,單周漲幅甚至創下六年以來的最高紀錄,全月的報酬率因而轉為正值,所有拉丁美洲基金的單月平均報酬率接近4%。

 不過,即使經過6月末的強力拉抬,拉丁美洲基金第二季仍是負的報酬率,平均跌幅超過4%。近年來漲幅與拉丁美洲基金不相上下的新興歐洲基金,第二季平均下滑2.79%,跌幅較輕。但今年以來,拉丁美洲基金平均上漲11%,略勝於新興歐洲基金的10.76%。

 雖然原物料市場與股市5月起同步下跌,但石油價格居高不下,能源基金6月仍有不錯的報酬率。景順能源基金上漲4.08%,天達環球能源基金上揚3.24%。

 雖然拉丁美洲基金及新興歐洲基金已向上提升,但部分亞洲單國基金及日本小型基金仍持續向下沈淪,只是跌幅已經縮小。日本小型基金6月平均下跌3.29%,第二季平均下滑12.39%,今年上半年累計跌幅達14.94%。

 整體來說,Fed升息已近尾聲,市場視之為利空出盡,大多數股市已開始止跌反彈。海外基金業者多半認為,下半年股票前景仍優於債券,投資人對股市不必過度恐慌。 【2006/07/05 經濟日報】 @ http://udn.com

--------------------------下一則--------------------------
跑短、放長皆合宜 趁現在布局美股基金
2006.07.05  工商時報 @徐秀美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20507+122006070500477,00.html






歐債基金 上半年最賺■ 記者許佳佳�台北報導

 今年上半年表現最好的債券型基金是歐洲債券型基金,根據基金研究公司理柏(Lipper)統計,新台幣的平均報酬率達3.9%,去年上半年歐債基金叫投資人賠了7.7%,今年上半年卻成了最賺的債券類別。

 表現居次是高收益型公司債,上半年報酬率為2.77%,去年同期高收益基金的收益也不佳,去年上半年的報酬率為-3.44%。

 去年表現不錯的美債,在美國聯準會持續升息的壓力下,上半年呈報酬率是負值,為-2.58%,美債基金去年上半年給投資人1.75%的報酬率。新興市場債券基金上半年表現不佳,報酬率是-1.27%,去年上半年的報酬率是3.98%。

 債券基金的表現向來較具延續性,其行情的反轉不會那麼快,因預期歐元持續升息、美元升息近尾聲,先前部分法人認為美債較歐債有機會,對新興市場債也抱持較樂觀的看法,不過結果,加計匯率波動因素之後,歐債反而成了最賺的債券類型。

 展望未來,法人對下半年的債市看法分歧。部分認為債市將撥雲見日,但也有人擔憂美國升息未止,在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升息到5.25%後,有可能再升息,建議先提高現金部位觀望。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上半年債券市場最擔憂的通膨與利率疑慮,終於在6月底聯準會釋出善意的聲明後,獲得化解。預料下半年全球債券市場的投資能見度益顯明亮,尤其美國將從第一季5.6%的強勁經濟成長逐季放緩,再加上美國房市也開始降溫,預期通膨會得到控制,聯準會再升息的壓力也減緩。

 先鋒投顧認為,8月美國再升息的機率大幅降低到六成上下,國際債市將展開長多格局。

 不過,債市是否將從此一帆風順,新加坡大華投顧倒是顯得比較保守。

 雖然美國升息暫告段落,可能促使債市的多頭部隊回頭,但新加坡大華投顧建議,短線反彈聲中,投資人不要追高加碼。一切靜待8月8日聯準會的會議之後,再來作區間操作。

 保德信投信認為,股票資產仍然比債券來得有吸引力。債市已先一步反映利多,在聯準會對8月是否再升息態度未明,投資人若要調整投資組合,不妨先提高手中的現金部位,再觀察後市發展。 【2006/07/05 聯合報】 @ http://udn.com

…………………………………………………………
歐股基金 上季十檔九賠■ 編譯劉道捷�彭博資訊倫敦四日電
http://udn.com/NEWS/STOCK/STO7/33899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