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跑馬燈文案>>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950720股基資訊

2006年07月20日
摩根士丹利證券何資文:買台股?第3季下半旬再說
2006.07.20  工商時報 @張志榮/台北報導

瑞銀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陳安認為第三季台股指數將在六四○○至七○○○點間區間盤整的看法,對摩根士丹利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何資文而言,顯然有點太樂觀,何資文評估,台股指數未來兩個月僅會在五五○○至六五○○點進行盤整,但國際資金不至於會放棄台股,第三季下半旬可以找買點。

何資文用三大理由,道盡台股近期漲不上去的原因:一是全球通膨隱憂造成貨幣政策緊縮、資金動能趨緩;二是科技業存貨問題還在、企業獲利將持續下修;三是金融產業欠缺利多;現在就只能期待下半年最起碼的季節性需求,以及兩岸政策何時能見光明、進一步開放。


何資文的看法,足以證明近期國際資金心態的保守,外資法人昨天賣超台股金額依舊逾四六億元,金額雖大,但並非賣出金額高,而是買進意願更低,昨天買進金額甚至連百億元都不到,摩根大通證券董事長林照寰認為,「無量下跌」就是這陣子台股指數暴起暴落的原因。

由於現在外資圈還在針對企業獲利進行調整,何資文認為,佈局科技股的最佳時間點,應該會落在第三季下半旬附近。

可以想見,對於部分外資圈sell side分析師而言,確實存在著投資價值貴不貴的考量,原因很簡單,目前正處於上下半年交錯時期,究竟要拿今年還是明年獲利當作投資價值評估基礎,其實是見仁見智,各自有理。

何資文相信,值此指數上漲空間較小空窗期,除了繼續維持一○%的現金部位外,建議操作高現金收益率題材,也就是說,未來兩年現金收益率可達五%的個股,這陣子的表現會相對突出,如電信族群、台塑化、台泥、亞泥、華紙、統一超、兆豐金控等,都是不錯的標的。

--------------------------下一則-------------------------- 
美林:IC設計族群評等 調升
2006.07.20  工商時報 @張志榮/台北報導

下周將進入台股重量級企業財報周,從半導體產業角度觀察,美商美林證券亞太區半導體首席分析師何浩銘(Dan Heyler)昨(十九)日指出,IC設計族群的基本面將最先落底;因此,將IC設計族群投資評等調升至「表現與大盤相仿」,但股價爆發力還是比不上DRAM族群,他看好聯詠(3034)、盛群(6202)、立錡(6286)三檔個股。

何浩銘針對半導體次產業的第三季展望進行預測:首先是晶圓代工族群,他認為第三季營收成長頂多是平平,但還沒有到讓市場失望的地步,爆發力最強的應該是特許,第三季營收成長率可達一八%,此外,台積電六%的成長率,在外資圈裡頭也算是高標!

至於IC設計族群,何浩銘認為,台灣前五大IC設計廠商中,高達四家無法達到第二季營運目標,但考量到股價已逐步將庫存與投資價值偏貴兩大問題反應進去,因此將投資評等調升至「表現與大盤相仿」,可以開始進入選股,他較看好聯詠、盛群、立錡三檔個股,但從第三季營收爆發力來看,聯發科(2454)與聯詠應較大。

IC設計與IC封裝測試兩大族群都是美林證券今年元月就將投資評等調降至「減碼」者,但這回沒動到後者的投資評等。何浩銘表示,是因為IC封裝測試業者下半年的季節性成長幅度可能會比以往的平均值要來得低,可能僅有頎邦(6147)的第三季營收成長率可達兩位數。

記憶體股應是現階段何浩銘最為放心的族群,尤其是DRAM,第三季營收成長表現應該會比NAND還要好,甚至第四季都會有如此好表現,DRAM族群第三季表現將會優於其他次產業族群,包括晶圓代工、IC設計與IC封裝測試在內。
--------------------------下一則-------------------------- 
黃素麗:中概內需族群看好 8月以後可低接電子
2006.07.20  工商時報 @楊穆郁/專訪

保德信投信大中華基金,上半年累計報酬率一四.九二%,表現為所有跨國投資基金中稱冠,該基金經理人黃素麗表示,由於大陸人民幣政策可能持績放寬,因此,看好中概內需族群,另外,預計台股科技股第三季末到第四季會漸入佳境,整體台股也可望在第四季有不錯的表現;以下為訪談紀要:

問:保德信大中華基金上半年績效良好,報酬率近一五%,主要投資、佈局策略為何?
答:這檔基金主要以投資台灣、香港、新加坡三地股票為主,今年上半年整體持股比率都維持在八○%至九○%間,三地的佈局則分別為:台股在四○%至四五%之間、港股三○%至三五%之間,新加坡則不到一成。

至於上半年績效穩定,主要是因為第一季時台股科技表現不錯,在手機、半導體的持股,加上香港地產股,都對基金貢獻不小;但第二季為科技業的淡季,基本面雜音較多,因此,我們減碼台灣電子股,進行部份獲利了結,另外,鑑於香港、新加坡最近幾年房地產上漲的經驗,在台股加碼內需、營建股,也避開了電子股下跌的衝擊。

問:這三個地區下半年經濟暨企業獲利展望的分析為何?
答:台灣地區今年企業整體獲利可望成長二至三成,下半年展望樂觀;香港、新加坡雖然沒有台灣這麼高,但仍可以維持成長的表現。

總經方面,三個地方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升率,大概都在二%左右而已,通膨壓力不大。經濟成長率部份,台灣全年可望逾四%,新加坡的GDP成長率則可望達六%至七%,香港已公布的首季GDP成長率超過七%,全年可望比台灣還好,整體看來,這三個地區的經濟情況,還是樂觀的。

問:怎麼看這三個地方下半年股市行情?
答:台股電子股佔權重大,且電子業通常下半年業績優於上半年,但七月底美國超級財報周之前波動會比較大,八月又有台股半年報揭露的因素,因此,可能要到第三季末以後才會比較明朗,第四季則有機會再見多頭走勢。

至於營建股,從香港、新加坡的經驗,長線看好,但第二季漲幅已大,可能要先做箱型整理。

香港的地產股,若能獲得美國停止升息的挹注,則下半年可望再有表現,不過,由於基期已高,漲幅可能沒有過去幾年大。倒是大陸人民幣政策可望持績放寬,人民幣有機會再升值,這點對包括台股中概股在內,經營大陸內需產業或零售通路的企業有利。至於新加坡股市,則以大型工業股及觀光類股,後市比較看好。

--------------------------下一則-------------------------- 
金融股穩當 外資捧場■ 記者呂淑美�台北報導
金融股今年以來表現相較大盤及電子股強勢,應全都歸功於外資。根據統計,大盤、電子股今年以來出現下跌,金融股則逆勢上揚逾4%,外資紛紛將資金轉戰至股價相對安全的金融股,持有金融股整體比率從去年底的17%多拉升至二成以上,到7月18日時持股比率更達20.54%,為近年來難得一見的高持股比率。
至於外資今年以來加碼最多的金融股,首推台新金(2887),持股躍升至36.19%,增加逾23個百分點,其次為彰銀(2801),持股拉高到22.89%,也增加有16個百分點以上,中壽(2823)持股比提高到24.67%,增加逾14個百分點。
竹商銀(2807)、新光金(2888)、大眾銀(2847)、萬泰銀(2837)、遠東銀(2845)、國泰金(2882)、建華金(2890)、中信金(2891)、寶來證(2854)及群益證(6005)等,外資持股都增加超過3個百分點。
一位資深外資分析師表示,外資今年大舉加碼金融股,主要是許多外資共同基金一定要布局台股,但電子股風險又比金融股大,且金融股在合併題材下,被合併個股股價相對看好,比如前一陣子傳出匯豐集團將入主遠東銀、台新金要加碼彰銀等,都是激勵外資買盤的重要因素。
外資分析師表示,金融股自去年受到卡債風暴後,已經率先回檔一陣子,從未來預期獲利來看,金融股獲利的可預期性是比較好的,尤其是銀行類股;在台灣受政治影響較大的情況下,外資目前要看的是個股,以及其基本面表現。
根據統計,台股今年以來下跌約4%,電子股下跌幅度高達9.7%,也就是說,今年以來大部分的投資人都白玩一場,尤其是買電子股的投資人,更輸掉了將近一成;不過,今年以來金融股在外資大力捧場下,指數不跌反漲,上揚約4.2%。
外資目前持有金融股比率已突破二成,除上述個股加碼幅度較大外,兆豐金(2886)、復華金(2885)、開發金(2883)、第一金(2892)等的持股比率,也增加了1、2個百分點。不過外資也調節了一些金融股,如高雄銀(2836)、台企銀(2834)、富邦金(2881)、華南金(2880)、統一證(2855)、元富證(2856)、金鼎證(6012)等。 【2006/07/20 經濟日報】 @ http://udn.com

--------------------------下一則-------------------------- 





全球股市轉空 宜「錢」進避險商品■ 記者林韋任�台北報導
全球股市投資氣氛有轉空的味道,投顧業者說,全球股市進入今年來的第二段修正波,建議資金應轉入避險性商品,如貴金屬、美債及現金。
經歷5月的大回檔之後,市場原本冀望美股超級財報周可以激勵盤勢,沒想到大盤「利多不漲、利空大跌」。普羅投顧強調,目前打壓股市持續走低的有三大利空:一是全球資金環境持續緊縮,繼美國之後日本升息,接著是歐洲;二是地緣情勢的動盪不安,例如中東的緊張情勢;三是地緣情勢引發的油價大漲。
普羅投顧建議投資人應減碼股票,把資金轉入避險性商品。抱持同樣看法的包括全球債券天王比爾•葛羅斯(Bill Gross),他所負責的PIMCO債券旗下共有2600億美元的基金,而PIMCO前天加碼美債,是8個月以來首見。
根據摩根富林明投顧的內部報告,今年5月全球股市大漲之前,就有全球投資策略團隊提出警告:「最近風大,投資人要把帽子拉緊」,全球股市在5月中旬果然經歷一番大修正,報告評估,風大可能要吹3到5個月,換句話說,全球股市的動盪至少在夏天前恐怕都難以平息。
普羅投顧指出,全球股市的跌勢在6月中旬暫時止穩,而且開始強勁彈升1至3個星期,不少投資人也開始冀望全球股市,至少可在美股超級財報周登場的帶動下延續上揚行情。不過,美國所公布的企業財報不但無法成為激勵盤勢上漲的動能,各種消息反而成為投資人拋售股票的藉口。
普羅投顧說,歐美亞股市均已進入了向下修正的波段,未來幾周內可能會再次下探6月中旬的低點,估計歐、美、日股市短期續跌的空間至少在10%左右,新興市場下修幅度料將更大,建議投資人此刻應減持股市。
摩根富林明投顧表示,若把市場粗分為具高度成長性(具有爆發力)與價值型(相對穩健保守)的市場來看,未來一年成長性市場的獲利報酬會比價值型來得好。摩根富林明認為具有成長性題材的市場包括日本、印度及中國大陸。 【2006/07/20 聯合報】 @ http://udn.com

…………………………………………………………
分散風險 資產配置多樣化■ 記者周慶安�台北報導
究竟該拋還是該接?股災過後,Fed升息政策未明、中東戰火越演越烈,不確定性越來越高。瑞銀投信表示,大難過後,投資人應該重新思考資產配置的價值所在。
5月股災過後,股市不確定性非但沒有減少,在地緣政治緊繃下,利空反而一樁接一樁。
目前一年期銀行定存利率平均大約2%,相較於不斷長大的CPI巨獸,這樣的定存利率實在顯得渺小,想要對抗通膨,除了投資,別無他法。
瑞銀投信指出,市場漲跌趨勢不明顯,資產輪動快速,此時投資應朝全球化、持有多種資產、分散風險的角度思考,這也正是資產配置概念。
瑞銀投信表示,市場紛擾不斷,此時若不透過資產配置,每天都得提心吊膽。先看油價,中東戰火再起,油價飆漲,但美國零售汽油需求絲毫不見影響,然而石油庫存下降幅度卻略快於往年平均速度,加上投機買盤趁機炒作,油價高檔在所難免。
再看景氣放緩的憂慮,由於美國房地產熱度退潮,消費成長小幅走弱,亞洲內需市場抬頭,但除了香港、南韓與馬來西亞外,亞洲內需市場力道仍不足,市場變化之快連投資機構都難以掌握全貌,何況是一般投資人。
瑞銀投信說,除了市場多變令投資難度提高外,國內投資機構看多單一市場的背後也都有些許產品相關因素,更令投資決策變得複雜不已。
與其由個人獨力參與投資,不如將資金交由專業機構,以資產配置概念進行靈活分配,既可參與多頭市場漲勢,一旦情勢急轉直下,也可事先預防,防止恐慌性殺出,一切交由專人負責,透過「分散風險」及「長期投資」,一般說來都能有不錯報酬率。 【2006/07/20 經濟日報】 @ http://udn.com

--------------------------下一則-------------------------- 
小額資金不宜投入外幣定存
2006.07.20  工商時報 @林明正/台北報導

金管會新規定,組合式外幣存款自七月一日起不再獲存保的新台幣一百萬元理賠保障。此舉已使得原本就不適合一般小額資金操作的外幣定存業務,更不利一般民眾的投資。

寶來證券(香港)總經理劉宗聖說,市面上「保本不保息」商品其實可概分為二類,一類是組合式外幣存款,也就是所謂的投資型定存,另一類是保本型商品(PGN,Principle Guaranteed Notes)。

金管會新規範的商品就是投資型定存如中國商銀、花旗銀行都很搶手的優利(premium)外幣定存業務。

劉宗聖指出,組合式存款其實是一種定存,所以市面上又叫做投資性定存,和保本型商品通常是以類似「債券」的型式發行而有所差異。組合式存款的商品設計較單純,定存在契約期間也不領息,到期時,再將本金和利息一起領出。

契約期間在這二類商品中有很大不同點,組合式的外幣存款其契約期間都非常短暫,少有超過一年的情況;但相對的保本型商品的契約期間往往長達七、八年甚至到十年。

由於保本型商品的投資期間很長,且又結合衍生性商品,因此,預期的收益率往往可高達近五○%,如此之高的報酬率比起一般定存區區的二%水準,簡直是天壤之別,導致不少無知的民眾被理專所矇騙,只看到高報酬的單方面,卻忽略了必須要被鎖住七、八年甚至十年的關鍵性。

相對的,金管會這次規定了組合式外幣存款不再受存保的保障,但中國商銀協理孫蘭英認為,這類商品的投資人原本就多屬於大額資金者,如此大額的資金因必須用於營業現金,不能長期定存於銀行,因此,適合幾個月的短期穩健投資操作,既可賺取比一般定存高的收益率,也因投資時間短,而不必過度擔心銀行倒閉的存保不保新規定。

另外,組合式外幣存款較適合有台幣以外貨幣收入的投資人,若一般只有小額新台幣資金的民眾,原本就不適合投資此商品。在金管會新規定出爐後,銀行也會明確告知客戶,在不受存保的最高新台幣一百萬元保障之下,如此將更增添小額資金客戶的風險。

…………………………………………………………
投資要冒險 功課得做足
2006.07.20  工商時報 @林明正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20507+12200607200047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