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週末看新聞學理財950827

2006年08月27日
有多少人看了這篇日記呢?答案是:週末看新聞學理財950827_img_1



先放資料...小媽會再加入個人意見滴.....小媽很厚話滴....總是想教會大家嘛....

寶源:基金投資 須追求絕對報酬■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境外基金總代理制通過後,基金公司不斷引進新式基金,愈來愈多號稱追求「絕對報酬」投資策略的基金產品,究竟這些「絕對報酬」基金賣的到底是什麼?

 實際上,過去衡量基金績效多參考大盤指標同期間的表現,屬於「相對報酬」投資觀念。例如,同期間大盤跌20%,基金跌10%,仍可算「打敗大盤」。

 為解決這種盲點,又希望以非避險基金操作方式追求「絕對報酬」,英商寶源投資研究團隊十年前開始著手研究以基金操作追求「絕對報酬」的可行性,並自八年前開始實務操作。

 雖然「絕對報酬投資策略」學理上仍無正式定義,但國際投資界已有一定程度共識。投資界的共識是,「絕對報酬投資策略」指追求任何時點進場後一年內達成正報酬的投資目標,但不保證保本,也不保證獲利。

 英商寶源投資研究團隊表示,債券本身不論配息率高低,都具有到期還本特質。只要能夠掌握債券信用評等、匯率及利率走勢,即使不能做空,但還是能在特定期間內達成正報酬目標,比股票擁有較佳的獲利機會。

 其次,任何公司都有可能倒閉,但是政府債券若能仔細研判該國財經數據,較能避開違約或金融危機事件。即使真正出現違約,也可在國際貨幣基金(IMF)協助下展延債務,風險較低,寶源將此策略應用在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的操作上。

 依據現制,國內發行的股票型基金都有六至七成持股比例下限,即使平衡型基金也有30%的持股下限,都不能百分百持有現金。因此,只能做多的國內股票型基金在面對股市空頭時,要達成「絕對報酬投資策略」目標的可能性不高。

 境外債券型基金並不受持股下限比例限制,操盤靈活度高,因而較適合絕對報酬投資策略。新興市場債不像歐美公債或高收益債,不會集中投資在單一貨幣或少數債券種類,更適合絕對報酬投資策略。 【2006/08/16 經濟日報】 @ http://udn.com

--------------------------下一則-------------------------- 
投資新興市場 不能只看報酬■ 記者楊雅婷/台北報導

 7月中旬以來的漲勢,新興市場投資熱度再度加溫,但先前修正所突顯出來的問題,真的就此解決了嗎?體質較為脆弱的經濟體接二連三的爆發危機,從年初的阿拉伯股市、冰島、一直到近期的土耳其,大華銀投顧表示,新興市場的瑰麗外衣下,投資人不能只看到報酬,風險或許是現階段更需注意的部分。

 5月起全球股市與原物料市場大幅修正,頓時間,投資人對於風險的承受度降低,首先減碼的就是風險較高的新興市場與原物料市場。

 美國升息雖暫時告一段落,不過可能連聯準會主席柏南克也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通膨仍是最大的變數,是否真的如柏南克所預測的,通膨將持續和緩,市場也眾說紛紜,美國還會不會重起升息循環,可能還需要時間觀察,但可確定的是歐洲與日本都正處在升息的階段,歐洲年底可能還有2-3 碼的升息機會,日本第四季也還有升息一碼的空間,緊縮貨幣政策也就是央行自市場回收過剩的資金,低廉成本的資金越來越少的情況沒有改變,依賴國際資金推升的新興市場,面臨的考驗與風險也就不難了解。

 大華銀投顧表示,經歷98年慘痛的經驗之後,亞洲政府無不積極打消外債,並努力刺激內需市場,而中國與印度適時興起的龐大內需市場,也為亞洲帶來更堅固的後盾,另一方面,亞洲面對5月起國際資金抽離的考驗,升息來穩定貨幣並不是亞洲央行唯一的選擇,且貿易順差所累積的雄厚外匯存底,提供亞洲央行更強而有力的保護,這段期間亞洲央行鮮少升息就可以看出這樣的差異性。

 國際資金將選擇這樣的標的,因為未來資金將更為謹慎,國際熱錢也會逐漸被各國央行所回收,基本面的強弱與金融市場的穩定度會是吸引資金的關鍵。股市上揚已經不是投資人考量的唯一選項,風險的掌握可能是現階段趨吉避凶最好的投資策略。 【2006/08/18 聯合晚報】 @ http://udn.com

--------------------------下一則-------------------------- 
利用智慧型循環投資 賺取超額報酬
2006.08.21  工商時報 @黃惠聆/台北報導

 過去銀行年利率在一○%上下時,富人很容易可以讓「利生利」,身上只要有個百萬存款,似乎就能夠提供「安穩保障」生活,不需要操心太多,因此,只要存下人生第一桶金、存下一百萬後到距離財務自由的境界並不遠!低利率時代,如何可以穩健地讓「錢滾錢」?那就得讓「方法」。

 「我身上有一百萬、怎麼進行投資?」,在物價油價飆漲、經濟停滯卻是低利率時代,一百萬元是個築夢的踏腳石,但一百萬的投資術可是越來越深奧,必須選擇一個投資組合除了能爭取多一些超額報酬,最重要是又能控管風險。

 由於目前定存利率約在一.八%至二%之間,一百萬放在銀行風險雖相當低,但卻不是相當聰明的選擇,接下來當然就是考慮基金投資了,今年五月全球股市在一片叫好的聲浪中,跌個鼻青臉腫,若是五月進場的投資人可是賠慘了,跌幅平均二至三成,也就是說當初的一百萬,很可能僅剩下七十萬了!因此,投信法人常常鼓勵只一套資金也就是說有手中只有一百萬的投資朋友們,不要輕易進行單筆投資,一定要試著將資金進行有規則性的投資分配。

 國際投信近期推出的「智慧型循環投資」就很適合百萬投資客,首先,投資人將一筆長期穩健之資金,買進國際萬寶或萬能債券基金,自行設定投資金額,系統將以定期定額方式轉申購股票型基金,而當股票型基金已達其所預先設定之獲利後,系統將依約定方式再將股票型基金資產全數轉申購回原債券型基金,落袋為安後再進行智慧型投資循環。

 「智慧型定時定額循環投資」提供百萬投資客最大的優勢即是落實「逢低加碼、分批布局、落袋為安」三個投資最重要的步驟,首先資金從放於債券基金,在收益率上已經提供優於定存之報酬,而固定提撥轉投資於股票基金,定時定額則是分批買進的概念,而由於機制提供三段式扣款,當投資組合跌幅達一○%以上進行二倍、二○%以上進行三倍扣款,藉由系統理性進行逢低加碼,而當股票投資部位達到獲利滿足區,如:當初自行設定二○%或是三○%,系統將自動進行停利動作,落袋為安才是。

 在這樣的不確定年代,可投資存下人生第一桶金其實是相當可喜可賀,然而存到百萬元之後,投資金額放大,別忘記投資風險意識必須放大,像國際投信所推出「智慧型定時定額」法,就相當適合一般投資人。

--------------------------下一則-------------------------- 
第一銀行:緩慢投資 獲利更穩定
2006.08.24  工商時報 @許瀞文/台北報導

 忙碌的現代人做事,必須是速成,也就是要用最短的時間做最多事,每天生活在混亂及匆忙中,也引發龐大的壓力及疾病上身。最近流行放慢生活節奏「慢活」理念,這個理念除可運用於生活中,還可運用在投資理財的領域。放慢投資速度不要想一夜致富,慢慢累積投資金額,放鬆心情,保持清晰的頭腦。在全球股市渾沌不明且市場行情瞬息萬變時,「緩慢投資」正是投資人應有的理財方式。

 全球股市波動幅度大,一般投資人以單筆投資方式很難保證買到的是最低點,而定期定額分散進場時點,可獲得低檔布局的效果,於股市下跌時就可買到較多的單位數。

 定期定額投資金額通常較小,投資人在股市大幅波動下,比較能維持理智不慌張,不會盲目的殺進殺出。一般投資人通常在股市大跌時,會盲目蜂擁贖回,認賠出場,最後大部分投資人都被砍在最低點。如果能逆向操作,放慢腳步,在市場低檔時繼續投資扣款,常常是獲利的保證。

 投資人除克服心裡障礙,還要謹慎選擇定期定額投資標的,不然很容易陷入加碼攤平成本,結果卻股市表現愈來愈差,最後落得賠更多的下場。因此建議選擇基本面穩定,中長線依舊看好走強的股市或標的。

 最後就是選擇基金公司,每家公司擅長的領域不同,建議以要購買的標的選擇公司,因為畢竟一般基金公司都有其擅長的市場及明星基金。

 為鼓勵投資人緩慢投資掌握獲利機會,目前第一銀行推出定期定額促銷活動,凡即日起至今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兩人以上團體臨櫃定期定額新申購特定精選國內(外)系列基金,或舊戶新申購第二筆精選系列基金,手續費五折優惠,優惠扣款至九十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優惠扣款期間成功扣款滿二十次,可續享手續費終生五折優惠。

--------------------------下一則-------------------------- 
小媽經驗談

每個人都想賺錢,買樂透也是賺,可是小媽現在在意的是這種研究後的賺....因為樂透五十,一百買了,沒中就沒中,可是買基金...有可能跌成壁紙,也有可能漲成黃金,重點就在自己想要的和真的買的基金是什麼...如果是新手投資者,最好像上一則說的,慢慢的投資,就可以用定期定額的方式,讓時間幫我們賺錢,也等於讓時間幫我們把風險降低....(這在08/26的理財週記也有提....)
現在市面上有所謂的固定收益,絕對報酬的基金,不過這些的報酬大多不會太犬,可是也不會跌到綠油油的啦...如果心臟不強的,這種基金倒是不錯的選擇....這種基金也能成為新手投資人的入門基金,因為有賺到,下一步大家自己就會想,這些小賺的夠嗎?我還能投資什麼可以賺多一點呢??有些經驗之後,相信自己會有些不同的想法,這樣你就可以再進一步去挑自己想要的基金囉...
不過,新募集的基金,小媽個人的經驗是不要買,因為小媽有買過,心得正是沒有受過市場洗禮的和考驗的,不知道市場對這個基金和經理人的接受度如何,而經理人操盤的技巧更沒有過去經驗可參考...所以最好是上市至少五至十年以上,小媽才會考慮的....




報酬率年年10% 44檔境外基金上榜■ 記者林韋任�台北報導

 自從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暫停連續兩年的升息動作,全球股市回溫,散戶的投資信心也回籠,近來投資人最關心「怎樣挑支報酬率穩健的好基金」,若以十年計算,每年報酬率都在10%以上為標準,國內有44檔境外基金十年賺一倍以上。

 美林新興歐洲與聯博印度自由化兩檔基金十年賺了十倍。

 美玲明年打算到南美洲旅遊,為了籌措旅費,她最近開始積極尋找穩健偏積極的基金。她要求不多,只要年報酬率能達到10%就很滿意。

 根據基金績效統計公司理柏(Lipper)的統計,截至18日為止,如果以年報酬率10%,以單利計算,一年報酬率10%、兩年報酬率20%,一直推算到十年報酬率100%為條件,總共有44檔基金符合美玲的要求。

 換句話說,這44檔基金十年來歷經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科技股泡沫,但十年來每年的基金報酬率都有10%以上。

 年年賺10%的報酬率的這44檔境外基金主要分為幾種類型:新興市場類型基金占最大宗,而今年績效異軍突起的黃金基金、拉丁美洲與能源基金也有不少榜上有名,此外,屬於較適合積極型投資人的幾個單一市場基金,如印度、南韓、澳洲、義大利基金都幫投資人賺了不少錢。

 44檔基金中有四檔不屬於股票型基金,包括:景順新興市場債券基金、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富蘭克林美國房地產證券化基金及美國運通新興市場債券基金。

 44檔基金中不乏知名老基金,如天達環球能源基金、JF東方小型、富達歐洲、美林世界黃金基金,富蘭克林有12檔名列其中。

 不過投顧業者也說,以這個條件挑出來的基金,沒有考慮到波動率,比如新興市場、黃金基金都屬於波動較大的類型,適合積極型操作,由於今年漲勢驚人,也連帶拉高近兩年到近十年的績效,但介入時仍要留意投資風險,此外,投資單一國家市場也要留意波動風險。

 對於一些波動較大、投資屬性過分積極的基金,建議適合三年到五年、甚至一年以內的中短期投資,同時還要做好停損點與獲利滿足點。 【2006/08/23 聯合報】 @ http://udn.com

…………………………………………………………
三檔投信基金 六年賺60%■ 記者林韋任�台北報導

 以同樣年報酬率10%的標準來看國內投信發行的基金,算到第六年只剩下三檔,業者指出,由於2000年遇到網路泡沫,加上政黨輪替後台股從萬點跌落,國內基金績效不如境外。

 三檔六年賺60%,每年穩定賺10%的基金,有兩檔是投資國內,包括日盛上選與統一統信,這兩檔基金不但打敗大盤,並且每年幫投資人賺到10%的報酬率,另外一檔荷銀泰國基金則是國內投信發行投資海外的基金,由於泰國股市今年表現突出,荷銀泰國基金淨值五年成長116%,表現相當亮眼。

 如果不考慮2000年科技股泡沫化的因素,有十檔投信基金在五年內的表現也相當突出,其中日盛投信旗下的小而美、上選與精選五虎基金,五年報酬率分別為160%、187%與159%;日盛上選再度拿下五年績效的榜首。

 統一投信發行的統信與奔騰,五年也分別有124%與122%,都比大盤表現優異許多;此外保誠中小型、高科技基金、群益店頭、寶來績效與盛華2000高科技基金在連續五年也都有100%以上的報酬率。

 投信業者建議,投資人可嚴格挑選出績效穩健、適合長期投資的核心基金,並透過長期持有,一旦手中有餘錢時就可隨時加碼,利用時間複利看到資產累積成長的效果。

 要注意的是,台灣投信由於盛行挖角,基金績效操作得宜的明星基金經理人可能會被挖走、跳槽,以統一統信為例,成立13年來共換了六個基金經理人,投資人在申購基金前,看了績效之餘,也別換了問問基金經理人是否有異動。 【2006/08/23 聯合報】 @ http://udn.com

--------------------------下一則-------------------------- 
理柏:押寶大型股 非上策■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美國升息雖然可望暫時告一段落,但各種不確定因素仍多。理柏(Lip-per)指出,美國股市是否進入空頭市場,沒有人可以確定,押寶大型股不見得有用,包括區域、股債標的等分散投資才是最好的方式。

 美國上周因科技類股的帶動而大漲,本周起又因為油價上漲而恢復盤整。今年以來,美國標準普爾500種股價指數只上揚4%,道瓊30種工業股價指數也只上漲不到6%,表現不及歐洲股市。美國股市開始進入空頭市場了嗎?

 美股到底是開始步上長期空頭,或只是循環的空頭,或兩者皆非?理柏資深分析師托內荷(Jeff Tjornehoj)指出,雖然各家定義不同,但所謂的長期空頭走勢,指的應該是一段長時間的落後表現,時間甚至可以長達數十年。股市偶而或常常有多頭的表現,但隨後就下滑,造成很多年內股市始終處於區間震盪。

 至於循環的空頭期間,托內荷說,是指長期多頭走勢中偶而出現短暫的落後演出,但循環的空頭也可能延續數個月甚至數年之久。例如,網路泡沫破滅後,股市就進入最長的循環空頭期間,為時長達三年。但在1998年,循環的空頭期間不過才兩個月。

 理柏研究顯示,上一波長期空頭期間出現在1966年到1982年。在1966年6月,道瓊指數約在870點,到16年後,指數才站穩1,000點。也就是說,要等16年,才能等到15%的漲幅。

 但從1982年起,股市一飛衝天,多頭格局直衝到2000年才停止。雖然其間不乏1987年10月黑色星期一之類的暴跌事件,但總是很快恢復漲勢,持續攻堅。

 2000年3月以後,股市似乎漲漲跌跌,很像30多年前出現的長期空頭局面。有些分析師認為已進入空頭走勢,有些則不認為。不過托內荷說,目前誰也沒有把握,無法肯定是否真正邁入大空頭階段。

 有些投資專家建議,在景氣趨緩時,大型股是較好的投資工具。不過,托內荷提醒投資人,如果真正進入空頭時期,不論是否大型股都會走跌。

 托內荷建議投資人,分散投資標的才是最好的方式,不論是市值大小、投資風格、投資地區,最好都要布局。除了股票以外,債券、房地產、現金也都應該要持有,才能抵擋市場突然震盪所帶來的風險。等到真正的多頭年代來臨時,這種分散布局也才能掌握獲利的機會。 【2006/08/23 經濟日報】 @ http://udn.com

小媽經驗談

看來,海外境金的'金'比國內多吧...這也是多數人都推薦要買的話買海外基金比買國內基金好,因為國內投資環境整體而言不算是成熟市場,加上台幣也不是強勢貨幣....基金市場雖然是跟股票有點關係,可是會操作的經理人,會讓他的基金有比大盤更好的表現...至於基金有的會分大中小型,是因為有的基金會投資在所謂大中小型的公司,像我看過一本書,作者就是愛下注在小型科技公司,因為小公司小歸小,可是成長起來比大公司快,像股票在講賺多少,都是以賺幾個資本額來說的,那一家公司資本1000億,和一家資本是10億的,那一家比較容易賺到一個資本額??不過中小型公司也有壞處,要不好也很快...不像大型公司財大氣粗,可以談的籌碼比較多,所以這部份也見人見智啦,一般來說,中小型的比較會跳,單位淨值的跳動起伏很多,像坐雲霄風車,大型股起伏很小,不過具有穩健的功力,看個人喜歡囉...像小媽今年買的基金,有一支是瑞銀歐洲中型股,一方是希望它跳高的,一方面它是歐元計價....在美元停止升息後,買歐日的基金,消息說是買歐元或日圓計價的,屆時在匯率比較好,不過是定期定額的話,這部份的風險比較低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