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小媽報你養兒育女大作戰

2008年05月23日
有多少人看了這篇日記呢?答案是:小媽報你養兒育女大作戰_img_1


雞婆葉媽的家電子報(媽媽寶寶健康持家投資理財全部版)=
免費訂閱處
媽基幫主電子報(純投資理財版)=
免費訂閱處
小媽報你養兒育女大作戰

營養要充足


良好飲食習慣 幼童關鍵期-中華醫藥網970517
《2008/05/07 21:54》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鑑於幼童營養攝取不均,尤其以蔬果類攝取量最為不足,醫師表示,幼兒普遍挑食,家長應製作符合孩子喜愛且富含足夠營養成分的料理,幫助幼兒在成長關鍵時期維持均衡的營養來源。

 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院長謝明哲表示,幼童時期是建立個人一生良好飲食習慣及型態的重要期,不良的飲食習慣或觀念會造成營養攝取不均衡,甚至增加影響健康的危險因子。

 高達 8成以上幼童未每日攝取衛署建議的蔬果量,超過 6成未能每日攝取到綠色蔬菜,謝明哲院長表示,除台灣地區外,其他國家幼童同樣也有嚴重的蔬菜攝取不足問題,研究顯示,在美國有超過 90%的 4個月 ~2歲大幼童、英國有超過 60%的 2~6歲幼童,不會每天攝取蔬菜水果。

 謝明哲強調,幼童普遍不愛吃蔬菜,若父母在飲食上又未加以注重,很容易會造成營養失衡的狀況,因為蔬菜中含有多種對健康有益的營養成分,除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與礦物質外,亦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及其他植物成分,可以幫助增進幼童身體健康。

 適當適量的營養有助於維持良好的身體機能,對幼童成長發展有極其重要的影響。謝明哲進一步解釋,顏色越深蔬菜含維生素A和鐵質含量愈高,近年來流行的葉黃素也是以深色蔬菜類含量多。

 葉黃素是類胡蘿蔔素的一種,主要存在於眼睛視網膜黃斑區的主要胡蘿蔔素醇,可以過濾可見光中傷害力最大的藍色光,強化視力的敏銳度,延遲眼睛病變。

 葉黃素可以幫助視力保健,但無法由人體自行合成,必須靠飲食來補充。謝明哲指出,日常生活中,深綠色、黃色、橙色蔬菜都含有葉黃素,特別是深綠色蔬菜如甘藍菜、菠菜等的葉黃素含量最豐富。每天攝取 10-20毫克葉黃素,可有助孩童的視力發展,對成人的視力保健也可提供防禦力。

 由於葉黃素只能透過飲食來源補充,因此在幼兒發展的黃金時期,父母應鼓勵孩子多吃蔬菜,以補充足夠的葉黃素及其他必須的營養成分,絕對不可忽視飲食均衡的重要性。

 謝明哲建議家長,要針對孩子的挑食問題,應多花費心思製作符合孩子喜愛且富含足夠營養成分的料理,以幫助幼兒在成長關鍵時期維持均衡的營養來源。如果缺乏時間自備料理,加上幼童易排斥蔬菜,也可考慮選擇添加均衡營養成分的幼兒成長奶粉,為寶寶打好健康的成長基礎。

--------------------------下一則-------------------------- 



成長不馬虎


孩子得哄睡入眠 長大後 睡不好風險大-自由時報970517
文�柯俊銘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may/17/today-health3.htm

--------------------------下一則-------------------------- 

長不高 多為遺傳或生長遲緩-中華醫藥網970514
《2008/05/13 16:58》記者黃文記�南市報導

 孩子長得不如別人高的原因有很多,但多不是病理性的問題,大多是家族遺傳及體質性的生長遲緩,不一定有什麼病。雖然遺傳對於身高有很重要的影響,但是也要注意後天的環境,成大醫院教學副院長、小兒科教授林秀娟建議,從小就應該注意小孩子的營養均衡、運動跟睡眠等生活狀況,但切勿使用成分不明的成藥或健康食品。

 專長在小兒遺傳與內分泌的林秀娟教授指出,父母對於孩子身高外表過多的期待,是一種壓力,無意中造成孩子心理的傷害。林秀娟教授指出,孩子長得不如別人高的原因,大多是家族遺傳及體質性的生長遲緩。其中,體質性生長遲緩者常會後來居上,逆轉本來被視為矮個子的印象。基本上,因為每個人天生的體形本來就有差異,孩子只要是順著自己的生長曲線軌道成長,大都是正常的。

 真正需要進一步做評估的是小於生長曲線表每一百人中比較矮的前三名或一年長不到四公分的「小」朋友。在門診中,林秀娟教授偶爾會接到因學生健康檢查發現,由學校轉介來的這類個案。

 林秀娟副院長表示,因為長不高到門診求醫的,有蠻多是因為家長「不滿意」。她說,根據父母親的身高,可以估算出孩子可能的身高,男孩是(父母身高和+ 13)÷ 2,女孩是(父母身高和- 13)÷ 2。這項公式不是絕對,但具有參考的價值。

 雖然遺傳對於身高有很重要的影響,但是也要注意後天的環境,林秀娟副院長建議,從小就應該注意小孩子的營養均衡、運動跟睡眠等生活狀況。但切勿使用成分不明的成藥或健康食品。

 在運動方面,要達到身體有感受到運動刺激的強度及足夠的時間,一般建議運動時間每天累積三十分鐘以上,每週運動最少三次、運動強度要讓運動時的心跳增快。運動的效果會累積,最好是每週運動總量要達到二百一十分鐘,持續累積運動效果才好,而非週末才大量地動一下,那樣反而有害。營養講求均衡,但鈣質的攝取很重要,這對骨骼的成長與發育會有幫助。

 林秀娟教授表示,還要注意孩子睡眠的時間與睡眠的品質,質量應並重。她說,人體正常的荷爾蒙並不是平均分泌,而是隨著時間而有所改變,根據研究顯示,人體自行分泌的生長激素以夜晚睡眠的時間比較高;因此,讓小孩子在夜晚有足夠的睡眠時間和好的睡眠品質,應會有助於小孩子的生長狀況。

 她還指出,坊間所謂的「轉骨方」,有些是作用在「轉大人」青春期,主要是在性荷爾蒙方面上,太早使用可能誘發第二性徵出現,對於孩子的生長反而不利,適當的使用時機應在第二性徵出現之後,才不會反而扼殺了再長高的機會。例如女生在首次月經來潮之後,大概就只剩兩年可以再長高的機會了。

--------------------------下一則-------------------------- 




病痛要照顧


北市二成小一生 氣喘高危險群-中華醫藥網970513
《2008/05/12 19:57》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氣喘容易發作,且無預警,如忽然發病,送醫不及就可能造成遺憾。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調查發現,台北市有 20.34%的小一學童屬氣喘高危險群,及早找出過敏原並避免接觸,是自我控制氣喘最有效的首要步驟。

 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小兒科主任吳維峰醫師表示,全球罹患氣喘的人口不斷攀升,在台灣地區兒童氣喘的盛行率 30年來有更明顯急遽增加的情況,根據針對台北市國小、國中學生執行 2002年「 ISAAC」研究結果,氣喘的盛行率在國小為 16.8%,國中為 10.8%。

 在台北市衛生局委託下,聯合醫院去年底針對台北市 153所國小 24458位學童進行「 ISAAC」氣喘暨過敏性疾病調查,結果發現,在 1209位男生及 821位女生合計 2030位氣喘高危險群學童中, 23.34%在夜間發生咳嗽居多,其次為曾發生喘鳴的 20.34%, 12.91%則曾經被診斷為氣喘,盛行率為 20.34%,高於 7年前的 16.8%。

 接受過敏原抽血檢驗後進一步分析,過敏體質篩檢呈陽性反應比率為 73.89%,其中,男生占 77.09%,女生占 69.18%。除氣喘外,過敏性鼻炎占 49.9%、異位性皮膚炎占 13.06%,都高於 7年前的 41.3%、 9.7%。

 造成氣喘的過敏原,以屋塵類過敏原群為主,如塵 (虫滿 )、蟑螂、家塵是造成兒童過敏氣喘發作吸入型過敏原的第 1名,占 92%之多;其次為對貓、狗等動物皮毛類過敏占 56%;牛奶、蛋白食物類過敏,占 50%。

 氣喘發作的高峰期是在冬季、或季節交替時,吳維峰醫師表示,誘發氣喘因素最明顯依序為:感冒 (64.5%),氣候改變 (41.90%),吸入引起過敏的物質 (24.30%),冷飲 (14.80%),劇烈運動 (11.60%),情緒激動 (6.60%),藥物 (0.70%)。

 另外氣喘誘發的危險因子包括:週歲前家中是否養貓 ,狗、監護人是否抽菸,及有無罹患急性細支氣管炎、出生體重小於 3000克等,其中, 2歲前曾罹患急性細支氣管炎與出生體重不足者,風險更各高達 10倍、 4倍。

 吳維峰醫師表示,找出過敏原並避免接觸,是氣喘病人自我控制氣喘最有效的第一步驟。所以居家作好防 (虫滿 )措施及少養貓、狗等動物,可有效減少家中塵 (虫滿 )與動物皮毛過敏原的濃度,就可大幅減少病人過敏氣喘的發作機會。

 由於透過初級預防,有一半以上學童可以改變過敏體質,因此,早期提供氣喘兒童的氣喘管理計畫及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將可避免學童氣喘問題惡化,影響學習及生活品質。衛生局指出,這項調查及抽血檢驗結果,已於 4月底前郵寄給有陽性反應的學童的家長,家長可帶小朋友並攜帶陽性反應報告及健保卡,到聯合醫院各院區小兒過敏專科接受進一步諮詢。

…………………………………………………………
小一童氣喘率 達23%-蘋果日報970513
【許佳惠╱台北報導】

 都市高樓建築影響通風,恐讓學童氣喘持續增加。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最新調查顯示,北市六到七歲的小一學童氣喘盛行率已達二成三,其中七成三具過敏體質,最常見的過敏原仍是塵蟎和動物皮毛。醫師提醒,青春期前還有機會改變體質,家中最好別養寵物,並慎選裝潢材料。

 七成三具過敏體質
 北市聯醫仁愛院區小兒科主任吳維峰昨說,去年十到十二月以問卷調查北市一百五十三校、兩萬四千多名小一生,再搭配抽血檢驗,確定氣喘盛行率為二成三,進一步分析有氣喘者,七成三具過敏體質,過敏原以塵蟎、動物皮毛類和食物為主。

 吳維峰說,往年氣喘盛行率調查僅一成六,現增為兩成多,推測可能和裝潢建材、越來越多高樓不通風,導致塵蟎濃度高有關;兩歲前若曾罹患急性細支氣管炎,日後氣喘過敏危險性比常人增十倍,出生體重少於三千公克者,比出生體重正常嬰兒的危險性增四倍,提醒家長戒菸、避免養貓狗、選用防蟎建材。

 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徐世達說,都市較易出現「病態建築症候群」,建物不通風導致過敏原濃度高且黴菌多,建議家中別用地毯和厚重窗簾,以減少氣喘發作。

…………………………………………………………
北市小一生 兩成有氣喘 較五年前上升四個百分點-自由時報970513
〔記者林相美�台北報導〕

 台北市衛生局首度大規模針對國小一年級學童進行氣喘盛行率調查,兩萬四千四百五十八位學童,有兩成約四千八百人患有氣喘,相較五年前的一成六上升四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近三成學童對狗毛過敏,比例超越過去較常見的過敏原蟑螂,引發醫師注意。

 衛生局委託聯合醫院小兒部於去年底,針對全市一百五十三所學校小一學童進行氣喘暨過敏性疾病調查,由家長填寫問卷,篩選出四千多名氣喘學童。北市上次篩檢是於民國九十一年,由長庚醫院進行調查,分別有一成六國小學童、一成國中學生罹患氣喘。

 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小兒科主任吳維峰表示,調查發現,氣喘相關症狀以夜間咳嗽最常見,佔兩成三,其次為喘鳴兩成。

 對狗毛過敏比例躍居第二
 研究團隊進一步針對氣喘學童抽血,兩千零卅名願抽血的學童中,七成三約一千五百名學童本身為過敏體質。至於過敏原,吳維峰說,塵?、蟑螂、家塵等屋塵類過敏原高居榜首,佔九成二,其次為動物皮毛類佔五成六,牛奶、蛋白等食物類過敏原佔五成。

 吳維峰說,根據其他醫院調查,狗毛於過敏原排行榜始終介於三、四名,落後塵?、蟑螂等常見過敏原。不過,此次調查發現,在個別細項中近三成學童對狗毛過敏,排名高居第二,僅落後於塵?的九成。

 吳維峰認為,過去醫界對狗毛、貓毛比較不重視,但調查顯示,周歲前若家中養過貓、狗,長大後,罹患氣喘機率是一般人的一倍餘,若對貓狗過敏,最好不要養寵物。

 飼養者應每週幫寵物洗澡
 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及免疫學會常務理事林應然表示,對貓狗毛過敏,有時並非僅對毛過敏,包括動物唾液、汗液、皮屑也可能誘發過敏,光把寵物的毛剃光無法解決。另外,寵物皮毛很輕,易飄浮於空中、黏在人體、衣服、窗簾,若堅持要養寵物,務必每週替寵物洗澡,用拖把徹底拖地。

 另外,吳維峰說,調查發現,兩歲以前若得過急性細支氣管炎,成人後氣喘機率是一般人的十倍、出生體重小於三千公克者,長大氣喘機率是一般人的四倍。

 吳維峰強調,及早找出過敏原、避免接觸,可有效控制過敏,避免誘發,包括保持良好通風的住家環境、避免使用厚重窗簾、絨毛沙發,家長也不要抽菸。

…………………………………………………………
過敏原大檢測 屋塵類最恐怖-自由時報970513
〔記者林相美�台北報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吳維峰醫師表示,此次大規模抽血篩檢過敏原,主要針對動物皮毛、屋塵類、黴菌類、海鮮類、食物過敏、草類花粉等六類過敏原,建議有過敏症狀的人,可參考主要的過敏原,前往醫院接受過敏原檢測。

 吳維峰表示,六類過敏原排行榜依序為屋塵類佔九成二、動物皮毛類五成六、食物過敏四成七、海鮮兩成五,黴菌類、草類花粉則分佔百分之四。

 其中,屋塵類以屋塵?最多佔九成、其次為粉塵?八成、美國蟑螂一成六、德國蟑螂一成八。

 動物皮毛以狗毛最多,佔兩成九、貓毛百分之八點六七、天竺鼠上皮百分之一點四七、鴿子羽毛百分之零點八五。

 食物類以蛋白、牛奶最多,分別有兩成二,其餘依序如小麥、棗子、花生、大豆、酵母菌各別所佔比例則均不到一成。海鮮類以蝦子最多,佔兩成三,其餘依序為貝、鮪魚、鱈魚、鮭魚,比例介於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

 吳維峰說,至於黴菌類、草類花粉引發過敏的比例很低,並非國內主要過敏原。

 北市衛生局計畫於下年度編列預算,補助疑似氣喘症狀兒童接受六大類過敏原檢測。

…………………………………………………………
小一2成氣喘 貓犬毛過敏上升
中國時報 2008.05.13  陳怡妏�台北報導

 氣喘兒愈來愈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九十六年底針對北市國小一年級學生進行研究,調查發現小一學生氣喘盛行率為20.34%,進一步抽血檢驗,有超過7成的氣喘兒屬過敏體質,過敏原第1名仍為塵?,值得注意的是,因貓狗皮毛過敏比率有上升趨勢。

 吳維峰表示,小一氣喘盛行率20.34%,與過去北市相關兒童氣喘調查相較,明顯發現比率已升高,像是九十一年一份研究台北氣喘過敏兒童的統計資料中,氣喘的盛行率約只有16%。

 過敏原第1名 仍為塵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小兒科主任吳維峰表示,現代家庭養寵物情形普遍,通常以養狗最多,驗血數據顯示,排名的第2的過敏原即為狗毛,比例接近3成,家有過敏兒的家長要特別注意。

 衛生局將編預算 免費篩檢
 衛生局健康管理處長陳美如表示,鑑於氣喘兒愈來愈多,衛生局明年將編列預算,讓有疑似症狀的幼兒可以免費做過敏原篩檢,項目包括動物皮毛類、屋塵類、黴菌類、海鮮食物類、奶蛋豆等食物類,以及草類花粉等的過敏原群。

 吳維峰指出,這次研究首先收集北市153所國小一年級學童,問卷調查後取得有效樣本24458位,其中有2030人是氣喘高危險群學童,經父母親同意後,2030人都抽血檢驗,過敏體質篩檢呈陽性反應比率為73.89%。

 氣喘原因 感冒占逾6成
 屋塵類過敏原群如塵?、蟑螂、家塵是造成兒童過敏氣喘發作的吸入型過敏原第1名,占92%;第2名占56%的是動物皮毛類過敏原群,如狗毛、貓毛、鼠類皮毛等;第3名是食物類過敏原群如牛奶、蛋白等占50%。

 若以誘發氣喘原因來看,最多的是感冒占64.5%,氣候改變占41.90%,吸入引起過敏的物質為24.30%,冷飲也是誘發原因占14.80%,劇烈運動占11.60%,情緒激動6.60%,藥物也有可能引發,比率則為0.70%。

 在氣喘發生症狀調查方面,夜間發生咳嗽比率最高,佔23.34%,其次是曾發生喘鳴,比率為20.34%。

 吳維峰強調,幼兒氣喘有幾項不得不重視的高危險因子,例如周歲前家中是否養貓狗、監護人是否抽菸;此外,若幼兒在2歲前曾發生急性細支氣管炎的話,那麼將來發生氣喘的風險將比一般人高出10倍;出生時體重小於3000克,將來發生氣喘危險性則高出4倍。

--------------------------下一則-------------------------- 

小兒呼吸道感染 食療止咳-中華醫藥網970514
《2008/05/06 17:13》記者黃文記�南市報導

 春夏之交是小兒呼吸道感染的多發季節,包括感冒、肺炎、哮喘、反覆呼吸道感染等,是兒科常見的疾病。新樓醫院中醫部李昭興中醫師表示,針對不同病因、不同體質和個性特徵的小兒,治療方法上應有所不同,中醫用整體觀治療小兒呼吸道疾病,有不錯的療效;對於反覆發作的病例,治療效果明顯。

 李昭興中醫師表示,一般感冒多為病毒感染,好發於秋、冬、春季,春季是小兒呼吸道感染的多發季節,其中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發病率與死亡率均佔兒童疾病的前列,因此,應認真對待,防患未然。

 最常見的小兒呼吸道疾病包括感冒、肺炎、哮喘、反覆呼吸道感染等,發病率占兒科疾病的七成左右。它的病因主要是細菌和病毒感染。臨床表現為:急性發熱、咳嗽、喘悶、痰多,嚴重的合併有心肺衰竭。治療方面主要為症狀治療,包括補充水分,營養給予,適當的退燒藥或抗生素,和避免併發症的發生。常見的合併有中耳炎、細支氣管炎、哮喘或肺炎等。若咳嗽有痰,呼吸聲吵雜急促,可能為細支氣管炎或肺炎,應給予吹蒸氣、拍背等物理治療。感冒流行期應避免出入公共場所。

 李昭興中醫師表示,細菌性的小兒呼吸道疾病一般可以透過口服抗生素、靜脈點滴等來治療;而病毒性的小兒呼吸道疾病則可以用抗病毒製劑結合中藥治療,效果較好。中醫用整體觀治療小兒呼吸道疾病,對於反覆發作的病例,用中醫治療效果明顯。小兒咳嗽、哮喘可用食療,風熱咳嗽也適用:特點是咳嗽,痰黃黏稠,鼻流濁涕,咽紅口乾等。治宜疏風清熱,化痰止咳。

 治療咳嗽的食療方如下,一、蘿蔔冰糖汁:白蘿蔔取汁 100-200毫升,加冰糖適量隔水燉化,睡前一次飲完,連用三至五次。二、蔥白梨汁:蔥白連鬚六根,梨一個,冰糖適量,水煎服。三、絲瓜花蜜飲:潔淨絲瓜花十克,放入瓷杯內,以沸水沖泡,蓋燜浸十分鐘,再調入蜂蜜適量,趁熱頓服。四、橄欖蘿蔔飲:橄欖四百公克,蘿蔔五百至一千公克,煎湯代茶飲。

 李昭興中醫師強調,因個人體質不同,如有需要服用食療方時,應到合格中醫診所詢問醫師後再服用。

--------------------------下一則-------------------------- 

自我檢查 腸病毒重症有徵兆-中華醫藥網970514
《2008/05/13 21:31》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腸病毒疫情持續拉警報,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特製作「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前兆病徵自我檢查表」,呼籲家長要注意「洗手、隔離、觀察、就醫」原則,若孩童感染腸病毒,最好仔細觀察,以免小孩病情惡化。

 疾管局副局長周志浩表示,大多數人在感染腸病毒後,約 7至 10天即能痊癒,但是有極少數的人感染腸病毒後,會出現嚴重併發症,如腦炎、腦膜炎、急性肢體麻痺症候群…等。另外,若家中有第二個幼兒感染腸病毒時,要特別小心注意其病情的發展,因為所接受的腸病毒之病毒量往往較高,其嚴重程度可能提高。

 周志浩強調,目前國內對於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已有很好的治療方式,因此,若家中幼兒感染腸病毒時,自症狀開始後 7天內要特別注意觀察病童是否出現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如果出現「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前兆病徵自我檢查表」中表列任一病徵者,應即迅速送往區域級以上醫院就醫,以避免小孩病情惡化。

 預防腸病毒,周志浩呼籲,要注意「洗手、隔離、觀察、就醫」原則,平時注意孩子的衛生習慣,讓孩子勤洗手,遠離感染源,同時注意營養、均衡飲食、運動及充足睡眠,以增強免疫力,居家環境要注意衛生及通風。

 周志浩指出,根據今年採血檢驗,因前 2-3年來腸病毒病例少, 3歲以下孩童 90%沒有抗體, 1歲以下更 100%缺乏抗體,因此,不但容易感染,一旦感染後散佈得更快,請家長特別注意小心防範。

--------------------------下一則-------------------------- 
正確洗手抗菌 遠離腸病毒
中國時報 2008.05.14 張南詠�南投報導

 腸病毒蠢蠢欲動,南投縣長李朝卿十三日在麥當勞叔叔的助陣下,到南投國小宣導示範防範腸病毒,學童在歡笑聲中,落實常洗手抗菌,常保健康快樂學習。因車禍骨折右腳包石膏的小一劉俊廷,昨天仍堅持要看麥當勞叔叔,感受一下現場氣氛。

 鮮艷的洗手道具、討人喜歡的麥當勞人物,昨天上午出現在南投國小活動中心,與近600名低年級學童同歡。

 縣長帶頭示範 扮防毒大使
 李朝卿、縣衛生局長廖龍仁、南投國小校長吳錦謀扮演防毒大使,示範宣導「洗洗動動 手護健康」,示範「濕、搓、沖、捧、擦」等正確洗手5步驟,李朝卿等人還下台,對著小朋友噴水,伸出雙手的小學生蜂擁而上,欲罷不能,大夥玩得很開心。

 衛生局保健課長林朱健表示,常洗手、減少進出人潮擁擠場所、注意居住環境清潔與通風、清洗玩具、多運動、常量體溫、返家先更衣及洗手再接觸幼兒、均衡飲食預防腸病毒8秘訣;尤其絨毛玩具較難以清洗,應盡量減少讓小朋友接觸。

 每周7人住院 家長心惶惶
 林朱健指出,腸病毒高峰期在每年的五至七月及九至十月,今年五月以前,每周因腸病毒住院人數1至2人;五月以後,住院人數增至6、7人。

 他說,南投縣去年防範得宜,均沒有腸病毒重症病例,然而今年四月間,縣內卻已發生3件腸病毒重症案例,係分別來自水里信義及草屯等3鄉鎮,分別送往台中市的大醫院就診,目前均已痊癒出院,還是仍令家長擔心不已。

 病童應在家休息 避免傳染
 他表示,經醫師診斷疑似感染腸病毒時,病童最好至少在家好好休息1周,以免傳染給他人。

 其次,家長應多注意觀察病童,是否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類似受到驚嚇產生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之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及發燒等疑似腸病毒重症症狀時,應馬上送到台中榮民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山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及彰化基督教醫院等4大醫學中心就診,及早治療。

--------------------------下一則-------------------------- 
高縣腸病毒 半數由大人傳染-中華醫藥網970515
《2008/05/14 16:06》記者吳門鍵�鳳山報導

 腸病毒疫情持續惡化,高雄縣累計有十九例重症確定病例,感染數不斷攀升,縣府衛生局分析發現,半數由大人傳染病毒給幼童,且小孩間互相感染的情形嚴重,呼籲家長作好衛教及自身清潔,避免散播病菌。

 根據最新資料統計,目前腸病毒重症全國八十三例,病例數創下全台單週新高,其中,高縣累計重症確定病例為十九例,感染數較去年增加約四點六倍,而夏季向來為腸病毒流行期,疾管局也預估六月中旬腸病毒將達到高峰期,防治工作馬虎不得。

 衛生局分析,一半的案例家中並無大人及小孩感染病毒,研判是大人傳染給幼童,呼籲家長養成洗手、洗臉、換衣服的清潔習慣,減少病菌散播,由於出現突變種,今年也特別加強重症及病程管理,提醒家長若小孩出現疑似症狀,切勿輕忽,應迅速就醫,避免相互傳染。

 此外,時節進入夏季,是登革熱病媒蚊最容易孳生的季節,由於環境用藥及民眾自行噴灑藥劑,出現蚊蟲抗藥性,因此,衛生局已於日前完成鳳山市地下室殘效性噴灑作業,也呼籲病媒蚊指數三級以上的鄉鎮市民眾,加強居家內外、空地及髒亂點的環境清潔,以免孳生病媒蚊。

--------------------------下一則-------------------------- 
愛抱抱不愛腸病毒
2008.05.15  中國時報 @陳旻苹�台北報導

 腸病毒病例紀錄創10年新高,中醫師建議,平時要注重小兒脾胃的健康,同時親子互動要先洗手,以免從公共場所攜回病毒。

 中醫面對腸病毒來勢洶洶,特別著重在初期增加免疫力。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主任醫師林君玉指出,在腸病毒流行期間,可自製茶飲預防,平時要注重小兒脾胃的健康,才可藉由飲食營養的攝取強化抵抗力。

 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共有60幾種病毒。林君玉說,此類病毒世界各地都有,通常在夏季、初秋流行,台灣地區因位在亞熱帶,全年都可能感染。

 小孩會經由無症狀、卻帶有病毒的家長而受傳染,或是碰到患者口鼻分泌物、咳嗽、打噴嚏飛沫,也可能因為吃進被病毒糞便所汙染的食物而生病,在發病後的1周內傳染力最高,在家庭中、公共場所人群密集的地方傳來傳去。

 ■中醫屬疫病 臨床症狀分4型
 在中醫屬於「疫病」範疇的腸病毒,可經由中醫的辨證論治法則治療。林君玉指出,依感染腸病毒後的臨床症狀不同,可分為4型:

 風熱犯肺型:表現為發熱、頭暈、咳嗽、咽喉腫痛、咳黃痰等。治療以清熱解毒、辛涼透表為主。
 暑熱熾盛型:表現為高熱、無力、嘔吐等,嚴重者還可出現昏睡。治療以涼血救陰、清熱解毒為主。
 溼熱鬱蒸型:表現為發燒、咳嗽、痰黃、嘔吐等症。治療以利溼化濁、清熱解毒為主。
 熱入營分型:表現為夜晚高熱、煩躁、不易入睡或昏睡等症。治療以養陰涼血、清熱解毒為主。

 若出現上呼吸道感染,如發燒、喉嚨痛、頭痛、嘔吐等,可用川芎、連翹、銀花、白茅根、薄荷、陳皮等診治;口、手、足出現水泡者,可用些涼血藥物,如石膏、生地、知母、茯苓;若起水泡處發癢難耐,可用蟬蛻、荊芥、淡竹葉、地膚子治療。

 ■發病、發疹 診治各不同
 至於病程施治過程,林醫師表示,發病初期、發疹階段與發病後期,各有不同。
 ★發病初期:一般臨床症狀是攝氏38度上下的低熱、頭痛、咽痛、食慾不振,輕微便秘或軟便等。屬於溼熱阻於胸膈,可用清涼藥物使患者稍微發汗,如:銀花、連翹、薄荷、藿香、梔子、竹葉等,最好和輕微通便藥物一起用,以阻止腸病毒在腸道複製。

 ★發疹階段:手腳多見水泡,水泡處有麻癢或針刺感,常引起搔抓,發熱較明顯,口腔內有潰瘍出現,因此患者多半不願進食,會口渴,小便量少且色深,屬於溼熱蘊結症候,可用苦寒、利溼燥溼健胃藥物,來降低體溫,迅速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

 ★發病後期:水泡症狀減輕,口腔潰瘍也會逐漸癒合,體力較差、感到疲倦等,也可能會產生咳嗽、慢性咽炎等問題,可用養陰生津藥物如麥冬、沙參、桔梗、菊花等,清涼藥物如銀花、薄荷等。門診中有位幼稚園女童,家長即在其發病後期特別帶到中醫門診調養,同時設法提高其抵抗力。

 林醫師指出,感染腸病毒後,99.9%以上患者都會恢復,死亡率約1萬至10萬分之1,不過,仍需好好調理身體,強化自身免疫力。

…………………………………………………………
預防腸病毒 居家防潮、喝新鮮果汁
2008.05.15  中國時報 @陳旻苹�台北報導

 腸病毒的預防,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主任醫師林君玉指出,首重勤於正確洗手,以減少被傳染的機會。

 正確洗手、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採取「溼、搓、沖、捧、擦」洗手步驟。

 流行期間盡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不要跟疑似病患(家人或同學)接觸。

 注意環境衛生及通風。由於病毒喜歡在溼熱的環境中生長和繁殖,預防腸病毒要維持溫度、溼度較低的環境,所以居家環境要防潮溼;個人方面則須注意衛生習慣,同時少吃冰、少淋雨,以防吸收溼氣。

 罹病學童宜請假暫勿上課,接受治療並好好休息,同時也可避免傳染其他學童。

 另外,在腸病毒流行期間,為避免受到感染,可服用茶飲加以預防,茶飲以綠豆、薏仁、冰糖煎水頻服,或是菊花、薄荷、冰糖煎水頻服。

 防病可多喝新鮮番茄汁、柳橙汁、蔓越莓汁,有助於免疫機能提升。也可適量服用西洋參、黃耆、山藥、枸杞子、紅棗、燕窩等藥物與食材。

 至於罹病期間,則可吃些容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如小魚粥、青菜豆腐湯),切忌油炸、油膩、辛辣、薑、魚、蝦、蟹等,並多喝溫開水。

--------------------------下一則-------------------------- 



安全有保護


運動摔傷致脾臟破裂 學童腹痛-中華醫藥網970516
《2008/05/15 18:18》 記者施宏政�麻豆報導

 四月底一位十三歲的楊姓小朋友因腹痛到麻豆新樓醫院就醫,經院方檢查後,發現是因溜直排輪摔傷造成脾臟破裂的案例,所幸醫師即早發現治療,該院小兒醫師江培華籲家長不可忽視小朋友腹痛的問題。

 小朋友因每天的運動量大,容易造成暗藏的運動傷害,家長若不小心往往會因此而延誤救治的時機,麻豆新樓醫院就曾有小朋友腹痛就醫,被檢查出是脾臟破裂,經住院輸血後才救回一命。

 麻豆新樓醫院小兒科醫師江培華指出,上月底院方就接獲一個案例,一位十三歲的楊小弟被母親帶來急診,告訴醫生是腹部疼痛,經急診醫師詳細的問診,痛童自稱並沒有發燒,嘔吐,腹瀉,下腹疼痛,疼痛的位置摸起來也是悶悶的,但是痛童的活動力仍舊不錯。

 江培華說,就在楊小弟去廁所小解時,突然有類似暈眩的情況,臉色發白,嘴唇發黑;急診醫師發現後雖抽血送檢,但檢查報告出來並沒有異常,於是在急診躺了數小時後就回家了,當天下午病童又被帶來門診,症狀和之前一樣,門診醫師安排病童住院徹底檢查,結果這位小弟的痛是因脾臟破裂引起,最後小弟弟在醫院經過六天的治療後才痊癒回家,經家長追查受傷原因研判應是溜直排輪摔傷造成。

 江培華呼籲家長們不要忽視小朋友腹痛問題,並非只有吃壞肚子才會腹痛,事實上導致腹痛的腹部器官極多,舉凡消化道的器官、腎臟或是婦女的子宮、卵巢,甚至有時會是心臟、肺臟等的胸腔問題所引發的輻射痛,或是合併的噁心、腹瀉等,都可能讓自己感覺像是腹痛,腹部是所有的臟器所在,當腹痛時應對疼痛的部位、症狀有更清楚的判別,才不至於病急亂投醫。

--------------------------下一則-------------------------- 
兒童安全預算 1人1天不到1元 【聯合晚報╱記者劉開元/台北報導】

 今天是全國第一次「515全國安全日」,立法院恰巧也在今天審議「幼童交通車管理條例草案」,擬把幼童交通車,由現行規定幼教機構「自購」放寬到可租用、借用、委託等方式,並排除12歲以上兒童交通車的管理問題,靖娟兒童安全基金會及台大教授鄭麗珍上午強烈抨擊該條例「大放水」,可能將使兒童安全「倒退20年」。

 交通不安全 兒童最大殺手
 靖娟基金會上午同時發布一份「兒童安全總體檢」的調查報告,調查顯示,兒童認為最不安全的地方就是交通環境,兒童普遍認為「馬路如虎口」一直無法改善。91至96年發生的兒童交通事件共165件,交通事故造成兒童死亡案件達四成,也是最多的事故傷害。基金會也頒出第一屆兒童安全「金不安獎」,其中交通安全榮獲冠軍,形成極大諷刺。

 靖娟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表示,該項調查忠實的反映了孩子對現況的看法,但政府編列的防治及照顧經費卻少得可憐,經該基金會統計91年至今年的中央政府總預算發現,政府每年平均用於一個兒童的安全預算只有311元,一天不到一塊錢的經費,兒童安全的廉價,令人難以置信。

 而就在全國安全日的今天,立法院審查「幼童交通車管理條例草案」,明訂幼教機構得以購買、租用、借用、發包、委託或以其他方式,取得車輛經常性或臨時性接送幼童,意即讓任何車輛皆可以用於接送幼童,靖娟基金會及台大教授鄭麗珍都痛批此條例根本是大放水。

 林月琴說,國內「道安規則」中已明文規範幼童專用車身的規格及相關事項,但立法院的新草案卻規定任何車輛都可以用來接送幼童,她質疑:「無法從外觀辨識車輛搭載的是幼童,警察如何攔查? 其他駕駛如何禮讓?」 國內法規已快要跟國際接軌,卻捨棄不用,令人費解。

  不合法交通車 也可接送幼童?
 鄭麗珍說,新草案定義的幼教機構,也包括未合法登記,但從事類似業務的機構或個人,未合法登記立案的幼教機構,其安全性已讓人擔憂,為何又能讓不合法機構管理交通車? 且草案中只規定駕駛人的資格,卻未規範隨車照護人員資格,令人費解。

 鄭麗珍及林月琴皆表示,政府在20 年前就制訂出幼童交通車法規的雛型,目前各縣市幾乎都已制訂「幼童交通車管理要點」,雖不完美但可接受。但新條例反大開方便之門,使她們擔心兒童安全將「倒退20年」。【2008/05/15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
兒童安全預算 1天不到1元
中國時報 2008.05.16  陳怡妏�台北報導

 中央政府用於1個兒童的預算1天竟然不到1塊錢!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十五日炮轟政府不顧兒童權益,審議中幼童交通車管理條例,不但沒排除未立案機構,還將幼兒交通車從放寬到可租用、借用、委託等,對業者大放水,卻讓兒童安全倒退20年。

 靖娟執行長林月琴表示,目前各縣市都訂有幼童交通車管理要點,以台北市要點為例,規定載送未滿7歲幼童的車必須新購,且不得改裝,但立法院正在審議的新草案卻什麼規定也沒有,等於是要讓不合法的業者交通車就地合法。

 學童要安全 「戲」說嘲諷
 靖娟推動多年,成功讓五月十五日變成「全國兒童安全日」,基金昨日舉行記者會,公布檢驗政府維護兒童安全的體檢單,展示公共場所危機四伏情況外,還請學童扮演成內政、警政、交通、教育、衛生等權責機關,參加「金不安」頒獎典禮,由授獎者致詞「感謝」各權責機關,以嘲諷的方式呈現促進兒童安全還有努力空間。

 林月琴指出,少子化社會來臨,台灣14歲以下的人口已經少於4百萬人,但政府照顧兒童編列的預算卻很少,九十七年度與兒童相關的預算僅約308.45萬,平均下來,1個人1天還不到不1元,兒童生命在政府眼中是不可思議的廉價。

 林月琴指出,預算編列少之外,預算執行也有許多問題,比如,國健局編列在兒童青少年保健名目下的預算,竟然用來做老人防跌工作;內政部、兒童局編列預算只看到托育、家暴,未見安全議題。此外,兒童安全相關工作往往需要長期規畫,但政府推動計畫卻有不連續的問題,以新移民之子的輔導工作為例,國健局只規畫1年,之後竟收手不管。

…………………………………………………………
專家給48分 公共場所不安全
中國時報 2008.05.16  陳怡妏�台北報導

 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十五日公布全國25縣市兒童安全指標總體檢,兒童認為馬路如虎口,交通環境對兒童最不利;家長、照顧者、保姆則認為,公共場所不安全最易讓兒童受傷,專家學者認為公共安全場所對兒童最危險,而且還給48分的不及格分數。

 靖娟執行長林月琴表示,調查也發現,遊戲與玩具設置不當發生意外的情況不但多,且死亡件數偏高,顯見遊戲安全值得格外重視。

 林月琴指出,統計九十一年到九十六年間的新聞事件,交通安全事故是造成兒童人數死亡最多的類別,共167件,因遊戲及玩具設置造成事故居次,共157件,雖然發生次數少於交通事故,但死亡人數157人,凸顯了意外一發生通常就奪走了一條小生命。

 靖娟以兒童安全為議題,進行全國抽驗大調查,各縣市隨機抽樣1所國小、托兒所,也調查保姆、教保人員、家長、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的意見,有效樣本數約4000份,安全議題包括居家、校園、公共場所、遊戲、交通以及學習。

 如以100分為滿分,兒童組方面,交通安全被評為最後一名,分數是79.3分;成人組方面,公共安全得到最低分64.6,僅在及格邊緣。專家學者組方面,除了校園安全有達及格60分外,其餘全部不及格,公共場所被認為最不安全,只有48分。

 林月琴指出,公共場所隱藏對兒童安全極大威脅,因政府未制定法規要求定期公安檢查、改善危險設施;此外,許多民眾對維護兒童安全配合度不足,如汽機車隨意停放,騎樓亂擺物品等;戲水場、工地等處隔離危險措施經常不完善,先前發生在高雄布魯樂谷樂園的兒童斷掌事件,正因為馬達放置不夠安全。

 林月琴表示,居家環境被認為較為安全,但學齡前兒童若發生意外,有不少反而是在家中發生,像是墜樓、溺水等,提醒父母千萬不要讓兒童獨處。

 校園環境方面,林月琴指出,研究發現國小師生比目前為1:30,幼托園為1:15,國小教師沒有幼托園充足,意外發生時恐因應不及;校園工作人員多半不主動制止兒童從事危險行為,也是校園安全上的漏洞之一。

--------------------------下一則-------------------------- 


教育有進步


現代親子 相處短暫-中華醫藥網970510
《2008/05/09 17:56》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根據國民健康局針對台灣 2萬名 6個月大及 1歲半嬰幼兒的主要照顧者進行調查,發現現代父母與嬰幼兒相處時間太少,值得為人父母深思。

 此調查顯示主要照顧者以嬰幼兒的媽媽為主,其次為祖母或外婆;媽媽每週與 6個月大嬰幼兒平均相處時間為 47小時,與 1歲半大嬰幼兒平均相處時間為 49小時,而爸爸則分別為 24小時及 26小時,爸爸每週平均與嬰幼兒相處時間約為媽媽的一半。

 父母工作時間之長短和嬰幼兒相處時間有很大的關係,沒有工作之父母,其和嬰幼兒每週平均相處時間是高於父母每週工作小於 35小時以下者,而每週工作小於 35小時以下者又高於工作超過 35小時以上者,而此現象不論是 6個月大嬰兒或是 1歲半的幼兒都有相同之現象。

 在居住地方面,父母和嬰幼兒每週平均相處時間和居住地區差異不大,但研究結果也指出,嬰幼兒胎次愈大者,與媽媽每週相處時間有愈長之趨勢,但是差異不大。

 國健局表示,不論媽媽有無工作,花在與子女的相處時間明顯較爸爸高,在母親節前夕特別呼籲爸爸應多與子女相處,減輕媽媽的壓力。

--------------------------下一則-------------------------- 
古早童玩 訓練遲緩兒平衡感
中國時報 2008.05.12  陳怡妏�台北報導

 踩高蹺、竹蜻蜓等古早趣味童玩可以訓練平衡感。數10位新移民媽媽十一日在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學習如何利用踩高蹺觀察、訓練有發展問題的幼兒;洗澡、拼圖、撲克牌等,也都是媽媽們可學習與孩子互動的職能治療。

 早期療育,6歲以前是黃金期,台北新移民家庭愈來愈多,為讓家庭成員重視發展遲緩兒童問題,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推出年度遲緩兒新移民支持團體課程,每周日訂定不同主題,讓家長了解何謂發展遲緩,又該如何面對。

 信義健服中心表示,不少新移民嫁來台灣沒多久,馬上就生子成了媽媽,但自己卻還處在文化、生活適應的差異中,對於孩子是否有發展遲緩等問題,可能認知不夠,或者找不到管道求援。

 來自大陸的新移民丁燁,一開始發現5歲兒子有點「怪怪的」時,並不清楚問題出在那,經學校老師反映才知道可能有發展遲緩問題,家住北縣的她每個周日都帶兒子到信義健服中心上課,4周下來覺得受益頗深。丁燁說,課程學習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訓練孩子不足之處,自己的兒子發展問題在於手腳協調與統合能力差,藉玩樂即可自我訓練;不少訓練工具都可DIY,不必花大錢。

 丁燁說,現在她對幼兒發展的問題已不像當初那麼模糊,不但愈來愈了解,更知道該如何幫忙孩子;印象最深的課程是洗澡創意訓練,因為不少現代人忙於工作,有時親子關係疏離,洗澡課程可學到如何和孩子有更好的互動。

 信義健服中心新移民團體課程,對象以家中有0到6歲輕、中度發展遲緩兒童,或者疑似發展遲緩兒童為主,不限居住在信義區,開班以來已經有超過20個家庭報名,課程安排在每周日,進度表已經排到七月,有需求的家庭,仍可報名。

--------------------------下一則-------------------------- 

青少年行為異常 思覺障礙作祟-中華醫藥網970510
《2008/05/09 21:44》記者關嘉慶�台北報導

 一名青少年,原本安靜內向,還上不錯的高中,卻在高 2時成績突然退步,且行為異常,覺得同學排擠他,上大學後,他更是對別人眼光敏感,甚至還覺得有人在罵他,經由就醫,才發現他的思覺功能已出問題;醫師強調,由於思覺功能障礙會發展為精神疾病,最好能及早治療,才不易使病況嚴重。

 台大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劉震鍾指出,這名青少年已 19歲,目前正休學準備重考大學,他由媽媽帶來就醫時,就陳述自己一直覺得有聽到有人在罵他、笑他;進一步詢問,才知道從他上高中起,就已出現異常,成績退步到倒數幾名,原本內向的他還與同學打架,甚至還為了升大學,與爸爸大打出手。

 劉震鍾醫師表示,這名男子是典型精神分裂症的發病過程,根據研究顯示,精神分裂症在長期生病之後,神經心理上會出現退化現象,於抽象思考、執行功能、語文記憶、視覺記憶、知覺動作、心智控制、注意力等思覺功能有明顯的障礙;甚至有的病人在生病初期就會出現狀況。

 台大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黃宗正指出,眾多精神疾病與遺傳有關,且與腦生理基礎功能也有關,研究也發現,精神分裂症除了在神經心理有退化,且在腦部磁振頻譜與神經生理功能檢查中也有其生理指標,且發現精神分裂症有前額葉及顳葉內側海馬區有一氨基酸衍生物低下的異常表現。

 根據統計,精神分裂症好發於 15至 30歲,男性較早發病以 15至 20歲居多,女性則晚發病多在 20至 30歲;黃宗正醫師認為,要早期偵測精神分裂症,可以採用非侵襲性的方法及早進行,且在診察出青少年有早期症狀,應及早介入治療,可以穩定病情,且可避免病況惡化拒絕吃藥反而使得癒後變差。

--------------------------下一則-------------------------- 
憂鬱青少年 網路成抒發管道
2008.05.10  中國時報 @陳至中�台北報導

 可匿名、又方便接觸,對及早發現憂鬱症、給予協助,能發揮很大效果。
 董氏基金會近年發覺,網路的匿名性與便利性,有助於憂鬱症青少年向外尋求援助,去年9月至11月其間,在網站開放憂鬱症自我檢視量表,發現填寫問卷的青少年中,高達38.7%的人有明顯憂鬱情緒,亟需專業協助,比正式醫學統計的青少年憂鬱症盛行率2%至8%高出許多。

 ■暴飲暴食或嗜睡 罹病前兆
 高雄市聯合醫院顧問醫生陳永興表示,憂鬱症與癌症、愛滋病並列21世紀3大病症,但和其他2個絕症不同的是,憂鬱症治癒率高,一般來講3個月內就能回復正常生活,學生回到學校,還能趕上功課進度。因此關鍵在於及早發現,他呼籲,如果子女或同學突然對學業或其他事物失去興趣、互動明顯減少、常有負面想法,或者缺乏耐性、情緒暴躁、暴飲暴食或嗜睡,很可能就是憂鬱症的前兆。

 為利用網路「解決」青少年憂鬱問題,董氏基金會請來青少年偶像歌手周杰倫,以他為主角製成「校園天晴」公益動畫,為憂鬱症防治代言。

 董氏基金會董事賴東明強調,上網填答問卷的人,大都是本身有了解自己憂鬱狀態的需求,因此不能以此認定超過1/3的青少年有憂鬱症。但此活動顯示,網路對於憂鬱症的發現與及早協助,有極大的效果,因此董氏基金會今年持續加碼,在網路上推展相關活動。

 5月開始的「校園天晴」公益募款活動,邀請「亞洲小天王」周杰倫代言,由知名漫畫家麥仁杰製作3D動畫,影片中的周杰倫維妙維肖,雖然片長僅1分多鐘,卻花費將近1個月製作。

 ■周杰倫為校園天晴動畫主角
 麥仁杰表示,該動畫是以周杰倫形象量身訂作,事前與周杰倫面對面溝通,從他身上感受到關懷憂鬱青少年的用心。本來影片有多個方案,最後設計團隊決定用較誇張的方式,希望透過青少年熟悉的語言,引起網路討論。

 董氏基金會「校園天晴」活動,除在網路上開放影片,也在各大部落格展開串連。相關資訊可參考活動網頁www.jtf.org.tw/psyche/jay。

--------------------------下一則-------------------------- 
壓力大? 小一生二度鬼剃頭-中華醫藥網970515
《2008/05/14 19:10》記者關嘉慶�台北報導

 一名小學一年級女生竟然發生 2次鬼剃頭,第 1次是在 4、 5歲時發生,頭髮全都掉光,相隔 2、 3年,又發生鬼剃頭,這次則是一塊一塊的掉落,目前仍在用藥治療中。

 國泰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詹融怡表示,鬼剃頭就是圓禿,很多病人都是不知不覺間忽然毛髮掉落,從 1個 1元錢幣大小開始掉髮,接著 2個、 3個發生,也有人會整頭頭髮掉光,至今仍不清楚圓禿的發病原因,但是由臨床上發現,有不少人是因具有自體免疫疾病,也不少人是因壓力過大所致。

 詹融怡醫師表示,這名小女生的個性極為內向安靜,不太說話,第 1次發生鬼剃頭時,整頭的頭髮就全部都掉光,外公帶來就醫時,曾經指稱小女生是由保母在帶,而且保母夫妻經常有吵架的情形發生,所以,小女生有可能是因為壓力所導致。

 沒想到相隔不到 2、 3年,這名小女生又出現掉髮現象,由於已經有之前掉髮的經驗,家人在發現這名小女生初發生掉髮情形時,就隨即帶她就醫;詹融怡醫師指出,這名小女生再次發生圓禿,初步懷疑是因為課業壓力,因為剛開始上小學念書,在考試成績壓力之下,又導致她出現圓禿。

 其實,在皮膚科門診中,最常見的圓禿病人以 2、 30歲的女性居多,詹融怡醫師指出,圓禿也有遺傳體質,通常家族中有父母或兄弟姊妹出現圓禿,罹患圓禿的機率也較高,壓力也是誘發因子,尤其是正值家庭、工作、婚姻與感情階段的年輕女性,壓力往往比較大,也較易出現圓禿。

 詹融怡醫師表示,圓禿可以經由類固醇製劑來改善,大人可以經由口服用藥與頭皮針劑,或是高劑量靜脈注射來改善圓禿,由於小女生尚在生長階段,在治療圓禿時和成年人是有所區別,不能以類固醇口服藥或是針劑來治療,以免影響生長,只能以免疫調節製劑的藥膏來塗抹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