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

2011年09月29日
有多少人看了這篇日記呢?答案是: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_img_1


雞婆葉媽的家電子報(媽媽寶寶健康持家投資理財全部版)=
免費訂閱處
媽基幫主電子報(純投資理財版)=
免費訂閱處
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

食在有道理


47%葉菜硝酸鹽過量 有機在列 剩菜易生亞硝酸鹽 多吃恐烏嘴病-2011年 09月20日【陳麗婷╱台北報導】

環保團體主婦聯盟昨公布自行檢驗的葉菜類硝酸鹽檢測結果,在一百二十三件蔬菜中,有五十九件硝酸鹽含量逾歐盟標準,不合格率為百分之四十七。醫師說,硝酸鹽毒性雖較低,但冰箱內擺放過久含硝酸鹽的剩菜,易產生亞硝酸鹽,食用恐引起烏嘴病,建議食用前應先水煮,以利溶出硝酸鹽。
主婦聯盟昨在台灣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舉辦研討會中公布此結果。

國內尚未定標準
聯盟董事長陳曼麗說,今年三月起他們陸續於超市、有機店、傳統市場抽檢葉菜,發現有五十九件硝酸鹽含量逾歐盟標準,包括來自有機店的青江菜六千五百五十ppm(parts per million,百萬分之一濃度)、有機店小白菜六千二百ppm、傳統市場空心菜五千ppm、傳統市場A菜四千九百ppm、超市芥菜四千七百ppm、超市菠菜四千一百六十ppm等。但她拒絕透露抽檢店家名。

該聯盟指,歐盟依季節不同,對葉菜硝酸鹽殘留量,訂出兩千ppm到四千五百ppm上限,葉菜含硝酸鹽恐為種植時施太多氮肥。農委會農糧署官員說,暫無考慮對國內葉菜訂硝酸鹽含量標準。

醃漬葉菜恐致癌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說,硝酸鹽毒性雖較低,但若煮熟的葉菜吃不完冰在冰箱,易產生亞硝酸鹽,長期食用恐致產生變性血紅素,無法攜帶氧氣,導致烏嘴病,屆時會出現嘴唇發黑、胸悶等中毒症狀,醃漬葉菜也可能產生致癌物質亞硝胺。

陳曼麗提醒,若將含硝酸鹽的蔬菜打成泥,過程中酵素被活化或微生物增加也可能產生亞硝酸鹽。她提醒食用前一定要清洗,而水煮、烹煮也會減少硝酸鹽含量,並避免食用葉菜湯汁。

蔬菜含硝酸鹽注意事項
◎蔬菜烹煮盡可能洗淨,食用前並用水煮方式以利溶出硝酸鹽
◎避免食用烹煮菜葉的湯汁
◎不要只吃綠色蔬菜,瓜果、菇類等與芽菜也要均衡攝取
◎葉菜不要醃漬,以免硝酸鹽被轉換成致癌物質亞硝胺
資料來源:林杰樑醫師、主婦聯盟

---------------下一則--------------- 
烤香腸配小卷 當心過敏上身-自由時報1000921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

近來天氣涼爽,民眾烤肉興致仍濃,中醫師建議烤香腸盡量避免與小卷一起吃下肚,以免容易皮膚癢、紅腫,另外,香腸與其他海鮮食用,也容易誘發過敏體質的民眾 過敏;西醫表示,香腸摻入亞硝酸鹽讓香腸保色,看起來好吃,但可能與海鮮蛋白質結合造成蛋白質變質、變差,引起過敏反應。

台中豐原大同中醫醫院長張瑞麟提醒,香腸與海鮮一起吃容易引起過敏反應,常有患者過敏就診,一問之下許多人將兩者一起食用,造成原本就有皮膚、氣喘過敏體質更容易觸發,尤其是香腸配小卷,最容易引起皮膚過敏,造成皮膚癢和紅腫。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毒物科主任洪東榮表示,香腸摻有亞硝酸鹽類,亞硝酸鹽容易與蛋白質結合,可能蛋白質結合後變成比較不佳的蛋白質,刺激過敏反應。

署立台中醫院營養師陳姿宇說,雖然還沒聽過香腸和小卷一起吃會過敏,但提醒香腸和乳酸菌飲料(如養樂多、優酪乳)一起食用,香腸內的亞硝酸鹽經發酵後會變成致癌物質亞硝酸。

張瑞麟也提醒,民眾常常將吐司夾烤肉片一起吃,但吐司吃下肚後又喝飲料,吐司膨脹就容易讓腸胃脹氣不適,他建議生菜包肉片吃,可吃到蔬菜又有纖維質助消化。

---------------下一則--------------- 
枸杞、菊花、龍眼肉果凍當甜點 健康吃2011/09/20【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選擇適合點心,民眾可以吃得到天然的甜味,又不失健康。中醫師郭奕德表示,可利用枸杞、菊花,龍眼肉製作果凍;以枸杞5錢、菊花3錢、龍眼肉1兩,果凍粉適量為材料,藥材煮水濾渣後,再以果凍粉治成果凍,溫和又好吃。

又稱桂圓的龍眼肉是中醫補血藥材,不過,當患者多有煩熱,口乾舌燥等現象,不宜單用龍眼肉。虛熱者過服卻可能出現口更乾甚至嘴破的症狀。龍眼肉能滋潤補血,性味甘溫,可治思慮勞傷心脾等不適。偏向陽虛,感到虛弱無力、乾燥的體質者皆可適度服用。

不少中老年人對中藥養生有興趣,希望吃得安全又健康。枸杞、龍眼肉,菊花、紅棗等常見藥材也能煮水飲用,有滋養作用,且少量使用下,多數人都可以使用,但感冒或身體正值發炎的民眾建議暫緩。

年長民眾可選擇以藥膳及養生保健操來改善身體狀況,讓傳統中醫與生活調和。銀髮族可以在醫師建議下,從一般常見的食物中,選擇適合自己體質與營養的食物,並斟酌年齡或慢性疾病情形,兼顧老年飲食與生活狀況。

醫師建議一般銀髮族避用補氣、瀉火作用太強的藥材,以免影響健康。另中醫將食物分為「四氣」和「五味」,中醫師建議按照食物的性能和性味來進行分類與搭配食用。

---------------下一則--------------- 
秋季養生-秋老虎躁動 滋陰潤肺別熱補2011-09-19中國時報張翠芬�台北報導

最近「秋老虎」發威,白天氣溫高,晚上又偏涼,專家建議,季節轉換之際最需調養身體,多吃滋陰潤肺的食物,喝足量的水,才能安穩的迎接冬天。

大林慈濟醫院中醫科阮膺旭醫師表示,秋天空氣乾燥、早晚溫差大,常出現皮膚乾、口乾、鼻黏膜乾燥的症狀,感冒合併乾咳的人也變多,常抱怨喝再多的水也無法解渴,喉嚨裡有痰但不好咳出。

阮膺旭說,依據中醫五行理論,肺對應到秋天,在秋天皮膚及呼吸道較易出現乾燥症狀,如乾咳或皮膚乾癢問題,需適時補充適當藥物或食物。

他建議,秋天生活作息要早睡早起,穩定情緒、調適壓力,動作應放慢、不要太躁動,平時不妨多吃一些滋陰類藥材,如玉竹、麥門冬、天門冬、玄參、百合等,食物可多選蓮藕、木耳等,但要避免辣椒、胡椒、洋蔥、蒜頭等辛辣刺激。

此外,一天喝水至少要1500cc,避免含糖飲料或碳酸飲料。不宜太早進補,要盡量避免人參、當歸、黃耆等補類藥材,並藉由簡易的穴位按摩或藥膳來保養;以下提供兩道滋陰潤肺的藥膳。

★百蓮好合湯
主治:口乾舌燥或皮膚乾癢
材料:百合、蓮子、木耳、枸杞、冰糖
功效:滋陰潤肺,其中的百合、木耳具有養肺陰的作用,蓮子有降心火、寧神作用,枸杞可以養腎陰。

★潤肺茶
主治:乾咳、少痰、久咳不癒
材料:西洋參、麥門冬、玉竹
功效:益氣養陰、生津止渴,其中的西洋參具有補氣的作用,但不會像人參一樣的燥熱,麥門冬及玉竹有清肺熱,及潤肺作用。

---------------下一則--------------- 
健身未必需溫補 燉補依體質選肉類2011/09/20【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補品中的肉類選擇,也建議依體質決定。中醫師郭奕德表示,例如烏骨雞比羊肉更適合體質偏熱或容易手腳發燙的民眾。

所謂的補品不見得都得用溫補藥材。郭奕德表示,有些人在天氣轉涼後手腳還是很暖,甚至有些發熱,容易嘴破,長口瘡,屬於陰虛陽亢體質,此時可考慮涼補。

傳統食補中的烏骨雞具滋潤、滋陰的作用,在中醫寒熱分類上,與牛肉、羊肉的溫性不同。中醫所稱的陰虛型體質患者常出現腰膝痠軟,手心、腳心,心窩煩熱等體癥;陽虛則手腳冰冷居多,多以溫補腎陽來改善。補腎陽食物包含牛羊肉、松子、栗子、蓮子、韭菜等。

醫師指出,儘管健康的民眾可適度使用藥膳,不過有慢性胃炎、痛風、肝腎問題的患者須慎重,最好先諮詢主治醫師。

烏骨雞、黑豆、豬蹄、銀耳等歸類為滋養、滋陰食補材料。傳統養生觀認為,天氣轉涼時進補養生乃是為了預防來年的疾病、儲存能量。但醫師認為,不少現代人高油脂食物攝取較多,比較不適合高油脂肉類,可挑選少油的肉類,只是食補仍需留意均衡,不宜食用過量單一食材或藥材。

---------------下一則--------------- 
抗老化 就要吃得營養均衡-中華醫藥網1000922《2011/09/07 21:20》記者關嘉慶�專題報導

現代人食物取得已不虞匱乏,但是,想要吃得健康、抗老化可不能隨便吃;北醫附設醫院營養室營養師李青蓉表示,現代人會出現未老先衰,並不是營養不良,而是營養不均衡,所以,想吃出活力、吃出青春,就要吃得營養均衡。

李青蓉指出,要抗老化,最重要的就是要增加蔬果的份量,衛生署最新的每日飲食指南,其中針對抗氧化物最多的蔬果部分,就增加了份量,蔬菜由每日 3份增加為 3至 4份,水果則由 2份增為 2至 4份;如果常抽菸、喝酒應酬,還要再增加蔬果的份量。

蔬果是抗老化最重要的食物,此外還要少少攝取肉類與油脂;李青蓉表示,蔬果中含豐富的植化素,主要的抗氧化劑都在其中,想要抗老化就要多吃蔬果,而且要減少肉、魚、蛋、豆等蛋白質食物,油脂也由每天 2-3匙減為 2匙,因為油脂是氧化的來源。

連牛奶也要注意脂肪含量,李青蓉指出,每日飲食指南中強調牛奶應以低脂奶為主,而且油脂最好能有種子堅果的油脂;但種子堅果也不可太多,每天只能吃 1份,例如核桃 2顆就是 1份。

此外,最好吃天然食物;李青蓉強調,加工食品往往都已破壞了營養素,而且會添加外來的東西,加工食品不是不能吃,但會有風險,如果吃多了加工食品,就要再多吃些含抗氧化豐富的蔬果。

李青蓉指出,多油、多糖、多鹽易氧化,所以,食物烹調應少油、少鹽、少糖,如此一來也可以抗老化。

………………………………………
飲食抗老 水分不可少-中華醫藥網1000922《2011/09/07 21:22》記者關嘉慶�專題報導

塑化劑事件後,許多人開始認真思考該如何健康吃,營養師認為選擇健康食物抗老化,應從小做起。

北醫附設醫院營養室營養師李青蓉表示,塑化劑事件後,有不少家長帶著孩子來做營養諮詢,結果發現,竟然有小孩從來不喝白開水,也有孩子不吃蔬菜。

食物這麼多,該如何選擇營養價格高的食物?萬芳醫院營養室營養師李盈靜指出,食物有 6大類,主食應以全穀最好,因為全穀除了熱量,還有維生素與礦物質,比吃白米飯好。

李盈靜並表示,「天然ㄟ最好」,應少吃加工食品,尤其蛋、豆、魚、肉,或是素食者常吃的黃豆,最好能以天然食材來攝取;蔬果應多樣化,顏色也要多變化,才能吃到豐富的植化素。

油脂方面,營養價格高的食物就是堅果;李盈靜指出,堅果有油脂,還有豐富的 B群,每天應攝取適量堅果,例如芝麻就是很好的種子堅果,而且含有鈣質,但攝取量不可太多,以免油脂攝取過量。

李盈靜並強調,要健康飲食抗老,水分攝取不可少,尤其吃素,水分要足夠,雖然多吃蔬果可幫助排便,但也要有水分才能順利排便,因為水分有軟便效果,而且代謝也需要水分;至於 1天水分必須要有 2500-3000cc,可包括白開水、湯、茶水及咖啡。

………………………………………
吃素抗老化 最好是奶蛋素-中華醫藥網1000922《2011/09/07 21:21》記者關嘉慶�專題報導

近年來,很多人因為健康因素而選擇吃素,其實,吃素還有好處,那就是能夠抗老化,因為蔬果中有很多抗氧化物;萬芳醫院營養室營養師李盈靜建議,吃素最好能吃奶蛋素。

李盈靜表示,吃素好處多多,素食者常吃的黃豆,所含植物固醇可改善更年期症狀、預防心血管疾病,而蔬菜、水果含豐富的抗氧化物、植化物及鉀離子,可預防高血壓,減少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發生率。

李盈靜指出,素食會攝取到大量的膳食纖維,由於可以促進膽酸的排出,可降低血膽固醇,且能延緩飯後血糖上升,預防及改善便秘,降低腸道癌症發生機率;而且因為減少動物性食物攝食頻率,也可降低膽固醇與飽和脂肪酸的攝取量,有助於改善血脂肪。

雖然吃素好處多多,但吃全素卻吃不到維生素 B12;李盈靜說,因為維生素 B12主要在動物食物中,雖然每天所需要的維生素 B12量不多,但如果長期吃全素,可能缺乏維生素 B12。

不過,牛奶及蛋類中就有維生素 B12,李盈靜強調,除了宗教因素,非得吃全素者應補充綜合維他命,其中兒童、孕婦及哺乳婦,由於所需營養量較多,全素食常不易滿足其所需,最好添加牛奶及蛋類食物,以應付生理需求。

此外,李盈靜指出,肉類、蛋類所提供的優良蛋白質和鐵類以及由乳類所提供的鈣質及維生素 B2,在植物性食物含量較低,且利用效率不高,因此,可能缺乏鈣與維生素 B2,最好能適量補充高蛋白的營養補充品,但也不可過量,以免增加腎臟負擔。

---------------下一則--------------- 
餓了吃水果 小心血糖增高【聯合報╱記者趙容萱�西區報導】

台中市65歲吳先生罹患糖尿病5年多,很注意飲食也大量運動,但血糖一直降不下來,直到署立台中醫院營養師陳姿宇建議改變飲食習慣,血糖值成功降下來。

陳姿宇說,很多病友誤以為含醣類食物不吃就可以,其實水果、點心含醣量也很高。她建議病友控制血糖應把握3低1高,低油、低鹽、低糖加上高纖維飲食,水果、點心也應節制。

吳先生深信少吃澱粉、大量運動,可提高胰島素敏感度,他採少量多餐的飲食策略,肚子餓吃水果,以為可有效控制血糖,但血糖老降不下來,讓他很挫折。

吳先生到署立台中醫院向營養師諮詢,才發現「吃錯了」。營養師幫他設計健美餐,慢慢改變飲食習慣,妻子也學習烹調適合他的菜色,血糖才降下來。

營養師陳姿宇說,若飲食吃對,病友也可享受美食,三餐要定時定量,熱量攝取也要控制,有疑問應向醫師或營養師請教,不要道聽塗說。【2011/09/18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10月起鮮奶漲12% 養樂多也變貴【聯合報╱記者蘇湘雲、陳威任�台北報導】

民生用品鮮奶類製品下個月要漲價了,鮮奶平均要漲百 分之八到十二。 記者于志旭�攝影
即將進入生乳供應量較足的秋冬季,卻驚傳乳品將在十月份全面調高價格,儘管乳品業者表示仍在評估中,但超商及量販通路業者均表示已收到漲價通知,漲幅預期落在百分之八至百分之十二。

過往夏季氣候炎熱影響到乳產量,市場供不應求,所以夏季例行漲價。今年之所以選在秋天開始調漲,主要是受到生乳收購價調漲的影響。

由於台灣乳牛的牧草需求有八成是靠進口,美國等主要輸出國受到天災及氣候影響,產量不穩導致飼料成本不斷增加,許多酪農戶因此叫苦連天。酪農代表與鮮奶業者在今年七、八月曾召開兩次乳價評議委員會,最後決議調漲生乳收購價,每公斤增加一.九元。

鮮奶廠商因此決定將調整價格轉嫁在消費者身上,通路業者表示,已經接獲一線品牌通知,鮮奶漲價已成定局,預計十月份調漲,相關乳製品如咖啡牛奶、優酪乳及養樂多等也都會跟著調漲。

通路業者表示,牛奶不像碳酸飲料或果汁等,可用複合式配方取代,主要生產原料就是生乳,因此生乳收購價格調高就一定會影響牛奶價格。光泉、統一、味全旗下鮮奶、調味乳、優酪乳將全面陸續調漲,而奶份較少的調味咖啡與多多,也會選擇性的調漲部份商品。

量販業者擔心影響買氣,近日陸續開跑的周年慶紛改以調味乳、豆米漿推出特價促銷,並引進台灣酪農戶自行生產的自有品牌牛奶。

業者私下也透露,農委會公告的生乳收購價是每公斤增加一.九元,但採購部門收到供應商價格卻是每公斤增加六至八元,為保護消費者的權利,將主動通報消保會請求調查。

而光泉、統一、味全等業者擔心輿論壓力,目前都不願承認,只表示,目前內部尚未完全確認。義美公司則表示「原則上」年底前不會漲價。【2011/09/23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健康好本色=綜合>男性>女性>老人


人參、紅景天 提神代咖啡較健康2011/09/21【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中醫有哪些提神的方法?署立雙和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李彩鳳表示指出,一般人多用咖啡提神,但在中醫觀點,咖啡屬濕熱性食物,喝多容易出現成癮,所以想提神的話,可以取人參片一、兩片泡水,或食用紅景天,幫助提氣,以取代咖啡,以人參、紅景天提神,不只效果好,且較為健康。

除了吃點人參、紅景天外,按摩、輕輕敲一敲頭皮、輕輕捏一捏脖子,也可以幫助提神,像按壓頭頂的百會穴、脖子後方的風池穴,可提振一下精神。

有的人無論怎麼睡,都感覺沒有睡飽。李彩鳳醫師指出,在沒有熬夜的情況下,若睡很多還是精神不濟,最好到醫院接受健康檢查,看看有沒有肝功能異常等疾病。另外,像過敏性疾病、長期呼吸道不順暢、睡眠呼吸中止症等都可能影響睡眠品質,尤其是肥胖、呼吸道較狹窄的人很容易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症。

醫師提醒,想要有精神,最重要的還是要睡眠充足,盡量不要熬夜,熬夜常引起虛症,由於熬夜常消耗能量,所以也會造成火氣大,熬夜的人往往有虛熱症。

許多人認為,今天熬夜,明天再睡多一點,補回來就好。李彩鳳醫師說,這是很大迷思,熬夜所損耗的能量,無法靠隔天睡眠完全補回來,與其熬夜工作、念書,然後尋求提神方法,不如就早點睡覺、早點起床,這樣精神較好,工作、讀書效率也會比較高。

---------------下一則--------------- 
變天!防心肌梗塞 早晚量血壓【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過了中秋,天氣開始轉涼,日夜溫差也變大,醫院急診室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氣喘及心肌梗塞急診病人增加。醫師提醒,有慢性疾病的老人,一定要注意身體保暖、天天量血壓,免得在季節變換中突然生病倒下。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心臟內科主任李瑞恒發現,最近一周心肌梗塞就醫患者明顯增加,且大部分原本就有高血壓等慢性病,天氣轉涼後,一不小心就心臟病發倒下。

和冬天相比,這波就醫的心肌梗塞患者年紀較大,且大都合併有多種慢性病。台北馬偕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張文瀚表示,有慢性病的老人家,即使病菌感染也不見得發燒,導致延誤就醫病情加重。他提醒一旦家中老人食慾下滑,有些事情變得不想做、不能做,就應立即送醫治療。

面對入秋來第一波心肌梗塞就診潮,醫師提醒,老人家一定要注意身體保暖,。養成每天量血壓習慣,可早上或早晚各量一次,發覺血壓明顯上揚最好就醫確診或調整用藥。

李瑞恒說,控制血壓是防治心肌梗塞及中風的不二法門。曾有過冠心症、中風等心血管疾病,患有糖尿病及腎臟病的高危險群,血壓最好控制在收縮壓小於130、舒張壓小於80毫米汞柱,才能有效預防心肌梗塞。【2011/09/22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全民總動員 打擊腹凸男女2011-09-23中國時報李盛雯�台北報導

「大腹翁」、「小腹婆」人數日漸增長,代謝症候群也如影隨形,讓罹患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機率大幅升高,代謝症候群相關併症的死亡人數,去年再度超越癌症成為十大死因最大宗。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96年的三高調查,國內20歲以上成人,每5人就有1人有代謝症候群,成為中老年的潛在致命殺手。

■企業帶頭做 減少大腹翁
腰圍是代謝症候群臨床關鍵指標之一,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日前舉辦「代謝症候群研討會」,受邀出席的日本大阪大學醫學系代謝內科學研所教授西澤均指出,日本過往研究發現,男女內臟脂肪面積(VFA)超過100平方公分時,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係數會超過1,日本的男女腰圍標準即是對應臨界值訂定,男性為85cm、女性則是90cm,「女大於男,全球獨樹一格」。相較於日本,台灣則是採用國際標準,若男性≧90cm、女性≧80cm,即屬腰圍超標。

為打擊腹凸男女,日本從2008年立法實施「Metabo(代謝症候群的日文簡稱)健檢」及健促計畫,針對40到74歲中年工作者及民眾利用年度健檢時推行,一旦檢驗異常,就由公衛護士介入輔導,力求回復正常水準。健檢及健促費用由雇主、政府、市町村單位分攤,日本政府甚至透過低企業補助做為「懲罰」機制。政策實施一年後,約2/3的男性內臟脂肪明顯降低,且腰圍愈大者減少愈多。

■減腰圍 減少內臟脂肪囤積
今年8月起,國內40歲以上的成人健檢已納入身體質量指數(BMI)、腰圍、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執行長陳欣勵則表示,基金會論及的「減腰圍」相當於「減少內臟脂肪囤積」,是透過較簡單易懂的方式和全民溝通。

現階段代謝症候群篩檢趨於完整,並已進展到全民篩檢代謝症候群與發現潛在患者階段。基金會呼籲我國應借鏡日本經驗,朝向推動職場健促與公衛醫護協助「追蹤」、「矯正」的機制去努力,才可能實質降低我國慢性病的醫療費用支出,達成全民健康的目的。

---------------下一則--------------- 
治痘方法多 體內體外都要顧【台灣醒報╱記者李家玲╱台北報導】

長青春痘很惱人,但胡亂使用偏方或錯誤擠壓,不但可能讓病情惡化,還會留下滿臉疤。醫師提醒,治療痘痘要有耐心,體內體外抗痘要雙管齊下,大部分人經過治療都能減輕症狀和避免疤痕產生。

青春痘反覆發作,是許多患者的苦惱,到底能不能根治?台北醫學大學針對青春痘提出 報告指出,青春痘是一種複雜的疾病,跟其它的疾病一樣,治療的效果因人而異。不過,大部分的病人都能完全治癒,少數只能控制部份病情,但也能夠減輕嚴重度及疤痕的產生。若不治療,有可能留下永久性的疤痕。

台北醫學大學表示,大部分病人都需要針對個別的差異來保養及治療,一般的成藥對輕度的青春痘也會有效。

如果自行選用這些藥物的話,醫師建議應仔細閱讀書明書,照指示來使用。如果使用後皮膚變得太乾或有異樣刺激,就應減少使用次數,甚至完全停用。如果這些選自藥房選用的藥物對青春痘若沒效,就應找皮膚科醫生治療。

坊間也有不少好用的治痘產品,美容專家Venus推薦一款在網路上熱賣的新產品「痘痘代謝霜」,含有衛生署公告核可的抗痘成分Isopropyl Methylphenol,能有效抗菌並預防痘痘,進而讓痘痘不易形成;該產品並添加齊墩果酸搭配茶樹精油,能促進角質更新作用並調理油脂分泌,預防毛孔阻塞。

除了適當用藥外,醫師提醒,治療青春痘還是要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雖然老生常談確實際有用,就是不要熬夜,睡眠要充足;保持愉快心情,盡量減少情緒波動;均衡的飲食,多吃蔬果;以及選擇適宜的化?、保養、清潔用品,洗臉次數上早晚兩次為宜,視情況可增加到3次。

洗臉可去除過多的油脂、細菌及死亡的皮膚細胞,但洗臉時動作應輕柔,洗的次數太多可能反使青春痘惡化。使用海綿或洗臉刷也需小心,太過刺激皮膚時,也會讓青春痘惡化。【2011/09/22 台灣醒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常落枕 恐為骨架失衡、頸椎生變警訊2011/09/21【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反覆發生落枕,中醫師鄭國宏表示,應當要注意是否頸項肩背部的肌肉,長期處在僵硬而無法放鬆的狀態,嚴重一點甚至有可能這是局部的骨架已出現不平衡,頸椎已衍生出其他問題的訊號。

鄭國宏醫師表示,現代人除了工作忙碌、壓力大之外,電腦已成為不可缺少的工作伙伴,辦公室一坐,電腦一開就是七、八個小時以上;可怕的是,絕大多數人使用電腦的姿勢錯誤,再加上長時間使用,頸項肩背部的肌肉便容易僵硬,在這種情形下,不僅是落枕會時常發生,頸項肩背、膏肓(肩胛內側到脊椎之間一帶)常感覺疼痛,時間一久甚至可能因頸椎病而導致手麻、頭暈頭痛。

另外,醫師指出,反覆發生落枕,應注意使用電腦應注意姿勢是否正確,以及使用時間是否過長。還有,也要注意是否有其他骨架結構上,甚至是內科的問題導致頸項僵硬。有問題應及早就醫檢查。

---------------下一則--------------- 
暑假狂打電腦 近視增200度-中華醫藥網1000920《2011/09/19 21:05》記者關嘉慶�台北報導

10歲的王小妹平常就愛坐在電腦前打線上遊戲或上 Facebook,連吃飯都要父母三催四請才不甘願地坐到餐桌前;今年暑假,父母都上班,自己在家就一直在打電腦,一個暑假下來,過度使用眼睛的結果,讓王小妹的近視度數,竟暴增了 200度!

眼科診所院長王騰毅醫師表示,暑假過後,門診近視學童患者增加近 2成,主要原因就是過度看電視及使用電腦;年紀越小的孩子有近視,近視度數增加就越快,也越有產生高度近視的情形,家長要特別注意。

王騰毅醫師表示,患有高度近視的患者,併發如視網膜剝離、黃斑部出血、白內障、青光眼等症狀的機率是一般人的 60倍,更是失明的重要原因,不可等閒視之。

根據教育部統計, 99年度國小學童視力不良的比率已經激增到近 5成,為能引導孩子養成上網自制好習慣,有業者研發出保護眼睛的儀器,只要將儀器架設在電腦上,經由設定距離與時間,即可提醒學童使用電腦的好習慣。

不過,王騰毅醫師提醒,保眼機只能提醒在適當的時間休息與維持適當的距離,但真正要避免視力惡化,其實還在於日常生活習慣的養成,包括操作電腦時螢幕距離眼睛應在 60公分左右,使用電腦時要有足夠亮度,照明光線需避免反射在螢幕上以免刺激眼睛,行車時要避免使用電腦。

---------------下一則--------------- 
散光族未正確矯正 伴隨頭暈眼痛-自由時報1000922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40歲的王小姐有200度的高度散光,但過去從未矯正散光,最近首度嘗試以眼鏡矯正散光後,卻因為矯正幅度過大,引發頭暈、眼睛痛,看東西有壓迫感,讓她懷疑自己罹患精神病,直到眼科醫師建議她換回單純近視眼鏡後,這些症狀才不藥而癒。

幅度過大易有壓迫感
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民國94年時的統計,國人視力有散光問題的比率約28.9%,平均每3人中就有1人,是僅次於近視的視力問題。全台推估有665萬散光族,但根據眼科醫師臨床觀察,無論使用眼鏡或隱形眼鏡,有不少患者並未正確矯正散光比例。

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主任呂大文指出,散光矯正的正確性固然重要,但初次矯正幅度不能太大,尤其是高度散光族,否則同樣會造成患者的不適應,雖然視力變清晰,但卻帶來更多不適後遺症。

王小姐自從配了矯正散光的新眼鏡後,就開始感覺到莫名不舒服,視力雖比從前清晰,眼睛卻容易酸澀、疲勞,而且老覺得周圍充滿壓迫感。她到去眼科檢查視力都正常,眼鏡度數也相符,後來壓力大到去看婦產科與精神科,希望能找出答案,卻分別獲得經前症候群與身心症的診斷。

呂 大文指出,高度散光患者以眼鏡矯正散光時,要同時留意散光度數與軸度,但初次矯正時,若幅度太大,眼睛很可能會不適應,一旦矯正過度或度數錯誤,看東西影 像會扭曲,使大腦接受到不協調的視覺訊號,不但會引發噁心嘔吐、眼睛脹痛、看東西變形等症狀,甚至會因為視覺改變,造成心裡上的壓迫感。

一次最多矯正100度
此外,錯誤的散光矯正,也會使眼睛的睫狀肌容易過勞,出現疲勞、酸澀等不適症狀。如果患者已接近老花眼出現的年齡,老花症狀會更明顯。呂大文建議,高度散光族初次作矯正時,一次最多矯正100度即可,如果仍覺不夠,再慢慢往上加,以免適得其反。

………………………………………
長期惡心頭痛 竟是散光惹禍-中華醫藥網1000922《2011/09/21 19:56》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1名上班族長期惡心、頭痛,就診才發現竟是散光惹的禍。眼科醫師指出,視力矯正除要注意近、遠視度數外,也需考慮散光度數及軸度,切勿將錯就錯,以免造成視力下滑。

26歲余小姐因長期頭痛、頭暈,還以為是平日玩 iPhone長時間固定姿勢、看小螢幕所致,就診才發現是因散光度數太高,一眼 150,一眼 175,屬高散光族群,加上散光軸度特別,分別是 10度及 170度,找不到符合規格的隱形眼鏡就乾脆將就錯誤規格,長時間下來出現頭痛、頭暈,視力也跟著模糊。

眼科診所院長張朝凱指出,散光的成因於屈光不正,也就是平行光線透過角膜、瞳孔、水晶體後,無法正確聚焦在視網膜上,是國人僅次於近視的視力疾病。

儘管低於 75度的散光屬於可接受、不必矯正的範圍,但張朝凱強調,如配戴規格不符的隱形眼鏡,長期下來不僅可能造成視力模糊,還有可能引發頭痛等後遺症。

依據 94年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顯示,國人散光比例為 28.9%,推估換算全台約有 664.7萬人有散光問題,但調查卻發現,近 8成散光患者將就不符合自身視力狀況的散光隱形眼鏡。

張朝凱表示,矯正散光有配戴眼鏡、隱形眼鏡及雷射手術等 3種方法,除了手術之外,配戴眼鏡務必量身打造,但大多數民眾不了解量身矯正散光的重要性,缺乏配戴正確規格的觀念,如長期將就度數不符合或散光軸度不正確的鏡片,不僅無法達到矯正目的,視力模糊不清造成眼睛習慣性用力,眼睛易感疲勞;加上視神經與腦神經相連,用力過度會出現頭痛症狀。

---------------下一則--------------- 
搭車老盯手機 當心偏頭痛【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搭公車、捷運時,許多人總習慣盯著手機螢幕,看影片、玩電動、傳簡訊。眼科醫師提醒,長時間看小螢幕,非常傷眼,在搖晃的環境中,盯看幾吋大的手機,更容易重創視力,不少人近視及散光因此加深,甚至引發偏頭痛。

一名余姓上班族日前因頭暈、偏頭痛而就醫,花了許多時間才查出原因,原來他幾乎智慧型手機不離手,只要有機會,就拿出來上網、玩遊戲,以致近視與散光度數加深。

諾貝爾眼科診所院長張朝凱指出,智慧型手機當道,幾乎每個上班族人手一支,一有機會,就拿出來把玩。由於螢幕過小,凝視時,以致瞳孔放大、睫狀肌緊繃,很容易加深近視及散光度數。【2011/09/21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
玩手機、電腦 小心近視越來越早【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

「以後,沒近視的人都是國寶了!」醫師提醒,台灣學童近視率年年上升,國中生近視占七成,上了大學超過九成。近年智慧型手機及平版電腦風行,連兩、三歲幼童都沉迷,當心近視更早來敲門。

奧比斯基金會志工醫師、小兒眼科醫師傅宙經說,去年教育部統計,小一學童中有三成近視,到了國一已達七成。另外,衛生署國健局委託台大調查發現,小六學生近視比率達六成五,其中3.4%屬高度近視,度數超過6百度。

傅宙經說,最近愈來愈多家長帶學齡前孩子來就醫,才三歲就有1百度近視。他發現,有些孩子才兩歲,就懂得拿父母的智慧型手機玩遊戲,甚至有4歲小朋友天天上臉書、逛網路,科技讓孩子更早長時間,近距離用眼。

傅宙經提醒,長時間在燈光不足、姿勢不良情形下閱讀,恐是近視的主因。他發現,不少安親班燈光不足,而孩子或趴或側看書,更容易損傷眼睛。

另外,不少家長不了解視力矯治愈早愈好,常拖延治療或不願讓孩子及早戴眼鏡。傅宙經說,近視發生年齡愈小,愈易在青少年或中年時變成高度近視族,很早就得面對視網膜、黃斑部病變,甚至失明風險。【2011/09/21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常做伸展操 有助預防五十肩-中華醫藥網1000917《2011/09/15 19:28》記者翁順利�台南報導

「五十肩」的症狀雖在中老年人族群較容易出現,但現代人因工作忙碌,常會用力失當,導致症狀提早發生,台南市立醫院提醒經常使用肩部關節的民眾必須定期休養或復健肩膀,才不至於「未老先衰」。

市醫安南門診復健科主治醫師楊宗茗說,最近在安南區發現一些年輕族群或經常使用肩膀的勞動者出現五十肩的初期症狀,應該與保健肩部的觀念不足或安南區復健醫療資源缺乏有關,值得社會各界注意。

他指出「五十肩」又稱「冰凍肩」,一般民眾常誤以為 50歲才會五十肩,但事實上,醫學本名是「沾黏性肩關節囊炎」,因肩關節發炎及沾黏造成的疼痛,雖好發於 50歲中年人,但女性、 40至 60歲、非慣用手、糖尿病、腦中風、頸椎退化、肩部受傷或發炎等均為五十肩的危險因子。

一般人面對五十肩的痛楚,通常除了忍耐,最多是按摩或休息了事,但應先找出可能的發病因子,予以改善或減緩和繼續對患部的危害,再輔佐完整的復健流程,才會獲明確療效。

復健治療的要領是著重於減輕疼痛及恢復關節活動度,方法包括:口服藥物、關節內注射類固醇、熱療、電療等,須再結合輕度復健運動治療,才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楊宗茗也指出,五十肩患者平時可在家中勤做每個方向的關節伸展,即使非五十肩的民眾,只要常使用肩膀,若能常做伸展運動,也有助於預防五十肩。

---------------下一則--------------- 
手指激凸 原來是疣作怪-自由時報1000923記者何玉華�新北報導

手指突然冒出一顆小肉瘤,男子不以為意,幾個月後又冒出多處,就醫才知是感染病毒疣,皮膚科醫師表示,很多人誤認疣是雞眼,等到越長越多、越長越深時,就需 要更長時間治療,也會加劇疼痛感。 林先生表示,約半年前,右手食指刺到小木屑,沒過多久,該處凸起成為一小顆肉瘤,他曾經試過手摳、剪刀剪,都無法完全清除,乾脆不理會;一個多月前,大拇 指、雙手虎口接續冒出同樣的肉瘤,才驚覺異樣,趕緊就醫。

雙和醫院皮膚科醫師林明秀說,「疣」是一種人類乳突病毒,經由接觸傳染引起的皮膚病,與因皮膚受力不同或長期摩擦產生過度角質化的「雞眼」不同,從外觀可以發現,「疣」比「雞眼」多了小黑點,但不容易察覺,通常可由醫師削下一點皮判斷,若有出血點則是「疣」。

一般人常把疣認為是雞眼而未注意,或自行買雞眼藥布來貼,醫師提醒,如此一來,容易自身傳染蔓延成多發性疣,增加治療困難,林明秀說,皮膚科以液態氮冷凍治療或開刀清除,才能徹底清除乾淨,坊間賣的水楊酸貼布雖然可以軟化感染的角質,但不容易將病毒完全清除乾淨。

林明秀說,疣常出現在腳底、手掌,尤其容易在潮濕的地方傳染,只要有一點微小傷口,病毒就會伺機侵入,增生在表皮;冷凍治療時會出現水泡,若情形嚴重可以回診用針筒吸出,約莫治療一、兩次,最常約半年可以完全清除。

---------------下一則--------------- 
下肢冰冷! 小心周邊血管阻塞【聯合報╱記者蔡育如�新竹報導】

心血管疾病是國人10大死因之一,民眾經常將焦點放在心臟疾病,卻忽略了「周邊血管阻塞疾病」的危害,醫生表示,體內過多脂肪類的雜質囤積在血管壁上造成的血管阻塞,造成肢體蒼白、紫紺,嚴重可能導致截肢,是國人容易疏忽的疾病。

新竹市1名84歲張奶奶,9年前因為嚴重的下肢壞死切除右側大腿以下的下肢,這幾個月左腳冰冷,指頭出現紫紺的情形,休息的時候,下肢就痛,到骨科門診求治,才發現左腸骨動脈有嚴重的阻塞,醫生緊急為她手術後,化解左側大腿再次截肢。

「50歲以上的三高患者、抽菸者為高危險群」,新竹馬偕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林柏霖表示,周邊血管阻塞疾病容易發生在50歲以上的男性、停經後女性,有抽煙習慣,並有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的人。

他說,周邊血管阻塞疾病早期症狀為「間接性跛行」,肌肉在運動時會有痛、痙攣或疲勞的感覺,但休息就可舒緩,直到症狀越來越嚴重,就算休息也會痛。肢體也會有蒼白、紫紺、冰冷的情形,嚴重就出現潰瘍、壞死,也可能因為雙腿營養不良,而有腿毛稀疏,小腿肌肉萎縮等現象。

「周邊血管疾病是一種可預防疾病」,林柏霖指出,高危險群患者不用驚慌,除可藉由戒煙、改善飲食習慣、適當運動及按時服用降血壓、降血脂肪及控制血糖藥物外,局部肌肉按摩、溫水浴和穿保暖的衣物,都能促使肌肉血液循環增加,降低缺血性傷害,病人如果發現有異狀,就應立即就醫,如果等到組肢壞死必須截肢,就來不及了。【2011/09/19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遭水母螫傷 別拿尿液、醋酸沖洗【聯合報╱記者陳俐君�台北報導】

不少年輕人愛到海邊衝浪、浮潛,見到水母若不懂閃避,當心被觸鬚「鞭」到紅腫癢!有皮膚科醫師,2周內連續收治3、4名水母螫傷個案;醫師提醒,一旦被螫傷,千萬別拿尿液或稀釋醋酸沖洗傷口,以防弄巧成拙。

一名24歲年輕辣妹與男友到屏東海邊浮潛,因潛入海中太興奮,看到水母又沒迴避,一上岸就發現手臂皮膚如被「鞭刑」,出現一條條又癢又痛的紅線。回台北後,患部還長起一顆顆水泡,診斷是遭水母螫傷,經藥物治療,腫痛與搔癢才緩解。

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患者就醫時,兩手臂奇癢難耐,且紅腫「鞭痕」陸續長起水泡,一碰就痛,「又癢又痛,讓她坐立難安。」

馬偕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鄒孟婷表示,水母觸鬚上的刺絲胞碰觸人體,依症狀輕重會出現「接觸性反應」與「過敏反應」。她說,當皮膚被刺絲胞「鞭到」,依接觸毒液多寡,出現紅腫癢痛,有時甚至會長水泡;體質敏感者更要小心呼吸困難、休克等致命性「過敏反應」。

被水母螫到怎麼辦?台北榮總毒物科主治醫師楊振昌表示,因水母觸鬚上的刺絲胞含毒素,可先用海水或生理食鹽水沖洗,並以稍硬的紙片,輕刮附著於皮膚上的刺絲胞,再用40到45度的溫熱水浸泡患部送醫。研究發現,高溫可減緩癢痛等不適感。

坊間傳言,可以尿液或稀釋醋酸塗抹螫傷部位急救,楊振昌表示,這只是利用酸鹼中和緩解疼痛,不具治療效果,況且尿液成分複雜,若皮膚有傷口,易造成感染。他說,尚無實例研究證實,稀釋醋酸能延緩傷口惡化與鎮痛,且濃度難拿捏,不建議使用。

鄒孟婷建議,民眾最好避免到水母活躍的海域戲水,浮潛時,應穿著專業潛水衣包裹身體;若螫傷後出現水泡,應避免弄破,趕快就醫,以防傷口感染。【2011/09/22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身苦和病痛=綜合>男性>女性>老人


流感疫苗十月一日開打-中華醫藥網1000921《2011/09/20 20:42》記者關嘉慶�台北報導

流感疫苗將於 10月 1日開打。疾管局今年共採購 266萬劑流感疫苗,施打對象為 65歲以上老人及住在安養機構者、滿 6個月以上至國小 4年級兒童、罕見疾病、重大傷病、醫事防疫人員及禽畜養殖等高危險群,今年將不開放全民施打。

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表示,今年流感疫苗施打對象只提供高危險群,不再開放全民施打;疫苗若有剩,則提供給國小 5、 6年級學童,及 50到 65歲有慢性病的患者施打。

施文儀表示, 10月 1日為週六,公立醫院與衛生所會提供半天接種服務;私人醫療院所也希望能提供民眾施打。

施文儀並指出,今年疫情仍以 AH1與 AH3為主,今年疫苗與去年疫苗株沒有變化,但大家不要以為疫苗株沒改變,就不需要注射,因為疫苗效果大概 6個月之後抗體就會下降,保護力也不好,所以,必須每年打 1針。

疾管局並宣布即日起「流感併發重症」名稱修正為「流感併發症」,同時修訂通報臨床條件,醫師一旦發現有病人出現類流感症狀,且在後 4週內因併發肺部併發症、神經系統併發症、侵襲性細菌感染、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等併發症而住院或死亡者,即應依照新病例定義通報。

---------------下一則--------------- 
南市中西區 又發現登革熱【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

台南市衛生局昨天公布入夏以來第3個登革熱本土確定病例,由於第2、第3例活動範圍都在市場、夜市,衛生局擔心可能爆發大規模疫情,呼籲民眾主動接受抽血檢驗,如確定感染登革熱將發給2500元鼓勵。

衛生局指出,入夏以來第一個病例在永康,目前看起來疫情未擴大;但第2、3例接連在中西區同一地點出現,疫情可能擴散。

第2例是本月7日發病,衛生局針對病例的親友與鄰居擴大採血,發現第3個病例證實疫情擴散。

第2例平常都在水仙宮市場與武聖夜市活動,第3例則在武聖夜市,由於進出夜市民眾多,疫情有一觸即發態勢。衛生局長林聖哲前天前往武聖夜市宣導,鼓勵民眾抽血檢驗,希望掌握疫情擴散情況。【2011/09/19 聯合報】@ http://udn.com/

………………………………………
勤洗手常消毒 預防腸病毒【聯合報╱記者劉時均�花蓮報導】

初秋正值腸病毒流行的高峰期,為防止兒童感染腸病毒,花蓮市立托兒所全面推動學童入園前檢查,並要求孩子隨時洗手,市托所長曾繁杰提醒小朋友和家長做好勤洗手習慣,確保健康。

為防範學童感染腸病毒,市立托兒所每天在學童入園前、晨間及午睡後進行體溫測量和咽喉檢查,並要求學童入園前做好乾洗手消毒,避免病菌入園傳染,同時定期清潔消毒孩童常接觸的玩具、桌椅及校園環境。

曾繁杰表示,腸病毒流行期間應避免出入公共場所和接觸疑似病患,平時除了多喝水、攝取均衡的營養及多運動,還要有正常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眠,才能增強抵抗力,遠離腸病毒。

除了校園,腸病毒也可能經由大人摟抱、親吻等動作中感染,曾繁杰建議家長摟抱或餵食幼兒前更換衣物,並遵照「濕、搓、沖、捧、擦」正確洗手5步驟,才能有效降低嬰幼兒感染腸病毒的機會。

曾繁杰表示,市立托兒所會不定時邀請醫師及護士在校內宣導防治腸病毒,藉由專業人員示範解說,讓學童了解防範腸病毒的重要,養成勤洗手等衛生習慣及增強身體的扺抗力,遏阻腸病毒傳染。【2011/09/19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耳悶、耳鳴、頸部腫塊 小心鼻咽癌警訊2011/09/21【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單耳突然出現悶塞感、耳鳴、聽力突然變差,或頸部摸到腫塊,小心可能是鼻咽癌警訊。
署立雙和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陳聰明表示,鼻咽癌症狀包括脖子上半部出現腫塊、鼻涕、痰液帶有血絲,或常不明原因流鼻血等,部分患者耳朵會積水,診斷上是中耳積水,患者會感覺耳朵好像被塞住,或出現耳鳴、聽不見聲音等症狀。也有患者因腦部第三對、第四對、第六對神經受影響,所以看東西出現兩個影子。

鼻咽癌到了後期,腫塊可能越來越大,甚至固定住、無法移動。初期的時候,腫塊較小,有時醫師也不見得看得出來。所以可以運用超音波檢查,或抽取腫塊內容物做進一步診斷,看看腫塊是水水的還是實體,如果一開始是水水的,比較偏向良性,有些患者實體惡性腫塊已經壞死,所以出現液化現象,這時也可能水水的。

陳聰明醫師指出,惡性腫瘤的生長速度往往比較快,和單純淋巴發炎引起的淋巴結腫大不太一樣,淋巴發炎雖然會引起淋巴結腫大,但一旦發炎消退,淋巴結就會慢慢縮小,可能小到一個程度就維持固定大小,不再繼續縮小下去,比較不會持續擴大。

醫師提醒,當患者脖子出現腫塊,或有不明原因流鼻血、看東西有雙影等症狀,大多會有所警覺,盡快就醫,比較容易讓人忽略的是耳鳴、單邊耳朵閉塞、聽力不好等症狀,因此耳朵、聽力出現上述異常時,一定不可輕忽,症狀若持續一周以上還沒有改善,就得趕快到醫院接受詳細檢查。

………………………………………
鼻咽癌6大症狀 須密切注意2011/09/21【台灣新生報�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鼻咽癌常見耳有悶塞感、頸部摸到硬塊、鼻出血、頭痛、眼睛看不清、臉部出現異常(有麻木感)等六大症狀,永和耕莘醫院副院長鄒繼群表示,頸部的硬塊超過1公分、硬塊較硬、硬塊的位置較深、硬塊固定者(若是淋巴結則會動)等情形,則須特別留意,若是在下巴的後方(頸部側面偏上面的位置)有發現硬塊,則與鼻咽癌就有相關。

有上述的六大症狀,則需提高警覺,鄒副院長表示,若有上述症狀,則須再使用鼻腔內視鏡來檢查是否有腫瘤,有腫瘤時則需做進一部切片,切片結果若確診為癌症則需做後續的放射線治療及化療。

愈早治療,治癒率愈高,鼻咽癌好發年齡在40~60歲間。鄒副院長表示,在相關的醫學中報告,目前尚未有較明確的危險因子,可能與家族史稍微有些關聯性,其比例不高。

鼻咽癌患者一開始會接受幾次的化學治療,後來則以電療為主。在電療的2~3個月間,患者會出現唾液腺變少、口乾、嘴巴有點攣縮(張不大)、由於口水變少蛀牙會較難處裡、聽力退化的程度較一般人快等等的後遺症。

大部分的病人,治療後也能過得很好。鄒副院長表示,電療期間,治療的部位其皮膚可能會變得表較黑,類似被太陽灼傷的感覺,治療後,其黑色的地方則會逐漸退去。門診中,大部分的病人在治療後的20~30年都過得很好。

---------------下一則--------------- 
天涼了 高血壓就診增2成-中華醫藥網1000923《2011/09/22 19:24》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時值夏秋季節變換,早晚溫差大,心血管疾病門診觀察,高血壓就診比例近月來增加約 2成左右,醫師提醒,注意保暖並控制血壓,以預防心臟病及中風。

冬天普遍是心血管病及中風的好發季節,但根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臨床經驗顯示,季節變換之際,正是心血管病好發時間,千萬不可輕忽。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心臟內科主任李瑞恒表示,根據國外研究顯示,氣溫每下降 1度,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機率就增加 2%,最近門診因高血壓就醫的病患略增加,其中不乏是第 1次發現血壓高的初診患者,患者年齡在 40-60歲間。

尤其抵抗力較差的老人家,往往先因呼吸道感染引發肺炎,接著又併發急性冠心症甚至心臟衰竭,造成很高的死亡率,李瑞恒表示,院區近日已收治數名因肺部感染肺炎,又併發心肌梗塞及心臟衰竭的病患。

李瑞恒提醒民眾應注意日夜溫差變化,尤其家中若有長者,更要注意其血壓變化,若有胸悶、氣促應及早就醫。

由於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最主要危險因子,李瑞恒強調,控制血壓是防治心臟病及中風的最重要課題,建議有心血管病史,如冠心症、中風病患及糖尿病及腎病患者,血壓最好控制在收縮壓小於 130毫米汞柱,舒張壓小於 80毫米汞柱。

不少病患有所謂「白袍症候群」,即在醫院時會較緊張,導致血壓異常升高,李瑞恒建議,不妨以攜帶式血壓計錄器或家中測量的血壓作為依據較準確。

………………………………………
天氣轉涼 高血壓病患增兩成-自由時報1000923記者林相美�台北報導

天氣轉涼,醫師提醒,根據國外研究,氣溫每下降一度,28天內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增加2%,最近門診高血壓病患增加兩成,多集中於40至60歲的壯年族群;因肺部感染肺炎,併發心肌梗塞的病患也較上個月增加兩成,醫師建議,注意血壓變化,若有胸悶氣促,應及早就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心臟內科主任李瑞恒昨天指出,一般認為冬天是心血管疾病及中風的好發季節,但根據臨床經驗,季節變換之際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時間。

李瑞恒說,國外研究發現,75歲至84歲的年長者對氣溫變化較敏感,發病情況也比較嚴重;氣溫會影響血壓變化及血液的濃稠度。

李瑞恒表示,近日門診因高血壓就醫的病患明顯增加,其中不乏第一次發現血壓高的初診患者,他強調,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險因子,必須妥善控制血壓,養成量血壓的習慣。

李瑞恒說,收縮壓介於120至139毫米汞柱為高血壓前期,亦即警示期,不見得要服藥,但務必調整生活型態,多運動、飲食清淡;收縮壓超過140毫米汞柱,舒張壓為90毫米汞柱以上即為高血壓,應就醫治療,有心血管病史,如冠心病、中風病患及糖尿病、腎病患者,血壓控制更嚴格,收縮壓須低於130毫米汞柱,舒張壓小於80毫米汞柱。

李瑞恒提醒,有些病患進入醫院心情緊張,血壓異常升高,亦即白袍症候群,建議以攜帶式血壓記錄器或家中量測的血壓做為依據較準確。

---------------下一則--------------- 

居家生活


「內在美」回收 比廢鐵還值錢【聯合報╱記者陳瑄喻�台北報導】

女性內衣也可以丟回收箱。女性內衣汰換率高,多數女性卻不會把廢棄的內衣丟至舊衣回收箱,昨天上午台北市環保局長吳盛忠,到瑞安街一處的舊衣回收箱,張貼內衣回收宣導貼紙,讓女性都知道舊內衣有新去處。

環保局三科科長梁宏郎表示,北市一年平均回收2358.5公噸的舊衣,一年可為社福團體帶來1600萬元的收入,若能宣導民眾將舊內衣回收,也是幫助弱勢。

北市身心障礙關懷服務協進會理事長湯劍雄表示,二手衣的利潤很好,平均一公斤可賣到9至12元,其中二手內衣價位最高,一公斤可以賣到160元,是一般舊衣的23倍;比廢鐵還值錢。
湯劍雄說,北市的社福團體一年大約回收2千公噸的舊衣,其中有10公噸是舊內衣。

湯劍雄表示,台灣的二手內衣在柬埔寨、非洲很受第三世界的婦女歡迎,都認為台灣的內衣花樣繽紛,款式多,而且很舒適、好穿,常常會吸引國外買家搶購。

環保局表示,目前北市共核准36家社福團體從事舊衣回收業務、共有970個回收點中,有860個回收點開放回收女性內衣。

環保局說,根據資料顯示,台北市13歲以上的女性約一百廿萬人左右,若能加收淘汰的女性內衣,除了可以垃圾減量,也能增加社福團體的收入。【2011/09/17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颱風照顧假 明年可請7天 可領全薪 適用家有12歲下子女-2011年 09月22日【陳嘉恩╱台北報導】

上月底南瑪都颱風襲台,多個縣市「停課不停班」引民怨,勞委會昨邀勞資雙方和學者研商,決定修法提供家有十二歲以下子女的勞工,在颱風天「停課不停班」時可請全薪家庭照顧假,成本由僱主負擔,每年最多七天,預計明年上路。資方批成本由企業埋單不合理,勞團則認為請假規定和公務員相比太嚴,「為德不卒」。

現行《性別工作平等法》規定,公務員和勞工在颱風天預防接種、生病等需照顧家中成員情事,可請一年七天家庭照顧假,但公務員五天有薪、勞工全無薪。

拒給假可罰10萬
勞委會勞動條件處長陳慧玲指,昨與各界研議達成共識,將修法提供勞工在天災期間「停課不停班」時,可請有薪照顧假,立法院本會期提修法,預計明年颱風季前完成。
陳慧玲說,為解決颱風天幼兒無人照顧問題,政策規劃家中有十二歲以下子女需親自照顧的勞工,能請有薪照顧假,不過若企業能提供托育設施或措施、或勞工的配偶未就業者則不適用。若父母雙方如都受僱,真有照顧需求,也可同日請假。僱主如拒給假,依法將可罰一萬元至十萬元。

勞委會盼照顧假的成本能由僱主負擔。據主計處資料推估,夫妻皆受僱私人企業、且家有十二歲以下子女者約有六十四萬人,若其中一人請一天,企業成本為三億九千多萬元。以最多七天估算,企業成本年增二十七億元;若以一年「停課不停班」平均零點三天估,成本年僅一億兩千萬元。

中小企業協會理事長林秉彬說,颱風屬天災,並非企業造成,成本由僱主負擔沒道理,「無法接受政府開支票,支出卻要由企業埋單。」育有六歲女兒的上班族黃小姐說,若家庭照顧假改為有薪,能請假照顧小孩很方便,但不應只限縮在颱風天,「帶小孩打疫苗也想請有薪假。」

恐造成僱主反彈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說,公務員不管是防疫、照顧病患或老人都可請有薪照顧假,修法版本對勞工的限縮太多,「勞委會讓總統馬英九的承諾跳票。」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張旭嵐認為,颱風照顧假立意良善,但成本若需由企業負擔,未來恐讓僱主較不願聘用家有小孩的員工。

颱風照顧假修法規劃
★請假條件:因天然災害,地方政府宣布停課不停班時
★適用對象:
※勞工有親自照顧12歲以下子女需求
※如事業單位能提供托育設施或措施者則不適用
※配偶未就業者不適用
★適用人數:初估64萬人
★罰則:僱主不給假將罰1萬~10萬元
★諮詢管道:0800-085151
註:此為修法方向,法案需經立法院審議通過才能生效
資料來源:勞委會、《蘋果》採訪整理

………………………………………
家有12歲以下幼兒 夫妻皆勞工 七天有薪照顧假 明年上路
2011-09-22中國時報游婉琪�台北報導

馬英九總統日前公開指示勞委會研議修法,比照公務人員標準,給予勞工有薪的家庭照顧假。勞委會昨日開會討論,初步以「家有十二歲以下幼兒」、「夫妻雙方皆在職」勞工為對象,請假時機限於天然災害發生時,縣市政府宣布「停課不停班」。估計符合資格勞工約六十四萬人,經費由雇主埋單,粗估雇主負擔成本約增加廿七億三千萬元。

勞委會昨日召集勞資團體、學者專家、地方政府等代表開會討論,勞動條件處處長陳慧玲說,會中勞資雙方達成共識,皆不反對給予勞工每年最高七天的有薪家庭照顧假。勞委會目標本會期將草案送立法院,預計明年可上路。

新法實施後,凡是家有十二歲以下幼兒,因天然災害發生,地方政府宣布「停課不停班」,需由父母本人親自照顧時即可請假。若企業本身設有員工子女托育措施及設施,或勞工配偶未就業,有能力照顧子女,則排除在有薪假資格外。必要時,雇主可要求勞工出示證明,證實配偶也有工作,需由本人請假照顧家中幼兒。

陳慧玲說,天然災害縣市政府宣布停課不停班的機會不大,故勞委會傾向成本全由雇主埋單。但根據人事行政局過去十年統計,縣市政府因天災停課不停班,平均每年只有○.三天。如果以常理估算,雇主每年應負擔成本僅一.一七億元。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痛批勞委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卻沒想到老人也需子女照顧。他認為,家庭照顧假最起碼應比照公務人員標準。

工總理事長陳武雄認為,颱風天有些企業反而需要更多人力因應,政府以法令硬性規定,恐製造更多勞資對立,引發更多糾紛。中小企業協會理事長林秉彬也說,「這項政策令業界相當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