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小媽報你養兒育女大作戰

2011年09月30日
有多少人看了這篇日記呢?答案是:小媽報你養兒育女大作戰_img_1


雞婆葉媽的家電子報(媽媽寶寶健康持家投資理財全部版)=
免費訂閱處
媽基幫主電子報(純投資理財版)=
免費訂閱處
小媽報你養兒育女大作戰

成長不馬虎


作息亂補習多 中小學生也失眠【聯合報╱記者陳秋雲�豐原報導】

剛開學這段時間有不少中、小學生失眠,心理師陳昌偉說,很多孩子暑假作息沒節制,開學後到凌晨兩、三點還睡不著。更多國中生「補太多」,焦慮到失眠,父母只好求助心理師。

開學後學童失眠的個案為數不少,中國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睡眠中心心理師陳昌偉說,學童暑假作息毫無約束,開學生理時鐘大亂,痛苦不堪。門診時發現有的學童失眠比大人還嚴重,輾轉到凌晨,隔天上午根本無法聽課,直到教師發現情況不對,告訴家長才趕快求助心理師。

陳昌偉說,國二、國三的學生求助門診的也很多,探究原因,幾乎個個「補太多」,一人補兩三科是常態,也有學生每天放學後直奔補習班,一週6、7天,回到家已10點,臨睡前還在趕作業,有學生說「每天有看不完的書、作不完的作業」,焦慮帶到床上,難以入眠。

心理醫師魏淑芸說,多數學生不堪長期失眠,有的 會出現情緒障礙,一起床就哭個不停,甚至胃口差、頻掉髮,讓家長束手無策。

陳昌偉指出,這樣的孩子生活嚴重失衡,智能的部分表現不錯,但除了在家上網,久了無法建立人際關係,她建議家長參與治療的角色,協助孩子改善生活品質,親子間的互動不要只是載孩子去上課、補習,慢慢應可看到正向改善。

孩子睡多久才夠,陳昌偉說,小學生一天包含午睡約9到10個小時,國中生則要8到9個小時。要知道睡多久才夠,可以選擇沒有壓力的長假,看看睡幾個小時後精神變很好,這才是個人的基本睡眠量。【2011/09/19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常玩智慧手機 3歲近視100多度-中華醫藥網1000921《2011/09/20 19:53》記者關嘉慶�台北報導

智慧型型手機正夯,連小小孩都玩得不亦樂乎。眼科醫師表示,門診中已有 3歲小孩因常用智慧型手機玩遊戲,近視達 100多度,長此以往,很容易在青少年時成為高度近眼,甚至中老年時發生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導致失明。

奧比斯志工醫師、前三總小兒眼科醫師傅宙經昨日在公益護眼行動起跑記者會指出,隨著電子產品發達,己有 2歲幼兒跟媽媽搶著用智慧型手機、 3歲幼兒學會上臉書玩遊戲;瘋玩遊戲的結果,造成近視比率大幅上升,門診中即發現,小孩近視年齡已下探到 2歲,最近就有媽媽帶著 3歲幼兒就診,結果發現近視已 100多度。

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對眼球正在發育的幼兒造成負擔,根據衛生署國健局委託台大醫院 2010年調查顯示,國小 1年級學童有 21.5%近視, 6年級則大幅增加至 65%,其中有 3.4%已是高度近視。

醫師傅宙經表示,太早近視, 1年度數約會增加 100度,很容易於青少年造成高度近視,中老年時很容易出現視網膜病變、黃斑部出血等,導致失明。

為關懷小學生近視率偏高及可能導致的長期眼睛病變,奧比斯基金會將自 2012年起深入全台 2700所小學,進行兒童視力宣導及相關調查,並至偏鄉小學進行免費眼睛健檢及家長講座,以實際行動守護台灣孩子的視力健康。

………………………………………
玩手機、打電腦 幼童惡視力-自由時報1000921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越來越多家長讓孩子從小就玩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長時間近距離用眼過度,有小朋友才兩、三歲就罹患近視200度,總是瞇著眼睛看東西,種下高度近視、終身視力不良的禍根。

三歲小孩 近視兩百度
收治病例的奧比斯防盲救盲基金會志工醫師、小兒眼科醫師傅宙經指出,許多學習障礙經常源自於近視與斜、弱視等視覺異常,每20個小朋友就可能有一人得到斜、弱視,若不及時矯正,恐導致終生視力不良。

傅 宙經指出,去年教育部統計,國小學童在小一近視比率將近3成,國一時更逼近7成。國民健康局委託台大醫院去年調查,國小一年級學童近視比例高達 21.5%,六年級增至65%,有3.43%已是高度近視;近視除了先天遺傳因素外,過早使用智慧型手機,及長期看電視、電腦,加上不良閱讀環境與習慣所 造成。

宏利人壽與奧比斯基金會聯合發起「用視界開創世界」護眼行動,自2012年起將深入全台2,700所小學,進行兒童視力宣導與相關調查,並至偏鄉小學進行免費眼睛健檢與家長講座。

………………………………………
天天上臉書 4歲童近視200度-2011年 09月21日【沈能元╱台北報導】

智慧手機、平板電腦推陳出新,眼科醫師臨床已發現有二歲女娃,天天玩iPhone,致視力模糊、差點近視,另一名四歲女童則因玩臉書,玩到二百度近視。醫師表示,年幼近視,將增加未來高度近視機會,建議家長應限制六歲以下幼童,每天玩手機、電腦時間,勿超過三十分鐘。

玩iPhone兩歲娃傷眼
收治病例的開業眼科醫師傅宙經昨在奧比斯基金會所辦的護眼活動中表示,上述四歲女童是因看電視時總瞇著眼而來就醫,經檢查已有二百度近視,細問後發現,女童每天都會花一、二個小時,玩臉書的小遊戲,長期近距離用眼才會近視,雖用藥治療,「但降低度數機會不大。」;該門診也曾發現一名二歲女童,因玩iPhone造成視力模糊,但未到近視程度。

傅宙經說,二、三歲幼童會玩電腦、智慧型手機,一定是受大人影響,長期使用後都有損視力,並增加長大後近視度數增加機會。據衛生署國健局委託台大醫院在去年調查顯示,國內小一學童中約有二成二罹患近視,小六學童近視比率更大幅增至六成五,且其中約百分之三點四為六百度以上的高度近視。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主治醫師蕭雅娟提醒,六歲以下幼童使用電腦、iPhone等電子產品,每天以三十分鐘為限。奧比斯基金會昨宣布將至偏遠小學進行免費視力篩檢,台中市和平區和平國小的泰雅族小朋友昨也北上表演舞蹈,替偏遠地區患有眼疾孩童祈福。

幼童護眼須知
★幼童走路常跌撞、恍神或揉眼時,應懷疑有近視、遠視、散光、弱視等,需檢查
★多攝取魚類與胡蘿蔔、奇異果等黃綠色蔬果
★讀書時眼睛距書本30~40公分,用不閃爍檯燈
資料來源:傅宙經、蕭雅娟、《蘋果》資料室

………………………………………
玩智慧型手機 2歲兒竟已近視2011-09-21中國時報邱俐穎�台北報導

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當道,也成為許多孩童的「大玩具」,但小心孩子長時間近距離看螢幕,小小年紀就成為近視眼!一名年僅二歲幼兒跟父母搶著用智慧型手機玩遊戲,但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直到孩子瞇著眼睛看東西,才發現居然已輕微近視。

奧比斯基金會志工、小兒眼科醫師傅宙經表示,國內兒童近視情況漸趨嚴重,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委託台大醫院在二○一○年進行的調查顯示,國內國小一年級學童有廿一.五%近視,六年級大幅增加至六十五%,其中有三.四%屬高度近視,即視力超過八百度。

尤其現今使用電腦、網路年齡大幅下降,臨床上就遇有二歲幼童搶著跟父母用智慧型手機,甚至四歲就上臉書,過早接觸電腦、螢幕,對眼睛尚在發育階段的幼童很容易造成傷害,度數一年甚至可以一百到一二五度增加,到中學就發展為高度近視。

---------------下一則--------------- 
孩童眼屎多色深黃 留意呼吸道健康2011/09/22【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孩童眼屎多且顏色呈深黃時,不見得只是眼睛異常,還要留意是否出現呼吸道感染。中醫師陳贊文指出,眼屎深黃多有濕熱,呼吸道與眼睛有一定的關聯,尤其當眼睛沒有紅腫,分泌物卻很多時,很可能是呼吸道感染。

如果眼睛也發紅又有分泌物,則不能排除是眼睛局部問題。臨床上即便沒有感染,眼球受到外力擠壓受損,傷及結膜,都可能導致紅眼,而壓力或疲勞亦為常見病因。

其它如乾眼症的患者結膜平常就容易有充血增厚的情況,血管特別脆弱,容易因為搓揉或外傷而破裂出血,如果角膜上皮因而破皮,就容易引起角膜感染,進而造成角膜潰瘍而影響視力。

如果有合併眼球外傷的結膜下出血,就要特別小心,必須詳細檢查,排除鞏膜裂傷或眼球鈍挫傷的合併症。若是反復發生的結膜下出血,很可能會與其他全身性疾病相關,如高血壓、糖尿病、或是血液方面的疾病。

---------------下一則--------------- 
不吃加工零食 異位皮膚炎至少改善5成2011/09/22【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異位性皮膚炎兒童不吃加工零食,狀況至少可以改善5成。」中醫師陳贊文觀察臨床患者,發現兒童加工零食吃很多,皮膚狀況難改善,只要少吃零食,皮膚通常能轉好。

儘管異位性皮膚炎大都被認為與遺傳有關,但中醫師陳贊文表示,兒童皮膚狀況部分與家長習慣的飲食有關,家長給予太多加工或高油、高糖零食,容易造成濕熱、上火,當然皮膚容易發炎,所以飲食控制可以改善部分的發炎現象。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經常忍不住搔抓,而氣溫的變化、衣物的摩擦、過敏物質、精神緊張焦慮均可能刺激其癢感。中醫主要先區分血熱、溼熱、脾虛、陰虛夾濕或是血虛風燥等不同體質表現,再予給藥。

醫師表示,異位性皮膚炎中醫稱為「胎斂瘡」、「血風瘡」、「四彎風」等。「異位性」是指一群先天性遺傳體質的病人,易同時罹患氣喘、乾草熱、濕疹的一種疾病群表現,有家族性遺傳特徵。皮膚症狀自出生後隨著年齡的增長,會呈現不同形式的濕疹皮膚炎樣改變。

中醫則將病患體質予以區別,例如皮疹斑丘密集,搔抓出血,口乾舌紅,苔薄,脈弦數者稱為血熱風盛,常以消風散加減。若有黃痂,破皮糜爛,小便短赤,便秘,脈弦滑,舌苔黃膩,則屬溼熱型,可用龍膽瀉肝湯等加減,有膿瘡感染可用五味消毒飲,便秘可加入大黃。

另針對脾虛有濕,常用七味白朮散,加入車前草、桑白皮、蒼耳子、山楂、白蘚皮等。皮膚乾燥屬血虛風燥者則可用當歸飲子、地黃飲子等。具體用藥仍需諮詢醫師。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小朋友進食慢,不能排除是鼻塞所致。中醫師陳贊文指出,嚴重鼻塞者常得張口呼吸,不容易專注於進食,所以速度比正常人更慢。習慣張口呼吸是長期鼻塞嚴重者最明顯的特徵,小朋友有時因需要張口呼吸而放慢進食速度,家長常不知原因為何。

鼻塞多數是過敏、感冒引起的,耐心進行穴位治療可輔助改善。中醫師建議,平時可配合運動以及穴位按摩達到更好的療效,參考穴位包括頭頂的百會、兩眉之間的印堂、鼻旁的迎香、頸背髮際下方的風池及合谷等穴。

鼻過敏不舒服時,過敏偏熱者多見口乾舌燥,鼻涕濃黃,喉痛,中醫常用清鼻湯或辛夷清肺湯加減。若屬於偏寒患者,多見鼻涕稀水狀,鼻水流不停,合併消化不佳,治療常用桂枝湯或小青龍湯加減。

---------------下一則--------------- 
家潮濕有霉味 童罹氣喘增4倍 濕度應在60%以下 少用羽毛枕-2011年 09月22日【甯瑋瑜╱台北報導】

國內最新研究發現,住家若有霉味,其家中五歲以下幼兒發生氣喘的機會,高出家中無霉味者四倍;五歲以上孩童氣若使用羽毛枕,則罹患氣喘的機會比無使用者高出一點三三倍。醫師表示,要預防氣喘,應從家中除濕做起,濕度應控制在百分之六十以下。

上述研究由台灣大學公衛學院進行,為期三年,從國內十四個鄉鎮抽樣五百七十九名十二至十四歲學童為對象,其中半數罹患氣喘;經電訪學童母親,了解其懷孕過程與居家環境,探討氣喘危險因子。成果已發表在最新一期《國際衛生及環境健康期刊》。

參與研究的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家醫科主治醫師陳揚卿說,國內氣喘兒中,三分之二是五歲前罹病的早發型氣喘,該研究發現,住家若有霉味,其兒童罹患早發性氣喘機會,比家中無霉味者高出四倍;家中鋪地毯,罹病風險高出一點三六倍;有蟑螂出沒,高出一點一六倍;養貓狗等寵物,高出一點一一倍;家中有黴漬,罹病風險增七成五。

4成嬰家有黴菌斑
研究另發現,五歲後罹病的晚發性氣喘,羽毛枕是高危險因子,使用者比未使用者罹患氣喘風險高出一點三三倍。

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追蹤兩萬多名寶寶的相關資料發現,百分之五點五家中有鋪地毯,百分之二十三點八有養寵物,近四成家中有黴菌斑。顯見不少嬰幼兒暴露在易誘發氣喘環境。

過敏原塵蟎喜潮
彰化基督教醫院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易晉說,國內氣喘兒常見過敏原是塵蟎,塵蟎喜潮濕環境,居家環境濕熱,除易有塵蟎,也適合黴菌、蟑螂等過敏原生長,建議家長使用防塵蟎、除濕設備,如家中可使用除濕機,濕度控制在百分之六十以下。

從小防治氣喘注意事項
★屋內有漏水應修補
★常用除濕機,盡量把家中濕度維持60%以下
★家中若常有蟑螂出沒,應做好除蟑工作,做好食物保存
★避免養貓狗等寵物
★換季時,衣物、寢具應先清洗、日曬後再用
★可使用防塵寢具,但這類產品價格較高,或可每周以65度C熱水燙煮床單與枕頭套
★孕婦懷孕不抽菸,不讓嬰幼兒接觸二手菸
資料來源:陳揚卿醫師、蔡易晉醫師、《蘋果》資料室

---------------下一則--------------- 

病痛要照顧


兒童常頭痛 透露身體警訊【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

十三歲的黃小弟常頭痛,後來頭痛時也會暈眩、想吐,檢查發現,原來是腦部有「動靜脈畸形」。醫師提醒,多數的兒童頭痛問題不大,但別輕忽相關警訊。

三軍總醫院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范洪春說,兒童頭痛是兒科患者常見症狀,尤其在兒童神經科門診,十人就有一人喊頭痛,最常見仍是偏頭痛,但「不是腦袋瓜出問題」,而是頭皮血管異常擴張造成的頭痛,大人也常見。

黃小弟近一年反覆頭痛,吞消炎止痛藥多可緩解,不以為意。去年底一次體育課結束,頭痛欲裂還暈眩想吐,到三總就醫。醫師進一步磁振造影,結果在腦部靠右枕葉及顳葉處,找到一個一點三公分的「動靜脈畸形」,如不治療,恐會持續擴大造成腦出血,幸好及早發現。

此病較少發生在孩童身上。三總小兒部醫師胡智棻說,發生原因大多與體質有關,且診斷未破裂的動靜脈畸形不容易,若已造成出血,國外成人病例死亡率約三成八到七成。

童綜合醫院副院長遲景上說,兒童頭痛除壓力,血管型頭痛如偏頭痛也常見,症狀是太陽穴血管會「跳」痛合併惡心,少數人會腹痛、眼前出現閃光,父母往往也有病史,雖有藥物可治,最好禁吃巧克力、起司,避免過累。【2011/09/23 聯合報】@ http://udn.com/

………………………………………
兒童頭痛 家長切勿輕忽-自由時報1000923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北市一名13歲就讀國中的黃姓學生,近一年有反覆頭痛及頭暈的情形,但在服用消炎止痛藥物後,症狀均緩解,因而不以為意。直到有一天黃姓學生在早上運動後,發現有頭痛、暈眩及想吐症狀,到三總就醫。

檢查赫然發現腦部靠右邊枕葉及顳葉有一個1.3公分大小的動靜脈畸形,所幸沒有破裂。經電腦刀治療後,頭痛不適症狀未再出現,提醒父母,不要輕忽小孩的頭痛問題。

13歲學童 發現動靜脈畸形
三總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范洪春表示,門診中,每十名病患中,大約有一人是因為頭痛問題就醫,大部分孩童的頭痛問題都是良性的,很多屬於壓力性頭痛,例如因考試或是課業壓力引起的頭痛,一旦考試等壓力解除,頭痛就會消失,但是像黃姓學童因腦部動靜脈畸形引起頭痛,臨床上並不多見,一旦破裂,死亡率高達38%至70%。

幸未破裂 手術後未再頭痛
三總小兒部總醫師胡智棻表示,黃姓學童到院就診後,經安排腦電波檢查發現,在右側腦部小區域有不特定的慢波與放電波的情形,經進一步安排腦部核磁共振檢查,意外在腦部靠右邊枕葉及顳葉位置發現一個1.3公分大小的動靜脈畸形,所幸未有血管破裂或是出血狀況,也解開了黃姓學童近一年來常頭暈及頭痛的疑惑。

胡智棻指出,動靜脈畸形不易早期發現,往往是破裂出血後才被發現,需要臨床醫師詳細問診及理學檢查才不會遺漏疏忽。

雖然兒童頭痛都是屬於良性,但也不能掉以輕心,一旦發生從未發生過的急性頭痛、持續頭痛且合併有嘔吐、昏睡,或是半夜痛醒的頭痛,還有清晨特別痛且合併嘔吐的頭痛症狀時,就要特別注意,最好就醫找出頭痛的原因。

---------------下一則--------------- 
兒童發燒 退熱有方藥慎用2011-09-19中國時報黃天如�台北報導

許多家長一遇上小朋友發燒就慌了手腳,想盡辦法讓孩子退燒,除了退燒藥,冰枕、溫水浴、散熱貼片等,只要想得到的十八般武藝全出爐,卻忽略了用錯方法盲目退燒的結果,可能適得其反。

■感染發炎 物理退熱不管用
台大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李秉穎說,適度發燒可以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可視為人體一種保護性本能,目的在加強對疾病的抵抗力,「從這個角度來看,發燒不算是件壞事!」

多數家長不理解發燒只是眾多疾病都有的一種「症狀」,最重要的是就醫找出病因,然後對症下藥。盲目退燒非但無濟於事,還可能干擾、壓抑自我免疫系統的作用。

李秉穎強調,如果是因細菌、病毒感染等發炎反應而引起的發燒,就不適合使用冰枕、低溫毯、散熱貼片、溫水拭浴、酒精擦澡等物理退燒法,這麼做不但令病童發冷不適,還會增加無謂的能量消耗。

他說,因為生病發燒,就得用藥退燒。因為只有藥物才能矯正腦部因發炎反應,體溫定位點異常上升的現象,讓身體聽命大腦指令,將溫度自然降下來。

■嬰兒包太緊 體溫會飆升
但藥也不能亂吃!自作聰明拿大人的退燒藥給孩子吃,更萬萬使不得。例如成人常用消炎止痛的阿斯匹靈(aspirin)含水楊酸,對18歲以下兒童是一大禁忌。研究顯示,若用於部分基因特異者,會傷害肝臟與腦部,產生死亡率高達50%的雷氏症候群。

另有一種「發燒」,身體並沒有出現發炎反應,體溫定位也沒有升高,單純是因身體產熱太多,來不及散熱。常見原因如小嬰兒穿太多衣服、包得太緊,運動、中暑等也會造成體溫飆高。

當寶貝發燒時,家長應先分辨孩子發燒的原因是什麼,如果是非疾病發炎反應造成的體溫過高,就可採用各種物理性散熱法,最直接的式就是少穿一些衣物,或使用冰枕、溫水拭浴、散熱貼片等。

---------------下一則--------------- 
童吃蠶豆 急性溶血險死-2011年 09月22日【沈能元╱台北報導】

一名男童日前突呼吸困難,被家人緊急送醫,經檢查發現男童為蠶豆症患者,卻不慎被餵食蠶豆,致體內出現急性溶血反應,輸血後才挽回一命。醫師表示,蠶豆症是國內常見先天性遺傳疾病,呼籲新生兒應進行此例行性篩檢,以利及早確診,避開蠶豆、樟腦丸等危險物質誘發病情發作。
收治病例的新竹國泰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盧英仁表示,男童就醫時,體內血氧濃度為百分之七十,較正常值須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來得低,且其每一百c.c.血液血紅素僅三毫克,也較正常值十二毫克低,經緊急輸血搶救,才將面無血色的男童,從鬼門關前搶救回來。

新生兒應篩檢預防
盧英仁指蠶豆症的患者,因體內缺乏特殊酵素,使紅血球抗發炎能力低,若不慎誤食蠶豆、接觸樟腦丸等,紅血球的細胞外膜易受損、會出現急性溶血反應,延誤就醫有致命危險。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潘俊伸表示,蠶豆症可透過採血確診,呼籲家長應帶新生兒進行此例行性篩檢,若經確診,要告知照顧者,避免讓患者接觸蠶豆、樟腦丸等物品。一般而言,蠶豆症患者隨年齡增長、免疫系統增強,病情會逐漸改善。

蠶豆症小檔案
★病因:患者基因缺陷,體內缺乏代謝葡萄糖的G6PD特殊酵素,使紅血球抗發炎能力降低
★發生率:國內每百名新生兒中約有3名為蠶豆症患者
★症狀:黃疸、臉色蒼白、貧血等
★治療:光照、輸血治療等
★注意事項:
※患者應避免食用蠶豆、接觸樟腦丸等,否則體內發炎物質易增加,致紅血球外膜破裂,產生溶血反應
※患者服藥須經醫師處方,因部分藥物可能誘發病情發作
資料來源:盧英仁醫師、《蘋果》資料室

---------------下一則--------------- 
幼兒發紺、易喘 當心先天性心臟病-自由時報1000918記者余雪蘭�嘉市報導

醫學研究顯示,接近1%的新生兒有先天性心臟病,只是有人一出生就有症狀,但也有人活到50歲後才發現心臟有先天問題。

署立嘉義醫院小兒心臟科醫師鄭旭廷提醒家長,若發現小朋友會發紺、嘴唇變黑、易喘、有心雜音等症狀,就要懷疑是否有先天性心臟病,應到醫院做檢查。

一名出生2天大的女嬰,表現正常,但小兒心臟科醫師透過心臟聽診發現有「心雜音」,於是進一步做X光、心電圖、超音波等檢查,發現女嬰的心室中膈缺損。

鄭旭廷指出,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包括心室中膈缺損、法洛氏四合症、開放性動脈導管、肺動脈狹窄和心房中膈缺損等。有些心臟問題,隨著嬰幼兒成長會自行癒合,但有些若未及早發現治療,會影響成長,甚至猝死。

醫師強調,先天性心臟病的臨床症狀出現時間不固定,有的一出生就有症狀,有人長大成人後才發現。早年醫學還沒有那麼發達時,很多先天性心臟病檢查不出來,因此臨床上常有民眾到了中、老年才發現罹患先天性心臟問題。

鄭旭廷說,先天性心臟疾病患者,因血中氧氣濃度不足,會出現發紺、嘴唇和舌頭顏色變黑,或因心臟衰弱、無力而容易喘、稍微活動就感到不適,無法運動,體弱多病,卻找不出病因等,家長若發現小朋友有這種現象,最好到醫院做心臟檢查。

---------------下一則--------------- 

教育有進步


青少年脫序行為 莫當叛逆期-中華醫藥網1000917《2011/09/16 17:37》記者陳金旺�台中報導

開學半個月了,不只有的小學新生對學校不適應,部分國高中生也有相同問題。醫師表示,除了課業壓力,青少年正值身體迅速成長產生變化,間接影響人際關係。這階段的孩子偶爾也會以脫序的行為希望吸引周遭的眼光,家長不可歸於「叛逆期」而忽略。

1名明星高中 1年級新生原本活潑開朗,但開學後約 1週開始變得沉默寡言,平時喜歡運動的他也開始抱怨常覺得身體不舒服、不想運動;媽媽於是帶他到台中醫院家醫科求診。問診時,家醫科主任廖妙淯發現這名高中生無法明確說出「哪裡不舒服」,相關血液報告也都正常。

經過溝通發現,這名高中生才說他的「心」很不舒服,在學校沒有朋友、功課又趕不上、每個同學都很厲害,他快喘不過氣了。

廖妙淯說,拒學、懼學,雖常見於小朋友,但青少年也會發生同樣情形,只是造成的原因不若小朋友單純。青少年除了課業壓力與日俱增外,由於正值身體迅速成長產 生變化,如生理發展、青春痘、肥胖等,不但外貌改變,也間接影響人際關係。他們除了家人更需要同儕的認同,偶爾也會以脫序的行為表現希望吸引周遭的眼光, 如抽菸、打架、有些孩子會失眠、愁眉苦臉或易怒;多數家長將這些行為歸於「正值叛逆期」而忽略。

根據統計,青少年的三大死因之一是自殺,且比例不斷攀升。因此家長或老師若對孩子的行為有疑慮時,應家庭、學校互相聯繫,可帶孩子到醫院求診。

---------------下一則--------------- 
26%學童書包超重 彰縣、嘉義縣市最嚴重-自由時報1000923〔記者胡清暉、吳為恭、余雪蘭�台北報導〕

小心書包越背越駝背!教育部委託台南大學進行小學生書包重量抽查,發現全台二成六學童的書包超重,最嚴重的是彰化縣,超過四成二,其次是嘉義縣市的三成七,較佳的是基隆市一成二、台北市一成三。

教育部國教司長黃子騰表示,民國九十七年起推動為期四年的學童書包減重計畫,總金額二.五億元,逐年補助國小低年級增設教室置物櫃。為瞭解成效,委託台南大學進行書包重量抽查。

調查發現,國小低年級教室如果有設置物櫃,學童書包平均重量為二.二七公斤,沒有置物櫃則為二.五四公斤,相差○.二七公斤。超重原因,包括學校沒有置物櫃、攜帶手提袋、沒有按照課表整理書包等因素。

黃子騰強調,依照醫學專家建議,書包重量不能超過體重的八分之一,以免影響孩子的骨骼發展,未來將持續宣導學生養成每天整理書包的習慣,此外,各縣市置物櫃購置及書包減重成效已列為地方教育評鑑項目。

調查報告也建議,老師可多元評量、改進回家作業的方式及分量,少用的課本及美勞用品放在學校,鼓勵班級設遊戲或圖書角,讓學童不必帶玩具或課外讀物。

彰化縣政府教育處副處長陳逸玲表示,這幾年努力推廣課外閱讀有成,應該是小朋友書包加重的原因,會加強宣導帶空水壺到校再加水,養成每天整理書包的習慣,不需帶到校的書本就不要帶。

嘉義市教育處長余坤龍表示,中、低年級已全面設置物櫃,抽查發現有許多學童習慣把書籍等東西全部帶回家,或把安親班或補習班要用的東西也帶在書包裡,導致書包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