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

2013年08月15日
有多少人看了這篇日記呢?答案是: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_img_1


雞婆葉媽的家電子報(媽媽寶寶健康持家投資理財全部版)=
免費訂閱處
媽基幫主電子報(純投資理財版)=
免費訂閱處
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

食在有道理


肩頸硬梆梆!清涼茶飲可舒緩2013/08/06【華人健康網╱記者馬婉娟�台北報導】

左按右揉,肩頸還是硬梆梆,一舉手就痠到不行,該好好注意肩頸保健了!持件的肩頸痠痛多為拉傷或是肌肉發炎,中醫多以針灸、推拿加上內服中藥治療,但醫師指出,所有的身體部位受傷,最重要的還是休息,而居家自我保健部分,可以穴位按摩跟茶飲幫助改善。

中醫療法禁冰敷 清涼茶飲可舒緩
中醫師黃中瑀表示,以中醫傷科來說,通常會建議肩頸痠痛的患者多休息,且應熱敷,而不是冰敷,醫師強調,冰敷是西醫的做法,如果患者沒有接受中醫治療,一開始的處理方式確實是冰敷,但如果看了中醫,便不再適合冰敷,因醫師認為中藥的藥效比冰敷來的好,且熱敷才能讓筋絡放鬆。

針對肩頸痠痛,除了熱敷、多休息,也可以自己動動手,以穴位按摩幫助減緩疼痛,以下由中醫師黃中瑀介紹3穴位以及清涼茶飲舒緩肩頸痛。

舒緩肩頸痛3穴位
1.肩井穴:位置在脖子兩側與肩峰的中點。可改善肩背疼痛、五十肩、落枕等症狀,但孕婦忌壓肩井穴。
2.風池穴:位置在耳後頭枕骨下,髮際內凹陷處。可減緩腰痠背痛、疲勞。
3.秉風穴:位置在肩胛上窩中央。可舒緩肩胛緊繃感、神經痛。

【醫師小提醒】:
肩頸痛是常見的病痛,基本的改善方法還是多休息,而穴位按摩保健,建議先熱敷患處,再輕輕按摩穴道,不可以大力揉捏、捶打患處。
舒緩肩頸痛茶飲
材料:黃耆、薄荷、赤芍藥、葛根。
做法:取等量4種上述藥材,以滾水沖泡。

【醫師小提醒】:黃耆可補氣、降低發炎機率;薄荷可帶來清涼感、提神;赤芍藥可清熱涼血,活血散瘀,而葛根可以解肌舒筋。

---------------下一則--------------- 
胃炎、胃潰瘍患者 應少喝咖啡【台灣醒報╱記者蔡惠玲╱台北報導】

喝咖啡對人體有何不良影響?台北國泰醫院營養師楊慧萍指出,咖啡會刺激胃酸分泌,若民眾患有胃炎、胃潰瘍,不宜飲用過多咖啡,建議一天攝取量以一杯中杯咖啡為宜。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營養師尤宣文表示,攝取過量咖啡會導致頭暈、焦慮、專注力不集中等問題。

楊蕙萍分析,咖啡攝取過多會導致身體鈣質流失,國外也曾有研究報告指出,適當飲用咖啡對心血管疾病有益。但她建議一天攝取量以一杯中杯咖啡為宜,喝咖啡時以牛奶代替奶精,可以增加鈣質吸收,同時避免加過多糖,減少熱量攝取。

「咖啡中的咖啡因有神經興奮劑,會刺激交感神經,該心跳加快、血壓增加,所以要控制咖啡飲用量。」楊蕙萍說,咖啡因會刺激胃酸分泌,如果民眾患有胃炎、胃潰瘍,不宜飲用太多咖啡。

尤宣文指出,加拿大衛生署已有明文規定成人、孕婦、兒童的咖啡因攝取量,以孕婦、兒童、青少年為例,每人每公斤建議攝取2.5毫克咖啡因,若以青少年體重約40公斤計算,約可攝取100毫克咖啡因,相當於1-2杯小杯咖啡。

尤宣文說明,台灣並沒有規定每人的咖啡因攝取量標準,每個人對於咖啡因的耐受度不一樣,所以有些人一天約可喝1杯咖啡,有些人一天可喝2-3杯咖啡。但咖啡因攝取過多會導致肌肉顫抖、頭暈、焦慮、專注力不集中。

喝過量咖啡是否會導致骨質疏鬆症?尤宣文認為,目前研究指出,喝咖啡過量是導致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子,但是無法證明喝過量咖啡會導致骨質疏鬆症。

圖說:研究指出,胃炎、胃潰瘍患者,不宜攝取過量咖啡。(Photo by Blowing Puffer Fish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2013/08/05 台灣醒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素食加工品 做法大解碼2013/08/06【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素食是一種不吃肉、家禽、海鮮等動物食品的飲食模式,在現代社會中,在養身、健康、宗教等不同的因素下,素食者有愈來愈多的傾向,甚至於很多年輕人也開始吃素,然而,在追求美味的時候,吃素的人也需要知道一下素食加工品是怎麼來的。

專家看法
彰化基督教醫院營養部營養師江惠琴表示,為了增加食物的變化性,目前市面上已經出現眾多的素料,甚至於多到令人目不暇給的地步,因此,經常吃素的人應了解一下自己吃下的素料為何,如此才能夠吃得好又吃得健康。如果以原料來區分的話,大致上可分為豆類製品、素肉製品、小麥製品、香菇製品、蒟蒻製品、膠質製品、其他製品等皆是。

素料面面觀
1.豆類製品:豆類製品常用黃豆作原料,主要是以黃豆蛋白作為主要成分,然後進一步加工成豆漿、豆渣等,其中,豆漿可透過不同加工法製成豆腐、油豆腐、豆腐皮、豆乾、豆腸、凍豆腐等加工品。

2.素肉製品:素肉製品是以豆渣為原料,然後經過種種加工程序後,最後就會形成具有纖維肉狀組織的黃豆蛋白製品,可以做成素火腿、素肉絲等。不過,由於添加物比例不太一樣,熱量、營養素也略有差異。

3.小麥製品:小麥製品就是麵筋類製品,經過各種加工步驟之後,就可以做成麵腸、麵筋、麵輪、麵肚、素捲等多樣化加工品。

4.蒟蒻製品:蒟蒻製品是新興的素食加工品,因為富含纖維、熱量較低,相當受到素食者的歡迎,蒟蒻經過加工後可以做成蒟蒻蝦仁、蒟蒻花枝、素魷魚、素生魚片、蒟蒻板等加工品,這些加工品具有特殊的口感,吃起來會感覺有嚼勁。

5.膠質製品:植物膠、藻膠等濃縮物具備透明度、滑潤感,可以做成素魚翅、素魚板、素九孔等加工品,但這些加工品的營養價值相對較低。

6.香菇製品:香菇具有濃厚的香氣,所以食品業者善用香菇來增加素食加工食品的變化性,包括素羊肉、香菇雞、蓮花菇等皆是美味的加工品,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香菇含有較高的普林成分,痛風患者應特別注意。

7.其他製品:蒟蒻、麵粉、素肉、香菇等素料搭配使用,可做成素魚丸、素丸子、素甜不辣、素火鍋料理等加工品,有些加工品吃起來的口感有點像葷食。

貼心小叮嚀
由於素食加工品已趨於多樣化的地步,但同樣的加工品的成份可能會有所不同,這是因為食品業者不同的關係,所以成分會有所差異,甚至於有些加工品可能會加入雞蛋,因此,吃純素的人要特別去留意。另外,素食加工品往往為了增加口感、風味等美味元素,通常會添加一些油脂或食品添加物,因此,素食者應詳細閱讀食品標示,以便避免吃下太多的熱量。

---------------下一則--------------- 
癌症奪命 多數死於營養不良!【華人健康網╱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癌症連續31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且據衛生福利部資料顯示,101年共有15萬3823名癌症患者,平均每3.25秒就有1人因癌症死亡。不過,有研究指出,7成5癌症患者並非死於癌症本身的疾病,而是營養不良,營養師也建議,化療前多補充營養和熱量,有助於提升免疫力,增進抗癌成功率。

營養不良 抗癌未戰先敗
國外曾有研究指出7成5癌症患者在診斷罹患惡性腫瘤病症時,已有營養不良的情況;另一份報告是的1979年發表的內容指出,體重每下降5%,就可對癌症治療造成負面影響。

營養師趙函穎表示,癌症會消耗細胞內營養素、肌肉和蛋白質,造成營養不良,導致體重下降、體力衰退,若又遇到對好、壞細胞一律「殺無赦」的化療,其毒性將會對人體引發副作用。

特別是對一些分裂繁殖快、正在生長中的細胞,例如胃腸道上皮黏膜、骨髓造血細胞、生殖細胞、毛囊組織等,都可能受到波及,導致黏膜發炎、腹瀉、掉頭髮、噁心、嘔吐、貧血、白血球下降等症狀。營養不良和體力低落的情況下接受化療,副作用過大時可能引發多重器官衰竭、感染細菌如綠膿桿菌而死亡。

化療前補充營養 減少治療副作用
一般來說,癌症病患接受化療前,應先檢驗評估身體蛋白質耗損程度的血清白蛋白(albumin)、前白蛋白(prealbumin)、免疫能力的淋巴球總數(total lymphocyte count, TLC)、白血球數目WBC,以及血紅素Hb。若低於標準值,則代表營養不良,瀕臨高危險的警戒區。

化療前適度補充營養可增加體重,減少肌肉和能量的消耗,提升免疫力,有體力抵抗其他感染源或療程中的副作用。

抗癌視同作戰 上場前補充營養4原則
不過,癌症患者化療前的飲食攝取不同於正常人,趙函穎營養師表示,為了避免化療加速細胞和體力的破壞,化療前應多補充營養,建議飲食原則如下:

少量多餐補熱量:在原有規律的三餐之外,額外增加點心時間,每天吃4至6餐,同時增加用餐數和飲食總量,若能增加體力,有更多體力對抗癌症。但點心不宜選擇飽足感高的食物,以免影響正餐攝取量,建議改用高營養價值的流質食物取代。

營養首重蛋白質:化療患者最怕肌肉和體力消退,因此治療前的飲食應以高蛋白、高熱量飲食為首要,加速身體蛋白質的合成及利用,有效增加肌肉質量。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包括蛋、豆、魚和肉類,但建議以豆類和蛋類為優先選擇,因為其蛋白質生物價較高,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素。每日的蛋白質攝取量,建議每公斤體重×1.5克,即50公斤體重者,每天需攝取75克蛋白質。

多吃蔬果和堅果:除了蛋白質之外,患者應按「蔬果579原則」,多攝取新鮮蔬果,提升抗氧化的能力;適量攝取高纖澱粉類食物,如糙米;每天攝取無鹽分的綜合堅果1把(約30克),幫助身體提升免疫力。

補充活力營養素:OMEGA-3中的DHA和EPA可有效抗發炎,提升免疫力,常見食物包括深海魚、鮭魚、亞麻仁籽。精胺酸可增加自然殺手細胞與淋巴球的活性,增強癌症病友的抵抗力,加強肌肉蛋白質的合成。【2013/08/05 華人健康網】@ http://udn.com/

---------------下一則--------------- 
魚類含優質蛋白 有助修復傷口2013/08/08【台灣新生報�記者 鄭綿綿�台北報導】

魚類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且含有Omega-3脂肪酸,DHA等營養成份,熱量比起肉類較低,對於術後修補傷口,孩童腦力發展等都有幫助。

魚的營養價值
魚含有高蛋白質,是人體的重要必須營養素。魚肉的蛋白質容易被吸收,也是孩童發育階段重要的營養素,人提供生長所需營養,且人體有傷口時,如開刀後,也可藉由蛋白質成份,幫助加速傷口的癒合。還有,魚肉的脂肪屬於不飽和脂肪酸Omega-3,含有DHA和EPA,對於視力保健也有幫助。

同時對於幼童的腦部發育,也有健腦功能。所含有的熱量也比起其他紅肉肉類低,像是70公克的魚,熱量大約只有80大卡左右,通常肉品大約30克左右就可能達到這樣的熱量值。

另外,魚類還含有各項微量礦物質,包含銅、碘、鎂、鐵、鈉、鉀、磷等礦物質,有些體積小、售價便宜的魚類,如香魚、沙丁魚等,都是很好的鈣質來源。魚肉則含有水溶性的維他命B6、B12、菸鹼酸等營養成分。

大型魚與小型魚類別
野生魚類大致可分為深海魚、近海魚。通常深海魚多為大型魚,所含的Omega-3也較多。大型魚像是有鯊魚、旗魚、鮪魚、大青花魚、鱈魚等。小型魚如有秋刀魚、鯖魚、鮭魚等。

專家看法
三軍總醫院營養部督導胡懷玉表示,魚類比起動物性肉類蛋白質,多了Omega-3營養價值更高,屬於優質蛋白質,油脂也較低。Omega-3魚油,可促進發育中小孩的腦神經發育,幼兒成長發育也都需要EPA及DHA。對於老年人改善視力,預防青光眼,黃斑部病變有幫助。研究也指出對於抗憂鬱有幫助。

另外,營養師胡懷玉表示,根據營養均衡原則,建議民眾魚種儘量吃多元化的來源。而孕婦則建議少吃深海大型魚,以避免可能的重金屬、汞污染,對於胎兒可能造成發育不良的問題,可選擇小型魚吃,營養成份也可供給懷孕所需。

注意事項
購買魚時,應選擇肉有光澤、彈性佳的魚,可看魚的肚子是否結實,如果偏過軟,通常可能已經放了很多天。以及魚鰓是否鮮紅,眼睛清澈,向外突出,代表較為新鮮。採買回家的魚,儘量選擇當餐吃完,較為新鮮。如果放在冷凍庫,也應在解凍後,避免重覆解凍,以免影響新鮮度。

---------------下一則--------------- 
蛋白質過量 會加速骨鬆【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

國內骨質疏鬆症臨床治療指引受國際肯定,刊登在收錄美國國家臨床指引交換中心(NGC)。指引中提及,攝取過多蛋白質可能會加速骨質疏鬆,但醫師表示,骨鬆好發於老人,老年族群攝取蛋白質應足量,均衡飲食是預防骨鬆之道。
國內骨鬆治療指引是台灣首篇獲NGC收載的指引。指引中指出,動物性蛋白質經代謝後,易增加酸負荷,人體為維持酸鹼平衡,會釋出骨骼中的鹼性離子,其中包含鈣,而被認定造成骨質流失,建議每公斤體重應攝取1到1.5克蛋白質,以免影響骨骼代謝。

骨鬆學會秘書長詹鼎正表示,蛋白質經人體代謝後會產生酸性物質,為了酸鹼平衡,身體會從骨骼中融出鈣等鹼性物質,製造更多的鹼離子。有些研究發現,在蛋白質攝取較多的民眾尿液中,鈣離子也較高。

詹鼎正解釋,蛋白質攝取應隨年紀而增加,一般年輕人每公斤體重建議攝取蛋白質0.8克,65歲以上老人則每公斤要吃1.2克,以60公斤老年人為例,每天要攝取72克蛋白質,相當於1、2兩左右的肉。

不過,蛋白質也是構成骨基質、肌肉的營養素,詹鼎正說,臨床上看到蛋白質攝取較多的老年人,骨鬆機率較少。但一般老年人多半牙齒功能退化,有時咬不動肉,造成蛋白質攝取不足,故易有骨鬆等問題,他建議可以蛋類、豆腐取代。

詹鼎正表示,一般常見「肉食族群」多是年輕人,可能因此加速骨鬆,但年輕族群並非骨鬆好發族群,若攝取超過建議量的肉類,可多吃蔬菜、水果來平衡體內的酸鹼值。

國民健康署長邱淑媞提醒,存骨本應從小養成高鈣飲食習慣,如喝牛奶,多吃起司、黑芝麻、小魚、傳統豆腐、深綠色蔬菜等;適度曬太陽,讓身體增加製造維他命D;從事負重運動,強化骨骼,如健走、慢跑、跳繩、伏地挺身、舉啞鈴等。【2013/08/09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消基會:4成3糕餅含鋁 知名零食上榜【聯合報╱記者許俊偉�台北報導】

消基會昨公布食品含鋁抽檢結果,卅二件樣本中有十四件、逾四成三被驗出含鋁,知名零食「可樂果辣起士」、「品客洋芋片(香濃起士口味)」和「易口舒無糖薄荷錠」也都含鋁。消基會說,體重卅公斤的學童,若吃下三個杯子蛋糕和一個黑糖糕,吃進的鋁就達歐盟一周標準的兩倍。消基會說,鋁對人的腦部組織會造成損害,可能引起精神與神經功能混亂、記憶力和智力退化,但我國至今未對食品含鋁容許量訂出規範,反觀對岸大陸都訂有一百ppm的最高含量標準,呼籲衛生主管機關趕快訂標準。

消基會說,這次在新北市抽檢黑糖糕、馬來糕、蛋糕、麻花、涼粉、粉粿、涼糕、西點原料和零食,共卅二件樣本,其中有九件含量超過一百ppm;十件糕類食品樣本中,就有六件被驗出含有鋁。

除糕類含鋁情況特別明顯,可樂果辣起士和易口舒無糖薄荷錠,鋁含量也被驗出在五十到一百ppm間,品客洋芋片則在一百到兩百ppm間;新北市板橋區松旺商行抽到的「美國泡打粉」,含鋁量還超過五千ppm。

消基會說,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及世界衛生組織聯合成立的「食品添加物專家委員會」報告,鋁的每周容許攝取量為每人每公斤體重二毫克,歐盟更嚴格、僅一毫克。等於體重卅公斤的學童,食品添加物專家委員會的每周容忍量是六十毫克,歐盟為卅毫克。

消基會舉例,這次有兩件杯子蛋糕鋁含量在一百到兩百ppm間、一件在兩百到五百ppm間,三個杯子蛋糕共六十公克重,換算後,鋁含量約六到卅毫克;另一件一百五十公克重的黑糖糕,鋁含量在兩百到五百ppm間,換算後鋁含量在卅到七十五毫克。【2013/08/03 聯合報】@ http://udn.com/

………………………………………
鋁使用規範 草案今年出爐【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

消基會抽查市售糕餅,發現四成三零食含鋁。食品藥物管理署表示,已輔導業者製作低鋁及無鋁的產品,國內也正草擬含鋁膨脹劑的使用範圍及使用限量,草案預計最快今年會出爐。

食藥署食品組組長蔡淑貞表示,糕餅、海帶、海蜇皮中因使用含鋁膨脹劑,食藥署去年就進行「國人由膳食攝入鋁之暴露風險調查」計畫,評估國人由飲食中攝入鋁之風險,也設計發送無鋁配方食譜,並辦理全國北、中、南共辦理三場次業者說明會,向業者宣導減少使用含鋁食品添加物。

國際間對於含鋁食品添加物規定不一,聯合國國際標準委員會(Codex)對於部分含鋁食品添加物尚未制定使用限量,美國、日本也無制定使用限量,歐盟限定海綿蛋糕中鋁含量為一公斤一千毫克;大陸則將產品中鋁殘留量訂為一公斤一百毫克以下,國際標準委員會也正在研議是否修正含鋁食品添加物使用標準。
蔡淑貞說,國內正草擬鋁的使用範圍及使用限量,會傾向朝聯合國及歐盟的標準訂定。

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醫師楊振昌表示,一般民眾都能將鋁排出體外,因為腎臟是代謝鋁的主要器官,鋁中毒多出現在腎功能異常的患者上。鋁中毒會引起神經功能問題,慢性中毒則會骨頭鬆脆,建議腎功能不好的民眾應避免使用糕餅、零食等食物。

楊振昌說,多數科學證據不支持鋁會導致失智,是有研究發現失智症患者腦中的鋁含量較高,但無法說明鋁是導致失智症的原因。
【2013/08/03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4成3糕點含鋁 吃多恐傷腦-中華醫藥網1020804《2013/08/02 20:28》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消基會昨日公布抽驗市售 32件甜點、西點材料,其中 14件、 4成 3含鋁,攝食過量恐傷腦損智力。

消基會指出,鋁會傷害腦部組織和智力,並降低飲食中對磷的吸收,可能引起精神與神經功能混亂、記憶力減退與智力退化,同時可能造成骨骼含鈣量減少,嚴重時容易發生骨折。另國內有醫師指出,氣喘病患血漿中的鋁濃度平均高達正常值近 3倍。

消基會今年 5月間,於新北市地區的大賣場、連鎖福利中心、生活用品店、休閒食品店、麵包店、傳統市場及豆漿店購樣。其中黑糖糕、馬來糕、蛋糕類及麻花類食品 10件,涼粉、粉粿及涼糕類 7件,含鋁麗基色素食品 11件,西點原料 4件,共計 32件樣品。

其中有 14件含鋁,分別為在重慶市場及積穗市場買的各 1件杯子蛋糕,鋁含量在 100至 200ppm間。豆漿店買的馬來糕、重慶市場與廣明街市場買的黑糖糕,以及卡多利蛋糕店買的杯子蛋糕,鋁含量在 200至 500ppm間。

消基會並說,聯合國糧農組織及世界衛生組織聯合成立的「食品添加物專家委員會」 (JECFA), 2011年報告中將鋁每週可容許攝取量暫定每人體重每公斤 2mg,歐盟訂定的標準則為 1mg;以 1位體重 30公斤學童為例,恐怕吃 1個黑糖糕與 3個杯子蛋糕,就可能攝取超過 JECFA訂定的量;對照歐盟的標準恐已達 2倍。

---------------下一則--------------- 

健康好本色=綜合>男性>女性>老人


異位性皮膚炎3迷思 塑膠鞋恐誘發2013/08/06【華人健康網╱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異位性皮膚炎是常見的慢性皮膚病,小心穿塑膠鞋也可能誘發!1名8歲的小妹妹,日前開開心心穿上百貨公司新買的的可愛拖鞋,沒想到2、3天後,腳部皮膚發癢,摳抓之下竟引發細菌感染,導致潰爛和蜂窩性組織炎,經醫師診斷才發現是鞋子中的橡膠和色素誘發異位性皮膚炎。

皮膚科醫師李凱國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容易因接觸過敏原,或其他誘發因子而反覆發作,且往往因肌膚乾癢、搔抓破皮而導致細菌感染,復發機率相當高,且不易根治。若要預防發作,平時應避免陷入以下迷思。

迷思一:清潔儘量選擇手工香皂?
化學合成的清潔劑和肥皂,成分多含有皂鹼,去污和溶解油脂的作用力強,卻會損害肌膚皮脂膜,形成乾燥肌膚,且其可能添加香料、色素和防腐劑,容易誘發肌膚過敏和發炎。
而天然的手工香皂,因其不含皂鹼和其他人工原料,雖然洗淨力稍弱,但對肌膚相對安全。

不過,李凱國醫師提醒,選擇天然的手工香皂時,因無法預期產品PH值是否符合本身肌膚的弱酸性程度,因此應以中性為主。此外,儘量挑選以亞麻仁油或橄欖油等天然油脂所製成的香皂,少用含精油成分的手工香皂,以免其成分太複雜、酒精揮發性或其他添加物,對肌膚造成刺激。

迷思二:異位性皮膚炎可泡湯?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肌膚既怕熱又怕冷,不宜泡溫泉或冷泉,以免刺激皮膚變熱或太冷而乾燥,容易發癢搔抓。

洗澡時應以淋浴為準,避免泡澡,且水溫控制在37℃至40℃,稍高於體溫、感覺不冷比較恰當。同時,洗澡時應避免過度清潔,不要使用含藥清潔劑、不要去角質、不要用刷子或毛巾猛刷患部,以免破壞皮脂層,使肌膚變乾燥而易受刺激。

迷思三:保濕產品塗抹越多越好?
肌膚乾燥是異位性皮膚炎的典型症狀之一,也是引發搔癢的主要原因,因此平時應注重保濕,預防肌膚乾燥受損。原則上,夏天天氣濕熱,每天應塗抹1次清爽型乳液,避免厚重的油脂阻塞毛孔,引發毛囊發炎;冬天氣候偏乾,肌膚水分易蒸發,每天應塗抹2至3次保濕產品,且質地可選擇滋潤的乳霜類,必要時再加上凡士林。

迷思四:吃益生菌可降低復發率?
異位性皮膚炎是種過敏性疾病,好發於過敏體質的人,有不少人選擇吃益生菌增強免疫力,希望藉此降低復發率。不過,李凱國醫師表示,益生菌可促進腸道菌種生態平衡,增加免疫力,但人體的免疫機制相當複雜,可能對少部分患者有一些些幫助,但若要用於治療或根治病灶,完全不可能。

預防異位性皮膚炎 日常保養3點叮嚀
食物:雖然每個人的食物過敏原不同,但較常見的種類包括牛奶、蛋白質、海鮮和堅果,過敏性體質者應視個人情況減量攝取。

環境:盡量待在室溫環境;避免久處廚房、加油站等高溫、髒亂或含揮發性氣體的場所;減少接觸犬貓;戶外活動或爬山時盡量穿長袖長褲,以免誤觸過敏植物;衣著以棉料為宜。
保養:清潔用水溫控制在37℃至40℃,清潔用品應以中性為主,且清潔後視季節加強保濕。

---------------下一則--------------- 
中年發福不運動 糖尿病易上身-中華醫藥網1020808《2013/08/07 18:40》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糖尿病的併發症多,根據統計, 45歲以上、肥胖、不運動都是糖尿病高危險群。萬芳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簡友梅表示,一般來說男性體脂肪高於 25%、女性高於 35%就表示肥胖;肥胖是關鍵的危險因子,控制體重與血糖非常重要。

簡友梅指出,糖尿病屬於慢性疾病,短時間內不會致死,但可引發大、小血管病變,大血管如冠狀動脈、腦血管及周邊動脈等,都可能因糖尿病硬化阻塞,小血管出血則會導致視網膜剝離甚至失明,或其他腎病變及神經病變等。糖尿病除先天因素外,肥胖是關鍵危險因子,控制好體重、血糖是第一要務。

她強調,糖尿病除遺傳外,超過 45歲、肥胖且不運動都是高危險群,若男性體脂肪超過 25%、女性超過 35%就表示肥胖,且腰圍男性盡量不要超過 90公分、女性不要高於 80公分,如能成功控制熱量、血糖,就能成功控制糖尿病;研究顯示,血糖控制得當,可有效預防小血管病變。

國內最多第 2型糖尿病,占 98%,且 5成以上診斷時都有體重過重或肥胖, 20%患有其他器官合併症。簡友梅提醒,飲食均衡、控制體重與血糖、定時運動及定期健康檢查,並遠離危險因子如抽菸、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等,如此一來就能遠離糖尿病威脅。

---------------下一則--------------- 
逾40歲男人 小心更年期報到【聯合報╱李貞儀�嘉義及雲林長庚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

女性停經前後可能會出現失眠、潮熱、心情煩躁等現象,症狀明顯,可尋求醫師協助。反觀男性,對更年期症狀往往不甚了解,可能錯失醫療協助時機。

男性更年期一般從40至55歲開始,55至65歲,生殖功能漸漸由盛轉衰,有人出現精神情緒變化及自律神經失調。

具體症狀因人而異,除了性功能不如以往、心情較煩悶或膽怯多疑、暴躁易怒,其他症狀包括失眠、多夢、心悸不安、頭暈頭痛、腰膝痠軟、頻尿夜尿、尿不乾淨或尿後餘瀝、食欲不振、體重變化、孤獨感或沒安全感、興趣難以維持、記憶力衰退、畏寒肢冷、手足煩熱、潮熱汗出、陣發性面部潮紅、足底皮膚增厚、陰囊潮濕或寒涼感、皮膚搔癢、四肢無力等。

如果家人年屆男性更年期,變得不好相處或難於溝通,對以前喜愛的事物失去興趣,或抱怨身體不適,甚至懷疑自己得了嚴重疾病,如癌症或心臟病,若已排除身體疾病,便可能是男性更年期。

中醫認為,腎主生殖、腎主腰膝、腎主骨、腎主一身之陽氣,透過調理中醫的「腎」,以及其他相關臟腑,有助改善睡眠及情緒問題、減緩退化。

男性更年期障礙,雖然不會直接威脅生命,也不是人人都有明顯的困擾,需要治療,但症狀嚴重時,容易造成家庭成員彼此之間無謂的紛爭,可別輕忽。【2013/08/06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中年男腰圍超標 罹3高增2.5倍-中華醫藥網1020807《2013/08/06 21:01》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腰圍粗細也影響健康,衛生福利部調查, 40歲以上男性 4成腰圍超標、 6成 BMI值超出正常、且每 3人就有 1人代謝症候群,呼籲民眾落實健康生活,遠離肥胖及代謝症候群帶來的威脅。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長邱淑媞表示,依 2012年「健康危害行為監測調查 (BRFSS)」,電話訪問 1,579位 18歲以上男性民眾結果顯示,一個月內有量過腰圍的比率不到 2成 (18.4%),且超過 4成( 40.7%)的男性半年以上沒量腰圍。

令人擔心的是,從未量過腰圍的男性也不少, 18歲以上男性有近 2成從未量過腰圍,而老年 (65歲以上 )男性從未量過腰圍比率更高達 36.5%,顯示男性對自己腰圍的輕忽。

分析去年 1~12月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檢查結果資料顯示,接受服務的 40歲以上男性, 4成 (40.7%)有腰圍過粗 (腰圍≧ 90公分,即腹部肥胖 )情形,而 BMI值超出正常 (≧ 24) ,即過重及肥胖者達 6成 (60.3%),且每 3人當中就有 1人 (34.3%)達到代謝症候群判定標準。

進一步分析不同腰圍尺寸與三高及代謝症候群的關係發現,男性隨著腰圍的增加,過重及肥胖 (BMI≧ 24)情形也隨著增加。而這樣的現象也同時出現在三高疾病,即腰圍越粗,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疾病的比率也越高。另腰圍越粗的男性,也有越高的比率罹患代謝症候群,腰圍超過 90公分的男性,有代謝症候群的比率超過 6成。

邱淑媞表示,分析結果也發現,腰圍超標男性比起腰圍正常男性,越容易罹患三高等慢性疾病。腰圍超標的男性,同時罹患 3高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 )是腰圍正常者的 2.5倍。

---------------下一則--------------- 
逾7成老爸疏於注意健康-中華醫藥網1020808《2013/08/07 19:38》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今天是父親節,根據調查顯示,台灣父親的家庭壓力有 70%來自於擔心兒女的成長,但只有 27%的爸爸關心自己的健康,容易疲倦和記憶力差是最多父親的健康問題。

這項調查由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 SNQ)推廣中心,在 7月 15日到 31日進行線上市調,共回收 409份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50歲以上父親有 44%財務壓力來自退休金, 70%家庭壓力來自養兒育女。 58%的父親工作時間超過 9小時,卻有 80%以上表示工作沒什麼成就感。

另一個主要壓力來源為家庭, 70%父親擔心子女的培育及親子關係維繫,但因長時間工作,導致一週能和家人共餐次數竟不到 5次。可見父親們長時間花在成就感低的工作上,已倍感壓力;又同時掛心子女的成長,工作家庭蠟燭兩頭燒。

由於工作時間長且壓力大,近半數父親每週運動少於 3次,且只有 27%平時會注意自己的健康;即 73%父親疏於注意自己的健康。調查中 50歲以上的父親最常感到不舒服的情況是, 37%表示近 1年容易疲倦及記憶力越來越差, 3成有失眠問題和視力變差。當身體不適, 25%的父親會尋求保健食品,僅有 11%會以運動健身。

SNQ推廣中心營養師李麗美表示,長期工作及生活壓力,加上不良生活習慣,常造成免疫力低下、肥胖、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及腸道疾病。提醒父親們,別忘了照顧自己的身體。平時均衡營養多蔬果少油脂外,應規律作息及運動,更別忘適當紓壓、培養興趣及定期健康檢查。

李麗美也表示,保健食品的成分與訴求不盡相同,食用前要先諮詢專業,購買時要看標示,但若身體出現問題,應及早就醫。

---------------下一則--------------- 
頻尿仍覺尿急 恐攝護腺肥大-中華醫藥網1020808《2013/08/07 16:35》記者毛麗貞�屏東報導

根據統計,台灣 40至 79歲男性,估計約有 190萬人有攝護腺肥大問題。泌尿科醫師提醒,若發覺小便次數有增多趨勢,有時解完小便後仍覺尿急,尤其喝酒後更明顯,應趕快到就醫檢查。

攝護腺隨著年齡增長會出現良性增生即「攝護腺肥大」,尿流柱變細變慢,需分多次才能解完;解完後又感覺尿不乾淨,甚至會「失禁」,若不好好控制與治療,不但解不出小便,也可能尿路結石,影響腎功能。

屏東基督教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李青樺指出,目前並沒有證據顯示攝護腺肥大和攝護腺癌有關聯,有些診斷攝護腺癌的年輕患者,小便沒有任何異狀。倒是高血脂及糖尿病與攝護腺肥大有直接的關聯。
單純攝護腺肥大的治療,一般以藥物治療先開始,若用藥效果不彰,再以手術治療。

李青樺建議,若家族有攝護腺癌病史, 40歲以上男性應定期檢查。平時不要憋尿;喝酒、吃刺激性食物會間接影響攝護腺充血,宜盡量避免。食用紅肉及高動物性脂肪食物,則會加速攝護腺體肥大速度。

醫師建議,可多吃含有茄紅素及鋅離子的食物,如番茄、紅色西瓜、葡萄柚、木瓜、紅柿、葡萄、牡蠣、堅果等,尤其南瓜子是一個保養攝護腺的好食物,因有鋅離子也有天然的抗氧化劑植物固醇,其他植物固醇的來源有花椰菜、花生、紅蘿蔔等。

---------------下一則--------------- 
追著孩子罵 媽咪喉嚨長息肉2013/08/07【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專題報導】

一名30多歲的家庭主婦,兒子就讀幼稚園大班,個性活潑好動,調皮搗蛋,每天讓媽媽氣得半死。媽媽有時怒氣難消,不經意大喊,沒想到竟造成聲音沙啞、喉嚨發炎,喉嚨感覺很緊,喉部猶如有大石重壓,休息兩周仍未好轉,就醫檢查發現聲帶長息肉。後來手術切除息肉,喉嚨才不再沙啞不舒服。

振興醫院耳鼻喉部聽覺科主任力博宏表示,門診確實有不少媽媽因管教孩子,造成聲帶息肉個案。這些患者主要是孩子正值精力旺盛階段,白天帶小孩辛苦,晚上又睡不好,造成情緒不穩,聲帶肌肉緊繃,一旦突然大聲吼叫,恐致聲帶受傷紅腫、血管破裂,即使休息後傷口癒合,血水被身體吸收,但聲帶發炎組織已堆積長出息肉。

除了管教小孩導致聲帶息肉外,馬偕耳鼻喉科資深主治醫師呂宜興表示,門診還有不少媽媽同時得照顧長輩,許多老人家年紀大重聽,為了讓對方聽見,媽媽必須喉嚨用力、大聲講話,造成聲音沙啞,講話疼痛,偶爾還會咳出血絲,媽媽以為長腫瘤趕緊就醫,經閃頻及喉內視鏡檢查發現,聲帶已經受損,且聲帶附近肌肉及氣管黏膜也受傷,造成說話疼痛,喉嚨有強烈異物感。

「不舒服趕緊就醫,聲帶回復機率大。」呂宜興說,聲帶輕微受傷如果能多休息與多喝水,通常可恢復正常,一旦聲帶受傷時間過長,聲音恐難復原。

如何避免聲帶受傷、長息肉?呂宜興說,媽媽應學習正確發聲方法,建議可上語言訓練課程,學習改用丹田發聲,減少喉嚨用力程度。另外,平時也得學習控制情緒、適時抒壓,才不會傷了聲帶,也影響家人感情。

護喉保嗓小叮嚀
●講話輕聲細語
●控制情緒、放鬆心情
●平時多喝溫開水
●忌菸酒、含糖飲料及辣、炸、冰類食物
●睡眠充足
●每次講話勿超過1小時,中間應停頓休息
●學習改用丹田發聲
資料來源�力博宏、呂宜興醫師

---------------下一則--------------- 
喉嚨長繭 女老師聲音回不來2013/08/07【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專題報導】

一名40多歲的女老師,長時間授課需不斷講話,沒想到某次感冒,聲音居然回不來,變得十分沙啞、低沉,講話十分吃力,喉嚨一直有異物感,經常覺得疼痛、有痰,檢查發現喉嚨長繭,症狀已持續一個多月。

收治這名個案的振興醫院耳鼻喉部聽覺科主任力博宏表示,女老師長年教書,原本聲帶已過度「操勞」、狀況不佳,加上感冒抱病上課,講話必須更用力才能發出聲音,聲帶在充血的情況下,又一直講話不斷摩擦、劇烈碰撞,造成聲音沙啞、喉嚨長繭。還好女老師使用消腫藥物,配合語言治療,繭才逐漸消失。

「感冒講話就像國旗在雨天很難飄揚。」力博宏說,說話會震動聲帶,但感冒聲帶充血,若要發出聲音必須更用力摩擦聲帶,長時間易致喉嚨長繭。通常喉嚨長繭如果能好好休息,減少摩擦機會,半年內有機會恢復正常,一旦過度激烈摩擦長繭,嚴重者恐需手術切除,若有不慎還會傷及聲帶,影響聲音或歌唱。

馬偕耳鼻喉科資深主治醫師呂宜興表示,除了老師容易喉嚨長繭外,百貨公司專櫃小姐、業務員、叫賣人員等,也是長繭的高危險族群,聲帶長時間使用、過度用力,容易水腫長繭。

值得注意的是,聲帶息肉與長繭不同,力博宏說,息肉主要是大喊、聲帶突然用力受傷,造成血管破裂、出現傷口,發炎組織堆積產生息肉。

長繭卻是長時間聲帶不斷摩擦、過度使用,必須視症狀給予藥物、甚至開刀治療。此外,改用丹田發聲,減少聲帶摩擦用力,也是預防聲帶息肉或喉嚨長繭的有效方法。

呂宜興也建議,民眾應立即戒除菸酒,並減少辛辣、油炸及冰類等刺激性食物,才能保護喉嚨。

---------------下一則--------------- 
手腳毛長恐是多囊性卵巢惹禍-中華醫藥網1020809《2013/08/08 20:32》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坊間或網路盛傳,手毛腳毛長的女孩大多數是正妹,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表示,若是腿毛長到讓人害怕,就可能是多囊性卵巢惹的禍,甚至可能會造成不孕。

洪建德說,門診曾收治一名 17歲嬰兒肥的女高中生,除了雙下巴,引人注意的就是她那又長又密的腿毛,就是穿了絲襪還是感覺一大陀的腿毛在絲襪當中,也造成這名少女不小的困擾,經就醫診斷發現,是因多囊性卵巢所引起的不適,他說,多囊性卵巢是發生在生育期婦女最常見的不孕原因,全球各人種中有 5到 10%的盛行率,主要是因胰島素阻抗所造成。

另外,因多囊性卵巢所引起的各種不適的還有一位 33歲女性,體型適中,結婚 2年,未避孕的情況也不能懷孕,每一年 2到 3個月才來一次月經,體重也逐漸緩升;還有一位 29歲單身女性上班族,青春痘沒停過,各種治療也是無效當壓力大時痘痘就會更加嚴重,同時髮量也開始減少,月經不規則。

他說,增加運動量、適當的管理飲食、使用藥物都能降低胰島素阻抗,同時也是減少體重,減輕新陳代謝症以及男性化表徵的有效方法,並使月經較為規率。

洪建德指出,有多囊性卵巢者,且容易發胖,是糖尿病的高危險群,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是一般人的 3倍,正常飲食與運動可緩解,但是如果情況一直沒改善,就要施以藥物治療。若已經合併糖尿病,在治療的同時也可以一起改善糖尿病。

他建議,適時治療,適當的控制血糖及體重,都能減低罹患糖尿病及新陳代謝症的風險,也可以延緩多囊性卵巢。好的體重管理,也能改善多囊性卵巢症狀帶來的各種不適,否則一旦聲帶變成男聲,就很難恢復、或是手毛腿毛長就要時常剃毛,當新陳代謝症獲得改善時,多囊性卵巢所的不適也會緩解,也可以恢復生理期,減少不孕的機率。

---------------下一則--------------- 
臉猛冒痘痘 小心多囊性卵巢症【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

臉上冒出痘痘,不一定代表青春,可能是多囊性卵巢的徵兆;日前一名女性痘痘長不停,在皮膚科治療一年沒有改善,轉診到新陳代謝科後,才發現罹患多囊性卵巢症。

這名29歲女性除了冒痘痘,頭頂髮量也明顯變少,生理期不規則,收治這名病患的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表示,多囊性卵巢患者會釋放較多的男性荷爾蒙,造成皮膚油脂分泌旺盛,讓青春痘冒不停。

洪建德針對100名有嚴重青春痘的年輕女性研究發現,高達70%,血中男性荷爾蒙都有上升趨勢。書田診所皮膚科主治醫師徐嘉琪表示,青春痘有多種原因,女性伴隨體重變胖、手毛、腳毛變多,甚至有點小鬍鬚,就要懷疑不是皮膚問題,而是多囊性卵巢症。

國內多囊性卵巢的盛行率約3%到4%。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吳明義表示,這類患者無論是罹患血管栓塞、子宮內膜癌與卵巢癌的風險,都比一般人高。

多囊性卵巢患者對胰島素利用效率不佳,常伴有肥胖與三高疾病;洪建德表示,多囊性卵巢罹患糖尿病風險是一般人三倍,如果運動與飲食失衡,恐怕新陳代謝疾病會更嚴重。
洪建德表示,良好的體重管理可改善患者罹患新陳代謝疾病風險。

吳明義表示,多囊性卵巢與遺傳有關,母親有多囊性卵巢,下一代罹患機率幾乎百分之百,女性應該正視月經不順、青春痘與肥胖問題。【2013/08/09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身苦和病痛=綜合>男性>女性>老人


國人洗腎 多因糖尿病、亂吃藥物【聯合晚報╱記者陳麗婷/台北報導】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因肺部感染等問題,目前正在醫院接受治療。林杰樑身為腎臟科醫師,且洗腎20年時間,仍遭遇洗腎病患最害怕的感染危機。醫師表示,國人洗腎主因包括糖尿病及高血壓控制不良、亂吃止痛藥、不明中草藥,除建議控制疾病、少吃藥外,可考慮換腎,讓生活品質更好。

台灣新增洗腎人口每年持續增加,根據健保局統計,101年累積有7萬3735人、新增1萬38人。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表示,國人洗腎率居高不下,主要是糖尿病與高血壓控制不好,後期引發腎臟病變有關;此外,國人愛吃藥也是原因之一,例如亂吃止痛藥、不明來源中草藥。

江守山說,亂吃止痛藥會讓腎臟血管收縮,腎小管萎縮,而亂吃中草藥則可能導致腎臟纖維化、腎小管脫落、甚至腎臟癌,因此,呼籲國人不要亂吃藥。過去國人洗腎新增率全世界第一,目前退為第二位,與禁止含馬兜鈴酸中藥材有很大幫助,但以洗腎盛行率來說,台灣仍為世界第一。

國內洗腎死亡率全世界最低,雖代表醫療照顧品質提升,但林口長庚醫院泌尿科醫師江仰仁表示,若可以換腎,能讓患者生活品質更好,存活率更高。他解釋,目前國內腎臟移植一年存活率為95%、五年為80%以上,甚至國內已經開始推行換腎後長期照護,規劃在15到20年以上,代表換腎一直在進步。

醫師鼓勵親屬活體捐腎
但目前國內等待腎臟移植約有6600人,一年僅約200人換腎,他說,腎臟器官捐贈來源較少,他鼓勵親屬活體捐贈,隨著腎臟移植技術進步、抗排斥藥物等的改善,換腎後能讓患者有更好的生活品質。【2013/08/03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
護腎飲食 少油少鹽 少鉀磷食物【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

台灣毒物專家林杰樑因肺部感染插管病危,引發外界關注。腎臟科醫師表示,林杰樑是一個對於生活非常嚴謹的病友,研判恐怕是因為太累、抵抗力下降才引起肺部感染。也提醒大眾維護腎臟健康,平時應該少油、少鹽,留意鉀離子和磷離子攝取,多吃新鮮、當季食物,少攝取加工食品,也不要吃來路不明的藥物,以免增加腎臟負擔、破壞腎臟功能。

北醫教學副院長、腎臟科醫師吳麥斯表示,腎臟病患者首要就需飲食控制,平時應該少油、少鹽,且要控制磷離子與鉀離子的攝取。他說,磷離子和鉀離子比較會增加腎臟負擔,通常存在於水果、蔬菜、菜湯、乾果類,因此洗腎患者對這類食物一定要控制、少量攝取。

吳麥斯也說,洗腎只能取代一般人健康腎臟10%功能,洗腎患者長期腎功能不佳,抵抗力差、白血球功能也不好,因此抵抗感染的能力也不佳,久而久之,頭髮變粗、落髮、皮膚乾、粗糙,眼睛模糊,心血管也容易鈣化。建議腎臟病患者、有家族病史者每半年都應該定期到醫院追蹤一次。

腎臟病患 太累也容易感染
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馬偕腎臟科資深主治醫師陳漢湘表示,腎臟病患勞碌不得,只要缺乏休息也容易刺激感染,建議腎友一定要飲食均衡、清淡,平時作息正常,要有事當、充分休息。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患者務必定期就醫追蹤。

少吃加工品 多喝水排毒
陳漢湘提醒民眾,不要吃來路不明的藥物,也盡量避免醃漬、加工的食品,之前的毒澱粉、塑化劑成分,對腎臟危害很大,最好吃新鮮食物,除了湯品以外,一天要攝取2000cc的白開水,可增加腎臟排毒保健康。【2013/08/03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改善癌症治療副作用 有撇步2013/08/08【台灣新生報�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癌症患者在進行相關治療時,多多少少會出現些副作用,若遇到腹瀉、便秘、腹脹等情形時,也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賴怡君表示,若因治療時造成腹瀉,1、注意水份及電解質的補充,可選擇含鈉、鉀量高的液體或食物,適合的液體食物選擇如:無油清湯,含鉀量高又不會引起腹瀉的食物如蔬菜湯、柳丁汁、蕃茄汁、香蕉、水蜜桃、馬鈴薯泥等以避免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

以少量多餐方式取代一日三餐。2、避免攝取油膩、炸物、太甜食品或含刺激性成份之食物,如咖啡、濃茶、可樂及巧克力。3、暫時避免奶類及乳製品的。4、急性腹瀉後,可在進食初期12-14小時內試用清流質飲食如:去油清湯、米湯、過濾果汁、清果凍、蜂蜜。清流質飲食可補充腹瀉期間身體水份的流失並讓腸道休息。5、採用纖維少的食物,如:蔬菜之嫩葉、去皮的水果,不含筋之嫩肉、豆腐等,以減少糞便體積。6、可食含益生菌食物,例如優酪乳、乳酸飲料,助於增加腸道中的有益菌,舒緩腹瀉的症狀。

若出現便秘情形時,賴怡君營養師建議:1、選擇高纖蔬菜及水果、全穀類、麩皮、全麥麵包等。2、適量增加水分,每天至少2000cc,種類包含飲料、湯品與白開水。3、早晨空腹喝一杯120cc溫開水以促進腸胃蠕動。4、適度運動、放鬆緊張情緒,養成良好排便習慣。5、可利用果寡糖加入食材,例如塗在麵包上或加進飲料中,每天約10c.c的果寡糖,有助於排便。

若出現腹脹情形時,台灣癌症基金會賴怡君營養師也建議:1、避免易產氣、粗糙、多纖維的食物,如豆類、洋蔥、韭菜、馬鈴薯、牛奶、碳酸飲料。2、正餐當中不喝太多液體,水分請於餐與餐之間補充3、勿食口香糖,進食時勿講話以免吸入過多的空氣。4、少吃甜食5、少量多餐,避免過度飽食。

---------------下一則--------------- 
安全駕駛 醫界提藥駕紅綠燈-中華醫藥網1020809《2013/08/08 19:39》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醫界參考美國、法國經驗,提出「藥駕紅綠燈」的概念,明列可能影響駕駛能力的口服藥物,呼籲避免藥駕危機。

趨勢民意調查昨天針對 600名 45至 65歲男性駕駛發布「台灣職業駕駛藥駕認知調查」,所有受訪運將都不清楚哪些藥物會危害駕駛安全,且每 3人有 1人( 35.2%) 1週內至少曾服用 1種降血壓藥( 21.3%)、或降血糖藥( 12.7%)、止咳藥( 5.2%)與肌肉鬆弛劑( 1.7%)等。

調查也發現, 6成駕駛曾於行車時出現飢餓( 39.2%)、嗜睡( 35.5%)、無法集中注意力( 12.7%)與暈眩( 12.0%)等。

52歲黃姓司機因糖尿病須服用降血糖藥。服藥後雖血糖降低,卻偶爾發生頭暈、發冷、疲累、視線模糊等低血糖情況,差點發生擦撞事故。

2010年法國依據藥物影響駕駛能力,將藥物分成 4種等級,統計 72685人發生車禍原因,發現如服用 1種等級 2-3藥物肇事機率提高 1.06∼ 1.22倍,如服用 3種等級 2-3藥物肇事機率提高 1.58∼ 2.25倍。
2011年美國研究,統計 33,492第二型糖尿病患如發生低血糖,駕駛車禍風險增加 39%。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副秘書長李奕德指出,某些藥物對神經系統的作用與影響更甚酒精,若不正確使用,會降低注意力,甚至可能提高肇事風險,即為藥物駕駛。

如某些降血糖藥物作用機轉為直接針對胰臟-貝他細胞,雖能快速降低血糖,但若服藥後 30分鐘未進食,容易造成低血糖。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許惠恒提醒,可透過「藥駕紅綠燈」了解藥物影響駕駛能力程度:紅燈-不建議駕駛時服用,如鎮靜安眠藥、抗憂鬱藥、肌肉鬆弛劑;黃燈-駕駛前應諮詢醫師,如降血糖藥、降血壓藥、止痛藥;綠燈-不會影響駕駛能力。

許惠恆並建議,糖尿病患者須謹記「駕駛安全四字訣:主 (動告知醫師駕駛需求 )、認 (識藥物使用時機與副作用 )、選 (擇更安全藥物 )、定 (時進食與服藥 )」。

---------------下一則--------------- 

心事誰人知=綜合>工作>學習


女比男活得久 卻易晚年失能-中華醫藥網1020806《2013/08/05 22:05》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根據調查,台灣女性雖比男性活得久,但晚年失能狀況卻相對嚴重,平均有 7.6年需要他人扶助或臥病在床,比男性高出 1年以上。國健署呼籲,女性更要注重健康管理及慢性疾病預防。

國健署昨天舉辦「 2013婦女與健康國際研討會」。署長邱淑媞指出,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顯示,全球女性平均餘命較男性長 6-8年;在台灣,根據內政部的統計, 2012年台灣女性的平均餘命為 83.03歲,男性則為 76.13歲,兩者差距 6.87歲。

不過,根據衛生署 2010年的統計數字,女性的健康餘命卻比男性少 1年以上,在晚年的失能狀況,平均有 7.6年需要他人扶助或是臥病在床,比男性的 6.3年多受苦了 1年多。

為強化婦女健康,邱淑媞表示,已積極努力推展相關婦女健康政策與措施,並重視生殖是婦女健康核心問題,從維護胎兒生命權、消除性別歧視,一直到提供孕產婦優質服務,以確保嬰幼兒健康。

邱淑媞也表示,提升女性健康管理及慢性疾病預防,才能達到「活躍老化」,希望透過「 2013婦女與健康國際研討會」的參與與互動,提升各界對婦女與健康議題的重視,並呼應當前國際對「性別平等」與「健康公平性」關注,與國際接軌,一起為推動婦女健康而努力。

………………………………………
突情緒暴躁 原來罹失智症-中華醫藥網1020806《2013/08/05 17:30》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趙媽媽原本性情溫和,但突然變得情緒暴躁,經醫師診斷,才發現罹患失智症。
家屬趙玉鳳表示,媽媽民國 94年才確診為失智症,但更早之前就已經有失智症狀。當初先生為開公司,需要大筆資金,媽媽拿出房子質押。但有一天,媽媽卻突然反咬女兒跟女婿聯合騙她。

趙玉鳳說,經醫師診斷,才發現媽媽罹患失智病。如今媽媽已 82歲, 8年來在衛生局「瑞齡學堂」協助下,病症已延緩。

新北市衛生局提醒大家,失智症往往是從記憶變差開始。針對家中長者觀察,歸納出十大警訊,包括記憶減退影響到工作、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言語表達出現問題、喪失對時間、地點的概念、判斷力變差與警覺性降低、抽象思考出現困難、東西擺放錯亂、行為與情緒出現改變、個性改變、活動及開創力喪失。

---------------下一則--------------- 
台灣女性不愛運動 餘命長卻不夠健康-自由時報1020806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

台灣女性平均比男性活得長,但活得夠健康嗎?國民健康署昨召開「2013婦女與健康國際研討會」,會中提到,女性壽命中的失能年數長於男性,而且原住民女性的新生兒死亡率與嬰兒死亡率,都是非原住民的兩倍。

署長邱淑媞表示,台灣女性50年前平均壽命就比男性多4.1歲,現在更已擴大到6.7歲。但若以「健康餘命」來看,女性健康餘命卻比平均壽命短7.6歲,男性的差距則只6.3歲,顯示女性雖然壽命較長,生命末期卻比較不健康,失能、需照顧的年數可能較長。

邱淑媞指出,台灣女性健康餘命與平均壽命的落差,應與運動習慣不盛有關。3/4台灣女性沒有運動習慣,與OECD國家相比,是倒數第一,台灣男性沒有運動習慣者也高達2/3,比照OECD國家是倒數第二。

邱淑媞指出,台灣女性的社會地位不斷提升,表現在高等教育比率、25到44歲勞動參與率,都優於男性,平均薪水卻低於男性,高階職位如大法官、大學校長、政府高層,女性也只占3成。邱淑媞認為,台灣性別平等還有許多努力空間。

根據98年全國20到49歲婦女統計資料,原住民新生兒和嬰兒死亡率分別高達千分之5和千分之9.6,非原住民卻是千分之2.5和千分之4。而內政部統計,台灣新移民婦女去年起已超過1萬6千人,所生的寶寶占總出生人數的7.5%。

邱淑媞表示,目前國健署發的媽媽手冊都特別針對新移民婦女提供多語文版本。至於原住民婦女許多身處教育、經濟弱勢,加上居處偏遠、青少女懷孕比例較高等因素,所以一直有較高的新生兒死亡率和先天畸形率。國健署將推行新世代健康計畫,可藉由懷孕登錄制度,為這些婦女提供訪視關懷、社福資源連結。

---------------下一則--------------- 
3成父子整天沒講話 比室友還冷淡-自由時報1020807〔記者楊久瑩�台北報導〕

國內有三成的父子關係像「室友」?調查發現,超過五十三.四%的孩子一天和爸爸聊不到半小時,二十九.四%親子互動不超過十分鐘,甚至一天根本沒講半句話,親子關係比「室友」還冷淡。

父子最常做的事 六成看電視
明天就是父親節,兒福聯盟公布五、六月間,針對國小五、六年級學童進行的「二○一三年爸爸形象大調查」,回收有效問卷一二九一份。

調查發現,過半爸爸沒有每天回家吃晚飯、二成四一週跟孩子吃飯不到兩天,甚至有三成四在孩子睡前仍未返家。即使和孩子一起,六成父子最常做的事情仍是「看電視」,僅有三成的孩子有機會常跟爸爸出去玩。

三成希望爸爸改掉菸酒壞習慣
至於孩子們心目中的「完美老爸」?三成孩子希望爸爸改掉抽菸、喝酒等壞習慣,一成五希望爸爸脾氣好一點,一成二則希望父母別吵架,另也有近一成孩子希望爸爸別當「工作狂」。

高達四成二的孩子擔心爸爸「工作太忙、太累」,三成七說爸爸「身體不好」,三成四擔心爸爸「有喝酒、抽菸、賭博等不好習慣」。

若可重選爸爸 近8成挺老爹
儘管相處互動時間不多,但五成四孩子覺得親子關係不錯,四成三覺得爸爸「願意支持、肯定」;六成六給爸爸打九十分以上高分,台灣爸爸平均拿到八十七.一的高分。如果有機會重新選爸爸,高達七成八仍會選自己爸爸,遠高於郭台銘、任爸(Selina爸爸)、李李仁、王建民等名人。

兒盟呼籲現代老爸力行簡單的「愛孩子三三三運動」,每天三次機會陪伴孩子、每週吃三頓飯、每月帶孩子出門三次,讓孩子感受爸爸的關心。

---------------下一則--------------- 

居家生活


6號杯蓋遇熱變形 7家上榜2013年08月06日【沈能元╱台北報導】

六號咖啡杯蓋的耐熱度較低,引發致癌疑慮。北市衛生局昨首公布咖啡杯蓋耐熱測試結果,星巴克等十三家業者用六號PS聚苯乙烯塑膠杯蓋,經攝氏九十度高溫測試,確會變形,目前已有六家改耐熱度較高的五號杯蓋,但星巴克等七家還未改。星巴克昨回應會改杯蓋,預計下月底導入。

星巴克允更換
北市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處處長邱秀儀說,衛生局五月調查二十五家超商和連鎖咖啡店,有十九家還用六號PS杯蓋,經攝氏九十度高溫測試結果,星巴克、摩斯、金鑛、布列德等十三家咖啡業者用的塑膠杯蓋,攝氏九十度時會變形。

邱秀儀說,業者販售的咖啡溫度達攝氏五十七度至七十八度,雖沒超過六號杯蓋使用建議溫度上限為攝氏九十度,但無法確保業者製作咖啡過程沒超過,仍要求業者更換耐高溫材質杯蓋;輔導後已有六家改用五號PP聚丙烯材質杯蓋。星巴克、摩斯、金鑛、布列德、百里奚冷飲店、邦比那咖啡和品極商行等七家業者未改。

星巴克表示,正研發專屬五號杯蓋,預計下月底導入。金鑛咖啡稱還在尋找適合杯蓋,找到會立即更換;布列德回應,本周起會換為五號杯蓋;摩斯下月起陸續更換。

長期接觸致癌
台北榮總毒物科主治醫師楊振昌說,聚苯乙烯是苯乙烯的聚合物,苯乙烯是可能致癌物質,長期接觸恐引發乳癌、血癌等,建議喝咖啡時應將杯蓋取下,或自行準備陶瓷杯、鋼杯等,避免長期接觸。

咖啡杯蓋耐熱測試變形表
●星巴克(北市天母西路33號)
●邦比那咖啡(北市長安西路182號)
●百里奚冷飲店(北市基隆路2段27號)
●金咖啡(北市忠孝東路5段159號)
●摩斯漢堡(北市八德路3段123號1F)
●布列德麵包(北市八德路3段85號1F)
●品極商行(北市南昌路1段36號)
註:上列業者使用6號PS聚苯乙烯塑膠杯蓋,耐熱性測試在90℃時即變形。( )內為採樣地點。
資料來源:北市衛生局

---------------下一則--------------- 
杯蓋會變形 星巴克、摩斯7業者未改善【聯合報╱記者陳雅芃、張嘉芳�台北報導】

台北市衛生局測試廿五家連鎖便利商店及咖啡店熱飲杯蓋耐熱度,有十三家杯蓋變形,經輔導後,已有六家改用五號PP聚丙烯杯蓋,但仍有七家持續使用六號杯蓋。

七家使用六號PS聚苯乙烯塑膠杯蓋的店家,包括統一星巴克(新天母門市)、摩斯漢堡(八德分店)、布列德(八德啡店)及金鑛連鎖咖啡店(北忠孝門市)等知名店家,以及大同區邦比那咖啡、信義區百里奚冷飲店、中正區品極商行等。該七家業者表示,未來會改用五號杯蓋,或是正在考慮中。

北市府食品藥物管理處長邱秀儀表示,雖然政府並未禁止使用六號PS聚苯乙烯杯蓋,但聚苯乙烯是由苯乙烯製成,苯乙烯為可能致癌物質,仍可能有健康疑慮。

邱秀儀說,十九件六號PS聚苯乙烯杯蓋測試的耐熱溫度上限為九十度,結果十三件溫度達九十度就變形,只有六件沒有變形。

不過,在十三件變形杯蓋中,現場實測商家提供的咖啡溫度,僅五十七至七十八度,都沒達到九十度。

統一星巴克、摩斯漢堡及布列德、金鑛公司都說,近期內會全面換用五號杯蓋。邦比那咖啡表示,早在半年前熱飲就改用五號杯蓋,推測是服務人員錯拿冷飲的六號杯蓋。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毒物科主任洪東榮表示,聚苯乙烯PS屬於苯環類的化學物質,製作過程中可能會有苯殘留,研究指出苯與血癌有關;苯乙烯易致肝腫瘤,PS尤其不適合裝酸的東西,若與柑橘類食物直接接觸,恐致PS材質溶解。

不過,洪東榮也強調,PS的安定性高,PS杯蓋遇熱變形,也不代表一定會溶出苯。但不少民眾喝咖啡直接用口就杯蓋,風險恐提高。他建議消費者飲用時,最好改用陶瓷杯或玻璃杯。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組科長鄭維智表示,PS是合法的食品容器,但杯蓋製造業者必須要為品質把關,容器的實際耐熱應與標示一致,否則仍可依「標示不實」開罰,對製造杯蓋廠商可處新台幣四萬至廿萬元罰鍰。【2013/08/06 聯合報】@ http://udn.com/

………………………………………
主婦聯盟:喝咖啡最好打開杯蓋【聯合晚報╱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

北市衛生局公布便利商店、連鎖咖啡店使用的咖啡杯蓋調查,結果6號PS聚苯乙烯塑膠杯蓋,遇90度高溫會受熱變形。主婦聯盟董事長陳曼麗表示,6號PS聚苯乙烯塑膠杯蓋遇熱恐釋出致癌物質,對民眾健康造成影響,業者應加註警語,民眾飲用時最好打開杯蓋再喝。

陳曼麗指出,6號PS聚苯乙烯塑膠杯蓋多使用於一般的食品容器,儘管官方宣稱有做過相關檢測,且符合安全標準,但聚苯乙烯是苯乙烯的聚合物,民眾如果每天買一杯咖啡,長期下來恐怕會增加罹癌的風險,尤其是癌症已成為國人健康最大威脅。

陳曼麗強調,為了自身健康著想,民眾最好自己攜帶環保杯,若非得使用便利商店或咖啡店提供的紙杯和杯蓋,也要看清楚杯蓋上的標示,且喝時要打開杯蓋,不要用口直接接觸杯蓋,降低罹癌的風險。此外,她也建議業者除了提醒民眾注意咖啡燙口,也要標明警語,降低風險。

「綠色和平組織」則表示,該會雖然沒有針對咖啡杯蓋進行實際檢測,但基於環保概念,鼓勵民眾自行攜帶環保杯到便利商店與咖啡店購買咖啡,不僅減少紙杯的使用,也降低安全疑慮。【2013/08/05 聯合晚報】@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