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

2014年03月27日
有多少人看了這篇日記呢?答案是: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_img_1


雞婆葉媽的家電子報(媽媽寶寶健康持家投資理財全部版)=
免費訂閱處
媽基幫主電子報(純投資理財版)=
免費訂閱處
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

食在有道理


早餐吃稀飯 糖尿病血糖失控禍首-自由時報1030321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糖尿病腎病變患者需要採取「低蛋白」、「足夠熱量」、「限鉀」、「限鈉」及「限磷」飲食原則,但台灣腎臟醫學會調查發現,有8成病患的飲食控制未達標準,其中又以早餐「超標」情形最嚴重,例如常吃的稀飯、燒餅油條及燕麥等早餐並不適合這類病患,專家建議不妨改成蘿蔔糕與豆漿,或是肉絲炒米粉及燙青菜等。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陳鴻鈞表示,國內有4萬名糖尿病腎病變患者要減緩疾病惡化,首重飲食控制,否則攝取過量的蛋白質食物,不僅會讓血糖不穩定,更會造成腎臟加倍做工,但門診中常見病患不知如何正確飲食,僅有4成病患知道要限制蛋白質、2成知道需限鉀及限磷,以致有8成病患飲食超標,其中4成患者還攝取高升糖的食物。

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蔡玲貞表示,近5成糖尿病腎病變病患表示,飲食限制太多,以致無法「達標」。進一步追蹤患者的飲食內容,早餐是三餐中「超標」最嚴重的一餐。因為早餐常見飲食處處是地雷,包括稀飯、燒餅油條及燕麥奶都上榜,且第一名的稀飯,屬於高升糖食物,糖尿病患應盡量避免食用,若真的食用也需注意份量不超標。

另許多患者誤以為燕麥奶、生菜沙拉是健康食品,但這些食物雖然符合糖尿病患飲食,不過含高磷及高鉀,恐加重中後期腎病病情,加速洗腎風險。

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游能俊表示,糖尿病腎病變患者需掌握基本飲食4原則:低蛋白(0.6-0.8 克/公斤/天)、低GI<55(升糖指數)、適量膳食纖維及適量不飽和脂肪酸,為幫助病患掌握飲食原則,三大醫學會齊推「糖尿病腎病變早餐指南」,患者可到學會網站或撥0800-036-688免付費專線索取。

---------------下一則--------------- 
稀飯、燕麥 糖尿病腎病變患者地雷【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

國內調查發現,稀飯是糖尿病腎病變患者最喜愛的早餐,但稀飯升糖指數超過五十五,是造成病患飲食控制不良的主因。

台灣腎臟醫學會公布「糖尿病腎病變患者飲食調查」,有近一成的患者喜歡喝燕麥奶或以燒餅油條果腹,卻忽略這些早餐含高鈉、高鉀與高磷,根本不適合。

全台約有四萬兩千名糖尿病與腎臟病的共病患者,卻有八成患者飲食控制不良,調查發現早餐正是元凶,超過三成患者早餐不僅蛋白質攝取過量,而且升糖指數也超標。

稀飯是高升糖食物,並不適合糖尿病患過量攝取;至於大多數民眾認為相對健康的燕麥與生菜沙拉,其實都含高磷、高鉀,也不建議中後期腎臟病患者食用。

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陳鴻鈞表示,慢性腎病變者腎功能只有正常人的六成,糖尿病腎病變患者若攝取過量蛋白質,腎臟負擔增加而無法排出有毒物質;高升糖食物不僅讓血糖不穩,也會增加腎臟負擔。

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蔡玲貞表示,飲食控制減緩疾病惡化最有效,她建議選擇低蛋白、低升糖指數食物,並補充膳食纖維與不飽和脂肪酸。

調查發現,多數病患早餐吃得不健康,蔡玲貞建議早餐可以吃炒米粉、豆干、燙青菜,西式餐點則可以鬆餅與柳橙汁替代。

台灣腎臟病醫學會、糖尿病衛教學會與營養師全聯會也推出「糖尿病腎病變早餐指南」,歡迎到學會網站或電0800-036-688索取。【2014/03/21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糖尿腎病變 8成飲食不及格-中華醫藥網1030321《2014/03/20 19:56》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台灣腎臟醫學會、糖尿病衛教學會及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昨日推出「糖尿病腎病變早餐指南」;專家強調,早餐地雷多,糖尿病及腎病變共病患者首重飲食控制。

前衛生署 2011年資料顯示,台灣有 4萬糖尿病腎病變患者,台灣腎臟醫學會針對該類病友飲食調查發現, 8成共病患者飲食控制未達標。

調查並發現, 4成受訪患者還攝取高升糖食物,更有 8成患者自認理解飲食限制,但對正確飲食指引的認知卻都不及格。僅有 4成知道要限制蛋白質、 2成知道需限鉀、限磷。近 5成坦言飲食限制太多無所適從。

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蔡玲貞指出,糖尿病腎病變患者首重飲食控制,需掌握低蛋白、低 GI、適量膳食纖維、適量不飽和脂肪酸等飲食 4原則。

她指出,許多患者誤以為燕麥奶、生菜沙拉是健康食品,但前者為全穀物含磷量高,腎臟病中後期應限制攝取;菜的問題來自鉀,吃前要過水降低鉀含量。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游能俊表示,剛進入腎臟病中後期,只要做好飲食控制,可撐個 5到 10年,不用走到洗腎。

在糖尿病腎病變早餐指南,依慢性腎臟病 5個不同時期、飲食 4大原則,做出不同的營養建議,專家並強調,吃東西前要先學會看懂營養標示。

像起酥肉鬆麵包,一個 110克,熱量約 445大卡,蛋白質有 3.74克,脂肪 21.12公克,糖類 53.57克、鈉 510毫克,病友可針對病程,選擇合適的營養成分。

專家並以早餐為例,豬肉蛋堡加可樂等西式早餐,有共病患者要調整成,鬆餅 1份搭配柳橙汁或熱巧克力;若傳統中式早餐,共病患者可改成蘿蔔糕 2塊加豆漿 1杯;習慣到超商解決早餐者,建議可改成豆皮壽司配無糖豆漿半盒;來碗麵線及一碗豬血湯是傳統選擇,營養師認為該調整成肉燥米粉豆干兩塊,再來盤不淋醬料的燙青菜。

---------------下一則--------------- 

健康好本色=綜合>男性>女性>老人


打亂荷爾蒙的6個壞習慣 你中了幾個?2014/03/17【華人健康網╱記者羅詩樺�編譯】

大白天的就哈欠連連、昏昏欲睡嗎?到了吃飯時間卻沒有胃口、食慾低落嗎?其實,人體從飲食到生活作息,甚至精神活力各方面的表現,都與體內的荷爾蒙分泌作用息息相關,美國《時代》網站根據現代人慣有的生活習慣,統整出6項會使體內荷爾蒙紊亂,進而影響健康的行為,快來看看你中幾項?

1.貪吃鬼!手邊隨時有甜食點心
愛吃糖果、零食的人不在少數,在女性族群身上或許更是普遍,多數人認為吃甜食可以帶來興奮愉悅感。但過多的糖份是體重增加的元兇,還會導致身體對胰島素產生抗性;還有可能讓身體產生代謝症候群,也就是第二型糖尿病的前兆。

2.壓力鬼!半夜輾轉睡不著
一般來說,壓力荷爾蒙「皮質醇」(cortisol)濃度會在夜晚下降,以利人體進入睡眠狀態。然而,當精神處於緊繃壓力下時,皮質醇濃度就會維持在高峰,所以身體就算極度疲累也無法好好入睡。

3.失眠鬼!睡不著的惡性循環
睡眠不足或是睡眠品質不良,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缺乏睡眠導致皮質醇濃度上升;此外,另一種稱做「瘦素」(leptin)的荷爾蒙會干預人體血糖濃度,讓人在半夜產生飢餓感,到了隔天因為前晚睡不好而影響工作效率。因此,別忽略睡眠品質的重要性。

4.下午茶鬼!注意咖啡因刺激性
長時間專注於工作上,難免會想來點小點心讓自己放鬆一下,可能是一點餅乾或一杯咖啡,但什麼時候喝下午茶卻是很重要的一點。咖啡因會刺激身體的皮質醇荷爾蒙濃度上升,讓人維持精神亢奮狀態,不過,時間最好選在下午3~4點以前,以免影響晚上的睡眠品質。

5.懶惰鬼!想到運動就累
報名了運動中心的健身班,但總是3分鐘熱度,不到1個月就開始嫌麻煩?沒有規律運動習慣的話,身體無法釋放腦內啡(endorphins),腦內啡是讓人擁有正面能量、保持愉快的法寶,還可以促進免疫系統運作,並讓人性慾增加,是掌握快樂生活的祕密武器喔!

6.節食鬼!吃太少面黃肌瘦
為了追逐電視明星般的纖細身材,每天斤斤計較自己吃進多少熱量,甚至進行不當節食,反而會讓身體接收到營養不良的訊息,進而影響新陳代謝,甚至女性還會有荷爾蒙失調、月經不順的情況出現。

以上6種生活小習慣,許多人或多或少可能都曾有過類似情形,飲食、睡眠、精神可說是三者環環相扣,不能忽視任何一種。而排解壓力又有助保持身材的健康方法就是靠有氧運動,有氧運動能促進心肺功能,並增加瘦素分泌,進而降低食慾。

另外,女性經期間也是受到荷爾蒙波動影響最甚的階段,情緒不穩、身體不適等都特別明顯,吃一點巧克力等甜點,能促進腦內啡合成,讓人減輕不適感;所以,偶爾吃一兩塊並不會有太大問題。

---------------下一則--------------- 
錯誤的七種減重方式 體重不減反增2014/03/19【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體重降不下來的原因:
1.過度有氧運動
太過激烈有氧運動,消耗太多肝醣,讓血糖波動太快,容易食欲大增,如果長期持續下去,身體分泌更多腎上腺皮質固醇,肌肉量會降低,體重反而增加。

2.不健康飲食
不應只關注熱量數字,而是要少吃加工食物,多吃營養豐富的食物,才能改善整體代謝。若吃下太多升糖指數高的食物,代表血糖容易因攝取該食物而更快速飆高。如奶昔、甜點等就是升糖指數達一百的食物,身體可以快速吸收,很容易造成血糖快速上升。

3.肌肉增加
體重不降反增可能是肌肉量增加,代表變得結實。想要確認自己的肌肉量,應該要測量自己的體脂率及腰圍,比只看體重數字更準確。很多人怕流汗,想減肥卻只願意節食,變成體脂偏高,外觀鬆垮,腹腔脂肪偏多。如果能增加身體的肌肉量,可提升靜態時代謝率,進而增加能量消耗,一天中肌肉組織所消耗的熱量比例超過身體總消耗量的四分之一。肌肉增加在減肥的過程中並非壞事。

4.熱量攝取增加
三十分鐘的運動或許能讓人消耗三百大卡,但運動完大吃大喝一樣沒用。健康的食材如果吃太多,也會累積熱量,例如過量的堅果、飲料,熱量累積相當驚人。

5.別期望體重快速下降
減重一段時間後,或許衣服更寬鬆了,但體重數字沒什麼改變,體重減輕需要時間,體重太過快速下降並不健康。

6.並未仔細觀察自己的進食
減重者最好記錄自己飲食與熱量,方便了解吃下多少熱量。

7.不正確的姿勢
平常喜歡癱坐在椅子、沙發上的人,通常看起來更臃腫。

嘉義長庚醫院副院長李炫昇表示,逼自己從事超過極限的有氧運動有害健康,若無適度營養補給,很容易血糖太低暈倒,健身減重不需太勉強。

---------------下一則--------------- 
打哈欠會傳染 年輕族群較容易受影響【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專題報導】

看著別人打哈欠,自己也容易跟著打,打哈欠會互相傳染已被研究證實。不過,最新研究發現,年輕族群較容易受到他人打哈欠影響,高齡者較不容易被傳染,精神科醫師認為,可能與老年人神經反射較差有關。

刊登在「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 ONE)」期刊的研究,給予328位受試者觀看3分鐘打哈欠影片,觀察受試者打哈欠情形,並分析受試者出現打哈欠行為與其睡眠品質、生理及心理健康情況等關係。

結果發現,受試者受到打哈欠影片影響的主要變數為年齡,而年紀愈大愈不容易被他人打哈欠傳染。

在實驗中,68%的受試者在實驗過程中打哈欠,進一步以年齡分析,25歲以下受試者,高達82%打了哈欠;25歲至49歲的族群則有60%打哈欠;而50歲以上受試者,只有40%的人打了哈欠。

結論指出,研究雖無法解釋為何高齡者較不容易受到他人打哈欠影響,但不少過去研究發現,精神分裂及自閉症患者也比較不容易打哈欠,推測可能與此類精神疾病機轉有關。

2012年有兩項英國研究發現,打哈欠與社交有關,猩猩、猴子和人類都會打哈欠,打哈欠可能代表一種訊息的傳遞,而人類打哈欠會感染,主要是「移情」作用,會被他人打哈欠傳染的人,同情心較強,和周圍的社交環境保持高度一致。

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葉啟斌表示,打哈欠的原因很多,只以移情作用解釋太主觀,而老年人較不容易被他人打哈欠傳染,可能與神經可塑性較低有關,不容易受到外界干擾而有所反應。

他舉例,年長者較不容易接受新觀念或他人建言,就是神經迴路較固定,而精神分裂及自閉症患者也因為神經迴路較固定而較少打哈欠,若是持續學習的高齡者,神經可塑性就會較高。

馬偕醫院耳鼻喉科資深主治醫師呂宜興說,在同一個空間裡,多人同時打哈欠,可能也與空氣中氧氣濃度過低有關,打哈欠會傳染,不見得都能用心理層面來解釋。

---------------下一則--------------- 
長期失眠?睡前別滑手機-中華醫藥網1030315《2014/03/14 20:00》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台灣睡眠醫學會建議,要改善睡眠品質,首先從睡前不滑智慧手機、多跟另一半說話做起。根據調查顯示,台灣有近 7成的人忽略在睡前與家人或伴侶溝通;對話內容若是正面更能讓對方擁有好夢。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理事長林嘉謨表示,從「全國民眾睡眠研究調查」顯示,面對面談話的人談話時間較短,睡前透過手機、電話或網路等談話超過 30分鐘比當面談話多 1成。

林嘉謨說,曾有一名 40歲男子因長期失眠,常在半夜驚醒,且全身出汗,到睡眠中心檢查期間,到了半夜醒來,還是維持平時習慣拿智慧型手機不斷滑,當然睡不著。

林嘉謨指出,隨著 3C用品普及,不只改變國人睡前習慣,更影響睡前和他人面對面說話溝通的方式、頻率與時間;許多人長時間抱著平板電腦或手機熬夜看偶像劇,經常「機不離手」,對手機的重視多過伴侶,是本末倒置。

長庚醫院睡眠中心臨床心理師吳家碩表示,睡前談話內容若是負面,會增加睡眠品質的負面影響。負面感受的人較正面感受所產生的負面影響高達 10倍。建議睡前說話時為正面且有助於正向情緒感受,產生放心、愉悅的正面感受。睡前說好話幫助人心情愉悅進入美眠美夢。

---------------下一則--------------- 
睡前上網滑手機 當心睡不著-自由時報1030320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

國內有超過半數人口有睡眠障礙,醫師指出,睡前使用3C產品、生活習慣不佳與壓力大,是失眠三大因素,改善失眠最重要的是,想睡的時候趕快去睡,但要固定時間起床,睡午覺不超過半小時,並戒掉假日補眠習慣。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睡眠醫學中心主任、睡眠醫學會前理事長杭良文指出,現代人3C成癮,睡前使用會發光的3C產品(如手機、電腦、電視),會讓生理機能誤以為是白天。另外,在床上看書等習慣也會讓腦子動個不停,無法休息,反而睡不著。

杭良文建議,如果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可輔助吹奏樂器,以一公尺多的水管,每天睡前吹奏半小時可訓練咽喉肌肉緊實,實驗證明,吹奏4個月後可有效改善。

70歲的康先生從50幾歲開始失眠,常常一晚醒來10多次,白天工作想睡,晚上躺在床上卻睡不著,血壓、血糖都升高,讓他很困擾。就醫後發現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接受治療、並改變生活習慣,失眠問題改善後,「三高」症狀都緩解。

杭良文指出,正常的睡眠時間是晚間睡6到8小時,睡眠障礙是躺著睡30分鐘仍無法入睡、夜間起床2-3次、早上提早起床。他以前也常為失眠所苦,一度胖到100多公斤,血壓高、脾氣大,後來養成固定睡眠習慣後,現在每天晚上9時30分入睡,早上5時起床,瘦到85公斤,身體也變得年輕且健康。

醫師提醒,要打造良好的睡眠環境,就要將臥室和起居室明顯區隔,明廳暗房,所有的活動就在起居室裡進行,臥室佈置簡單,只供睡覺,不放手機、電視等3C產品,也不放鬧鐘。

針對嚴重失眠患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也提供相關的治療,患者可自費住在睡眠病房記載睡眠日記、戴上手錶狀的「體動計」,接受夜間檢查和睡眠環境學習之旅,療程約3到4週。

---------------下一則--------------- 
玩水上活動姿勢不正確 痠痛上身-中華醫藥網1030318《2014/03/17 21:00》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35歲劉姓女子到菲律賓長灘島旅遊,疑因長時間久坐,加上水上活動過於劇烈,導致腰痠背痛,敗興而歸。復健科醫師提醒,玩樂千萬別過度,以水上活動來說,海釣或拖曳傘會因雙手懸空及不正確姿勢,引起頸部痠痛、不適。

劉姓女子表示,平時工作壓力大,也沒有運動習慣,遂利用放假機會到長灘島放鬆,沒想到因姿勢不正確,導致肩頸舊疾復發。

書田診所復健科主治醫師陳盈蒔指出,肩頸腰背疼痛的主因為長期壓力勞動、玩樂過度所致,脊椎長期不正當使用。腰痠背痛的部位、性質及程度因人而異,恢復時間可能幾天內便可舒緩,但也可能延續數週甚至更久。

她說,民眾常因交通或娛樂,必須長時間拉車並久坐,這時由於頸部會往前彎曲,造成頭部離開身體中軸,使得頸部與背部肌肉需用力「拉住」往前彎曲的頭,時間久了,肌肉就會緊繃痠痛,所以建議每隔 30到 40分鐘,就要讓頸部與頭部舒緩一下。

另外,以海釣來說,因長時間的雙手懸空拿釣竿或是不正確的姿勢,使得支撐肩頸部肌肉無法放鬆,就是造成頸部痠痛的重要原因。

她呼籲,遊玩也要適度休息及施做肩頸、上肢以及腿部的伸展操,若出現肩頸背痠痛要找專科醫師診治,以免病情惡化。

---------------下一則--------------- 
台每3人就有1人敏感性頭皮-中華醫藥網1030316《2014/03/15 18:25》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台灣每 3個人就有 1個人是敏感性頭皮,尤其在季節交替時許多人會遇到掉髮跟頭皮發癢的問題,皮膚科醫師提醒,千萬不要以為一味的洗頭就是好的,首先要了解頭皮性質,用對清潔用品才能對症下藥。

中華美容暨健髮教育學會理事長趙昭明表示,許多人認為頭皮癢是清潔不足而不斷的洗頭,但許多案例發現頭皮愈洗愈油,不但會阻塞毛囊導致掉髮,甚至惡化成脂漏性皮膚炎而禿頭。

他說,頭皮新陳代謝失去平衡,抵抗力降低,就會造成皮屑芽孢菌大量繁衍,這時頭皮感染會大為提高,而油性頭皮因油脂分泌旺盛,易造成毛囊阻塞,解決油性頭皮應著重清潔,但過度清潔又會使頭皮緊繃、髮質枯燥,因此應選用具有吸附油脂的產品,保持頭皮清爽。

另外,乾性頭皮部分,趙昭明建議,要注重頭皮的油水平衡,尤其是在季節交替期間,頭皮代謝不穩定,容易產生皮屑,因此首要是加強頭皮的保濕,可在洗髮後,使用適合頭皮性質的保濕護理產品,以舒緩皮屑及搔癢問題。

他指出,敏感性頭皮需要溫和的保護,避免刺激,在台灣每 3個人就有 1個人是敏感性頭皮,除了季節轉換造成頭皮乾癢、緊繃、頭皮屑、掉髮等敏感現象,其他包括壓力、汙染、不良水質以及吹風機的熱風,都會讓頭皮的皮脂膜自然防禦力降低,若不及時護理,將轉變成永久性敏感頭皮,要避免使用多效合一的洗髮精。

趙昭明建議,誤用不適合的洗髮乳,可能加速頭皮發炎,變成禿頭一族。因為過多的化學物質會引起頭皮其他的反應與過多的負擔。選擇質地溫和、較天然的清潔用品,才能保護敏感頭皮。

---------------下一則--------------- 
銀髮族視茫茫 恐黃斑部病變-中華醫藥網1030321《2014/03/20 17:35》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台灣 65歲以上老人每 10人就有 1人罹患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其惡化速度相當快,如未積極就醫,嚴重者 2年內恐失明。醫師表示,眼內注射「新生血管抑制劑」為治療主流,健保已有條件給付,若經確診且視力為 0.05-0.5即可申請。

奇美眼科部主治醫師彭凱鈴表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治療方式包括光動力、雷射光凝固療法及新生血管抑制劑。其中新生血管抑制劑是目前較可改善因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惡化視力的治療方式,若健保給付,每年每眼可補助 3針,第 2年可再次申請。

彭凱鈴說,黃斑部病變復發機率高,治療後可能復作,因此要定期回診。治療期間也要常自我檢查,如每天輪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單眼看固定的物體,如時鐘數字或格線處,觀察視覺中心黑影變深或淡、物體是拉大或縮小、線條直線還是扭曲等,發現症狀惡化就要提前回診。

彭凱鈴說,年齡、抽菸、陽光曝曬、家族史等都是老年性黃斑部病變重要的危險因子。典型症狀為視野模糊、扭曲變形、甚至中心產生黑影或空缺。病人無論是切菜、提款、辨識人臉、分辨顏色、外出交通等生活起居都感到困難,甚至可能喪失工作及生活自理能力,且黃斑部病變惡化相當快速, 2年內未積極治療, 9成病人的視力可能惡化至 0.1以下,達到法定失明標準。

彭凱鈴說, 63歲洪姓婦人發現路邊直立的電線桿全往一旁歪斜,馬路線歪七扭八,原以為是老花,配了眼鏡仍沒改善。另 55歲詹姓男子,看電視突然發現電視機一角從直角變圓弧形,線條也扭曲,在診所看診半年多症狀未改善,視覺中心也出現黑影,甚至眼前視野也從彩色變黑白。因延誤就醫一段時間,視力降至 0.3。

---------------下一則--------------- 
無糖口香糖不能取代刷牙-中華醫藥網1030320《2014/03/19 19:48》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牙科醫師表示,清潔牙齒最重要是正確刷牙,唯有刷牙才可以清除牙菌斑,市面上的無糖口香糖雖能刺激唾液分泌,並清潔食物殘渣,但建議定位為輔助的功用。

台北醫學大學、雙和醫院牙科部主任黃茂栓表示,只有正確刷牙才能維持口腔衛生,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建議 3餐後都要刷牙,睡前尤為重要。貝氏刷牙法是目前公認有效的刷牙方式,可顧及每一顆牙齒的內外面以及咬合面;最完善的清潔步驟就是配合漱口水及用牙線清潔牙縫。

他說,許多人刷牙不認真,而以無糖口香糖取代刷牙,雖然咀嚼口香糖可促進唾液腺分泌,並產生保護作用沖掉食物和口腔中的殘渣,但最根本的清潔還是以刷牙,嚼無糖口香糖只能當成輔助。

黃茂栓建議,兒童每 6個月要口腔檢查,大人每年也要檢查 1次,學齡前兒童只要長牙就要開始重視牙齒健康,國小學童每次可用 0.5公分含氟牙膏即可。從小培養正確飲食習慣,保持飲食均衡,正確使用牙刷、牙線潔牙,就能輕鬆擁有健康的牙齒。

---------------下一則--------------- 
牙周病不早治療 牙齦牙床恐不保-中華醫藥網1030321《2014/03/20 17:20》記者蔣謙正�台南報導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牙醫呂俊毅表示,很多病患牙周病很嚴重,牙結石堆積,牙齒極度搖晃,醫師已建議拔牙,病患還是堅持不處理,結果不但造成周圍牙齦發炎更嚴重,骨頭喪失也更多。

呂俊毅舉例, 30歲王姓男子因牙齒痛而求診,醫師發現他右邊上面第 5顆牙齒蛀牙很深,範圍很大,造成齒髓發炎,必須根管治療,之後必須製作牙套保護牙齒。當天緊急處理根管、清潔乾淨後,放上暫時性材料並請病患下次再回診將根管治療完成。回家之後患者認為不痛了,且根管治療後還要自費做假牙,於是決定不回診。沒多久患者咬到硬的東西,牙齒裂成兩半,必須植牙。

另有一名 40歲陳姓女子右邊 1顆牙齒蛀到剩下殘根並引起牙周發炎疼痛,拔掉後患者就置之不理,後來左邊也一顆同樣情形,拔掉後一樣置之不理。幾年後患者發現咀嚼功能退化想治療時已經不是單單 2顆植牙可以解決,因為牙齒東倒西歪,製造出清潔不易的死角,牙周病愈來嚴重,若想將牙齒扶正還得花更多時間和金錢。

呂俊毅強調,不論活動假牙或植牙都需要健康的骨頭和牙齦,醫師若診斷應該拔掉的牙齒,就應立即處理,千萬不要再傷害牙齒周圍組織。

---------------下一則--------------- 
從指甲變化 發現潛伏疾病-中華醫藥網1030317《2014/03/16 17:34》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指甲生長緩慢,約 3個月才長 1公分,指甲變化透露許多疾病的訊息,不容忽視,民眾可透過修剪指甲時多留意指甲的形狀或顏色等變化,發現潛伏的疾病,及早治療。

童綜合醫院皮膚科醫師李俊諒指出,例如手指甲出現點狀凹陷,可能是手指甲溝出現濕疹或合併乾癬、圓禿;指甲橫狀凹陷則可能是指端濕疹、甲溝炎或發高燒、開刀等後遺症。

李俊諒表示,指甲出現縱狀凹陷,可能是指端有病毒疣、黏液囊腫等病灶壓迫形成,若所有指甲都有縱狀凹陷,則可能是扁平苔蘚等多發性皮膚病所致。

他說,指甲變厚可能是黴菌感染,即「灰指甲」,或乾癬、慢性創傷或先天性疾病所引發;指甲剝離可能是乾癬、甲癬或甲狀腺機能亢進、化學有機溶劑等直接傷害引發。

指甲脫落,除外傷造成,扁平苔蘚直接侵犯也可能造成指甲永久性脫落;指甲異常彎曲,則可能是慢性肺部疾病、氣管惡性腫瘤、先天性心臟病等慢性心肺功能不佳所致。

李俊諒說,指甲外型像湯匙,出現「匙狀指」多是缺鐵性貧血所引起;指甲變色,紫黑色可能是外傷導致甲床下瘀血或惡性黑色素瘤徵召,棕色或黑色則可能是黑色素瘤或一般色素痣,白色則是低蛋白血症或慢性腎衰竭。

---------------下一則--------------- 
五十肩 復健可緩解-中華醫藥網1030321《2014/03/20 18:23》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52歲李姓婦人 2個月來連穿衣服都感到吃力,直到手臂完全不能動,就醫發現罹患俗稱五十肩或冰凍肩的沾黏性關節囊炎,幸經復健加上關節鏡手術, 3天後就恢復右肩的活動能力。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楊宗(穎的禾改示)表示, 40歲到 60歲女性以及糖尿病患都是五十肩高危險群,冰凍肩會因關節囊發炎引發疼痛,在不敢使用肩關節下,關節囊逐漸變硬,惡性循環就越來越動不了,稱為原發性沾黏性關節炎。

他說,受傷、肌腱受傷或發炎、開刀、肩膀長期固定等都會造成沾黏性關節炎;但肩膀疼痛抬不起來不一定就是五十肩,也有可能因為肌腱發炎、肌腱斷裂、關節化膿、骨折、關節脫臼、神經受傷,甚至心絞痛。若持續多天疼痛,晚上無法朝痛側肩膀側睡,或同時胸部悶痛,要儘早診斷、治療,避免惡化。

楊宗(穎的禾改示)指出,單純的原發性沾黏性關節囊炎若不治療, 2年會逐漸改善,但可能不會完全好,並得忍受疼痛及生活上不便。多數五十肩患者復健後都可以緩解,但可能需要花上許多月才會見效,若因為工作考量,或肌腱破裂或發炎,可考慮關節鏡手術,他提醒,最重要的是要繼續復健,才能完全恢復及避免復發。

---------------下一則--------------- 
長期全身癢 恐肝腎出問題-中華醫藥網1030317《2014/03/15 19:29》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適逢季節交替之際,門診因皮膚發癢就醫的人數明顯增加。醫師提醒,冬季癢輕微可能只是脫屑或起疹,有些症狀卻不一定是因氣候變化所導致,嚴重者可能是肝腎出了問題,或感染等全身性疾病正在悄悄地進行。

台北市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家醫科主治醫師顏正中表示,曾收治一名 50多歲婦人,因感冒後伴隨背後皮膚癢已 7天,但是出現疼痛感才急忙就醫檢查。經檢查發現,右上背部出現帶狀排列的紅腫水泡,是常見的帶狀皰疹病毒發作。這樣的病毒常潛伏於人體內,壓力大或免疫力低下時便容易發病。經過抗病毒藥膏局部治療,配合口服止痛藥物,並輔導飲食均衡、充足睡眠等衛教觀念後,症狀目前已獲控制與改善。

顏正中說,單純的冬天皮膚發癢只要是輕微的症狀,多能以藥物緩解,但要注意的是,若是長期全身發癢,就要小心是否有肝腎功能方面異常。本身有慢性肝炎或是糖尿病的人,更要規律接受檢查。此外,感染造成的皮膚癢,如疥蟲感染,常在皮膚皺摺或柔軟處產生焦痂狀皮疹,常見於長期臥床病人。少數久病不癒的癢,可能是甲狀腺問題、自體免疫問題、貧血,甚至是淋巴癌,民眾千萬不要輕忽。

他指出,冬季時乾癢,四肢容易脫屑,最好方法就是補充足夠水分,每日勤擦乳液,不要用太熱的水洗澡。如果是吃了特定食物、藥物,或是皮膚接觸特定物品導致的發癢或起疹,可能是過敏症狀,嚴重的甚至會氣喘發作導致呼吸困難。所謂過敏性蕁麻疹,造成原因更是百百種,疹塊來得快、去得也快,是它的最大特徵,跟食物、藥物、氣候、粉塵都有關。

顏正中建議,由於癢是種很特別的神經傳導感覺。只要正確找到皮膚發癢原因,對於生活習慣、職業、藥物史、過敏史、病史好好檢視,只要找到發癢的源頭,才能對症下藥。

---------------下一則--------------- 

身苦和病痛=綜合>男性>女性>老人


貼錯痠痛貼布 愈貼愈痛-中華醫藥網1030318《2014/03/17 19:49》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40歲趙姓男子假日與朋友到校園打籃球,因肢體衝撞導致腳踝痠痛,事後自行購買貼布黏貼患處, 2、 3天後依然沒好轉;藥師提醒,每種貼布藥都有不同的適應特性,運動傷害建議使用冰涼感貼布。

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張文靜表示,運動導致的急性傷害建議使用冰涼感的貼布,不但有冰敷的效用,也可消炎、消腫。

另外,如搭乘飛機時造成緊張,又長時間在狹窄的座位久坐、體質虛冷或循環不良神經筋肉過度收縮的疼痛,可以考慮使用溫感或熱感的貼布,比較有舒緩作用。

張文靜指出,市售貼布分別為油性跟水性藥膠布,油性較沒有特別標示,水性貼布才特別標明或藥布比較軟厚。油性藥布貼得較牢,但容易引起過敏,形成藥疹,水性藥布貼得比較不牢。

她說,每種貼片的設計不同,所以時間也有差異,要看清說明書上的標示。另外,貼貼布要特別留意,若有過敏反應要馬上停用;挑選貼布要依患部的症狀、皮膚敏感度,最好是諮詢藥師。

---------------下一則--------------- 
停經後又來 當心子宮內膜癌【聯合報╱記者陳俊智�花蓮報導】

花蓮縣1名48歲婦女每年定期做子宮頸抹片篩檢,20年多來檢測結果均正常,日前陰道異常出血且有血塊,經超音波檢查,竟發現罹患子宮內膜癌第1期,治療後已無礙。門諾醫院表示,女性若經期不規律或陰道異常出血等症狀,應及早就醫,避免錯過治療黃金期。

政府積極推行子宮頸抹片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被檢出罹患子宮頸癌的人數已降低,但子宮內膜癌患者卻增加,患病人數更於2010年超過子宮頸癌。

門諾醫院婦產科主任廖基元指出,國內飲食西化,生活型態改變,易造成女性排卵不正常、月經周期不規律問題,都是易導致子宮內膜癌變因素。

他說,國內子宮內膜癌多發生於停經女性,60%是50歲以上婦女,患有糖尿病、高血壓、肥胖或未曾生育、飲食偏高熱量的女性更是高危險族群,不過,子宮內膜癌若能及早發現治療,存活機率相當高。

由於子宮頸抹片檢查只在陰道,未深入子宮體,雖有機會透過血塊檢測出子宮內膜癌變,但機率非常小;而分段搔刮術、子宮腔內視鏡和細胞抽取雖能診斷有無異狀,但屬侵入性檢測,不適合例行性檢查。

廖基元指出,罹患子宮內膜癌常見陰道異常出血、帶有血絲及異味的分泌物增多、腹痛、子宮積膿等病徵,如有症狀應儘快就醫。【2014/03/19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大腸鏡檢查…50歲以下 逾5成有大腸瘜肉【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吳佳珍�台北報導】

台灣癌症基金會昨公布最新調查數據,透過去年舉辦「追捕瘜肉」大作戰活動,收集接受大腸癌篩檢民眾的檢查報告,發現五十歲以下有接受大腸鏡檢查的族群中,有瘜肉的比率逾五成。雖然這調查結果可能被高估,但醫師認為,國人西式飲食,更誘發大腸癌前病變的年輕化。

癌症基金會分析四千五百一十一份參與追捕瘜肉民眾的大腸篩檢報告,七○一名接受大腸鏡檢查,其中五成三發現瘜肉,多在五十歲以上;不過,調查也發現,年輕族群有瘜肉比率也不低,卅到卅九歲族群中有五成一、四十到四十九歲族群有六成四發現瘜肉,但有瘜肉的年輕族群僅百分之九有家族遺傳史。

不過,五十歲以下參與此活動族群僅一百多名,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萬芳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賴基銘說,參加此活動的年輕族群多是因出現症狀或是較具健康意識,因此調查數據高估;根據萬芳醫院另行統計大腸鏡檢查的民眾顯示,約三成會發現瘜肉。

賴基銘說,瘜肉是大腸癌癌前病變的徵兆,可分為未分類瘜肉、增生瘜肉和腺性瘜肉,其中腺性瘜肉癌化機率最高,只要及時切除就可預防大腸癌發生;良性瘜肉雖無立即惡化成惡性腫瘤的風險,但若持續高油脂、高蛋白的飲食習慣,過十到十五年仍可能會惡化成癌症。

中研院院士彭汪嘉康也表示,近年來臨床也發現瘜肉有年輕化的趨勢,主因與國人飲食西化、攝取過多高油脂的肉類有關,加上蔬果量不足,呼籲民眾每日要吃足五份蔬果、多運動才能預防大腸癌及瘜肉。【2014/03/21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心事誰人知=綜合>工作>學習


50歲以上包袱少 更能活躍社會【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

預計2060年,國內50歲以上人口將占總人口60%以上。日本學者建議,50歲以上的民眾,應積極規畫人生下一階段的旅程,繼續貢獻社會,不必以養家活口為目的,而是追求自我價值實現。

日本醫科大學教授長谷川敏彥,有推動日本老人保健福利黃金計畫的推手之稱,昨天受邀赴台大演講,談如何創造成功的超老社會,並提出最新的存活轉型理論。他將人生分成三階段,包含出社會前接受社會滋養的第一人生,出社會到50歲前,需背負社會責任、照顧家庭的第二人生,以及50歲以後解除社會責任的第三人生。

一般認為,第三人生處於人生謝幕階段,長谷川敏彥卻認為,應將其視為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50歲以上族群承擔較少的社會包袱、養家活口經濟壓力,若積極規畫投入社會,不用再以賺錢為唯一目標,而是做自己想從事的志業,活躍社會,比起躲在家裡等著終老,更能創造更大的社會利益。

長谷川敏彥認為,以65歲界定人生進入高齡,並無科學依據,據他所知,應是德國前首相俾斯麥為了打擊政敵而訂定。因為反對俾斯麥的人多在65歲以上,他為了剷除異己,訂定65歲以上為高齡者,要求他們退休。長谷川認為,現在應該以生育年齡的界線50歲作為分界 ,50歲之後是追求自我實現的另一個開始。

長谷川敏彥說,19世紀至今,人口結構有非常大的變化,過去50歲以內人口占社會多數,但直到近年,50歲以上人口快速增長,到2060年就會超越50歲以下人口。現代人平均餘命也增長許多,以往活到50歲多以為是生命晚期,而現在活到50歲仍有很長的路要走,長谷川建議,不應還停留在過去思維,認為65歲退休後就等於人生謝幕,不具生產力。

前衛生署長、亞洲大學講座教授楊志良說,存活轉型理論並非是使退休年齡提前,而是建議50到75歲民眾能繼續工作,只是不用選擇勞力密集工作,而是以過去豐富的經驗,貢獻社會。【2014/03/15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居家生活


無度數泳鏡 6成傷視力 arena TRAVEL FOX等9款非平面 要求下架2014年03月14日蘋果日報【許麗珍╱台北報導】

不少民眾喜歡冬泳,許多中小學也會在冬天開游泳課,但標準檢驗局首次抽測市售泳鏡發現,高達六成的無度數泳鏡使用球面鏡片,與國家標準規定的平面鏡片不符,標檢局指經常使用恐傷害視力。其中包含知名品牌adisi、arena、VIEW及TRAVEL FOX等,標檢局將依《消保法》要求業者下架改善。

為了解市售泳鏡的品質與安全性,標檢局在知名體育用品店、百貨公司及大賣場等通路,購得十五種售價從一百九十九元到八百八十二元不等的無度數平光泳鏡,進行檢測後發現,其中九種未使用國家標準建議的平面鏡片,而是用球面鏡片,不符規定比率達六成,其中包含adisi、arena、VIEW、TRAVEL FOX等品牌產品。

增加度數易暈眩
標檢局副局長莊素琴表示,依《消保法》,對於可能危害消費者健康或安全的產品,可要求業者限期改善,如不改善,可依《消保法》罰六十萬到一百五十萬元。

建議民眾選購鏡片表面是平面的泳鏡,因水與空氣折射率不同,球面泳鏡在水中可能產生數百度近視度數,長期佩戴易產生暈眩、噁心症狀,且恐傷害視力。

家長江小姐表示,以前從沒有聽說戴球面泳鏡會產生度數落差,而且沒想到動輒八、九百元的泳鏡也不安全。

三總眼科部主任呂大文表示,球面鏡片雖不致於造成視力永久傷害,但在水中產生的度數落差,會導致在水中的辨識力受影響,且面臨不必要的短暫性近視,以近視八百度的人為例,戴球面鏡片的泳鏡在水中,近視變成一千三百度,曾有民眾游上岸時,因度數變換過大而暈眩、重心不穩跌倒。

接到公文會配合
TRAVEL FOX代理商夏之戀公司、adisi製造商山林歲月公司、arena進口商愛銳公司及VIEW進口商亞藝公司均指,接獲公文通知後,若確認不合格會配合政府規定。

---------------下一則--------------- 
洗不掉吹不散 「三手菸」毒害小孩最深【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

室內抽菸,不但有二手菸問題,更有「三手菸」的危害。美國最新研究顯示,菸品燃燒產生的尼古丁等有毒物質,會殘留在衣服、牆壁上,長期接觸或吸入這些汙染物,會增加罹癌風險。

「三手菸」指的是吸菸後殘留在環境中的有害汙染物質,常附著在沙發、牆壁、地毯、衣服和玩具等表面,甚至吸菸者的頭髮和皮膚,長達幾個月都不會消失。

美國化學協會年會十七日首次發表三手菸致癌最新研究,指出尼古丁有很強的表面粘附力,會與空氣中的亞硝酸、臭氧等化合物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毒性更強的新汙染物,如亞硝胺等致癌物。

高雄榮總家醫科主治醫師薛光傑說,菸中的尼古丁和焦油會附著在室內,長達幾個月都不會消失,即使關窗、關門、打開電風扇等,也沒有辦法杜絕。

這些有毒物質難清除的程度可比廚房的油煙,一般用清水也很難洗淨,且三手菸無所不在,也會附著在牆壁、天花板上。

孩童是三手菸最大的受害者,薛光傑說,三手菸也會透過皮膚接觸進入人體,孩童又容易將玩具等物品放入口中,易大量吞下有毒物質。研究就發現,接觸三手菸的孩童出現呼吸系統、認知能力問題的風險大增。

台灣醫界菸害防制聯盟秘書長、台北榮民總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賴志冠說,有些癮君子父母以為不在孩子面前抽菸就沒事,抽完菸後再去抱小孩,也是會讓孩子接觸到菸品的有毒物質。

薛光傑建議,避免三手菸最好方式就是及早戒菸;若是無法做到,就不要在室內抽菸,並定時更換地毯、衣物等。【2014/03/19 聯合報】@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