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1020514基金資訊

2014年05月14日
工業、資訊 年漲幅上看16% 2014/05/14【經濟日報╱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統計顯示,五年來,各產業指數於5月下跌的機率達六成五。不過,投資人如果趁5月低檔時進場布局,一年後都是正報酬,以工業、資訊科技及水資源類股的報酬率最高。

彭博資訊統計,五年來,各產業指數5月的平均跌幅達2.4%,商品研究局(CRB)指數及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工業金屬指數的跌幅更高達3%以上。相反的,價值型類股如MSCI農業指數、MSCI原物料指數及S-Network全球水資源指數則較抗跌。

康和投顧產品經理林映汝表示,依過往經驗,由於九成五以上的企業第1季財報已於5月中旬前公布,股市欠缺利多消息刺激,預期市場將進入投資淡季。

不過,林映汝指出,如果投資人把握回檔時機進場,投資基本面較佳的產業,一年後將有機會獲得兩位數的報酬,尤其是工業、資訊科技及水資源類股指數,都有16%以上的漲幅。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蔡詠裕表示,雖然科技股股價拉回整理,小型股的修正幅度也較大,但主要反映的是短期資金變動及技術面修正,並不是因為基本面改變,科技股獲利優於預期的幅度為十大類股中第四名,獲利動能將支持股價。

---------------下一則--------------- 
8檔台股基金 淨值創新高2014-05-14 01:25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台股歷經國內外諸多議題爭擾,指數9,000點近關情怯,反觀國內投信發行的台股基金,有8檔逆勢向上創下淨值新高,法人表示,台股在科技產業龍頭財報佳、景氣復甦、外資持續看好加上年底選舉題材下後市仍看俏,連帶讓台股基金績效可期。

群益安家基金經理人沈宏達表示,台灣今年經濟成長動能增強,指數中長期均線呈多頭排列,但各類股表現好壞差異大。他指出,今年以來加權指數上漲3.27%,其中電子類股上漲12.13%,但金融、傳產類股卻分別下跌7.31%、4%,顯示選股不選市是最佳策略。

其中傳產股建議布局競爭力改善產業的生技、機電,大陸長線基本需求成長的中概消費股;電子族群可鎖定趨勢科技的雲端、光學、能源管理等;科技可留意新iPhone概念、工業電腦、網通雲端服務等。

富蘭克林華美傳產基金經理人楊金峰指出,台股傳產受大陸經濟數據漲跌互異影響,今年表現不若電子族群強勁,但第2季開始,部分傳產股進入產業旺季或受惠市場供需變化、成本下降等,獲利、股價中長線均具表現空間,值得留意。

富蘭克林華美高科技基金郭修伸認為,繼半導體族群,蘋果新機發表應是接下來的電子重頭戲,研判5、6月上游供應鏈股價就會開始反應,值得持續追蹤。

他指出,尤其是今年不少組裝、軟板大廠積極打入蘋果供應鏈廠並增加市占比,加上智慧型手機、行動裝置設備等雲端應用商機與需求量增,帶動光電、光纖、電子零組件、封測、伺服器等產業營運成長,相關供應鏈廠也成為近期法人加碼的標的。

摩根台灣金磚基金經理人葉鴻儒強調,全球股市陷震,台股卻逆勢向上,從最新投信基金規模來看,台股基金規模連兩個月突破2,600億元,3月來到2,612億元,顯示台股基金淨值走升且人氣持續暢旺。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05-14/clipping/A38A00_T_02_02.JPG

---------------下一則--------------- 
台股基金前10強 近月報酬逾3% 2014-05-14 01:25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台股5月進入高檔整理,守穩8,900點與月線成為第一要務,但美國聯準會(Fed)續釋出不會太快升息,鼓舞多頭進場,美股可望持穩,帶動台股中線偏多趨勢未變,法人指出,大盤短線雖急攻9,000點不易,但業績股相對亮眼,相關台股基金前10名近月報酬也達3%之上,最佳表現甚至有逾5%漲幅。

富蘭克林華美傳產基金經理人楊金峰表示,5月以來台股盤面主流股仍集中在電子權值股、生技股與財報成績亮眼者,金融股雖有單日表現,但整體表現仍較為弱勢。在資金持續流向特定族群下,形成指數陷入膠著,強勢股卻持續上漲的盤面現象,帶動相關台股基金受惠表現續強。

楊金峰指出,後勢留意產業與業績表現佳或具題材性類股,目前盤面主流包括半導體類股、蘋果概念股及生技類股,均可擇優布局;傳產族群的房市、車市相關零組件、原料供應商長期營運仍看好。

日盛小而美基金經理人趙憲成認為,台股外資加碼力道明顯減弱,季報反應,繳稅與產業淡季將至,電子產業進入五窮六絕的淡季,推測籌碼與基本面再創新高的機會並不大,後市區間整理機會較大,但年底選舉行情、美國升息預期2015年6至7月,長期展望仍佳。

趙憲成分析,重量級藍籌股法說2014年展望全數優於市場預期,相關公司股價持續創下新高,台股在兩年半新高附近緩步墊高,由於籌碼面及基本面支撐力道不若之前強,接下來仍是以個股表現為主。

群益葛萊美基金經理人蔡彥正強調,全球景氣復甦,有利台股後市,美歐景氣回升確立,台灣經濟受惠程度高,2013年GDP為2.11%,今年上看3%,企業獲利同步走升,有利於支撐台股。

他指出,政府政策作多,外資信心不減也是一項重要利多,目前政策偏多股市,有效提振投資信心,加上台灣有經常帳盈餘、外匯存底豐沛,匯率相對穩,較不受量化寬鬆(QE)退場影響,持續受外資青睞。

蔡彥正建議,台股現階段類股輪動快速,今年指數震盪整理、資金輪動快速,但中長期均線呈多頭排列,選股不選市為最佳策略,建議可逢低承接前景較佳的公司股票。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05-14/clipping/A38A00_T_01_02.JPG

---------------下一則--------------- 
大中華基金 喜迎活水2014/05/14【經濟日報╱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中國國務院9日發布「新國九條」,全面推進資本市場改革,政府強勢做多心態鮮明,上證指數12日上漲逾2%回應,昨(13)日指數雖小跌,但港股恆生、國企指數連兩日彈升。投信業者看好大中華基金後市。

根據摩根投信統計,2004年1月推出「國九條」後,中國股市大受提振,之後1個月及後2個月漲勢強勁,後2個月上證指數漲幅甚至逼近一成,不過,拉長至後3月,股市受惠政策提振力道趨軟,易陷入震盪走勢。

今年來陸、港股走勢震盪,指數皆呈負報酬,27檔中國基金平均下跌逾一成,表現欠佳。投信業者預期,在中國刺激政策出爐後,預期將有助於大中華股市上揚。

摩根中國基金經理人沈松指出,「新國九條」政策有機會針對A股企業調降稅率,將有利於提振企業獲利,也有助於股市表現空間。此外,人民幣進一步國際化,以及開放外國資金進入中國,將挹助陸股向上動能。

沈松強調,中國經濟7%-8%溫和增長速度不會阻礙大市向上,改革紅利將推動過去偏低的估值進一步擴張,股市中長線動能可期。MSCI中國指數本益比趨近八倍,中國股市估值處在低檔水位,投資人可掌握低點布局時點。

日盛中國內需動力基金經理人李忠翰表示,大陸國務院端出「新國九條」,這是繼2004年初,時任大陸總理溫家寶推出「國九條」後,再一次針對股市的全面性改革。中國、香港股市的投資重點,可關注微刺激政策受惠產業,但仍以選股為主。

群益亞太中小基金經理人陳培文指出,由於近期各市場藍籌股相對強勢,顯示資金心態保守,暫時進駐在防守型權值股,因此需等待成長股回測到合理價位後,資金才會重新回流積極型股票,持續看好資本設備、環保、網路媒體等成長型族群。

圖表詳見
http://money.udn.com/magimages/44/PROJ_ARTICLE/0_0/f_307950_1.jpg

---------------下一則--------------- 
滬港通送禮 四族群笑納2014/05/14【經濟日報╱記者曹佳琪�台北報導】

今年4月中國政府宣布「建立上海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根據過去經驗,2007年港股直通車消息一出,曾帶動港陸股市在兩個月內大漲二至六成,法人指出,上次國企股領軍上衝,預期本次出線的將是民企股,投資人可留意民企股相關基金表現。

德盛東方入息基金產品經理許廷全指出,市場開放和資金流動將有助於活絡陸港股市,預期隨著國際資金進駐和成交量提升,有四大族群可受惠滬港通,包括民企股、券商股、A-H價差股,以及在流動性提升下可望獲得重新評價的中小型股。

日盛中國內需動力基金經理人李忠翰表示,滬港直通車10月將正式啟動,陸港互連互通有利於未來資金面改善,將嘉惠上海、香港兩地股市, 而新國九條就市場開放提出了一系列策略,亦有助於滬港通開放前的準備工作,最直接受益的族群包括藍籌股、券商股與A-H價差股等。

其中又以低本益比、低股價淨值比與A-H股中的高折價率類股最有機會,接下來觀察在滬港通細則推後,能否有更多的引進市場資金政策。

摩根中國A股基金經理人余鎮文指出,滬港股市直通車預估總額度將達人民幣5,500億元,不僅將活化滬港股市動能,亦可望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且港交所未來不排除與深圳交易所合作,為陸股增添利多題材。

余鎮文表示,對A股而言,滬港股市直通車代表踏出資本開放的一步,有助於提高國際投資人對A股的投資興趣;對港股而言,則有助提升股市交易量和港股吸引力。

此一計畫曾在2007年提出,推動香港恆生指數當年創下新高,但後來被取消。余鎮文認為,本次透過兩地股市直通,不僅有助兩地股市資金活水,更有利A、H股縮小價差。

圖表詳見
http://money.udn.com/magimages/44/PROJ_ARTICLE/0_0/f_307956_2.jpg

---------------下一則--------------- 
振經濟 中國料降存準率 固定資產投資成長12年新低 人行將出手2014年05月14日蘋果日報【于倩若╱綜合外電報導】

數據難看
中國4月零售銷售、工業生產、固定資產投資等一系列經濟數據均不如預期。儘管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要習慣成長趨緩的新常態,但在近期經濟數據持續低迷,市場對政策「愈穩愈傷心」之下,《網易》獨家消息指出,中國政府近期將採取包括調降存準率在內一系列刺激經濟措施。

中國國家統計局昨公布數據顯示,4月工業生產年增8.7%,不如經濟學家所預測的8.9%,且增速創5年來最慢;4月零售銷售年增11.9%,也不如市場預估的12.2%,接近5年低點;1~4月固定資產投資年增17.3%,甚至寫下2001年12月、即逾12年來最小增幅。

研究員:愈穩愈傷心
《網易》引述知情人士透露,中國政府近期將採取一系列刺激經濟措施,包括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等,先前人行已調降農村銀行存準率,下一步還將逐步分類調鬆,包括陸續開放私募基金、債券發行將更靈活多樣,以及活絡資本、社會保險及養老金等。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人行)行長周小川表示,目前政府強調宏觀調控要有定力,不會採取大規模刺激政策,「人行主要進行逆周期調整,一旦發現周期變化,會進行逆周期調整,絕大多數是微調,這種微調始終都在做。」

但最新工業生產、投資和零售銷售成長減速情況超乎預期,意味中國經濟減速加深,極可能達不到7.5%經濟成長目標,考驗著中國政府僅願推行微刺激的「維穩」立場。

國泰君安宏觀研究員薛鶴翔說:「愈穩愈傷心,政策有變得積極些,但整體上效果並沒有體現出來,至少市場希望見到的溫和經濟成長也沒能看到。」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則表示:「相對緊縮的政策明顯與穩定成長的基調不合,經濟成長仍將疲弱。」他認為,銀行存準率極可能全面降低。

銀行不許停購房貸款
中國政府已提出包括減稅和鐵道與興建住房支出在內的刺激措施,但不願大舉寬鬆貨幣政策。習近平上周說,中國需要適應經濟成長步調趨緩的「新常態」。

此外,中國1~4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年增率16.4%,較1~3月回落0.4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較去年同期下降7.9%,降幅擴大5.6個百分點;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6.9%,銷售額則下降7.8%,較1~3月擴大2.6個百分點。

面對房市疲軟,中國人民銀行(人行)已要求商業銀行不許停止個人購房貸款,要求對個人房貸合理訂價,提高貸款發放及審批效率。

---------------下一則--------------- 
陸經濟走軟 苦等政策利多2014-05-14 01:25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陸股近期走勢依然震盪,但法人表示,目前滬深300指數本益比為2007年以來低位,下檔風險不高,陸股還在等政策利多,上漲引子才會被點燃,現今雖然不好,可是也沒有那麼差,只要精選個股、波段操作,中國基金仍有利可圖。

4月匯豐中國製造業PMI指數終值為48.1,低於預期的48.4,且連續四個月低於50的榮枯線水準;加上官方公布的PMI為50.4,也低於預期的50.5,讓陸股走勢持續疲軟。

瑞銀投信投資部主管張繼文認為,短期大陸股市將受經濟疲弱影響,走勢陷入大箱型區間整理,操作上建議應買黑不買紅,逢低分批布局以靜待行情。

復華大中華中小策略基金經理人余文耀表示,目前滬深300指數本益比是2007年以來低位,上證指數成分股中,銀行、地產板塊本益比僅4至5倍,機構持倉也較少,未來若遇政策利多,陸股就容易出現大漲行情,可望帶動市場情緒回溫。

德盛亞洲總回報基金經理人潘宇明指出,大陸處於經濟轉型期,但仍可透過精選個股找到投資機會。

---------------下一則--------------- 
陸股醞釀反彈契機2014-05-14 01:25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大陸上證指數和國企股指數雙雙回落至接近前波的3月中低點,但在沒有新的利空下,法人預估,陸股將有機會醞釀新一波反彈機會。

富蘭克林華美中國消費暨中華基金經理人游金智表示,為穩定經濟發展,預期大陸政府有意願和能力來緩和房地產頹勢,包括透過擴大基礎建設投資和放寬房地產政策。

游金智分析,近期可留意幾個可能觸發市場反彈的機會點,包括觀察即將陸續公布的4月經濟數據,經濟能否有止穩反彈跡象,後續還將公布零售銷售、工業生產和固定資產投資等數據;在滬港通細則已經推出、IPO和優先股逐漸進展後,能否有更多引進市場資金政策。
此外,也建議關注地產政策是否有繼續鬆綁可能,且貨幣政策是否有再調整的機會。

ING中國機會基金經理人朱繼元表示,大陸4月進出口數據意外改善,分別年增0.8%和0.9%,優於市場預期,法人指出,今年6月以前的經濟數據均受制於去年對港貿易造假的高基期影響,因此4月實際貿易強度反具低估之嫌。

扣除對港及保稅區轉口貿易,4月大陸出口年增率達20%,其中對歐美日出口均上揚,法人認為,這顯示外需如期改善,且4月CPI意外回落至1.8%,創一年半以來新低,有助於提供人行推出刺激政策。

施羅德大中華股票研究團隊主管Louisa Lo(盧偉良)表示,大陸浮現的改革動能,如果能夠妥善執行,將帶來陸股PE(本益比)再調高的重新評價行情,大陸成功地調結構與優質的長期成長,會帶來具有吸引力的投資機會。

元大寶來新中國基金經理人樂禹表示,「新國九條」出爐可望使資本市場改革加速,利於行業優化收入結構,增加跨境業務收入來源,海外布局領先的券商將更為受益。

宏利精選中華基金經理人游清翔分析,大陸下半年可望受惠歐美復甦,因此第2季的任何回檔,都是進場加碼大中華基金的時機,預估今年大陸企業獲利成長可達10%。

---------------下一則--------------- 
印度股市飆1.36% 創新高 在野聯盟可能贏得大選 新政局帶來希望2014年05月14日蘋果日報【陳冠穎╱綜合外電報導】

印度在野聯盟有望在國會大選中贏得過半席次,新政局為經濟復甦帶來希望,激勵印度股市SENSEX指數昨終場大漲1.36%,收盤續創歷史新高23871.23點,短線持續看多,印度盧比昨同步走強,兌美元創9個月新高。

印度將在16日正式公布選舉結果,出口民調顯示在野聯盟有望在國會拿下過半席次,並由其領袖莫迪(Narendra Modi)出任總理。

印度股市曾在2009年大選結果公布次一個交易日大漲逾17%,此次在變天利多激勵及外資強力買超下,近3個交易日累計已上漲6.7%。印度股市自去年9月13日莫迪獲提名為總理候選人以來已上漲22%,印度盧比同期強升達6.3%。

莫迪有機會出任總理
印度匯市昨同步走強,印度盧比一度升值0.8%,兌美元升破60大關,來到1美元兌59.5925印度盧比,創9個月新高,後來疑似在印度央行干預下縮減升幅,但始終支撐在60價位以上。

高盛(Goldman Sachs)則表示,今年外資流入印度股債市金額已經超過100億美元(約3020億元台幣),在政局穩定之後預期股市還會繼續上漲。

摩根大通(JPMorgan & Chase Co.)也指出,在出口民調顯示在野聯盟不需太過依賴地方政權組閣及立法下,市場將會繼續狂歡。

麥格理去年預測神準
去年預測印度股市最準確的麥格理研究部主管阿羅拉(Rakesh Arora)表示,莫迪若能成功擔任印度總理,他原先設定的SENSEX指數年底目標23900點可能就嫌太為保守。目前 SENSEX指數本益比達14.9倍、已經遠高於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10.5倍。

不過,印度股市上周五及本周一連2個交易日創新高,疑似因預測在野聯盟勝選的出口民調提前外洩所致,遭有心人士炒作,當局已介入調查。

---------------下一則--------------- 
印度股市 擁改革行情2014/05/14【經濟日報╱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印度國會大選告一段落,最終選舉結果將於5月16日出爐,目前出口民調顯示,由莫迪(Modi)領導的印度人民黨(BJP),可望擊敗執政的國大黨,贏得此次大選,莫迪也可望當上總理。

在選舉行情發酵下,印度股市已連續四日上漲,昨(13)日SENSEX指數更創下歷史新高,今年以來漲幅已逾12%。印度盧比同步走強,創近9個月新高。印度股市曾在2009年選舉結果公布後,大漲逾17%。

投信業者指出,印度政黨輪替帶來的政策改革預期,有利印度股市長線表現,不過,短線SENSEX指數漲幅已不小,若看好印度長線表現,建議投資人分批進場布局或定期定額為宜。

摩根印度基金經理人施樂富 (Rukhshad Shroff)分析,SENSEX指數自去年8月低點以來反彈33%,外資看好印度大選所帶動政治革新的投資機會,自去年以來加碼,累積買超近250億美元。

莫迪行政執行力佳,新政府新氣象可望挹注新活力,施樂富預期,新政府上任後,振興政策將偏重民生消費,有利於內需類股表現。由於內需消費占印度國內生產毛額GDP逾六成,也將推升印度經濟成長。
此外,政治雜音將塵埃落定,先前停滯的企業投資可望啟動。

圖表詳見
http://money.udn.com/magimages/44/PROJ_ARTICLE/0_0/f_307957_1.jpg

---------------下一則--------------- 
金磚國題材多 外資愛2014/05/14【經濟日報╱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近期全球資金轉進低基期和具有改革轉機題材的市場,金磚國印度、巴西與大陸股市吸引資金進駐:印度、巴西挾選舉題材,大陸則在滬港通及新國九條等資本市場開放利多刺激下,最近也展開反彈走勢。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新興市場挾評價面便宜優勢吸引資金回流,預期未來新興國家將呈現差異化表現,單筆操作可選擇側重中、泰、雙印的亞洲區域型基金,分享選舉改革契機。

就中長期而言,持續看好新興市場中小型股票基金,可作為定期定額首選,由於許多機構法人研究範圍並未涵蓋到新興市場小型股,蘊藏較多尚未被發現的投資璞玉,較能受惠新興國家創新及內需產業的蓬勃商機。

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成長基金經理人馬克.墨比爾斯表示,印度新政府有利於整體經濟發展與股市行情,人民黨領袖莫迪一旦贏得總理寶座,將擁有相對穩定的內閣,並將大刀闊斧進行經濟結構改革,有望將古吉拉特邦成功的經濟改革經驗,複製到全國各地。

他期待,若能放寬外國直接投資的限制、簡化繁瑣規則,改善國內投資及營商環境,預期未來幾年印度股市的年化報酬率可望達到15%-20%的水準。

---------------下一則--------------- 
農業基金 投資時點到 黃小玉今年價飆2成 上中下游各有機會2014年05月14日蘋果日報【劉煥彥╱台北報導】

聖嬰現象
今年聖嬰現象發威,有歐洲糧倉之稱的烏克蘭又捲入與俄羅斯的緊張關係,使今年截至5月初,黃豆、小麥及玉米價格累計攀升16~20%。投信業者認為,目前在農業上游、中游與下游都有投資機會,烏克蘭局勢一時也解決不了,都將創造農業基金投資機會。

德盛安聯全球農金趨勢基金經理人林孟洼表示,今年3月聖嬰現象的前兆明顯。例如,對聖嬰現象較敏感的棕櫚油產地馬來西亞,受到雨水短缺影響,棕櫚油價格從年初至今已攀高約25%。今年初中南美洲氣候不穩定,邁入北美春耕之際,聖嬰現象推升黃小玉價格勁揚逾16%。

林孟洼指出,第2季春耕是很好的觀察點。若穀物價格因春耕豐收而下滑,將有利下游食品加工業降低進貨成本。隨著景氣回溫,市場需求提升,將進一步拉抬大宗商品價格,相關廠商獲利成長可期。

農糧4大商機著手
但林孟洼也說:「如果聖嬰現象影響接下來的穀物收成,上游原物料廠商將可望受惠穀物價格上漲,進一步拉抬獲利表現。」

由此觀察,他認為現階段農業基金投資,既然在上、中、下游各有機會,靈活布局將是投資致勝關鍵,建議可從農糧4大商機著手,包括農產品萌芽(基礎資源業者)、成長(農產品原料)、茁壯(農作物處理及加工)和收成(配送及銷售),並彈性調整4大商機投資比重,是目前成效較佳的農金投資策略。

元大寶來商品指數期信基金經理人曾士育表示,今年北美冬季異常嚴寒,南美洲也嚴重乾旱,衝擊黃豆、玉米、小麥等基本穀物生長,使今年截至5月8日,黃小玉價格分別上漲16%、20%、19%,一反2013年豐收而價跌的情況。

作物播種時間遞延
目前正值北美穀物播種季節,但美國農業部指出,由於部分地區氣溫偏低,加上中西部乾旱,延後部分作物播種時間,至5月初春麥播種進度僅26%,玉米僅29%,遠低於過去5年同期約40%的進度,勢必推升短期農作物價格續揚。

霸菱投顧則指出,烏克蘭是全球第3大玉米產地、第6大小麥產地及第7大黃豆產地,但4月中俄羅斯在生產穀物的頓內次克鄉間演習,干擾當地的播種進度,且烏克蘭穀物主要由東部出口,但烏國東部戰亂未平,波及農場區及出口港運作,造成農產品價格續揚。

烏國紛爭短期難解
霸菱投顧認為,由於短期間烏克蘭政治紛爭難解,穀物價格有機會繼續飆漲,投資人可趁勢布局農業相關基金。

---------------下一則--------------- 
美元平衡基金 讚2014-05-14 01:25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時序進入年中,就經驗而言,第2季與第3季市場走勢相對動盪,法人觀察,2010年來市場動盪期間各類基金資金流向,2010∼2012年受到歐債疑慮衝擊,股票型基金呈現大幅流出,資金流入債券型基金避險。

至於2013年之後,受惠歐美經濟復甦轉強,即使市場短線波動,但資金仍相對青睞股票型或平衡型基金,特別是平衡型基金,受惠於股債兼備的特色,自2011年以來市場遭遇波動期間,依然持續吸引資金流入。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協理盧明芬表示,面對第2、3季傳統淡季,建議穩健型投資人可藉由產業均衡布局,防禦與成長題材兼具的美國平衡型基金作為投資主軸,至於一般型投資人則可透過多元配置的全球股票型基金作為中長線投資標的。

富蘭克林坦伯頓穩定月收益基金經理人愛德華.波克認為,即使美股大盤指數來到歷史高點,但基金投資於個別股票,並非整體大盤,透過基本面篩選,持續在美國大型股中找到投資機會,債市方面依然看好高收益債市較具投資利基。

德盛安聯四季雙收入息組合基金經理人傅子平指出,當前環境投資人需要的是收益加成長的雙收組合,特別是全球股市近期獲利了結賣壓湧現,部分市場回檔整理,反觀今年來主要債券資產報酬超過2%,以動態組合先配置在部分債券資產,再藉由多元收益布局區域和產業具有成長潛力的股市和企業。

他表示,這樣的方式除可掌握收益來源,有效降低投資組合波動風險,還能找出股市中投資最具成長潛力的強勢標的,而組合基金所以受到投資人青睞,就是因為可快速因應市場況狀,靈活調整持股,以降低波動、並適時逢低買進。

摩根多重收益基金經理人邁可.施厚德(Michael Schoenhaut)指出,近期金融市場陷入震盪,但全球景氣向上趨勢並未改變,為了不錯過全球景氣翻轉回升的投資契機,平衡型基金不但有債券利息做後盾,又不會錯失股市成長的機會,是投資人尋求參與經濟成長又能降低波動的最佳選擇。

再者,他指出,市面不少平衡基金具有配息機制,提供較為穩定的收益機制,搭配投資更能掌握股市復甦向上動能,因而吸引資金搶進布局。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05-14/clipping/A37A00_T_01_02.JPG

---------------下一則--------------- 
補漲空間可期 亞股入息基金夯2014-05-14 01:25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今年以來共有7檔投信「入息」基金問世,顯示追求穩健收益與成長已成新的投資風潮。法人指出,全球經濟步入成長,與全球景氣高度連動的亞洲,在出口回溫的帶動下,股市向上動蓄勢待發,且相較成熟市場漲多回檔,亞股去年升幅有限,本益比仍處於歷史低檔,目前為11.6倍,較成熟市場14.8倍更低,因此兼具價值面優勢及成長動能的亞股,補漲空間最值得期待。

摩根泛亞太股票入息基金經理人顏榮宏指出,現在全球景氣就是緩步復甦,從經驗來看,MSCI亞太(不含日本)高息股指數在景氣復甦期間的年化報酬率達55.4%,優於MSCI亞太(不含日本)指數的37.8%,且過去18年來超越大盤機率達75%。

摩根泛亞太股票入息基金採雙幣別發行,並以亞太高股息為主要投資標的。顏榮宏指出,進一步考量報酬�風險值,亞太(不含日本)高息股依然勝出,不但報酬率更加出色,波動度還相對較低。

顏榮宏表示,能配發高股息的企業,通常財務體質和營運動能都較佳,且在股息保護優勢下,較能抵抗市場震盪,因此將亞太(不含日本)高息股納入投資組合,能增強資產穩定度。

德盛亞洲總回報股票基金經理人潘宇明表示,跟拉丁美洲與新興歐洲相比,亞洲基本面相對穩固,長期而言,亞股表現將優於其他區域的新興股市,不過,就爭取總回報的角度來看,建議採取靈活的投資風格。

他指出,目前亞洲國家因中產階級崛起、政策紅利發酵,都是亞股投資機會,其中,特別看好高成長科技、清潔能源與消費類股等三大趨勢產業。

中國信託東方精選基金經理人邱魏悅指出,從4月中旬後,新興亞股已隨著歐美股震盪而拉回整理,但各別股市憑藉選舉、企業獲利增長或資金回流等題材而上漲,如菲律賓股市今年大漲逾16%,創量化寬鬆(QE)退場衝擊後的波段新高,印度股市則不斷翻新歷史紀錄,突破23,000點,在亞洲一枝獨秀。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05-14/clipping/A38A00_T_03_02.JPG

---------------下一則--------------- 
歐高息股 報酬率吸睛2014/05/14【經濟日報╱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美國量化寬鬆(QE)預期今年完全退場,歐洲則可望維持寬鬆利率,在低利率時代,資金持續追逐高息資產,全球高股息類股中以歐洲股票最受注意。

富達歐洲入息基金經理人克拉克(Michael Clark)分析,歐洲企業去年平均獲利年成長率出現轉機,加上不少歐洲大型價值股仍處於折價階段,未來12個月本益比不及14倍,低於全球及美股。

克拉克指出,目前歐洲企業股利率高於公司債殖利率的比重高達四成,遠高於1999年以來的平均值15%,不少企業甚至宣布調高股利政策,顯示歐洲企業的股利政策對股東十分友善,也是吸引資金進場的主因。

克拉克表示,統計從1996年3月到去年年底,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歐洲高股息指數年化報酬率達9.1%,優於MSCI歐洲指數的8.7%。

在景氣溫和成長階段,MSCI歐洲高股息指數的年化報酬率更高達近12%,勝過MSCI歐洲指數的10%。

歐股除了有高息利多以外,還可望受惠於併購活動,尤其是小型股。施羅德歐洲小型公司基金經理人林區(Andrew Lynch)表示,歐洲小型股具有較高的成長潛力,也受惠於愈來愈熱絡的企業併購活動。
整體來說,歐洲經濟好轉,企業獲利也持續提升。

天利全球股票團隊基金經理人桑柏(Stephen Thornber)指出,股市連漲數年,債券殖利率處於歷史低點,投資人很容易認為配發股息的個股必定已經十分昂貴。

圖表詳見
http://money.udn.com/magimages/44/PROJ_ARTICLE/0_0/f_307954_1.jpg

---------------下一則--------------- 
亞洲可轉債 現景氣行情2014/05/14【經濟日報╱記者葉家瑋�台北報導】

全球景氣自「復甦到成長」階段,資產配置調整更具難度,投信法人表示,可轉債有債息作為後盾,又有股票資本利得的空間,具有「攻防兼備」特質,在這個階段較能掌握景氣復甦行情。

今年以來亞洲各類債券包括高收益債、政府債等指數,平均上漲2%至6%。投信法人分析,伴隨新興市場經常帳赤字逐漸觸底回溫,印度與印尼兩國經濟體質出現明顯改善,帶動新興亞洲債市與股市強勁反彈。

然而,相較新興亞債強勁的表現,MSCI亞太指數今年以來僅小漲0.44%,但資產管理業者認為,新興亞洲與歐美景氣復甦連動度高,未來新興亞股仍有補漲空間可期;在這個時候,可轉債為債券加上股票選擇權的組合,當遇到股市空頭的時候,可轉換公司債提供投資人固定的債息,但若是股市多頭,投資人就可以選擇將債券轉換成股票,享有股票資本利得的上漲機會,是新興亞洲景氣乍暖還寒環境下的一項投資選擇。

聯邦環太平洋平衡基金經理人郭明玉表示,景氣位在「復甦到成長」的階段時,可轉債兼具債券及股票雙重特性,可彈性享有景氣行情。亞債的優勢在強勁的基本面,全球經濟成長下,亞太區將能同步受惠歐美景氣復甦。同時,可轉債波動、風險低於股票,但長期報酬與股票相比並不遜色。

據統計,亞太地區可轉債發行量不斷增加,截至今年首季市場規模已達930億美元,顯示市場對可轉債投資前景看好。

柏瑞亞太策略債券基金經理人陳憶萍表示,亞債仍具增值潛力,根據JACI亞債指數分析,今年以來截至4月底止,新興亞債指數漲逾3.44%,相較去年全年僅0.16%漲幅表現明顯亮眼,凸顯新興亞債持續受青睞。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經理人羅傑瑞(Jeffrey Roskell)認為,透過兼具債券及股票特性的亞洲可轉債,不但有債息作為後盾,又有股票資本利得的空間。

---------------下一則--------------- 
新興債市 進場時機到2014/05/14【經濟日報╱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去年新興債市共同基金,淨流出金額達340億美元。不過,自今年3月底起,資金已連續六周回流新興債市,一改過去流出態勢。復華投信認為,新興債市因新的資金動能啟動,進場時機浮現,建議投資人可逢低布局。

復華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汪誠一表示,今年以來,巴西、印度、南非、土耳其、俄羅斯等央行都祭出升息,除了擴大利差,也提高做空該國貨幣的成本,有助匯率穩定及利差交易的進行,目前新興貨幣波動度指數降至近一年來低點,可望逐漸吸引資金回流。

汪誠一認為,美國投資等級債與高收益債的信用利差已降至金融海嘯以來的低點,但新興美元債利差仍有逾300 bps且位在近五年平均值附近,預估仍有收斂空間。以摩根大通指數為例,目前新興本地債殖利率約6.7%、新興美元債約5.4%、高收益公司債則約5.0%,具有相對較高的收益,且新興債市經過去年的修正後,目前評價水準更具投資價值。

今年堪稱新興國家選舉年,巴西、印度、南非、印尼、土耳其、匈牙利、哥倫比亞等國家陸續舉行總統或國會等重要選舉,其中除了巴西以外,多數國家都將在5月底左右結束選舉。隨著選舉結果抵定,加上對政策改革的期待,原先觀望的資金陸續開始進場。

汪誠一指出,新興市場債券目前具有較高收益率,加上政治環境明朗化,將吸引資金逐步回流。今年3月底以來,資金已連續六周淨流入新興市場債券共同基金,流入金額仍溫和,預期後續將有更多資金回流,資金行情的啟動,有助支撐新興債匯市後續表現。

摩根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皮耶指出,國際資金持續回籠,無非是瞄準新興債二大投資亮點「較高債券收益率」及「價值面頗具吸引力」。再者,今年是新興國家大選年,選舉結果將左右未來經濟發展與政策走向。

圖表詳見
http://money.udn.com/magimages/44/PROJ_ARTICLE/0_0/f_307953_3.jpg

---------------下一則--------------- 
全球高收債 資金避風港2014/05/14【經濟日報╱記者曹佳琪�台北報導】

近期新興市場正逢多事之秋,包括泰國總理盈拉的下台、烏克蘭的局勢惡化,以及中國與越南也因為主權紛爭在南海展開對峙等三大隱憂,讓國際資金流入趨緩,全球高收益債券反而成了資金躲避政經風險的避風港。

瀚亞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周曉蘭表示,量化寬鬆(QE)退場影響企業發行高收益債的規模同步縮減,高收益債發債量縮減,在供給面獲得支撐;且近期全球政經風險明確升高,具備孳息概念的高收益債券可成為資金避風港。

周曉蘭說, 聯準會主席葉倫5月8日在國會聽會中表示,美國通膨與就業增長未能達到預期目標,因此有必要延長寬鬆貨幣政策。觀察近期全球股市表現可發現,歐、美股市出現小幅回檔,新興股市也面臨資金動能縮減,這樣的環境有利於高收益債市。

群益多重收益組合基金經理人林宗慧表示,在第2季經濟回穩,美歐寬鬆政策支持下,企業獲利可望持續走升,企業體質愈趨健全,高收益債後市仍可期。

ING環球高收益債基金經理人劉蓓珊表示,聯準會主席葉倫點出美國仍存經濟下行風險,有必要實施高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以支撐經濟,加上經濟數據利多抵銷對烏克蘭情勢擔憂,帶動高收益債走勢,環球高收益債市連續13周見資金淨流入。

摩根環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羅伯•庫克(Robert Cook)表示,全球景氣穩定向上,企業將繼續保持健康的資產負債表,並產生穩定的現金流,也有能力繼續以低利率再融資及延長債務到期日,這將使高收益債違約風險降低。

此外,不論是QE退場或Fed升息,都是在美國經濟維持成長的基礎上,因此,受惠景氣復甦的高收益債,具有緩衝並抵消美國利率回升風險。

圖表詳見
http://money.udn.com/magimages/44/PROJ_ARTICLE/0_0/f_307952_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