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小媽精選1051019-1024基金資訊

2016年10月24日
投資基金 四招當贏家2016/10/20 00:12:19 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基金贏家的定期定額行為偏好 https://goo.gl/hmf8tt

摩根投信指點財路 布局時間長、每月檢視績效、適時停利、標的多元
借鏡投資贏家的特質,是邁向成功的不二法門。摩根投信本月針對定期定額基金且有賺錢的投資人進行網路調查,發現基金投資贏家有四大特質—投資時間長、每月檢視績效、適時停利、投資標的夠多元。調查結果顯示,基金贏家的投資時間長,近七成的受訪者定期定額資歷超過十年;其次,贏家固定每月檢視績效,超過九成至少每月檢視一次基金績效;第三,贏家普遍有停利觀念,六成會在基金獲利10-20%進行了結;第四,超過六成的贏家偏好布局全球,標的多元分散。

摩根投信執行董事劉玲君表示,市場漲漲跌跌,透過定時買入定額基金,只要選擇長線趨勢向上的市場,不論行情波動,長線下來成本及風險自然分攤,且複利效果要把時間拉長才能顯現。

因此調查顯示,69%的贏家定期定額資歷超過十年,超過五年的比例甚至達到96%,正好印證定期定額的獲利關鍵在於「及早開始,持之以恆」。

中長期投資是定期定額累積財富的最重要原則,第一金投信行銷業務處副總李芸樺舉例,投資人在A基金每單位市價10元的時候,買進一個單位,一個月後市價跌到8元,再買進一單位後的平均成本為8.89元;若後續市價跌至6元、4元,都再買一單位,市場四個月後才開始反彈,每月上漲2元,八個月價格重返10元。如此一來,單筆投資不賺不賠,但定期定額的累計報酬率已達60%。

此外,定期定額雖被稱為「懶人投資法」,但定期檢視投資績效依舊重要,調查顯示,38%的贏家每周檢視報酬率,超過九成定時檢視績效。投資人也相當清楚自身的風險承受度與理財目標,透過設定停損及獲利點,適時檢視投資組合的適切性,逾六成的贏家把停利點設在10%-20%,兩成則設在20%-30%。

至於投資偏好上,41%的贏家中規中矩,定期定額較偏好區域型或全球型基金;21%則為花心博愛型,喜歡分散多元佈局的基金,顯示全球多元分散布局是贏家們得以脫穎而出的致勝方法。

---------------下一則--------------- 
把握4撇步 躍升基金常勝軍2016年10月21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基金贏家對停利報酬率的預期占比 https://goo.gl/WBjyMm

投信法人近期針對逾2,000名定期定額投資基金且有獲利賺錢的投資人進行網路調查發現,基金投資贏家的特質有四,第一是投資時間要長,將近七成受訪者的定期定額資歷超過10年;第二是每月檢視基金投資績效,逾九成至少每月一次檢視基金績效;第三是有停利觀念,第四是投資標的夠多元。

摩根投信執行董事劉玲君表示,市場更迭起伏,透過定時買入定額基金,只要選擇長線趨勢向上的市場,不論行情如何波動,淨值上揚時,雖買到較少單位數,但淨值下跌時,反倒能增加購買單位數,長線下來成本及風險自然平均分攤。

而且,複利效果需要把時間拉長才可以顯現。調查顯示,69%的基金投資常勝軍定期定額扣款資歷超過10年,超過5年的比率甚至高達96%,正好印證定期定額投資獲利的成功關鍵在於及早開始,持之以恆。

劉玲君強調,38%基金投資常勝軍每周都會檢視報酬率,有36%表示每個月會看一次,甚至有18%每天都會檢視其報酬率,意即:超過九成都會定時檢視定期定額基金的投資績效。

調查也顯示,贏家們高度認同在景氣循環中適當停利的投資型態,且超過六成將停利點設在10∼20%,兩成則設於20∼30%,顯示長期投資後只要找一個相對好的時機賣出基金,獲利的機會應該是很大的。

劉玲君說明,41%基金常勝軍為中規中矩型,定期定額投資較偏好區域型或全球型基金;21%則為花心博愛型,喜歡分散多元布局的基金,偏高波動標的或特定國家和產業也不再少數,分別都有17%,顯示全球多元分散布局是贏家們長線投資得以脫穎而出的致勝兵法。

群益投信表示,市場總是有漲有跌,也讓投資人更難看清何時是進、出場好時機,金融訊息瞬息萬變,市場反應更是快速,建議追求穩健的投資人可選擇基金定期定額方式分批進場投資,因為定期定額可在低檔累積單位數,待盤勢回穩後即可展現不錯的投資效果。

就投資建議來說,印度、東協、台股基金是首選,生技產業股票基金也是必備,這些都是投資人不可或缺的資產配置標的。

---------------下一則--------------- 
基金定期定額 吹逆風2016/10/21 01:01:20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今年來定時定額逆勢成長基金 https://goo.gl/II3hmp

台股今年來成交量能悶,基金定時定額參加人數也回落。根據投信投顧公會最新統計顯示截至9月底止,國內定時定額參加人數今年來減少4.84萬人、減幅約一成,來到47.6萬人,其中參加人數最多的跨國投資股票型、國內投資股票型基金共減少4.32萬人,就占了近九成。

資產管理業者表示,今年來各主要股債市行情偏多,但黑天鵝及市場變數不少,讓投資人獲利了結保持戰果,進而衝擊定時定額參加人數,不過,資訊掌握度較高且操作績效較大盤佳之基金標仍持續獲投資人青睞,帶動定時定額逆勢成長。

分析各主要基金類型,跨國投資股票型、國內投資股票型今年來人數減幅約各有一成,國內(台股)投資平衡型、跨國投資組合平衡型則有15%、13%之降幅,跨國投資平衡型、高收益債券型相對抗跌,減幅約1.5%、7.5%。

展望後市投資布局,復華投信投資長邱明強表示,預估美國景氣仍溫和擴張,歐、日、中經濟平緩發展,整體新興市場則已落底止穩,加上低利率環境持續,資金仍有尋求較高收益率的需求,但Fed升息預期變化可能讓市場出現波動,故在資產布局上,建議股債均衡配置,以全球股市及平衡型基金、台股基金、搭配部份陸股及東協基金做為股票基金配置主要方向,另以新興市場債及高收益債為固定收益之債市配置資產為主。

摩根投信執行董事劉玲君提醒,面對波動或趨勢較為不明確投資市場,有紀律的定期定額投資風能幫助克服人性弱點,避免追高殺低。

---------------下一則--------------- 
抗波動 多元資產基金當道2016年10月24日 04:10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避開跌幅的長期投資效果圖 https://goo.gl/dGRCLM

投資共同基金需要長期持續才能見到成果,這件事投資人都知道;但不知道的是,避開下跌比參與上漲還重要,尤其是拉長時間後的總報酬更加明顯!

根據Bloomberg數據去統計自1991年起,以100美元投資MSCI世界指數的漲幅為277%,但若避開前十大單日跌幅之總報酬跳升兩倍多到603%,差距相當顯著,突顯有效控制下方風險才是長期投資的致勝關鍵。

野村多元核心配置平衡基金經理人劉璁霖表示,今年投資市場開心度過無風無雨的夏季,將迎來秋寒料峭的11月美國總統大選和12月的升息可能,市場變動也愈來愈劇烈,投資應隨時做好預防波動的準備,尋找機會與風險的平衡點,長期經驗顯示,避開下跌比追求上漲更重要,建議透過專業團隊嚴控資產波動,以提高長期投資勝率。

根據Bloomberg數據去統計自1991年起,以100美元的本金開始投資MSCI世界指數至2016年8月15日止,本金翻漲到377美元,累積漲幅為277%,如果投資人錯過了前10大的單日漲幅,總報酬自然就會從277%驟降到112%;但其實投資人只要避開前10大的單日跌幅,本金便會從100美元翻揚到703美元,總報酬率更達603%,若更進一步避開前20大單日跌幅,100美元的本金更翻倍到1,114美元,總報酬率達千倍之多,相當驚人。

劉璁霖指出,從過去歷史資料可得知,投資人應該持續投資,更重要的是,「避開下跌」對於長期資產累積的效果,其實遠優於「錯過上漲」,因此投資人不需要過度追漲,而是應該控制下檔風險。

劉璁霖分析指出,持續投資一直是達成長期資產增值關鍵之一,但對多數投資人而言,持續投資沒有想像中容易,因投資行為易受市場情緒所影響,導致投資人於市場恐慌時賣出持有資產,因而無法參與後續的市場反彈或漲幅,也失去長期累積資本的機會。

如果能透過控制波動的投資策略,將漲跌幅維持在一定區間,既有機會參與上漲,更重要的是避開重大跌幅後,長期所產生的投資效果將有明顯的提升。

劉璁霖認為,全球景氣動能在今年略降,但股債等資產價值面卻高昂,若經濟基本面無法配合趕上,將呈現所謂的「無基之彈」,待國際資金退潮後,資產價格終將修正並反映基本面。即便企業獲利於明年回升,但隨著升息步伐前進,市場的雜音亦不少,也可能出現短線修正,控制波動、預防下檔風險,仍是長期投資組合致勝的最重要關鍵之一。

控制波動風險的野村多元核心配置平衡基金以波動管理為主,目標將投資組合年化波動度控制於3∼6%,讓有效防守成進攻利器,細水長流的投資策略可望助投資人抵禦環境變動與黑天鵝來襲的波動風險。

---------------下一則--------------- 
10月績效 新興股票基金大獲全勝2016年10月24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10月全球市場受多項因素干擾表現震盪,但仍有不少基金大展「抗震力」,根據統計,10月以來前十強基金類型,可說新興市場大獲全勝,其中,就屬巴西與拉美股票型基金漲勢最亮眼,平均分別大漲11.2%與8.14%,同為資源國的俄羅斯基金也進榜,10月迄今上漲1.43%。

印度、印尼、大陸中小型等亞股相關基金表現也不遑多讓,摩根投信副總林雅慧指出,這三類基金10月來漲幅在1.4∼2%,反應出亞股底子好,即使遇到市場波動,仍能吸引國際資金買盤青睞,進而推升股市走升。

摩根環球天然資源基金經理人奈爾•葛瑞森(Neil Gregson)指出,近日石油輸出國家組織表示將考慮小幅減產,消息一出推升國際能源價格走升,今年商品市場走勢穩健,然從經驗來看,各商品板塊常出現輪漲趨勢,投資人若看好商品市場長線走升契機,建議不要重押單一原物料,應分散投資能源、基本金屬及貴金屬等板塊,才能更全面掌握天然資源市場的反彈契機。

復華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汪誠一表示,全球低利率環境持續,加上目前有近4成全球債券陷入負利率,使得殖利率較高的高收益債及新興市場債,成為市場追求收益的標的,此外,油價回升帶動能源類債券走勢,加上新興市場經濟基本面回溫讓新興債市翻多,為信用債市增添資金面動能。

汪誠一認為,OPEC具體減產措施預期要等待11月底才有明確結果,預估在此之前召開的各式會議應有助於短期油價在相對高位盤整,油價回升也有助於新興國家貿易條件的改善,尤其是拉丁美洲、俄羅斯與南非等原物料生產國家。

安聯收益成長基金產品經理蔡明潔表示,在油價上漲帶動之下,今年美國能源企業債也已經重振旗鼓;此外,油價近日因減產而復甦,也使能源企業的違約率降低。

蔡明潔認為,美國高收益債在基本面的支撐下,目前仍具投資價值。不過美國大選在即,從今年6月英國脫歐事件來看,選舉結果難以預料,建議投資人應以股債平衡方式參與,才能在領取收益之餘,也能參與到美國的成長動能。

---------------下一則--------------- 
新興基金10月創佳績2016/10/21 01:01:23 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10月以來前十強基金類型 https://goo.gl/HD61Tq

國際金融市場度過不平靜的10月,美國總統大選、美聯準會升息、英國硬脫歐,突發事件衝擊投資信心。不過,統計本月以來仍有不少基金展現「抗震力」,前十強類型皆由新興市場包辦,巴西基金更延續今年強勢表現,單月漲幅超過11%。

10月前十強基金類型由巴西、拉美基金摘下前二名,其次是天然資源、印度、印尼與中國等亞洲市場,同為資源國的俄羅斯也榜上有名,唯一入榜的債券型基金是美元高收債基金。

摩根投信副總經理林雅慧表示,巴西19日宣布降息,央行調降Selic利率1碼至14%,為四年來首度降息。事實上,市場對巴西央行降息已有共識,因此投資人焦點轉向經濟數據不如預期,以及今年以來巴西股市大漲超過四成,評價漸有偏貴疑慮,接下來需留意巴西經濟會否在明年改善,機構預期GDP表現將扭轉今年衰退3.2%為成長1.3%。

野村巴西基金經理人白芳萍指出,巴西8月以來經濟數據好壞分歧,PMI雖呈改善但仍在榮枯線50以下,且失業率攀至11.8%,不過股市動能並未改變,主因總統羅賽芙被彈劾後,市場正向看待新政改革,利於資金行情及投資信心上揚,在股市近期漲勢略減,欲布局的投資人可逢低進場。

就整體績效看,新興市場表現依舊勝過成熟市場,由於歐美身處國際變數重點區域,投資人不敢貿然進場,新興市場股票相關基金10月表現完勝其他市場,包括新興市場與新興市場中小型股票基金也表現不俗。

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市場研究團隊總裁馬克●墨比爾斯(Mark Mobius)表示,許多新興國家實施結構性改革取得實質進展,激勵當地股市表現,現階段新興市場自年初低點以來大漲近三成,不過無論本益比或股價淨值比都相對成熟市場折價三成,隨商品價格反彈及金融情勢趨穩,預期新興股市評價還有調升空間,適合從中擇優布局。

---------------下一則--------------- 
全球市場觀測站�巴西泰股反彈 可低接2016/10/24 00:13:44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全球股市上周績效 https://goo.gl/wEcTTE

由於美國聯準會(Fed)態度偏向鴿派,加上美股部分企業財報不錯,激勵市場投資信心,上周多數市場出現反彈,新興市場如巴西、泰國、菲律賓等較為出色。成熟市場方面,歐、日股市亦有不錯表現。

野村投信表示,Fed釋放相對溫和訊息,加上美國總統大選雙方差距擴大,民主黨勝算略高,讓市場小幅反彈;但在大勢底定前,不確定因素仍在,觀望心態仍濃,市場也會較為波動。新興市場雖然展望相對看好,但也需留意短線波動。

上周巴西央行宣布降息1碼,主要是巴西通膨降溫,並且冀望能助經濟一臂之力。野村投信表示,巴西8月以來的經濟數據依舊分歧,PMI有些微改善,但仍位於50以下,在主要市場中最為疲弱;零售與工業生產皆為衰退,失業率攀至11.8%;物價則持續下滑,提供央行降息更有利的條件。儘管總經復甦的步伐相對蹣跚,但受惠於資金行情推動與信心面上揚,股市動能仍在,建議逢低布局為宜。

至於因泰王蒲美蓬因病辭世而重挫的泰國股市,上周出現反彈。由於泰國2014年5月起軍方已掌握政權,短期政治風險應屬可控,且泰股基本面數據仍持續復甦,中長線利空出盡情況下,可逢低介入。

本周除持續觀察美股財報以及總統大選外,將公布的重要經濟數據包括10月消費者信心、9月新屋銷售以及第3季GDP數字。

---------------下一則--------------- 
陸股後市看俏 新興消費股最搶眼2016年10月24日 04:10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大陸新興產業消費支出大幅提升 https://goo.gl/MHozHD

大陸進入第4輪房市調控期,觀察2014年以來,A股與房價指數呈現負相關,促使房市資金轉向A股,加上政策偏多,還有深港通將啟動,預期陸股後市看俏,類股預料以新興消費股最搶眼,建議優先布局相關基金掌握這波契機。

台新中証消費服務領先指數基金經理人葉宇真表示,大陸今年第4輪房市調控,煤炭、家電等類股面臨回檔壓力,但卻有利於新興消費股表現。

現階段面臨產業結構轉型期,經濟增長回落為正常現象,新興產業的計算機、通信和電子設備製造業、醫藥業早已轉為上揚格局,結構轉型成效浮現,新興消費類股長線可期。

宏利精選中華基金經理人游清翔指出,大陸新經濟占比已見到持續提升趨勢,在經濟轉型過程中,新經濟將扮演重要角色。財政支出將持續穩住經濟基本盤,有利創造陸股指數向上空間。

群益華夏盛世基金經理人蘇士勛認為,大陸房地產調控及國際市場擾動等不確定性,研判短線陸股仍以區間震盪為主,但基本面企穩,債轉股和深港通等政策題材加持,仍有利中長期陸股表現;布局建議政策主題相關類股,及業績增長明顯的白馬消費股。

日盛中國戰略A股基金經理人黃上修分析,房產政策引發資金流改變,尤其利於A股資金面支撐,深港通吸引利國際資金參與,量能穩定放大可期,為陸股後市挹注新動能。

大陸新興產業近幾年產生消費結構改變;葉宇真強調,教育、文化、娛樂、保健等相關產業呈現爆發性成長,建議優先布局產業趨勢上升的醫療保健、教育文化、娛樂等消費類股。

---------------下一則--------------- 
亞股明年表現展望 印度、大陸 漲相看俏2016年10月20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根據路透社最新2017年亞股展望,在全球經濟逐漸改善下,帶動投資風險偏好,且明年成熟市場貨幣政策不確定性減弱,多數亞股明年表現可期,其中以印度和大陸股市最看好,預期明年漲幅各為10.34%和9%,其餘日本與韓國股市也有5.71%與5%,將帶動亞股相關基金績效。

群益印巴雙星基金經理人洪玉婷指出,現階段市場關注陸續公布的印度企業財報,過去拖累整體企業獲利表現的原物料與銀行產業獲利情況已見改善,整體獲利表現可望較去年明顯增長,以中型股未來兩年的獲利成長預期較佳,指數表現有機會隨著企業獲利增長而攀升,產業看好金融、原物料等類股。

宏利投信表示,美國緩步升息、多數央行持續寬鬆基調、大陸經濟回穩、新興市場基本面緩步回溫的基本面下,後續政治面議題變數,市場仍難避免高波動;新興亞洲陸續推行政策改革,可望帶動經濟成長動能,為股市帶來相對成熟市場股市有利的投資機會。

群益華夏盛世基金經理人蘇士勛認為,陸股出現調整結束信號,但考量市場面臨官方房地產調控及國際市場擾動等不確定性,研判短線仍以區間震盪為主,但基本面趨穩,債轉股和深港通等政策題材加持下,仍有利中長期陸股表現。

至於投資布局,建議逢低關注與政策主題相關類股,以及業績增長明顯的白馬消費股。

日盛中國戰略A股基金經理人黃上修強調,10月外資對亞股出現反轉,除台股外皆賣超,但根據EPFR資料統計,10月12日當周約有6.5億美元流入大陸與香港股市,為8周來最大資金流入,今年7月至今流入43億美元,資金持續青睞A股,房地產整體政策變化,對A股帶來支撐。

且深港通開通在即,預計有利國際資金進入陸股,配合量能能穩定持續放大,有助陸股表現。

---------------下一則--------------- 
企業獲利三級跳 東協股市榮景正要展開2016年10月24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東協企業獲利成長預估 https://goo.gl/S0GqWQ

東協國家通膨維持低檔,替東協央行營造能維持貨幣寬鬆的環境,創造市場資金活水,加上近年東協政府戮力提振經濟,印尼啟動稅務特赦、泰國新憲法公投過關,改革腳步也帶動企業營運好轉。

法人指出,今年來不僅印尼央行五度調降利率,降息頻率與力度居亞洲之冠,馬來西亞也啟動七年來首度降息,低利環境除刺激內需消費,也提升企業成長動能。

摩根東協基金經理人黃寶麗(Pauline Ng)分析,東協股市一反過去幾年的窘境,今年預期有不少東協國家企業獲利將維持7%以上正成長,觀察東協2017年企業獲利前景更是出現明顯改善,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企業EPS成長由負轉正,印尼、泰國成長動能則為東協國家之最。

此外,東協經濟共同體ACE今年上路,取消區域內七成貨物關稅,以期追求2025年能達成全面去除關稅目標,這些舉措皆有利提振區域貿易,加速經濟增長與企業獲利雙引擎。

黃寶麗(Pauline Ng)指出,不少東協國家貨幣估值已回溫至正常水準,也有助市場資金回流,加上東協與大陸、歐美貿易旺盛,受惠年底節慶旺季與消費需求提升,往往連帶推升股市表現,就平均漲幅與上漲機率來看,第4季至隔年首季可謂東協股市的「黃金收割期」。

第一金亞洲新興市場基金經理人楊慈珍表示,東南亞各國去年匯率貶值帶來的效益浮現,今年印尼、泰國等國,經常帳金額由赤字轉為小幅盈餘,印度則看到經常帳赤字占GDP比重下降,都為經濟成長帶來正向貢獻。

宏利亞太中小企業基金經理人龔曉薇指出,亞洲中小型類股財報仍佳,加上評價面及基本面景氣循環啟動下,東北亞表現可望優於東南亞以及印度股市,類股方面,以生技醫療、新能源及汽車零組件等較為看好。

復華東協世紀基金經理人許家?指出,復華東協景氣指標顯示,今年8月預估值0.41較7月回升,反應回教新年結束後各項經濟活動回溫,加上美國升息腳步延後,將有利資金持續回流,目前看多因價格回升受惠的原物料、能源相關股票。

---------------下一則--------------- 
歐股基金維持正報酬 75檔平均漲0.47% 2016/10/24 00:13:50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歐股基金績效 https://goo.gl/CPMMIo

歐洲央行(ECB)19日召開利率會議,如市場預期維持利率與購債規模不變。摩根投信表示,ECB目前基準貸款利率0%、存款利率-0.4%、央行隔夜貸款利率0.25%,每月購債規模800億歐元,並重申利率將維持在低點,且購債措施至少會實施到2017年3月底,必要時將再延長。

摩根環球股票收益基金產品經理陳若梅指出,近期市場傳聞ECB在購債措施到期後,將逐漸縮減購債規模。ECB總裁德拉基回應,購債措施不太可能突然結束,ECB會議中也未討論縮減購債規模,購債措施會持續進行到通膨走勢符合目標2%為止。市場臆測,ECB將在今年12月會議宣布是否延長購債措施期限。

陳若梅表示,德拉基談到,歐元區經濟持續且穩定復甦,通膨已有改善,最新通膨年增率0.4%,雖仍低於目標2%,但顯示出ECB實行的刺激措施具有一定成效。

從歐股基金績效來看,下半年雖然全球市場震盪,但歐股基金仍力守正報酬,75檔歐股基金平均小漲0.47%。若比較單檔基金績效,則有選股佳的基金脫穎而出,下半年績效逾6%。

整體而言,陳若梅分析,歐元區景氣呈現溫和復甦,提供股市後續表現支撐;就股市價值面來看,歐股目前較全球股市便宜,且歐洲股票提供約4%股息率,在全球低利率環境極具吸引力。

展望歐股投資,瀚亞歐洲基金經理人方定宇表示,ECB及英國央行(BOE)仍採強力的貨幣政策護航,為歐洲股市提供強勁的下檔支撐,投資人後續仍需觀察第3季企業財報公布情形,以及獲利下修趨勢是否持穩。

安聯投信產品首席陳柏基指出,目前歐元區製造業景氣重回成長軌道,歐元區經濟信心止跌回升,符合預期,因此本次僅維持原本的寬鬆幅度。他建議精選歐洲成長股票,不僅獲利結構優於平均,且具現金流成長特性,較能創造穩定資本報酬。

---------------下一則--------------- 
美股後市 經理人看好2016/10/24 00:13:42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2016年秋季調查報告摘要 https://goo.gl/BmKfVx

巴隆周刊每半年會發布一次「Big Money」調查報告,調查對象為美國基金經理人,了解他們對於未來一年股市和總體經濟的看法。根據最新的秋季調查結果顯示,62%受訪者認為股票將是未來一年表現最看好的資產,有43%的受訪者看好美股是未來一年全球表現最佳的股市,看好比例為全球最高。

此外,80%認為美國企業獲利將持續成長,也有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認為美股目前評價合理,至於產業方面,金融、科技以及生技是未來一年表現最為看好的產業。

群益投信表示,在美國總統大選落幕、聯準會升息動向底定前,不排除美股表現仍可能受到上述議題影響,不過在經濟基本面有撐、企業獲利轉好之下,中長期持續看好美股表現,而聯準會重啟升息同時也是意味著美國經濟已復甦至一定程度,因此建議投資人不妨透過美股基金來建立美股投資部位,把握投資契機。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蔡詠裕指出,觀察今年以來美股表現,上半年以防禦型類股表現強勢,S&P500十大類股中,上半年漲幅最大的分別為公用事業和電信服務,而成長股如資訊科技、醫療保健則表現平平。

不過近期資訊科技類股已展現落後補漲行情,自下半年以來S&P500十大類股當中,以資訊科技類股上漲12.1%表現最強,在企業獲利改善、資本支出及需求均增長等利多帶動下,看好美國科技類股後市表現。

鉅亨網投顧認為,美股目前評價相對偏高,投資布局上需特別留意,但在特定產業上,以生技來說,早先NBI生技指數已出現黃金交叉,根據經驗,在指數出現此走勢後,伴隨而來的是中長線多頭漲勢,因此技術表現值得期待。

雖然生技短期受到美國總統候選人希拉蕊.柯林頓聲勢看漲所影響而回檔,從基本面觀察,美國醫療保健價格上漲、醫療保健商店零售銷售大增,而第4季也是全球重大醫學年會舉辦季節,往往為類股帶來旺季行情。

---------------下一則--------------- 
美科技股Q3財報 亮眼2016年10月24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S&P500企業獲利成長預估值 https://goo.gl/MMS77U

美國財報周起跑以來,據Thomson Reuter調查,S&P500指數中34家發布獲利,79%收益超過分析師預期,高於長期平均水平的64%,及過去4季度平均水平的70%,本周預計有86家公司將公佈業績,金融股財報佳,科技股也可望突圍,提供美股基金布局指標。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根據S&P500指數企業盈利市場預估的過往經驗,實際財報結果往往優於預估值,例如第2季市場預期標普500企業淨利年成長將衰退6.2%,但實際衰退幅度約為3%。

針對第3季獲利年成長估計將衰退3%,但已公布企業平均估衰退約2%,代表最後企業淨利年成長有機會由負轉正。

宏利全球動力股票基金經理人龔曉薇指出,美股目前價位已來到歷史高點,支撐原因來自穩健成長的基本面,儘管再大幅飆漲的機率不大,但在基本面支撐下,加上升息預期股市投資機會優於債市,美股報酬率仍可維持穩健水準。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蔡詠裕認為,短線美股受財報、總統大選、升息動向等影響而震盪,但中長期因基本面能見度高,企業利潤率與成長性仍占優勢,財報表現優於歐、日企業,及庫藏股政策有利維持評價面,因此美股仍是成熟市場中較佳投資選擇。
至於布局,建議留意具產業成長性和題材性的科技及生技類股,與受惠選舉題材的基建股。

第3季美股企業財報展望佳;鄭慧文強調,科技股表現亮眼,半導體設備與製造成長加速,IC設計以車用相關表現較佳,網路服務公司EPS年增率預估均成長超過50%。

此外,半導體設備廠受大陸扶植半導體業,及高階製程帶動設備需求提升,獲利年增有機會大成長,提供美股近期續衝動能,但諸多變數未確立下,目前股市位處歷史高點,預料近期將續為偏高震盪走勢。

---------------下一則--------------- 
新興股市 強勢2016年10月20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近3個月新興市場股票基金10強 https://goo.gl/x1PUCf

市場認為投資時鐘正朝著「停滯性通貨膨脹」移動,10月美銀美林證券全球基金經理人調查報告顯示,10月經理人對新興股市加碼大幅提高至31%,創3年半以來最高水準,主要因全球商品價格上升,大陸生產者物價指數年比轉正,新興市場在商品通膨上行時最受惠,將吸引資金流入,有利新興股票基金後市表現。

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小型企業基金經理人馬克•墨比爾斯表示,許多新興國家實施結構性改革以刺激增長,正展開實質性進度,也帶動新興股市表現,例如近期印度通過適用全國的破產法案,與商品及服務稅法案,同時放寬外國直接投資條例,進一步刺激經濟增長。整體新興市場長期正面趨勢維持不變,包括有利的人口結構,激勵購買力和消費上升,且趨勢延續中,有助未來股市表現。

日盛中國戰略A股基金經理人黃上修指出,根據EPFR統計至10月12日當周的基金資金流向顯示,新興股市合計有23億美元資金流入,創8周來最大淨流入,且為連續第3周流入,其中約6.5億美元資金流入大陸與香港股市,顯示新興亞洲仍是新興股市聚焦所在。

宏利投信認為,新興市場第4季基本面緩步回溫,但面對政治面議題變數,仍難避免高波動局面,投資布局穩中求勝為基調。尤其新興亞洲陸續推行政策改革,可望帶動經濟成長動能,為股市帶來相對於成熟股市有利的投資機會。

群益新興金鑽基金經理人李忠翰強調,新興股市無論從預估本益比或股價淨值比的角度來看,都較成熟股市折價3成,且隨著商品價格反彈以及金融情勢趨於穩定之下,也讓新興國家企業獲利預估值擺脫下修的窘境。

他指出,在當前全球利率偏低的環境下,新興股市因為擁有基本面、評價面及資金面等利多,仍有機會維持相對強勢的格局。

---------------下一則--------------- 
油價漲 追高仍需留意2016年10月24日 04:10工商時報黃惠聆�台北報導
紐約輕原油價格走勢 https://goo.gl/P9J32V

受到OPEC考慮小幅減產,以及美國原油庫存意外大減524.7萬桶等利多,激勵國際油價走揚,上周持續站在每桶50美元以上,對於油價後市,法人轉趨樂觀,但短線無法避免消息面干擾以及漲多回檔壓力,因此,法人表示,依然要留意追高風險。

安聯全球油礦金趨勢基金經理人林孟洼表示,根據調查,全球原油的需求每年都穩定增加,只是過去受到供給過剩的問題影響,使得油價近兩年位於低檔。

然而,在非OPEC產油國為因應油價下滑而刪減支出,加上OPEC在9月達成減產共識,全球原油供需將逐步恢復平衡;預估到2017年,油價可望在每桶50至55美元的區間。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資深協理盧明芬也表示,全球原油供過於求的狀況已逐漸縮減至每日50萬桶左右,以最近幾年來看,每年的每日原油需求都新增約100多萬。

因此,未來不管OPEC成員國是否減產,全球原油供需在2017年有可能達到平衡,如果OPEC能根據依9月28日協議,在明年第1季即可能達到原油供需平衡點。

即使油價正逐步走升中,就短線,元大S&P原油正2 ETF經理人曾士育則認為,近期國際原油價格還是會持續隨產油國間的協商進度而波動,近期要觀察俄羅斯石油的增產言論,與俄國總統普丁是否願意配合OPEC凍產的言論。

若普丁不願意配合的話,可能造成市場對產油國凍產或減產的決心產生質疑,所以建議投資人需留意過度追高的風險。

---------------下一則--------------- 
金價有壓 1,200美元盤整2016/10/20 00:20:45 經濟日報 記者楊筱筠�台北報導

國際金價近期持續上漲,但是外銀近日皆指出,美國升息預期心理將會對金價上漲造成壓力,花旗銀認為,金價上漲動能,應該在1,200美元附近盤整,其餘外銀則認為,今年最高將只會逼近1,400美元,壓力不小。

花旗(台灣)銀行財富管理暨研究部資深副總裁王進彰指出,黃金基本面改善,但上漲動能尚未出現,除非黃金採礦支出大幅修正至2000年水準、歐系銀行事件擴大或美國大選發生較大變數,否則未來漲勢無法支撐;因此黃金價格恐將面臨盤整。

王進彰指出,原物料市場部分,雖然最近金價走揚,且與歷史反彈幅度比較呈現尚在起漲階段,加上新礦坑貢獻度愈來愈少抑制黃金產能,讓許多投資人對布局黃金蠢蠢欲動,但他仍然認為金價上漲動力有限。

渣打銀行也指出,美國升息對美元形成強力支撐,影響金價走勢,雖然近期黑天鵝事件每出現就會催生黃金避險功能,但是黃金金價今年最高也只到1,400美元,顯示1,400美元的壓力並不小,預期國際金價第4季將會呈現區間震盪,下檔為1,250美元。

倫敦黃金市場協會(LBMA)的調查資料顯示,認為金價至明年10月的漲幅可望達7%,從19日的每英兩1,262.40美元漲至1,347.40美元。

---------------下一則--------------- 
生技有看頭 創投力挺2016/10/24 00:13:51 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美國創投資金投入生技業金額 https://goo.gl/DaXlHg

根據顧問諮詢服務公司資誠和美國創投協會最新公布的報告,2016年第3季生技產業吸引18億美元資金進駐,僅次於軟體產業;累計今年前三季,創投資金共投入近55億美元在生技產業,顯示出生技產業挾創新及成長優勢,持續獲得專業機構資金青睞。

富蘭克林坦伯頓生技領航基金經理人依凡.麥可羅(Evan McCulloch)表示,時序接近美國總統大選,候選人打壓藥價的言論,造成近期生技股表現波動,但截至目前為止,藥價議題的言論僅止於競選語言,而非正式立法,對生技或製藥產業今、明年發展的負面影響有限,從創投資金不斷投入生醫產業可以獲得印證。

麥可羅指出,生技產業基本面強勁,近年許多領域例如免疫腫瘤療法、基因療法等取得進展,顯示產業創新動能強健。其中看好臨床價值高、醫療需求尚未被滿足的領域,如癌症及罕見疾病,二大領域的成長性佳,且因藥物替代選項較少,較不易受藥價壓力影響。

另外,5月以來生技產業併購活動增溫,大型製藥商現金充沛,欲透過併購中小型業者,強化旗下產品線及競爭優勢的意願強烈,擁有創新技術或潛力產品的中小型生技公司,成為被併購的主要目標,有利生醫類股。

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表示,醫療產業第3季曾一度強彈,但由於11月8日的美國總統大選迫近,藥價議題造成製藥、生技次產業走勢轉弱,抵銷醫療器材次產業表現,使整體醫療產業年初以來累積報酬不如全球股市。

目前製藥、生技、醫療器材、醫療服務等四大次產業本益比同步下修,以生技次產業近期的減幅最顯著,投資人布局醫療保健產業時,可以秉持兩大戰略,一是選擇納入各次產業的醫療基金,減少資產的波動度;第二是定期定額分批布局,降低進場的擇時風險。

---------------下一則--------------- 
希拉蕊聲勢漲 生技基金就跌2016年10月24日 04:10工商時報黃惠聆�台北報導

儘管法人並不認為生技產業由多轉空,但是生技股一聽到希拉蕊的名字就腿軟,只要希拉蕊聲勢高漲,生技族群就現跌勢。法人認為,美國大選前後,生技基金恐怕擺脫不了震盪走勢,即使希拉蕊真的當選美國總統,生技產業長線多頭依然未變,跌深依然可分批承接。

百達投顧統計,生醫等相關個股成為今年S&P500成分股表現相對較差族群,尤其S&P500成分股中表現最差的10檔個股中,有6檔來自於生技股,對於生醫基金後市不免讓令投資人擔憂。

富蘭克林坦伯頓生技領航基金經理人依凡•麥可羅指出,美國選舉依然是生技股的頭條風險,短線上將使生技股出現震盪。

依凡•麥可羅進一步指出,生技醫藥行業是全產業中發展前景最好的行業之一,營收成長 速度可望在未來幾年持續加速且會高於整體產業平均成長率,尤其擁有創新技術或潛力產品的中小型生技公司也將成為被併購的主要目標。
考量目前生技股評價面已先行反應政策利空,在美國大選後,生技股有機會出現利空出盡。

根據統計,從2013至2015年間,生技產業分別吸引53億、45億、66億美元,但自去年8月以來,生技流出約119億美元,資金流入成為當前影響生技的關鍵。

百達投顧表示,觀察幾個影響產業投資的指標,包含企業營運績效、新藥推展、監管環境與價值面來看,目前生技仍相當正面,唯一較惡化的是資本市場因素,資本市場因素又與政治高度連結,而資本市場的影響因素又集中於美國總統選舉,觀察今年5月以來,希拉蕊的支持率與生技股表現即呈現反向變動,因此,預期選舉後系統性壓力可望減輕,讓生技股價重新反映基本面。

---------------下一則--------------- 
Fed將升息 REITs逢低布局趁現在2016年10月21日 04:10 工商時報黃惠聆�台北報導

近期美國REITs受到Fed將升息引發美債殖利率上揚的衝擊,大幅修正12∼13%,然而法人持續看好REITs中長期投資收益率,法人說,第4季低點都是布局時機。

台新北美收益資產證券化基金經理人李文孝表示,近期美國REITs的股價淨值比折價已擴大至11%,但美國REITs此波的價格修正已將Fed升息議題大部分反映,未來Fed真正升息反而是利空出盡,且在股價跌深下,美國REITs股利率回升至4%以上,高於歷史平均水準3.5∼3.6%,加上明年企業獲利成長仍可達6%以上,第4季的低點正是布局時機。

富蘭克林坦伯頓房地產基金經理人威爾森•邁吉指出,近期聯準會官員談話、會議紀錄等消息將持續造成市場波動,但不認為這是長期趨勢,短線市場雜音反而可能有利於長期走勢,而且美國升息意味經濟、就業成長與房市相對強勁,對美國REITs有利。

中國信託全球不動產收益基金經理人陳雯卿進一步表示,美國總統大選恐持續左右市場投資氣氛,但無論是民主黨或共和黨均朝增加財政支出為主要政見,預計房地產相關族群將受惠。

即使前一段時期,REITs指數因10年公債殖利率持續向上而引發修正,但預估隨著美國財報陸續公布,REITs族群的財報數據仍可延續第2季的強勁表現,接下來有機會因投資價值浮現與殖利率回穩後而展開一波第4季反彈行情。

陳雯卿認為,REITs獲利成長性仍佳,市場預估今年整年的獲利成長性可達7%。此外,私募資金投資不動產金額持續成長,著眼於穩定的租金收息,也顯示出市場對不動產的強勁需求,也成為不動產市場長期表現得一大支撐,短期修正創造了更佳的介入時機。

---------------下一則--------------- 
連續六個月 跨國平衡基金規模擴增2016/10/24 00:13:43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跨國投資平衡型基金規模與淨銷售 https://goo.gl/PfqNQz

第4季是傳統股市旺季,但從投資人動向來看,9月並沒有提前卡位股票型基金,反而是各類資產兼備的跨國投資平衡型基金獲得青睞,連續六個月規模增加。

法人分析,美國總統大選逼近加上年底聯準會(Fed)升息機率提高,使市場觀望氣氛轉強,今年投信業者募集新基金的主題也多半訴求「多元收益」,爭取「經常賺收益」的機會。

保德信多元收益組合基金經理人李宏正認為,全球金融市場進入「高波動、低利率」的悶時代,具備多元收益特性的跨國投資平衡型基金,兼顧了分散風險與配息的兩大優勢,堪稱是樂齡族追求穩健理財首選。

而根據投信投顧公會最新數據,跨國投資平衡型基金,規模較前月增加4.3%,達850.99億元,而當月投信業者的淨銷售金額就達43億元,包括群益投信、台新投信均在9月募集此類基金。

日盛金緻招牌組合基金經理人李家豪表示,風險性資產仍將面臨挑戰,金融市場波動偏高,多元化平衡配置的組合基金可望在高波動市場中逢凶化吉,穩定收益。

---------------下一則--------------- 
景氣續揚 新興債後市可期2016年10月24日 04:10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新興市場經濟基本面擺脫過去3年的低迷,下半年邁向復甦跡象愈趨明朗。法人指出,雖然第4季可能受到美國大選和年底聯準會可能升息等不確定等議題影響,但新興市場債在復甦有望、通膨獲得控制以及再降息空間有限等正面利基撐腰下,中長期仍具投資價值。

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新興市場連續3個月PMI在50以上,下半年新興市場經濟表現叫下半年明顯復甦,多數國家都位於50之上,僅部分國家表現較弱。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像大型經濟體中的巴西,其PMI雖仍在50以下,但也都較上半年改善,而且從谷底翻揚跡象明顯,又具備低基期利基,投資機會浮現。

許家豪表示,隨著新興市場經濟復甦,安聯投信預估新興市場第四季再降息的國家與幅度都相對有限。另一方面,由於新興債仍有到期補券的需求,籌碼面仍具有利基,對價格仍有一定的支撐作用。

在投資機會上,許家豪表示,目前仍有半數新興市場公債利差仍與其信評所代表的利差為高,只要確立新興市場經濟持續復甦,新興市場債利差仍有收斂空間,雖然第4季全球市場可能面臨政經等不確定因素所帶來的亂流影響,但中長期仍相對看好。

瑞銀(盧森堡)新興市場債基金經理人費梧塔(Uta Fehm)認為,如今的新興市場債可說是擁有三方加持:貨幣政策利多加持、商品價格回升的基本面加持,以及價格偏低的價值面加持,提高投資人加碼的信心,因此也提供充沛的資金動能。

---------------下一則--------------- 
新興企業債 擁三優勢2016/10/24 00:13:45 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市場在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可望凍產或減產的議題下,持續推動新興債市走高。專家建議,投資人在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可選擇相對低波動的新興市場企業債,整體投資部位具有較高評級、規模較大且存續期間較長等三大特色。

歐美成熟市場的不確定因素提高,投資風向轉向新興市場,新興債相對各類券種擁有較高評級、低存續期性質,摩根大通新興市場債券指數平均殖利率仍有4.9%,也相對歐美國家公債淪為負利率存在利差優勢。

根據美銀美林的資金流向統計,新興債已連15周吸金,今年以來吸金額度達443億美元,高於高收債的168億美元。

天達新興市場公司債券基金經理人何薇德表示,新興市場企業債目前殖利率優於美國高收債,整體投資評級也比美國高收良好,新興市場企業債的評級普遍在BB級以上,搭配新興市場國家持續降息的機率高,國際資金尋求收益的趨勢不變,有利品質優良又有高息優勢的債券獲得青睞。

野村投信投資策略部主管穆正雍指出,由於美國聯準會(Fed)升息預期,帶動公債殖利率上揚,但新興市場公司債券提供相對誘人的利差水準。就市場流動性來看,新興債市流動性相當充沛,未來仍有表現空間。

---------------下一則--------------- 
油價漲 有利高收債2016/10/21 01:01:28 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環球高收債 美高收債績效前十強 https://goo.gl/d7vVHX

國際油價站穩50美元大關,助漲能源業發行債券表現強勁。統計油價8月初低點反彈以來,能源債比重高的高收債基金績效相對突出,但能源業仍是違約率最高產業,追求報酬宜留意風險。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達成共識舉行減產協議,帶動油價連日上漲,西德州輕原油19日創下波段新高至51.6美元,市場看好油價年底前朝55美元靠攏。能源債受惠同步上漲,推升美國及全球高收債市自8月2日低點以來反彈3.8%與3.3%,成高收債市續漲主力。

統計在台核備的境內外環球及美國高收債基金表現,部分能源債比重較高的高收債基金,在此波反彈漲勢相對領先,包括富蘭克林華美全球高收債基金、瀚亞全球高收債基金、野村美利堅高收債基金等,能源債比重都有一成,油價反彈以來都繳出3%以上漲幅。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目前能源債在美國高收益債市占比是14%,隨著油價緩步上漲,美高收可望受惠最大。從技術面看,油價自8月波段收盤低點累計漲幅近三成,若拉長時間觀察,頭肩底型態也幾乎確立,現在頸線位置約52.3美元,假設後續OPEC減產利多持續拉抬,有利突破此關鍵價位。

另方面,近期聯準會年底升息機率增加,影響公債殖利率快速反彈,美高收利差收斂至500個基點以下,能源高收債因國際油價加持,利差收斂至584個基點,兩者的利差仍有100個基點左右,會否進一步收斂值得關注。

---------------下一則--------------- 
陸經濟築底企穩 助高收債續航2016年10月24日 04:10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近1季大陸高收益債券基金績效10強 https://goo.gl/Y5dZYT

大陸第3季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穩中提質,展現投資經濟環境日漸趨好,經濟築底企穩不變下,IMF認為大陸政策制定者,將繼續使經濟擺脫對投資的依賴,並向消費和服務導向轉型,預計短期內增長放緩,應是為持續長期增長在打底,有助債牛長期趨勢,支撐大陸高收債續航可期。

日盛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曾咨瑋表示,大陸持續推動經濟結構調整政策,成效已逐漸發酵,經濟數據多數呈現好轉,生產與投資月增率均改善;對外貿易因國內生產與消費需求回溫,進口金額年增率上揚,另在國際景氣回溫力道仍弱下,出口金額維持衰退,惟人民幣貶值對出口帶來正向影響。

宏利中國點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陳培倫指出,隨人行維持穩健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充裕,降低融資成本,使得大陸境內債殖利率今年以來持續下滑。

根據中國銀行債券指數顯示,3年期離岸人民幣公司債殖利率雖仍高於在岸市場,但已比2月大幅下降,預期其間的殖利率差仍具吸引力,具類似信用評等的債券,點心債可獲相對於在岸更高殖利率。

群益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李運婷認為,全球低利率環境下,大陸債券息差優勢仍顯著,加上擁有政策維穩與資金寬鬆等利多支持,可望獲市場青睞;境外債券風險偏好情緒持續暢旺,點心債維持籌碼優勢,且供給測改革仍持續進行中,產業配置建議避開產能過剩行業。

---------------下一則--------------- 
貨幣基金驟減 帶衰9月總市場2016年10月19日 04:10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2016年9月投信基金規模 https://goo.gl/w3MLnB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最新資料,9月投信基金規模受貨幣基金縮減影響,較8月下滑4.91%,金額減少1,120億元,使得整體資金水位下滑至2.17兆元,失守維持5個月於2.2兆元之上的紀錄,貨幣型基金流失最為嚴重,平衡、高收債兩類基金則逆勢增長。

摩根投信副總林雅慧分析,9月投信基金仍有兩大類別逆勢增胖,一個為高收益債基金,另一個則是股債兼具的平衡型基金,月增幅分別為1.01%與3.34%,若將時間拉長至第3季來看,這兩大類別的成長幅度更鮮明,顯見有收益支持的高收益債券,以及能股債配置、達到降低資產波動目的的平衡型基金,在市場方向不明確時,成為投資人的最愛。

林雅慧指出,自從全球央行走勢出現分歧以來,各類資產震盪加劇,讓多重資產、平衡型基金這類過去較不受投資人注意的基金出頭天,另外,除美國之外的其它國家央行競相降息,使得全球處於低利環境,具有高息優勢的高收益債券自然異軍突起。

保德信多元收益組合基金經理人李宏正認為,因應低利率、高波動的市場環境,具「多元收益」特性的跨國投資平衡型基金,兼顧了平衡風險與配息的兩大優勢,上周公布的9月FOMC會議紀錄顯示,Fed官員之間存在分歧,不如預期中鷹派,需要更多證據才能決定升息,會議紀錄公布後,12月升息機率仍保持在60%以上,投資人宜做好年底前Fed升息、市場波動的準備。

至於高收益債,李宏正分析,9月高收債違約率從3.57%小幅下降到3.54%,扣除能源商品,違約率只有0.49%─總體景氣面好轉、油價上漲,均支持高收益債表現,又高收益債利差與公債利率呈負相關,在升息的環境中,可降低利率風險,故投資人做資產配置時,可適度拉升高收益債的比例。

摩根環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產品經理陳若梅表示,若聯準會真的宣布年底再啟升息循環,多數債券都將受到升息影響,特別是存續期間較長的投資等級債券等,影響較大,反觀高收益債因為存續期間短,即使公債殖利率彈升,所受的衝擊程度也低於其他債券種類,更何況,近期高收益債信用利差持續收斂,推升債券價格持續攀漲,也成為吸引買盤的動力之一。

---------------下一則--------------- 

上網買基金 四投信祭優惠2016/10/24 00:13:49 經濟日報 記者徐念慈�台北報導
本土投信電子下單基金手績費優惠 https://goo.gl/tIB7nr

2016年倒數二個月,各家投信相繼推出今年最後一波優惠,統計現階段本土投信,包括群益、台新、日盛、復華等四家投信業者推出到年底前電子交易基金手續費優惠活動。在受優惠的基金中,多以海外基金為主,台股基金為輔。

群益投信表示,基金定期定額0手續費,長期下來對投資人來說可以省下不少手續費,整體來說,投資人可利用各投信推出的優惠活動,讓自己的投資具效益外,又可省下可觀的手續費。

這批受手續費優惠的基金中,群益店頭市場基金經理人沈萬鈞指出,台股整體來看,大盤指數持續高檔橫盤整理,展望未來仍需持續關注外資是否持續賣超、新台幣匯率走勢以及美國升息動向;投資布局建議以第4季展望佳中小型個股及績優傳產股為主。

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沈宏達指出,第4季向來為生技醫療產業傳統旺季,統計2000年以來各個季度NBI指數及MSCI醫療保健指數表現,二個指數在第4季的平均表現和勝率皆高過其他三個季度,生技醫療後市表現可期。

台新投信看好台股、不動產投資、新興市場債等後市表現。台新全球不動產入息基金經理人謝夢蘭表示,近一個月以來,受美國聯準會(Fed)升息議題干擾、美債殖利率彈升的衝擊,在此波股價修正下,美國不動產投資信託之股價淨值比折價幅度擴大至一成以上,已來到近二年相對低點,適合逢低承接。

日盛投信優惠基金也看好新興債,今年來全球債券基金幾乎每周都呈現資金淨流入,新興債持續獲資金買超,主要在於全球多數國家負利率環境,市場找尋具利差吸引力的優質新興市場信用債,看好新興市場債券及亞高收債券年底前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