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小媽精選1060721基金資訊

2017年07月21日
境外基金夯 三類吸金2017-07-21 03:53:58 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6月境外基金規模 https://goo.gl/SsxChP

國際市場熱絡引爆境外基金買氣。根據投信投顧公會最新統計,6月境外基金總額站上3.28兆元,創下23個月新高;就上半年來看,基金大增2,037億元、增幅6.6%,並以新興債成長43%最大。

根據公會資料,6月境外基金規模較前月成長551億元、1.7%,成長最大項目落在新興債、平衡型、其他固定收益等三大基金類型,分別增加238億、146億、123億元,其他類型增額都在百億元以下。從增幅來看,也以新興債成長9%最大,平衡型雖僅成長4%,但整體規模3,788億元,已連四個月改寫歷史新高。

摩根多重收益基金產品經理陳若梅表示,6月全球股市保持高檔,但國際市場充斥不確定性,除了英國國會大選、美國「通俄門」聽證會紛擾,歐美等央行利率會議在即,驅動投資人由股轉債;包括新興債、高收債及股債兼具的平衡基金都見成長,股票基金則逆勢縮水61億元,是所有類型最大。

拉長至上半年來看,不論股債基金都成長,增加金額超過百億元有新興債、平衡型、高收債和股票基金,其中新興債成長43%最多、平衡型18%居次,是少數二個增幅逾兩位數類型,也是境外基金規模大增主因。
陳若梅指出,過往經驗顯示,利率走升期間因景氣好轉、企業成長,股市多半上漲回應。

針對下半年投資,建議可以囊括股債機會、多元收益的平衡型或多重資產基金做核心,積極者再視風險承受度增持股票部位。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上半年新興債買氣熱,以具有高息特色的新興國家當地貨幣計價債券基金來看,資金回流量僅為2013年來流出量約一半,尚未有過熱風險,資金匯入反而有助債市持續表現。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分析,下半年美國可能受貿易政策改變、財政支出擴大,及經濟成長達到潛在水準,推升公債殖利率走揚,布局債券最好選擇能夠防禦利率風險的高息債券,股票部分可關注較低基期的新興股市、天然資源基金。

---------------下一則--------------- 
美元、黃金走弱 法人建議逢低偏多操作2017年07月21日 04:10 (工商時報)黃惠聆�台北報導

美元近期走弱,美元指數也從年初的102.21跌破到95,回檔幅度達7%;另外,國際黃金現貨價格也從6月6日的1,294美元下殺到7月17日的1,234美元,近期跌幅也在5%,法人表示,由於美元與黃金雙雙都相對低點,因此,建議投資人可逢低作偏多作波段操作。

元大美元指數正2 ETF經理人黃議玄表示,日前聯準會主席葉倫透露「美國不必大幅升息」,讓市場解讀為美國升息步調有可能暫緩;此外,歐洲經濟持續暢旺,6月歐元區採購經理人指數高達56.3,歐元轉趨強勢,在歐元、美元消長之間,美元指數走弱。

依目前情況預估,短期間美元指數可能進行區間盤整,預測未來低點將相對有限。若手中持有美元相關資產的民眾,可分批布局元大美元指數ETF與元大美元指數正2ETF。

至於金價後市,富蘭克林投顧資深協理盧明芬表示,由於金價已反應某種程度對歐美央行鷹派立場的擔憂,只要兩者後續動作沒有再超過現在市場的預期,金價的下檔空間應該有限。

另外,以目前美國數據來看,聯準會確實採取激進立場的機會不大,而且在歐債利率快速攀揚後,歐洲央行在立場上也可能有所和緩,加上大陸投資需求穩健成長,地緣政治風險可能不時提供金價漲升的避險題材,都有助於後續的金價漲勢,但在聯準會尚未結束緊縮循環前,金價可能也難以突破每盎斯1,300美元價位。

安聯全球油礦金趨勢基金經理人林孟洼表示,黃金現貨目前來到每盎司1,236美元。對於黃金投資建議以區間操作為主,並建議搭配其他策略進行多元配置,才能降低投組波動。

元大S&P黃金ETF經理人潘昶安表示,近期美國升息步調或有減緩可能,再加上歐洲經濟動能成長增強,且全球通貨膨脹有溫和升溫跡象,有利支撐長期金價走揚,可以1,200美元的價位為偏多操作觀察點,若跌破1,200美元,或可考慮運用未來即將發行之元大S&P黃金正2ETF低檔布局,以迎接通膨升溫帶來的獲利良機。

---------------下一則--------------- 
台股中小基金 可分批布局2017-07-21 03:53:56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今年來表現一直不如加權指數的櫃買指數近期走勢轉強,7月11日以來的八個交易日,日K七紅一黑,指數漲幅也領先同期間加權指數,統計投信發行的店頭市場基金今年來績效表現全都上漲一成以上。

法人表示,後市不看淡,只要拉回就可逢低分批布局。但因台股個股波動劇烈,基金投資的低波動優勢勝過個股,特別是櫃買市場是以中小型股為主,波動更甚,建議投資人可以相關基金來切入。

群益投信指出,農曆年封關前中小型股就有增溫態勢,近期的漲勢也讓櫃買指數今年來漲幅逾一成,後續表現頗有追趕上大盤的態勢。

雖然中小型股有增溫現象,不過中小型個股的震盪加劇,表現差異相當大,整體操作上仍然以選股為重。

群益店頭市場基金經理人沈萬鈞表示,台股後市無論題材面或基本面均相對正面,電子業的iPhone 8拉貨相關題材類股可多留意;傳產股方面則集中在汽車零組件族群,預期資金動能將陸續發揮,盤勢表現可望回歸基本面。

投資布局上建議汰弱換強,可留意財報佳或營運展望正向且具基本面的個股,建議可布局展望佳的中小型個股與績優傳產,並注意今年有成長甚至獲利創新高的低基期、利基型個股,整體來看,可續抱低基期與績優權值股,並適時加碼業績轉佳的個股。

元大店頭市場基金經理人謝宓頤指出,市場鴿派解讀聯準會主席葉倫證詞,美國經濟穩健企業獲利佳,全球股市普遍上揚,氣氛樂觀。

從台股技術面來看,指數站穩波段高點連線且各期均線全面上揚,顯示多頭格局不變,後續表現依然值得期待。
產業面上,隨傳統電子旺季來臨,可精選下半年獲利明顯成長及旺季將至的個股。

---------------下一則--------------- 
陸股題材熱 外資按讚2017-07-21 03:53:52 經濟日報 記者徐念慈�台北報導
大中華基金前十強近一月表現 https://goo.gl/fgnLvV

兩大外資券商高盛及花旗7月的研究報告不約而同地看好中國資本市場後續發展,對此投信法人表示,在基本面維持穩定,以及政策題材陸續釋放下,有助為陸股表現提供支撐,中長期發展仍可期待。

高盛的研究報告指出,A股近年市場開放有較大的進展,且就市盈率而言A股目前仍未偏貴,並有一些特定行業,能讓國際投資者參與中國新經濟和消費市場的發展,因此看好A股的投資價值;花旗報告則預估至2025年前,中國資本市場將吸引3兆美元的外資進駐,其中2,000億美元預估將流向股票市場。

群益華夏盛世基金經理人蘇士勛指出,從基本面來看,中國6月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回升至51.7,除了創下今年以來次新高之外,更連續11個月高於景氣榮枯分水嶺50之上,其中生產和新訂單指數雙升,透露上游供需結構改善;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亦回升至50之上,企業採購意願增強亦有助經濟回穩、企業盈利持續上修。

加上滬深兩市本益比距金融海嘯高點仍有差距,評價面仍合理,在上述條件的支持下,可望為陸股後市表現提供支撐。在投資布局上,建議可持續關注估值低、獲利佳的類股,以及與一帶一路、城鎮化等改革政策相關的受惠族群。

國泰投信基金經理人楊子慧表示,下半年A股展望將受惠於經濟平穩,並有三大資金支撐:一、中國壽險資金,因壽險業取得大量新保費但被限制出海投資,只能鎖定低估值高股息的穩健標的;二、外資,因A股被納入MSCI,因此被迫買進權重股;三、養老金,因應保本穩健的投資策略要求,因此鎖定低估值、高殖利率的A50。中國傳統行業競爭格局也出現改變,伴隨行業集中度提升,小企業被迫離開市場,利潤朝向龍頭企業集中,看好龍頭股後續表現。

---------------下一則--------------- 
亞銀調高亞洲經濟展望 含台灣2017年07月21日 04:10 (工商時報)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
亞銀亞洲經濟成長預測 https://goo.gl/bG23m2

亞洲開發銀行(ADB)周四公布最新經濟展望報告,鑑於亞洲製造業受惠於全球需求增溫,智慧手機、汽車及其他消費品出口勁揚,調高開發中亞洲今明年的經濟成長預測。亞銀也基於內需消費回春與出口復甦,將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從前估的1.8%上修到2%。

根據亞銀發布的《亞洲發展展望》(Asian Development Outlook)更新報告,涵蓋45個亞太國家的開發中亞洲,今明年的經濟成長率由4月時預測的5.7%,各自上調為5.9%、5.8%。

鑑於中國內需消費強勁且出口好轉,亞銀對該全球第2大經濟體的經濟展望較上回樂觀,將其今明年GDP成長率預測從4月所估的6.5%、6.2%,上修至6.7%、6.4%。

亞銀看好台灣受惠於民間消費回溫與電子產品出口增強,今年GDP成長率可望達2.0%,較4月預測的1.8%上修;明年成長率在2.2%,和前次估值相符。與台灣並列為亞洲四小龍的韓國、新加坡、香港,亞銀預測今年成長率分別是2.7%、2.4%、2.0%,明年成長率依序為2.7%、2.5%、2.1%。

亞銀報告指出,南亞依舊是經濟擴張最快速的次區域,今年成長率7%,明年成長率7.2%,皆與前次預估持平。區內的亞洲第3大經濟體印度,今明年成長率各自為7.4%、7.6%。

東南亞今明成長率也未做修正,維持在4.8%、5%,儘管區內的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等國加快成長步伐,但經濟依賴石油的汶萊擴張減速而受到拖累。

亞銀首席經濟學家澤田康幸聲明中表示:「即便全球經濟復甦力道有不確定性罩頂,我們認為開發中亞洲仍能站穩腳步,迎向未來潛在的衝擊。」亞銀將開發中亞洲今年通膨率預測由3%下修到2.6%,明年通膨率自3.2%下調為3.0%。

---------------下一則--------------- 
新興亞股 績效靚2017-07-21 03:53:50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近一個月亞股基金前十名 https://goo.gl/YXs6rk

今年來新興亞股普遍有好表現下,MSCI新興亞股今年來累積漲幅達27%,看到新興亞股基金今年來的表現也相當亮眼,不僅平均漲幅有二成以上,近一個月更有不少基金上漲逾5%,短中期投資表現不容小覷。

鉅亨網投顧總經理朱挺豪指出,今年亞股在印度、東北亞股市紛紛走出好表現的帶動下,加上亞洲貨幣兌美元普遍升值,推升MSCI新興亞股今年來以27%的漲幅居三大新興市場之冠,遙遙領先MSCI拉美及新興東歐上漲16.7%及0.16%的水準。依照各市場來看,印度股市今年以來已大漲超過二成,指數更突破30,000點創新高,另外,南韓股市也連續創高,台股同樣來到波段高點;此外,儘管陸股本身表現不特別突出,但H股走勢強勁,都成為亞股走強推手,東南亞股市也互有表現,亞洲各國在經濟受惠美國需求上揚而轉佳的情況下,股市續航力值得期待。

新興市場股市從2016年2月以來的17個月內,漲幅為36.5%,仍遠低於1998年8月至2011年4月內的三次上漲周期平均上漲39個月、平均漲幅227%的水準;從價值面來看,新興亞洲與目前本益與過去十年平均水準相當,與其他偏貴的市場相比,亞股後市仍具投資價值。

---------------下一則--------------- 
歐央行 8月討論QE退場2017年07月21日 04:10 (工商時報)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歐洲央行(ECB)周四召開例會後,一如外界預期繼續維持寬鬆貨幣(QE)政策不變。ECB總裁德拉吉(Mario Draghi)在會後記者會上指出,決策官員在會中尚未觸及購債計畫未來走向的議題,不過他們應會在8月開始討論。

在德拉吉暗示8月將討論QE退場的刺激下,歐元應聲急漲,盤中升破1.16美元來到1.1603美元,勁揚0.7%,創2015年中以來新高價。

ECB在周四會後宣布主要再融資利率將維持在零不變,另外邊際放款利率也持平在0.25%,隔夜存款利率則為負0.4%。

德拉吉表示,在會中決策官員一致同意不對討論未來的政策改變設定明確日期,他指出:「我們的討論應該會在秋季或是8月開始。

」 不過ECB在會後聲明依然重申先前論調,聲稱經濟展望若出現惡化,ECB將準備增加購債措施規模或實施時間。德拉吉對此也提出解釋,認為維持這樣措辭,是要確保投資人不要任意假設QE措施將會很快退場,導致ECB在還沒採取行動前,借貸成本就大幅升高。

德拉吉還談到近來數據,都指向歐元區經濟擴張力道正持續增強。他說目前歐元區成長展望風險整體趨於平衡。

由於歐元區經濟終於處於強勁復甦軌道,ECB目前正等待薪資與物價也能在隨後跟進上揚,並升至ECB設定的目標。德拉吉說ECB最不想要的就是不必要的金融條件緊縮,導致復甦力道減緩或終止。

歐元區經濟目前狀態良好,今年首季該區經濟成長年增1.9%,預料第2季還會進一步增長3%。

不過德拉吉對當前的通膨則持謹慎態度,認為歐元區的經濟擴張尚未推升通膨動能轉強。他指出歐元區整體通膨受到能源價格下滑而呈現疲弱,另外潛在的通膨也處於不振情況。

歐元區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1.3%,遠低於該央行設定的2%目標。ECB在上月還預估2019年該區通膨率約僅1.6%。

---------------下一則--------------- 
上半年利率連三降 俄股金融、消費勝能源2017年07月21日 04:10 (工商時報)黃惠聆�台北報導
俄羅斯基金績效 https://goo.gl/QbL2wr

俄羅斯央行上半年連三降,目前基準利率調降至9%,法人表示,儘管能源股占俄股指數大半,金融、消費表現近幾年來表現比能源股更佳,尤其在俄國經濟止跌回升之際,金融、消費後市看漲。

上半年俄股指數跌幅約1成,在新興市場股市中表現相對弱勢,但是今年下半年或有出現反敗為勝的契機。凱基資源國基金經理人徐靜霞表示,今年來俄羅斯股市表現不佳,主要是受油價疲弱及敘利亞政治風險所影響,上半年俄股漲油價會於每桶40美元觸底,下跌空間有限。

俄股最大吸引力為評價,目前股價淨值比(P/B)只有0.67倍,觀察過去20年來,俄股只有3%的期間評價低於目前水準,且根據瑞士信貸估計,目前俄股評價反應油價只有每桶35美元的低水準,只要油價維持預期區間,俄股回升機率仍高。

徐靜霞說,俄羅斯實質利率仍高,新興市場僅次於巴西,未來仍有降息空間,此將有利於利息費用的降低,提升企業獲利,且股息率高達5.7%,高於新興市場的2.4%,油價若持穩可逢低加碼。

摩根投信指出,根據過去經驗,俄羅斯啟動降息循環期間,俄股漲幅近8成且受惠於當時國內信用和內需市場獲得提振,帶動消費與金融類股表現領先,有鑑於目前俄羅斯信用和內需回溫趨勢明顯,料將激勵俄羅斯股市整體表現,尤其是金融和消費等族群漲幅更是令人期待。

---------------下一則--------------- 
美股尚無泡沬疑慮 還有下半場2017年07月21日 04:10 (工商時報)陳碧芬�台北報導
花旗銀行展望第三季的投資觀點 https://goo.gl/v2a5kJ

今年上半年全球市場整體表現亮眼,科技股帶領的美股一再創新高,讓投資人居高思危,花旗(台灣)銀行財富管理暨研究部資深副總裁王進彰表示,市場傳言很多,卻沒有任何與「股票要崩盤了」有關。

他認為,美股的個別股價或許太高,投資人下半年進場選擇需要謹慎,持續大漲可能性相對
較低,但整體美股並沒有被過度高估,「每天太陽升起時,該跑的馬、該跳的舞,都應繼續跑、繼續跳,股市仍有一片空間在」。

花旗(台灣)銀行20日提出2017年第3季展望觀點。王進彰認為,全球投資市場上半年漲勢凌厲,現在投資人會質疑是否仍有追高空間,也擔心美國就業等經濟數字疲弱,讓復甦欠缺動能,「其實投資人不必任意猜測高點所在」,不要以科技股價高而不進場投資,市場若能繼續跑,能對投資人帶來收益,「就應該持續進場」。

花旗銀行研究部分析,美國就業、工業生產、房地產銷售及實質所得四大指數,自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穩健成長,顯示美股基本面依然有支撐,且與歷史數字相比,美股並沒有被過度高估,目前的股息殖利率(Dividend yield)2.1%,仍略高於25年平均值2%,所謂美股泡沫化的說法是投資人自我設限的擔憂。

王進彰表示,以製造業為主的總體經濟數據,已不是股市續航的主角;從評價面來看,美股本益比過高的確可能壓抑未來報酬率。若以2016年美股全年報酬12.0%為比較基準,2017年上半年美股漲幅已達9.3%,下半年持續大漲可能性相對較低,股市若要續揚,需要仰賴盈餘的擴張。

因此,花旗銀行對於下半年市場的看法仍相對正面,對於有意願投資於美股的投資人,目前唯一正確的事,是把投資對策放在首重配息型股票、價值型或低波動型類股,並注意不要過度集中在「FAANMG」6檔「輕經濟」相關個股上。

此外,他認為,投資人可考慮著墨歐洲、日本等其它已開發市場及新興市場,例如歐洲經濟前景增強,應有利於日股,日本有很多個股的股價持續在創新高,也能透過布局高收益債、新興市場公司債等收益型商品,對抗低利環境挑戰。

---------------下一則--------------- 
美股強勢 基金績效甜2017-07-21 03:53:57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投信發行美股基金績效表現 https://goo.gl/VjAAHx

美股三大指數19日再度同創新高,美股已是今年來全球主要股市中,創新高最多次的股市,也使得美股基金績效表現衝高,近一個月3%以上的報酬率。

群益投信統計,美股三大指數有12次同創新高;個別指數來看,今年道瓊指數共26次創新高,漲幅9.5%;S&P 500指數27次創新高,漲幅10.5%;那斯達克指數則是共創新高40次,漲幅高達18.61%,顯示出美股的超強氣勢。

美股的強勢連帶美股基金績效也跟著吃香。觀察投信發行近一月漲幅3%以上包括主動式與被動式的美股相關基金,前三名以群益那斯達克生技以7.7%表現居冠,其他依序為富邦NASDAQ-100ETF傘型單日正向兩倍6.5%、瀚亞美國高科技3.7%。

群益那斯達克生技ETF基金經理人張菁惠表示,那斯達克指數今年來表現凌厲,以其各分類指數來看,NBI生技指數漲幅超過二成表現最佳。

在基本面穩健、評價面具優勢,以及政策可望鬆綁等利多支持下,生技醫療類股後市表現可期。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陳建彰指出,美股再創歷史新高,主要受惠企業財報表現優異的提振。

金融股方面,儘管先前公布財報的花旗與高盛上季交易業務表現不佳,但摩根士丹利第2季獲利與交易收入均高於預期,為該族群扳回一城。

富蘭克林坦伯頓科技基金經理人史肯達利表示,科技產業許多題材逐漸發酵,資訊技術產業正加速向雲端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方向轉型發展,網路計算模式和應用基礎設施改善,帶動技術、資金及人才的流動,讓資源配置更優化,跨產業整合更加速,看好這股智慧化趨勢。

---------------下一則--------------- 
基金經理人居高思危 美股配置水位9年新低2017年07月21日 04:10 (工商時報)鍾志恆�綜合外電報導
基金經理人美股配置 https://goo.gl/FRCFmn

CNBC報導,基金經理人認為那斯達克掛牌的科技股是全球最擁擠市場(交投過熱),在眾人貪婪我恐懼的反市場操作下,他們6月紛紛減持科技股部位,導致整體美股配置比重降到2008年來最低。

根據美國銀行美林證券最新每月例行性調查,那斯達克過去3個月來被全球基金經理人視為最擁擠市場。68%受訪者認為全球網路股「昂貴」,12%認為它們正處「泡沫」之中。

這調查是從7月7日到13日之間進行,受訪207位全球基金經理人所管理的資產總規模達5,860億美元。

雖然標準普爾500指數處歷史新高水準,但美股在這些基金經理人的投資組合中所配置部位卻在6月出現下降,基金經理人的整體美股配置比重從5月的淨減碼15%,擴大至淨減碼20%。這是2008年1月來最大淨減碼比重。

與此同時,基金經理人也換股操作。他們6月把資金從科技股轉向銀行股,讓後者取代前者成為他們最愛。這是22個月來第2次出現銀行股成為基金經理人加碼最多的類股。

根據美銀美林資料,美股自2009年從谷底回升到現在,期間有80%時間是科技股為基金經理人加碼最多的類股。

在憂心美國科技股是最擁擠市場之前,基金經理人認為美元多單是最擁擠市場。結果美元指數從1月的103.82點,下跌至目前95點附近,累計跌幅約9%。

80%受訪者認為美股估值是全球最被高估的股市,19%認為歐元區股市被低估,43%認為新興市場股市被低估。

基金經理人減碼美股後,把部份資金轉向日股,讓日股6月淨加碼比重,從5月的僅1%跳升至18%。

過去3個月來,那斯達克100指數表現最強的前4檔個股並非全是科技股。除了輝達(Nvidia)和網飛(Netflix)分別累計上漲66%和33%外,其餘2檔都是醫藥股,Vertex和Regeneron漲幅分別為41%和36%。

---------------下一則--------------- 
企業獲利穩健增長 美股聚焦升息、低基期產業2017年07月21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基金經理人加碼債市指標 https://goo.gl/respu6

6月科技股漲多拉回,金融及生技醫療類股接棒上漲,支撐美股維持高檔,7月起將進入美國企業第2季財報公布期,市場觀察重心將回歸企業基本面,扮演美股維持高檔甚至延續漲勢的重要因子,預料在企業獲利穩健增長,及聯準會(Fed)未被迫緊縮太快,短線美股多頭格局不變,看好升息受惠及低基期產業。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史坦普500企業至7月底預估有55%將公佈財報,根據Factset統計的史坦普500企業第2季營收預估成長4.9%,獲利預估成長6.6%。統計至今年第1季底的過去12個季度,實際獲利年增率,平均較財報開始公布前的季底預估數據,高出3個百分點。

法人指出,若第2季企業財報及財測展望能傳出佳音,將有助美股維持高檔,延續上半年漲勢。

富蘭克林坦伯頓生技領航基金經理人依凡.麥可羅指出,生技基本面健康且評價面具吸引力,在人口結構轉變、新治療方法的發現等利基簇擁下,生技醫療產業提供豐富選股機會,看好癌症、神經及罕見疾病藥物領域,因大量未滿足的醫療需求,高度創新且藥價給付受到保護。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馮紹榮認為,美科技股跌勢趨緩,開始有買盤進場,科技股長線基本面仍將續走多頭,全球半導體新訂單走高出貨持續勁揚,半導體設備、晶片商為偏長線景氣。

其中科技股今年以來漲幅相當驚人,短線上或許有獲利了結賣壓,然長期來看網路、軟體、電子商務等公司獲利均穩定成長,全面崩跌的機會仍然不高。

宏利投信認為,在人口結構和創新發展帶動下,科技行業繼續搶佔舊經濟的份額,產業長期動力仍然穩固,且科技股相對估值甚具吸引力,尤其是考慮到其穩健資產負債情況,以具長線題材及獲利成長長股仍是關注標的。

---------------下一則--------------- 
睽違17年後... 美科技股 飛越網路泡沫高峰2017年07月21日 04:10 (工商時報)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周三美股主要指數再創新高,其中標準普爾500指數資訊科技類股在睽違17年後,首度超越網路泡沫全盛紀錄,攀上空前高點,被市場認為極具指標意義。

主要由大型科技企業組成的標普500資訊科技類股指數周三連續第9天收高,終場上揚0.6%,以992.29點報收,打破2000年3月27日所創的988.49點前次高點紀錄。該指數今年來累漲23%,為標普11大類股當中表現最優。

至於科技股掛帥的那斯達克指數早在2015年衝破網路泡沫高點,再度締造新猷。周四早盤,那斯達克指數維持在平盤上下,達6388點。

自從網路泡沫在2000年破滅後,科技股花了10多年時間才收復失土。雖然今年6月投資人擔憂科技股漲勢過快,一度導致該類股回檔下修,但最近幾周又重拾多頭漲勢。

分析師指出,這波科技股漲勢與前波網路熱潮的最大差別,在於這次有科技業獲利強勁成長的基本面支撐。

標普道瓊指數分析師席貝特(Howard Silverblatt)強調,當前科技股與2000年時期的確大不相同,除了指數組成與特質出現改變,企業獲利也更為穩健,不像2000年很多公司甚至沒有賺錢。

另外推升今年科技股不斷衝高還與華府政爭有關。在投資人對於美國總統川普的稅改政策與基礎建設能否在今年過關日益質疑下,促使他們寧可將資金湧入具有穩健營收與獲利的科技類股。

根據基金追蹤機構EPFR的數據顯示,今年來流入美國科技股基金的資金已超過90億美元。聯博(AllianceBernstein)投資長帝爾尼(Jim Tierney)認為科技股是目前美股交投最熱門的類股,儘管如此他們還會繼續投資,因為科技股獲利成長亮眼,股價最終還是要跟著獲利走。

目前標普科技股的本益比約為23倍,仍大幅低於2000年網路泡沫巔峰期的70.3倍。聯博指出與2000年相比,今日科技股估值依然處在低檔。帝爾尼說,除了網飛與亞馬遜股價高的驚人,其於大多數科技公司仍在合理範圍。

---------------下一則--------------- 
上半年商品行情 2010年來同期最差2017年07月21日 04:10 (工商時報)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

油價低迷難振不僅令產油國頭痛,也害慘商品交易商。油市復甦跌跌撞撞,加上商品行情停滯,影響銀行與避險基金的商品投資收益,今年上半年標普GSCI商品指數暴跌10.2%,為2010年以來最差上半年表現。

交易員表示,今年商品市場缺乏波動,給商品交易帶來嚴峻挑戰。商品投資人和交易商無非是靠價格大起大落及套利利差來獲利,狹幅震盪的市場會讓投資人少了賺錢機會。

市場行情波動不大,自然影響客戶的投資意願,銀行的商品業務將跟著受打擊。本月迄今,雖然油價反彈,標普GSCI商品指數卻只漲了0.2%,而且行情始終不見劇幅震盪。

向來是商品交易大戶的高盛集團,周二發布的第2季財報顯示,商品交易部門繳出有史以來最差業績。高盛第1季的交易部門營收出現衰退時,該華爾街投行就怪罪到外匯、商品、公司債等交易業務的頭上。

不單單是高盛,其他銀行的商品業務營收普遍下滑。根據市場調研機構Coalition Development,2016會計年度全球前12大投資銀行的商品交易總營收43億美元,然在2008年高峰期,這方面總營收達145億美元。

近年來金融監管力度加大緣故,華爾街對於大宗商品投資退避三舍,包括原油和天然氣現貨交易。不少銀行及對沖基金原本期待今年油價會反彈,豈料是不漲反跌,讓投資油氣的機構面臨虧損慘劇。

對沖基金Pierre Andurand與Andrew Hall這大原油交易商,看好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減產後會拉抬油價而押多原油,結果今年油價依舊走跌而蒙上損失。

標普道瓊斯指數公司(S&P Dow Jones Indices)指出,能源股報酬率落後其他商品的幅度,為27年來最大。

---------------下一則--------------- 
綠能題材燒 成投資主流2017-07-21 03:53:54 經濟日報 記者徐念慈�台北報導
環保相關基金近期表現 https://goo.gl/8sjvEJ

美股續創新高,加上節能與電動車題材發酵,帶旺國內環保相關基金近期績效近一周都拿出正報酬。法人表示,短線亮眼主因為相關企業財報利多發酵,讓基金績效亮眼,中長線上,環保題材仍為主流趨勢,後市仍看旺。

有投信業者表示,這些基金當初成立在原油價格高漲的年代,當時對於替代能源前景看佳,不過隨著油價回落與相關替代能源產能過剩,讓該產業走過一段陣痛期,如今隨著景氣回溫、能源價格相對穩定,節能、公用事業與電動車等產業明顯增溫,加上相關基金第一大投資國家都在美國,受益美股近期屢創新高,讓績效明顯起色。目前國內該類型基金規模大多小於10億元,僅安聯全球綠能趨勢基金規模達95億元。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馮紹榮表示,近期水資源與部分綠能類股,在企業獲利良好帶動下,股價表現突出。工業4.0與製造業回流美國等議題持續發酵,則帶動工業節能效率相關個股走強。此外,今年以來,歐洲汽車製造協會ACEA第1季數據表示歐洲電動車銷量4.7萬台,年增率29.9%,新能源車相關類股在Tesla Model 3即將進入量產利多刺激下,表現也相對突出。

安聯全球綠能趨勢基金經理人洪華珍表示,在綠能投資上,分散化及多元化仍是主要投資主軸,才能避免受到單一產業景氣影響。

---------------下一則--------------- 
生技觀測指數 晴天報到2017-07-21 03:53:59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生物科技基金近期表現 https://goo.gl/Qkgfgs

美國NBI生技指數近一個月大漲6.7%,今年來累積漲幅更超過兩成,使得投資人信心高漲,由於資金動能轉強,投資信心提升,根據最新的安聯生技觀測指數, 已升至9分晴天區。

今年以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核准新藥的速度超過歷史均值,加上資金面連續五周的淨流入,推升生技指數近期表現,表現優異的生技基金近一月績效可達7%至8%。7月以來,資金持續流入,技術面亦為多頭排列,因此7月生技觀測指數由7分上升至9分,並保持對於基本面正向看法。

安聯全球生技趨勢基金經理人許志偉表示,由於政府的控管下降,加上美股走勢仍強、價值面仍具優勢,NBI生技指數持續走強,若中大型生技公司財報持續保持穩健,將有助支撐盤勢。

---------------下一則--------------- 
藍籌股ETF 法人喊買2017-07-21 03:53:47 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主要陸股ETF績效 https://goo.gl/sbVSko

MSCI(明晟)宣布A股入摩今(21)日滿月,分析近一月A股走勢再度分化,由於資金簇擁大型股,激勵藍籌股ETF強漲,反觀中小股ETF持續弱勢,法人評估短線趨勢仍未轉變,建議續抱藍籌股ETF。

A股入摩相對去年底中港開通深港通,本次A股表現明顯沒有利多出盡,反因資金匯聚入摩受惠大型股,帶動今年本來就強勢的藍籌股ETF再走一波。統計至昨(20)日收盤為止,近一月股價漲勢前茅清一色是藍籌股ETF,特別是槓桿型的富邦上証正2(00633L)、元大滬深300正2、國泰中國A50正2,單月漲幅都超過16%,中國A50則拿下原型ETF漲幅最大,出現強者恆強態勢。

目前較受矚目的藍籌股ETF,不分中國A50正2、元大滬深正2、富邦上証正2在近期量能也同步放大,尤以本周一陸股大漲,三檔槓桿ETF同創波段新高,量能都較前日擴增二到三倍。

國泰投信ETF團隊資深基金經理游日傑表示,回顧過去一個月,資金動能增溫是藍籌股領先原因,觀察A50指數入摩以來上漲逾6%,滬深300、上証綜指也上漲約3.9%、2.3%,深圳指數則下跌2.5%。進一步檢視今年績效,各大指數更見分化,A50指數已上漲21%,滬深300指數漲14.6%,深圳指數則下跌5%。

游日傑表示,上半年藍籌股表現較佳三大原因,一是保險、銀行等金融板塊表現正面;二是A股入摩,吸引主被動式長線資金流入,加上人民幣回穩,提供A股資金面支持;三是價值投資概念浮現,第2季以來陸股「漂亮50」概念類股獲得關注,相關低估值、業績佳、流動性佳的藍籌股,成為領漲動能。

---------------下一則--------------- 
股債混搭配置 攻守兼備2017-07-21 03:53:57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投信發行跨國組合平衡基金表現 https://goo.gl/WwdTnB

今年來全球景氣維持擴張,帶動風險性資產表現,其中在美股頻創新高下,也帶領全球主要成熟股市和新興股市來到歷史新高或波段新高的位置,債券方面包括高收益債、新興市場債也表現不俗。

群益投信表示,在市場暫無系統性風險事件干擾下,中長期景氣成長尚無逆轉跡象,市場投資氣氛仍佳,不過投資人居高思危的心態仍不可少,因此建議穩健型投資人不妨布局股債部位兼具的跨國組合平衡基金,一來掌握各區域的投資契機,同時也有助降低投資組合波動,達到報酬與風險兼顧的目標。

在政經情勢穩定下,今年來新興股債市表現不俗,透過經理人股債靈活配置,也能創造不錯的報酬表現。

統計投信發行124檔跨國組合平衡基金表現,平均績效是4.5%,前十強的基金今年來報酬幾乎都在一成以上,包括群益環球金綻雙喜A、保德信新興趨勢組合、瀚亞新興豐收等基金。

群益環球金綻雙喜基金經理人葉啟芳表示,在市場波動提升、資產輪動快速的環境下,對於穩健型投資人來說,建議採取股債多元配置的策略來因應,一來增加投資組合彈性,掌握不同資產的輪漲契機,二來分散單一資產投資風險,在面對市況震盪時有較強的抗震能力,滿足風險與報酬兼顧的需求。

葉啟芳指出,中長期來看,全球景氣還未出現反轉訊號,但居高思危心態仍不可少,平衡基金的優勢在於整體投資策略只要看對趨勢、因應金融市場變動適當調整股債比例,都有助投資組合效益,適合現階段仍持續看好全球股市,又怕高檔震盪劇烈的投資人。

---------------下一則--------------- 
全球高股息基金有撐2017年07月21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美國金融壓力上升時股市表現 https://goo.gl/eBSPs4

全球央行陸續表示不急著立即緊縮資金,但部分主要央行已經往升息或即將升息的方向前進,加上諸多股市目前已來到相對高水位,都為當前的投資增添不確定性。雖然美股前景仍正面,但建議投資人可以將部分資金移轉到波動相對低的高股息股票市場。

鉅亨網投顧分析,目前美國金融壓力指數為-1.505,與歷史最低點的-1.637相去不遠,儘管美國可能於下半年再升息及啟動縮表,簡化金融業監管卻有助減少銀行資金成本,因此未來半年美國金融壓力指數微幅變化機率較高。

鉅亨網投顧總經理朱挺豪表示,投資人容易誤以為高股息股票不會跌也不會漲,但從高股息指數編纂以來,整體美股上漲1,135%,低波動高股息指數則累積上漲2,314%,顯示出低波動高股息指數不只抗跌還能漲。在金融壓力指數及風險逐漸升高的當下,建議投資人可減碼投資於整體美國股市的基金,並加碼全球高股息基金。

野村全球高股息基金經理人白芳苹表示,全球經濟成長有利股市表現,體質優異且具備股息成長利多的高股息企業,更是投資首選。持續看好成熟股市,尤其美國的經濟增長,勞動市場與薪資展望將使美國消費活動轉強;歐洲也同步受惠轉佳的內需景氣,加計寬鬆貨幣政策,歐元區零售銷售與房市活力再現。

華南永昌投信Shiller US CAPER ETF組合基金經理人徐啟葳表示,面對創新高的股市,仍有很多價值被低估的標的,此時正是進行價值投資、挖掘價值被低估標的的最好時機,透過控制風險,以期獲得市場估值回升而帶來投資效益。

美國是全球經濟成長領頭羊,復甦成長趨勢最為明顯,長期來看,美國是主要擇優投資的市場,因此投資人在資產配置中應有美股的部位。

第一金全球高收債基金經理人黃奕栩表示,目前美國的減債措施不至於過度激進,美債殖利率大幅揚升的機率不高,如殖利率仍處於3∼5%以下的相對低檔,還是有利於股票與高收債等風險性資產。

---------------下一則--------------- 
葉倫態度偏鴿派 風險雙債兩樣情2017年07月21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主要債券基金資金流向 https://goo.gl/t5VCs1

葉倫最新談話態度偏鴿派的助威下,上周債券基金持續穩吸金,特別是投資級企業債吸金動能最強勁,資金淨流入再進一步擴大至52億美元,推升連續吸金周數來到第29周;新興債基金連續小幅吸金2億美元,但高收益債券基金不僅已連四周失血,單周淨流出21億美元更創下近17周之最。

摩根投信副總林雅慧指出,面對夏季交易清淡期的來臨,投資氣氛顯得觀望,驅使資金先行轉入高評級債券,因此上周投資級企業債吸金再進一步擴大至52億美元,吸金氣勢較風險性債券強勁,加上企業獲利築底回升,搭配市場流動性仍相當充沛、資金籌措成本低,市場對投資級企業債券仍維持一定需求,資金動能持續穩定。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美國通膨率長期將因新政府貿易政策改變、財政支出擴大、經濟成長達到潛在水準,以及充份就業環境所助漲,這些終將推升公債殖利率往上走揚,建議宜有積極防禦利率風險的配置,例如側重新興國家當地債市,兼享基本面改善、較高債息、匯兌評價便宜等優勢,並可再搭配放空美國公債。

摩根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皮耶(Pierre-Yves Bareau)認為,新興債上周吸金動能雖不若先前強勁,但預期下半年美債殖利率緩步走升,體質已出現改善的新興國家與企業債券,應仍可受惠套利交易續行,匯率升值與信用利差收斂等正面因子,續漲動能可望延續。

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經理人麥可•哈森泰博表示,新興國家債券型基金單周流入規模減緩主要因為這其中的強勢貨幣債券型基金已連兩週流出,然而現階段新興國家當地貨幣債券基金資金回流量僅為2013年以來流出量約一半水準,尚未有過熱現象,資金動能可望持續對當地債市有正面助益。

尤其靠攏於新興國家國內題材因素可望享有高投資回報機會,並且與其他資產的相關性低,為今年下半剩餘時間至明年令人振奮的投資機會。

高收益債的部分,安聯目標收益基金經理人陳彥良表示,目前美國與歐洲高收益債的違約率持續改善,主要受惠於能源產業的違約率因油價相對築穩而大幅下降,因此有利高收益債基本面。而整體而言,美高收的評價面較具吸引力,B級投資機會較為豐富。

---------------下一則--------------- 
亞洲經濟基本面轉強 亞債具投資潛力2017年07月21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市場擔心成熟國家央行貨幣政策趨緊,近期亞債走勢轉趨波動,不過隨著亞洲經濟基本面轉強,加上資金持續流入,亞債仍具投資潛力,近期波動反而是長線布局時機。

野村亞太新興債券基金經理人謝芝朕表示,過去三周亞債指數波動較大,一方面是受到公債殖利率上揚造成的波動,如美國10年公債殖利率自6月26日以來已上揚逾15個基本點;此外,個別債券因某些事件如大陸政府對於其海外業務擴張的企業進行查核的報導,使得本身風險也有提高的情況。

不過,與其他債券相較,亞洲債券具備較短的存續期以及較低的違約率等優勢,加上持續成長的經濟做後盾,成長潛力持續看好,建議投資人逢低布局。

宏利亞太入息債券基金經理人劉佳雨認為,需要持續關注美國貨幣政策,其中包括縮減資產負債表的進度。美國今年以來已升息兩次,並暗示今年仍將持續升息。不過,因為近期美國通膨數據表現持續走弱,導致市場對美國經濟的穩健程度和未來升息次數存疑;接下來亞洲固定收益市場的資金流向與行情走向,將與美國之後的升息政策進度與縮表規模高度相關。

另外,今年以來亞洲美元債券發行量高於市場預期,依目前發行速度推估,亞洲美元債市規模有望在明年達到1兆美元。
劉佳雨認為,隨著規模持續成長,應可帶動歐美投資者提升在亞洲固定收益市場的配置。

第一金全球高收債基金經理人黃奕栩表示,美國6月升息1碼已在市場預期範圍之內,考量通膨溫和,下半年頂多再升息1碼,而且時間點不會太早發生,落在年底的機率高。市場正走出對升息可能引發的負面情緒,轉向正面看待,而高收債、亞洲高收債在利差的保護下,表現將相對穩定。

---------------下一則--------------- 
印度債搶手 傲視新興國2017-07-21 03:53:55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新興市場發債認購情況 https://goo.gl/TkHgkg

全球經濟好轉,新興市場基本面也自谷底翻揚,許多新興國家也從去年第4季起紛紛加入債券發行的陣營,且都創下了超額認購的表現。

不過,在這些發行債券的新興國家中,印度債券的超額認購卻高居3.53倍,居所有新興市場國家第一,可見印度債的熱門程度。

瀚亞投資表示,對債券投資人來說,收益率逐年下滑與景氣反轉對債市表現的壓縮,都是現在投資收益最大的隱憂,畢竟伴隨Fed的縮表與ECB退出QE,就連高收益債券的殖利率也下滑到5.7%;再加上歐美市場三不五時的政治動盪,使得追求傳統固定收益的投資人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

瀚亞策略印度傘型的印度策略債券基金經理周佑崙指出,印度10年期公債殖利率雖然近年來也開始收斂,但將近7%的殖利率不但遠高於成熟市場,在新興市場中也極具競爭力,更重要的是印度債券還屬於投資等級,且印度盧比也堪稱是新興貨幣中除人民幣以外最穩健的貨幣,加上印度長期經濟成長的動能,市場對當地債市與匯市的動能相當樂觀。

周佑崙表示,印度債市的持有人多為當地政府與機構法人,穩健度相當高,且根據三大信評公司最新的動態顯示,印度主權評等未來被上調的機率相當高,因為政府稅收將因廢鈔事件增加,且7月開始正式實施的GST法案將讓印度的長期GDP推升到8%以上,搭配溫和的油價有助壓抑通膨,都是可以讓印度經濟基本面進步的結構性因素。

日盛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鄭易芸分析,印度經濟溫和成長,政策利多支持,原物料行情穩健,企業基本面好轉,受惠發債成本降低且發債順暢,債券抗震性高,JACI印度指數今年以來已有超過4.2%的漲幅,印度通膨降至五年低點,市場對8月RBI降息預期升溫,GST稅法正式上路,預計將使印度經濟增速提升1至2個百分點,後續可觀察原物料債表現。

---------------下一則--------------- 
Fed漸進升息 新興債一枝獨秀2017年07月21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史坦普500企業獲利年增率預估 https://goo.gl/gwdcjq

美國聯準會(Fed)重申溫和漸進式升息步調,有利全球景氣及風險性資產表現,儘管經濟復甦推動貨幣政策正常化,但新興市場改革行情持續發酵,具備基本面改善、評價面便宜及高債息等三大優勢,美林證券調查也顯示,經理人對新興債市已連續7個月維持淨加碼。

宏利投信固定收益部主管劉佳雨指出,亞洲地區固定收益投資機會仍在,隨資金持續流入,區內信用利差收窄,導致估值上升,還是可透過在區內主權債和公司債尋求收益;今年亞洲固定收益市場資金流入增加,觀察目前許多亞洲主權債券風險水準較過去4年低,隨利差收窄,多數亞洲主權債券價格獲得支持,看好印度和印尼債表現,潛在報酬率佳。

日盛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鄭易芸認為,美國利差變化對於新興亞洲國家來說,在貨幣政策或金融市場,至目前為止尚無明顯影響,並且從第2季開始,包括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與泰國等國家,陸續出現物價下行的趨勢,新興亞洲國家今年以來維持與去年底相當速度增長。
泰國、馬來西亞、大陸第1季的經濟表現優於去年底。

經濟基本面的穩健運行,為新興亞高收債提供一定支撐力;鄭易芸說明,包括JACI印尼指數、JACI馬來西亞指數及JACI印度指數,今年以來都有不錯的績效表現。

鄭易芸表示,亞洲經濟景氣溫和成長,原物料行情穩定,公司財務融資順暢,確保低違約率,亞債存續期間短,可抵禦美債利率變動風險,亞債中,尤其是大陸美元債券,以亞洲本地買家為主,面對國際事件的衝擊,波動較小,對於亞洲高收益債券仍是正向看待。

保德信新興市場企業債券基金經理人鍾美君分析,在美國啟動升息循環之際,市場將尋找有實質成長的標的,新興市場企業債不只可抗震,還有望享資本利得;操盤上,鍾美君對於新興市場美元債券的看法依然樂觀,亞洲企業則有基本面支撐。

---------------下一則--------------- 
基金經理費成長停滯 占投信營收比重下滑2017-07-21 03:54:00 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基金經理費占投信總營收比重 https://goo.gl/cMVR7H

國內基金市場競爭激烈,統計發現,投信主要收入的經理費成長停滯,加上投信業務多角化,去年投信總營收增至293億元,為五年最高,但經理費占總營收比重逼近五字頭,是五年最低。經理費是投信重要收入來源之一,經理費占總營收變化,反映產業結構動向。根據碁石智庫統計,2016年國內38家投信總營收為293.1億元,相對前年增加3.7億元、約1.2%,來到五年最高。

經理費雖同步增加,較前年增加1.8億元至175億元,不過占總營收比重卻由60.1%減少0.1個百分點至60%,改寫五年最低;若比較2014年經理費同樣為175億元,兩年度的經理費差距更達4.8個百分點。

碁石智庫負責人陳如鈊表示,投信經理費占營收比重下滑,與投信經營多角化有密切關係:投信業務除發行及管理境內公募基金,亦包含私募基金、期信基金、境外基金總代理、次代理及銷售、代操業務經營、及擔任國外基金公司參加四大基金委外代操標案的服務代理人等,同步帶動營收成長。

根據碁石智庫資料,五年來投信總營收從233億元增至293億元,成長約25%,期間不論經理費或其他收入雙雙成長;不過進一步檢視,近年經理費金額已停滯,五年僅成長11%,相對非經理費收入成長53%大幅落後,也是經理費比重下滑原因。

台新投信董事長吳火生表示,經理費在2014年後明顯停滯,當時正好是低費用ETF快速成長、主動式基金式微,對投信收入帶來壓縮。尤其主動式基金打開閉鎖期,普遍有規模縮水問題,兩者抵消雖仍帶動境內基金成長,但全體費用與平均費率出現下滑。

外資投信總經理認為,境內外基金因費用架構關係,規模此消彼長,也影響境內基金收入為主的經理費成長放緩。

---------------下一則--------------- 
一檔基金規模6億 才能小賺2017-07-21 03:53:59 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根據公開資料統計,2016年投信經理費占總營收比重降至六成,為五年最低,除了受非經理費貢獻拉升影響,另方面也反映經理費收入為主的投信,可能面臨營運挑戰。

投信經理費在近年有成長趨緩趨勢,根據碁石智庫解構去年各檔基金經理費收入,725檔基金有26檔、4%賺逾億元,349檔、48%賺1,000萬至5,000萬元,另外,約20%基金賺500萬至1,000萬元,22%賺不到500萬元。

碁石智庫負責人陳如鈊表示,基金經理人、後檯運作和人事成本至少是基礎費用,假設基金要透過經理費達到損益兩平並能小賺,1,000萬元應是合理門檻,換算一檔基金經理費有1.6%,規模就要6億元。如果賺取500萬元或更低,約當現行法令規範基金規模至少應有3億元,對基金公司而言並不划算。

中大型投信高層主管表示,以境內基金中段班的投信來說,一檔基金規模6-8億元,都算合理損平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