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小媽精選1060821基金資訊

2017年08月21日
卡位陸印歐美股 下半年漲相佳2017年08月21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全球股市投資氣氛熱絡,法人統計,金融海嘯後歷年的8月到12月歐美成熟股市普遍表現佳,新興股市則是以大陸、印度的表現相對看好,針對這些股市相關基金,投資人可以把握進場時機。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指出,印度具備基本面改善、政策加持及匯率止穩等優勢,深具投資價值,而經濟高成長是股市上漲關鍵,印度近二年經濟都維持7%以上的高成長,加上國際低油價趨勢不變,通膨疑慮也降低,這些都有助於印度後市持續走揚。

宏利精選中華基金經理人游清翔認為,把握新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石油與天然氣業改革和生質能源等題材,就能提高下半年投資勝率;至於台股,則看好汽車零組件與配件供應商、Server相關、自動化與半導體設備以及智慧手機零件供應商等領域。

第一金中國世紀基金經理人黃筱雲表示,全球景氣溫和復甦、市場資金動能充沛,而且投資人對於風險性資產的偏好提高,只要基本面狀況不差、非經濟因素的干擾降低,這些落後表現的市場,仍然還有向上走揚的空間。若擔心美股漲多風險的投資人,不妨將資金轉進落後表現的陸、港股市。

野村中國機會基金經理人劉尹璇表示,雖然整體經濟數據呈現多空混雜的狀態,預期經濟仍將溫和回升。
短期地緣政治影響市場風險偏好,但估計影響短暫,仍以整體經濟基本面為主。

投資策略部分,工業股訂單狀況持續強勢,大陸政府提出雄安特區、一帶一路,將擇機加碼海外訂單增長個股;第2季度汽車銷售略優於預期,加重汽車類股部位。

日盛中國戰略A股基金經理人黃上修表示,目前大陸經濟數據持穩偏多,但短線漲多與美韓緊張,故近期震盪整理,但中多格局持續。

根據EPFR資料顯示,在截至8月9日的一周中,約有7.7億美元的海外資金流入中資股及香港本地股,為連續第10周流入,顯示外資仍續看好大陸及香港股市表現。

---------------下一則--------------- 
全球市場觀測站�美股整理 逢低布局2017-08-21 00:01:18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上周全球股市持續震盪,雖然美朝危機暫時緩解,市場一度反彈,但投資人對於川普政府是否還能持續推動稅改等政策,產生疑慮,美股周四再度拉回並拖累周五亞股表現,投資氣氛轉趨觀望。

野村投信表示,從地緣政治風險到對川普政策能否持續推行的擔憂,所出現的波動,主要是因為股市在相對高檔區,因此一有風吹草動即引發市場賣壓。短期內,股市仍以區間整理為主,惟在經濟持續良好、低通膨環境且央行保持鴿派立場下,短線市場修正皆為逢低進場時點。

日本公布第2季GDP年增率為4%,優於市場預期,不過上周日股在外圍環境影響下震盪走低。野村投信指出,日本4至6月企業財報表現不俗,加上經濟持續成長,長線展望看好。不過日股近期陸續在北韓飛彈威脅以及美股震盪回檔等因素影響下,股市波動較大,短線仍需加以留意風險。

今年以來表現突出的新興市場,近期走勢也轉為震盪。MSCI新興市場指數年初以來漲幅逾兩成,明顯優於MSCI世界指數,在累計漲幅已高的情況下,目前MSCI新興市場指數未來12個月之預估本益比達12.7倍,來到近年高點,價值面有偏貴之餘,市場進入短線震盪期,建議選擇基本面較佳的新興亞洲,並採取分批逢低布局方式。

野村投信指出,本周四至周六在Jackson Hole召開的全球央行年會,市場密切各國央行態度,據媒體報導,ECB總裁德拉吉不會談到QE退場,聯準會預期仍將保持9月啟動縮表計畫,不會讓市場出現太意外的訊息。

---------------下一則--------------- 
本益比、股價淨值比偏低 亞股吸睛可撿便宜2017-08-21 00:01:20 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亞股本益比及後一年平均漲跌幅 https://goo.gl/kkWntp

美股上周震盪拖累亞股拉回,市場關注股市評價過高問題。統計顯示,目前亞股本益比12.5倍,以往亞股本益比在12~13倍後一年,漲幅上看雙位數;配合基本面翻揚,法人認為,短期修正可視為進場契機。

據摩根投信統計,今年MSCI亞洲(不含日本)指數漲幅降至23%,即使累積相當漲幅,亞股本益比僅12.5倍,遠低金融海嘯的17.3倍,低於長期歷史平均。

進一步統計,過去亞股本益比落在12~13倍區間,未來一年平均漲幅有11%,若亞股因漲幅擴大、本益比來到13~14倍,後一年平均漲幅也有8%,反映當前評價未有過熱疑慮。經驗顯示,亞股本益比突破15倍後,才有較大回檔機率。

摩根亞洲增長基金經理人郭為熹表示,亞股仍具吸引力,以數據來看,除了投資人熟悉的本益比指標,現階段亞股股價淨值比為1.7倍,也低於長期的1.9倍,反觀歐股已升至長期平均1.8倍,美股估值更達到高於一個標準差的3.1倍。

亞股評價相對低廉,考量歐美政治經濟風險的資金,多轉進亞洲,郭為熹指出,台灣、南韓兩大東北亞股市,吸金動能保持去年全年水準七至八成,印度、菲律賓、越南等南亞及東協市場,外資買超金額更超越去年;另外,全球股票基金上半年大幅減少對亞股減碼幅度,回補金額達266億美元。

就歷年下半年走勢來看,第一金亞洲新興市場基金經理人楊慈珍表示,因旺季加持,亞股普遍上漲,特別是近十年,東南亞各國股市第3季上漲機率達五成以上,印度、越南勝率更有六成。今年亞股還有兩項利多,即美元指數弱勢、新興貨幣走強推升資金流,其次亞股企業獲利也較去年大幅增長,可望支撐股市高檔。

---------------下一則--------------- 
新興股市帶勁 今年彈升逾兩成2017年08月21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今年來股市漲幅  各區域本益比比較 https://goo.gl/VQBEuL

今年新興股市漲幅大幅超越美歐等成熟市場,繳出逾兩成的好成績,且即使今年來大漲一段,法人表示,目前新興市場本益比(P/E)仍不到長期平均水準,對比美歐股市現階段本益比已來到相對高水位,更加看好新興市場未來的續揚潛力。

據統計,新興市場目前PE僅16.1倍,遠低於長期平均24.2倍,反觀美股PE已來到28.1倍,大幅超越長期的23.7倍,因此引發市場對於美股可能過熱的疑慮,且MSCI新興市場股價淨值比(P/B)僅有1.6倍,一樣不到長期平均值1.8倍。

摩根全方位新興市場基金經理人奧斯汀.福瑞(Austin Forey)表示,資金面也力挺新興股市,統計新興市場自2011年起進入長達5年的修正期,導致資金持續大幅撤出,期間新興市場股市失血金額累計達1,170億美元,直到今年起才再見到資金大舉回籠,總計目前淨流入490億美元。

相較過去幾年的淨流出量,目前資金才回補約4成,未來在經濟與獲利成長持續升溫的帶動下,資金回補空間大。

凱基新興市場中小基金經理人陳沅易表示,新興市場基本面佳,經濟成長速度優於成熟市場,經驗顯示,當新興市場與成熟市場GDP成長率擴大時,新興股市較具投資吸引力;資金面上,全球基金經理人尚未大幅配置新興市場部位,故資金仍有流入空間。

陳沅易表示,此波美元漲勢已維持6年,觀察過去幾次的升息經驗,升息後美元趨貶機率高,因此升息不一定會使美元走強。由於市場預期美國與主要國家未來有縮表可能,故美元近期走勢疲弱,若此趨勢持續,將有利新興市場走勢。

匯豐中華投信海外投資小組副總楊惠元表示,當前全球市場通膨表現的不同趨勢,有望為新興市場帶來雙利多。

尤其成熟市場通膨持續走揚,擺脫通縮疑慮,而新興市場通膨趨穩,有望進入降息循環,推升經濟表現。

---------------下一則--------------- 
新興市場 下半年主打星2017-08-21 00:01:17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新興市場國家七大政治風險 https://goo.gl/mFNhKK

今年來國際與地緣政治風險升溫,且多集中在新興市場,尤其亞洲相當不平靜,包括美朝衝突、印中對峙等,加上美國對俄羅斯長年制裁,演變為區域型政治干擾,以及巴西、委內瑞拉等拉美國家內部醜聞不斷,造成投資信心震盪。

資產管理專家認為,儘管部分新興市場受政治風險干擾,但受益於獲利成長加速、通膨率下滑及美元疲弱等三大利多,仍將是下半年布局優先標的。

瀚亞策略印度傘型基金經理人周佑侖表示,新興市場目前呈現「Risk on」的樂觀態度,從基本面來看,新興市場PMI指數大於50的比例超過八成,尤其看好亞洲企業獲利持續上修,今年以來財報結果優於整體新興市場,中國、韓國及印度尤其強勁。

周佑侖指出,新興市場國家雖出現政治風險,但美元指數大幅走弱,加上人民幣、盧比匯率表現強勁,仍吸引國際資金搶進,投資人可鎖定基本面及企業獲利良好的國家布局。
據統計,新興債市今年流入超過509億美元,股票市場同步呈現淨流入。

從外資流向來看,2017年以來對亞洲國家買超金額,以印度居冠,至8月11日已達89億美元,不只外資持續進駐印度市場,內資也同步推升。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隨著全球經濟同步復甦,新興市場將受惠於貿易動能及民間資本支出回升,推升企業獲利前景,聯準會政策方向未偏離溫和漸進軌道,大幅降低市場流動性遭快速回收的風險,從美元指數走勢的相關性觀察,美元匯價回落至一年低點,新興股市有望延續優於成熟股市表現。

至於新興市場國家中舉足輕重的中國,日盛中國戰略A股基金經理人黃上修指出,隨「國家隊」對創新創業的扶持力度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前景,將獲得提升,目前中國景氣面中性,技術面中性偏多,操作主軸仍要嚴守價值藍籌為核心。

---------------下一則--------------- 
印度、陸股 經理人喊買2017-08-21 00:01:21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中印股市投資價值 https://goo.gl/jMBTbN

在國際資金簇擁下,比較MSCI新興市場為主的各市場,以中國、印度及韓國漲幅最佳。瀚亞投資認為,中國及印度股市仍具吸引力,以目前估值來看,無論本益比或股價淨值比,仍低於2007年金融海嘯前高點水準。

瀚亞投信海外股票部主管林元平指出,不論境外的中國股票(H股或ADR)或境內的中國A股,因整體中國的製造業�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穩定回升,加上股市評價便宜,且處在長期平均值下,在全球股市都相對處於高檔的環境下,中國股市的補漲氣勢可望延續到年底,故建議買進。

瀚亞印度策略收益平衡基金經理人周佑侖也認為,跟之前高點相比,印度股市目前並不貴,市場行情仍在中期階段,也就是債信增長及產能利用率均偏低,企業獲利復甦也還有很大成長空間,投資人逢回即可布局,或透過股債平衡型基金配置,掌握股、債市契機。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表示,從基本面來看,截至8月初,今年印度雨季的實際降雨量與長期平均相當,整體印度蓄水量亦處在長期平均水準,有助農業產出,並進一步帶動經濟成長;企業財報方面,目前已有60%的印度上市公司公布上季財報,表現正向,市場預估印度2017和2018財年的獲利可望分別達成長9%和17%。

至於政策方面,印度政府持續推動基礎建設、社會住宅等政策,有助帶動相關產業表現,此外,下半年逢印度節慶及消費旺季,內需消費也可望持續增溫,因此仍看好印度後市表現,產業方面建議關注金融、消費、原物料等。

---------------下一則--------------- 
油價飆逾3% 創4周最大漲幅2017年08月21日 04:10 (工商時報)工商時報�陳穎芃�綜合外電報導
布蘭特油價今年來走勢 https://goo.gl/Um9Lvt

金融時報報導,儘管美國上周公布原油產量增加,但全球經濟復甦使需求持續擴大,再加上沙烏地阿拉伯減少原油出口,令投資人預期油價上漲,帶動國際油價上周五飆漲逾3%,創4周來最大單日漲幅。

布蘭特原油期貨價上周五收盤上漲3.7%至每桶52.72美元,西德州中級原油期貨價也在上周五收盤上漲3.5%至48.74美元,雙雙創下4周以來最大漲幅。

美國能源部上周公布,截至8月11日為止一周內,美國原油日產量增加7.9萬桶至950萬桶。但同一期間,美國原油庫存較前一周減少890萬桶至4.7萬桶,是連續第7周庫存下滑,主因是原油出口量超乎預期。

能源產業研究機構Energy Apects分析師森安利塔(Amrita Sen)表示:「目前原油庫存緊縮的情形超乎往年同期該有的水平。」

路透報導也指出,過去2個月來西德州中級原油的跨月價差持續縮小,令投資人更加確信國際油價將在未來1年反彈。

跨月價差是原油期貨近期合約價格減去遠期合約價格所得的價差。當油市供應過剩時,原油庫存持續增加,使近期原油期貨價格低於遠期價格,因此跨月價差呈現負數。反之,當油市供應短缺時,跨月價差呈現正數。

經濟學家霍京(Holbrook Working)最初在1930年提出跨月價差與商品庫存之間的相對關係。當時這個概念廣泛應用在穀物期貨交易,但1990年代起投資人開始在油市驗證相同理論。

回顧2014年下半油市產量大增時,布蘭特原油的跨月價差呈現負數。這般情形延續了3年之久,與同一期間油市供應過剩的情形相呼應。然而,去年以來西德州及布蘭特原油的跨月價差開始縮小。

近日除了美國原油庫存跌幅超乎預期之外,沙烏地阿拉伯自8月起縮減原油出口,同時減少對美原油出口量,種種因素導致西德州原油跨月價差在近日大幅縮小。

---------------下一則--------------- 
健康護理基金 績效搶眼2017-08-21 00:01:19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健康護理基金比較 https://goo.gl/L4eQRP

人口老化商機受矚目,投資人最常想到的便是生技基金,但生技類股僅是醫療保健產業的一部分,要搭上產業的長期趨勢,還可將投資範圍放大到健康護理基金上。國內共有12檔健康護理基金,近一年、三年平均上漲6.1%、21.8%,投資人看績效外,也可搭配夏普值及標準差等指標進行篩選。

鉅亨網投顧指出,世界銀行資料顯示,2016年全球人口8.5%為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約6.3億人,這個數值還會逐年增加,預期至2025年全球有超過10億老年人口,約占總人口一成;老齡化程度持續提高,未來高齡醫療照護需求大幅成長,並帶動醫療成本及家庭醫療支出上揚,且家庭醫療花費與醫療保健類股盈餘高度正相關,持續增長的醫療支出,將提供醫療保健類股長期基本面的利多。

依晨星健康護理基金組合的績效來看,近一、三年短中期基金多呈正報酬,僅二年期績效受2015年下旬,希拉蕊抨擊藥廠哄抬藥價,影響走勢,致二年報酬-4.4%,但隨即止跌回穩。觀察醫療保健類股盈餘表現,穩定上行,基本面穩健。

針對衡量基金波動的夏普值,鉅亨網投顧總經理朱挺豪分析,新加坡大華、聯博、貝萊德及瑞銀(盧森堡)系列基金表現出色,一至三年期間皆優於均值,若再搭配標準差綜合兩指標評估,聯博、貝萊德及瑞銀(盧森堡)於所有天期的夏普值及標準差,皆優於同類平均,操盤功力頗佳。

保德信投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提醒,美國學名藥競爭激烈,競爭者疾病領域藥漲幅縮小,但預期創新藥品仍具競爭力,藥價較不受影響,投資人可分批布局,鎖定平衡配置製藥、生技、醫材、醫療服務四大次產業的生醫基金。

---------------下一則--------------- 
投資熱錢不退潮 新興債有亮點2017年08月21日 04:10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新興市場企業債基金績效 https://goo.gl/d2qyhr

新興市場景氣增溫,投資熱潮再起,相對於新興股市,波動度較低的新興債市更是吸睛焦點。法人表示,除了基本面利多,市場追求收益趨勢不變,資金可望持續流入新興債市,其中財務體質優於歐美企業的新興市場企業債,以及資金相對寬鬆的新興市場當地貨幣債,都頗具投資價值。

天達資產管理新興市場混合債券策略經理韋思德(Grant Webster)表示,以基本面來看,全球工業生產位處於金融海嘯後的高檔,成長態勢不變,多數因子仍在健康水準,但貨運及原物料增速則有放緩跡象。

他認為,新興市場景氣持續增強,新興市場(不含大陸)的之經常帳GDP占比由虧轉盈,且盈餘占GDP比重逐漸上揚,新興市場再次擔任出借美元給其他國家的角色。此外,新興市場與成熟市場驚奇指數同步穩定向上,整體趨勢有利新興經濟體成長前景。

韋思德說,目前相對看好新興貨幣以及美元計價債券,因此採取加碼策略,當地貨幣債則是中立看待。由於新興市場經濟持續增強,新興企業也是值得留意的標的,持續增強的基本面以及對於新興企業債券的需求面良好,將讓信貸利差保持在較窄的水準,當成熟債市出現短期波動時,新興企業債將具抵禦波動能力。

宏利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張瑞明指出,隨著歐元區景氣持續穩健擴張,且政治風險下降,預期ECB推動貨幣政策正常化時間點逐漸接近,因此須留意ECB何時開始討論寬鬆政策退場。

---------------下一則--------------- 
3大優勢 新興市場債前景樂觀2017年08月21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新興市場債受惠於強勁資金動能,走勢持續亮眼。今年以來資金流入量續創2013年以來新高。在新興市場具備基本面改善、評價面便宜及高債息等三大優勢下,新興債市前景依然樂觀。

野村投信表示,摩根大通預期新興市場2017年經濟成長率達4.4%,持續高於已開發國家經濟成長率2.1%,新興市場基本面看好,加上各國央行採取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激勵資金湧入新興債市。依照統計,新興市場未來12個月資金流向與已開發國家資產負債表變動規模關聯性高,預期在2018年底前,新興市場仍可望吸引資金注入。

NN(L)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盧馬克(Marco Ruijer)指出,全球資金相對寬鬆,有利於利差型債券表現,在利差型債券中則較看好新興市場債券。雖然以新興債的價值面來看,目前處於合理價位,但考量新興經濟體基本面持續轉強,新興債仍具良好投資潛力。

IMF在最新展望報告中,降低成熟國家經濟成長預估值,而調高新興市場今年增長預期0.1個百分點,至4.6%,明年進一步上看4.8%,顯示新興國家景氣正快速回穩,對新興股債都是正面看待。

從評價面來看,新興股今年來累計漲幅已大,新興債不論美元計價債或當地貨幣計價債與美債利差尚稱合理,利差誘因較高;同時,投資人持有比重低於金融海嘯後的平均水準,投資氛圍不致於過熱,表現機會大,對於積極尋求「收益」的投資人,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

日盛全球新興債券基金經理人陳勇徵表示,拉美央行降息,巴西、哥倫比亞央行降息挹注流動性,亞洲製造業PMI指數連續6個月站穩擴張,此外,新興亞洲基本面仍穩健,新興市場債仍有表現空間可期待。

---------------下一則--------------- 
降息+高殖利率 印度債正熱2017年08月21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印度最大資產管理公司─ICICI保誠資產管理公司固定收益部投資長Rahul Goswami認為,印度近期利率水準降至6年以來最低,通膨率低於3%,但債券收益率近7%,為降息提供良好的籌碼空間。

加上企業信用處於歷史低點,預料年底前仍有降息空間,投資人第3季可趁勢加碼印度債市,或透過平衡型同時布局股債。

Rahul表示,印度實質利率一直處於正數,3個月實質利率約為4.7%,在全球名列第3高,就歷史而言,當實質利率保持正數時,對固定收益將有最佳表現,特別是中長期債券基金的助益。

Rahul指出,即使通膨率與名目利率都在下降,但不代表實質利率下降,長期而言,穩定的實質利率,對儲蓄者和經濟的穩定都有利,投資期為3年的投資者,可考慮短期至中期或的固定收益基金。

印度債擁有高債息、額度稀少優勢,今年出現外資搶買,觸發印度政府對外資購買公司債配額上限。瀚亞投信分析,印度債擁有近7%高殖利率優勢,評等既是投資等級,造成需求大於供給;截至8月7日,中央政府債券額度僅300億美元、公司債僅510億美元,地方邦政府債更僅50億美元,除地方邦政府債外,其餘債券認購額度都接近滿水位。

印度對外資投資限制相當嚴格,由於進入門檻高,目前整體外資持有當地政府公債的比例僅3.53%,未來成長空間巨大。

瀚亞投資建議,今年整體新興市場呈現「Risk on」樂觀態度,印度在企業獲利、GDP成長及利率政策,或匯率穩定度等各項總體經濟條件均具備優勢,目前來看股市評價並不貴,債市更充滿新興契機,投資人可把握第3季進場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