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小媽精選1060915基金資訊

2017年09月15日
境內基金規模 上月增800億2017-09-15 01:04:14 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8月境內基金規模 https://goo.gl/tkTPga

投信投顧公會昨(14)日公布8月境內基金規模,因資金大舉流入,境內基金單月暴增近800億元,直追前七月累計增加的1,012億元,整體規模衝上2.3兆元,創2005年來12年新高。

8月美朝地緣政治風險升溫,金融市場波瀾起伏,境內基金買氣卻爆棚,比7月規模大增796.4億元、增幅達3.5%,為2016年4月單月增加1,228億元以來最大,使得整體基金規模為2005年7月以來再度突破2.3兆元。

分析8月境內基金躍進主因,以貨幣型基金增加388億元、指數股票型基金(ETF)增195億元、跨國一般債券基金增138億元貢獻最大,其餘類型增額都低於百億元,其中,貨幣型基金以國人部位最大的新台幣基金為主,月增386億元;ETF則集中陸股商品,單月增加金額10億元以上有元大上證50、滬深300正2、國泰中國A50正2、富邦上証180正2、中國A50等五檔,清一色是陸股正向ETF。

跨國債券基金受惠新基金助陣,中國信託6年到期新興主權債券、雄鷹新興市場債券兩檔基金募集都超過50億元,一舉推升基金規模激增百億元。9月另有施羅德2021到期新興市場美元優選主權債券、瀚亞印度策略收益債券基金等,訴求目標到期、較高收益的基金可望成立,將再推升基金規模。

第一金全球水電瓦斯及基礎建設收益基金經理人李奇潭表示,國際市場延續利率走低、景氣復甦的經濟循環,債券仍被投資人視為提升收益的主要工具,不過產業成長出現分歧,且各債券面臨殖利率下滑困境,投信募集轉進股息收益基金,如水電瓦斯等民生消費、趨勢明確且股息穩健的類股投資,也可參考留意。

---------------下一則--------------- 
地緣政治 全球頭號風險因子2017年09月15日 04:11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2017年機構投資者最擔憂的四大風險因子 https://goo.gl/8Tn1pX

安聯投信最新發布安聯環球投資「全球風險觀測調查」指出,「地緣政治」成為全球頭號風險因子,四成四的全球機構投資者關注地緣政治變數可能對投資表現帶來的影響、超過半數的受訪者為權衡風險與報酬,下調預期回報目標,更有六成五的投資者認為主動式管理的投資方式為應對解藥。

安聯投信指出,安聯環球投資自2013年開始展開全球風險觀測調查,藉此了解機構法人對風險、投資組合構建及資產配置需求和看法,2017年「地緣政治」躍上755家受訪機構投資者最關注的風險因素。

這些受訪機構投資者代表跨太平洋地區、歐洲及北美地區價值達34.2兆美元的資產管理規模。根據該報告指出,44%受訪者認為地緣政治為當前最應該被關注的主要投資風險,其次為全球經濟放緩(41%)與升息(32%)。

安聯投資環球投資策略師杜納恩(Neil Dwane)表示,這次調查結果顯示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對投資決策構成重要影響。而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主要來自:最近幾個月來,北韓測試洲際彈道飛彈等所造成的緊張局勢所致。

此外,也有31%受訪者表示,就投資而言,美國政治問題也是一個令市場憂慮的風險因素,而且對於市場施加的壓力和影響程度亦日益顯著。這也是可以解釋:為何即使近期股市走勢強勁,但投資者在處理風險與回報此難題時更重視「風險管理」,同時並願意降低回報預期。因為投資者所想的,在於市場價格是否已經反映所有風險。

安聯指出,受訪投資者在尋求解決風險與回報之間取得平衡的同時,亦看到現有風險管理途徑的不足之處。也因此,有近五分之三(58%)投資者正在尋求有助於權衡風險與回報的全新投資組合策略。

受訪投資者也認同另類投資具備分散的價值,與其他任何因素相比,31%投資者將分散投資視為另類投資的主要原因。此次調查也發現,部分投資者克服了權衡風險與回報的挑戰。約為五分之一的受訪者將風險管理視為投資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下一則--------------- 
大中華區基金 績效傲人2017年09月15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區域股票型及平衡型基金績效 https://goo.gl/xyX6BH

今年以來人民幣一掃過去貶值陰霾,截至9月8日,升值幅度6.99%,創下16個月以來新高;而恆生中國企業指數表現也相對出色,今年以來上漲18.68%,帶動大中華區基金表現。

兆豐國際大中華平衡基金經理人葉貴榕表示,先前人民幣貶值是受到市場對於大陸經濟的擔憂,但是隨著今年發布的經濟數據持續優於預期,市場對於大陸經濟的信心逐漸回溫,進而推升人民幣走勢以及海外陸資股H股的表現。

葉貴榕指出,H股雖漲幅已高但板塊輪動相當健康,年初由金融及有色金屬板塊領漲,近期則輪動至醫療保健及航空板塊。未來受惠於大陸經濟回溫及政策改革,產業龍頭股的表現不容小覷,這些龍頭股在H股中占比相當高,建議未來可持續關注。

富蘭克林華美亞太平衡基金經理人楊子江表示,隨著資金行情拉抬以及亞太市場的低估值作用,年初迄今亞股漲勢強勁,尤其大陸接軌國際後,受益資金南下以及資金外溢東南亞市場作用,資金大量轉向陸港台、東協等地,推升各地企業獲利成長機會。

宏利精選中華基金經理人游清翔指出,大陸近幾年內需市場崛起,服務業占GDP比重已來到50∼60%,已成為支撐經濟的主要力道之一,由於大陸本身消費持續回溫,全球景氣仍中性偏多,預估2017年企業獲利可望持續回溫,並將有效帶動指數上漲。

保德信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陳舜津分析,十九大前,政府維穩的態度堅定,此時布局的風險相對較小;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幣匯價近期表現強中見穩,也讓投資A股多了賺匯率的機會。

野村中國機會基金經理人朱繼元表示,第二季經濟數據雖略較第一季下滑、但製造業數字有所回暖,且企業獲利有望保持增長,一線城市調控,但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表現優於預期。短期預期在金融監管政策逐步落地、銀行自查完成,MSCI確認將A股納入,建議可審慎樂觀看待陸股表現。

台新MSCI中國基金經理人楊珮玉表示,在眾多陸企相關指數中,MSCI中國指數擁有參與外資勢力崛起、年度最佳消波塊、低波動度三大優勢,為參與陸企上漲的最佳利器。

---------------下一則--------------- 
陸股基金 主動更有利2017-09-15 01:04:17 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不同類型A股基金今年績效比較 https://goo.gl/uW86Qg

上證指數站穩3,300點大關,投資人錢進中國意願增溫,不過投資工具要選主動式或被動式基金?統計顯示,A股基金績效不論今年或第3季入摩題材發酵,主動式基金都跑贏ETF,反映陸股輪動更有利選股導向的工具勝出。

根據摩根投信統計,本波陸股上漲同步推進主被動式基金績效,單以境內基金來看,第3季以來,被動式ETF與指數基金平均績效7.9%,略勝主動式基金的7.3%,但今年以來,主動式基金平均績效達到兩成,領先被動式基金的17%。進一步比較排行前茅基金,主動式基金最佳有三成績效,陸股ETF僅兩成左右,表現明顯由前者勝出。

國人布局陸股ETF,槓桿ETF為熱門工具之一,不過這類基金訴求「單日」報酬為指數報酬兩倍,屬於交易型工具,在比較基礎上,應以原型的陸股ETF與指數基金和主動式基金比較。

摩根中國A股基金經理人吳英瑜分析,本波陸股漲勢由科技、消費等新經濟板塊領漲,盤面輪動造就有利主動式基金的投資氣氛,且以主被動式基金操作來看,主動式基金瞄準長線具爆發潛力企業,有別於單純由市值占比來決定基金配置的指數化產品,中長期較有機會獲取超額報酬。

隨十九大會議將於10月18日召開,A股投資氣氛加溫,已帶動上證指數突破壓力區,近一月大漲5%。吳英瑜認為, A股從5月中旬反彈,部份反應A股入摩,近來則逐步發酵維穩行情。值得注意的是,市場預期入摩後,外資未來十年持有A股比重,將從目前約1.3%躍至10%,將對A股結構會帶來長遠影響,不只是資金大舉流入,也會扭轉A股以散戶為主的風格,投資策略應走向多元化。

群益投信表示,目前陸股上漲板塊亦集中在具業績支撐、成長前景佳的企業,投資布局建議關注幾方向,一是與消費升級、製造升級相關內需類股,二是獲利成長科技產業、新能源車供應鏈,三是國企改革帶動的內銀股,四是政策受惠環保等概念族群。

---------------下一則--------------- 
陸股基本面樂觀 逢回可進場2017-09-15 01:04:18 經濟日報 記者徐念慈�台北報導

上證綜合指數近一個月來漲幅超過5%,持續挑戰3,400點關卡,儘管上檔整數關卡仍有壓,不過法人分析,觀察滬深兩市成交值達人民幣7,571億元,創下今年以來新高;再者,兩融餘額持續增加,本周餘額突破9,700億元,離萬億規模不遠,預計在資金充沛下A股第4季仍具表現契機。

根據中國券商申萬宏源的最新報告,3,400點並沒有太大阻力,近期大盤有能力突破該整數關卡,然而在關前恐仍會整理,必要的技術性調整後,指數的步伐也會更踏實,突破後的上行空間也會更大。

保德信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陳舜津分析,滬深兩市12日成交金額達到人民幣7,571億元,不僅是今年新高,也是近11個月來最高;而針對兩融餘額,今年6月2日兩融餘額觸及今年低點,當日餘額為8,625.31億元,此後逐步回升,7月底突破9,000億元,隨後加速上升趨勢,值得注意的是,兩融餘額「萬億」是重要關口,根據歷史經驗,一旦突破萬億,A股往往有上漲行情可期。

兆豐中國A股基金經理人黃昱仁認為,內地資金也有轉熱跡象,8月以來,新增帳戶數周度均值為32.6萬,高於過去三個月平均水準的28.5萬,融資餘額亦站上9,700億元;十九大前,政策維穩金融市場,環保督察推進供給側改革及國企改革將有多項推動方案落地,基本面看法樂觀,建議逢回布局。

日盛中國戰略A股基金經理人黃上修表示,兩融餘額強勢12連升,續創年內新高,資金仍持續經由滬深股通北向,資金行情將對中國股市帶來支撐,8月財新綜合PMI採購經理人指數回升,進口較去年同期成長13.3%均優於預期。

---------------下一則--------------- 
陸股讚 境內外基金大車拚2017年09月15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A股入摩後,陸股轉熱,大陸基金表現也扶搖直上。根據統計,25檔境內外大陸基金,近3個月績效前十強的基金,報酬率都在10%以上,其中有五檔是境內基金,五檔是境外基金,形成境內外基金車拚的有趣現象。

國人投資基金,向來重外輕內,但根據統計,近3個月以來境內基金績效表現亮眼,兆豐中國A股、華南永昌中國A股、日盛中國戰略A股、摩根中國A股、復華中國新經濟A股等五檔境內基金搶進前十強,其中兆豐中國A股基金今年以來報酬率也接近30%,表現不輸境外基金。

兆豐中國A股基金經理人黃昱仁表示,今年以來IMF等多家國際機構多次上調大陸全年經濟預測,預期今年GDP增幅可望高於6.5%目標。上半年A股企業盈利增長優於預期,8月製造業PMI亦優於預期,市場風險偏好回升。

儘管近期地緣政治風險干擾,但市場表現未受影響;外資持續北上買入A股,上周互聯互通北向單周資金淨流入147億人民幣,為2015年8月底以來最大單周流入,累計淨流入也突破850億人民幣,也帶動人民幣匯價扭轉貶勢,預期未來一段時間仍將維持樂觀走勢。

此外,大陸資金也有轉熱跡象,8月以來,新增帳戶數周度均值為32.6萬,高於過去三個月平均水準的28.5萬,融資餘額亦站上9,700億人民幣。

接下來,十九屆人大會議預計10∼11月間召開,藉由中央委員全面改選,習政府人事布局到位後,政策改革推動將加速,有利經濟結構轉型。預期十九大前,政策維穩金融市場,環保督察推進供給側改革及國企改革將有多項方案落地,有利投資的信心回升。

---------------下一則--------------- 
陸中小股強勢 後市看旺2017-09-15 01:04:19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陸股ETF近期表現 https://goo.gl/bGZBup

受惠於經濟數據穩健、企業財報表現優異以及19大前政策維穩的預期下,中國大陸股市近期表現強勢,第3季以來,滬深兩市指數、深圳中小板指數和創業板指數,不僅在全球主要股市指數表現都位居前十強,更分別創下波段新高,法人持續看好後市。

當中又以深圳中小板指數表現最為強勁,近日迭創2016年1月融斷以來新高,累計第3季以來上漲8.93%,並上攻突破7,500點大關,滬深兩市指數則分別上漲6.01%和5.13%,創業板指數亦有3.87%的漲勢,連帶連結陸股標的的ETF表現也跟著水漲船高,群益深証中小(股號:00643)上漲11.38%表現最為強勁,拿下陸股ETF本季以來漲幅冠軍。

群益深証中小板ETF基金經理人張菁惠表示,根據A股完整的中報數據顯示,中小板企業營收增速逆勢增長,第2季營收成長高達28.9%,季增4.6%,顯示企業營運狀況持續向好。就評價面角度來看,目前深圳中小板指數本益比約為34.84倍,處在近兩年的低點,加上中國總體經濟企穩,中小板整體投資吸引力佳,可望持續支撐指數表現穩健向上。

張菁惠進一步指出,深証中小板指數為深圳交易所中小企業板塊前100檔市值最大、流通性最佳公司所組成的指數,成分股為具有成長性和科技含量的新興企業,近五年營收複合成長率達20.2%,在中國大陸主打經濟轉型及產業升級題材的趨勢下,該指數的經濟代表性更強,是看好中國投資前景的投資人不可忽視的板塊。

---------------下一則--------------- 
MSCI亞太指數熱 亞股基金好賺2017年09月15日 04:11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今年來最賺錢的前十大亞太區(除日本)股票基金 https://goo.gl/hF3Uov

亞股今年來牛氣沖天,MSCI亞太(不含日本)指數改寫近十年新高,帶旺亞股基金績效一飛衝天,統計今年來前十大最賺錢亞股基金,報酬率都有近兩成起跳,包括摩根投信四檔、施羅德、霸菱、天達、未來資產、景順和宏利各一檔基金入列,合計為七檔境外基金和三檔投信基金。

摩根亞洲增長基金經理人郭為熹表示,受惠於經濟引擎轉強以及國際資金簇擁,亞股今年來漲升氣勢如虹,即便進入下半年,指數依舊持續向上攻堅,MSCI亞太(不含日本)指數12日站上539點,改寫2007年12月金融海嘯以來的近10年新高,累計今年漲幅已飆破29%,不僅優於MSCI全球指數的15.65%,更遙遙領先歐美日等成熟國家股市不到一成的平均報酬,自然帶動相關亞股基金績效表現也跟著表現嚇嚇叫。

亞洲現階段除了經濟表現強勁,企業獲利前景也相當有看頭,郭為熹指出,在亞股EPS預估連續14個月獲得上修帶動下,MSCI亞洲(不含日本)指數EPS預估也已連14個月獲得上修,其中,尤以受惠大陸8月房市銷售加溫和金九銀十旺季的地產股、與半導體、電子商務、手機新品等題材發酵的科技股上修動能最強。

郭為熹強調,回顧2004年與2010年兩次亞洲企業獲利獲連續上修周期間,亞股分別強彈84%與41%,顯示現階段亞股仍具潛在漲升空間。

由於8月MSCI亞太(不含日本)指數企業盈餘調整比例從0.94上升至0.96,創下七年來新高。過去經驗也顯示,若亞洲企業盈餘調整比例能持續維持向上趨勢,未來12個月亞股平均漲幅達20%。

群益亞太新趨勢平衡基金經理人沈宏達指出,全球投資策略中,具成長性的新興市場仍扮演要角,其中經濟體質最佳的新興亞洲,不論是印度、大陸或東協市場,都是不容錯過的地區。

亞洲國家在經濟表現持穩、政策加持以及投資題材多元等條件支持下,特別獲市場青睞,加上多數亞洲國家具備人口紅利及政府政策兩大優勢的加持,因此中長期表現看好。

就資金面來看,法人表示,亞股今年正處於獲利回升元年,目前股價淨值比尚低於過去15年的長期平均,未來只要市場持續釋出企業獲利成長等好消息,將能繼續激勵股價走高,加上規模高達1.4兆美元的全球股票型基金,目前配置亞股部位仍處於過去十年低檔,看好資金回補空間大,現階段亞股強勁資金流入只是起點。

---------------下一則--------------- 
人民幣、亞幣強勢 亞股跟著旺2017年09月15日 04:11 (工商時報)黃惠聆�台北報導

近期亞幣漲勢銳不可當,人民幣一度升破6.5關卡,單單8月兌美元升幅高達2.1%,創12年來最高單月漲幅,法人持續看好亞幣升值走勢,也認為陸股及亞股邦有望再創高峰。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經理人羅傑瑞(Jeffrey Roskell)指出,近期這波亞幣強升由人民幣帶頭,人民幣下半年來兌美元大漲近4%,居亞幣之冠,今年以來更升值了6.36%。下半年漲勢較強的還有日圓升值2.75%、泰銖2.46%、馬元2.27%、星元2.19%,新台幣對美元也小升。

凱基新興市場中小基金經理人陳沅易表示,美元短期持續受抑,將有助新興國家貨幣走揚,目前相對看好新興市場中的高息貨幣,如人民幣、馬元、印度盧比及印尼盾等。預期在大陸19大會議召開前夕,人民幣可維持平穩態勢;過去馬幣因投資人對基本面及政局擔憂下受壓抑,但隨負面因素消化,加上馬來西亞央行維持基準利率3%不變,將激勵馬幣升值。

保德信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陳舜津分析,人民幣中間價先前走強,讓市場轉向關注貨幣政策,其中以「調降存款準備率」以釋放流動性的呼聲最高。

整體人民幣走勢較市場預期強勁,加上美元續弱,放空人民幣的停損買盤加速推升人民幣走勢,目前離岸人民幣已觸及去年3月來的高點,預料短期將在高檔展開震盪。

---------------下一則--------------- 
全球消費旺季到 新興亞股後市俏2017年09月15日 04:11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投信發行新興市場基金 https://goo.gl/AgsR5Y

全球消費旺季開跑,每年9∼12月是全球消費旺季,從歐美、大陸到印度,各有不同主題題材,讓消費類股商機大發。以出口歐美國家及本身帶內需消費相關題材的新興亞股後市更是可期。

投信業者表示,歐美9月開學返校潮,以及大陸的金九銀十、光棍十一到農曆年前的消費潛力大,印度每年雨季過後大約9月也是消費旺季開始,歐美的第4季感恩、聖誕、新年消費商機更是可期,包括電子與相關消費類股可望最受惠。

群益新興金鑽基金經理人李忠翰表示,亞洲市場受益於內、外部條件改善,基本面仍表現穩健,加上多數亞洲國家具備人口紅利和政府政策兩大優勢加持,且價值面上還具有空間,因此中長期投資潛力仍看好。

野村亞太高股息基金經理人吳維表示,雖然短期內亞股仍以整理走勢為主,整體而言,亞洲在科技股如Apple、Tesla等相關供應鏈表現相對亮眼,且亞洲區域各國政府在公共建設的投入,將持續支撐其經濟成長,預期股市下檔風險有限。

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成長基金經理人莫家良指出,新興市場的評價面仍具吸引力,本益比有20%的折價,股東權益報酬率也高於成熟市場,新興市場貨幣也處於低估水準,後續仍有相對美元的升值空間。莫家良指出,目前尤其看好陸、泰、印尼等銀行業的投資前景。

第一金亞洲科技基金經理人黃筱雲表示,科技大廠第2季財報表現亮眼,加上隨之而來的新品上市題材帶動,為亞股提供有力支撐的關鍵。

展望下半年,宏利亞太中小企業基金經理人陳桂銓指出,需要留意的大環境因素首美國升息與縮減資產負債表的時程,因為對亞洲股市資金動向至關緊要。陳桂銓指出,以縮表取代升息,對經濟和企業影響則是相對有利。

---------------下一則--------------- 
參與亞洲商機 股債收益雙拼勝算大2017年09月15日 04:11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亞股、亞債報酬 https://goo.gl/ifC8SZ

亞股今年來表現意氣風發,但國際市場雜音不間斷,走勢也跟著起落不定,投信統計,2009年以來任一月進場亞洲,並以股債各半的方式進場,持有一年後的平均報酬率可達7.1%水準,且勝率也有七成,若持有時間拉長至二年甚至三年,平均報酬率分別可達10.4%與15.8%,正報酬機率更大幅攀升至85%和92%,建議看好亞洲投資機會的投資人,不妨以「亞股+亞債」雙管齊下的方式參與。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經理人羅傑瑞(Jeffrey Roskell)指出,觀察自金融海嘯以來,單以股票布局,持有一年的報酬為6.9%,正報酬機率66%,即使持有滿二年與三年,平均報酬僅為7.6%與9.6%,反觀透過「亞股+亞債」雙管齊下的報酬和勝率隨持有時間拉長而有逐步擴大的趨勢,持有三年甚至較同期「純股」配置方式多了6個百分點的獲利空間,顯示以「亞股+亞債」雙管齊下方式大勝「純股」。

第一金亞洲科技基金經理人黃筱雲表示,科技大廠第2季財報表現亮眼,再加上,隨之而來的新品上市題材帶動,為亞股提供有力支撐的關鍵。

展望下半年,宏利亞太中小企業基金經理人陳桂銓指出,需要留意的大環境因素首美國升息與縮減資產負債表的時程,因為對亞洲股市資金動向至關緊要。陳桂銓指出,以縮表取代升息,對經濟和企業影響則是相對有利。

野村亞太高股息基金經理人吳維分析,盈拉已經先行逃離,泰國政治對立可能性降低,內外資同步加碼泰國造成指數上揚。

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小型企業基金經理人伽坦.賽加爾表示,看好成長動能最為強勁的亞洲新興市場,尤其印度、南韓、大陸等政府均積極改革,有助推動民生消費、宅經濟、美容保健、資訊科技與金融深化等五大創新與投資利基。

---------------下一則--------------- 
英央行暗示 數月內將升息 周四維持基準利率在0.25%不變2017年09月15日 04:10 (工商時報)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英鎊兌美元走勢 https://goo.gl/jHB42P

英國央行周四召開決策會議後,雖將基準利率維持在0.25%不變,不過該央行也暗示為抑制通膨,將準備在未來幾個月內調升利率。這也意味英國央行維持10年之久的超寬鬆貨幣政策很可能即將畫下句點。

英國貨幣政策即將由鴿轉鷹,帶動周四英鎊兌美元與歐元勁揚,兌美元大漲1.1%至1.3352美元,創近15個月新高,兌歐元也升值近1%至1.12歐元。英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聞訊跳升,從公布前的1.13%挺升至1.18%。

英國央行在聲明中指出,貨幣政策委員會多數成員均認為,借貸成本有必要在近期內調高,以讓快速攀升的通膨回到2%的目標水準。如此舉動也凸顯英國經濟表現若持續符合預期,這將成為英國央行在這將近10年期間首次調升利率。

當美國聯準會正漸進調升短期利率,加上歐洲央行也在考慮何時縮減量化寬鬆措施之際,英國央行周四的聲明,意味它準備朝緊縮貨幣政策邁進一大步。

不過,英國央行此刻還面臨一項獨特的挑戰,就是英國在去年6月決定脫離歐盟後,目前脫歐效應正逐漸對該國經濟造成影響,並使得決策官員的貨幣政策任務更加複雜化。

雖然去年受脫歐衝擊而重挫的英鎊,在今年來已逐漸恢復升勢,但它兌主要貿易夥伴貨幣匯率仍較英國脫歐公投前貶值13%。英鎊走跌也引發英國消費者物價飆升。該國8月通膨年增2.9%,遠超出英國央行設定的2%目標。

儘管英國官員相信通膨攀升可能只是暫時性,促使他們仍維持利率於低檔來提振緩慢成長的經濟。不過最近幾個月英國投資下滑,以及產能成長微弱卻使他們感到擔心,深憂恐將再次傷害英國經濟,並推升通膨繼續走高。因此英國央行總裁卡尼(Mark Carney)上月也已提出警告,聲稱來自供給面的緊俏,意味英國央行的升息時機恐比外界預期還早。

---------------下一則--------------- 
美8月CPI走強 升息機率增2017年09月15日 04:10 (工商時報)鍾志恆�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勞工部周四公布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創1月來最大月增幅。雖然颶風哈維襲擊美國而讓失業人數增加,但上周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仍減少並低於市場預期。這兩項數據都增加外界對聯準會於年底升息的預期。

8月CPI月增0.4%,高於市場預估的月增0.3%。主因哈維來襲令德州多家煉油廠停工,導致汽油價格因供應減少而急速上漲,加上從藥物到居住等價格均上漲而刺激CPI上升。扣除食物和能源等價格後的核心CPI則月增0.2%,符合市場預期。其中8月能源價格月增2.8%,主因汽油價飆升帶動。食物價格月增0.1%。把房租與房貸等計算在內的居住價格月增0.5%。

與去年同期相比,8月CPI上揚1.9%,高於7月的年增1.7%,核心CPI年增1.7%,都略低於聯準會設定通膨年率為2%的目標。由於跡象顯示美國通膨壓力正開始回升,讓外界預期聯準會於年底升息的可能性增加。儘管物價上升,但8月美國人平均周薪,經通膨因素調整後月跌0.6%。

此外,上周(迄9月9日止當周)初領失業救濟人數減少1.4萬人至28.4萬人,低於市場預估的30.5萬人,從8月底創2年半的高點回落。

哈維來襲,美國仍然連續132周初領失業救濟人數低於30萬人,創1970年以來最長紀錄,反映美國勞動市場仍然在健康成長。

---------------下一則--------------- 
科技生技基金 長線靚2017-09-15 01:04:16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科技基金與生技基金爭鋒,今年以來科技基金領先,長期來說則是生技基金勝出。基金業者指出,科技與生技股都是中長線看好的產業,投資人最好都布局,定期定額仍是最佳方式,以降低波動程度。

那斯達克(Nasdaq)指數再創新高,今年以來已上漲兩成,那斯達克生技指數(NBI)表現更強,大漲26%。不過,就基金來看,則是科技基金較優,不少科技基金都大幅打敗大盤。

在所有科技基金中,以台股科技基金的績效最搶眼,多檔基金今年以來漲幅超過三成,不但輕鬆打敗那斯達克指數,而且漲幅更是台灣加權指數的兩、三倍。尤其聯邦精選科技基金、野村高科技基金及野村e科技基金,今年以來都大漲38%之多,傲視同型基金。

---------------下一則--------------- 
NBI指數狂飆 基金加碼買生技2017年09月15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醫療產業相關指標近期表現 https://goo.gl/E2YpcG

那斯達克生技指數(NBI)近期表現強勁,今年來大漲逾26%,法人分析,儘管漲了一波,生物科技次產業指標NBI目前仍處於兩年多來的低檔,距離2015年的高點有20%的折價,隨著近期「嚴厲藥價政策」的風險逐漸降低,最具創新能力的生物科技次產業表現持續可期,現階段在操盤上,已持續加碼生技股,並以中大型生物科技公司為主,建議投資人可跟進布局醫療基金。

GAM醫療創新基金經理人Christophe認為,相較於全球股市大盤在過去兩年一路創下新高,生技以及醫療類股受到2015年至2016年美國總統候選人希拉蕊持續攻擊少數藥商不當訂價,造成生技及醫療類股在2015年第4季至2016年第1季股價明顯回檔,但是具創新能力的生技醫療業者仍然持續發展新藥、新設備以及新服務的發展,令相關個股基本面與股價出現明顯背離,反造就介入醫療創新題材個股的大好良機。

富蘭克林坦伯頓生技領航基金經理人依凡.麥可羅認為,現階段生技產業仍提供豐富的選股投資機會,尤其看好癌症及罕見疾病領域,這些領域有大量未滿足的醫療需求、高度創新且藥價給付受到保護。

駿利亨德森投資指出,新藥核准發展趨勢對主要生物製藥商起了作用,許多生物製藥公司因為產品失去專利保護或是面臨所謂的生物製劑商潛在競爭,因此需要加入新的產品線,預期未來產業內的整併將會繼續,中、小型生技公司如果具備新穎療法,將會成為市場主要的併購目標。相信在目前產業股價評價具吸引力之下,併購交易會產生顯著的溢酬。

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分析,近期會持續加碼生技、醫療服務類股,以生技股而言,產業會持續的整合,創新研發也會持續的進步,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具代表性的重磅級藥品持續上市,譬如治療裘馨氏肌肉失養症的Spinraza、治療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的Dupixient及治療遲發性不自主運動的Ingrezza等,均創造龐大的市場價值。

---------------下一則--------------- 
高齡化+新興市場支撐 錢進醫療基金2017年09月15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MSCI世界醫療指數及NBI生技指數雙雙趨穩,讓醫療保健股票型基金績效跟著回神,法人分析,因全球人口老齡化,從2015∼2050年,全體65歲以上高齡人口估計將增加9億人,增幅達156%,加上新興市場人均醫療支出金額目前仍大幅落後已開發市場國家,著眼於此兩大利多,法人建議可布局醫療基金。

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分析,參考美國經驗,65歲以上高齡人口平均醫療支出,為19∼44歲人口數倍,隨人口結構老齡化,創新藥品的市場需求愈來愈大,預料將被開發創新藥品市場,將鎖定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亨丁頓氏症、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漸凍人症)等。

江宜虔指出,另一值得關注的投資契機則是「新興市場」,預期主要新興市場國家的醫療支出,將比已開發市場更快速成長,2050年以前,中國有望成為全球最大藥品市場。

江宜虔認為,中產階級的購買力增加快速,所得增加,使數億人脫離貧窮,而醫療產品及服務為經濟學中所謂的「優等財」,當所得增加,對醫療產品及服務的消費量將隨著增加;然而,與其押寶製藥、生技概念基金,投資人應平衡布局,兼顧醫療器材、醫療服務等次產業,進一步而論,目前在操盤上,已持續關注美國藥價環境。

安聯全球生技趨勢基金經理人許志偉表示,暑假為生技傳統淡季,審藥速度較慢、醫學研討會與新藥發表也相對冷清。然而,第2季生技產業財報多數表現優於預期,甚至有部分公司上調財測,顯示基本面保持穩健、長期成長趨勢未變,有助支撐盤勢。

投信法人強調,由於美國民眾對藥價有不少質疑聲浪,譬如藥價漲幅太大、消費者自付額(Out of pocket costs)太多等,基於上述解決方案的討論,政策已朝向「增加藥品上市件數」,也就是以競爭方式抑制藥價上漲;整體而言,這樣的政策走向比起政府直接管制藥價更為健康,也有利於醫療基金之後表現。

---------------下一則--------------- 
企業股利豐 伺機進場2017-09-15 01:04:16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全球主要地區第2季配發股利 https://goo.gl/E8e1VH

今年全球企業配發股利可望創歷史新高。駿利亨德森上調對今年股利的預估金額到1.2兆美元,較年初的初估值增加500億美元,年增率為3.9%。上調的原因是全球經濟走強,且股利在第2季創下歷史新高。

股利的成長為全球現象,也幾乎遍布所有產業。金融業、尤其是銀行占了全球整體增幅的一半,但科技、工業與基本金屬業也相當強勁。只有電信業的股利配發微幅下滑。

美國揮別去年的大幅走緩,第2季配發的股利創下1,116億美元的新紀錄,上揚9.8%,若把好市多配發的龐大一次性特別股利計算在內,相當於基本成長率為5.9%。美國銀行對股利成長的貢獻度最大,其次是軟體、製藥與公用事業,沒有任何美國產業的股利下滑。

歐洲第2季發放股利的金額達1,495億美元,位居全球之冠,因為多數歐洲企業是採取一次發放年度的股利。但英國配發的股利逆勢下滑,主要是英鎊大貶。日本股利發放也創316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四分之三以上的日本企業提高股利的發放。

在新興市場中,南韓第2季的股利配發創新高。印尼、巴西、俄羅斯、墨西哥也是表現亮麗。各個國家的成長率差異頗大,但整體年增率為29.7%,遠高於其他主要市場。

駿利亨德森全球股票收益主管庫魯克(Alex Crooke)表示,全球經濟為當前公司獲利與股利提供良好支撐,帶動全球許多國家的股利發放創下新高,揮別前兩年的低迷,這個好現象顯示股利已經恢復正常成長。

庫魯克指出,2017年上半年的表現優於預期,下半年也相當看好。此外,自年初發布報告以來,美元兌許多貨幣進一步貶值。如果美元能維持在目前的水準,則在下半年對整體的數據不會造成太大拖累。

庫魯克指出,現階段全球所有地區的股利成長同步上揚,建議投資人採取全球布局,即使任一個地區的股利下滑,對整體收益也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下一則--------------- 
高息雙星 吸金新寵兒2017-09-15 01:04:14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今年來募集當月底規模逾50億新基金 https://goo.gl/hv37uP

美國高收益債的利差在史上最低點,基金配息率陸續調降,基金投資人開始轉向另尋高息收益資產,在投信發行的海外基金當中,今年以印度債券基金與特別股基金最為熱門,兩者吸金至少400億元,凸顯高息收益亟需產品創新的產業需求。

今年以來,國內資金持續轉向高收益債以外的標的,不少新募基金規模因而暴增,尤其是印度債券、特別股兩類資產。

以9月上旬甫募集完成的瀚亞策略印度收益傘型基金來看,募集一周時間,印度平衡型與債券型兩檔募集金額接近百億元,成今年新募集基金首月吸金最高紀錄。

根據各投信、投信投顧公會資料顯示,今年來新基金募集當月底規模高於50億元的僅約七檔,柏瑞特別股息收益基金今年1月募集超過80億元,群益全球特別股收益規模也超過60億元。

柏瑞特別股基金的各幣別合計規模至8月已成長至270億元,再加上群益特別股基金,統計特別股與印度債券兩類產品橫掃市場迄今合計吸金超過400億元。

隨著美國信用債券殖利率下滑,利差空間變小,投資人尋找收益率較高的股票與債券機會。瀚亞策略印度收益傘型基金經理人周佑侖表示, 印度股市和債券正符合資本利得成長和債券殖利率仍高的兩大優勢,因此在此階段吸引投資目光。

印度國家與企業體質已較2013年時大幅改善,具有較低的金融脆弱度、較高現金流量,總體經濟出現明顯改善,而吸金一大關鍵,則是相對較佳的債券收益率,目前印度10年期公債收益率約6~7%,在高息保護下,面對市場各種紛擾更抗跌。

他認為,外資在印度當地資本市場的占比極低,政府還是有強大的能力維持股市與債市的穩定性;更重要的是,債券投資人最在乎的經常帳赤字、外匯存底與通膨這三大變數,在莫迪政府的執政下都明顯好轉,就當地債市投資來說,印度逐漸轉強的基本面,是內資與外資最強大的信心支柱。

---------------下一則--------------- 
目標到期債券基金 鞏固收益2017年09月15日 04:11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相較於基金的波動起伏大,銀行現在加強持有到期的相關投資商品,包含目標到期債券基金、外國債券,提供高資產客戶或訴求接近保本的客戶,今年以來也有不錯的成績。

銀行主管指出,目前除了投信業積極推出目標到期債券基金,「特定金錢信託投資外國債券業務」也是重點,透過信託架構,投資國外政府公債及信用評等一定等級以上的金融債或公司債,相當適合有資產分配及分散風險需求的高資產客戶。

土地銀行主管指出,進入職場一段時間的民眾,為了累積人生第一桶金,可開始考慮多樣化投資,如單筆基金、外國債券等較低風險且可較快累積資產等信託理財商品。投資的目標從全力搶進改為攻守兼顧,如全球投資等級債券基金,利用配息型投資的錢滾錢,自然而然滾出更好的生活品質,為日後退休生活準備一筆基金資產,並有每月配息所產生的現金收入。

目標到期債券基金的最大優點,就是讓投資人在明確的投資期間內,獲得明確的預期報酬,若是一般債券型基金,因為無到期期限,透過經理人主動操作,追求債息與資本利得收益,但是債券價格隨利率、匯率等市場因素波動,投資人需自行判斷進場、出場時機點,要承擔較大市場風險,對於一定期間的投資收益較難明確掌握。

目標到期債券基金,以「持有到期」的方式布局一籃子債券,求取以 「債息收入」為主要報酬來源,且在投資期間除了必要的違約風險考量,才會調整投資組合,持有的大多數債券將一路持有至到期日,加上投資人無頻繁申贖需求,因此基金的周轉率相對低,交易成本也可大幅減低。更好的是,目標到期策略具備到期收益金額一次給付的特性,因此回報率相對容易掌握。

---------------下一則--------------- 
三大經濟體溫和成長 有助債市延續行情2017年09月15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主要債券指數表現 https://goo.gl/2xLNmk

歐洲央行(ECB)會議利率不變,且維持資產購買規模在600億歐元,符合市場預期,觀察歐元區情勢穩定,美國經濟增長健康,大陸具一定韌性,激勵第3季以來ML高收債及新興債交出1.4∼2.17%佳績,進入第4季後,三大經濟體基本面持穩溫和成長,可望延續債市表現,有利布局組合基金參與債市行情。

日盛目標收益組合基金經理人李家豪表示,ECB上調今年經濟成長預估至2.2%,美國延長債限到期日至12月15日,德國國會大選預料不會出現意外,代表基本面影響不大,三大經濟體基本面持穩溫和成長,有助債市行情續航。

目前新興市場企業支出比率貼進循環低點,隨全球景氣升溫,美國企業資本支出增加,可望帶動新興市場企業資本支出提升,獲利復甦仍有很大空間。

群益全球新興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李忠泰認為,新興市場整體通膨指數續下滑,來到金融海嘯後低點,甚至低於部分國家目標,8月印度和印尼等央行加入降息行列,預估年底前巴西、南非、俄羅斯將進一步降息刺激經濟,整體基本面轉佳、信用利差仍有收斂空間,有利新興債表現。

宏利投信固定收益部主管劉佳雨指出,新興市場主力的亞洲,目前許多主權債券風險水準較過去4年為低,大多數地區主權信用違約交換利差(CDS)均接近2013年以來的最低水準,隨利差收窄,大多數亞洲主權債券價格獲支撐。

就亞洲區來看,相對看好印度和印尼表現,尤其印尼信貸評級獲上調,且相較於其他市場,雙印收益率仍高,具潛在報酬率較佳。

成熟國家逐步施行貨幣政策正常化,新興市場通膨表現溫和,降息空間仍在;李家豪強調,墨西哥中止升息,巴西再降息4碼,但暗示降息來到尾聲,顯示巴西經濟持續好轉,新興市場成長看好。

---------------下一則--------------- 
企業獲利增長 美高收債前景佳2017年09月15日 04:11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今年以來美國高收債違約金額 https://goo.gl/m3ZBxd

美國高收益債指數在8月出現零違約,摩根大通統計,是自2014年1月以來,首次單月沒有出現違約企業。在企業獲利隨經濟持續增長,且油價走勢趨穩支撐下,美國高收益債仍具備良好投資前景。

野村基金(愛爾蘭系列)美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高聖時(Steve Kotsen)表示,美國經濟展望佳,企業獲利持續成長,有助提升投資人對高收益債的信心。此外,油價反彈,多數原物料價格亦因全球經濟成長而上揚,則有利相關企業債表現。技術面而言,7月新券發行量減少,也是有利因素之一。

野村投信指出,持續看好美高收債以及亞高收債,雖然美國可能於9月份開始縮表,但因通膨處於低檔,公債殖利率不致大幅走高,高收益債投資展望仍佳。

富蘭克林坦伯頓穩定月收益基金經理人愛德華.波克認為,美國高收益債產業,製藥、能源、多角化通訊是少數殖利率仍有6∼8%的債券類別,受惠整體產業債信與獲利基本面回升,搭配政策利多及併購題材,這幾類債券可望獲國際資金青睞。

日盛目標收益組合基金經理人李家豪表示,美國經濟穩健擴張,歐元區景氣依舊強勁,美元指數跌至2015年初低點92元,目前資金面續寬鬆,企業獲利穩健成長,有助高收債表現延續。

宏利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張瑞明指出,美國升息反而不是當務之急。然而縮表規劃的詳細內容尚未明朗,但美國不至於以太快速度執行,預估對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不至於有太明顯衝擊,仍有利高收益債等風險性資產。

第一金投信表示,美國縮表的決策是基於經濟穩健發展的考量,儘管金融市場的資金盛宴可能因此進入尾聲,但是從基本面與供給面兩大面向評估,仍有利於高收債多頭表現,中長期偏多看法沒有改變。

保德信新興市場企業債券基金經理人鍾美君分析,高收益債的低違約率,讓市場預期未來12個月高收益債仍會有超額報酬,不過偏窄的利差讓超額報酬的空間不大,而在新興市場景氣擴張力道優於成熟國家時,新興市場債表現多優於高收益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