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小媽精選1061229基金資訊

2017年12月29日
青壯族備戰退休金 免淪「下流老人」 拿月薪10%養基金 首選收益多重資產等2017/12/29蘋果日報【吳秀樺╱台北報導】
2018首季退休族基金理財建議 https://goo.gl/oxkG7S

年改風暴
攸關全民退休的退撫、勞退、勞保3大退休基金面臨破產危機,台灣掀起年改風暴,未來退休年金都將縮水,隨著少子化、老年人口增加,不免讓人擔心未來退休後,恐淪為又窮又老又孤獨的「下流老人」,因此除了靠退休年金外,青壯年族應該及早為自己做退休生活的準備。

「下流老人」是從日本紅到台灣的名詞,是日本社會學者藤田孝典提出的理論,指年金制度將崩壞、長照缺乏人力、高齡醫療缺乏品質,退休高齡者過著貧病生活,而且未來只增不減,連薪水不低的中產階級退休後也可能陷入又老又窮。

40歲可大波段操作
若是40歲左右,雙薪合計10萬元的家庭,只要好好做退休理財的規劃,還是可以有一個安穩的退休生活。摩根投信執行董事劉玲君指出,進入40世代,雖然薪資通常較30世代更為成長,但相對生活支出也跟著擴大,但40歲才開始做退休理財仍不嫌遲。

劉玲君說,40世代此時常常是財富壓力最大的人生階段,要照顧父母、子女外,還必須面對龐大的生活開銷支出,有時就會排擠到投資理財的需求,但此時可以隨著薪資增長,追求大波段的投資理財操作。

資產配置注重抗震
她說,若有計劃投資再加計退休年金的支援後,退休金的門檻並非高到難以達成,40歲為例、雙薪10萬元左右,目前僅需擁有180萬元的退休資金,外加每月至少撥出10%的薪水,每月定期定額1萬元做紀律化投資,至65歲退休時,所累積退休資金加上勞保年金,即可滿足退休後的資金需求。

至於退休理財規劃,保德信投信建議投資人可留意中小型股、收益、多重資產、通膨概念、落後補漲以及新興市場投資機會,保德信多元收益組合基金經理人方奕翔分析,近期主要市場股市出現修正,以「收益」強化,因此在資產配置的抗震效果格外重要。

亞洲高息股效率高
除了布局收益,包括中小型台股、A股、拉丁美洲股市、基礎建設題材基金,2018都有絕地大反攻的機會;以拉美市場來說,保德信拉丁美洲基金經理人高君逸認為,拉丁美洲經濟仰賴豐富的天然資源,因此拉美股市和原物料行情的方向通常一致。

劉玲君進一步表示,除了定期定額投資多重資產,若想提高投資效率,不妨納入亞洲高息股基金等部位,一方面參與股市成長契機,一方面以股息穩定波動且每月可獲得穩定現金流。

若想預約退休後的第2人生,劉玲君建議,民眾即早開始,每個月拿出10%薪資,投資於多重收等這類表現穩健、布局全球、包括各式收益型資產基金等,經過數十年的時間複利效果,養胖退休資金,並替退休後打造充足現金流,不用擔心自己會為老窮的老人。

---------------下一則--------------- 
達人教戰 40歲投資來得及 挑配息股原型ETF 2017/12/29蘋果日報【吳秀樺╱台北報導】

台灣陷入低成長、低薪的時代,以目前台灣月薪5~6萬的中產階級,在20、30年後也可能淪為「下流老人」的社會現實面,在不想淪為老病窮一族,不管手頭緊與否,還是該為自己的未來早一步預做準備,規劃自己的退休未來。

退休金至少700萬
基金達人羅際夫說, 40歲開始準備退休投資應該還來得及,至於要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羅際夫說,不用想太多,好股與好基金就是不二法則。他說,要安穩退休要有2個前提,第1是沒有任何的負債,包括房貸與債務;第2是有房子可以自住,退休後不用再準備1筆房租支出。

羅際夫說,房租與房貸僅只是先付與後付的問題,房貸支出可以當做退休金規劃的一部分,建議民眾還是要存錢購屋為宜。

因此,租屋與房貸族的薪水,扣掉房貸或房租,以及家用後,可拿一半出來做退休金準備;至於有房子沒有房貸的人,就可以多做一些投資,如1/3或1/2來做退休金的投資規劃。

他說,40歲離65歲退休還有25年,規劃時間是夠的,若退休後每月每人支出約3萬元,20年(活到85歲)約需720萬元、30年(活到90歲)就需1080萬元,因此退休金約得準備700~1000萬元是合理。

如何選擇好股與好基金,羅際夫說,好股就是不用想太多,台灣幾個大公司有穩定配息都可買,若是股價高可用定期定額買股;基金部分,可以買ETF,選則以「原型」ETF為主,不是2倍、3倍高槓桿的,看指數漲跌投資即可。

摩根投信執行董事劉玲君說,40歲左右的民眾不妨撥出50%可支配薪資,以定期定額方式投資廣納股、債、REITs、可轉債等多重收益資產,切記投資波動大的市場時,不宜超過3成資金。

---------------下一則--------------- 
今年全球瘋IPO 明年添隱憂2017年12月29日 04:10 工商時報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金融時報》報導,隨著美國企業上市交易活動重現熱絡,加上中國大陸上市件數也創下紀錄新高,使得今年全球各地證交所正吸引自2007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多的IPO(首度公開上市)件數。但分析師指出,由於部分大型IPO上市後表現不盡理想,也為明年IPO市場帶來隱憂。

根據Dealogic統計,今年全球有近1,700家企業IPO,不僅較上年激增44%,並締造金融危機以來最高。IPO籌資總額也年增44%至1,960億美元,同樣寫下2014年以來最高紀錄。

其中曾在2015與2016年成為IPO籌資金額最高的香港證交所,今年被紐約證交所擠下而滑落至第4,至於2、3兩名則分別為上海證交所與那斯達克交易所。倫敦證交所今年雖面臨多家企業臨時取消IPO,但仍排名第6。

數據顯示,今年美國共有160家企業進行IPO,籌資總額為490億美元,是去年的兩倍。歐洲IPO件數也年增逾4成。但表現最亮眼還是非大陸莫屬,IPO件數超過400件、改寫紀錄新高。

在亞洲,印度保險公司的上市熱潮與大陸經濟從製造業轉型至服務業,都反映在今年的IPO市場。
然而今年有數件大型IPO表現不如預期,也引發投資者對於明年企業上市熱情不再的憂心。

根據Renaissance資本公司的統計,今年美國新股上市後的平均漲幅為23%,與標普500指數的20%漲幅相差無幾。

Snap是今年美國最大的IPO,它在3月2日掛牌首日收漲44%,隔日觸及29.44美元的紀錄高點後,股價就反轉走跌,現今交易價格比IPO定價低了約1成。

摩根大通集團的歐洲、中東與非洲地區(Emea)股票資本市場部門負責人曼格拉(Achintya Mangla)就對投資人提出警告,指稱今年IPO上市後表現不佳,恐將成為影響2018年IPO市場能否持續熱絡的關鍵因素。

---------------下一則--------------- 
市場震盪 台股基金穩中求利2017年12月29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今年第4季台股基金10強 https://goo.gl/bLqeWP

2017年全球股市表現亮麗,投信發行基金績效更是傑出,統計今年以來台股基金平均績效23.86%,繳出正報酬2成佳績,近1季平均漲3.86%勝過大盤的1.61%,2018年開年台股將續為高檔震盪,投資佈局難度提高,建議布局波動度較個股低的台股基金。

群益長安基金經理人陳煌仁表示,2018年台股選股策略,半導體上游受惠整體供需失衡狀況延續至並漸舒緩,電子上游表現預期將優於下游;車用電子產值逐年成長,車用電子相關應用的研發創新,可望帶動電子元件、感測、鏡頭、系統模組等相關供應鏈長期營運動能。
建議可留意相關車用零組件個股、與評價偏低及進入旺季之電子上游與利基型傳產類股。

展望2018年後市,陳煌仁強調,短時間台股投機與投資並存,現階段策略仍將著重選股,大盤逢低拉回都是買點,但高檔投資佈局難度提高,選股不選市為上策。

宏利台灣動力基金經理人游清翔指出,台股近來出現較明顯回檔,指標股領跌,從基本面來看,整體經濟正向走勢並未出現扭轉,利多的因素也並未出現鬆動,大盤後續走勢預料可能會形成上有調節賣壓,下有基本面支撐的走勢,也就是指數上檔與下跌空間可能都不大,類股與個股表現好壞分岐將更明顯,選股主導績效勝出。

日盛首選基金經理人楊遠瀚認為,2018年匯率衝擊可望減緩,經濟擴張也有助電子、傳產需求上揚,雖然短期面臨電子權值弱勢影響,預期稅改後美股有望整理向上,台股盤勢仍中性偏多。

iPhone以X版本為重點,3D Sensing仍是最大期待,三款皆有望導入及非蘋陣營也開始應用下,未來商機可期,國內供應鏈持續受惠。電子業擴產帶動零件需求的工具機廠商趨勢向上,與升息受惠的

---------------下一則--------------- 
台股基金讚 今年績效全壘打2017年12月29日 04:10 工商時報 孫彬訓�台北報導

今年多頭氣勢強,全球股市表現亮麗,台股也不落人後,漲幅也逾1成,投信發行的台股基金績效表現更是傑出,統計今年以來台股基金平均績效23.86%,統計141檔基金表現最好績效高達48.24%,最差的也有3.35%,繳出全數正報酬的投資績效,讓台股基金投資人今年荷包賺飽飽。

群益長安基金經理人陳煌仁表示,基本面上仍為股市表現提供支撐,加上獲利了結賣壓也將會逐漸告一段落,籌碼適度調整之後仍然有利多方,因此具基本面利多的族群可輪動表現。

野村優質基金經理人陳茹婷表示,以總體景氣而言,2018持續看好,台股多頭可望延續。但2017年以來市場聚焦的電子類股,因資金集中且漲幅較大,短期恐進入震盪格局。不過,預計資金寬鬆下,指數大跌機會不高,漲多的電子回檔整理後,2018年第1季有機會持續上漲。短期而言,傳產金融有機會接棒演出。

宏利資產管理大中華股票高級投資組合經理、宏利環球巨龍增長基金經理人謝企剛指出,今年以來大中華股市表現不俗,投資者難免感到「高處不勝寒」,但相比2015年,這波上漲走勢相對健康,且具備獲利復甦及股息增長等良好基本因素支撐。

第一金小型精選基金經理人葉信良表示,2018年全球經濟向上成長趨勢不變,將嘉惠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各外資研究機構預估,台灣全年GDP年長率可達2.5%;企業獲利亦穩步增長,預估2018年上市櫃公司獲利可達2.09兆元,年增率4.2%,為股市提供了有力支撐。

宏利精選中華基金經理人游清翔認為,台股中看好汽車零組件與配件供應商、Server相關、自動化與半導體設備以及智慧手機零件供應商等領域。

富蘭克林華美第一富基金經理人周書玄表示,未來持續看好在半導體框架下,四大趨勢產業,移動通訊、汽車電子、高速運算、物聯網,將帶旺台灣科技股表現。

凱基開創基金經理人曾偉淳表示,2017年推動台股上漲主要來自獲利的增長與評價的擴張,預期2018年仍將延續此雙引擎不變。半導體與蘋概股將為2018年支撐台股獲利成長的關鍵。

---------------下一則--------------- 
2017境外基金 中國大中華稱霸2017年12月29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2017年前十大最賺錢境外基金 https://goo.gl/AhPSYL

今年來全球景氣成長遍地開花,時屆歲末年終之際結算基金獲利,盤點台灣核備銷售逾千檔境外基金績效,就資產類別來看,前十強全數由股票型基金囊括;若以投資區域來看看,則形成由中國、大中華和亞洲三分天下,且前十大賺錢基金報酬率都有四成以上的水準,其中又以摩根投信和瑞銀分別有兩檔基金入列表現最為優異。

摩根中國基金經理人江彥指出,陸股今年大吹反攻號角,並表現一枝獨秀,MSCI中國指數以逾54%的漲幅稱霸全球主要股市,究其原因,除了受惠於美元維持弱勢,境內外資金不再外流,還有經濟數據和企業獲利頻捎喜訊來助攻。此外,大陸資本開放腳步不斷,MSCI今年6月宣布納入A股,激勵國際熱錢持續流入大陸市場,更是加乘陸股投資氣氛明顯轉趨熱絡的關鍵,推升指數走高同時,也拉抬中國基金績效跟著水漲船高,幾乎霸佔了今年來境外基金績效前十名。

江彥分析,MSC中國指數今年來一路走高,而大陸企業未來12個月EPS預估走勢也亦步亦趨,反觀其未來12個月本益比仍處於相對低檔的合理水位,顯示盈利增長是支撐本波陸股強漲主要因素,而非估值擴張,其中尤以周期性產業盈利回升勢頭最為強勁,增速已達到近十年之最。

根據中金公司預估,海外中資股今年和明年整體盈利增速可達19.6%與13.4%,一反前兩年虧損的走勢,反映現階段大陸企業獲利成長動能強勁。

江彥強調,伴隨明年A股將正式納入MSCI指數,大陸資本市場自由化料將進入一個新的里程碑,而未來外國投資人更加容易參與A股,也會大幅提高外資資金流入量。

富蘭克林華美中華基金經理人陳蓓娟表示,陸股在11月中上旬挑戰3450點攻高後、緩步回檔,回到合理盤整軌道上,近期籌碼面整理,估計農曆年前指數再攻高空間不大。

富邦投信量化及指數投資部副總經理廖崇文指出,近五年陸股歷經滬港通、債券通、深港通等投資亮點,十九大會議後政治穩定,將全力衝刺經濟成長,無疑是影響大陸未來投資趨勢甚深的轉折點,加上傳統旺季、雙11購物節消費題材加持下,預期可反映在深100指數的表現。

---------------下一則--------------- 
政策利多撐腰 明年陸股慢牛可期2017年12月29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大陸主要經濟數據預測 https://goo.gl/FEBM7U

大陸2018年金融去槓桿將持續,金融市場流動性還是偏緊,A股走結構性行情,根據國泰君安、國信證券、招商證券等十大機構看法,經濟表現較多共識是穩定及小幅放緩,結構性轉型、通脹升溫,股市方面,多數看好業績增長的中小創,股市節奏慢牛震盪向上。

日盛中國戰略A股基金經理人黃上修表示,A股2018年6月正式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與全球市場指數,現在已看到海外投資者提前佈局,根據港交所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10月31日,香港和海外投資者合計持有滬市股票3,103億人民幣,深市股票1,814億人民幣。中金報告分析,未來5至10年外資在A股持股比例有望上升至10%,平均每年從海外流入A股資金規模將達到2,000∼4,000億人民幣,資金潮可望延續。

宏利資產管理亞洲區高級策略師羅卓夫指出,十九大之後,已成為大陸一項穩定因素,更為亞洲資產提供支持,2018年持續高於趨勢的全球增長,預料將為大陸主要出口行業動能延續。

陸股2018年展望營收持續增長者,仍將持續獲得市場青睞追捧,即便回檔修正或小幅調節,隨舊經濟改革成效浮現,未來整體布局方向,仍繼續聚焦重點新經濟板塊,整體投組留意去產能與金融保險,整體投資組合傾向新舊經濟衡平布局。

群益大中華雙力優勢基金經理人洪玉婷認為,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將為2018年經濟發展定調,有望提振市場情緒,加上經濟表現持穩,企業獲利表現亦持續改善,皆為陸股表現提供支撐。

---------------下一則--------------- 
陸股行情熱 狗年超吸金2017年12月29日 04:10 工商時報 孫彬訓�台北報導

大陸券商海通證券的統計,預估2018年大陸國內機構包括銀行、社保基金、保險等等的入市資金將接近6,000億人民幣,加上在A股國際化趨勢,且2018年6月MSCI納入A股,中長期外資有望每年為A股帶來約3,000億人民幣的增量資金,兩者相加後扣除資金流出部分,預估2018年大陸股市整體資金淨流入合計可望達3,300億人民幣。

法人表示,在機構投資者比率可望上升,投機性需求下降,有利於大陸資本市場更加成熟,中長期而言為一大利多,加上現階段大陸經濟面表現持穩,無太大疑慮。

群益華夏盛世基金經理人蘇士勛表示,低估值以及業績具長期提升的類股依舊是市場資金偏好的選擇,特別是優質的價值龍頭經過近期調整後,反倒提供的進場布局的契機,建議可多關注與製造升級和消費升級兩大主題相關類股。

第一金中國世紀基金經理人黃筱雲表示,大陸官方的經濟政策為股市提供投資亮點,尤其是與改革、創新題材接軌的行業,包括:大消費、5G、能源車、人工智能、半導體等,有機會獲資金青睞。因此,對陸股中長期審慎樂觀看待,投資人不妨採取定期定額策略,分批布局。

宏利精選中華基金經理人游清翔表示,陸港股市,整體盤勢仍呈現強者恆強、個股表現優於大盤指數,今年強勢個股,明年展望營收持續增長者,仍將持續獲得市場青睞追捧,因此相關板塊與個股,即便有回檔修正,或有小幅調節,仍為值得常抱個股。

隨著舊經濟改革成效浮現,未來整體布局方向,除仍舊繼續聚焦重點新經濟板塊,如科技、環保、EV、教育相關題材外,整體投資組合將更傾向新舊經濟平衡。

野村中國機會基金經理人朱繼元表示,大陸CPI物價指數表現溫和,經濟增速並沒有出現明顯下滑,明年陸股雖仍有波動可能,但優質企業將是資金進駐的主要標的,股票評價也會被市場進一步提升。

---------------下一則--------------- 
亞股多頭續航 中港印看俏2017年12月29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2018年亞洲股市預估 https://goo.gl/Hfhkee

全球貿易熱絡、大陸經濟走穩及科技增長動能帶動下,中長期看好亞洲企業盈餘將持續增長。高盛預估,2018年亞太不含日本企業獲利仍將成長15%,投信法人表示,亞股多頭續航趨勢未變,建議投資人可趁低檔震盪時布局。

凱基亞洲護城河基金經理人劉大平指出,雖然今年亞股漲幅亮眼,MSCI亞洲不含日本指數年至今大漲37%,但本益比(P/E)仍相對於美國及歐洲低,加上全球共同基金配置於亞太(不含日本)比重仍低配約5%,在成長動能支撐下,持續看多亞股,相對看好大陸、香港及印度三大市場,建議逢低買進。

劉大平指出,十九大定調大陸未來政經發展方向,在習近平完全掌權下,政治風險降低,有利於改革政策延續。目前中國經濟持續復甦,企業獲利持續維持較高增長動能,配合MSCI納入A股等利多下,持續看好2018年陸股表現,在個別產業將有所表現下,相對看好金融及醫藥類股。

受惠大陸經濟趨穩,香港股市亦具長線投資價值。劉大平指出,從近5年平均來看,雖然港股評價面與均值相當,但恆生指數未來12個月預估PE為13倍、股價淨值比(PB)為1.3倍、恆生國企指數則分別為8.9倍及1倍,仍較全球主要國家股市偏低,且目前AH股溢價接近三成,輔以企業獲利面看好,有助於內地資金持續往港股移動。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表示,隨著12月美國聯準會升息後利空出盡,以及執政黨在地方選舉中獲勝,加上印度總體經濟數據持續改善等訊息帶動下,Sensex回升至前波高點,甚至再創新高。

展望印度後市,1月將陸續公布企業財報,預估整體獲利有望達雙位數增長,若表現優於預期,將可望進一步帶動指數上攻,投資佈局方面,仍看好金融、可選消費、必須消費以及原物料等類股表現。

摩根投信指出,同樣是新興市場,亞洲景氣成長更勝一籌,幾乎是拉丁美洲及新興歐非中東的兩倍之多,儘管今年亞股強漲了38%,漲勢相較其他新興市場來得洶湧,今年來資金回補量僅約過去四年失血的3%,顯示資金還有很大的回補空間,加上企業今明後三年獲利預估皆有雙位數增長,看好明年股市行情還有得漲。

---------------下一則--------------- 
陸菲日2017逆轉勝 亞股後市看旺2017年12月29日 04:10 工商時報 孫彬訓�台北報導

國際金融市場瞬息萬變,沒有永遠的贏家也沒有永遠輸家,摩根投信統計,受惠於企業獲利動能強勁,大陸、菲律賓以及日本今年演出逆轉秀,從去年的後段班急起直追,迄今相關股價指數累積漲幅均超過兩成,其中陸股不僅一舉扭轉去年頹勢,上演爆發式反彈,並持續向高點挺進。

摩根亞洲增長基金經理人郭為熹指出,受惠於今年來全球景氣擴張,以出口為導向的東亞經濟體雨露均霑,高達6.1%的GDP成長率預估,遙遙領先全球和成熟市場,更幾乎是拉美及歐非中東的兩倍多,連帶拉抬亞洲企業獲利成長三級跳。強勁的經濟成長和企業獲利動能也為亞股注入強心針,尤其是去年表現相對弱勢的大陸及菲律賓,一舉扭轉去年下跌的劣勢,今年來雙雙強漲。

郭為熹分析,Credit Suisse報告,亞洲企業今、明、後三年的企業獲利預估都可望有雙位數成長,尤其是大陸與菲律賓增長更是強勁,2018年企業EPS成長預估分別達14.5%和11.9%,2019年更有望擴大至15.4%和12.9%,料將扮演亞股新一波上漲的領頭羊,支撐亞股明後兩年持續「牛」下去。

第一金亞洲科技基金經理人黃筱雲表示,以美國為首的少數成熟國家,持續升息走勢與縮表計畫,但歐洲和日本兩大央行保持購債措施,多數新興國家繼續採取降息方式以刺激經濟,讓2018年整體資金供給較2017年增加,有利股票等風險性資產表現。黃筱雲表示,隨著美國經濟復甦、大陸保持有序增長下,亞股企業獲利成長率可達10%左右的雙位數增長幅度。

宏利亞太中小企業基金經理人陳桂銓認為,受財政政策支持,及參與歐美國家復甦力道,都使亞洲企業獲利持續強勁。從經濟成長與企業獲利角度來看,預期亞股仍是資產以及國家配置下的主要受惠者。

---------------下一則--------------- 
雙印股市續創高 印度東協基金紅通通2017年12月29日 04:10 工商時報 呂清郎�台北報導

亞股的印度、印尼股市再創新高,2017年以來創新高次數分別達35、34次,累計漲幅為27.47%、17.45%,連帶相關基金績效紅通通,紛紛創淨值新高紀錄,統計海外股票基金377檔中有18檔淨值創新高,前7名都是印度、東協基金,多數亞洲國家具備人口紅利及政府政策兩大優勢的加持,中長期看好,其中印度、東協最值得期待。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表示,印度股市在美國升息後利空出盡,執政黨選舉險勝,預期莫迪政府將推出增加農村收入政策挽救人氣,降低爭議性政策,帶動指數再創歷史新高;2018年有8個州要選舉,視為莫迪期中考,預期將推出更多的利多政策,且第3季財報估計獲利雙位數成長,如果優於預期,可望帶動指數續創新高。

宏利投信股票投資部主管游清翔指出,2018年亞股將繼續好表現,雖然基期較高,潛在收益可能不會像2017年那樣可觀,但亞洲仍處於週期上漲中段,且各國結構改革支持下具穩固基礎,包括大陸和印尼等亞洲國家,將實現結構性經濟增長,可謂獨領風騷。

日盛亞洲機會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認為,2018年亞洲受惠全球經濟持續成長,及通膨溫和,貨幣政策維持中性,資金充沛環境挹注風險性資產,加上改革紅利,其中印度經歷續年疲弱增長後,企業獲利重回增長軌道,農村消費將為重要投資題材;東協的菲律賓及泰國,企業獲利增速加快及資金面仍低配置,同有表現機會。

群益東協成長基金經理人高浩偉強調,印尼股市預期零售類股可望接棒,因零售銷售數據與政府支出連動性高,2018年支出將增加5.8%,可望帶動相關類股上衝。

---------------下一則--------------- 
阿根廷股市強漲7成 世界No.12017年12月29日 04:10 工商時報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阿根廷MERVAL指數 https://goo.gl/BW4j8Z

CNN Money報導,儘管美股今年迭創新高,但擁有如此佳績並非只有美股。事實上今年鋒頭最健為阿根廷股市,它以7成漲幅傲視群雄,勇奪全球股市之冠。

受惠經濟成長好轉,企業獲利強勁與對推動稅改的預期,帶動道瓊指數今年來上漲25%、標普500指數也攀升20%。除了美股,全球股市也是欣欣向榮。標普道瓊指數統計,今年全球上市公司市值暴增12.4兆美元,其中又以阿根廷股市表現最為搶眼。

自阿根廷總統馬克里(Mauricio Macri)2015年底上任以來,阿國經濟不但出現好轉,連帶也推升該國股市飛漲。阿根廷Merval指數繼去年急漲45%後,今年又再狂飆73%,並於耶誕過後再度改寫新高。

Algebris資產管理公司指出,馬克里在今年成功帶領阿根廷避開政治風險,加上明年該國並無大選舉行,讓阿國未來1年將成為拉美地區的政治避風港。
不過該國通膨仍在20%之上,與當地貨幣持續疲弱,是阿根廷經濟面臨的隱憂。
另外奈及利亞股市雖然仍低於2008年所創的高點,不過今年來股市跳漲43%。

過去兩年受低油價、武裝襲擊、貨幣危機,選舉變數與伊波拉病毒,曾導致奈國股市重挫。但隨著油價反轉走升,經濟也擺脫衰退,奈國股市明年可望續漲。Silk投資公司執行長貝卡利(Zin Bekkalim)說,放眼看去奈國股市仍是全球股價最便宜的市場之一。

土耳其股市也因受惠該國政府實施暫時性減稅與貸款擔保計畫,使該國股市今年來漲43%。今年土國第3季經濟成長11.1%。

但分析師也警告好日子不會持續下去。Renaissance資本公司全球股市負責人薩爾特(Daniel Salter)說,「現在我們認為土國經濟正接近過熱。」

至於今年股市最大輸家則為卡達。由於它與鄰國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衝突不斷,導致股市也受到連累,今年來已跌19%。

---------------下一則--------------- 
美亞ETF投資人注意 科技股越占越重2017年12月29日 04:09 工商時報 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華爾街日報》周四報導,科技類股占美國和亞洲股票指數型基金(ETF)的比重逐漸攀升,原欲透過被動式管理基金分散風險的投資人,可能赫然發現滿手科技股票。

據標普道瓊指數公司(S&P Dow Jones Indices)數據,截至12月26日,標普500指數的科技類股權重,已由去年底的20.8%攀升至23.8%。蘋果和臉書等重量級科技巨擘皆為該指數的成份股。

3年前標普500指數的科技股權重僅19.7%,而過去10年來,年底時標普500指數的科技類股權重平均值為19.6%。

亞洲市場也出現相似的狀況,香港、韓國和其他市場的科技類股逐漸壯大。截至12月21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科技股權重,已由1年前的23.3%揚升至28%。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成份股包括騰訊和阿里巴巴。

據MSCI數據,截至6月底,追蹤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被動式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達3,845億美元。

Quarry Hill Advisors創辦人摩爾(Kyle Moore)表示,以市值計算權重的大型指數讓飆漲的個股更有份量,例如標普500,這種情況成為指數型基金的內在缺陷。

摩爾指出,今年不乏漲幅將近50%的科技股,傳統投資人的反應是出脫部分持股了結獲利,但在指數型基金,不會有什麼事情發生。

據基金追蹤機構EPFR資料,今年截至12月20日,全球ETF合計吸金4,365億美元。許多加碼押注ETF的投資人也獲得可觀報酬。今年迄今標普500指數漲幅達19.8%,可望寫下2013年以來最佳表現。科技股雲集的那斯達克指數更是勁揚28.9%。

投資人目前的難題是是否應該降低對科技股的曝險,以及如何執行。部分投資顧問建議客戶出售科技類股個股,或是將資金轉移至其他對科技股配置較小的基金,以降低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