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小媽精選1070119基金資訊

2018年01月19日
年終獎金理財 善用基金創收益2018年01月19日 04:10 工商時報 呂清郎�台北報導

農曆年關愈來愈近,年終獎金也將會入帳,領多領少各家公司互異,理財專家強調,善用年終獎金理財,有效規畫運用,透過資產複利增值效益,其中很普遍的工具就是基金定期定額投資,但小額理財首重節省投資成本,建議掌握投信業者第1季手續費優惠,以創造有限資金的更大收益。

今年全球經濟穩定成長,新興市場加速且成熟市場穩定,全球主要央行貨幣寬鬆,市場流動性延續,有利金融表現,助長風險性資產表現。投信建議,投資組合股高於債,經濟增長動能明顯的陸股,及受惠亞洲經濟基本面續轉佳的亞股、台股。

日盛中國戰略A股基金經理人黃上修指出,A股藍籌去年估值明顯回升,主要反映消費、產業升級趨勢,大消費和科技板塊強勢,但對比其他市場,A股估值仍在歷史平均水準。在經濟結構轉型加快、經濟增長方式優化,產業升級、消費升級不斷加深等四大優勢與紅利下,將提升更大競爭優勢。

宏利投信股票投資部主管游清翔認為,亞洲股市今年繼續表現良好可期,鑑於基期較高,潛在收益可能不會像2017年那樣可觀,但亞洲仍處於周期性上漲中段,各國結構改革支持下具穩固基礎,如大陸、韓國和印尼,實現結構性經濟增長續領風騷。

群益投信表示,年終獎金理財透過專業經理人操盤,有利因應市況調整投資策略,降低標的選擇不確定性;現階段投資趨勢就全球景氣擴張、市場風險偏好未減,亞股在經濟和企業獲利表現穩健,及政策利多,獲市場青睞,後市表現看俏,建議布局大中華、印度、東協等基金。

日盛上選基金經理人陳奕豪強調,今年是電子震盪年,智慧手機邁入成熟期,整體新經濟與新應用,對半導體是大多頭趨勢不變,台股科技趨勢明確,資金移轉下,傳產今年將異軍突起,操作選股為上。

---------------下一則--------------- 
2018投資關鍵密碼 減股加債2018年01月19日 04:10 工商時報黃惠聆�台北報導
各地區、美股類型估值VS近15年均值 https://goo.gl/TBNDgM

經濟與財報利多支持下,加上稅改利多持續發酵,美股16日再創高峰,對於2018年資產配置,普信投資團隊認為,2018投資關鍵密碼是「減一點股、加一點債」,由於美股漲多也漲高,未來找股票投資標的須轉向非美地區,此外,具有破壞性科技產業更是投資重點。

儘管美股近期持續走高,來自美國的普信集團對於2018年的美股,普信多元資產管理主管湯瑪斯.普魯斯(Thomas Poullaouec)表示,目前比較看好美國以外的市場。

若以目前各金融資產的估值和過去15年均值比較,在美股持續走高之後,美股和美國大型股股價已來到近15年來最高水準,但因美國減稅方案對小型股有利,所以在美股的部分,會較偏好小型股票。

湯瑪斯.普魯斯指出,美國以外市場股票報酬率較美股更具成長潛力,看好度依序是日股、新興市場股、歐股。日本除了企業獲利正穩定成長中,安倍經濟改革也持續進行中,此外,日股較具吸引力則是日本企業愈來愈重視公司治理,這對日股的估值有正向的影響。

湯瑪斯.普魯斯也說明未來投資風險加大的原因,他表示,自2008年8月以來,三大主要央行即美國聯準會、歐洲ECB及日本等央行資產負債表增加了超過了10兆美元的資產,隨著各央行邁向政策正常化之後,金融資產需求將會大幅減小,三大央行貨幣政策改變也會讓今年市場波動加大。

因此他建議投資人可以再多增加一點債券投資比重,現今看好美國投資等級信用債,減碼非美國主權債和高收益債,雖看好新興市場當地貨幣債,但是要慎選投資標的,因為新興市場信用風險有相當大的差異。

至於新興市場投資,普信集團副總裁尼克.畢考夫(Nick Beecroft)表示,自2016年以來新興市場股市場表現一直勝過已開發國家,即使已出現了18個月的漲勢,但現在進場仍不嫌晚,因為新興市場獲利復甦可望維持到2017年之後。

但不可否認的是,挑選投資標的難度正增加中。他指出,目前較看好科技相關產業,尤其具有破壞技術的新科技,因為成功創新會帶來驚人的獲利以及擴大市占率。

---------------下一則--------------- 
台股多頭行情 春節前再接再厲2018年01月19日 04:10 工商時報 孫彬訓�台北報導

全球經濟持續溫和成長、蘋果手機持續暢旺台灣電子出口需求。外銷訂單方面維持在9.2%的成長,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來到57.2的高速擴張水準,預期未來一季景氣對策信號分數亦將回升,台灣整體景氣環境將受惠於全球經濟持續擴張。投信法人表示,台股多頭行情可望旺旺來,建議投資人分批布局台股基金。

群益長安基金經理人陳煌仁指出,整體盤勢處於投機與投資並存,美國在升息及縮表的進度上都符合鴿派預期,同時美國股市也續創新高,預估台股指數下檔仍有支撐,上檔在農曆年前有機會續創新高。

第一金小型精選基金經理人葉信良表示,整體經濟與資金環境利好趨勢不變,又有美國期中選舉等政策利多加持,多頭仍有機會再接再厲。展望第1季,美國CES消費性電子展登場,凝聚市場人氣;2月底到3月初由西班牙全球移動通訊大展MWC;第2季有Computex、德國CeBIT資通訊博覽會,炒熱科技類股人氣。

宏利精選中華基金經理人游清翔認為,台股中看好汽車零組件與配件供應商、Server相關、自動化與半導體設備以及智慧手機零件供應商等領域。

保德信中小型股基金經理人賴正鴻分析,投資人宜注意2月的兩個關鍵時點,一是農曆年關,二則是央行總裁換人,指數可能波動較大,目前相對看好半導體的反彈契機,以及網通、記憶體、MLCC等漲價題材;非電子類股則看好電動車、景氣循環股。

元大高科技基金經理人吳宛芳表示,美國消費強勁、企業獲利增長均有利支撐美國經濟成長,稅改2018年實施,推估企業資金匯回5,200億美元,有助降低縮表對資金的影響性,而歐元區製造業PMI也來到20年新高,全球總經持續好轉。如無明顯系統性風險發生,台股盤勢仍偏正面。

---------------下一則--------------- 
陸經濟成長加速了 7年首見2018年01月19日 04:09 工商時報康彰榮�綜合報導
大陸10年來GDP年成長率 https://goo.gl/msVZ1S

中國大陸昨(18)日公布2017年經濟數據,在消費帶動下,去年經濟成長6.9%,高於市場預期,也是自2011年GDP(國內生產毛額)增速放緩後首度回升。專家預測,今年大陸經濟成長將放緩至6.7%,但經濟體質可望進一步改善。

根據大陸國家統計局數據,大陸2017年第4季GDP成長6.8%,高於市場預期的6.7%,全年GDP總量達82.71兆元人民幣(下同)、年增6.9%,高於市場預期的6.8%。2017年大陸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5,974元,名義增長9%,扣除價格因素則實際增長7.3%。

大陸經濟成長率在2010年創下10.6%高峰後,開始逐年放緩,至2016年增速降至6.7%,創下1990年以來的26年最低增速,引發市場對大陸經濟硬著陸的擔憂。昨公布2017年數據反彈至6.9%,讓外界對大陸經濟復甦重拾信心。

大陸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昨日指出,去年大陸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GDP、就業情況、物價水平和國際收支等4大指標,都是穩中向好,優於預期。

至於拉動經濟成長的「三駕馬車」,則呈現「一升一緩一穩」,即出口增速回升、投資增速放緩、消費增速平穩。不過,仍以消費支出對GDP成長貢獻最大,貢獻率達58.8%,資本形成總額(投資)貢獻32.1%,出口則貢獻9.1%。

寧吉?指出,從需求結構看,大陸經濟已經從主要依靠投資拉動,轉為投資和消費共同拉動。消費和投資共同支撐大陸經濟發展也是2017年的一個大變革。

中金公司分析,從2017年的GDP數據,加上新老結構轉換、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等證據,顯示大陸經濟增長已經進入新階段,背後呈現的是新結構、新邏輯和新動能。

招商銀行分析師劉東亮指出,在供給側改革、環保、融資成本上升等因素限制下,去年大陸經濟仍有反彈,顯示當前實體經濟確實不錯。這也將促使監管政策繼續推出,一是繼續整頓影子銀行,二是繼續收緊地方政府融資,因此投資料會下滑,預估今年大陸經濟增速將放緩至6.7∼6.8%。大陸中科院也預估,今年大陸經濟成長將放緩到6.7%。

---------------下一則--------------- 
陸股基金給力 規模、買氣衝高2018年01月19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2017年規模前10大境內海外股票基金 https://goo.gl/7JpygZ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2017年國內投信發行的海外股票基金規模前10強名次中,幾乎清一色為A股或是中國基金,若是計算規模排前且同時獲得淨申購的雙強基金,完全是中國基金的天下。

摩根投信副總林雅慧指出,中國基金一向為台灣投資人的偏愛的市場之一,在A股多頭行情自去年下半年加持下,推升相關基金規模跟著水漲船高,且即使指數相對走升,仍有不少中國基金在去年持續獲得投資人淨申購的青睞,顯見市場對於大陸股市後市表現依舊相當看好,並不急於逢高落袋為安,甚至加碼投資。

摩根中國A股基金經理人魏伯宇表示,即使A股上漲,但目前水位相較2007年前波高點,基期仍低,配合外部全球股市自去年以來來輪番改寫新高,預期今年A股補漲續強潛力可期,投資人不妨以循環型消費、科技、銀行、自動化與健康醫療等產業為布局主軸。

保德信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陳舜津分析,目前A股有兩大訊號,讓不少法人看好其處於牛市醞釀期,首先,大陸證券市場上周新增投資者26.64萬,較前期增加近50%,除了新增投資者數量大增,最新發布的「中國證券市場投資者信心調查分析報告」也顯示,去年12月A股投資人信心指數為55.6,終結了先前回落調整走勢。

陳舜津認為,目前國際資金持續看好大陸經濟復甦,企業獲利回溫,放眼大中華,以A股來說,相對看好具創新能力的資訊科技產業、消費升級題材,台股則看好半導體及iPhone概念股,港股則看好網際網絡題材,投資人透過大中華股票型基金,將可同時掌握中港台三地的科技亮點。

富蘭克林華美亞太平衡基金經理人楊子江表示,今年大陸經濟增速維持6∼7%以上,加上第1季將有兩會議題,第2季將有A股納入MSCI成分股話題,對政策紅利題材持續加溫,搭配滬港通與深港通下的資金續航以及港股發威上攻的力道,對大中華地區貢獻良多,有利股市後市表現。

---------------下一則--------------- 
新興市場人氣爆棚 新興亞洲最High 2018年01月19日 04:10 工商時報 呂清郎�台北報導

根據美銀美林最新1月全球經理人調查結果,多數經理人改變股市在今年第2季來到高點的看法,認為多頭格局可望續航到2019年,加碼新興股市從34%大幅上衝至41%,尤其新興亞洲,至於前三大看好產業,分別為景氣循環類股的科技、銀行、工業類股。

富蘭克林坦伯頓金磚四國基金暨新興國家基金經理人伽坦.賽加爾指出,新興市場中最令人感到振奮的是亞洲,包含大陸、南韓、印度、台灣、印尼等均可期;拉美的巴西歷經2年半衰退後,經濟動能及降息政策正向,有利企業獲利成長,股票具投資吸引力。

新興歐洲受惠企業獲利改善、強勁的消費需求與全球經濟擴張,預期也有表現空間,特別看好由消費成長帶動的相關投資主題。

群益亞太中小基金經理人李忠翰表示,新興亞股今年來表現強勁,印尼、印度、泰國、菲律賓、香港等股市續創新高,陸股更展現連11個交易日收紅氣勢;整體亞股受惠經濟表現持穩、企業獲利加速,及東協、印度、大陸等政策利多加持,市場投資偏好未減,中長期表現仍看俏。

宏利資產管理亞洲區高級策略師羅卓夫認為,大陸十九大後,成為一項穩定因素,為亞洲資產提供支持,今年持續高於趨勢的全球增長預測,也將對主要出口行業提供理想支撐,繼續在全球範圍內提振信心,激勵這波新興牛市將持續一段時間。

日盛亞洲機會基金經理人鄭慧文強調,外資近期回補多數新興股市,且對亞洲的東南亞買超居多,印度經歷連續幾年疲弱增長,預期今年企業獲利重回增長軌道;陸股第1季多有春季躁動行情,農曆年紅包行情、兩會召開政策題材,港股全流通試點政策登場,國企股表現強勁。整體新興亞洲企業獲利持穩,基本面良好,預期第1季將延續多頭格局。

---------------下一則--------------- 
韓今年經濟成長預期 上調至3% 2018年01月19日 04:09 工商時報 蕭美惠�綜合外電報導

韓國銀行(央行)周四召開今年第一次金融貨幣決策會議,如預期中決定維持基準利率1.50%不變,同時將韓國今年經濟成長預期由原先的2.9%上調至3%。

若預測成真,韓國經濟成長率將是連續兩年達到3%以上。這將是2010年∼2011年以來,韓國經濟成長率再次出現連續兩年保三。韓國官方尚未公布去年經濟成長率,但從前三季的情況來看,超過3%幾已成定局。

韓國央行提出的經濟成長率預測與韓國政府、國際貨幣基金(IMF)、經合組織(OECD)提出的預測相當,略高於韓國開發研究院(KDI,2.9%)、韓國金融研究院(2.8%)、韓國經濟研究院(2.8%)、LG經濟研究院(2.8%)等主要經濟研究機構提出的預估。

專家分析,韓國央行之所以調高經濟成長預期,是因為目前全球經濟出現復甦,且韓政府推動的收入主導型成長政策發揮作用。韓國央行周四就今年韓國經濟前景展望表示,家庭收入增加將會帶動消費水準提升,得益於全球經濟復甦,出口形勢有望繼續好轉。

另外,韓國央行決定在貨幣政策持續採取觀望。韓國去年11月30日上調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為6年5個月來首次升息。專家認為,目前物價漲幅不高,加上美元對韓元匯率下跌有助壓低物價,升息壓力並不大。

金融市場已預測央行此次會維持利率。在上次升息後,央行態度轉為保守,總裁李柱烈多次表示將慎重決定是否再次升息。在家庭貸款連創新高的情況下,驟然升息可能導致償債能力較弱的族群面臨違約或破產,拖累經濟復甦步調。

多數專家預測央行可能會在下半年升息。2月召開的下一場金融貨幣委員會會議是李柱烈卸任總裁職務前的最後一次機會,4月則有新任總裁開始操盤的技術利空,5月正值地方選舉前夕,央行升息有強烈壓力。

---------------下一則--------------- 
南韓、東協市場 上周最吸金2018年01月19日 04:10 工商時報 魏喬怡�台北報導

南韓及東協市場上周相對受到外資青睞,南韓以外資買超3.94億美元居當周新興亞股吸金王,其次則為馬來西亞、印尼和菲律賓等東協三國,分別吸引外資買超1.93億美元、1.11億美元以及0.5億美元,不過同為東協國家的泰國則遭外資賣超2.12億美元,幅度為新興亞股之最,此外,台灣及印度上周也遭外資賣超,金額分別為0.73億美元和0.52億美元。

群益東協成長基金經理人高浩偉表示,在東南亞區域經濟表現穩健,勞動人口持續增長亦有助為內需經濟提供動能,加上多國政府先後推出經濟刺激政策,以及接下來包括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將陸續舉行大選,預估政府有望持續釋出利多政策,整體來看,東協市場中長期投資前景仍可期待。至於投資布局,他建議,可留意金融、消費、觀光等類股表現。

中國信託亞太多元入息平衡基金經理人陳彥羽說,國際貨幣基金(IMF)預估2018年全球經濟成長將高於2017年,其中新興國家成長率會續創新高、達4.9%,亞洲各國經濟成長預估的前三名分別為印度(7.4%)、菲律賓(6.7%)、大陸(6.5%);基本面支撐下,預料亞洲企業將成為驅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陳彥羽提到,據高盛報告對亞太股市(不含日本)的目標是2018年上漲14%,並認定A股、印度及韓國為上漲主力軍,同時估算A股納入MSCI指數後,有2,000∼4,000億美元資金流入,惟因初期納入比例僅為5%,料更多企業等待被重估。

宏利投信股票投資部主管游清翔指出,亞洲市場一些「成長型」公司將持續有突出表現,例如基礎穩固的大型優質資訊科技�互聯網知名企業,但實力較為遜色的公司可能會呈現橫盤整理的態勢,因為估值似乎已經偏高。

---------------下一則--------------- 
印度股市再攀高 基金跟著旺2018年01月19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印度股票基金近月績效表現 https://goo.gl/UMBgmp

印度股市展現氣勢如虹,Sensex連連收紅,且持續刷新新高,走穩於34,000點之上,今年至15日止已有6天創新高,主要受到近期公布經濟數據表現亮麗,及企業財報優於預期的激勵,後市基本面走穩加經濟成長動能強,還有政府政策利多,股市獲內、外資青睞,中長期表現可期,印度基金績效跟著旺。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表示,隨GST法案實施逾半年,市場逐漸適應,近期製造業成長動能強勁,服務業溫和向上,去年12月綜合PMI指數創14個月新高,11月工業生產年增率更達8.4%,創近17個月來新高,基本面無虞下,評價面因MSCI印度本益比約18.1倍,低於2004年統計以來最高值25倍,並未失控,中長期前景看好,布局建議續關注金融、消費、原物料等。

日盛亞洲機會基金經理人鄭慧文指出,根據世界銀行2018年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印度今年經濟成長率達7.3%,可望是全球經濟成長最快經濟體;高盛證券上調印度今年經濟成長至8.0%,在新興亞洲企業獲利持穩的基本面良好下,預期第1季印度股市將延續多頭格局。

宏利投信認為,新興亞洲今年股市預期良好,儘管基期較高,但僅位在周期上漲中段,各國結構改革支持下,具備穩固基礎。調查顯示,台灣投資人今年最看好區域就是亞洲,除大中華占4成外,印度、東協等占比也達34.8%。

印度今年投資布局,林光佑強調,官方積極改善銀行壞帳狀況,有助銀行壞帳提列降低、帶動企業獲利和類股表現,2月將公布新年度財政預算,預估將釋出刺激農村消費及增加基礎建設等利多政策,太陽能裝設等支出可望續成長,對經濟增長也有助益,尤其在人口組成年輕、所得持續增長之下,內需消費增添動能可期,消費類股可多加留意。

---------------下一則--------------- 
Fed褐皮書:美經濟溫和成長2018年01月19日 04:09 工商時報 鄭勝得�綜合外電報導

聯準會周三公布的褐皮書指出,美國今年經濟將延續去年擴張態勢,勞動市場持續緊俏,而薪資與物價呈現溫和成長。

褐皮書指出,聯準會轄下12個地區皆回報經濟呈現「溫和至適中」的成長,其中以達拉斯聯準銀行地區成長最為強勁。聯準會表示:「絕大多數的地區對於2018年的經濟展望相當樂觀。」

褐皮書是由聯準會12家地區分行於1月8日前收集的企業資料彙整而成,供聯準會本月30至31日貨幣決策會議時參考。報告指出,美國就業人數持續以溫和速度增長,多數地區出現勞力短缺的問題,而缺乏人手的情況可能限制部分企業的經濟成長。

報告指出,薪資亦以溫和速度成長。由於勞動市場緊俏,雇主更難聘請或留任適任勞工,因此採取調高薪資的方式因應,而部分地區不分行業別、勞工職位皆漲薪資。部分企業預期,他們在未來幾個月將持續調漲薪資。

此外,多數地區的物價以「溫和至適中」的速度成長。部分地區指出,企業在製造業、營建與運輸業的投入成本增加,而部分地區的企業則表示,他們如今具備調高產品售價的能力。

報告指出,對於某些零售商而言,去年年終購物假期的業績遠高於原先預期,而房屋銷售則因為庫存有限而受到壓抑。

美國勞工部上周公布,12月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月增0.3%,增幅寫下近一年來的新高。而失業率持續維持在4.1%的17年新低,預期部分地區薪資可望出現強勁增長。美國去年零售銷售成長率也創下2014年以來的新高。

聯準會官員指出,美國勞動市場緊俏、薪資調漲、消費支出增加,預計可推升物價強勁成長。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總裁杜德利(William Dudley)日前演講時甚至指出,他認為目前應該擔心的問題是經濟過熱,而非物價成長停滯。

---------------下一則--------------- 
美股漲太猛 分析師跟不上2018年01月19日 04:09 工商時報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CNBC報導,美股牛性不改、元月來衝的更猛,進而推升標準普爾500指數已經超越一些華爾街分析師對於該指數的全年目標值。

美股周三全面收紅,道瓊工業指數在波音強漲帶動,收盤站上2萬6千點,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綜合指數收漲1.03%。另外標普500指數收盤也勁漲0.94%,站穩2,800點大關之上。總計年初迄今,該指數強漲近5%。

2,800點對標普500指數而言是重大里程碑,因為根據CNBC先前對18名策略師進行的調查顯示,有4名策略師將2,800點設為標普500今年底目標值;另外4名則設在2,850點。還有9名策略師將該指數目標值設定3,000點或更高。
該調查對標普500年底中間目標值為2,975點,若與現今指數水位相比,僅高出6%。

目前這些策略師是否會調升標普500目標值、就如同去年一般,抑是堅持美股波動將加劇的看法,已成為外界關注的議題。

富國投資機構策略師瑞文(Scott Wren)預測標普500年底目標值為2,850點。不過他表示如果美國GDP超出預期、通膨依然維持低檔、加上聯準會沒有採取行動干涉美股,將帶動美股續揚,並促使他調高標普500目標值。

不過也有策略師仍堅持估值不變。摩根士丹利的魏爾森(Mike Wilson)就是其中之一,他預測標普500年底目標值為2,750點。

他說美股目前已進入多頭階段的最後周期。不過他也不否認,由於減稅利多帶動,使得該指數今年有機會衝高至3千點。

美國稅改案去年底拍板定案,其中企業稅率從35%銳減至21%,有助企業獲利在去年第4季表現強勁。

CFRA策略師去年12月將標普500年底目標值設在2,800點。不過他們現今正關注企業對稅改的看法。他們強調在獲知企業反應後,才會決定是否將上修標普500目標值。

---------------下一則--------------- 
華爾街看股價後市 好壞參半2018年01月19日 04:09 工商時報 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華爾街對蘋果股價後市的看法好壞互見,美銀美林重申買進評等,並將目標價上調至220美元,是華爾街最樂觀的投行,但Longbow研究公司則將蘋果股價評等從「買進」下調至「中立」。

周四美股早盤蘋果股價%,報美元。蘋果股價在過去12個月勁揚47%,過去10年來累計躥升670%。

美銀美林將蘋果的目標價由180美元大調至220美元,約較周二收盤價179.1美元再上漲25%。美銀美林的目標價在所有追蹤蘋果的投資銀行中最高,按此目標價估算,蘋果的市值將達1.1兆美元。

美銀美林分析師莫漢(Wamsi Mohan)周三在報告中指出,「我們仍對海外現金匯回、低企業稅率,和上修財測的潛能感到樂觀。平順的iPhone循環(不是大起大落)應能穩定推升獲利。」

另一方面,投資機構Longbow研究公司分析師哈里森(Shawn Harrison)將蘋果股價評等從「買進」下調至「中立」,他並未提出具體的目標價。
哈里森表示:「我們預期iPhone循環只是好,不是最好。」

哈里森認為價格較高的iPhone X將抑制需求,而且iPhone 8和8 Plus的市場接受度溫和,兩個原因都將限制iPhone出貨量成長。他預期iPhone出貨量成長只會在個位數高端,相較於市場預估的10%。

下修蘋果股票評等的分析師還有野村的卡沃(Jeff Kvaal),他在上個月將蘋果的評等從「買進」下調至「中立」,同時將目標價由185美元降至175美元。他表示,依據歷史經驗,蘋果股價向來會在新iPhone上市後下滑,本次似乎不是例外。

根據研調機構FactSet,追蹤蘋果的37名分析師中,29名給予「買進」或「加碼」的評等,平均目標價為192.73美元,無人給予「賣出」或「減碼」評等。

---------------下一則--------------- 
美3大指數7度同創新高 美股基金後市氣勢強2018年01月19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投信發行的美股基金績效表現 https://goo.gl/kWiebX

美股今年開春以來表現續強,17日美股四大指數開高走高,終場美國三大指數全數收紅,三大指數再度同創新高,投信統計資,今年來美股三大指數已同創新高7次,也是全球主要股市中,創新高最多次的強市,顯示美股的超強氣勢。顯示出美股多頭強勢氣焰,市場法人也紛紛看好美股後市。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陳建彰表示,美股階段仍看好科技類股表現,主要是著眼於長期獲利成長穩健,產業具備創新動能,軟硬體次產業健康輪動,加上評價合理,因此建議可納入核心部位。

宏利資產管理亞洲區資本市場高級策略師羅卓夫(Geoff Lewis)指出,股票方面,看好美國、日本和亞洲多於歐洲、英國和亞洲以外的新興市場。此外,調減企業稅率將可令大部分美國公司受惠。銀行業是美國稅收最高的行業之一,該行業將因而獲得重大助益。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馮紹榮表示,Thomson Reuters統計至12日的調查預估,去年第Q4 S&P500企業盈餘將成長12.1%,高於去年Q3的8.5%。市場預計整個2018的企業盈利也將有強勁表現,美股可望維持多頭格局不變。

保德信多元收益組合基金經理人方奕翔分析,從技術面切入,觀察美股道瓊工業指數上周在高檔略作震盪後再強攻,目前市場樂觀看待財報周,加上油價創高、能源股領漲;建議投資人著眼於美股來到高點,不妨爭取股利、債息等各類收益,讓投資配置多一點「避風」的效果。

野村環球基金經理人白芳苹指出,美國1月在2018年預算協議時,尚有增加基建支出的政策利多可期待,預估美股維持高檔震盪。

---------------下一則--------------- 
資金面力挺 新興市場錢景俏2018年01月19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去年以來共同基金資金流向及股市表現 https://goo.gl/C7KN1N

開年以來美股持續創高,累積漲幅4.8%,但新興市場的表現更勝一籌,MSCI新興市場指數上漲達5.5%,進一步從共同基金資金流向觀察,全球新興市場股票基金不僅去年吸金力道強勁,今年來也已淨流入46億美元,持續領先各已開發國家,法人表示,預期在全球經濟持續增溫、新興市場企業獲利持續攀升下,新興股債市都可伺機布局。

鉅亨基金交易平台指出,受到全球貿易增溫的帶動,新興市場成長動能日漸增強,高盛證券早先更預估今年全球資本支出將從去年的3.1%增加至4.6%,此舉將促使消費成長增溫。另一方面,法人也持續看好新興市場企業獲利的好表現,不僅去年年增率突破2成,今年預估還會再成長13%,並出現連續第三年獲利正成長,基本面將支撐新興股市走揚。

鉅亨基金交易平台總經理朱挺豪指出,自2007年以來,新興市場的經濟成長率持續領先成熟市場,即使遭逢百年罕見的金融海嘯,在成熟市場經濟衰退3.4%的同時,新興市場仍可維持2.8%的經濟成長。

根據IMF對2018、2019年的預估,新興市場經濟成長率可望提高至4.9%與5%,反觀成熟市場僅有2%與1.8%,經濟成長恐趨緩,投資人不該錯過正處於經濟成長加速的新興市場。

群益新興金鑽基金經理人李忠翰表示,新興市場整體經濟成長率經2015年、2016年落底後,自2017年有明顯復甦,今年預估仍將加速成長,與整體成熟市場經濟成長率的差距一開始逐年向上攀升,成長動能加速超越成熟市場。

且相較於歐美市場,新興股市目前股市評價與近15年高點相比仍具空間,因此在基本面、評價面優勢下,仍有望持續吸引資金進駐,後市表現仍偏多看待。

保德信投信表示,美國進入升息循環,不少已開發國家央行也陸續有升息的打算,與已開發國家相比,今、明兩年新興市場經濟成長狀況仍佳,GDP年增率預期達4.8%,對於偏好收益的投資人,兼顧成長與抗震的新興市場美元債堪稱優質的選擇。

統一新興市場企業債券基金經理人余文鈞表示,從各國陸續公布的PMI(採購經理人指數)來看,全球經濟持續強勁成長,訂單與存貨的缺口持續擴大,暗示經濟成長力道將持續,油價及商品價格上升,就業市場已出現供給緊俏,但通膨仍在目標控制範圍內,非經濟地緣政治事件短期難以威脅市場,在波動度降低下,風險資產如新興市場企業債及高收益債等的評價將進一步上升。

---------------下一則--------------- 
掌握商品原物料行情 布局原油、黃金ETF2018年01月19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景氣四大循環階段各類主要資產表現 https://goo.gl/ZGDM4r

近期原油價格頻創新高 ,相較2017年6月21日42.3美元的低點,上漲幅度達52%;根據高盛證券報告,在經濟擴張階段,商品原物料年化報酬率高達14.2%,勝過股票、債券與現金等主要資產,法人建議投資人善用目前台股中的原油、黃金ETF,掌握商品原物料行情,以參與經濟成長循環商機,並避免購買力減損。

元大投信期貨信託部主管譚士屏表示,分析過往原油與美國CPI走勢,兩者走勢高度相關,而且原油走勢大多為通膨的先行指標,近期油價節節高升,對全球通膨均有一定的帶動效果。況且全球經濟快速回溫,其中美國與歐洲的PMI指數甚至高達60以上,顯示經濟確有明顯增溫跡象,商品原物料需求可望進一步擴大。

近期高盛證券的報告即指出,2018年全球處於經濟擴張階段,在經濟擴張階段內,由於對於商品原物料需求大量提高,其表現最為亮眼,績效可望優於主要資產,其年化報酬率高達14.2%;勝過股票的11.2%、債券的2.1%與存款的1.5%。

譚士屏認為,投資人應預防商品原物料持續上漲對資產購買力的減損,與通膨關聯最密切的當推原油與黃金,恰好這兩者也是國內民眾最偏好的ETF交易標的之一。他建議,民眾投資組合可適度配置元大S&P石油與元大S&P黃金等ETF,不但可參與經濟升溫需求成長商機;另一方面也可為購買力避險。

鉅亨基金交易平台總經理朱挺豪指出,自2017年以來,隨著已開發國家穩定復甦,商品價格回穩,也帶動相關投資,而除了商品投資外,與原物料價格連動較大的巴西市場也值得留意。

朱挺豪認為,巴西具有得天獨厚的天然資源,為主要原物料出口國,諸多農、礦產生產或蘊藏量均名列世界前茅,根據統計顯示,原物料的價格漲跌對於巴西經濟與貿易影響重大,而商品指數的漲跌幅與巴西股市的漲跌幅具高度正相關。

---------------下一則--------------- 
去年國人買基金 機器人陸股夯2018年01月19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2017年淨申購前10大境內股票型基金 https://goo.gl/gwrw8g

2017年全球景氣谷底回升,帶動國人投資熱潮同步增溫,12月投信基金的定期定額投資人數、筆數與金額,均高於2016年底水準,尤其是扣款金額,大幅成長18.5%,並以機器人、陸股基金增加最多。

投信投顧公會統計,以股票型基金全年淨申購金額觀察,前10大基金中,有8檔同樣是由機器人等創新科技和陸股基金包辦。

展望2018年,第一金投信指出,今年全球經濟延續溫和復甦步調,支撐企業獲利向上成長,基本面無虞下,資金仍將「錢」進股市,股票型基金魅力不減。

第一金亞洲科技基金經理人黃筱雲表示,人工智慧結合交通產業,創造ADAS等主動式安全系統、電動車、無人機,減少交通事故機率、縮短運輸時間和降低成本,帶來更多便利性;與娛樂結合,創造AR/VR應用,預料都將為科技類股掀起作夢行情。

群益工業國入息基金經理人陳建彰表示,根據S&P 500目前公布的盈餘成長率預估值來看,其中科技、原物料及醫療保健類股仍呈現穩健成長。觀察企業財務體質可發現,目前前五大科技巨頭的現金餘額是科技泡沫時期的7倍,顯示企業有足夠的現金維持營運,整體營運體質仍穩健,加上科技產業創新題材不絕,產業中長期發展前景看好。

宏利資產管理亞洲區高級策略師羅卓夫(Geoff Lewis)指出,全球經濟加速增長的步伐通常與企業獲利息息相關。有利的總體經濟基本面為企業的經營槓桿提供良好的環境,因而有利企業提升利潤,其中新興市場有望進一步受惠於全球增長周期。

駿利亨德森投資環球科技股票策略投資組合經理人Richard Clode指出,今年持續看好科技產業,將鎖定長期趨勢主題,以合理價格投資高成長個股,主要看好長期趨勢,也就是人口結構的改變,加上科技股相對評價具吸引力,且受惠於海外盈餘匯回法案,因此長期看好科技產業。

復華亞太神龍科技基金經理人林子欽認為,隨人工智慧等新科技應用產品百花齊放,具創新題材及市場話題的科技股仍是首選,建議投資標的可聚焦領頭的美、日、台等龍頭企業及相關產業供應鏈以及近年崛起的大陸市場,搶攻新一波科技新浪潮商機。

---------------下一則--------------- 
高齡族飆增 生醫基金閃金光 類股年報酬率最高18% 首選多元區域標的2018/01/19蘋果日報【王郁倫╱台北報導】
生技醫療基金漲幅表現 https://goo.gl/CEQHUJ

長期看多
全球人口老化的問題持續加速,帶來的醫療照護及生技支出勢必增加,醫療與生技基金前景看好,不過波動較大的特性也讓投資人必須先有正確認知,由於各國醫療政策也牽動產業漲跌,專家建議可以找多元區域的基金分散風險。

在2050年時,全球65歲以上高齡人口將高達16億人,人口老化帶來的是龐大醫藥需求,生技及醫療健康基金長期前景看好,不過,相對而言生技與醫療基金波動也較大,富蘭克林華美全球醫療保健基金經理人廖昌亮表示,醫療基金相對平穩,產業預估5~12%成長,生技產業今年預估10%成長,適合3~5年長期投資。

亞洲表現勝歐美
廖昌亮表示,較純的生技基金會追蹤NASDAQ生技指數(NBI)布局,其中前10大成分股多為大型企業,這些企業的產品線廣度高,與中小型生技新藥股表現也不同,建議投資人應細看各基金主要投資類型,大體上醫療基金涵蓋範圍會比生技基金廣,生技是其中一個次產業。

生技醫療產業2012~2015年經歷一段大多頭行情,舉例來說,NBI指數在2011年約1000點,到2015年7月時大漲到4165點,不過2016~2017年族群回檔,展望2018年,廖昌亮表示,歐美醫療生技基金在經過前幾年大漲後,今年景氣稍微青黃不接,大型股成長有限,中小型企業反而較好,而歐美地區成長有限,但他反而更看好亞洲及中韓等國家生技醫療股表現。

廖昌亮引述花旗報告顯示,2018年美國生技醫療產業進入過渡期,原因有2,首先是新藥專利將於2020年前陸續到期,將面臨競爭者,其次是2018年進入3期臨床實驗的項目是2017年的一半,約6~7個,以此可預測今年成功的新藥數量將比去年少,但中國等新興市場人口多,國家政策改革支持藥廠發展新藥,帶動成長,也因此可挑選區域多元的基金提高報酬率。

鉅亨基金交易平台總經理朱挺豪解釋,大部分投資人購買的醫療保健基金是追蹤MSCI世界醫療保健指數,這個指數包山包海,其中大型製藥及生命科技約佔6成,醫療設備製造、管理式醫療服務約佔3成。

積極投資挑生技
生技基金大多追蹤NBI指數,該指數近8成投資生技公司,剩下近2成分散於特殊製藥及學名藥品。一般生技類股基金於子產業的投資配置與醫療保健基金約有4成相似。

朱挺豪指出,儘管生技類股與醫療保健類持股相近、兩者相關係數高達0.96,但兩者表現仍有差距。以去年8月30日美國FDA通過第1個基因療法為例,醫療保健類股中權重最高的嬌生至今累積上漲1.19%,而生技類股權重最高的「安進」則大漲9.99%,顯示生技類股波動較大。

進一步分析,1993年以來醫療保健類股年滾動平均報酬率為11.9%,優於美股的8.9%,但仍遠不及生技類股的18.5%,所以鉅亨網投顧建議看好醫療保健類股的積極型投資人,生技類股基金是更適合的買進標的。

---------------下一則--------------- 
專家解析:政策牽動 藥廠漲跌波動大2018/01/19蘋果日報【王郁倫╱台北報導】
2019年全球醫材市場產值 https://goo.gl/AkLgiw

生技醫療基金前景樂觀,不過漲跌常與各國政策息息相關,2010年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推動健保,加上歐美量化寬鬆政策(QE)資金湧入,加上藥廠如吉利2013年底拿到C型肝炎藥證等基本面利多加持,在天時、地利、人和下,使NASDAQ生物科技指數(NBI)3年內翻倍大漲,帶動醫藥生技產業一番榮景。

觀察川普健保法案
然而2015年7月起美國總統參選人希拉蕊放話要打壓藥價,NBI指數開始回檔,以今年道瓊及那斯達克指數創新高來說,NBI指數僅3300點,比2015年高峰4165點差一截,顯示各國政策都牽動生醫產業走向。

展望2018年,富蘭克林華美全球醫療保健基金經理人廖昌亮表示,美國總統川普雖推新健保法案,但目前細節還不是很清楚,川普不見得要打壓藥價,至少去年底因新健保法案推動,預期減少強制納保,將使數千萬人無健保給付,也因此藥廠2018年1月1日起藥品漲價,對此川普也無意見,未來美國新健保法案後續政策仍須觀察。

廖昌亮表示,國際大藥廠也不只是做美國生意,所以可以多角化看其他國家發展政策,舉例而言,中國政策改革已經推行2年多,政策面計劃減少藥廠及經銷商家數,新藥法規與歐美同步鼓勵藥廠積極發展新藥,加上MSCI新興指數將把A股納入,資金面條件有利,預期將是今年相對活潑的區域市場,而另外韓國及新興市場的醫美及保健食品市場機會也高。

鉅亨基金交易平台指出,歐美國家的政策對醫療、生技產業有很大影響,投資人在對政府政策不確定前,不敢貿然投資,因此2016年NBI生技指數下跌21.7%,創下近10年來最大跌幅,不過2017年生技產業在併購的推升下,加上消息面的影響慢慢穩定重拾漲勢,全年上漲21.1%。

---------------下一則--------------- 
美債推波助瀾 已開發國發債淨額 4年來首度增加2018年01月19日 04:09 工商時報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金融時報》報導,由於全球央行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逐漸退場,摩根大通預測美國今年將大舉增加發債規模,並推升已開發國家發債淨額創下4年來首度增加。

摩根大通分析,若把縮減QE的影響列入考量,美國今年發債淨額預估將增至8,280億美元,大幅超出去年的3,570億美元。這有助帶動已開發國家發債淨額在今年將轉正。

負責這項分析報告的研究員吉夫(Antoine Gaveau)指出,儘管已開發經濟體的發債總額較2010年巔峰時期相比仍減少約1兆美元,但其發債規模依然大幅高出全球金融危機前的水準。他預期在歐美央行從債市撤出後,今年發債淨額將為正,其中多數來自美債發行增加。

穆迪全球主權債市部門負責人魏爾森(Alsitair Wilson)也聲稱,隨著全球央行的貨幣政策逐漸正常化,其中也包括利率緩慢上升,多數已開發國發債金額今年將持續攀升。

然而已開發國的發債供給大增,勢必對債券殖利率帶來上檔壓力。Heartwood投資管理公司投資總監亞柏索仁(David Absolosn)還預期,在全球央行很快從公債最大買家轉為賣家後,「2018年債市勢必將會震盪加劇」。

然而看空債市前景,也促使投資者爭相將資金從債市撤回,轉而流入股市,導致最近幾周主要國家公債殖利率不斷攀揚。

摩根大通指稱,歐洲央行(ECB)目前正漸進縮減購債規模,此外美國聯準會(Fed)也持續削減資產負債表,這些情況凸顯在全球金融危機後,主要央行實行將近10年的激進貨幣政策即將步入終點。

根據該投行的分析指出,Fed今年計畫將減少2,220億美元的公債持有部位,至於ECB的主權債券購買規模也預料從去年的6,220億美元降至2,210億美元。

---------------下一則--------------- 
陸減持美債 創4個月新低2018年01月19日 04:09 工商時報 吳孟翰�綜合報導

本月稍早傳出,中國大陸擬減持或暫停增持美債,消息撼動國際金融市場,官方隨即予以駁斥。但據美國財政部公布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11月,大陸雖仍為美國的第1大債權國,但其去年11月減持美債126億美元,至1.176兆美元,為4個月來新低。

新浪財經昨(18)日報導,美國財政部17日發布數據稱,去年11月,大陸持有的美債較前月減少126億美元,降至1.176兆美元,創去年7月以來新低,為3個月之內第2次下降。大陸去年10月持有美債為1.189兆美元。

數據顯示,中國大陸和日本合計持有美國國債的份額在去年11月下降到所有外國持有美債的大約36%,約為18年以來的最低水準。當月美元兌人民幣和日圓走貶。

稍早前,市場曾傳中國大陸可能放緩購買美國公債的步伐,一度引起債市波動。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亦於隔日出面駁斥傳言不實,認為該消息「引用了錯誤的資訊來源」,「可能是假消息」。外界普遍認為,不論消息是否為真,在中美政經局勢微妙的當下,中國大陸此舉的「政治姿態」高過「實際外匯存底效益」。

路透援引費城Glenmede投資策略主管Jason Pride說法指出,美國稅改新方案上路後,將大幅提升美國國內企業的競爭力,對於大陸自會造成壓力。但他認為,美債目前仍是全球市場中收益最高的政府公債,大陸真的減持或暫停投資美債的可能性不高,不過大陸確實可以利用這樣的消息,造成美元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