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小媽精選1070524基金資訊

2018年05月24日
5月股票基金 台陸績效稱霸2018年05月24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5月以來股票基金績效前10強 https://goo.gl/byd1VH

5月新興市場遭遇投資逆風,台股和陸股卻逆勢上漲3%,帶旺相關股票基金超水準表現,5月以來境內外股票基金績效,前5名中就有4名為亞股相關基金,尤以台灣中小型股基金表現最具爆發力,平均漲幅高達10.03%,台股基金則以7.71%的平均漲幅緊追在後搶下亞軍。

受惠於MSCI下周將正式納入中國A股,大中華股票基金和中國股票基金表現也不遑多讓,分別以5.61%和4.65%搶進前5名之列。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產品經理張致寧表示,全球景氣持續翻揚,亞洲各國出口動能因與經濟成長動能息息相關而持續增強,尤其是台灣最新4月出口維持10%的雙位數年增率,若排除春節因素,已連續18個月成長,並推升今年前4個月出口規模改寫歷年同期最高紀錄,搭配美國龍頭科技股首季財報和展望均優於預期,股價攀歷史新高之餘也激勵台灣相關供應鏈買盤強勁,並同步反映至台股基金績效上。

凱基開創基金經理人曾偉淳表示,下半年台股面臨的市場變數將高於上半年,包括全球貿易不確定性增溫衝擊、美國聯準會未來仍有加速升息的可能性,以及中美貿易戰紛爭等均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消息面影響勢必造成金融市場波動加劇,資金面受各國政策開始由寬鬆環境轉為緊縮,影響性逐漸反映到實體經濟,所幸今年景氣復甦態勢並未因此反轉,企業獲利維持成長動能,投資人無須過度恐慌。

曾偉淳表示,下半年萬點仍具強力支撐,但指數再向上空間有限,預期指數將落在10,000至11,500點區間。從評價面來看,台股並未過分高估,目前台股未來12個月預估本益比(PE)13.8倍、股價淨值比(PB)1.74倍,仍低於台股十年平均PE的15倍,略高於平均PB的1.68倍。投資策略上建議選股不選市,均衡配置於電子及傳產具成長性族群。

陸股方面,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經理人應迦得指出,受惠於A股納摩題材持續發酵,陸股5月來強勢向上攻堅,並力挺大中華和中國股市相關基金績效攻進前5名之列。由於A股將於8月底啟動第二階段入摩,加上爭取今年底前上路的「滬倫通」,種種資本開放題材都讓現階段陸股深具投資價值。

---------------下一則--------------- 
能源股來勁 大中華基金受惠2018年05月24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大中華�中國股票基金近一個月績效前十名 https://goo.gl/uxC8S3

今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漲升動能強勁,尤其北海布蘭特原油價格甚至觸擊每桶80美元關卡,帶動能源股票型基金表現可圈可點,但觀察過去一個月台灣核備逾千檔海外基金績效排序,在能源基金所占據的排行榜前10名中,有1檔區域股票型基金也受惠上榜,即一個月績效達7.22%的大中華基金。

理財專家分析,雖然今年以來大陸A股市場並沒有突出表現,上證綜合指數甚至仍是低個位數的負報酬,但大陸經濟情勢趨穩的前提下,具備低本益比優勢而獲國際資金青睞的香港港股與國企股其實走勢還算強勁,以香港恆生指數與恆生國企股指數而言,均有5%左右漲幅,帶動中國與大中華等相關基金績效。

進一步分析,這次上榜的富蘭克林坦伯頓大中華基金績效突出原因,除了側重在新經濟產業,尤其電子商務龍頭阿里巴巴ADR的持股,今年來大漲近15%外,基金現階段仍保留約10%的能源類股持股,以十大持股中的中國石化為例,受惠油價上漲拉抬,該檔個股今年來漲幅已高達43%,成為推動基金績效的主要原因。

投資專家指出,今年以來A股走勢受中美貿易紛爭、信用緊縮等因素壓抑,不過貿易紛爭對於金融市場最大的負面影響期間已過,兩國已由隔空喊話進入實質談判階段,彼此間的分歧將會轉化;去槓桿穩步推進,監管層透過各項調控政策達到目標,避免緊信用環境對經濟成長造成負面衝擊。

考量種種負面因素逐漸淡化,在新經濟產業強勁成長動能與銀行業獲利前景改善驅動下,MSCI中國指數與滬深300指數,今年企業獲利預估有望分別達到23%與16%水準,預期第二季到下半年,A股市場可望在評價水準修復下震盪上行;港股作為最便宜的大陸資本市場,預期也將與A股共同受惠於外資增加對大陸資產配置的進程。

---------------下一則--------------- 
MSCI納A股 陸股後市可期2018年05月24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投信發行大中華基金和A股基金績效 https://goo.gl/HxzvqF

234檔A股將在6月起納入MSCI中國指數和MSCI新興市場指數,彙整大陸券商如興業證券、平安證券、國金證券、申萬宏源證券等看法,若以5%納入因子來看,短期將為A股帶來170億∼180億美元的資金,中長期將推動A股價值體系更加完善,提升A股市場的全球配置價值,也有助提高A股機構投資者的比例,改善投資者結構。

群益大中華雙力優勢基金經理人謝天翎表示,從基本面來看,大陸第一季GDP年增率為6.8%,符合預期,PMI指數亦仍維持在50之上,整體經濟韌性仍佳,加上企業獲利仍穩健,也為股市表現提供支撐。

第一金中國世紀基金經理人楊國昌表示,陸股本益比修正帶來的價值重估機會,有望吸引資金流入。尤其大陸經濟轉型題材的成長股,如:大消費、醫藥生物、5G、人工智慧、雲端、國產化替代等族群,成長可期,可望帶來新一輪估值修復行情。

宏利資產管理大中華區股票部高級組合經理謝企剛指出,企業持續向上修訂獲利預測,其中MSCI明晟中國指數最新的2018年每股獲利預期增長更達到21.6%。目前估值大約是獲利的14倍,仍屬吸引水準,相對已開發市場合理。南下資金由年初至今不斷流入陸港股市,持續為流動性帶來支撐。

兆豐國際中國A股基金經理人黃昱仁表示,短期因A股納入MSCI而流入的全球基金規模不斷增加,研究機構預測2018年末外資持股占A股比例會從目前的2.7%提升至4.0%。另外,若按照5%納入A股,今年潛在資金流入規模約為212億美元,資金行情可期。

野村中國機會基金經理人朱繼元表示,大陸4月的經濟數據開始放緩,但只是正常景氣波動,並未出現失速下滑,這有助陸方談判意願,近期政策方向釋出鬆綁訊號,投資人不需過度悲觀,選股看好消費產業。

日盛中國戰略A股基金經理人黃上修表示,大陸經濟預期逐步修復中,短期跌深的通訊、電子族群等可望出現反彈,此外,化工、能源等有望續強。

---------------下一則--------------- 
5月製造業PMI 美強歐弱2018年05月24日 04:09 工商時報 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市調機構IHS Markit周三公布美國和歐元區5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美國創下44個月高點紀錄,但歐元區的商業活動擴張力道持續放緩,寫下連續4個月下滑紀錄。

美國5月民間部門商業活動持續維持強勁,5月製造業PMI初值由前月的56.5點上升至56.6點,升抵44個月高點。5月服務業PMI初值由前月的54.6點上升至55.7點,寫下3個月新高水準。

另一方面,5月歐元區製造業PMI初值由前月的56.2點下滑至55.5點,降至15個月新低;服務業PMI由4月的54.7點下降至53.9點,寫下16個月低點。綜合PMI由55.1點陡降至54.1點,創下18個月新低紀錄。

最新調查顯示,歐元區5月商業活動、新訂單和聘雇皆出現成長減緩趨勢,企業對未來的展望也不若以往樂觀。此外,業者的成本壓力逐漸增加,但售價增幅則減小。

自今年初以來,歐元區PMI數據一路下滑,5月分寫下連續第4個月下降紀錄。2至4月PMI下滑主要受到暫時性因素影響,包括極端氣候、罷工和復活節坐落月份,5月則受到日異常多的國定假干擾。

IHS Markit首席經濟學家威廉森(Chris Williamson)表示:「越來越多證據顯示,歐元區的成長力道已較去年底時減弱,特別是有關出口方面。油價和薪資上升持續推高企業的成本,但終端需求疲弱意味著業者難以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歐元區經濟火車頭德國5月製造業PMI由58.1點陡降至56.8點,服務業PMI亦由53點下滑至52.1點,拖累綜合PMI由54.6點降至53.1點,觸及20個月最低紀錄。

法國5月製造業PMI升至3個月高點55.1點,但由於服務業PMI大幅下滑,以致綜合PMI降至16個月最低。

---------------下一則--------------- 
美小型股創新高 領先全球2018年05月24日 04:10 工商時報 陳欣文�台北報導

美股持續走高,其中小型股為主的羅素2,000指數更創下新高,5月以來更僅有3個交易日下跌,不僅打敗美國大型股,更領先全球主要國家股市。法人表示,儘管全球風險事件頻傳,但美股仍受惠經濟持續復甦,有望延續多頭走勢,尤其景氣仍在向上階段,大型股表現不輸小型股,現在仍是投資美股基金的好時機。

鉅亨基金交易平台表示,今年投資人最擔憂的無非是資產價格能否持續走揚,儘管衡量經濟好壞的美國花旗驚奇指數去年12月底創高後,由高點84.5,一路緩慢回落至12.3,但同期全球花旗驚奇指數卻由35跌至-21.8,美國經濟數據整體仍優於全球表現。經驗顯示,當美國花旗驚奇指數高於全球時,平均可維持18個月,意味2020年前,美國經濟都有機會居全球主要國家之前。

各種經濟數據都顯示美國目前的經濟仍未從高點滑落,意味景氣循環尚未到頂,經驗顯示,過去30年間,當美國領先指標年增率大於0,代表美國經濟未陷入衰退,美國大小型股都表現優異,未來12個月美國小型類股平均漲幅介於8%至14%,大型類股平均漲幅介於7.1%至13.5%。

目前美國領先指標年增率為6.4%,且從2016年中以來便延著上升趨勢線不斷升高,美國景氣復甦仍未走完。過去美股處於此區間時,大型類股各天期表現都優於小型類股,待領先指標年增率超過10%時,小型股的表現才將超越大型股。

鉅亨基金交易平台總經理朱挺豪指出,根據分析師預估,美國小型與大型類股未來12個月每股盈餘年增率分別為25.9%及19.7%,兩者表現都很亮眼,美國景氣將是企業獲利最大支撐,建議投資人繼續買進美國股票型基金。除美國小型股基金外,擔心市場震盪的投資人,可以美國大型成長股相關基金做為配置重點。

---------------下一則--------------- 
美金改法案鬆綁 小銀行利多2018年05月24日 04:09 工商時報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眾議院周二表決通過一項兩黨共同支持的提案,鬆綁金融危機後實施的「陶德法蘭克法案」(Dodd-Frank Act)部分法規,讓小型銀行未來在放貸與交易上能更加靈活,這對美國總統川普而言是項重大的立法勝利。

眾院周二以258對159票通過放寬「陶德法蘭克法案」的金改法案。這是美國自2007至2009年金融危機後首次大幅改寫金融監管法規。參院今年3月在獲得17名民主黨議員力挺下,已先行通過這項修法。美國總統川普預料稍後將會簽署該法案。

根據周二通過的金改案,被認定有系統風險的銀行規模門檻,從先前的500億美元提高到2,500億美元。另外它還鬆綁資產在100億美元以下銀行交易、借貸與資本規定。

在金融危機後推出的「陶德法蘭克法案」,雖然旨在防止金融業重蹈2008金融危機的覆轍,但部分共和黨人士批評,由於該案監管範圍過大,不僅限制銀行借貸能力,也對經濟成長造成傷害。但也有一些民主黨人辯稱,這項法案為消費者和納稅人提供重要保障。

整體而言,周二通過的法案讓限制小型與社區銀行營運的部分規定獲得鬆綁,有助川普兌現他在競選期間提出廢除監管法規、以刺激經濟成長的諾言。

不過新法並未削弱依「陶德法蘭克法案」設立的美國最高消費者監管機構、也就是消費者金融保護局的權力。過去該機構常被共和黨批評僭越職權。

另外華爾街必須遵守伏克爾法規(Volcker Rule)的規定也未受到影響。該法限制銀行用自己資金進行高風險投資。

民主黨參議員海坎普(Heidi HeitKamp)強調,這項修法主要目的在於修補過去金融監管法案的問題,而並非是減弱它的權力。

---------------下一則--------------- 
新興股票基金 重獲資金青睞2018年05月24日 04:09 工商時報 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

美債殖利率走揚及美元走強,對資金產生磁吸效應,開發中國家資產近來因外資抽腿而飽受震盪之苦,但ETF投資人似乎將此陰影拋諸腦後,有逐漸回流新興市場股票基金之勢。

基金追蹤機構EPFR Global資料顯示,新興市場股票基金在迄至本月16日當周,淨流入3.95億美元,扭轉前周淨流出16億美元的劣勢。

然而投資人對新興市場債券基金仍戒慎恐懼,上周抽走13億美元,過去1個月累積失血53億美元。

另據數據供應商XTF的數據,規模最大也最受歡迎的新興市場ETF-領航富時新興市場ETF(Vanguard FTSE Emerging Markets ETF),在過去1周淨流入1.744億美元。

近幾周來投資人對新興市場資產避之唯恐不及,主要是自4月中旬以來,美元強勢反彈引發投資人疑慮,懷疑阿根廷、土耳其等新興國家償還美元計價債務的能力。一旦美元走強,這些國家的外債負擔勢必加重。

在此不安情緒籠罩下,新興市場債券與貨幣受創尤深,股票也無法倖免於難,MSCI新興市場指數過去1個月下跌近3%。

此外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飆破3%,更添投資魅力,吸引投資人加速撤出新興市場,將資金轉進更安全的美國公債。
展望未來,投資人相信新興市場股票,應該抵擋得了美國聯準會貨幣政策趨緊的連鎖效應。

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全球首席投資策略師董立文(Richard Turnill)指出,他對新興市場股票持多頭看法,未來一年新興市場指數成份企業的獲利,可望成長超過2成。

---------------下一則--------------- 
瑞銀示警:油價若至100美元 全球景氣重傷2018年05月24日 04:09 工商時報 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國際油價持續走高,瑞銀(UBS)在最新報告指出,油價若升抵每桶100美元,恐讓全球經濟流失1,000億美元。

國際油價漲勢周三稍歇,但仍徘徊在3年半高點。美國西德州中級原油7月期貨周三盤中下跌0.33%,報每桶71.96美元,倫敦布蘭特7月期油盤中下降0.67%,報每桶79.04美元。

瑞銀在報告指出:「全球需求強勁、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減產、地緣政治和制裁引發的不確定性」,皆是推高油價的原因,這些因素可能導致油價升抵每桶100美元。

瑞銀經濟學家卡普坦(Arend Kapteyn)表示,油價升至100美元將對經濟造成重大影響,甚至可能讓美國經濟陷入衰退。

瑞銀預估,若油價攀升至每桶100美元價位,恐讓2019年的全球經濟成長由先前預估的4%下降至3.86%,相當於全球經濟成長流失1,000億美元。

石油對全球的重要性意味著,油價大幅波動將對全球經濟成長和通膨造成直接影響,進而影響各國的貨幣政策。

瑞銀經濟學家指出:「我們應嚴肅看待油價躥高的可能性,美國過去6次經濟衰退,有5次與油價大漲有關。」今年油價年漲幅達46%,為過去70年來第11大升幅。

瑞銀指出,這波油價升幅雖高,但與前幾次經濟衰退相比,仍相對較小,但如果油價持續揚升,朝著每桶100美元的價位前進,情況可能會改觀。屆時全球通膨率可能揚升至4%,已開發國家的通膨可能升至3%的高水準。

由於通膨率是央行利率決策的主要考量之一,通膨上揚可能促使各國央行調整利率,但各國的政策方向將大不相同。產油大國俄羅斯可能降息100個基點,土耳其可能升息250個基點,墨西哥亦可能升息100個基點。

---------------下一則--------------- 
銅價走低 全球成長恐不妙2018年05月24日 04:09 工商時報 鍾志恆�綜合外電報導

《華爾街日報》報導,銅價去年創近4年新高後,今年來表現卻落後石油等其他商品,在股市等金融資產回升下,做為反映景氣變化最佳指標的銅價走弱,令人擔心這是全球經濟出現警訊。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3個月期貨價周三盤中下跌逾2%,每公噸6,830美元,創4月26日來最低。今年來下跌約4.5%。

追蹤銅等24種商品價格變動的標準普爾GSCI指數裡,銅價表現低於該指數,目前兩者差距幾乎為過去廿年來最大,僅次於2016年初的水準。

這差距被部分投資人視為景氣往下的訊號,因為從飛機到智慧手機等每一樣產品都需要銅,若銅價表現疲弱,即顯示製造業需求減少。

今年來油價大漲約20%,讓銅價表現顯得特別落後。石油與銅是市場成交最活躍的兩大商品,部分投資人會把兩者綁在一起來交易。
有分析師擔心保護主義令經貿活動放緩,最終讓全球經濟轉弱,減少銅等商品的消耗。

除了全球最大商品消耗國大陸的經濟放緩外,近期數據也顯示歐洲和日本等經濟轉弱,從而加深外界對全球經濟前景的疑慮。

交易商INTL FCStone策略師梅爾(Edward Meir)說,銅價正進一步反映各國經濟已不再同步成長。

有專家認為銅價走弱是美國經濟呈現增長動能的另一訊號。美國經濟走強態勢在近期推升美國公債殖利率和美元,讓外界擔心金融環境進一步緊縮。

公債殖利率走高通常會降低銅等商品對投資人的吸引力,美元走強後,對美國以外的買家來說,以美元計價的商品就變得更貴。

投資研究刊物Sevens Report共同編輯李奇(Tyler Richey)認為大家不能忽視市場對銅價和全球經濟等多頭信心減弱的狀況,因為當中有太多令人擔心的問題。

---------------下一則--------------- 
趨勢投資夯 瞄準生技、日本、大陸ETF 2018年05月24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海外原型ETF近期表現 https://goo.gl/EzytBF

統計投信發行海外ETF績效表現,近期以NBI生技、日本、大陸相關市場表現較佳,由於ETF尋求貼近指數表現的報酬,適合期望看對大盤趨勢就能參與獲利,更適合用來掌握趨勢,投資人可針對強市表現介入投資,現階段生技、日本、大陸相關ETF都是不錯的選擇。

群益NBI生技ETF基金經理人張菁惠認為,過去一個月全球醫療股與生技指數反彈回揚,NBI生技指數漲幅更高達2.41%表現最佳,主要由於美中貿易戰的消息面影響逐漸淡化、美股第一季企業財報表現亮眼、美國總統川普建議海外國家調漲藥價。生技醫療產業基本面表現穩健,產業研發創新動能不斷,加上人口老化趨勢下,用藥及醫療服務需求持續增長,深具中長期投資價值。

宏利台灣動力基金經理人游清翔指出,兩岸關係緊張,科技股成長、轉型、接班等議題,使得今年以來營運、業績較無令市場驚艷表現;但全球通膨升溫,帶動市場需求增加,為生技、新藥、健康食品等類股行情帶來想像空間,成後市關注重點所在。

日盛中國戰略A股基金經理人黃上修指出,大陸4月通膨數據較3月小幅回落,物價穩步上升,尚無較大通膨壓力,4月進出口數據優於預期,第二季有望維持高成長,實體經濟數據整體表現穩定。入摩議題堅定外資對A股核心資產配置信心,5月資金續入,顯示海外資金布局逐步加溫,看好A股潛力,藍籌股經歷前期調整後,具估值修復空間。

---------------下一則--------------- 
殖利率上升 把握高股息股低檔反彈2018年05月24日 04:10 工商時報 黃惠聆�台北報導

美國正處於升息循環走勢,利率上升對債券不利,法人表示,但未必不利於高股息投資策略,在企業獲利成長邁入高原期,高股利且營收穩定的企業將再受市場青睞。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副總經理羅尤美表示,2017年迄今,高股利股票相對美股指數的漲跌幅多在0.89∼1.0的區間,儘管先前受到美債殖利率上彈而回跌,但短線已接近相對低點,投資人不妨把握高股利股票的低檔反彈契機。

富蘭克林坦伯頓穩定月收益基金經理人愛德華.波克補充,今年的波動環境令投資人追求收益更具挑戰性。在過去6個月,利率上漲令股利配發較高的股票,如公用事業和房地產投資信託公司(REITs)都跑輸大盤,現今較看好升息受益的金融產業及配息率較高的醫療及能源業。

富達全球入息基金經理人Daniel Roberts表示,分析過去25年利率上升期間,股利率較高與較低的股票並無明顯表現模式。

但投資人應剖析利率上升原因,即是否與通膨有關,還是因經濟成長才使利率走升,並應評估估值是否已反映股價上。目前不少典型的高息股已長時間表現比大盤差,高股息股的估值也較大盤折價,是可逢低進場布局時機。

野村投信則指出,今年全球經濟雖持續成長力道,但投資人對於通膨疑慮加深,企業獲利成長邁入高原期,股價在市場不斷推升下又已來到合理價位,因此,今年的投資焦點將由「成長」轉為「價值」,高股利且營收穩定的企業將再受市場青睞,建議投資人可將投資重心轉移至相關的高股息基金。

---------------下一則--------------- 
義債殖利率 飆14個月高位2018年05月24日 04:09 工商時報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投資者擔憂義大利民粹政府上任後,可能傾向反歐元立場與大舉增加公共支出,導致義大利10年期公債殖利率周三繼續攀漲,盤中並升抵14個月高位。

政治風險遽增,促使投資人持續拋售義大利公債,與該國10年期公債價格呈反向走勢的殖利率,周三再度走升至2.44%,創下14個月高位。

也因投資者對義國新政府的疑慮有增無減,過去一周義大利與德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利差也急遽擴大50個基點至175個基點,寫下約5年來最大增速。

安盛資產管理公司固定收益部門投資長伊格(Chris Iggo)指出,大筆資金正從義大利市場撤出。他解釋,在過去基於高收益考量,許多投資者轉向義國加碼投資。如今政治局勢丕變,迫使他們相繼結束對該國的多頭部位。

直到年初前,投資者還對義大利資產特別厚愛,主要是看好該國金融業在解決壞帳上已有明顯進展。它在股市上的表現也超越歐洲其他國家與美國。

不過今年3月大選,包括五星運動與北方聯盟等兩個反體制政黨在國會選舉微幅領先,讓義大利政局為之變天。根據兩黨上周五針對組閣達成最終協議的文件透露,兩黨均同意勾銷壞帳與提高公共支出,這些舉動都恐將危及該國在歐元區的會員資格。

目前外界關心的是,新政府上任後是否讓義大利與歐盟的關係出現惡化。義國公債現今仍大幅倚賴歐洲央行收購債券的支持,另外該國金融系統與債市的緊密關係也高於歐洲多數國家。

這也解釋最近數天義大利公債遭遇沉重賣壓。伊格警告,若該國債市持續惡化,國際信用評等機構可能把義大利債信評級降至垃圾級,屆時恐對義國金融業與企業帶來重創。

---------------下一則--------------- 
美高評級公司債 績效黯淡2018年05月24日 04:09 工商時報 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聯準會升息帶動利率走揚,加上美國企業仍大舉進入資本市場籌資,導致債市供給過剩,今年迄今美國高評級公司債呈現負報酬,寫下至少20年來最差開年表現。

《金融時報》報導,據ICE美銀美林指數,受到聯準會升息及縮減資產負債表影響,投資級公司債的投資人,今年截至18日當周為止虧損3.8%。

不少市場人士在年初時預測,美國公司債的新債供給減少,料可給價格帶來支撐,但今年發行量縮減幅度沒有預期中大,因為即便科技公司發債縮手,仍有信用評級較低的公司接棒,湧入資本市場籌資。

據數據供應商Dealogic的數據,美國科技業今年來的債券發行量,與去年同期相比暴減81%,主要是在美國稅改政策鼓勵下,企業開始多加利用海外資金,不再像以往仰賴發債籌資。

反觀食品、飲料、零售、金屬等產業的發債量,是去年同期的2倍。Dealogic的資料還顯示,今年為止美國公司債的發行量僅下滑8%,幅度比預期還小。

紐約券商Academy Securities宏觀策略部門主管契爾(Peter Tchir)指出,公司債投資人得不到供給量縮減的庇佑,還受到美國公債殖利率走揚的打擊。

最高評級公司債最會傳出負報酬的噩耗,係因這類債券的借貸成本,與幾乎無風險的美國國公債最為接近,也因為平均到期天數較長,對利率上升也最為敏感。本月中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飆破3%,攀抵2011年來最高水位。

相形之下,俗稱「垃圾債」的高收益債券,對利率的敏感度沒那麼高,今年截至18日只損失0.3%。
據ICE美銀美林指數,美國公司債與美國公債的利差,今年來已攀升25個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