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小媽精選1070627基金資訊

2018年06月27日
善用數位理財 財富回收更見效2018年06月27日 04:10 工商時報陳碧芬�台北報導
數位理財工具使用差異 https://goo.gl/GRjRnJ

數位金融已不僅是銀行業拿來加值服務的煙花。花旗(台灣)銀行最新調查發現,國人富裕族群與一般大眾的理財行為,愈懂得使用數位工具進行理財的民眾,富裕回收愈見成效,且退休、子女教育基金等需提前準備的工作,都會因此受到影響。

「2018國人財富態度大調查」以國人的個人年收入及可管理之流動資產規範進行調查,依台幣150萬元和300萬元的銀行財管客戶門檻,區別為「一般民眾」和「富裕族群」兩種調查族群。

結果顯示,在過去一個月內,為處理銀行事務而使用手機銀行App、網路銀行等數位理財工具,富裕族群達92.4%,一般大眾約85%。調查單位表示,此次受訪的富裕族群平均年齡46歲,略高於受訪一般大眾的平均年齡43歲,似乎年紀較長的富裕族群已然習慣使用數位理財工具。

瑞士銀行董事總經理張凌雲指出,運用科技加值財富管理,瑞銀在兩年前就全力耕耘,視為新一代財富管理服務的核心,從瑞銀瑞士總部資訊系統(Cornerstone)24小時監控客戶的投資部位,需要調整時以數位管道通知,主要客戶群多是數位工具的嗜愛者。

花旗(台灣)銀行消費金融總事業群負責人賀德俐表示,從調查中看出財管客戶對於數位理財工具的接受度與想法,去年推出的花旗「全方位財智規畫」(TWA)下半年起全面支援數位載具,包括手機版,便於財管客戶從數位金融服務隨時關注退休、子女教育基金等人生重要議題。

數位金融服務是現在銀行業的發展主流,各家銀行近乎撲天蓋地的廣設數位通路,想盡各種辦法接觸到可能的客戶,包括金融機構官方網站或App、投資理財相關網站�討論區或App、行動支付,尤其社群媒體Line和Facebook更需要有各金融機構的官方帳號。

在該調查中,富裕族群和一般民眾大多數認為,金機構架設的官方網站是最常使用的數位理財平台,同意度約在七成,這樣的結果提醒業者,無論開發再多的App、社群媒體,消金和個金客戶和銀行數位服務「最黏」的地方,還是自家最重要的網站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受訪者認為多用數位理財工具,是看中它們的即時性與便利性,但有超過七成仍偏好「使用數位理財分析工具,並結合專業理專諮詢」,即人機協作的想法,富裕族群比例也高出一成,傾向由理專與客戶同時進行財富管理。

---------------下一則--------------- 
國人理財目標 竟調降?2018年06月27日 04:10 工商時報 陳碧芬�台北報導

這兩年市場景氣大好,投資人普遍回報滿意,花旗銀行「國人財富態度大調查」發現,台灣一般民眾在這段期間的理財目標,竟出現調降的意外現象,一般民眾與富裕族群的差距也進一步擴大,銀行業主管仔細瞭解,看出原因是發生在於理財投資的意願、以及理財策略的諮詢輔助。

該調查的結果,在長期理財目標的預備退休金,和中期理財目標子女養育規畫,都出現上述的現象。在退休金部分,富裕族群認為需要準備2,586萬元,才能擁有無虞的退休生活;一般大眾的理想退休金則是1,635萬元,兩者理想退休金額差距達951萬元。

如果和去年比較,富裕族群調高財富目標,一般大眾反而調降目標,導致兩者差距從去年的172萬元,擴大到今年的250萬元。

子女養育規畫方面,計算養育一名子女成年到大學畢業的所需資金,該調查顯示,富裕族群預期的子女教養金為961萬元、缺口為464萬元;一般大眾預期教養金為710萬元,缺口達439萬元。兩年相較發現,一般民眾似乎採取調降目標的作法,來提高目標達成的可行性。

調查單位指出,從歷年調查看到國人的理財知識在改變,對於理財投資商品的認識能力也在增加,風險考量在投資選擇上同步適度納入,例如富裕族群平均投資產品數量,從去年的3.4增加到今年的3.7。

瑞銀財管部門提醒,分散投資並不等於資產配置,「有效的分散及正確比例的投資組合」,才能幫助投資人做到長期投資。

瑞銀財管強調,投資應該是一套嚴謹的規畫過程,在市場上找尋適合的投資標的時,在相同的報酬率下,應該挑選較低的風險,而在相同的風險下,應該挑選較高的報酬率。

---------------下一則--------------- 
科技、陸股 投資雙亮點2018年06月27日 04:10 工商時報 魏喬怡�台北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日前的「世紀一握」打破冰封已久的僵局,雙方更簽署廣泛協議,讓長久處於緊張的美朝關係出現一線曙光,亞洲地緣政治風險出現降溫跡象。法人指出,2018下半年股優於債,且選股以大型股為主,強者恆強趨勢不變,大陸市場在下半年可望成為全球領頭羊。

至於產業布局可選擇引領趨勢的科技相關產業股票,包括物聯網、5G、AI等所帶動的科技及消費題材,以及最壞情況已過去的原物料、原油等相關產業。

國泰投信全球經濟與策略研究處副總經理王誠宏指出,全球經濟自有規則,目前總經數據普遍仍強,5月美日歐製造業等領先指標均有出現止跌或觸底反彈的跡象,聯準會在6月中旬升息,並上調美國GDP預估至2.8%,對經濟的預期更顯樂觀,顯示美國基本面強勁,預期全球景氣有機會更上層樓。

至於中美貿易戰可視為川普一貫的透過談判手法達成目的,因此在11月20國領袖會議簽署全貿易協定之前,可望有新的發展。

另一方面,大陸自2017年下半年起,加強金融風管理加快去槓桿,同時也壓抑大陸股市動能,隨著下半年的到來,大陸政策調控成效將逐漸顯現,股市可望重返基本面,加上MSCI入摩帶來的資金效應,以及大陸新經濟勢力在政策扶持下逐漸崛起,整體來看,下半年大陸股市可以樂觀看待。

國泰投信總經理張雍川指出,大陸的經濟結構改革進入「改革開放2.0」時代,從過去追求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新改革政策聚焦智慧創新、綠能環保、消費升級及一帶一路四大高成長明星產業,經濟可望華麗轉身。

群益大中華雙力優勢基金經理人謝天翎表示,大陸在基本面和獲利面表現仍相對樂觀,加上資金面的挹注,都有助為股市表現提供穩固支撐。

選股策略上,建議以業績增長優於預期、產業成長性佳,以及股利穩定增長的個股為主,產業方面,持續看好消費和科技類股表現。

此外,大陸積極鼓勵新能源車發展,新車設計走向節能、輕量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也可多留意。

---------------下一則--------------- 
貿易戰短空長多 首選多重資產配置2018年06月27日 04:10 工商時報 呂清郎�台北報導

中美貿易戰重燃疑慮升溫,市場面對更高的不確定性,投資添增風險,投信建議透過海外組合平衡基金布局,由於在成熟股市、新興股市、高收益債券等多重資產的組合配置,有利參與風險性資產機會,又達到分散單一資產波動風險的效益,將是當前投資策略因應王道。

群益環球金綻雙喜基金經理人葉啟芳指出,美國總統川普主導引起全球貿易戰爭端,金融市場相對震盪,但非理性下跌往往是投資佳機。

中美貿易戰顯現利空反應,觀察過去幾次中美貿易行動後全球股市表現,以MSCI世界指數來看,消息公布當日平均下跌0.57%,一周後反轉上漲0.79%,一個月後更上漲1.43%,顯現短空長多,建議採多重資產配置,將是中長期資產配置最佳因應策略。

日盛目標收益組合基金經理人鄭易芸表示,中美貿易戰幾經反覆已近三個月,市場對此已有較充分認識,及明確的預期,雖然短期的震盪仍無法避免,但7月6日正式開打前,雙方仍在協商並可能達成協議。

她認為,面對金融市場後續不定期震盪,可透過平衡組合基金布局,多元分散至中長期持續成長資產,以不同資產類型提高分散度增加抗震力。

宏利投信認為,國際貿易摩擦議題延燒,及地緣政治事件頻傳,全球市場行情震盪幅度擴大,凸顯風險防禦的重要,觀察美國穩步上調利率,擴大銀行利差,可望創造較高利潤率,預計金融業將從減稅中受益最多,布局美國金融股為主的特別股,投資收益空間相對樂觀。

檢視全球景氣基本面,企業全年獲利預估將維持強勁成長。群益投信強調,貿易戰疑慮等不確定性仍待釐清,單押某一資產震盪風險高,反觀多重入息資產配置,隨市況靈活調整,並掌握股債息等多元入息來源,將是現階段最聰明投資方式。

---------------下一則--------------- 
基金操盤人景氣信心 4年新低2018年06月27日 04:10 工商時報 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

《金融時報》報導,根據一份全球基金經理人最新季度訪調結果顯示,受到貿易戰升溫的影響,全球基金經理人第二季對全球景氣的信心下滑到4年最低,不過這尚未打擊操盤人對金融資產配置的信心,尤其看好股市後市的信心還較首季增加。

這份由倫敦研究機構Absolute Strategy Research(ASR)所完成的季調發現,基金經理人對全球景氣的信心從去年第三季就開始下滑,今年初在受到貿易戰疑慮升高的影響下加速探底,第二季認為景氣會好轉的受訪者比率僅剩4成,創近4年新低。

不過,基金操盤人對股市後市的看法並未惡化,認為全球股市後市會好轉的基金經理人比率反而回升至近6成。

ASR研究部主管鮑爾斯(David Bowers)表示:「調查結果顯示基金舵手出現認知失調的情況,儘管看壞經濟前景,但基金操盤人對於企業獲利與股市後市依然樂觀。」

事實上,2016年底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在市場樂觀預期川普上台後將推動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政策下,全球基金經理人對景氣與股市的前景同步攀至波段的高檔,但之後對景氣與股市的看法就呈現分歧,對景氣的信心一路下滑,對股市的信心則維持在高檔整理。

儘管基金經理人整體股市後市看法偏多,但對個別區域的前景還是有明顯不同,鮑爾斯指出,過去3個月基金操盤人對新興市場股市看法已經逆轉,由看多轉為看空,對於美股後市的看好度則是進一步升高。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第二季有5成5的基金經理人認為未來1年美股表現會贏過全球其他地區股市,高於今年第一季的逾45%,也是2014年底以來第二度美股看好度超過5成。

此外,認為新興市場股市表現會打敗已開發市場的基金經理人比率則從今年首季的6成,下滑至第二季的47%。

---------------下一則--------------- 
外資卡位A股 北上資金創高2018年06月27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陸股通北上資金流入額 https://goo.gl/U9T1DH

今年以來大陸股市波動相對較大,從1月底的高點下跌以來,主要指數下跌14∼18%,近期市場聚焦於陸美貿易摩擦,認為短期間雙方仍處於互相拉鋸的狀態,因此指數不易有大幅表現,但若觀察資金流向可以發現,海外資金仍持續透過各種不同管道進入大陸股市,顯見外資正趁此機會進場布局,持續看好A股。

兆豐國際中國A股基金經理人葉貴榕表示,相較於境內投資者陸續沒有增量資金進場,外資對於A股的喜愛程度紛紛表現在資金流量上,包括滬港通、深港通、QFII、RQFII等管道,今年以來都可以看到資金流入。

根據統計,截至6月15日,今年北上資金累計淨流入1,642億人民幣,而去年同期為843億人民幣,今年同比增加95%。今年以來陸股通,除2月淨流出5.63億人民幣之外,3月流入125.89億人民幣、4月405.36億人民幣、5月達到544.59億人民幣的規模,創下歷史新高。

葉貴榕指出,研究機構預測2018年末外資持股占A股比例會從目前的2.7%提升至4.0%,若以台、韓股市外資持股比例都超過三成來看,未來外資增量資金相當具有想像空間。

且目前的大陸跟2016年時相比,供給側改革「三去一降一補」大幅降低了大陸的系統性風險,再加上金融環境日益開放,造就海外投資者更願意買入A股。

雖然近期市場關注的陸美貿易摩擦對於市場信心影響較大,股市也相對波動,但從美股表現可知其影響已逐漸淡化。

再者,近期多家企業大股東趁股市波動增加持股,截至6月19日,近一個月以來,A股已經有358家公司發布大股東增持及增持進展公告,較去年同期增加27.4%,顯示目前公司股東對股票價位的認可。葉貴榕強調,目前A股估值僅12倍,建議逢回買進。

---------------下一則--------------- 
聚焦A港股+境內債 掌長線增值機會2018年06月27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過去五年平衡組合vs大陸股市表現 https://goo.gl/9kgXFE

今年以來大陸股債市出現較大波動,國內投信新發行的大陸基金,再升級為股債兼具的超進化版本,因應陸股由瘋牛行情轉換到慢牛行情震盪走勢,大陸純股基金已無法滿投資需求,聚焦大陸A股與高息港股,並適當配置大陸境內債券,透過股票和債券雙重收益的持盈保泰投資組合,智取大陸長線增值機會。

日盛中國豐收平衡基金經理人黃昱仁表示,近期大陸股市波動相當大,主要是企業債違約數量較往年增加,因緊信用及市場資金偏緊影響,尤其中美貿易摩擦的不確定性,但目前對於實質影響仍十分有限,7月6日起雙方將各針對34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這對兩國GDP增速影響都不到0.3%,投資人應理性看待波動。

以目前上證本益比13倍、滬深300指數12倍來看,估值位於歷史底部區,加上經濟增長穩健,提供價值型投資人參與A股佳機。

日盛投信挾大陸股債收益專家招商基金公司、管理規模近1千億人民幣的豐富投資經驗,推出國內第一檔A股正式入摩後,聚焦A股及港股高息,同時透過債券通納入境內國債及國開債,嚴控風險的「日盛中國豐收平衡基金」,同步掌握入息收益及資本利得雙重機會,預計7月16日展開募集。

黃昱仁指出,今年以來全球權益市場波動加劇,A股也不例外,累計至6月22日為止下跌13%,但大陸政府放寬資金的利好政策,陸股仍具上漲潛力。面對承擔相當風險下,股債均衡配置的平衡型基金,將是最有效率的投資組合。

招商基金國際部總監白海峰強調,整體上風險在近期得到集中釋放,下半年是很好的中長期建倉時點。

行業與投資標的選擇上,大盤優於小盤,價值優於成長。需更加關注風險點,包括貿易摩擦風險、流動性風險、企業動能轉換等,持續關注看好的板塊,必須消費與部分可選消費、優質成長股、醫藥生物、龍頭地產公司、商貿零售與休閒服務等。

---------------下一則--------------- 
目標日期基金耐震 退休理財首選2018年06月27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美宣布對陸課稅來,目標日期基金及指數表現 https://goo.gl/rZDucH

以發行指數型基金與ETF著稱的先鋒集團(The Vanguard Group)近期發表「2017客戶投資行為年度報告」指出,在全美1,900個退休金計畫、460萬名參與者中,交由專業投資機構進行投資配置的比重,由2016年的53%攀升至2017年的58%,先鋒預測到2022年比重將上升至77%。

報告指出,在這58%的投資人中,有51%選擇目標日期基金做為退休金計畫、4%選擇持有平衡或目標風險基金,3%使用管理賬戶,顯示愈來愈多的退休金計畫參與者被目標日期資金的多元化投資方式吸引。

富蘭克林華美目標2037組合基金經理人邱良弼表示,不會挑基金、不知道何時或沒時間轉換配置、無法克服追高殺的人性弱點,這是多數人面對退休理財的三大困難點。

目標日期基金因由專業經理人操作,省去自行挑選標的與轉換配置的困擾,尤其操作策略是依據投資人不同階段(或年齡)的風險承受能力來調整資產配置,不因短期波動而影響配置。投資人愈年輕風險性資產比例愈高,反之則降低,確保退休時能累積一定資產規模,故持續吸引投資人做為退休準備工具。

國內退休自選平台遲遲未推出,目前僅富蘭克林華美投信率先於去年發行富蘭克林華美目標2027組合、目標2037組合及目標2047組合共三檔目標日期基金,今年則有貝萊德投信送件發行。

銀行財富管理中心指出,富蘭克林華美三檔目標日基金投資標的涵蓋股、債、ETF、及商品原物料,操作策略優先考量風險控制,在今年股、債、匯波動加劇的環境下,凸顯其配置的穩定性與追漲抗跌特色。

---------------下一則--------------- 
受惠升息 特別股基金看俏2018年06月27日 04:10 工商時報 呂清郎�台北報導

美國聯準會(Fed)維持緩步升息不變,資金匯回可望成為市場新動能,利率上升加資金動能挹注雙重激勵,特別股市場持續走升趨勢不變,特別股相關基金近一個月績效全部翻正,面對股市高檔震盪,布局難度提高,風險與機會並存,配置股利具下檔保護的特別股基金,有利掌握後勢利基。

統計Fed從2015年12月以來至今年6月,升息共七次,升息後一個月及後三個月,全球股市、債市及特別股表現,以特別股最佳,後一個月平均報酬1.44%,後三個月平均報酬2.7%,顯示在升息環境下,特別股有相對穩健的表現。

群益全球特別股收益基金經理人蔡詠裕表示,升息代表景氣復甦,美國經濟成長率表現優於市場預期,也有逐季增加態勢,並可望擴大銀行淨利差,有助金融業獲利。全球特別股發行企業以美國金融股為主,且權重在60%以上,將望可受惠。特別股兼具債券性質,升息前投資人擔心特別股會因為利率上升令股價走低,升息後不確定性消失,反吸引資金回流,特別股表現增溫。

宏利投信指出,特別股配息率較債券高,股利分配及償債順位優先於普通股,股價波動度相對較低,三大特性有利在市場行情波動劇烈下,具投資吸引力。特別股股利率水準達6%以上,相對於高收債具更高信用品質,大型上市公司特別股領域有逾一半是投資等級,因此,更具風險調整回報,與其他主要資產類別相關性低。

富蘭克林華美特別股收益基金經理人余冠認為,特別股投資著眼於中長線收益考量、重視個股配息能力穩健性,加上票面可買回特性形成股價下檔支撐,成為低波動配置選項之一,統計美股波段下跌之際,特別股均展現抗跌本色,面對股市高點之際,納入特別股配置有利降低波動度。

---------------下一則--------------- 
全球經濟增溫 高收債看漲2018年06月27日 04:10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Fed升息後全球高收債平均報酬率 https://goo.gl/iiVxzL

美國聯準會(Fed)6月升息1碼,把聯邦基金利率區間提高到1.75%∼2%,同時上修美國今年GDP成長率至2.8%。柏瑞投信表示,此次升息符合市場預期,並反映出聯準會對經濟成長深具信心,目前漸進式的升息步調應不會改變。由於高收益債市表現向來和經濟成長呈現正向關係,隨著美國景氣持續回溫,高收益債違約率可望維持在歷史相對低檔,下半年後市看漲機率高。

柏瑞投信指出,綜觀2004年升息循環和本次升息循環的經驗,全球高收益債指數在升息後多會上漲,升息後2週的平均漲幅為0.24%,升息後4週後平均漲幅更提高到0.75%。柏瑞全球策略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李育昇表示,相較於年初,目前Fed政策方向已明朗化許多,更曾暗示可容許通膨暫時突破2%,意謂今年升息次數與節奏應會在市場預期範圍之內,美債10年期殖利率因此回落至3%以下,預期短線殖利率再大幅急彈的機率偏低。

此外,Fed今年升息次數的預估雖增加到4次,但若有第4次升息應該落在今年第4季,市場並未感到意外。同時,觀察到金融市場對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走升反應已逐漸鈍化,這次Fed升息,美債殖利率亦無明顯變化,看好隨著心理預期狀態的改變,債市表現料將相對年初穩定。

柏瑞投信表示,因訂單和銷售表現強勁,美國5月ISM非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升至58.6點,顯示美國經濟仍處於穩健成長狀態。除了第1季企業獲利亮眼之外,從企業內部回報的消息來看,廠商對於未來景氣仍樂觀以對,獲利展望面仍佳,有助於為高收益債市提供支撐。

柏瑞全球策略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李育昇指出,隨著美股三大指數持續走高以及美國經濟數據持續好轉,高收益債指數也開始止穩回升。著眼全球景氣熱度未見降溫,加上高收益債的存續期較短以及高殖利率的特性,在利率走升的環境中,相對於信評較高的債券價格亦有撐,建議可布局受惠經濟成長、且利率敏感度相對較低的高收益債。

供需健康平衡
李育昇進一步指出,美國高收益債信用品質仍在提升,另外就供需面來看,因減稅政策影響,企業發債意願降低,使得供給持續下滑,今年5月高收益債發債量創近六年來新低,不過高收益債券需求面仍強,整體高收益債市的供需狀況仍屬平衡,可望支撐高收益債價格。

---------------下一則--------------- 

柏瑞十年磨一劍 拚出境內基金王2018年06月27日 04:10 工商時報 魏喬怡�台北報導

柏瑞投信對於創新始終不懈,堅持做對事情,即便過程中可能要比別人付出加倍的辛勞。但也因為這樣的堅持,讓柏瑞投信創造了許多的第一。

柏瑞全球策略高收益債券基金於2008年成立,當時是全台第一檔高收益債券基金,「好像小孩子十歲了」總經理楊智雅如此說。辛苦養育它的固收團隊,也爭氣的拿到了2018年「晨星暨Smart智富台灣基金獎-固定收益型基金團隊研究」的大獎肯定,台灣的研究投資團隊,充分運用在地智慧、槓桿全球資源,在眾多優秀的基金公司中勝出,贏得大獎,意義非凡。

總經理楊智雅表示,柏瑞持續投入資源在「債券基金」的研究,主要動力來自於投資人較難捕捉股票漲跌,但債券具固定收益特性,能有效提高長期投資勝率。

柏瑞不論是在專業研究能力的提升上,或是債券產品的開發與設計上,都投入相當高程度的資源,才得以掌握市場的脈動和客戶的需求,打造出境內相對齊全的債券型基金產品線,並獲得多數投資人的認同。

柏瑞投信目前旗下各類債券基金種類齊全,級別、幣別等產品線完整,且台灣固定收益團隊對於投資組合的選擇具有最終決定權,與其他外商背景投信大多百分之百複製海外旗艦基金投資組合的做法不同。

投資長林紹凱說:「我們相信要滿足台灣人的投資需求,光靠輸入國外既有的產品是不夠的。」

有別於多數外商背景同業,柏瑞最大優勢就在「我們不複製國外的投資商品,而是根據台灣人的需求,找出相對應的國外投資團隊策略,客製化設計出專屬於台灣人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