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燕子 ♤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別逼孩子打招呼!(做父母的一定要看喔!)

2010年09月24日
公開
53

作者:李坤珊 讀寫於 2010年9月15日 8:06 小孩子不可以這麼沒有禮貌, 趕快說阿姨好呀!」回到台灣三個星期,不管是到別人家做客,或在公共場所與人打招呼,常常遇到大人半引導、半強迫的要他們手中或懷中的幼兒跟我打招呼。 比較不怕生的孩子,總還順著大人,緬靦的輕聲說「阿姨好。」個性較為內向、敏感的,就抿著嘴、一邊往後縮,一邊鉤著眼睛看我,不說就是不說。站在一旁的大人也覺得尷尬,覺得自己沒把孩子教好,忍不住開始以責備的口吻說著:「小孩子不可以這麼沒有禮貌……」之類的話。 個兒小不表示自尊線也很低 每一回聽見大人這樣說孩子,總覺得好不忍心。我曾經是小孩,現在又天天與幼兒相處,深深了解被大人說「沒禮貌」的感覺,是一種羞愧,也是一種挫敗。羞愧的是自己不好,嘴巴不甜;挫敗的是自己做不好,讓成人失望。而這種種的感覺,都得同時在大庭廣眾、眾目睽睽之下,被揪出來。 我常想,沒有任何一個大人受得了自己在大庭廣眾下被羞辱,那為什麼我們的孩子(幼兒)應該承受呢?為什麼我們會毫不猶疑的、高高在上的,在眾目睽睽下,責備那身高只及腿或腰的幼兒呢? 或許這其中的重要關鍵就是,我們不覺得幼兒有自尊心。我們覺得他們那矮矮的身驅裡,沒有太多感覺,沒有太多自尊。所以,我們的話不會讓孩子受傷,就算受傷,也是一點點。此外,成人的話是一種教導,「孩子就是要教!」 更或許,在我們小時候,我們的自尊心也被默視了,所以現在長大了的我們,也看不見幼兒的自尊心?我們看不見那站在巨人叢裡的小小孩,對陌生人的畏怯。我們看不見小小孩的罪惡感,因為連他心愛的爸媽(甚至爺爺奶奶)也覺得他不夠好,在所有大人的注視下數落他。 是的,在眾人面前數落孩子,「教孩子」的責任是盡到了,絕對不會落人口舌。在所有的「目光」下直貼孩子標籤(沒禮貌、太吵、不聽話……),「警惕孩子」的目地達成了,好像離「好孩子」的目標也愈來愈近。但是羞辱有用嗎?以羞辱為手段的幼兒教養,會有什麼問題呢? 一、語言的暴力 在以羞辱為手段,所遇見的第一個弔詭,是語言的暴力。假如我們的社會體系認為讓一個人羞愧,會很快的收到教養功效,那直接面對面的運用「沒有禮貌、你將來完蛋了、你這樣沒人會喜歡你、你真麻煩、真倒霉生到你……」等的語言,也就理所當然!這類的語言,直接攻擊個人的自尊,讓人覺得渺小、一無是處,所達成的效果就是羞愧。孩子生活在這類的語言下,所成就的是大人的願望,所犧牲的,是孩子自身的尊嚴。 傷害孩子的尊嚴,最大的影響就是孩子覺得不應該正視自己的想法、情緒和感覺。傷害孩子的尊嚴,所帶來的長遠影響是,他們日後也不會正視他人的想法、情緒和感覺。這樣的輪迴,所帶來的默視情緒,甚至情緒傷害,永無止境。 二、忽略孩子的成長需求 小小孩對陌生人的畏怯和害羞,是與生俱來保護自己的能力。你一定記得,你的嬰兒在五個月大前,任誰抱都可以。但在六個月大前後,突然間,除了媽媽(主要照顧者)外,好像看誰都不順眼,誰抱他,他就扭頭大哭。我們通常都以「陌生人焦慮」,來形容這個現象。 雖然這個焦慮,會在一歲半後,逐漸淡化,但隨著年紀漸長,在面對陌生人的那一剎那,他們會有一些直覺的警覺。他們會靜靜的看著陌生人,好像是在以自己的感覺,去感受、去觀察「這個人安不安全?」、「他對我好不好?」。 「陌生人焦慮」讓孩子只接近對他成長有利的人,讓自己與那個人產生情感上的連結和依附,並從那個依附裡發展安全感。而在幼兒階段養成的警戒,又何嘗不是與生俱來保護自己的能力,透過那樣的能力,逐漸學會分辨他人、信任他人。 只是很遺憾的,許多成人在引領幼兒接觸他第一次遇見的人時,會忽略掉幼兒的這個觀察,這道「安檢」過程。更讓孩子擔心的是,他還來不及反應,這個陌生人,就會靠他很近,摸他的頭、拍他的臉。雪上加霜的是,在錯愕下,自己心愛的爸媽(主要照顧者)還責備他「小孩子不能沒禮貌、害什麼羞嘛、不聽話、讓大人丟臉……」。在這幾重因素下,孩子會認為自己的感覺和想法重要嗎?大人怎麼想,小孩也該立即這麼想;大人認為要有禮貌、見人就得嘴巴甜的叫人、打招呼,那小孩也該立刻這麼做。孩子會認為不這樣聽話,就不是好孩子,不是嗎? 三、罪惡感的建立 在幼兒的成長旅程裡,他們會碰到一個成長上的難題:罪惡感。它與幼兒「好奇、主動探索」的熱情,緊密相連。 當自己依照自己的想法,去探究這鍋裡有什麼?去試探我這樣做,他是不是就會這樣反應?這種種試探的結果,卻也可能打破某樣東西,或惹毛了哪個人,與成人的意願和秩序相左。於是孩子會愧疚自己讓大人生氣,把「自己不好」這樣的罪惡感加諸在自己身上。 同樣的道理,當幼兒因為需要時間去觀察陌生人,卻得不到認可,又聽見成人一再說自己無禮時,他會產生罪惡感。一則可能孩子覺得憤怒,反而不去做;二則也可能孩子覺得自己太差勁,就不得已順從了。不管是絕不依從或暫時順服,兩者都忽略了孩子個人的想法和情感,也都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夠好。反抗不依,自己不好;依樣順從,也因為自己的感覺有錯,還是不好。 從尊重中學會禮貌 那要如何做,才能讓幼兒學會和人打招呼?最重要的關鍵,仍是尊重。最有效的辦法是示範和引導。以我在書店看到的場景為例: 有個媽媽手裡牽著四歲大的孩子,在書店裡遇到好友。兩個大人幾句寒暄後: 媽媽對著孩子說:「小涵,這是王阿姨,她是媽媽的好朋友。」 王阿姨在離孩子有一點點距離的地方,蹲下來,對小涵笑一笑說:「你好,小涵,我是王阿姨。」王阿姨等了一下下,接著說:「你的娃娃好可愛。」王阿姨又斷斷續續的與媽媽和小涵對話,然後在她離開前,她說:「小涵好可愛,小涵再見。」媽媽說:「跟王阿姨說再見。要不要抱王阿姨一下?」 小涵有點害羞的說再見,然後走到王阿姨跟前,抱了她一下。 在這個例子裡,我看到了王阿姨的尊重:她給孩子空間和時間去觀察她;她先善意的打招呼,主動關心孩子喜歡的東西;不強迫孩子馬上回應,耐心等待孩子的回應。 同樣的,我也看到了媽媽的尊重:她不強迫孩子要馬上打招呼;她先介紹大人給孩子認識,親身示範如何與人問候;她等到孩子安心後,再引導她如何做;並詢問孩子的意願。 那一天離開書店後,我在一家公司的樓下碰見友人。才一見面,他立即對著他那三歲的外甥說:「快叫李阿姨」。靜寂一秒後,他催促說:「快叫人,小孩子不能沒有禮貌。」而我知道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做法,就是靜靜的對他微笑,慢慢的說:「你好,我是李阿姨。你不認識我,有些害怕,對不對?」我想藉由這樣的說法,讓小孩安心,也提醒那個大人。但無奈的是,那個看不見小孩心情的大人又繼續說著: 「這麼沒有禮貌……。」眼看著那嘴巴越抿越緊的小孩,心中也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

臺博古蹟狂歡日-老博物館偵查大冒險

2010年09月18日
公開
43

活動名稱 臺博古蹟狂歡日-老博物館偵查大冒險 活動地點 臺灣博物館 活動類型 節慶活動 活動日期 2010/9/18(六) - 2010/9/19(日) 活動時間 10:00~17:00 報名期限 2010/9/18 上午 08:00:00(六) - 2010/9/19 下午 05:00:00(日) 活動費用 免費 參加對象 一般社會大眾 參加人數 1000 報名方式 請於開館後至博物館現場報名參加 聯絡人 劉懿萱小姐 (02) 2382-2699 轉465 活動說明 好久好久以前,有一座建築物靜靜佇立在臺北車站後方的二二八公園深處,世人稱它為國立臺灣博物館。她既是古蹟也是博物館。1908年建立以來,伴隨著許多人成長,經歷臺灣土地與社會的變遷,留下許多可貴的歷史紀錄與小故事,她究竟隱藏著多少秘密?在古蹟日的今天,臺博館邀請具冒險精神的你,深入博物館的每個角落,探查一世紀來所發生的點點滴滴,穿越時空展開華麗的探險,挖掘老博物館的秘密。   參加『老博物館偵查大冒險』的民眾只要至臺博館本館索取「冒險地圖」,依循地圖上謎腳,尋訪散落在臺博館內的各處據點,每處將有意想不到的展演、和體驗活動等著您。只要通過五項關卡的考驗,就可以獲得活動紀念章,集滿五個就可以得到古蹟寶藏喔! ----------------------------------------------------------------------------------------------------------------------------------------------- 臺博古蹟狂歡日--憑酷卡,逛古蹟,換好禮活動 9/1起,憑臺博古蹟狂歡日「活動酷卡」至臺北撫臺街洋樓、總統府、濟南教會、臺北賓館、國立臺灣博物館參觀,即可憑酷卡兌換紀念小禮乙份唷!也歡迎大家線上下載酷卡,並將這個好康分享給親朋好友∼ 詳細活動訊息,請參閱http://www.ntm.gov.tw/tw/education/activity_d.aspx?d=887&no=33

好文分享:不要做剪蛹的人

2010年09月11日
公開
55

曾經有一種說法: 有一個人無意中找到一個蝴蝶蛹。 幾天後, 他留意到蛹出現了一個小孔, 他就停下來觀察它。 過了幾個小時, 他見到裡面的蝴蝶 用它細小的身體掙扎從小孔出來。 看來很久也沒有一些進度, 小蝴蝶好像盡了最大努力 也沒有辦法出來。 這個人於是決定幫它一把, 找來一雙剪刀將蛹的儘頭剪開。 蝴蝶這樣就很容易出來。 但是這蝴蝶的形態有一點特別, 它的身體肥腫, 翅膀又細又弱。 這人繼續觀察…蝴蝶… 因為他相信翅膀會漸漸變大; 而它的身體會越來越小。 這沒有發生。 小蝴蝶餘生只是托著肥腫的大身體和細弱的翅膀, 在地上爬著走。 它永遠也不會飛行。 這個善良的人; 不了解蝴蝶必需用它細小的身體掙扎從小孔出來, 它必需經過這個過程, 蝴蝶才可以將身體裡的體液壓進它的翅膀裡。 大自然…在此…有一個很奇妙的設計, 就是蝴蝶從蛹中…〝掙扎出來〞; 是為著〝預備〞它將來飛行需要的裝備。 生命裡面的〝掙扎〞是我們必需有的。 如果老天允許我們順利地過一生, 我們也許就此不會變得堅強。 也不會…成長。 所以當你碰到有逼迫或苦難, 記得有人正為你禱告, 最後你也會明白真理在你身上的計劃。 在教養孩子時, 要小心喔!我們很容易就成為那〝剪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