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真真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告別五月

2007年05月31日
公開
38

這一個月 不是不平靜 也許是天乾物燥 孩子們也心浮氣躁 這一週 班上天天都有「業績」進帳 以往 我天天忙 那些班務及訪談使我身體勞累但並不會使我心裡覺得累 但這一週 也許因為又被騙嗎 明明就是男女朋友 兩人私下超親密的 但我曾經花了一小時 甚至這週兩小時對談的結果 她仍說謊 忽然覺得他那些眼淚好可憐--因為不值得同情 但我也反省我自己 為何我要一直相信他 為何我會一直被騙? 因為我早知他說謊 但因他敢親口說出來 我就姑且相信他 但沒想到 答案真的揭曉時 我卻失落感很深....... 今天退休老師回來 她說他看著我從大學剛畢業沒多久時進xx國中 又看到我結婚 然後eric在我肚子中 因我太勞累而不穩定 醫師要我務必請假安胎....她說他的印象一直停在這一幕 到今天eric竟要上小學了 說著說著他彷彿看著我長大般 想想也真感慨 我也是從結婚前就一直想考研究所 但一投入工作就將「想做」放到記憶的儲藏室而全傾於「該做」中 每當師大研究所要報名時 我又因沒準備而緣慳一面我的研究所夢 如今盲目的忙,我的自我成長只好在零碎時間中汲取 難怪很多前輩都會說:對學生不要太好,畢了業,大部分學生也不會有甚麼回報的 但很奇怪的就是 我從沒想要他們回報甚麼 我只是秉持一種帶好每個孩子的信念 午夜夢迴 問心無愧 但沒想到 在帶eric方面和考研究所一事卻變成有愧了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我想我得在行動意識上 開啟兩權相衡取得平衡的點 學學那位理化老師的理智的忙 希望今年也跟著這一班 一起並肩作戰 各自圓夢 擁抱到心中理想的夢

我40歲,我迷惑

2007年05月11日
公開
24

我40歲,我迷惑   我40歲,我迷惑            •王文華 HBO最近常提醒我:我已經40了。 兩個月前的早上,HBO在演《七個畢業生》。這部1985年的片子,講的是社會新鮮人的 故事。主題曲《聖艾摩之火》,曾經紅遍半邊天。主角羅伯洛、黛咪摩爾、安德魯麥卡 錫是當年的青春偶像。 如今,黛咪摩爾45歲了,不再是青春玉女,忙著照顧家裡的小弟弟。而羅伯洛在現在年 輕人心中,可能已經變成了我這一代人的勞伯狄尼洛。「聖艾摩之火」指的是水手在暴 風雨的夜空中看到的光芒,可以指點航行的方向。40歲的人,已經從水手變成火光。 一個月前在上海的旅館,又看到HBO演「40處男」。主角40歲還沒有失身,最後愛上了 有個青春期女兒的媽媽。嗯……這種案例雖然很少,但這種心情卻非常普遍。我們在行 為上雖然身經百戰,但心態上都是40處男。 一個禮拜前在紐約,我經過約翰藍儂在西72街的故居。1980年,藍儂在家門口被自己的 歌迷槍殺,死時40歲。 我從72街散步到53街,走進「現代藝術博物館」。來這裡,當然要到五樓看梵谷的「今 夜星光燦爛」。梵谷結束自己生命那一年,37歲。 回台灣的飛機上,看到CNN訪問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巴拉克•歐巴馬。他今年45歲,很多 人把他跟甘迺迪相比。甘迺迪當選美國總統那年,只有43歲。 突然間,圍繞在我身旁和心中的,都是40歲的人。 我當然可以厚著臉皮,繼續賴在30歲末期。畢竟回國後去診所看病,藥袋裡的處方單, 寫著我的年齡是39歲3個月。健保局是慈善的,算年齡的方法很科學。但我想唬誰?論 中國人的虛歲,我已經41。 40歲,是什麼感覺?老實說,跟30歲沒什麼差別。我們會覺得自己老的唯一原因,是身 旁的人老了。孩子慢慢長大,父母身體不好。我們這才驚覺:已經40歲。 過年時,參加高中同學會。來了十個同學,卻有三十個人。大部分時間不是同學之間敘 舊,而是照顧妻小的需求。「不要跑」、「慢一點」、「這個不許碰」、「那個放下 來」。管教聲亂劍齊飛,大家在小孩背後步步相隨。很少機會坐下,一坐下就低頭看時 間。好不容易找到空檔,先啃一口白飯,再打聽哪裡有好的幼稚園,好的醫院。 打聽醫院,當然是為了父母。40歲,要照顧上下兩代。有時候父母,變得比小孩更像小 孩。很多同學把父母接到家裡來住,卻沒有時間親自照顧他們。於是操著鄉音的爸媽被 操著菲律賓音的小女孩推到公園,爸媽看著樹上的蜘蛛,菲傭看著手機螢幕。 子女雖然「不孝」,但開完會後還是會溜出來陪爸媽看病。坐在醫院擁擠的塑膠椅上, 不時低頭看手上的黑莓機。牆上紅色的數位號碼緩慢前進,有時還突然倒退二十號。那 一刻,我們後悔自己沒有學醫。 我們學了文法商,但到了40歲似乎都變成商人。學文的同學現在和文的唯一接觸是看 《壹周刊》,但看的還是社會財經那一本。當年我們談風花雪月,如今只談金銀銅鐵。 每個人都知道「勤美樸真」,誰還記得當初的校訓「勤樸誠勇」? 我們墮落了嗎?也沒有。大家還是清清白白地賺錢,壓抑了大部份的邪念。庸俗了嗎? 不盡然。孩子還是通通送才藝班,琴棋書畫學不完。我們只是慢慢從書本中,走到現實 裡。雖然在隨波逐流,但還是用力地播水和換氣。 同學會只來十個人,因為一大票去大陸了。「現在大家在上海吃飯,比在台灣頻繁。」 感嘆的這位同學全家搬到上海,孩子上當地的雙語學校。他繼續說:「現在上班天,坐 港龍從上海飛香港,飛機空得很。為什麼?因為大家不飛了,通通住在上海了!」此話 一出,另一位同學立刻用「愛台灣」回堵。搬到上海的這位站起來,吃了一塊鳳梨酥。 我們是欠台灣最多的一群。我們念公立高中、公立大學、受國家的栽培、享盡榮華富 貴。然而一旦要開始盡義務時,大家都跑光了。第一波跑到了美國,在那裡過著舒服生 活。第二波跑到了上海,在那裡開創未來。 「你愛台灣嗎?」同學追著問。 「當然愛。」上海的同學說。 「愛怎麼沒有行動表示?」 「我想40歲這一代,都受了兩種迷思。一種是小時候的愛國教育,那讓一些人跑到了美 國。另一種是現在的愛台灣教育,那讓一些人跑到上海。愛在台灣,一向是政治的工 具,不是真誠的關懷。」 「好虛偽的風涼話。」 我們看氣氛就要變僵,趕緊起來打圓場。有人講起林志玲,有人說他認識林志玲。在故 意營造起來熱鬧中,我知道這兩個同學以後不會講話了。他們高中時曾是橄欖球隊最好 的搭檔,一起衝過大半場,一起受過傷。 我知道他們倆個都愛台灣,我知道我們都是。但我們貢獻得不多,的確應該羞恥。我們 曾被期許成為社會的中堅,現在拼命匯錢到國外投資證券。我們曾被期許成為國家的棟 樑,現在在被拘提前逃離桃園機場。 為什麼會這樣?很簡單,因為我們其實沒有高中時自以為、和大家覺得的、那麼優秀。 我們會讀書考試,也許能泡泡馬子,但20年後,當每天的生活變成在幼稚園、醫院、辦 公大樓、候機室之間奔波,我們也捉襟見肘了。慢慢的,我們不知道怎樣去愛國,只好 把愛的範圍縮小到自己的家。我們自私,但也無私。因為伺候的順位,永遠是子女、父 母、老闆、配偶,然後自己。 是啊,我們還是保存了一點點好學生的本性,它顯現在永遠把孩子擺在第一。誰不喜歡 買Gucci?但為了幫孩子買鋼琴,我可以穿達新牌雨衣。誰不想周末晚上去威秀看電 影,但為了陪孩子,我可以在家看迪士尼。孩子搞定了,再照顧父母。父母睡著了,再 回公司加班。於是很多夫妻三個月沒有性生活,為什麼?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時間和力氣 過自己的生活。 你問40歲的人最近怎麼樣,標準答案是「累」。20歲,你因為玩而累。30歲,你因為工 作而累。40歲,你因為家庭而累。為家庭而累,是三者中唯一在自己身上看不到立即成 果的。喔,不對,在自己身上會有成果。那個成果叫肝腫瘤。更可怕的,是憂鬱症。 我已經有好幾位同學,因為憂鬱症而自殺。他們都是我們那一屆最有才氣的。他們走 了,留下我們這些比較平凡的,繼續跟人生奮鬥。孔子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我們已經 四十,感覺像困在熱鍋。 同學會結束後,大家各奔東西。 「你要去哪裡?」我問同學。 「幫老婆買生日禮物。」同學說。 「喔,你老婆過幾天生日?」 「我老婆上個月生日!」 我們都笑了出來。孩子吵得要吃麥當勞,硬把他拉走,他頻頻回頭說「我們再約吃午 飯」。我揮揮手,點點頭,但當然知道,他沒有時間跟我吃午飯。看著他的背影,不知 道為什麼,我覺得我們都會OK。我們走到這一步了,應該就可以再走下去。像螞蟻上樹 的粉絲,灰頭土臉,但軟而不斷。像麻辣火鍋的湯頭,久煮不爛,越陳越香。我們會忘 掉你的生日,但會補上禮物。我們會遲到,但我們遲早會到。今夜星光燦爛,聖艾摩之 火在燒,40處男在街角得到第一個親吻,但願他知道未來的性愛只會越來越少。孩子在 哭,爸媽在叫,我們不年輕,也不老,會繼續在迷惑之中,搖啊搖。 ◎刊載於《聯合報》副刊 2007 / 05 / 08

自己的部落格

2007年05月11日
公開
25

今天兩位學生突然跑來問我:「老師,可以給我你的網址嗎?」 但當我跟他們說:「老師的部落格幾乎都是兒子的事情耶!」 他們兩個喔了一聲,就沒再要了 我忽然想到前天看的這篇吳若權的文章 又想到以前唸書時 稍微接觸佛法 而對「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銘記在心 為甚麼呢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如能不執著,便能生智慧心,也就是無住的心。 六祖惠能大師就是聽到這兩句話開悟的。   洞山良价禪師曾經形容他的心境,如空中的鳥跡,飛鳥經過空中以後,並不會留下足印,或是任何的影跡,就像這位禪師的心,接觸到任何事物之後,什麼東西也不留下,還是保持著像虛空那樣的坦蕩、明白。要做到這種程度是很難的,這不是說失去記憶,而是心無所執著。  所以「無住」並不等於是無知無覺,而是不執著、無罣礙、自由自在。無住的心不但能夠照常運作,而且它的功能和反應遠比一般心中有執著、有煩惱的人,還要更清楚、更活潑。 兩週前,班上一位清寒的孩子的奶奶,第三次打電話來喊家中窮,哭說孩子的父親二度中風,健保費已很久沒繳,不知怎辦,希望我幫忙,後來我幫他申請學校仁愛基金6000元,全班同學也樂捐共12060給他們家,但當我和家長代表送錢到他家時,我發現我竟然沒有助人為快樂之本的喜悅,因為阿嬤並不是我想像中的貧窮,十指中帶著不少手飾,又嚓著紅紅的指甲油,言談中提及「自己幫這兒子再娶了越南新娘,此房屋也是他幫兒子付頭期款...,之前兒子沒中風時,每晚逛夜市時,都很孝順問他要吃甚麼宵夜....這媳婦一直要她搬走,別和他住,他要那越南新娘還錢來...,還幫他另外兩位兒子買房子...... 當時已覺得怪怪的了 沒想到,週休二日上班後,其他孩子在假日為了準備園遊會,和此生一起去家樂福時,該生竟拿出1000元買MP3,孩子們心中產生疑惑:不是醫藥費付不出來嗎?後來該生竟和同學說:「我和某某某很好,他竟然沒捐錢給我。」 同學們說他們有人聽了回家哭,覺得被騙。 我私下和他談,問他可有說此話,他說他是開玩笑無心的,問他,有前應先救急不事先買奢侈品如買MP3,而是諸如父親醫藥費或班費都可繳多少算多少,他竟說那是我自己存的錢。 我又問他,那麼我們班捐錢給你的人,看到你在這當下買MP3會做何感想?他竟說:那是你們要捐的• 我問:你的意思是阿嬤其實是負擔的起醫藥費的,是嗎? 該生點點頭。 他當時的態度令我難過到聲淚俱下問他「我之前念在你孝順,學校所有能幫你減免的,申請的福利,有東西都給你是我自己一相情願了?他沒回答 沒想到當天晚上,他打電話和班上同學聊天,說自己大嘴巴,被老師知道,並和那位同學說全班才捐一萬多而已......,且很多人都沒捐... 至今,班上和他要好的同學,仍說他仍不覺自己有錯,我想孩子的觀念絕對是大人無形中的身教所影響......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我想我的不快樂,一定是我執著在我這樣是幫還是害了他呢,也包括受騙的感覺吧!但無論如何,還是要教呀  最近,感覺生活不知遇到了甚麼問題,一直和自己對話,很強的無力感一直在和現實生活中的我拉扯,我懷疑是憂鬱症作祟........。 拼命想多陪陪兒子,身體卻又無法規律負荷,最近盡量要自己晚上陪他寫完功課,做完他自己消遣後,由他自己指著故事書的注音,我仍像他小時候,把他抱在懷中,聽他拼音正不正確,今晚,實在撐不下去,他也很識相的自己玩,待我九點多起來時,他躺在他的床上仍未入眠,看到我對我微笑,我竟然感到不捨,上前抱了抱他,他精神似乎仍很好,但我眼睛不知如何酸到張不開,就閉著眼,想和他聊聊,沒想到他竟然爬起來,跑出房間,不久端了一杯水來給我,說也奇怪,喝完水後,精神也好一點了,決定讓他在睡前,再來一個說故事拼音時間,想想最近我們母子倆的相處時間,的確因爸爸在這趕論文焦頭爛額的當頭,又更多了,我發現他的心情也較穩定些,覺得自己之前常因白天的勞累,而下班一條蟲的樣子真是過份呀

世事洞明皆學問

2007年04月02日
公開
23

世事洞明皆學問 文/何南輝 某大公司招聘職業經理人,應徵者雲集,其中不乏高學歷、工作經驗豐富的人。 最後,老闆將親自面試最後的六名應徵者。 可是當面試開始時,主考官卻發現考場上多出了一個人, 就問道:「有不是參加面試的人嗎?」 坐在最後面的一個男子站起來說:「先生,我在第一輪被淘汰了,但我想參加一下面試。」 所有的人都笑了,就連站在門口為客人倒茶水的老頭也忍俊不禁。 主考官不以為然的問:「你連考試第一關都過不了,又有什麼必要參加這次面試呢?」 這個男子說:「因為我掌握了別人沒有的財富,我本人就是一大財富。」 大家又一次哈哈大笑了,認為該男子或許是頭腦有毛病,或許是狂妄自大。 該男子繼續說:「我雖然學歷不算太高,也沒擔任過重要職務,可是我卻有著十年的工作經驗,曾在十二家公司任過職……」 主考官插話: 「雖然你的學歷和職稱都不高,但是工作十年倒是不錯。 不過你換了十二家公司,這可不是一種令人欣賞的行為。」 男子說:「先生,我沒有主動要換工作,是那十二家公司先後倒閉了。」 大家又是一陣大笑。 一個考生說:「你真是一個道地的失敗者!」 男子笑了笑: 「不,這不是我的失敗,而是那些公司的失敗。這些失敗積累成我自己的財富。」 這時,倒茶老頭走上前,給主考官添茶水。 男子繼續說:「我很瞭解那十二家公司,我與同事努力想挽救,雖然沒有成功,但我知道錯誤與失敗的每一個細節,並從中學到了許多東西,這是別人所學不到的。 很多人只是追求成功,而我,更有經驗避免錯誤與失敗!……」 男子停頓了一會兒,又接著說: 「我知道,成功的經驗大部分相似,容易模仿, 而失敗的原因卻各有各的不同。 用十年學習成功經驗,不如用同樣的時間經歷錯誤與失敗,所學的東西反而更多、更深刻。 我認為,別人的成功經歷很難成為我們的財富, 而恰恰是別人的失敗過程卻是我們不可多得的財富!」 該男子說完,做出轉身出門的樣子,又突然回過頭: 「這十年經歷的十二家公司,培養鍛煉了我對人、對事、對未來的 敏銳洞察力,舉個小例子吧—— 真正的主考官,不是您,而是這位倒茶的老伯……」 在場所有的人都感到驚訝,目光轉向老頭。 老頭在驚訝之際,很快恢復了平靜,笑了笑: 「很好!你被錄取了,因為我想知道——你是如何知道這一切的?」 啟示 相信誰不也願意從事十二家公司,而公司都相繼倒閉。 更多的時候,我們埋怨我們倒楣,卻沒有換個角度想想: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從這個故事,我們也能得出一個結論: 錯誤和失敗並不是100%的,錯誤和失敗多了,只要懂得去總結整理, 就是一筆財富,因為可以讓我們學會去避免同樣的錯誤與失敗。 另外一方面,我們也明白了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這名男子能從倒茶老頭的神情、氣質、舉止等看出他是這家公司的老闆, 說明他是一個觀察力很強的人。 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樣的洞察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夠練成的,這需要長期的積累,需要在每一個細節的觀察中不斷的訓練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