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didi

教學理念3

2006年06月04日
針對蚊子媽咪和三達德媽咪的論述
1.自信
我想就像我們這些會自省的老師,總是在檢討自己這樣的教學.因此當我在管理心理學結合網路影片,廣告說明,我可以感受到如蚊子媽咪所言的學習效果,只是我心不安,可能對於這樣的教學我還不習慣,總覺得應該是如三達德媽咪的要求.
不過和蚊子媽咪的對話,我覺得應該對自己更有自信.
2.對學生要求
我一開始上課就要求學生,說明自己的底限,並表明自己會努力教學,也要求學生要努力付出.再我的大綱後面放了每一章節的問題,我要求學生是先看過這些問題.當然有的學生沒讀,可是只要老師堅持,並讓學生了解自己不是開玩笑的,就會有人讀.今年是學生訂購課本最多的一年.呵呵.
3.興趣和啟發
正好相反,這些年我的某一科目的學生持續對我的教學熱誠和啟發學生興趣的分數比起專業教學高.這讓我重新省思自己的排序.然後我看了全人中學的變革,他們也開始注重<經師>,就如同我文中引述,他們覺得老師沒有如此偉大,想要當人師,有點妄言.所以他們覺得要將最基本的教好.
當然學生情況不一,但是這也衝擊到我的信念.如果我們只想啟發他們的熱情,可是就是有學生對這些科目毫無熱情.例如我教的人資,我一位學生跟我說,不是我教的不好,而是他根本不相信人性,而人資談的都是人性本善的基礎概念.因此對於一個信念完全不同的學生,這種學生很多,我覺得能真正啟發的其實只有少數幾人.這些人過去的人生經驗已經準備好接受這科目的基本假定.因此不如教學生最基本最需要的基礎概念.讓他們打好根基,或許有一天他們會有興趣,至少知道基礎理論.當然這並不表示我不著重興趣的啟發.而是我必須調節我的先後順序.

其實這個爭論就像現在的教改,教改理想中是希望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過去的教育是希望將基礎先打好,不要管興趣.前者適合中產階級,有能力教導孩子的家庭.後者的理論比較能夠均衡照顧弱勢族群.例如教英語,如果依照前者的理論,可能學生對英語很有學習興趣,可是時間排擠因素,無法打好基礎,當英語需要更進階的時候,缺少學習環境的弱勢族群他就會踢到鐵板,漸漸興趣全無.而後者扎扎實實教學生基礎,能力建立好,不管有沒有興趣,至少具備基礎能力.我的朋友和我先生就是如此習得英語.我個人的觀感是各有道理.我老大討厭閱讀,即使我們家到處是書,難道我要等他自動閱讀,我了解閱讀能力如果不打好,想進入閱讀的殿堂很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