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didi

學習動機

2008年10月05日
就我教學的經驗是
有些孩子是很真的, 老師想誘發他的動機 ,他可以馬上感受到,而且也不見得願意接受,因為不喜歡就是不喜歡,但是社會化的學生,他就會因為成績,未來升學等實用利益而誘發出學習動力。

例如教語言,你用各種方式告知他學習語言的好處 甚麼世界接軌 給他看自助旅行的影片 等等方式,同學何嘗不知道這些重要性?看電視電影誰不曉得?

然而在整個班級上 真的會因為這些誘因 <實際>付出努力的, 其實本身早就有強烈動機,而這動機通常並非單純老師引發出來,而是他有這樣得興趣個性特質。否則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效果?而非少數同學?當然如果是選修課,本身可能對方面就有興趣。

就提升動機興趣這方面,我比較沒自信。我不大敢說是自己引發的,除非學生自己跟我說(記憶中大概這麼多年才一個學生跟我說吧)。

當然也有許多國中小學生是因為喜歡老師,才對這科目發展出興趣。

動機對學習當然有幫助。但是我想大頭爸他們要表示的是,動機理論不足以包山包海,學習有太多影響因素。

首先有動機,但沒能力,也不願意吃苦,這都是空談。

先把能力建立好,看最後成效。別管動機,反正就是幫助學生建立好必備的能力。


另一方面從階級理論來看,動機會不會是資產主義中產階級的休閒娛樂?對於那種要奮鬥求生存,嚴格要求它們的能力建立,才是王道。

其實很多家庭對子女的付出是有目共睹,但是拘泥於有限的財力,只能選擇<無法培育動機>的補習教育或是水泥蓋的學校。他們當然知道如果有錢,去營造學習興趣更方便,只是不是每個人有這樣的資源。

我相信,大部分的人沒有這勇氣,也沒有這智慧去塑造引導動機的環境,即使有這樣的財力,也不見得捨得。這種等待孩子發展動機,同時又能夠營造有趣的學習環境,絕對不是<混>出來的。


對大部分得學生,強烈動機通常要等到進入社會才會感受到

在孩子沒有動機之前難道我們要空等他,讓她浪費自己的時間嗎


動機理論只是學習的一部分,同意這個理論,但是也要知道他的局限。是很好的學習參考,但是不是唯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