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didi

多數暴力

2012年04月03日
嘟嘟小學時,為了性別公平,跟女生爭吵,後來驚動老師,氣憤下,嘟嘟說了多數暴力。小學男生是永遠的少數民族,所有投票都是女生勝利。當時老師跟我提及這件事情,我不清楚老師的想法,但如果老師可以從中領悟一些,對他未嘗不是好事。

我學到多數暴力這個概念是從我雙導師班學到的。當時畢業旅行,男生只有兩人,表決結果,女生打算跟機械系聯誼。那時的雙導師是男老師,他要男生說說反對意見。

男生很氣憤說,畢業旅行的目的是甚麼,不就是大家畢業前彼此珍惜過往的同學情誼,而現在卻跟別班男生聯誼。

說完,重新投票,沒人想跟別班聯誼了。

這次讓我學到很寶貴的一課,一是尊重少數,二是正反兩面意見都陳述清楚後,才投票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20402/34131145


強拆民宅殘害憲政民主(林火旺)
2012年04月02日 王家祖宅遭台北市政府強力拆除,台北市長郝龍斌的理由是:他只是依法行事,而且《都市更新條例》目的是為了改善居住環境、增進公共利益,所以不能為了5%而犧牲95%人的利益。以目前社會大眾對民主政治的認知程度,這個說法對許多人是有說服力的,但是如果理解當代的民主政治並不只是民主,而是憲政民主或自由主義式民主,這個說法就很難立足。
民主的最高指導原則就是多數決,如果從民主的角度來看,政府的任何決策只要依據多數的意願就合乎民主,而《都更條例》的精神就是如此,所以郝市長的依法行政不能說毫無根據。但就是因為純粹以民主的方式執政,非常容易產生多數暴力,蘇格拉底就是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多數決下,被判處死刑。如果民主就是政府決策的唯一依據,我們可透過民主程序,把王永慶先生的遺產全民均分;公投將郭台銘的私人財產捐一半給政府,一定過關;甚至某個社會上普遍討厭的人,也可能因為多數決而喪失他的投票權,甚至行動自由,只要多數同意如此對待他。換句話在一個完全以民主決策的社會,堅定團結的多數,就可以對少數為所欲為。

但是當代的民主並不是如此,只要涉及個人基本權利,不論社會上大多數人會因為剝奪某人的權利而得到多大的利益,都是違反憲政民主的精神。當代美國最重要的法哲學家德沃金指出,權利就像是一張王牌,任何牴觸個人基本權利的作為,都是違憲。個人權利就是個人自由,所有先進民主國家都在《憲法》中明文規定哪些是個人的基本權利,以確保這些權利不會受到簡單多數之民主表決的侵犯。簡而言之,「權利」和 「利益」並不在同一個天平上 。

如果用諾貝爾得主海耶克的說法,民主是手段,自由才是目的。當代自由社會用憲法的方式保障個人基本自由,目的就是要讓個人擁有一定的空間,在不侵犯他人均等自由的前提下,自己可以選擇一個自己認為最好的生活方式。而民主,對海耶克以及許多自由主義者而言,只是在各種保障個人自由方式之中,比較好的一種方式而已。



--------------------------------------------------------------------------------

基本人權不容侵犯
也許有人會認為,政府把王家祖厝拆掉,是為了給王家更好的居住空間,這樣做有何不對?但問題是如果財產權是一個基本權利,政府的好意必須經過王家的同意,強行拆除就是侵犯其權利。譬如你有一頂過時的帽子,你的朋友把你的帽子拿走,隔天還你一頂新的,你的朋友可以這樣做嗎?除非徵得你的同意,否則就是侵犯你的權利。

個人是否擁有一些基本權利,就是一個社會是自由或威權的分野,這對一個邁向自由民主成熟國度的台灣極為關鍵。基本權利賦予個人的自由空間,正是任何一個人可以作為一個尊嚴存在者的基本空間,所以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所以尊重基本自由的社會,才是一個尊重人的社會。如果只要政府用心良善,就可以不顧個人權利,多數暴力一定猖獗,而個人將喪失任何王牌的保障,成為多數欲望的工具,隨時任人宰割。想想看,歴史上哪一個極權統治的政府不是假借「這樣做是為人民好」而胡作非為?

這個議題關鍵就是「自由」和「民主」的區別,這是自由主義基本主張,行政院副院長江宜樺是這方面專家,但是他在關係到自由社會核心價值的重大事件上卻消音,難道換一個位子就換一個腦袋?


本文作者為台大哲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