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didi

大學風骨

2012年12月08日
讀書所為何來

http://blog.udn.com/karl6406/7101399
XXXX
Tsung-Han Tsai · 留言最多的人 · 淡江大學
我們來回顧一下清大的歷史吧!!
1998-3月:清大發生王水溶屍案。清大校方未道歉。
2006-8月:已婚的前清大校長劉兆玄於陽明山私會媒體人尹乃菁。清大校方未道歉。
2012-06-15:清大物理系洪姓教授被控性騷擾女研究生。清大校方未道歉。
2012-11-17:清大研究生連續縱火被活逮,清大校方未道歉。
2012-12月:清大學生在國會批判官員。清大校方鄭重公開道歉。
原來在國會批判官員,比性騷擾、融屍、縱火更嚴重呀?!
難怪清大的師生會抓狂了…..
XXX
文社會學院學士班師生同仁:

針對近日新聞媒體有關陳為廷同學的報導及其所引發的關心與批評,我個人謹說明如下:


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的價值與社會的責任

關懷社會,乃至於積極介入社會的議題進行辯論,這是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的性質與定位;知識本身即包含實踐的面向。如何展示我們對於知識的思考、反省與實踐,這是我們無論如何都不能迴避的課題。面對問題進行思考與反省,相對說來,似乎簡單多了,但是走入社會,在具體的議題上進行言說與論辯,甚至訴諸改變,卻是實踐過程中最艱難的部分。實踐的活動及其所對應的社會政治文化空間,無疑是眾多身分、立場、力量與價值相互競逐的場域,從來都不是容易的工作。
在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的體系中,交談、互動是很重要的,我們是在人的世界裡面進行互動,所以知識與實踐的複雜度與難度更高、考驗更多。在這一點上,我們當然希望學生可以走得很順利,但是更重要的,要有足夠的耐心跟信心繼續走下去。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可以檢討而進行討論的,因為這就是相關於人的處境、也就是人與社會互動的問題;理解就是一種智慧,一旦我們理解了,就知道下次如何做出更好更合理的判斷並付諸行動。
我們必須要關心,必須展示對社會眾多問題的思考與態度或立場,這是人文社會科學知識所給予我們的一部分責任,但我們也必須知道,這條參與實踐的路要走下去,真的不容易、也很辛苦,但是我們必須學會戒慎恐懼面對各種情境的可能性,包括立場或價值的衝突與質疑,從中養成獨立思考與判斷的能力,進而期待自己未來成為關懷社會、引導社會議題的領導人才。
這是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的教育理念,也是陳校長所揭示的清華大學的教育目標。在此,站在教育者的立場,我誠懇請求校方以及社會能給予學生更多學習與成長的空間。

蔡英俊 謹上
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主任
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2012年12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