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didi

流浪博士

2013年01月02日

新年第一天放這似乎不好,所以post到一月二日。
如果用市場經濟,這些博士生就是由市場淘汰,反正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沒有人強迫他讀,後果自負。

我來談談身邊讀博士的人。一為是交大的表弟,到台積聯電做了事,覺得還是教書好。就去讀博士班。過程中還很慶幸自己脫離日以繼夜夜以繼日的工作。
但是出來找不到教職,所以又回去重操舊業。

理工學子讀博士,應該無所謂,業界職缺多得很,尤其是名列前茅的學校,不愁沒人聘用。

另一個表弟(兩者是兄弟,爸爸是成大畢業,媽媽是東吳畢業,基因優良),成大牙醫畢業後,做了幾年事,考台大醫學博士班。本來就有工作,現在榮升主任。在醫院工作想要升職也要讀博士班的。

還有一個二專學生,在學就很優秀,他畢業前我說要多讀書,因為二專讀書底子不強,所以思考比較淺。現在他在台北教育大學擔任教職,不過這算是將近二十年前的事情。
另外一個是同事身邊例子,他先生是主任,底下弟子有一位完全沒有工作,再教職短缺情況下,他先生很擔心這名得意門生找不到工作。

好死不死,台中某大學副校長也來讀博士班,看中這名學生的乖巧,所以畢業就被延攬了。

另一個是某學校某系請了個毫不相關科系的老師,這老師是該校某位老師的孩子。做事熱誠認真,畢竟是破格錄用,所以就有買官一說,價碼都出來了。



就這五個成功案例,我的看法是時機,十多年前,讀博士班,教職還有缺。其次是科系,理工醫學,讀出來,不愁老闆會嫌你眼高手低。再者,是工作,先占了職缺,即使讀個三流博士班都沒關係。最後,就是運氣或人脈,乖巧投老闆緣,算是祖宗八代燒得好香。


再來就是幾個失敗和尚待觀察的案例。


一個是學妹,這學妹很會做事,發表論文少了點才氣,但研究底子算強的。碩士班讀了四年,等於碩士當博士念,和指導教授交換條件,總算讓他畢業,條件是考博士班繼續幫老師。

雖然我講求信用,但我個人勸他,趁此機會趕快去業界工作,考別的博士班,脫離老師掌握。
學妹有他的顧慮,所以博士讀了九年,這之中也抱怨(老師是以工讀生經費聘他完成所以瑣碎雜事,一個月大概兩三千)。不過我們對他越來越無奈,最後也只好凝聽他的抱怨,卻不會積極想幫他解決。

畢業後,學長的學校正好奉教育部命令,開出約聘博士生的機會。一個月兩萬元二,可是只要有機會,學校可能聘用他。又在中部,可以就近照顧父母(他辭掉很多工作的藉口就是要照顧父母),他拒絕了,繼續擔任老師的助理,一個月拿兩三千。

後來學長學校果然有職缺。

以珍環傳的生事謠言,想來有人會懷疑他拒絕的緣由(事實上我早已耳聞)

到手的肥肉送出去,外人無法理解,只能說有些人根本不想工作,害怕工作。

另外是一位教育部22K職缺約聘博士老師(國外名校畢業),我們出門,做低服小,簡直像雜工。一開始我和幾個老師看他真不順眼,有點藐視他。當老師總要有氣節吧。

相處幾日,發現他算不錯,就稍微暗示他不必如此。可是他好像聽不進去。後來我明講,想進來當老師就要帶績效,校長也不是好呼攏的。他說他認識業界,那又如何,白紙黑字契約帶來產學案才是正途。要帶就帶數百萬,帶個幾十萬根本不入流。

他後來到某校,一年不到就因為該校緊縮工作又沒。前陣子聽說他在某公立學校擔任兼任老師,順便幫忙做些推廣國際的活動,當然是無給職。未來希望就是遇缺進入該校,只是希望大嗎?兼任老師想進來,不是那麼簡單。

最後就是我兩位學生,去考了博士班。年過三十,博士若讀出來,大概也很難找到工作。尤其血統不純正,只能靠老師的人脈。可是現在許多學校缺開出來大多要能全英語教學。


我有個學生,碩士論文寫得亂七八糟,卻說要讀博士班。論文寫不好,我讓他延修,不然他現在也是博士生了。

對於找不到工作的博士生,有時我覺得根本是自找的。只是在逃避工作環境。




博士流浪教師 月薪估僅22K
-字+字自由時報 – 2012年12月31日 上午4:30教部調查大學是否濫用鐘點教師

〔自由時報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教育部調查,全國有八千一百一十八名博士流浪在大學鐘點授課,其中七成五、六千多人是五十五歲以下青壯年學者。由於開課不穩定需跑多校維生,就算一年開五門課,月薪估計也只有廿二K。在監委和高等教育產業工會強力要求下,教育部將全面調查,了解是否有大學為節省人事成本而濫用鐘點教師。

高教產業工會理事長戴伯芬表示,大學上課時數最多的是助理教授,一學期約上五門課十個學分。大學鐘點老師就算能上到十學分,以日間部一小時的時薪七百六十五元估算、一年授課九個月,換算下來月薪竟只有二萬二千九百五十元。

戴伯芬表示,九十學年各大專校院鐘點教師有二萬七千一百一十一人次,一百學年卻大增到四萬四千二百一十五人次,十年增加六成三,又以私立大專從一萬七千五百一十人次,增到二萬九千一百卅九人次,情況最惡劣。

戴伯芬認為,大專校院拚命開博士班招生,相對卻以因應少子化為藉口,許多大專為節省未來人事費用,惡意把一名專任教師員額拆解成數名鐘點教師,造成近年來,年輕博士找不到教職,只能跑校鐘點授課。但數據顯示,大學學生數從九十一年一百二十四萬增到去年為一百卅五萬多,目前對大學教師需求數應還可以增加。

七成五鐘點教師在55歲以下

但教育部在今年五月調查並交叉比對跨校任課的鐘點教師人數顯示,今年鐘點教師有四萬四千八百八十九人,其中一萬六千七百七十一人、約六成六另有本職工作,但有八千一百一十八人、約三成四是純鐘點教師,沒有其他工作,並調查鐘點教師的年齡分布,發現七成五以上都在五十五歲以下。

高教產業工會向監察院陳情,監委葛永光調查認為,取得博士學位的年輕學者無法獲聘正式教職,淪為流浪博士,擔任大專校院非典型勞動的情況嚴重,教育部應該要確實查明此事。戴伯芬還表示,教育部去年規定,四名鐘點教師得折算一名專任,但折算數不能超過專任的三分之一,超過不列生師比,此舉代表教育部在合理化學校濫用鐘點教師現象,已成世界笑話,教育部應予檢討。

教育部次長陳德華則表示,大學聘僱鐘點(兼任)教師是常態,但數量應有一定的合理性,教育部將調查是否有大學故意拆解專任教職改以鐘點代替的情形,如果有不合理損及大學教師及學生權益,將予檢討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