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didi

優雅

2015年07月24日
bobbycomboy wrote:
不用在自我滿足了在...(恕刪)


沒錯沒錯,您說的都對

美國的數學都很簡單
我不早說兒子不是讀書的料


我在自我滿足微笑(以上被網友稱讚優雅的反擊)

美國的數學難不是我兒子說得,是我說的。是我要顛覆台灣人普遍的迷思,怕我孩子夜郎自大,所以我才故意讓他讀榮譽課程,目的就是讓他理解美國數學不簡單。
我覺得美國數學難>讓兒子選榮譽課程>考不好


而非兒子考不好>然後對我說難

我兒子說的話是:<但是國外的數學理化如我兒子說的,是高到無止境(一個年級有十門不同數學課程因應不一樣的程度,如果還不行,還可以去大學讀,或是自學)>


後來兒子被踢出榮譽課程,改拿簡單的數學,成績就高了。只是這樣有意義嗎?這樣就可以說美國數學簡單嗎?

兒子的數學和理化在這次學測考試是均標和前標,不是很好,但也不是很差。平均以上。

ps跟我們一同去的X實驗榮譽班台灣學生,是請他的交大父親教授幫忙,然後父親請他的研究所學生幫忙解題,再傳回給兒子。他兒子到美國讀國三

兒子讀UC Berkeley的朋友,是請他的台灣矽谷工程師同事協助解題。

還有我兒子如果依照樓上的邏輯,最簡單的數學考不好,應該是不用功,但問題他其他科目歷史等都考得比數學好。

這邏輯超簡單的,數學沒有語言能力障礙所以可以考好,那全台灣的學生數學不都很好了?數學須要觀念清楚,觀念不懂,數學不會好,數學不是只靠語言理解就可以考好的,這不是最顯而易見的嗎?



我兒子說台灣的數學題目很刁鑽,題目很難,但是解完題就忘了,美國的數學學習是到現在還忘不了。我早說台灣人都以為美國數學簡單,很多台灣人根本在台灣都學過,又跑去美國上一樣的課程,然後沾沾自喜說美國數學簡單,以訛傳訛後,一些沒有概念的台灣人也以為美國數學簡單。我先生看過我兒子美國數學題目,驚嘆說,那才是有水準的出題(美國高中課本都是大學教授編撰,而且頁數很多,所以可以將觀念講解清楚,並且循序漸進扎根學習)。

我講一個很簡單的邏輯,如果美國數學很簡單,台灣很難,為什麼台灣沒出幾個數學的大師?再講一個最簡單的邏輯,Amazon, Netflix 等_網站、保險公司憑藉著就是數學統計程式,這些都是美國做出來的。 原因我之前的文章已經講得很清楚。就不多說了。

阿帕契也是美國研發的,如果美國數學不強,台灣強,為什麼道現在台灣還沒太空人登陸月球?(這還是四十年前的事情)

沒有人會忽然在大學時數學變強,一定都是之前累積的基礎。

台灣人很容易以為美國人都很蠢,卻不去思考美國的天才為何能在美國得教育環境發光發亮,而非變笨?

我再說個最親身經驗,我美國學校排名全美前五十,剛去時,很瞧不起周邊的同學,覺得他們都是笨蛋,學校怎會收這些蠢才?連最簡單的算術都會算錯,到了大三時,發現課堂上的笨蛋是我。因為台灣人普遍認為算術=數學,解題=數學

SGR 0418 wrote:
甚至否定大家的認知...(恕刪)


我只聽過台灣人去美國留學學數學,從來沒聽過美國人來台灣學數學




01Reborn


Junodidi wrote:
...(恕刪)

"我兒子說台灣的數學題目很刁鑽,題目很難,但是解完題就忘了,美國的數學學習是到現在還忘不了。

我早說台灣人都以為美國數學簡單,很多台灣人根本在台灣都學過,又跑去美國上一樣的課程,當然簡

單。我先生看過我兒子美國數學題目,也覺得真的很有水準。

我講一個很簡單的邏輯,如果美國數學很簡單,台灣很難,為什麼台灣沒出幾個數學的大師?再講一個

最簡單的邏輯,Amazon, Netflix 等_網站、保險公司憑藉著就是數學統計程式,這些都是美國做出來

的。 原因我之前的文章已經講得很清楚。就不多說了。

阿帕契也是美國研發的,如果美國數學不強,台灣強,為什麼道現在台灣還沒太空人登陸月球?(這還是

四十年前的事情)

沒有人會忽然在大學時數學變強,一定都是之前累積的基礎。

台灣人很容易以為美國人都很蠢(說夜郎自大不為過),卻不去思考美國的天才為何能在美國得教育環境

發光發亮,而非變笨?

我再說個最親身經驗,我美國學校排名全美前五十,剛去時,很瞧不起周邊的同學,覺得他們都是笨蛋

,學校怎會收這些蠢才?連最簡單的算術都會算錯,到了大三時,發現課堂上的笨蛋是我。因為台灣人

普遍認為算術=數學,解題=數學" ...(恕刪)




樓主,

本來想當淺水夫,但讀到您的文,太欽佩了! 我本來還在想一個膚淺的問題: 您到底是不是寶媽,但讀了之後,非常佩服,自然不會是寶媽。


前言: 個人已承認在國內是"魯蛇"(有些網友也追加証明),私立大學念半年就死當。PS:我也不懂為何國內覺得私立不如公立,然後出國又大多念私立?

被死當之一,就是微積分考鴨蛋,很大的一顆魯蛇鴨蛋。數年後有機會在國外就讀,又有微積分,相似的題目,個人總分數: A+

結果論: 美國數學好簡單。是的,個人也覺得好簡單。

因為在台灣要用背的,連證明題的答案都要背。個人既是魯蛇一枚,就是腦袋不好又不喜歡背書,自然是鴨蛋。

在國外,我們只須慢慢的把公式推出來,架構完整後,由電腦去跑,再看答案是否落在預估值附近,若非,回去檢視公式是哪裡出錯。

所以,心思是放在架構公式,速度慢也無訪,而對於不會背書頭腦又不好的人而言,這自然是最好。

"我兒子說台灣的數學題目很刁鑽,題目很難,但是解完題就忘了,美國的數學學習是到現在還忘不了。"

台灣要求"快速得到正確答案",美國是"把過程好好思考及架構,答案就會出來",所以我也會有類似的結語,美國的學習比較難忘,因為教的是"方法論"而不是答案,反之,快速得到正確答案,但答案在考完後,當然就忘了。

但最欽佩的不是上面,是提到Amazon,Netflix(或其他無數類似的例子)。

台灣的所謂的高科技(代工)產業找很多E.E.,而數學人才,要不就轉行,要不就當老師,所以大家覺得資工或E.E.最厲害。

但,這是因為台灣是代工。

所有的原始研發,從CPU到各式晶片到網站(含音影串流、服務功能等等)到電腦零主件.........到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工廠/作業等等排程",都是靠數學計算,而國外公司聘用非常多的數學專家,不斷研究更新各種演練法及程式,做為上述各種"原始設計"的基礎。

想想看這種對數學的要求,您兒子說的"是高到無止境",一點都不錯。

大家都琅琅上口的"摩爾定律(Moore's Law)",要發生,第一件要求,有沒有數學專家?

E.E.及資工都是做"後段",用已經研發出來的東西。

台灣數學的都去當老師,所以呢?

簡單說,美國的教學是以"過程"為主導,重視"方法論",台灣教學(至今亦是如此)重視"正確答案"。

問題是,在現實生活中,幾乎沒有正確答案,所有的答案及解決方案,都是依當時的主客觀環境而定,任何條件變動,以前適用的,現在不一定適用,反之亦然。

相同的,很多新挑戰是沒直接碰過,怎麼辦? 若以方法論為基礎,笑一笑,所謂:"日頭底下,沒有新鮮事",慢慢的一步一步架構,然後搜尋相關資料、過濾、研判等等,把解決方案發展出來。

以正確答案為基礎,就等別人出來再說。

這麼多年來與非常多國際團隊共事,也做了 一些事,深深覺得,當年的魯蛇及被死當,是我這一生中,最運氣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