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蓁 女馬

親子理財 身教重於言教

2006年08月05日
親子理財 身教重於言教
陳怡芬:窮爸爸富爸爸理財撇步不同
記者蔡靜紋整理)

台灣社會少子化趨勢,媒體報導相關議題,現代人愈來愈重視親子理財。加上,現代的家庭結構與傳統截然不同,尤其近幾年來產業結構改變,中年失業時有所聞,隔代教養,更突顯親子理財問題的重要性。親子理財,也是一種親子教育,身教與機會教育最重要。

我自己本身在銀行工作,我們也率先市場推動兒童帳戶等親子理財商品,以小富翁理財營來說,今年已邁入第九個年頭,從推出短短二十分鐘,名額便搶訂一空的熱烈情況,便可窺見現代人對子女理財教育的重視。

為什麼父母想將小朋友送來參加兒童理財營呢?一般說來,錯誤的金錢觀,大致可分為:一是用錢不當,二是對金錢冷漠。

近來,我們生活周遭四處可見月光族,因此大多數的家長希望給予子女正確的金錢觀。我曾遇到一位媽媽憂慮地說:「不是我的小孩用錢不當,而是他認為所有的事、所有的錢,媽媽都會幫忙處理,自己根本不必瞭解錢是何物,形成一種拒絕碰錢的情況。」

養一個小孩,除養育外,教育也很重要,父母除賺錢養家、讓子女衣食無憂,還要攢教育經費。當小孩還小時,你很難想像當他到大學、研究所要花多少錢,過去商業週刊曾報導過養一個小孩的花費要上億元,到底養一個小孩要花多少錢呢?

首先,你必須先規劃,金額可大可小,完全視個人財力、能力而定。這幾年很流行將小孩送到國外的寄宿學校上學,我一個朋友就是如此,一年就要美金4.5萬元,這種開銷讓很多人聽了咋舌,並非每對父母可以負擔,有父母即便不是很有錢,還是會咬著牙做,我認為這不見得很好。

理財是可以有方法的,為孩子一生的財富鋪路,可以從富爸爸、窮爸爸的角度來看,但不管是何者,時間是創造財富最大的利器,尤其時間對小孩來講是很有利的。

就富爸爸而言,為子女理財的重心是放在「節稅」,最好能按年善用贈與的優惠,每人每年可給予子女110萬元贈與免稅額,只要留下相關單據備查即可;如果可以每年持之以恆,甚至連爺爺、奶奶都加入贈與行列,如此可以為子女累積出一定的資產。
窮爸爸的最佳方式,就是利用「定期定額」投資共同基金,還有零存整付等,惟目前利率偏低,還是以定期定額投資較受歡迎。幫小孩開個戶頭,每個月只要省一點開銷,就可以撥出3,000元幫他投資共同基金,靠著時間的複利效果,假以時日,3,000元變3,000萬元,也不無可能。

計算為子女準備的教育基金,必須注意資金缺口有多少。一旦規劃金額超出負擔,就必須思考其他方法,例如:助學貸款、理財型房貸等,均有助於解決資金缺口的問題,再者,也可以參考美國作法,很多家長在小孩上大學之後,便不再資助教育費用,小孩有需要必須靠自己打工賺取所得。

此外,保險也是補足資金缺口的方法之一,再加上大多數保險的特性是愈年輕投保,費率愈低,因此,壽險、醫療險等,都是不錯的產品選擇。

但近來道德風險問題受到關注,政府擔心不肖父母為小朋友投保巨額保險、再傷殘子女詐領保險金,規定父母為14歲以下兒童買保單,壽險保額不得超過200萬元。

值得重視,時下月光族、卡爆族、卡奴等問題日趨嚴重,著實跟父母未教導子女正確金錢觀有關。教養小孩,相信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最好從小就開始,讓子女有數字概念。例如,利用小孩愛買玩具的心理,順便教導其控制消費慾望;等到國小時,訓練預算的概念;國中以後開始發放零用錢,讓他有機會了解、練習各種消費的優先順序。

我們的社會,過去忽略「親子理財」的議題,也沒有金融業者將兒童市場劃分出來獨立經營,但隨著社會改變,親子理財不僅受到現代父母的重視,卡債風暴後,更凸顯這種理財的重要性,金管會也開始召集各銀行到各級學校做校園理財的演講,未來學校教材也可望加入理財議題,讓小朋友從小建立正確的金錢觀。

【2006-08-03/經濟日報/A12版/金融論壇】

轉貼自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