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不德不愛

師說

2010年07月21日
師說--整段原文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
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
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
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
愚,其皆出於此乎?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
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
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
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
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
以貽之。





師說--整段翻譯




古代求學問的人一定都有老師指導。老師,就是傳授學術思想,講授經史百家的作品,解除傳道、
授業中所產生之疑惑的人。人不是生下來就能明白一切道理的,誰會沒有疑惑呢?心中有了疑惑卻
不去向老師請教學習,所有疑惑將一輩子都得不到解答了。



任何人年紀比我大的,他領會道理的時間,本來就早在我之前,我當然要向他學習;而年紀比我小
的,若是他領會道理的時間也比我早,我也應向他學習。我所要學習的是到哩,哪裡還會計較老師
是比我年長還是年幼呢?所以,任何人不論他的地位高低,年紀大小,道在誰身上,誰就是我的老
師。



唉,真令人感歎!如今的社會,從師學習的風氣早已經失傳很久了,要人們沒有疑惑就難了。古時
候的聖人,他們在修己治人的才德上,遠遠超過一般人,尚且拜師請教種種的學問;如今的普通
人,他們才智遠不如聖人,卻以為拜師學習是一件可恥的事情。因此聖人變的更加聖明,而愚人變
的更加愚昧。聖人能夠成為聖人,愚人始終是愚人,大概都是由於是否向老師請教學習的緣故吧?




人們疼愛自己的孩子,知道應該選聘老師來教導他,可是他自己本身卻把拜師學習看作一件羞恥的
事情,真是令人不解!那孩童的老師,只是教授他誦讀書籍,學習斷句的人,並不是我所說的傳授
道術,解釋道業疑惑的老師。孩子在文章斷句方面有不明白時,就要他向老師學習;自己道業疑惑
不能解決時,卻不知向老師請教,像這樣學了小而漏了大的,我真看不出他的高明在哪裡。



社會中,那些巫師、醫生、樂師,以及各種工匠,他們在從業時,並不人為向同行拜師學習是可恥
的事。然而,士大夫階層,只要誰已「老師」、「弟子」相稱呼的,大家就會聚在一起譏笑他們。
詢問他們何以譏笑的原因,就說:「他們師徒之間年紀差不多,彼此的學養也相近。」向地位低、
官職小的請教,就感到十分可恥《有失身分;向地位高、官職大的人學習,又覺得近於諂媚。唉!
由此看來,從師學習的風氣恢復不起來,是可想而知的。巫師、醫生、樂師,以及各種工匠等這些
人,原本是士大夫們的見識卻反而不如這些人,這可真是奇怪啊!



聖人在學習時,並未有固定的求教對象。例如孔子便曾經向郯子請教古代帝王「以鳥為名」之事;
向「萇弘」請教古樂、向師襄請教琴法;向老聃請教禮制。郯子這些人,他們的才德比不上孔子。
孔子卻說:「只要三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做老師的人。」因此,做學生的才德,未必會不如老
師,當然,身為老師的學養,也未必要比學生高明。只是領會道術有時間早晚的差別,學業各有各
的專門研究,師生之間的差異,不過如此罷了。



李家的孩子名蟠,今年十七歲,熱愛古文,儒家經典也都熟讀了。如今,他能不受時代風氣的影
響,向我求學。我在許他能遵行古人的優良傳統,於是撰寫了這篇師說贈送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