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哈維媽咪*lucy*

輸不起的孩子

2006年03月07日
玩遊戲時,難免有輸有贏,可是為什麼有的孩子卻總是輸不起呢?當孩子逐漸從單獨個體走入與他人互動的真實世界時,和友伴間競爭與合作的情形常讓他們不知所措。

常在親職座談會時會遇到家長提這樣的問題,有些孩子總是輸不起,每次興致勃勃的玩,結果總是以不歡而散收場,或是哭鬧著說: 「我不玩了,這樣不公平,每次都你贏!」每次玩遊戲輸時,不是哭鬧,就是要改變遊戲規則,一定要贏才可以。

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自我中心」是學前幼兒的一項重要特質。由於認知能力的限制,這個時期的兒童,不管在情感、語言、思考或是人際關係中,皆流露出以自我為中心,不顧他人的現象。父母若能先知道此點,就可以平常心看待孩子這種輸不起的行動,再來適當輔導。

孩子輸不起,是因為得失心比較重,在乎別人看待他的眼光,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此時就需要大人給予適當的機會和情緒輔導。孩子在受挫時,常會出現哭鬧或是攻擊等負面的情緒反應,此時適度的安慰是絕對必要的。許多家長面臨類似問題時,只顧著處理孩子因輸不起而產生的行為,比如責備孩子的賴皮,但這樣不能解決孩子的問題。較好的做法,應是先安撫孩子受挫的感受,接納孩子的情緒反應,聽孩子的傾訴,等孩子的情緒緩和下來後,再與孩子一起討論解決的辦法。

此外強調遊戲過程中的趣味性,而非遊戲的結果。假如孩子在遊戲過程中獲得獎賞,應讓孩子了解獎賞的獲得,是由於他本身的努力,而不是因為他打敗了別人;或者,藉由降低孩子遊戲中的競爭性,拉近輸和贏之間的差距。

家中有三、四歲孩子的爸媽,常抱怨孩子越來越會「計較」,甚至「故意」搗蛋或出怪招,或變得很依賴、黏人,這是因為孩子正在發展對於「競爭」狀態的處理技巧。當孩子逐漸能夠掌控自己身體與語言的同時,他也從單獨個體走入與他人互動的真實世界。此時,孩子必須學習一些社交技巧來面對不同的情境,例如:表達自我、請求別人、遵從規範。

而五、六歲的孩子則會面臨較多來自同儕間的競爭,如:搶奪玩具、炫耀穿著,甚至只是在談論心目中的卡通英雄時,都會引起孩子「競爭」的情緒。

競爭可能帶給孩子某種程度的危機,但孩子也可能從中學習分享與合作所帶來的樂趣。瑞典兒童與家庭治療師Annika Bjork,對於父母在孩子面對競爭時的處理上,提出「4P」建言:

1. 隱私(Privacy):容許孩子保有個別的玩具、空間以及與父母單獨相處的時間,讓孩子不覺得是被遺棄、拒絕或是懲罰。

2. 讚許(Pretty):發掘孩子美好的特質,瞭解孩子的所長,多鼓勵孩子發揮他的能力,肯定他所做的努力。

3. 提供(Provide):在生活中為孩子提供機會,並教導他如何與父母以外的人相處,在面對競爭、衝突的情況時又該如何處理,以及該如何與人分享、合作等。

4. 力量(Powerful):培養孩子具人際互動中競爭與衝突的力量,同時,也讓孩子 相信父母的臂彎永遠為他張開。

在現實的社會中,競爭是無法避免的,儘管我們都希望孩子成為贏家,但是只要孩子盡了力,不管結果如何,父母都應該給孩子由衷的讚美和鼓勵。

http://www.baklice.com.tw/baklice4/4-3-18/baklice4-3-18_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