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哈維媽咪*lucy*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成功父母40個特徵

2007年07月03日
公開
57

成功父母40個特徵 1. 能認真並很有耐性地回答孩子所提出的問題. 2. 慎重地從孩子所提的疑問中找尋問題所在. 3. 提供場所給孩子展示他的工作成果. 4. 假如孩子有些未完成的創作,例如油畫,水彩,雕塑等,要能容忍他那種雜亂的工作空間. 5. 提供子女一個房間或室內的一部份供他單獨使用. 6. 讓孩子知道,是因為"他自己"而不是因為"他的成就"而愛他的. 7. 要孩子對其行為負責. 8. 協助孩子去擬定自己的學習/活動計劃. 9. 帶孩子去風景名勝地區旅行. 10. 教孩子如何去改進他所做的工作. 11. 鼓勵孩子與來自不同背景和環境的兒童和睦相處. 12. 訂立孩子合理的行為規範,並監督仔是否確實遵守. 13. 從不將孩子與別的孩子比較. 14. 從不以辱罵方式去懲罰孩子. 15. 提供孩子所喜愛的圖書資料. 16. 鼓勵孩子客觀地思考. 17. 按時地讀書給孩子聽. 18. 很早就教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 19. 鼓勵孩子去編故事及幻想. 20. 仔細地考慮每個孩子的個別需要. 21. 每天有一定時間與孩子單獨相處. 22. 允許孩子對於家庭事務有發言機會. 23. 從不因孩子犯錯而加以嘲笑. 24. 鼓勵孩子講故事和吟誦詩歌. 25. 鼓勵孩子能與成年人和諧相處. 26. 設計實驗來幫助孩子探索事物的來源. 27. 讓孩子利用各種物品去做遊戲. 28. 鼓勵孩子去探索問題並謀求解決方法. 29. 仔細地從孩子的活動中找出特殊優良表現來讚揚. 30. 避免空洞的稱讚. 31. 很真誠地表現出對孩子的情緒,不掩飾自己的喜怒哀樂. 32. 每一樣主題都願與孩子討論. 33. 在孩子權力範圍內,給孩子作決定的機會. 34. 鼓勵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人,不要盲從附和. 35. 幫助孩子找出值得看的電視節目. 36. 鼓勵孩子認真衡量自己的能力,不亢不卑. 37. 從不在孩子失敗時告訴他:"我也一樣做得不好"讓孩子面對而非逃避挫敗. 38. 鼓勵孩子盡量可能表現得像個獨立自主的成年人. 39. 對孩子好的意見具有信心. 40. 寧願孩子因自己的錯誤因素而失敗,不願替他做了大部份工作而成功,讓他自食其力,也享受自己的勤勞成果.

孩子不愛吃飯 餓一下也好

2007年04月04日
公開
46

這應該是不錯的方法.餓了就會吃吧~但是外公和外婆會配合嗎?媽咪想.很難.唉~跟外婆商量商量.每每哈維含飯.媽咪就一把火燒上來.用說的.用打的.哈維還是含飯啊!不只媽咪一把火.哈維大哭.外公外婆也心疼啊 洪仲清(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早期療育評估中心臨床心理師) 學齡前孩子的吃飯問題,經常是家長很頭痛的狀況之一。有些孩子吃飯慢吞吞,每餐都超過一個小時;有些挑食的孩子一到學校的午餐時間,更是如臨大敵。筆者長期與家長們討論,有幾點心得可以分享。 首先,菜色盡量多樣化。盡量讓菜色有不同的變化,訓練孩子習慣各種不同的菜餚口感、味道,順便教導相關知識。如此既不會讓孩子餓著,又有助於開展食慾。 話說回來,如果不方便準備多樣菜,或孩子連一樣都不吃,那麼可以考慮適度讓孩子挨餓一下。挨餓讓孩子身體不舒服,適時教導孩子不吃東西或挑食的壞處。也可以在孩子吃完飯後量身高、體重,讓孩子產生成就感,進一步享受用餐的快樂。 嚴格控制零食,只吃正餐。養成定期運動的習慣,有助於增進食慾。把吃飯當成遊戲,先吃完的孩子可以得到獎品。跟孩子講故事,把每盤菜的故事講得趣味橫生,甚至把肚子擬人化,讓孩子「幫助」肚子吃到食物。 此外,不論孩子這餐吃多吃少,都予以鼓勵,才能讓孩子願意主動用餐,輕鬆的氣氛也能促進消化、吸收。若孩子有足夠的能力,讓他自己決定飯量;有時候讓孩子DIY,吃自己包的飯糰、水餃、三明治,一方面培養孩子自主、自律的精神,二方面可以增加生活樂趣。 其實,家長大可不必擔心孩子會餓著;很多家長會不自覺地希望孩子吃下超過他所能負荷的飯量,餵食優先選擇高蛋白含量的食物,有助於長肌肉,也可以用適量的綜合維他命,均衡營養。只要讓孩子又吃了雖不飽但不會太快餓的分量,就可以去進行他的學習或遊戲。 畢竟,吃東西維持生命是人的本能,不需學習就可以發展得很好。等孩子長大,通常這個問題就會自然不藥而癒了。

養身小秘方-嘴破/落枕/腳麻/有空多搓揉耳朵/吃要吃的有秩序

2007年01月11日
公開
43

嘴破如何處理 嘴角或嘴唇內常常破一小傷口的人,吃東西時真是痛苦萬分;有的人試著補充維他命C及B群,有的人塗抹進口藥膏,有的人猛灌青草茶,似乎都沒什麼用。 其實嘴巴破最主要的原因是晚睡、睡眠不足及疲勞,造成免疫力低落而引起的 如能每天睡個三∼四十分鐘的午覺,晚上十點上床睡覺,三餐都有水果,以及每天早晚五分鐘的體操運動,就可迅速痊癒。體力透支引起嘴破時,若能在每一餐飯後吃一個奇異果,另外不停地小口小口喝新鮮的紅葡萄汁(一天量2000c.c.以上),就可以迅速好轉,奇異果的維生素C含量,比檸檬、柳橙等還高很多;葡萄汁能滋補血液、增力氣;而小口的喝是為了讓紅葡萄汁多混合一些自己的唾液下肚,因為唾液有滋潤五臟六腑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清理嘴角的火氣。假如沒時間自己打鮮葡萄汁,可到便利商店或超市,購買廠商所做的瓶裝或紙盒已添加維他命C的鮮葡萄汁,也很有效果。 落枕 您偶爾早上起床會發現自己睡落枕了嗎?一旦落枕您該怎麼辦?嚴重一點的,自然是上醫院啦.這一趟下來起碼要七天時間...(讓醫師打一針是很快的就不痛了).幸運一點的,雖然不用上醫院看看醫生,但等到脖仔子完全沒事,是要二三天光景,脖子仍然是故障中.現在,恭禧你,收到這個訊息。 一旦落枕時,只要將你的腳抬起來,把那個臭臭的大腳姆指給掰開來,慢慢的以順時或逆時(隨你高興)的方向按摩旋轉,則您的落枕,將獲得最大的修復。如果發覺腳姆指肌肉緊繃,則您的脖子兒是扭傷了,得要上醫院看看久未碰面的醫生。但經常按摩,將直接或間接地疏緩您頸項的肌力,有助於預防您脖子的傷害。記住,左腳管左邊,右腳是管右邊,雖然腳丫有點薰鼻啦…… *睡枕頭要注意:你睡覺都有使用枕頭嗎?你知道使用枕頭的重要性嗎? 1.支撐頸部:若睡眠時使用枕頭,可以支撐頸部的重量,使身體全然放鬆。 2.選擇高度:枕頭若太低,會使呼吸系統呈一直線,因此容易造成打鼾的情況產生。 3.柔軟適中:使用太硬的枕頭,容易因過度壓迫而造成血液循環不良,不僅睡眠品質大打折扣,連帶也會影響生、心理健康喔!。 另外,如果家裡有嬰兒,應該讓嬰兒採趴睡,而且要特別注意的是,別讓異物阻塞了呼吸道,以免因窒息而發生猝死的事件而遺憾! 治腳麻的方法 各位都有腳麻的經驗吧!椅子坐久了,腳常常維持一個姿勢不.動久了便有腳麻的現象發生,這是看電視學到的方法。 方法: 左腳麻,舉右手,舉個10秒放下,反覆這動作3~4次就可以不麻了 右腳麻,舉左手,舉個10秒放下,反覆這動作3~4次就可以不麻了 有空多搓揉耳朵 辦公室的空氣是一種滯留不動的離子凍結,即使有空調系統的運轉,人類的腦袋還是忍不住想要打起盹來,甚至習慣性的偏頭痛,或者突如其來的煩躁,想要做一些清晰的決策都很難。有一回跟擅長氣功打坐的母親提及這樣的症狀,她二話不說的抓住我兩個耳朵搓揉了起來, 起先有那種讓小學訓導主任逮到惡作劇一般的懲罰,沒想到耳朵一陣熱摩擦之後,腦袋竟然融合的平衡了起來,好像有個看不見的精靈在頭部周遭拿著掃把清除灰塵的樣子,奇妙般的竟是一陣說不上來的舒爽。 後來母親告訴我原理,人的耳朵佈滿了大大小小的穴道,給予適當的刺激之後,很快的就可以讓緊繃的腦部獲得抒解。不囉唆,看到這裡就馬上試試看吧!越是用力,腦袋越是靈光喔! 吃要吃的有秩序 上週六到「塘塘廚坊」去上蘇塘塘老師的免費烹飪課程,塘塘老師講了一個飲食觀念,我覺得很有道理,與各位分享。塘塘老師說,蛋白質不好消化(尤其是加工愈多次、煮的愈久的蛋白質食物愈不好消化)所以蛋白質的食物要放在最後吃. 吃東西的順序→應該是先喝湯,再吃水果,再吃生菜,再吃熟食的飯菜,最後才吃蛋白質的東西。 理由是:愈好消化的東西愈先吃,這樣那些好消化的食物在胃裡不會停留太久,然後就會到腸子去了,而蛋白質則最後留在胃裡慢慢消化。 假如我們先吃蛋白質,那麼蛋白質在胃裡停留的時間大約一到二小時才會消化完畢,而比較好消化的食物雖然已經消化完畢,但因蛋白質擋住去路,所以又停留在胃裡繼續發酵、發酸,等到蛋白質消化完畢才到腸子.

父親是重要的情緒指導者

2006年12月21日
公開
44

長久以來,心理學家都認為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父親的參與是非常重要的。而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顯示,會參與親子互動的父親-尤其是那些能為孩子提供情緒慰藉的父親,更是對孩子的幸福有著獨特的貢獻。父親對孩子來說,可能會發揮母親所沒有的影響力,尤其是在某些方面,像是孩子與同儕的交往關係以及校內的成績。 譬如,有研究顯示,缺乏父愛的男孩,很難在男性的自信和自制之間尋找到平衡點,所以他們要學習自我控制和延後獲得滿足的技巧時會比較困難-這些技巧在男孩長大後追求人際友誼、學業成功和事業目標時,都會變得愈形重要。父親的正面參與,對於女兒們的學業和事業成就也可能會發揮重要的影響力。 父親的獨特影響力 當父親不在、冷淡或忙碌時,孩子到底失去了什麼?兒童發展的研究告訴我們,他們失去的遠勝過一個「助理母親」。父親與孩子的關係,有著母子關係所沒有的獨特性,亦即父子的交流將會帶動孩子其他能力的發展,尤其是在人際關係方面。 父親的影響從孩子很早的年紀就已開始。譬如,有一項調查發現,五個月大的男嬰,如果與父親有許多接觸,在被陌生的大人圍繞時,較會感到安心舒適;比起那些不太有父親陪伴的嬰兒,他們比較不怕生,對陌生人會發出較多聲響、也比較願意讓他們抱。另一項研究則發現,一歲的嬰兒如果與父親有較多接觸,當他們和陌生人單獨相處時,也比較不會哭喊。 讓孩子從遊戲中學習情緒課題 許多研究者都認為,父親主要是透過遊戲來影響孩子的。父親與孩子相處時,通常不只會將大部分的時間花在遊戲活動上,而且他們採行的遊戲方式,也比母親提供的更為體能化而刺激。 當孩子探索玩伴的世界時,這些技巧就會對他很有用處。和父親這樣狂野地玩鬧,讓他知道情緒激昂時,要如何閱讀其他人的暗示;他知道如何自己去想出好玩的遊戲,對別人的反應不會太安靜、也不至於過度激昂;他知道為了讓遊戲充滿趣味,要如何將情緒保持在一個最理想的狀態。如果父親能與孩子維持正面的互動氣氛,並允許孩子參與支配遊戲的進行,這些孩子似乎將發展出最良好的社交技巧。 批評和侮辱會傷害孩子的自我概念 父親必須要避免批評、侮辱、貶抑或強制孩子。在我們的研究中被評定為擁有最佳同儕關係與學業成績的孩子,他們的父親都會確認他們的情緒、並稱讚他們的成就;這些父親是情緒教練,不忽視、也不反對孩子的負面情緒,而是發揮同理心,並且提供指導、幫助孩子處理負面情緒。 我們的研究中在學業與社交關係上遭遇最多困難的孩子,他們的父親都是冷淡的、威權的,而且會貶抑並強制孩子。在進行電玩遊戲的練習時,這些父親可能對孩子投以侮辱的言辭與嘲笑,並因為他們犯錯而加以批評。當遊戲進行得不是很順利時,他們可能也會接手,以證明孩子的無能。 雖然我們的研究顯示,母親與孩子的互動也很重要,但我們發現,若與父親的回應相比較,母親與孩子的互動品質,對於孩子日後在學校與同儕關係上的成敗,尚不足以成為有力的預示指標。這項發現無疑令人驚訝,尤其是母親通常都要比父親花更多時間在孩子身上。而我們認為,父親之所以會對孩子有這麼深遠的影響,是因為父子關係喚起了孩子許多強而有力的情緒。 ∼ PC Home電子報

您的親子生活有多滿?

2006年06月22日
公開
46

孩子的品格不是瞬間養成的,只有從親子生活中注入,孩子的品格特質才會如涓涓細流,形塑成型。您的親子生活有多滿、多富足,孩子的品格就有多圓滿! 寶寶是相當敏感的,餓了、尿布濕了、衣服太緊了、甚至無聊了,都可能哇哇大哭。孩子用這種方式獲得注意、也獲得需要的滿足。當父母發現孩子哭泣的理由,並提供孩子所需要的協助,孩子的哭泣停止了!安全感也建立了! 敏銳觀察、富有回應的父母,是孩子生命首位信任的對象。寶寶發出訊號、成功獲得爸媽回應的互動,使他肯定自我價值、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也對環境充滿信心。如此的認知,讓孩子持正向態度看待自我、他人,日後也願意積極與外界建立關係,這是培養孩子品格的第一步。 堅定的信心,建立在自我突破 還記得孩子第一次叫爸爸媽媽、踏出第一步行走、第一次在馬桶上尿尿時,我們是何等喜悅? 但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的期待也不斷擴張,不僅要孩子處處不輸在起跑點,甚至要孩子永遠是第一。當孩子被拿來與人比較時,常常我們已不在乎他進步多少、是否專注地付出全力,而只渴望獲得勝利的光環。固然贏了他人能為父母及孩子本身帶來信心,但這樣的信心是不穩固的,因為人生境遇不斷變化,孩子不一定永遠能當紀錄保持者。 信心只建立在「贏得勝利」的孩子,會害怕失敗、失去疼愛而懷疑自我價值。「總要第一」的想法,也使他對人吝於分享、幫助,且不在意別人的感受,而形成自私的態度。 培養孩子的好品格,父母也要學習敏銳發覺孩子的各樣進步;並能在發現時孩子自我突破時,給予清楚的肯定,例如「會自己收拾了!很棒喔!」和孩子一起因為他自身的進步而開心,這會使孩子能肯定自我價值與能力,而樂於不斷自我突破。 讓孩子練習負責 現今孩子都得到相當好的照顧,但卻常照顧得過於完善,而失去自己動手的機會。另外,常因父母時間匆促、耐心有限,而快速替孩子完成他能力可做的工作。種種因素,使許多孩子習慣被料理好生活大小事,而失去負責的機會。 父母要了解孩子現階段的發展能力,將任務交由他自己完成。例如:拿衛生紙、握湯匙進食、拉拉鍊、穿鞋襪等等。可將自理任務的動作分割、由簡入繁讓他練習。當孩子可自己完成的難度與任務增多,他會對自己的能力越來越有信心,也從中培養負責的態度。 誠實來自父母的溫暖以對 誠實的前提,是讓孩子分辨是非、勇敢面對自己所做所為,並承擔後果。當孩子勇於認錯時,父母要予以鼓勵,並接納原諒孩子的悔改。 實踐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助理教授高博銓表示,有時發現孩子不小心尿床,他會一邊整理一邊告訴孩子:「爸爸洗床單很辛苦喔!而且這樣兩天你都不能蓋自己的被子耶!」說明行為帶來的後果,接著再問孩子:「昨天睡覺前爸爸叫你上廁所,有去嗎?」如果孩子坦承沒有,則叮嚀他每天都要記得去。除了口頭告誡,還可讓孩子為行為負責,例如:讓孩子一起收拾髒床單、鋪上乾淨床單等等。 6歲前孩子會為了規避處罰,而不願意坦承錯誤行為;如果父母態度溫和,孩子知道坦承後父母仍然愛他,就會較願意誠實以對。若父母過於嚴厲,孩子會因為恐懼而說謊逃避。不過,若發現孩子蓄意說謊時,也要即時點清、糾正,嚴肅地告誡孩子說謊的嚴重性。 尊重、公平的人際準則 很多時候,我們總認為孩子年紀小,而處處讓著他。但這並沒有傳遞孩子,父母同要需要獲得尊重的概念。 培基文教基金會專業講師黃夏成表示,從小培養孩子相互尊重的平權態度,是相當重要的!他也落實在實際的家庭生活。例如:切蛋糕時剩下最後一塊,則會將其再切為四等分,讓每人平均分享。 「好吃的蛋糕,當然留給孩子」父母心裡總是這麼想的吧!但黃夏成認為,父母經常的忍讓犧牲,將無形養成孩子「都該是我的!」的想法。除了在家庭堅守平權概念,在外與小朋友共玩時,也要提醒孩子排隊、分享,讓孩子瞭解別人和自己一樣有「好想玩」的慾望,也從實際互動中學習尊重、耐心等待與延宕滿足。 「社會化」由多元生活體驗開始 從孩子學著站起、行走開始,他看到什麼都想摸一摸、嚐一嚐。這時的家庭佈置盡量以孩子為主,擺放孩子可觸碰的安全物品,如此父母可免於不斷大喊「不行!」。經常被喝止的孩子,會對自己產生懷疑、覺得似乎做什麼都惹媽媽生氣而無所適從,與外界的關係也會顯得退縮。 生活中可以多準備孩子有興趣、適合能力發展的物品(如:圖畫書、玩具等)。提供適當的環境,可成功地引發孩子的專注、觀察、發現等能力,這些能力對孩子品格的養成是相當重要的元素。 自由行走後,孩子睡眠減少了、運動量也增加了,父母可多帶孩子到公園、戶外走走玩玩,孩子會更有機會接觸新朋友、新感官體驗。不同情境中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題材作為品格隨機教育,父母可發揮創意善加利用。例如:在公園裡一同聆聽蟲鳴鳥叫,可以幫助孩子學習專注、傾聽;欣賞但不任意攀折花木,可幫助孩子學習尊重、愛惜大自然;和小朋友排隊玩溜滑梯,可學習等待、分享、平權等,這些經驗的觸碰是窩在家裡少有的。多元、廣泛的生活經驗,可幫助孩子有更好的社會化學習。

不要在乎24件事~卡內基

2006年05月28日
公開
44

[謝謝小六媽咪代尋的資料] 不要去在乎的24 件事 ~~ 卡內基 1.放棄 把握的反面就是放棄,選擇了一個機會,就等於放棄了其他所有的可能 當新的機會擺在面前的時候,敢於放棄已經獲得的一切,這不是功虧一簣, 這不是半途而廢, 這是為了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 2. 失戀 不是不在乎,是在乎不起。三十歲前最怕失去的不是已經擁有的東西,而是夢想。 愛情如果只是一個過程,那麼正是這個年齡應當經歷的,如果要承擔結果, 三十歲以後,可能會更有能力,更有資格。 3. 離婚 一位三十八歲的女友與老公結婚十五年,冷戰十三年,終於分手。 她說:「如果說後來不願意離婚是為了孩子,那他第一次提出離婚我沒有同意, 現在想來真不知道為什麼。如果那個時候早分手,我的生活絕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 現在再重新開始,總覺得一切都晚了。」 4. 漂泊 漂泊不是一種不幸,而是一種資格。趁著沒有家室拖累,趁著身體健康此時不飄何時飄? 當然,漂泊的不一定是身體,也許只是幻想和夢境。 新世紀的時尚領袖是飄一代,渴望漂泊的人惟一不飄的是那顆心。 5. 失業 三十歲以前就嘗到失業的滋味當然是一件不幸的事,但不一定是壞事。 三十歲之前就過早地固定在一個職業上終此一生也許才是最大的不幸。 失業也許讓你想起埋藏很久而塵封的夢想,也許會喚醒連你自己都從未知道的潛能。 也許你本來就沒什麼夢想,這時候也會逼著你去做夢。 6.時尚 不要追趕時尚。按說青年人應該是最時尚的,但是獨立思考和個性生活更重要。 在這個物質社會,其實對時尚的追求早已經成為對金錢的追求。今天,時尚是物欲和世俗的同義語。 7. 格調 有格調要滿足四大要件:智慧、素養、自信和金錢。 格調就是把「高尚」理解成穿著、氣質、愛好的品味和室內裝潢。 也就是大老粗只會表現談吐的庸俗。 8.評價 我們最不應該做出的犧牲就是因為別人的評價而改變自我 因為那些對你指手畫腳的人自己也不知道他們遵從的規則是什麼。 千萬不要只遵從規矩做事,規矩還在創造之中,要根據自己的判斷做每一件事,雖然這樣會麻煩一點。 9. 幼稚 不要怕人說我們幼稚,這正說明你還年輕,還充滿活力。 「成熟」是個嚇人的詞兒,也是個害人的詞兒。成熟和幼稚是對一個人最大而無當、最不負責任、最沒用的概括。 10. 不適應 在一首搖滾有這麼一句:「這個城市改變了我,這個城市不需要我 」 不要盲目地適應你生存的環境,因為很可能這環境自身已經不適應這個社會的發展了。 11.失敗 我的老師曾經跟我說,一個人起碼要在感情上失戀一次,在事業上失敗一次, 在選擇上失誤一次,才能長大。失敗來得越早越好,要是三四十歲後再經歷失敗,有些事很可能就來不及了。 1 2 . 失意 包括感情上的,事業上的 過分在乎失意的感受,不是拿命運的捉弄來捉弄自己,就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1 3 .缺陷 也許你個子矮,也許你長得不好看,也許你的嗓音像唐老鴨…… 那麼你的優勢就是你不會被自己表面的淺薄的亮點所耽擱, 少花一些時間,少走一些彎,直接發現你內在的優勢,直接挖掘自己深層的潛能。 1 4 .誤會 如果出於惡意,那麼解釋也沒有用;如果出於善意,就不需要解釋。 專門說到「誤 會」倒不是因為一個人在三十歲之前被人誤會的時候更多, 而是這個年齡的人想不開 的時候更多。 15 . 謠言 這是一種傳染病,沈默是最好的疫苗。除非你能找出傳染源,否則解釋恰恰會成為病毒傳播最理想的條件。 16 . 瘋狂 這是年輕人最好的心理調適,只能說明你精力旺盛,身心健康。 說你「瘋狂」是某些生活壓抑、心力交瘁的中老年人惡意的評價, 他們就像一部年久修的機器,最需要調適,但只能微調,一次大修就會讓他們完全報廢。 17 . 穩定 三十歲之前就在乎穩定的生活,那只有兩種可能,要麼就是中了彩票,要麼就是未老先衰。 18 .壓力 中年人能夠承受多大壓力檢驗的是他的韌性; 年輕人能承受多大壓力,煥發的是他的潛能 19 出國 也許是個機會,也許是個陷阱。除非從考大學的那一刻你就抱著這個目標, 否則,對待出國的態度應該像對待愛情一樣,努力爭取,成敗隨緣 2 0 . 薪水 在三十歲 之 前,機會比金錢重要,事業比金錢重要,將來比金錢重要。 對多數人來說, 三十歲之前幹事業的首要目標絕不是掙錢,而是掙未來 2 1 .存款 這倒不一定是因為我們錢少,年輕人現在誰都知道錢是有生命的。 做今天的事,花明天的錢;也可以拿錢去投資,拿錢去「充電」。 錢只有在它流通的過程中才是錢,否則只是一疊世界上質量最好的廢紙 2 2 . 房子 除非你買房子是為了升值,要麼就是你結婚了。 房子是都市生活的寓言,這個寓言不應該過早的和我們相關。 2 3 . 年齡 女孩子一過二十五就開始隱瞞自己的年齡,其實大可不必。 現在青年期都延遲到四十五歲了 2 4 . 在乎 這是一種拿不起、放不下的心態,它的反面不是放棄,而是天馬行空,自由自在,永遠保持革命樂觀

播種

2006年04月20日
公開
47

你可曾因為播下一粒種子之後,日日夜夜感受那份發芽的期待?在種子萌芽後,你是否為那青青的嫩芽而雀躍不已?最近,我在孩子的身上就深深的體會了這份喜悅的感覺。 有一天,帶兒子去健康食品店購物,結算時,店員把兩瓶維他命裝在塑膠袋裡。兒子在旁邊看見就對她說︰ “We don't need a bag.”(我們不需要袋子。) “Are you sure?”(你確定嗎?) “Yes! We don't need a bag. We want to save the Earth.”(是的,我們不需要袋子,我們要拯救地球。) 又有一天,到市場買菜,兒子看店員把兩、三樣東西裝一袋,馬上對那位店員說︰“You can put more items in a bag. We don't need so many bags. Save the Earth.”(你可以在一個袋子裡多放幾樣東西,我們不須要這麼多袋子,要拯救地球。)那位服務員愣了一愣,不以為然的依樣畫葫蘆,放的手堆車裡,滿滿好幾大袋,也把兒子弄的生氣極了。在多方解釋並答應以後袋自備袋購物,才平息他的不滿。 更有趣的是帶孩子到狄斯耐樂園玩。兒子一下車便瞧見旁邊車位上有一只汽水罐,他二話不說走過去便撿。爸爸怕他弄髒手,直覺反應就是叫他快丟掉。兒子卻理直氣壯的說︰“我要拯救地球。”我連忙過去打圓場,叮嚀兒子在保護地球之餘,也要愛護自己,把手洗乾淨。兒子也欣然答應。眼看兒子丟掉汽水罐後,抬頭望我的那一抹笑容,我似乎也看到了,那顆在他心中的“環保種子”在發芽、在成長。我真心的替他感到高興。 在我與孩子相處的五年半來,我做的最多,也最想做的,不是教我的孩子ABC或是數一二三。在心深處,我一直努力的在我的孩子心中播種︰感恩的種子、珍惜的種子、包容的種子...等。希望他們懂得去愛大自然,去感謝別人的付出,也關懷所有的人,更懂得去珍惜自己擁有的。 有時,我幻想十年、二十年後的兒女,我希望他們除了健康、快樂外,在他們心中的那些種子也都能茁壯,開花結果。然後再將那些果實的種子,播種在他們的兒女心中。 現在播一顆種在他們的心中,種出的不只是一株花、一棵樹,在代代相傳的未來,你會擁有一座意想不到的花園、樹林。裡面的花草和樹木都是用愛、用感謝、用包容、用珍惜長成的。 那麼,從你開始,何不做個播種的人? 本著作權為陳姝伶博士所有; 如欲轉載, 請先徵求 陳姝伶博士 本人許可 

好老公也要是好爸爸!

2006年04月03日
公開
45

Honey.加油.加油. 好老公的必備條件? 每個女人在結婚以後,也代表正式的從女朋友晉升為某人的老婆時,多多少少都會抱怨自己的老公,因為覺得這個精挑細選的枕邊人,似乎有些與以往不同的地方;不論是從情人變成家人的感情細微變化,或者是一天24小時相處在一起的生活方式。從兩人性格上的出入以及生活重心的相互調整,都會讓剛步入婚姻的女性感到不適應,甚至起了懷疑「這就是我要找的老公嗎?」 其實,這種現象對於新婚剛過蜜月期的人來說,是一種普遍且常見的心態,尤其是女性的心思較為細膩,在日常的相處中,就會發現對方很多以往無法見到的「缺點」,或者說是無法忍受的作為等等。 而這些都是因為兩人的距離感縮短,而正式的見識到對方生活的真實面。 既然嫁為人婦,當了人家的老婆,羅華容老師建議,要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兩人的不同之處,調整自己的心態,並且抱持著互相學習的方式,與對方溝通。從家事的分配到孩子的教養問題,都是夫妻倆可以彼此商討的內容。 在商討的同時,最不好的狀況就是結論還未一致,兩人就叨叨絮絮的指責對方的缺點,把所有的事情都拿出來攤在桌面上算總帳,這樣的行為只會導致問題的焦點被模糊掉了,也容易牽怒到其它家族的人。 總而言之,男性的EQ很重要,成熟的面對事情的態度是理性的表現,此外,能夠在婚後對家庭有認同感,並且願意付出努力,就稱得上是好老公,先成為一個好老公,也會有能力成為孩子們的好爸爸了。 好爸爸的付出在家庭 一個好爸爸對於子女的愛一定是無庸置疑的,但是在成為一個好爸爸前,很多男性還是需要被引導、並透過學習才能獲得讚賞的。 究竟要如何成為一個好爸爸呢?老師建議不妨先從分擔寶寶的照顧工作開始吧!事實上,的確有很多「新好男人」,對於換尿布、泡牛奶這種事情還是處於完全幫不上手的情況,這時,一個人忙碌到焦頭爛額的媽咪,就要檢視一下自己,是不是老是急著把所有事情都一手包攬,而讓孩子的爸爸沒有發揮功能的地方呢?專家建議,媽咪有時候可以試著「放手」,讓爸爸去承擔一些照顧寶寶的責任,因為藉由與寶寶的接觸中,父子之間的感情才能被建立,互動的產生,就是父愛的發揮。 所以,媽咪們不要擔心爸爸的粗手粗腳會做不好很多事,只要用耐力去教導,想必能夠順利的上手。而且,這樣也能機會教育一下爸爸,要為孩子多付出一些時間與關懷,讓他了解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要缺席,即使外頭的工作再忙碌,也能定期的付出時間,是對孩子以及家人最誠懇的愛的表達。 再者,就是成為孩子的最佳玩伴,並且從小就與孩子做好朋友,親子間的溝通才能從小培養,讓孩子在一個充滿親情溫暖的家庭中成長,就能孕育一個懂事的孩子,並且使家庭的每個成員都能深刻的感受到最無私的愛。 用愛的支持完成期待 下列由羅華容老師提供的是:好老公以及好爸爸的參考表格,用條件論的方式來條列各項必備的優點,但是這裡要提醒媽咪們的是,事實上很多老公都是不可能做到百分百的完美,所以,建議老婆們要去看他們的優點,對於他們不足的部份,以溝通和鼓勵的方式給予建議,用包容的心去了解對方,就能有效的達到改善的目的,也可以讓夫妻間的感情更好;是不是每一樣都做到滿分,也不是那麼重要了! 你身邊的男人符合幾項「好老公」的條件? 1. 健康的身體與心理 2. 勇於負責任並承擔責任 3. 會主動幫忙做家事 4. 不會一直抱怨或嘮叨 5. 專情 6. 擁有好的EQ 7. 對老婆尊重,對事情負責 8. 願意傾聽老婆的心聲,並且付出關懷與體貼 9. 幽默風趣 10. 良好的人際關係 11. 正常的職業與穩定的收入 你的老公具備幾項理想爸爸的條件: 1、 會主動幫忙做家事 2、 會願意花時間與精力照顧小孩�陪小孩玩�跟孩子成為好朋友 3、 願意一起吸收有關孩子教育與成長的知識 4、 有時間及能力陪孩子玩耍與談話�談心

把握孩子靈光ㄧ現的剎那

2006年03月25日
公開
47

陳姝伶 博士 著 在討論學習的時候,另一個常常被問到的問題是:「什麼時候教孩子最好?」這個問題意味的是一天裏那一段時間最恰當。許多專家會回答說:「早上,剛睡醒,精神最好,是最佳學習時刻。」這說法並沒有錯,但不是我在這篇文章裏要和大家分享的想法。 當你的孩子找你唸書給他聽,或問問題時,是你教孩子的最佳時刻。因為此時他的好奇心和學習動機最強,你所講述的知識和分享想法,他都會認真的聽。所以,對幼兒而言,是我們做父母的在配合他們最想學習的那一剎那,而不是由我們硬性規定一段時間要求他們學習我們指定的東西。舉一個發生在我和兒子之間的小故事,也許可以讓大家更了解我的意思。 兒子四歲多時,有一天晚飯吃到一半,突然下了餐桌,跑到冰箱前,用磁鐵的數字在冰箱上排了〝822=〞,然後轉頭問我:「媽媽,822等於什麼?」抑制責怪他吃飯亂跑的衝動,加上不懂他問此問題的用意,我反問他:「822等於什麼?」然後,母子倆人有了下列的對話: 兒子:822等於821加1啊!(終於知道他的意思了) 媽媽:可不可以是820加2? 兒子:可以啊!也可以是822加0。 媽媽:可不可以是822減0? 兒子:可以啊!也可以是823減 1。(頓了一下),600減多少是 822? 媽媽:600比800多還是少,用減法恰當嗎?(兒子想了一下) 兒子:600加222等於822。 媽媽:很好!你想得很棒! 兒子:55加多少等於822? 媽媽:767。 兒子:哇!(眼睛一亮) 你看,可以有好多好多作法。 討論完了,兒子心滿意足的繼續吃飯,我們兩人都很快樂。我暗自慶幸還好在他下餐桌時,沒有罵他,否則,上述精彩的對話也就不會產生了。只是短短幾分鐘,卻可保有孩子那顆好奇、勇敢探索的心,實在太值得了。 兒子這種突然靈光ㄧ現,有很好想法和問題的情形,不只是他有。事實上,每一個孩子都會發生。只是,他們常常不拘時間和地點的出現。重要的是,父母能不能敏銳察覺並掌握孩子靈光ㄧ現的剎那,和他好好的腦力激盪一番,共享孩子成長的寶貴時刻。 當然我這個看引發媽媽們的質疑:「可是,有些問題我不會回答啊。」或「把握那一剎那很難,有時候正趕著出門,那有時間陪他看書或坐下來好好討論。」或「我的孩子常常自己玩,又不愛說話,很安靜,要有你描述靈光ㄧ現的情形,似乎不太可能,那我怎麼教他?」(孩子提出問題讓大人回答不出來的情形,每一位做父母的都會碰到。如果你有也有回答不出來的時候,不用慚愧,也不用不好意思。這裏有兩個方法供大家參考: (ㄧ)反問。許多兒童心理學家指出,幼兒在問問題時,心中事實上已有自己的答案。所以,當你反問時,他會自己解答。譬如孩子問:「媽媽,天空為什麼會下雨?」反問他:「你想天空為什麼會下雨?」答案會有:「因為花很口渴,天空下雨給花喝。」或「因為要讓我有水坑可以踩。」這些在大人聽起來很天真無邪,但完全不合乎科學原理的答案,不要急著去糾正。把孩子的答案當作是你對孩子成長的一種了解:喔!原來是三歲孩子是這麼想事情的。 如果反問之下,孩子回答「我不知道」,這時候你可以和孩子玩一種想像力的遊戲。如:「我想下雨是天空感冒打出來的噴嚏」說或「也許,天空為了什麼是在傷心,雨水是她的眼淚。」讓孩子加入一起編織故事,啟發他們擁有一顆活潑、富有創意的心。不要擔心你若不提供正確答案,孩子會學不到或學到錯誤的東西。因為,從來也沒聽說一個二十歲的人,認為雨是因為花口渴而下下來的。倒是建議你們把孩子這些童言童語記錄下來,可以是日後美好的回憶。因為七、八歲以後,孩子這些天真浪漫的想法會逐漸消失。 當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用想像力的方式應對。你還是可以把正確答案教給孩子。只是要考慮孩子目前的理解能力,儘量用孩子懂的話來解釋。曾有一個美國笑話:有一個孩子回家問爸爸「什麼是性(sex)?」爸爸面對六歲的孩子,心想這個難題終於來了,想了好久,吱吱唔唔把男女關係解釋了半天,問孩子:「你聽得懂我說的嗎?」孩子回答說:「我聽到你講的啦。可是我還是不懂老師給的這張問卷上sex(性別)一欄,我要填什麼?」所以, 解釋前先反問孩子,還可以讓父母避免牛頭不對馬嘴、啼笑皆非的場面。 (二) 把孩子的問題寫下來。在那種真抽不出時間和孩子坐下來好好討論問題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座,或急著出門辦事等情形,可以把孩子的問題記錄下來,再找時間與孩子解答。這種做法,雖然是錯過孩子最想了解一件事的當刻,但至少讓孩子覺得父母很重視他,也很看重他想出來的主意和問題。這對增加孩子的自信和增進親子之間的和諧有很大的助益。 另一種情形是當孩子提出的問題自己不懂,不能回答時,可以告訴孩子,問題很好,只是爸爸媽媽也不知道答案。然後把問題寫下來,帶著孩子和問題一起去圖書館或博物館尋求解答。譬如, 我女兒最喜歡知道動物的食物,舉凡大象、獅子、河馬等等,這些常見的動物,我還可以從容應付。但碰到譬如「海膽喜歡吃什麼?他們沒有手,怎麼吃?」或「水母吃什麼?」或 「螞蟻的寶寶吃什麼?」一類問題時,我也只有求救百科全書或圖書館了。 帶著孩子一起找答案,是一個親子間親密互動的好機會。不要擔心孩子會因此瞧不起你。你能夠承認自己在某些知識上是有限的,對孩子也是一種正向的學習態度的示範:一個人不可能知道所有的事情。碰到不會的問題,不必覺得丟臉或懊惱,坦然面對,然後運用工具和方法把問題解決。所以,當孩子把你「考倒」時,千萬別惱羞成怒遏止了孩子的求知慾,坦承自己的無知,會幫你贏得孩子的尊重和愛戴的。 至於家有不愛說話或不愛發問的孩子的父母親們,建議大家不要擔心。不愛說話的原因很多,有一部分是天性,不愛發問,除了天性中不愛說話的因素外,有時還受限於孩子目前的智力發展階段。沒有靈光ㄧ現的情形,並不表示孩子有問題,也不表示你就沒機會教他。就像我在〝孩子喜歡什麼,就教他什麼〞ㄧ文中所談到,配合孩子的興趣, 和他做一些他喜歡的活動,你和你的孩子一定會有收穫的。 本著作權為陳姝伶博士所有; 如欲轉載, 請先徵求 陳姝伶博士 本人許可

0∼2歲嬰幼兒的成長遊戲

2006年03月14日
公開
50

0∼2歲嬰幼兒的成長遊戲(每個月都有不同的遊戲喔) 玩,其實是人們的共同天性,只不過在嬰幼兒時期,不知壓力為何物,生活對於孩子來說,唯一要做的就是玩,而遊戲不僅是玩耍的重要形式,更是成長學習有力工具,所以理應善加運用。   遊戲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在遊戲的國度裏,孩子們完全放鬆,全身心投入,因此對孩子來說,遊戲就是工作,工作就是遊戲;同時,遊戲也是孩子認識世界、發展智慧、增強體質和學習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種活動。爸爸媽媽要充分認識到遊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意義,更要瞭解孩子愛玩是他們的重要特徵之一。   爸爸媽媽應讓遊戲伴隨孩子的整個童年,甚至從寶寶一出世爸爸媽媽就可以給小寶貝做遊戲了。 ★不同年齡寶寶的遊戲   遊戲,是嬰幼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孩子們童年時代一種最好和最自然的活動形式。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遊戲的內容也會隨之發生變化。爸爸媽媽要針對孩子的不同年齡階段,為孩子安排或選擇一些遊戲,既讓孩子感受到了快樂,同時還能達到開發孩子心智的目的。 新生兒 ●用顏色鮮豔的、會發聲的、可動的玩具在離嬰兒眼睛20∼30釐米處逗引,每次2、3分鐘,每天3次。 1個月寶寶 ●在日常生活中儘量讓孩子經常看到媽媽的身影、聽到媽媽的聲音。 ●在寶寶的小床上方懸掛上色彩豔麗、可動、會響的2、3個玩具,促進嬰兒視、聽能力的發展。   ●在寶寶俯臥時將一個彩色的玩具向上拉過他的視野,讓他的眼睛和頭部追隨著運動。 ●爸爸媽媽經常用溫暖的手撫摸寶寶的手心、腳底、臉頰、頭面和背胸腹部的皮膚,會讓孩子感到安全和溫暖,每次5∼10分鐘,每天2∼3次。   ●按摩寶寶的手指,和孩子玩數手指的遊戲,展開每個手指,幫助他放鬆。對小寶寶的腳趾也可以這樣做。 2個月寶寶 ●當寶寶趴著時,拿一個色彩鮮豔的玩具放在他的正前方,稍離開些,讓他必須抬起頭才能看到。 ●可用枕頭將寶寶的頭和身體稍稍抬高,在他的旁邊擺放各種柔軟、豔麗的玩具,鼓勵他用手去抓。 ●除了給寶寶做全身按摩外,還要經常逗弄寶寶的小手和手指。還可以用不同質地的物品摩擦他的手,但質地不能太粗糙、太硬,摩擦的動作也不可太用力,不要引起孩子的反感。 3個月寶寶 ●給小寶寶一些不同質地、重量的玩具供他抓、握和感覺,注意玩具的材質應是無毒的,且沒有纖維脫落,大小和雞蛋一樣大即可。   ●把一隻撥浪鼓放在寶寶的手裏,讓他學習抓、握和搖動,有助於他對玩具質地的瞭解和對聲音產生興趣。 4個月寶寶 ●可以在寶寶的胸腹部懸掛一些大的玩具,一端用鬆緊帶套在寶寶的手腕或足踝上,另一端繫在玩具上,誘導他只運動一個肢體來牽動玩具,並用手抓、摸、撞擊、翹起兩腳蹬踢。   但要注意的是爸爸媽媽離開時一定要給寶寶解開鬆緊帶,免得帶子纏住寶寶的手腳。 5個月寶寶 ●為了訓練寶寶集中注意力,可以給他創造多看、多聽、多摸玩具的機會;還可以給他做嬰兒體操。 ●跟寶寶做一些鏡中認人的遊戲,可以增強寶寶的自我意識。 ●5個月的寶寶對音樂開始表現出明顯的興趣,並會隨著音樂節奏擺動四肢,他對音樂已經有了初步的感受能力。爸爸媽媽可以反覆放一些好聽的曲子或是模仿動物叫聲的音樂,增強孩子的節奏感。  6個月寶寶 ●給寶寶一些能拿、搖、轉著玩的玩具,如皮球、不倒翁、塑膠娃娃、喇叭、鈴鐺等等,這些玩具有助於孩子運動能力的發展。 ●像5個月大時一樣,寶寶還喜歡聽有節奏的音樂和童謠。爸爸媽媽可以多給他哼唱一些兒歌或是放一些音樂給他聽,來增強孩子的記憶力。兒歌要反覆地唱,音樂可以是樂曲,也可以是動物的叫聲,或是大自然的各種聲音。 ●嬰兒體操還可以堅持做,鏡中認人的遊戲也應該繼續做,這些都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  7個月寶寶 ●爸爸媽媽可以幫助孩子練習獨坐,時間可以適量延長。可以開始學扶站、扶著邁步。  ●爸爸媽媽可以和寶寶一起做遊戲,提供孩子和別的小朋友交往的機會,並學習“再見”等禮貌用語。  8個月寶寶 ●寶寶此時獨坐的時間可以適當延長。 ●爸爸媽媽可以開始讓寶寶學習扶著(東西或大人的手)站立和邁步。 ●爸爸媽媽可以和寶寶一起做遊戲,教寶寶學習“再見”、“謝謝”等禮貌用語 9個月寶寶 ●9個月的小寶寶能用拇指和食指相對摘取小東西,喜歡兩手握物把玩,還喜歡把手中的物件放入盒內或從盒裏取出。爸爸媽媽要給寶寶創造這樣的機會。 ●此時親子之間的對話要增多,因為9個月的寶寶喜歡爸爸媽媽跟他講話,唸兒歌給他聽。爸爸媽媽此時應和寶寶進行發音遊戲,所有的語言、動作都要和物品、玩具聯繫起來。 10個月寶寶 ●寶寶喜歡重複的遊戲,爸爸媽媽可以跟孩子一起做遊戲,如拍手遊戲、躲貓貓等。 ●爸爸媽媽可以和寶寶一起看書或雜誌上的圖片,讓寶寶說出它們的名稱。 ●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玩玩具,如小動物的玩具等,並就此編一個小故事講給孩子聽。  11個月寶寶 ●這個時期的寶寶,會覺得家裏的東西比玩具更有吸引力,但玩具可以幫助嬰兒運動。讓嬰兒玩球、喇叭、動物玩具、木製能拉的小汽車等是比較合適的。 12個月寶寶 ●爸爸媽媽在孩子1歲時可以開始教孩子認識身體各個部位的名稱。比如,媽媽可以先指著自己的鼻子說:“這是媽媽的鼻子”,再用寶寶的手指,指著他的鼻子說:“這是寶寶的鼻子”。 ●孩子們都喜歡聽故事,爸爸媽媽此時給寶寶講故事要注意營造故事情節,讓孩子去體會故事的內容,還要鼓勵寶寶對故事情節進行大膽的聯想。  13個月寶寶 ●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一些玩具,讓他放進大玩具箱裏,藉此鍛鍊寶寶的手眼配合及協調能力。 ●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一支筆,一大張紙,讓他隨意進行塗畫,這是開發孩子創造力和想像力的遊戲。  ●爸爸媽媽可以教寶寶學習辨認事物和給新事物命名。 ●爸爸媽媽還可以教寶寶學習稱呼別人。 14個月寶寶 ●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積木和畫筆,讓小寶貝自由想像,隨意搭積木和畫畫。  ●爸爸媽媽可以給寶貝一本漂亮的小畫冊,讓他自己去看。   ●此時,爸爸媽媽要給寶寶買一些他們喜歡的玩具,男孩子就給小汽車、小飛機,女孩子就給布娃娃,讓他們自己去玩,去想像。  ●帶孩子一起玩沙、玩水是非常好的遊戲,可以讓寶寶與自然親密接觸。  ●孩子的玩具最好放在櫃子底層的抽屜裏,便於孩子拿取。抽屜裏的玩具最好時常換,這樣可以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15個月寶寶 ●此時的寶寶已經能堆四塊積木了,還能找到被藏起來的玩具。父母可以有意識地和他做這種遊戲,鍛鍊他的記憶力。   ●15個月大的寶貝很喜歡對著電話模仿大人打電話的樣子,爸爸媽媽可以和寶寶一起玩。  16個月寶寶 ●寶寶此時不但走路已經很穩了,甚至還可以小跑呢,他對家裏的人、事、物表現出自己的喜愛,喜歡注視大人的語言、行為並進行模仿。爸爸媽媽可以根據這個特點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提高他的動手能力,這其實是他最喜歡的遊戲。  ●此時的寶寶還喜歡玩指眼、耳、鼻、口、手的遊戲,爸爸媽媽要予以配合,千萬不要打擊孩子的積極性,這種遊戲可以幫助他認識自己。 17個月寶寶 ●17個月的寶寶對玩水表現出了很高的興趣。爸爸媽媽可以在給寶寶洗澡的時候讓小傢伙盡情感受一下玩水的快樂。此時教孩子游泳也是不錯的遊戲和運動。 ●搭積木和追趕遊戲,也是這麼大的寶寶非常喜歡的遊戲,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在玩中發展孩子的智力。 ●培養孩子的小手為自己服務,對於17個月的寶寶來說已經完全可以做到了。爸爸媽媽可以嘗試著讓孩子自己握杓吃飯、脫鞋襪、收整玩具等。然後再讓他學著幫助爸爸媽媽做事,如拿報紙等。 ●爸爸媽媽還可以訓練孩子的小手的靈活性,如握筆畫畫、摺紙等。    18個月寶寶 ●寶寶已經1歲半了,此時和他玩一些需要向後退步走的遊戲,可以鍛鍊孩子的倒退走的能力。這是對孩子四肢協調能力的訓練。 ●給18個月大的寶寶一些可以推或拉的玩具,鼓勵他掌握更多的動作。如,用柔軟的球和他玩踢球比賽,鼓勵他把球踢出去。 2歲寶寶 ●2歲的孩子已經開始有較強的節奏感,喜歡做類似跳舞的動作,聽到音樂,他就會跟著節拍搖擺,非常可愛。爸爸媽媽可以放點音樂,讓他伴著音樂起舞,做些跪地或搖擺的動作,邊唱邊拍手。同時還利用故事、音樂磁帶等培養孩子對音樂的興趣。  ●2歲的寶寶可以給他鉛筆或顏料,鼓勵孩子畫畫,畫他喜歡的東西。  ●爸爸媽媽可以幫寶寶把各種圖形,如矩形、正方形,或各種立方體嵌如玩具或是盒子的正確位置,激發孩子的立體感,同時也鍛鍊了孩子細小的肌肉活動能力。 ●爸爸媽媽可以給2歲的孩子讀一些長一點的、複雜一點的故事和童話,他完全可以理解你所講的故事

10帖創造快樂童年的秘方

2006年03月12日
公開
53

秘方 1 父母快樂,孩子才快樂  人的情緒會互相影響,若你總是帶著工作壓力、拉長著臉進家門,孩子看到了,也很難笑臉對你,更害怕跟你親近。  父母要常提醒自己,把白天的不愉快丟在門外,回家就轉換心境,不要還想著白天老闆如何刮你,同事怎麼無理對你,以免脾氣失控,波及無辜的孩子。  如果你感覺情緒快爆炸,一點小事就惹你對孩子大聲吼叫,這時你不能再累積負面情緒了,應該喘口氣,找些開心的事做,像看場喜劇電影、約知心好友聚聚,或找另一半兩人短期旅行,重新拾回生活樂趣。  更重要的是,饒了自己和孩子,放棄去當「完美父母」:包下所有事、要為孩子做到100分、規定他們按你的計劃長大、目標是培養十項全能而且樣樣比人行。  事實上,孩子不是你的所有物,他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應該自行學習摸索。你幫孩子做太多、限制太多,等於剝奪他獨立成長的機會。  「讓孩子擁有自己的人生,這是父母給孩子最重要的一份禮物,」教育學者吉姆.泰勒(Jim Taylor)強調。聰明的父母懂得適時放手,讓孩子走自己的路,你可以做的是陪伴、支持和不斷的鼓勵。 秘方 2 營造自家的幸福時光  愉快的家庭氣氛有助於孩子未來的生理、心理健康發展。父母可以努力的是,找一段時間,全家人一起做件親密開心的事。  例如許多國外家庭重視全家人一起用餐,在輕鬆氣氛下閒聊今天發生的趣事,且絕不在餐桌上數落孩子。  曾為知名主持人的趙寧,全家人喜歡在洗完澡後玩「堆烏龜」遊戲,他趴在最下面,太太和孩子一個個堆疊上來,然後大家一起開心歡呼。  另一位服務業女主管也說,她和先生孩子會一起躺在大床上,互相搔癢嬉鬧,常是他們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光。雖然現在孩子都大了,但全家人對這個遊戲仍樂此不疲。 秘方 3 用心聆聽孩子  要忙碌的現代父母花時間聆聽孩子確實不容易,但無論多忙仍應停下來專心聽孩子說話,不僅讓他覺得你關心他,而且從言語之間你會了解他的想法、感受及需要,發現他的生活課業是不是遭遇困難,需要幫助。  聆聽時的態度很重要。避免露出不耐煩的表情或中途打斷他,否則孩子感到被否定,以為說了你也不聽,以後你大概別期望他再主動開口找你聊天、問意見了。  德蕾莎修女曾經說,「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值得警惕。  心理學有個「蚌殼理論」,要讓蚌殼吐沙,必須把它泡在溫水裡。成長中的孩子,就像堅硬的蚌殼,父母要營造一個適溫的環境讓他「吐沙」、傾訴心事;如果用力敲打蚌殼,為了自我防衛,它會閉得更緊,甚至永遠不張開。  上學途中、用餐時間或上床睡覺前都是傾聽的好時刻,全家人也可以玩遊戲來了解彼此、拉近距離,例如參考英國教育家赫伯特.史賓賽(Herbert Spencer)設計的「走入孩子內心世界的12張紙牌」──在12張卡片上列出一個問題或一件事,父母和孩子輪流抽出某張卡片,回答上面的問題,或做上面列出的事。  這12張卡片內容可包括:  *說一說你最不快樂的事。  *說一件你覺得自己做得最好的事。  *你對身邊某個人的看法。  *今年你最希望得到哪三件東西?  *你對自己哪些地方不滿意?  *哪一件事你很努力做,但結果不理想?  *擁抱一下你喜歡的人。  *深呼吸三次,放鬆一下。  父母可以自由設計其他的內容。  經由孩子的答案,你可以知道他對身邊事物的想法、他擔憂的事情等等,再進一步和他討論,協助他解決問題。 秘方 4 教孩子感謝並關懷別人  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心理學研究發現,人獲得快樂感的主要來源,是經常心存仁慈及感謝(kindness & gratitude),也願意關懷幫助他人。而教育專家也指出,要培養一個快樂優秀的孩子,先教他懂得感謝別人的付出。  美國最佳教師獎得主隆.克拉克(Ron Clark)在他熱賣的著作《優秀是教出來的》裡列出兩項「超基本」教條,都和感恩有關。一是他要求班上學生,每次老師送獎品,一定要說謝謝,不然獎品會被沒收;另外他告訴孩子在餐廳、旅館等地方接受別人服務時,要懂得惜福感恩,不要視別人的辛苦付出為理所當然。  最重要的是父母親身示範。如果你在別人為你服務時,把「謝謝」掛在嘴上、也總是真誠關懷家人朋友,給予幫助、甚至帶孩子當義工服務他人、捐贈物品給需要的人,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自能養成感謝和關懷、助人的習慣。 秘方 5 讓孩子做有興趣的事  對有興趣的事物,孩子會主動學習,也願意花心力,不必旁人施壓鞭策,學習過程當然輕鬆快樂。即使碰上困難,也比較願意再嘗試下去。  去看那些在各領域成功出眾的人,幾乎都對自己從事的工作一直保持高度興趣,至於天分或學業成績優秀與否,不一定和未來成就直接有關。  以研究微中子(Neutrinos)成就傑出而獲頒1988年諾貝爾物理獎的列德曼(Leon Lederman),曾告訴想放棄科學研究的學生說,「只有做自己有興趣的東西,才可能成功。」他學生時代成績平平,但是對科學研究比別人狂熱,做起實驗廢寢忘食,最後列德曼的成就遠高過那些考試成績比他高的人。至於我國的李遠哲,當然也是埋首自己興趣而有成的例子。 秘方 6 多一點玩樂  別給孩子塞滿課程的時間表,他們的時間應該多點彈性和留白。  超量的課程和知識把他們弄得身心疲累,沮喪憂鬱,更且失去自我思考、向外探索及體驗生活中各種新奇趣味的機會。  教育專家建議父母,停掉一些你覺得孩子該學但他卻不感興趣甚至恨得半死的才藝課。這些時間空出來,讓他讀想看的書、拿筆塗鴉、在公園草地上奔跑翻滾、爬山戲水、和鄰居孩子來場球賽,甚至什麼也不做,只是發呆,自由思索,盡情發揮想像力,許多精采獨特的創造力因此能冒出來。 秘方 7 玩得愈多,學得愈多  讓孩子玩樂並不是浪費時間,事實上,「玩」是讓孩子均衡發展的最佳方法。  研究指出,玩對孩子的好處很多,包括學習解決問題的技巧、培養及激發想像力、訓練注意力、發展社交能力等等。  不過,教育專家強調的「玩」是:  *孩子覺得有趣、享受,而不是呆板、無聊。  *孩子能即興、自發,自行選擇,而不是父母強迫去玩或指定玩的內容。  *沒有明確目的,不是為了達成某個目標才玩。例如為了提升智商給孩子玩益智玩具。  *孩子會主動參與,而不是被迫或興趣缺缺。  *某種程度脫離現實,帶有想像力。 秘方 8 經常具體讚美孩子  任何人都喜歡聽讚美勝過批評,只要回想一下你被稱讚時曾有過的快樂及成就感,你就永遠不會吝嗇讚美你的孩子。  除了用「你好棒」、「你做得真好啊」這些比較模糊的字眼,你應該更具體點出孩子哪裡做得好,值得鼓勵。例如「你這幾天都自動寫功課,不用人催,好棒呀!以後要天天這樣做哦!」、「你早上看到鄰居爺爺會主動問好,真是有禮貌!」如此,孩子可以從讚美中慢慢理解哪些是良好正確的行為,也會樂於繼續這樣做。 秘方 9 欣賞孩子長處,少一點比較。  每個孩子生來獨一無二,擁有不同的特質和長處,例如有的孩子細心、能記得事物的細節,有的孩子口才好、很能與人溝通,父母應該欣賞自己孩子的優點,鼓勵他發揮長處。「相信每個孩子只是特點不同,而非真正有優劣之分,」英國教育家赫伯特.史賓賽提醒父母。  而且,不必要的壓力和挫折常是比較來的,例如拿單一的標準對孩子吹毛求疵,或用考試成績斷定他未來的成就。 秘方 10 讓孩子有安全感  有安全感的孩子遭遇失敗時,不容易喪失自信,也比較會勇敢爬起來再嘗試,不會一直陷在難過的負面情緒裡。而且,安全感是他們探索未知世界,樂於四處嘗試最有力的支持後盾。  孩子的安全感建立在自覺被父母疼愛、重視和欣賞上,「安全感是孩子了解即使追求成就失敗,父母依然會愛他們,」吉姆.泰勒指出,而且這種「愛」是不帶條件,不是他表現傑出、成績優秀,父母才會愛他。  如何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多稱讚、多對孩子說你愛他、撥出專屬孩子的時間陪他、讓他覺得自己在你心目中是重要的。  而當孩子碰上困難時,你能陪伴並協助解決問題,讓他曉得不論發生什麼事,他都能得到你的安慰和支援,而不是「世界上沒人關心我」,或只招來責罵處罰。  「圓滿的成功並非只問功成名就,而是同時擁有快樂和成功,沒了快樂,成功一點也不圓滿,」吉姆.泰勒的話,提供現代父母思考。

抓住寶寶脫離尿布期Timing

2006年03月11日
公開
52

文�臺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 周弘傑醫師 幫助寶寶脫離尿布生活也就是所謂的如廁訓練,一直是父母有些頭痛、又有些難以啟齒的問題。 隨著時代的變遷、科技的進步、社會型態的不同,對於小寶寶如廁訓練的觀念也有很大的改變。當然尿布的材質是其中一項重大的改變。 而一直沒變的是來自於長輩的壓力,爺爺奶奶通常較急於訓練孫子女大小便。 到底要如何幫助寶寶順利地脫離尿布生活,底下就醫學的部分做些探討,希望能提供現代父母一些參考。 ◎寶寶身心要有一定成熟度 在臨床執業的當中,常常被問到「何時開始訓練寶寶大小便才適合?」這個問題與時代、文化、環境背景息息相關,因為旁人或同儕的壓力深深影響這個問題的答案。 2000年有一項觀察研究發表,細數過去一百年來嬰幼兒如廁訓練的轉變,其中生在1920到1940年代的父母,他們寶寶如廁訓練通常開始於12到18個月大時;而生在1960到1980年代的父母對他們寶寶的如廁訓練則通常等到18個月大以後才開始。 這樣子的轉變主要是了解寶寶的如廁行為就如同會走路一樣是一種發展的過程,它的完成需要寶寶動作方面(坐穩、走路、清楚表達自己的慾念、拉下或穿回褲子、括約肌的收放控制等)與心智方面(自我意像、興趣、保持乾淨的慾念、模仿能力、了解便尿意的訊息等)成熟的配合才能達成。 ◎愈早訓練,訓練期愈長 有人研究這些能力在一歲半左右開始,而到三歲左右逐漸發展成熟。既是一種發展的過程,每個小孩的發展速度不一,所以1962年即有劍橋學者提出「以小孩為主的如廁訓練」理論,就是說當小寶寶有某方面的成熟度、準備好了才開始訓練如廁,而不再是以父母的認知來決定開始訓練大小便。 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絕大多數父母開始訓練他們小寶寶如廁集中在兩歲左右。80%左右的小孩在平均兩歲四個半月大左右可完成白天的訓練,到了三歲約有80%的小孩完成了夜間訓練。 這研究也發現男孩完成訓練的時間較女孩來得長些;而老大也稍晚於接下來的小孩,父母對老大的如廁訓練也顯得較憂慮。 2003年小兒科知名的醫學雜誌刊登了一篇有趣的研究。一項對406個在17到19個月大的小孩開始的觀察研究,發現越早開始介入如廁訓練則越早能完成訓練;但也發現越早開始訓練,其訓練期也較長。而對大多數在27個月大之前的小孩而言,加強性的訓練,指的是每天要求小孩如廁三次以上是無效的。他們的研究同時指出,在這樣的年齡開始介入如廁訓練並未出現反效果。 ◎寶寶成熟度如何表現? 上面說到如廁訓練的開始,最好配合小寶寶的成熟度。過早的訓練除了挫折感大外,通常也有造成便秘、拒絕排便與上廁所等退縮反效果的疑慮,對小孩的壓力也會過大。而太晚訓練也會損及自我的意像。那麼有那些線索出現可以讓父母知道小寶寶已經可以著手大小便的訓練了?有學者提出底下幾點可供參考: 1. 小寶寶會模仿父母的行為。 2. 小寶寶可以將東西放置在它該放的位置。 3. 小寶寶可以獨立自由地表達說「不」。 4. 小寶寶表現出對象如廁的興趣。 5. 小寶寶可以走去坐好。 6. 小寶寶可以表達想要解便的慾念。 7. 小寶寶可以將衣服拉下與拉起。 結語 綜合言之,就如我們一直強調的,如廁訓練的達成是小寶寶發展的一個階段,他們本身的成熟與意願是最主要的考量,應該為他們量身訂做,而非以一概全。 不管外界的壓力,好好地陪他們走這段過程,即使是如廁訓練,你也將發現那成長的喜悅。當然,如果您的小寶貝到四足歲白天仍未能達成脫離尿步,也許可以請教您的小兒科醫師。 訓練寶寶大小便的方法 ●讓寶寶先熟悉馬桶的正確坐法,大人坐馬桶時,可以讓孩子有機會看一看。 ●帶寶寶到商店,選擇自己喜歡的練習用馬桶。 ●把馬桶放在最方便使用的地方,剛開始訓練時,讓寶實在您面前坐馬桶,讓他先習慣。然後再讓寶寶自己選擇,要坐在自己的或是浴室的馬桶上,不要用強迫的方式,等他想坐的時候再去。 ●用稱讚的方式,加強寶寶的信心,當寶寶沒有尿溼褲子時,就稱讚他,讓他知道您很高興他沒有尿溼褲子。寶寶會覺得很有自信,對自己有掌控權。媽媽用正面的稱讚方法,可以加強寶寶做「對」事的意願。 通常,寶寶控制大小便的能力,小女孩約在1.5到2.5歲時,小男孩則是 在2.5到3.5歲時,才能達到有便意或尿意後,還能再忍幾分鐘。所以, 在發展完成前,如果先做好準備,可以減少意外發生時的混亂。 http://jarey.uml.idv.tw/popForum/default.aspx?mode=thread&TopicID=166

從"心"學好做父母--孩子最需要的6種養分

2006年03月09日
公開
47

為人父母是一個重大的責任,但有些父母從小就給孩子最好的,卻未必能栽培出一個他們所期待的孩子,而有些父母雖然貧窮、甚至沒有受過太多教育,卻可以教養出快樂又優秀的孩子。  根據許多研究,學歷、財富、權位都與能不能成為好父母沒有絕對的關係,重點在於父母是否能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給孩子最需要的養分。  從孩子身心發展的過程來看,父母可以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包括︰ 《安全感》  孩子一生下來聞到媽媽的味道、聽到媽媽的聲音、心跳,就會自然產生一種安全感,這種安全感會延續到他長大,安全感可以說是生命的主旋律。美國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kson)的研究發現,嬰兒出生至一歲半左右,是發展對人的基本信賴感的階段。孩子一出生,父母就應常常給他擁抱、親吻,回應孩子的眼神、聲音、和他說話,這是建立親子關係最重要的開始。也是讓孩子產生安全感的基石。  如果這個階段,孩子的照顧者常常更換,一下換這個保姆、一下換成阿公阿媽、一下又放到托兒所,這種不穩定的狀態,孩子就不容易發展出與人基本的信賴感,沒有信賴感就沒有安全感,沒有安全感就不容易產生自信心。  教育學者鄭石岩教授特別提醒,人如果從小就缺乏安全感,將來就容易產生心理上的問題,最嚴重的三個問題是︰不安、哀傷、敵意。如果我們從小就把孩子丟來丟去,這三種問題都可能產生。如果一直持續到長大都沒有把這種安全感的缺乏處理好,也可能演變成憂鬱傾向或暴力傾向。  父母如果無法自己照顧孩子,至少讓孩子有一個穩定的照顧者,可能是阿公阿媽或保姆,但晚上最好能和父母在一起。 《親密的家庭氣氛》  為什麼有的家庭能幫助孩子應付各種問題,有的卻不能?英國教育學者史賓賽認為家庭能否給孩子力量,取決於家人之間的感情密切程度,因為不管孩子在外面遇到什麼,家庭總是他的加油站。  美國一九八九年的學業性向測驗最高分落在南達柯塔州,引起許多人的好奇。若從教育資源來看,這是全美教師薪資最低、每個小孩分配到的資源倒數第八的州,但卻有最好的成績表現。他們做了一番研究發現,這個州的離婚率最低、家庭關係緊密、還保持了傳統的價值觀。  長期關心台灣教育的成大醫學院創院院長黃崑巖便特別指出營造家庭氣氛的重要性,他回憶小時後,放學回家總是圍在父母兄長身旁,哥哥喜歡講故事,他們的家庭娛樂常常是飯後聽哥哥說故事。「想想看,一個全家人盯著電視看的夜晚,跟一個全家一起看書、喝茶、說故事的夜晚,有多麼不同,」黃崑巖說。  親密的家庭氣氛可以透過一些方法來營造,像是晚餐時間愉快的聊天,千萬別在這個時候訓孩子。可以一起玩一些家庭遊戲、和孩子談談家裡的往事、與孩子合力完成一件有趣的事情、建立家庭的傳統和儀式等。  父母終會老去,但帶著這份與家庭親密的聯繫,孩子必然會有更多面對未來的力量。 《給孩子一個好榜樣》  如果說學校教育的重點在傳授知識與技能,家庭教育的核心則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品格。在現在傳統家庭結構瓦解、社會價值混亂、媒體的影響力快要凌駕老師時,父母扮演傳遞正確價值觀與進行品格教育的角色便愈來愈重要。  經常在各地演講教育主題的陽明大學教授洪蘭,在她的言談與文章裡,隨時可見她父親的智慧風範,從小她父親便教導孩子用正面積極的態度生活,不奢侈不浪費,「能走的就不要坐車、能坐公車就不要坐計程車。」  洪蘭當年出國唸書,下飛機時只有口袋裡的五十美元,可是她卻一點也不擔心害怕,因為她父親教過她「一身養一口」,只要學會過簡單的生活,就很容易面對未來。父親當年是法官,收受「好處」的機會很多,但洪蘭的父親卻清廉自持,為了養活一家人需要多賺點錢,他辭去法官做律師。  教育部醫學教育委員會主委黃崑巖的父親,在日據時代擔任警察,黃崑巖回憶當時常有人到家裡送禮給父親,父親在知道之後都會立即將禮物退還,以避免惹人嫌疑。光復之後,許多在日據時代擔任公職的人都被鄉人毆打,他父親卻依然受到尊重,主要是因為他擔任警察時為人公正、不貪不求,而能獲得大家的諒解尊重。  給孩子一個好榜樣,這是送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因為孩子從出生開始,就透過模仿從父母身上學會許多事情,不管你願不願意,你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也不知不覺中內化成他品格、價值觀的一部份。這也是為什麼許多教育學者會提醒父母,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就需要先成為那樣的人。在教育孩子之前,先面對自己。 《發現孩子的特長,引導出孩子最好的一面》  做父母有時必須像個偵探,從與孩子互動中觀察出孩子的特長,並引導出他最好的一面。 孩子的特長往往在許多地方展現出來,父母可以觀察孩子在做哪些事情時最投入、最能專心、並且感到最愉快,這往往就是興趣所在。如果父母能夠給孩子的興趣一個發展的空間,並在身旁提供他需要的協助與環境,在他遇到學習瓶頸的時候陪伴他一起面對困難,孩子通常能夠培養出主動學習的習慣與能力,因為動力來自於自己的興趣,學習的效果會比父母師長外在勉強的學習效果好很多,也更能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培養孩子健康的習慣》  希望孩子健康是所有父母的願望,但根據最近幾年的統計,我們的孩子在身心健康上都呈現了警訊。在台灣有超過五分之一的小一學童就已經有近視眼,也有將近四分之一的小學生體重過重,台灣兒童罹患憂鬱、自殺的數字,在各個不同的調查中都亮起了紅燈。缺乏健康概念、忽視培養孩子良好健康習慣的父母,讓我們的下一代正邁向健康弱化的危機中。 從孩子很小開始,就是培養健康習慣的重要時機,例如︰從小就養成孩子均衡飲食的習慣,讓孩子多吃蔬菜水果,限制吃垃圾食物的機會、少喝含糖飲料,孩子過胖與蛀牙的機會就小很多。  現在許多家庭邊吃飯邊看電視,更是對身心最大的危害,根據許多醫學研究顯示,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的小孩容易成為小胖子,而且容易發生營養不均衡的問題。  父母也應該從小就陪孩子多運動,養成孩子運動的習慣,必定讓孩子終身受益,運動不但有助體能發展,常運動的小孩也較開朗靈活,對身心甚至人際關係都有幫助。  一旦為人父母,關於照顧孩子的健康知識是一門必修的學分,因為孩子的健康是一切的根基。 《當孩子情感的啟蒙者》  父母對孩子自然流露的愛,是對孩子最好的情感啟蒙。教育學者史賓賽認為,在一個人的教育中,情感起著重要的作用,道德告訴我們該怎麼做,理智告訴人們用什麼方法做,而情感告訴人們,願意怎麼做。孩子一生許多精彩的故事、高尚的行為,都來自於情感。  父母對他人所流露出來的溫暖關懷、對大自然所表露的欣賞與尊重都深刻地啟發著孩子的情感智慧。  父母應常常對孩子表達你的愛、讓他感受你的關懷,也教導他能夠感恩並表達他的情感。 心理學者游乾桂覺得,父母有時就像心理醫生,有些話和感覺一定要讓孩子知道,讓他感受到「我什麼事情都願意為他耽擱,即使他失敗了也愛他、也願意扶他一 把。」讓家庭成為孩子心靈的活泉,使內在有源源不絕的生命力。  當父母是一個漫長的摸索過程,人天生雖具有某些母愛、父愛的本能,卻不是天生就知道如何做父母。做父母是一輩子的學習,而當孩子長大了還願意千里迢迢回來看你,想念你、愛你、尊敬你,那時你就會知道,身為父母的你已經獲得了最珍貴的回 報,那就是子女永恆的愛。

學習是一種過程 不是結果

2006年03月08日
公開
51

幼教博士 陳姝伶 著 談到學習,有一個重要的觀念要和大家分享,那就是:「學習是一種過程〈 learning is a process〉,不是結果。」這個說法曾經引起一些爸爸媽媽的疑慮:「過程是什麼,實在不懂。我們只知道當別人家的孩子會了一些東西,而我們的孩子還不會時,我們會有壓力,擔心孩子跟不上別人。怕我們沒有盡到做父母的責任。」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心,可以體會。只是,陪孩子成長的路上,請別急著看短期的結果;我們要給孩子的,應該是一輩子可以用得上的東西。 是什麼東西呢?就是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動機。 「外星人是什麼?」 一個孩子能不能有強烈的學習動機,能不能有正向的學習態度,和他把學習重點放在過程或結果有很大的關係。 舉個例子,就可以把「學習是一種過程」的想法解釋得更清楚。 兒子四歲時,有一天無理取鬧,我就笑他好像一個外星人(alien),有理講不清。兒子從來沒聽過alien這個名詞,馬上停止哭鬧,問我:「媽媽,什麼是alien?」我靈機一動,把家裡的E.T.錄影帶拿出來,陪他一起看。當電影演到E.T.把幾團黏土放在空中,指著那些旋轉的球說「 home」時,我對兒子說:「那些轉來轉去的球,很像我們的太陽系。」 電影結束後,兒子問我說:「媽媽,你剛剛說的太陽系是什麼東西?」為了讓兒子知道什麼是太陽系,隔天我們就到圖書館,借了一些天文方面的資料。兒子一看到那些星球圖片,便愛不釋手,也就展開了整整一年的天文之旅。 在那一年裡,兒子腦子想的、嘴裡說的、筆下畫的或寫的,幾乎都離不開星球。我也順著他的興趣,提供他各方面與天文有關的資訊,除了帶他去借各種圖書外,我們家也有了各種星球的掛圖和拼圖;還介紹他聽Holt作的The Planets交響曲,他選擇觀賞的錄影帶和玩的電腦軟體也都與天文有關。 每個月,我們還帶他參加天文協會舉辦的觀星活動。在那一支支的天文望遠鏡裡,我們驚喜的看到月亮、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兒子提出來的那些我們回答不出的問題,都從那群業餘天文學家身上得到了答案。 體驗學習的樂趣 因為抱持「學習是一個過程」的原則來陪兒子成長,我們提供種種活動的目的,不在於他能不能記住或學到很多天文知識,而是想讓孩子經由各色各樣的學習過程,體驗到學習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藉此鼓勵並培養他的學習動機。 一年之後,兒子的興趣轉移到世界地理,我們也隨他轉入另一個學習旅程,家中又是另一番景象。 現在孩子已經七歲半了,當初記得許多有關天文方面的細節,已不復存在。有時想想,好像很可惜,但其實那並不重要。因為經由當年的學習經驗,現在他需要天文方面的知識時,已知道怎麼去找資料。 更欣慰的是,我們這種順著他的興趣引導他學習的過程,留給他的美好印象,使他在面對其它不知道的事情時,會一心一意地要查個水落石出。這種強烈的學習動機,就是我前面所說孩子一輩子用得上的東西。 允許孩子犯錯 培養孩子的學習動機很重要,而孩子碰到學習瓶頸或困境時,鼓勵他坦然面對的正向學習態度,則是另一個要點。 當孩子有正向的學習態度時,遇到問題,他會對自己說:「我可以試,我可以想辦法解決。」而不是想都不想就以「我不會」一句話,把問題推給父母或老師。 怎麼做可以讓孩子有正向的學習態度?答案很簡單,在學習過程中,要允許孩子犯錯。把犯錯當作是孩子學習過程中的自然現象,去包容孩子的錯誤,孩子從你的包容中,就可以學習不怕犯錯,瞭解碰到問題時,不必懊惱。 曾經有一位科學家被問到成功的秘訣時,講了一段小時候〈約三歲〉的記憶。 他說:「有一天,我開冰箱拿牛奶,手一滑,奶瓶掉到地上,牛奶灑了一地。媽媽看了,只對我說:『好久沒看過這麼大的牛奶坑〈 puddle 〉了,你一定很想玩,給你十分鐘好好玩一下』,十分鐘以後,媽媽說『犯錯並沒有關係,但是,要去面對它,承擔後果。所以,這兒有抹布、海綿和拖把,任你挑,我們把地板清乾淨。』 等地板清理好了,媽媽又說『奶瓶沒能拿好,可能是方法不對。讓我們到後院去,也許可以找出問題的癥結,下一次,就不會把牛奶灑了一地』。在院子裡,媽媽把奶瓶裝滿了水,我就一次又一次的練習,終於領會了拿穩奶瓶的訣竅。 整個過程中,我學到犯錯並不可恥,重要的是要能接受事實,知道為什麼犯錯,更進一步找出可行方法,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這個觀念在我做實驗屢次失敗時,不會氣餒,反而把失敗當作是下一次成功的希望。」 這位科學家媽媽的智慧,把孩子犯錯的時候變成教育的機會,想辦法把問題解決,而不急於去處罰、責怪孩子。這就是培養孩子正向學習態度的典範。 讓孩子自己找出正確答案 一般而言,做父母的在孩子犯錯時,直覺反應就是去糾正它;在孩子有問題時,則馬上提供答案。不過,不管是更正或解答,答案是由孩子自己找出來的,還是由父母或老師直接給的,對孩子的學習態度會有不一樣的影響。我的建議如下: 第一,不要急著給孩子正確的答案,留給孩子一些思考空間。譬如,我的女兒〈五歲〉喜歡在她的圖畫後面標上日期,有時候她會問我:「媽媽,今天是幾號?」我從不作正面回答,而是說:「昨天是八號,你想今天是幾號?」或「明天是十號,你想今天是幾號?」若要更有挑戰性,我就會說:「大前天是六號,你想今天是幾號?」女兒在這種刺激下,不但自己會去推算日期,也澄清了前天、大前天、後天、大後天等的觀念。 這個例子印證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理論:每一個孩子天生都有他們主動學習、思考的能力。我們如能多給予機會,孩子就可以繼續保有那一顆活潑的心。直接給予答案的結果,孩子往往變成被動學習者,碰到問題,只有兩手一攤,求助大人了。 孩子有犯相同錯誤的權利 第二,允許孩子犯同樣的錯。前面提到我們可以跟孩子一起討論,並找出其他可行方法,以避免犯相同的錯誤。但不要忘了,孩子終歸是孩子,受限於他們目前智力和理解力的成熟度,還是可能犯相同的錯誤,我們要能接受這種情形。 學習上一再出現相同的錯誤,通常有兩種可能:一是孩子目前的認知發展階段沒辦法突破。這種情形,父母暫時不要勉強孩子一試再試,這會讓孩子和你都有很大的挫折感。父母可以做的是陪孩子複習一些能勝任的問題,再慢慢找出哪兒出問題了。 另一個可能是大人講解的方式,孩子沒辦法領會,許多對大人來說是那種想都不用想的簡單道理,卻是孩子的大難題。我有位朋友回憶她二年級做減法時,一直不懂由十位數借位的意思,考試錯了,回家就挨罵,媽媽教她時,一直說:「個位數這兒不夠,就向隔壁借1,就是借1啊!」這位朋友說:「我實在不懂,後來只好用背的。印象中,一直到六年級了,才弄懂借位的意思。但是現在一想到數學,媽媽那『借1!』的聲音依稀在耳邊,對數學我一直沒什麼好感,也沒有信心。」每一個學習的困境,對孩子來說,都是他自己突破自己,前進到下一個智力或心理的重要時刻。所以,孩子一再犯錯時,先別急著責怪他,靜下心檢討一下自己的表達是不是不夠清楚,是不是符合孩子目前的能力,然後換個方法再試試看。否則,不但問題沒解決,還可能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和學習的動機,得不償失。 耐心澆灌,終有收穫 最後,希望各位爸爸媽媽不要擔心,當我們以「學習是一種過程」的心態陪孩子成長時,他不會比別的孩子差的!培養孩子積極的學習動機,和不怕犯錯的正向學習態度,就像栽植一顆果樹一樣雖然不是短時間就可以得到成果,但認真的灌溉、施肥,耐心的等待,我們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本著作權為陳姝伶博士所有; 如欲轉載, 請先徵求 陳姝伶博士 本人許可 (本文曾刊登於信誼基金會的學前月刊上)  

輸不起的孩子

2006年03月07日
公開
45

玩遊戲時,難免有輸有贏,可是為什麼有的孩子卻總是輸不起呢?當孩子逐漸從單獨個體走入與他人互動的真實世界時,和友伴間競爭與合作的情形常讓他們不知所措。 常在親職座談會時會遇到家長提這樣的問題,有些孩子總是輸不起,每次興致勃勃的玩,結果總是以不歡而散收場,或是哭鬧著說: 「我不玩了,這樣不公平,每次都你贏!」每次玩遊戲輸時,不是哭鬧,就是要改變遊戲規則,一定要贏才可以。 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自我中心」是學前幼兒的一項重要特質。由於認知能力的限制,這個時期的兒童,不管在情感、語言、思考或是人際關係中,皆流露出以自我為中心,不顧他人的現象。父母若能先知道此點,就可以平常心看待孩子這種輸不起的行動,再來適當輔導。 孩子輸不起,是因為得失心比較重,在乎別人看待他的眼光,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此時就需要大人給予適當的機會和情緒輔導。孩子在受挫時,常會出現哭鬧或是攻擊等負面的情緒反應,此時適度的安慰是絕對必要的。許多家長面臨類似問題時,只顧著處理孩子因輸不起而產生的行為,比如責備孩子的賴皮,但這樣不能解決孩子的問題。較好的做法,應是先安撫孩子受挫的感受,接納孩子的情緒反應,聽孩子的傾訴,等孩子的情緒緩和下來後,再與孩子一起討論解決的辦法。 此外強調遊戲過程中的趣味性,而非遊戲的結果。假如孩子在遊戲過程中獲得獎賞,應讓孩子了解獎賞的獲得,是由於他本身的努力,而不是因為他打敗了別人;或者,藉由降低孩子遊戲中的競爭性,拉近輸和贏之間的差距。 家中有三、四歲孩子的爸媽,常抱怨孩子越來越會「計較」,甚至「故意」搗蛋或出怪招,或變得很依賴、黏人,這是因為孩子正在發展對於「競爭」狀態的處理技巧。當孩子逐漸能夠掌控自己身體與語言的同時,他也從單獨個體走入與他人互動的真實世界。此時,孩子必須學習一些社交技巧來面對不同的情境,例如:表達自我、請求別人、遵從規範。 而五、六歲的孩子則會面臨較多來自同儕間的競爭,如:搶奪玩具、炫耀穿著,甚至只是在談論心目中的卡通英雄時,都會引起孩子「競爭」的情緒。 競爭可能帶給孩子某種程度的危機,但孩子也可能從中學習分享與合作所帶來的樂趣。瑞典兒童與家庭治療師Annika Bjork,對於父母在孩子面對競爭時的處理上,提出「4P」建言: 1. 隱私(Privacy):容許孩子保有個別的玩具、空間以及與父母單獨相處的時間,讓孩子不覺得是被遺棄、拒絕或是懲罰。 2. 讚許(Pretty):發掘孩子美好的特質,瞭解孩子的所長,多鼓勵孩子發揮他的能力,肯定他所做的努力。 3. 提供(Provide):在生活中為孩子提供機會,並教導他如何與父母以外的人相處,在面對競爭、衝突的情況時又該如何處理,以及該如何與人分享、合作等。 4. 力量(Powerful):培養孩子具人際互動中競爭與衝突的力量,同時,也讓孩子 相信父母的臂彎永遠為他張開。 在現實的社會中,競爭是無法避免的,儘管我們都希望孩子成為贏家,但是只要孩子盡了力,不管結果如何,父母都應該給孩子由衷的讚美和鼓勵。 http://www.baklice.com.tw/baklice4/4-3-18/baklice4-3-18_3.htm

"愛"不厭詐

2006年03月06日
公開
40

∼獻給哈維爸爸∼你知道嗎,愛裡面常常有詐,它使用的手段雖然是「詐」,但最主要的目的是「愛」。    ●為清潔工而掃:兩全何樂不為?   有一天我到朋友家去。 「糟了!我忘記今天清潔工要來。」那女主人聊天聊到一半,突然跳起來,拿著掃帚東掃掃、西掃掃,再把掃到的髒東西倒進垃圾桶。 我好奇地問她,清潔工不是就要來了嗎?為什麼反而自己掃。 那女主人笑笑:「因為我不能讓她覺得我一個禮拜都不打掃,把工作全留給她。當她看到垃圾桶裡有我掃出的髒東西時,感覺會比較好。」 話才說完,清潔工就到了,因為我們都在客廳聊天,她叫清潔工先進去清臥室,而且立刻去臥室開了冷氣。 「妳很體貼。」我說。 女主人點點頭:「對!我為她開冷氣,她會感謝我,而且因為有冷氣,她會清得比較仔細,汗水也不會到處滴,所以受惠的還是我。」 請問,這主婦詐不詐? 但是那詐裡是不是有愛?愛她的清潔工,也愛她自己的家。   ●甘願彼此利用:得其利聰明! 再說個境界更高的「愛不厭詐」。 有個美國慈善團體的負責人對我說,好多家長現實極了,當她發動高中生賣檸檬水募款的時候,那些家長居然先開條件,要他寫謝函,以便孩子作為申請大學的好資料。 「可以啊!」他說:「為了給可憐人多募一點錢,我當然答應,而且你知道嗎?那些孩子愈付出,愈有感動,進大學之後,都回來幫忙,成為我們的義工。」 想想!那些家長是不是很詐? 但他們「詐」是為了幫助孩子進入好的大學。 那慈善團體的負責人是不是也很詐? 但他「詐」是為了幫助更多可憐人。 結果,他們彼此利用,因為美國大學非常重視公益活動,孩子都進了好的學校;又由於口耳相傳有這好處,於是有更多高中生投入義賣活動;加上「回頭」來幫忙的大學生,那慈善團體愈做愈成功。   ●機會教育:兩面光亮 高明 再舉個例子: 我以前的一個同事,說他太太有一陣子對他岳母講話很不客氣,他看不過去,又不好勸,於是想了個妙招──他不罵自己太太,卻對著女兒說: 「妳媽媽對阿媽講話那麼兇,只怪阿公早死,但我先警告妳,將來如果我活著,跟妳一塊兒住,妳對妳媽媽這麼不禮貌,我一定立刻冒火。」 他故意把話讓太太聽到,果然效果奇佳,太太對老阿媽的態度立刻改變了。他藉機會一次教育了兩個人,還暗助了老人家,你說高明不高明?   ●招愛到三個人:心性弱點 詐得妙 我太太也是「愛不厭詐」的高手。 有一天她看我在吃木瓜,怕我的血糖太高,居然不跟我說,而跑去叫女兒:「妳爸爸在吃一個大木瓜!妳去分他一半。」 女兒搖頭,說她不愛吃木瓜,我太太就繼續說:「可是妳爸爸不適合吃太多,為了他多活幾年,又只有妳能搶得下他的木瓜,妳就去要半個吃吧!」 女兒果然立刻跑來分走我半個木瓜。 她那些話都被我聽到了,怨她「耍詐」。 太太居然一笑:「我不是對你耍詐,是對女兒,因為女兒太不愛吃木瓜了,她只有為了愛你,希望你少吃一點,才會過去分你的木瓜。 我是為了愛你,也是為了愛她,於是利用了女兒愛你,和你疼女兒的弱點……」 我聽了,半天會不過意來。   天哪!她這一招居然發揮了三個人之間的四個愛。   這就是我說的愛不厭詐,它使用的是詐,發揮的是愛; 即使有詐,也不對任何人造成傷害,只可能促成更多人好!   《 愛不厭詐,不是惡意欺騙,而是以愛養愛、愛的雙贏! 》

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第28次上隨選)

2006年03月05日
公開
44

有時我們在溝通時.會不自覺地用一些『否定式』、『命令式』、或『上對下』的說話方式 例如:『你錯了,你錯了,話不能這麼說』 或是『唉呀,跟你說過多少次了,你這樣做不行啦!你怎麼那麼笨,跟你講你都不聽……』 一般來說,人都不喜歡『被批評、被否定』 但是,有時我們在言談間 卻不知不覺地流露出『自我中心主義』和『優越感』 覺得自己都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 可是,有句話說:『強勢的建議,是一種攻擊』 有時,即使我們說話的出發點是良善的、是好意的。但如果講話的口氣太強勢、太不注意到對方的感受。 則對方聽起來,就會像是一種攻擊一樣,很不舒服。 所以,有時候我們的心中會有一種慨嘆… 你知道嗎?其實,我滿贊同你的想法,但我很不喜歡你『講話的口氣』 其實,我滿同意你的見解,但我很不喜歡你『講話的態度』 有時,我們會說: 『我這個人很理性啊,你看,我的門都是開的,大家隨時都可以進來和我溝通啊』可是,如果『我們的門是開的,心卻是關的』,又有什麼用呢? 因此,在溝通時,必須注意到對方的感受,畢竟每個人都有『自我尊嚴感的需求』,每個人都希望被肯定、被讚美、被認同、被附和,而不喜歡被否定、被輕視 所以,即使雙方意見不同 但必須做到『異中求同、圓融溝通』,『有話照說,但口氣要委婉許多』 中國人造字很有意思,想想『我』這個字,是哪兩個字的組合呢? 是『手』和『戈』 「我」字,竟然就是「每個人手上都拿著刀劍、武器」所以每個人都常做「自我防衛」,來保護自己 但是,在溝通時,人除了防衛自己之外,也要站在別人的立場來想,善用「同理心」,也學習控制自己的『舌頭』,『在適當的時候,說出一句漂亮的話;也在必要的時候,及時打住一句不該說的話』 因此,我們必須學習 『不要急著說、不要搶著說,而是要想著說』 絕對不要『逞口舌之快』而後悔,因為說話是沒有『橡皮擦』、沒有『立可白』的,不能再把話擦掉呀 另外,職場溝通中,我們必須學習『情緒忍受力』和『挫折容忍力』 因為,『脾氣來了,福氣就沒有了』 在我們碰到棘手的問題時,必須先靜下來、勿衝動行事,也學習『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免得事情愈弄愈糟糕 有句話說: 『生命的長度是上帝所給予的,但生命的寬度卻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 的確,我們雖然不能控制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控制生命的『寬度』 我們都可以在工作中,學習做更好的溝通,使人際關係更圓融,也使生命過得更漂亮、更有意義,不是嗎?

不要把電視當保姆

2006年03月04日
公開
51

陳姝伶 博士 著 最近,在一次聚會當中,有位媽媽提出一個問題:我對該不該給孩子看電視很掙扎,因為不給他看,擔心他到了學校好像不能和他的朋友有共同的話題;給他看嘛,又怕電視節目中的暴力鏡頭會對他產生不良的影響,我應該怎麼辦才好? 0∼5歲的幼兒不看電視最好 電視的使用,的確是很多幼兒教育學家所反對的。因為,幼兒最好的學習方法和場所,應該是在日常生活中,他可以碰撞 、觸摸的環境。電視的觀賞,純粹是一種被動的學習;更何況電視所提供的資訊,有許多並不適合幼兒的心智發展。 五歲以前的孩子能夠不看電視最好。當然,有些媽媽反應:〝有時候很忙,電視是唯一可以把孩子安定下來的工具,所以,不讓孩子看電視似乎不太可能。〞如果看電視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一般而言,孩子兩歲以前,最好不要讓他看電視。五歲以前,看電視的時間,一次最好不要超過30分鐘,一天最多一個小時。 選擇一個好節目是父母的職責 另外,許多電視節目的安排是以賺錢為目的,而不是以對孩子有沒有教育功能為考慮。所以在節目的選擇上是父母非常重要的責任。怎樣的節目算是好的節目呢?內容主題是第一個要考慮的,總是要選一個內容是適合孩子目前心智發展階段的節目。另外內容的表達方式,如果有很多閃爍的畫面和太多音響效果的都要盡量避免。 號稱教育性的節目仍要慎選 美國有一號稱以教育為主的兒童節目,叫作芝麻街,據說短短一小時的節目就要花費美金一百萬元以上。可是,就有一些研究指出芝麻街對幼兒的大腦發展是弊多於利。主要原因是:在短短一個小時之內提供了太多的資訊,而且有些資訊對幼兒並不是很恰當,這樣子的結果是在逼迫孩子的大腦處理一些他目前發展階段沒有辦法做的事。長期下來,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是不好的。另外一個缺點是,因為節目裏頭常常有一些閃爍的鏡頭,或是一些搖滾音樂配布偶人物的又唱又跳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這樣子的結果,讓孩子日後在比較安靜的學習環境時, 會產生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的現象。最近幾年,美國發現學齡兒童裏沒辦法集中注意力的孩子有逐年增加數目的趨勢。刺激過多的電視節目(和廣告), 可能是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 內容簡單、步調緩慢的節目最好 所以,對五歲以前的孩子應該選擇內容簡單、步調緩慢的節目讓他們觀賞。舉一個例子: 信誼基金會出了一套〝國際視聽之旅〞的錄影帶,是美國一些兒童故事書改編成的動畫錄影帶,內容的表達和緩,加上故事本身也很有趣,算是比較適合幼兒看的影帶。現在仿間的錄影帶種類非常的多,有來自世界各國的翻譯錄影帶,也有國人自己創作的,要怎麼選擇,請爸爸媽媽們多多的費心了。 對大人是很稀鬆平常的鏡頭,對孩子卻會產生不好的印像 看的內容很重要,怎麼看電視是另外一個要了解的重點。讓孩子看電視,一般用錄影帶的方式,會比讓孩子看由電視台直接放映出來的節目好。我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因為,電視螢幕出現的鏡頭,有時對大人是很稀鬆平常的,但對於孩子卻會產生不好的印像。這個不好的印像,有時會讓孩子產生一些負面的情緒,譬如焦慮、擔心、和害怕等等。而且,這些情緒有時候不會當場就發生,有時候會在兩三天之後才出現。所以,有些時候爸爸媽媽們會很困惑,沒有發生什麼特別的事情,為什麼孩子最近晚上常常起來大哭,或即使白天,情緒也非常不穩定,比較容易發脾氣或動不動就哭。所有這些行為,很有可能是因為他在看電視時看到某一個鏡頭所產生的後果。 我這個論點,是從我孩子身上體會出來的。在我兒子四歲的時候,有一次,我們一起看了一部電影。電影內容是是在描述一部載有化學氣體的卡車翻倒了,氣體瀰漫到鄰近的森林裏,林中有一隻小鼬鼠因為吸到的毒氣昏迷,有兩隻勇敢的小動物,千辛萬苦地去找了一株靈草,回來救了小鼬鼠。整個故事的主題包含了污染問題,還有寶貴的友情,最後是 happy ending。兒子在看電影的時候很開心,尤其是最後小鼬鼠醒過來的時候他最高興。可是當天晚上,兒子躺在床上翻來翻去,怎麼樣也睡不著,我問他為什麼的時侯,他跟我說:「媽媽,好可怕!」我說:「什麼事情好可怕?」兒子回答說:「電影裏頭的小鼬鼠,一開始很高興,突然間,就倒在地上不動了,好可怕。」我就說:「可是最後他被救活了,醒過來啦。」兒子說 :「我知道啊,可是還是很可怕。」我就問他:「你覺得很可怕,是不是在擔心自己也會像他一樣,突然間倒下去一動也不動?」兒子點點頭。我終於知道兒子在擔心什麼事了。我告訴他生病有很多原因。為了安他的心,我告訴他血液裏有白血球,是身體的警察伯伯,會幫忙消滅體內細菌,保護每個人。我們也同時討論了一些可以讓身體健康的事,譬如,吃營養的食物、手常常洗乾淨、運動等等。討論完了,兒子的心也安了,很快就睡覺了。這個經驗,讓我深深的體會到,有些對我們大人不覺得有問題的故事或畫面,對孩子呢,確會產生困惑,擔憂,害怕,幸好我的兒子把他的想法講出來了,我才有機會幫他解惑,那麼,有多少孩子,不能流利的表達他們心中的想法的時候,父母親想幫都很難。 陪孩子一起看電視 要避免這種情形,有些方法可以提供給大家作參考。第一、是陪孩子一起看電視。我自己的做法是,買或借回來的錄影帶,我一定自己先看過一遍,確定沒有不當的鏡頭和內容,才讓我的孩子看。孩子第一次看錄影帶的時候,我一定陪在一旁,邊看邊觀察孩子的反應,也認真的聽孩子在看錄影帶時說了些什麼話,如果有負面的反應,我就會把錄影機暫停,跟孩子們把看到的內容討論、澄清一下。這樣子的作法,孩子就可以免去不必要的憂慮和害怕。 把電視節目錄下來 第二、是把由電視台直接放映的節目,邊看邊錄下來。邊看邊錄的一個好處是,如果你的孩子因為看電視產生了一些負面的情緒,把錄下來的片子倒回再看一遍,也許可以幫你找出一些蛛絲馬跡,幫忙把孩子的困惑解除。邊看邊錄的另一個好處是,孩子有時候看到一個節目,會想要重複地看,這種重複,事實上是幼兒學習的一個很重要的過程。因為他們就是需要靠這種不斷的重複來加深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和了解。所以一個好的節目讓孩子重複地看,是沒有什麼不好的。 把電視變成助手 我有兩個小孩,一個十歲,一個十二歲。一直到現在,他們仍然受一天電視和電腦加起來不能超過一小時的限制(偶而,看電影時例外)。除了他們已經看過的節目之外,我一直是陪著他們看電視的。我們會一起笑、一起哭。有時會對劇情做一些評論,對裏頭人物的性格,解決事情的方法等等做一番討論。我更是,趁機把一些倫理道德和價值觀念,在適當的時機提出來,讓他們有比較、思考的機會 。譬如,我們如果看到暴力的鏡頭, 我們會討論暴力是不是一個很好解決問題的方法,什麼樣的人和什麼樣的心理,會喜歡使用暴力,使用暴力的結果又是什麼呢?所以,電視絕不我的保姆, 我把它變成是我和孩子之間溝通的一道橋樑。 五官的學習對幼兒最真實 電視既然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能避免的一項科技產物,我們做父母的只能說要懂得去善用它。平心而論,適合幼兒的節目,真的是少之又少。五歲以前的孩子,最重要的是讓他們能夠用他們的五官,去聽、去看、去聞、去嚐和去觸摸他們周遭的環境。把遊戲和學習溶入於日常的生活當中,這才是最真實的學習。

陶子的文章~只要你覺得幸福

2006年01月06日
公開
45

阿鵑的男友,身高180,不管穿西裝或休閒衫, 看起來都那麼挺拔; 在國外讀過書的他,非常有紳士風度, 不但會幫忙開車門、拉椅子、 提東西、還熱情的常把「我愛你」掛在嘴上; 情人節、生日、紀念日從不忘記, 蠟燭鮮花小鑽戒,他從不吝嗇, 阿娟有這樣的男友,真令人羨慕。 ****** 小芬的男友,看起來帥氣又帶點頹廢, 留及肩膀的長髮加上一點鬍渣, 叼起煙來迷死人。 他會接送小芬上下班,陪小芬去買菜, 偶爾還會帶小芬上山下海找浪漫, 看城市的星光或者樹林間的雲海, 當流星劃過,他會深情地看著小芬: 「我剛許了個願,要生生世世和妳在一起。」 更別提二人開車到平溪, 在天燈上寫著天長地久, 然後頭靠著頭地一起目送它飄上天際, 所有的姐姐妹妹們羨慕死了,羨慕死了。 ******* 小貓有個脾氣很好的情人, 她生氣的時候他在一旁哄著; 她發火的時候他靜靜地遞上一杯果汁; 她嘮叨的時候他不回一句話; 等小貓氣消了,他會給她一個深深的擁抱, 仿佛一切都沒發生過。 他總是非常溫柔地照顧著小貓、 小貓的家人、小貓的狗。 只要他有空,總是戴著棒球帽, 跟在小貓身旁,像個守護神般地隨伺在候。 ******* 別人的情人,總是那麼好。 單身女子在一起總是說: 好的單身男人都名花有主,要不就是Gay!」 聽起來,真有一種颱風來衝到便利商店, 發現泡麵和吐司都被搶光的悔恨。 真的只是因為動作比別人慢嗎? 或者只是像英國作家艾倫. 狄波頓以馬克司主義來解釋愛情, 只要在自己手中的,都沒別人的好。 是妳的情人不夠好,還是自己有問題? 是不是一個人活得太久,而忘了如何與別人相處? 是不是太以自我為中心而忘了別人的感受? ******** 妳知道嗎? 阿娟的男友其實是靠家裡吃飯的公子哥兒, 每找一份工作就嫌累, 不出一個星期,就又辭職繼續遊手好閒; 有時候,阿娟也希望他有點骨氣。 小芬的男友其實沒什麼財務觀念, 自己一個月的薪水不夠花, 還會伸手向小芬要錢, 另外,他的母親更是為了錢常向他們叨唸, 還三番兩次地向小芬「暗示」: 「我們家兒子不是沒錢成家,因為他要養我……」弄的小芬一愣一愣的。 小貓的男友倒還好,有工作、 有積蓄、有責任感、沒有愛錢的媽媽。 小貓和男友「唯一」的問題是, 已經快一年沒有性生活了。 他容易累,身體不太好, 對做愛興趣缺缺………..。 問小貓自己想不想?小貓無奈的嘆了口氣: 「想又能怎樣?他不要啊…….」 於是我們明白了,情人之間不是只有手牽手衣冠楚楚的樣子; 情人之間不是只有幫忙開車門、 一起點天燈的那一瞬間, 情人也是人,都有弱點, 都有煩人的家人、工作、習慣, 或者,還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妳還覺得,別人的情人都那麼好嗎?

原來你是愛我,只是你不曾開口

2006年01月02日
公開
47

我告訴你說:〔我今天掃樓梯時,差點從樓上摔下來。〕 本來我以為你會安慰說:親愛的,小心點。 但,你說:〔掃慢一點不得了。〕 我傷心,覺得你不愛我、不在乎我。 後來,我發現我們的樓梯異常的乾淨,乾淨的都不用我掃,一個月後我才發現,那是你每二天抽出五分鐘的結果。原來你是愛我的,只不過你不說,這是你愛的方式,跟大家不同。 我告訴你說:〔我的車子壞了,我走了半小時的路才走到車站。〕 本來我以為你會關心說:怎麼不坐計程車,妳累不累。 但,你說:〔反正很近,妳也順便減肥。〕 我生氣,覺得你不愛我、不關心我。 第二天,我發現你留在桌上的你的車鑰匙,以及為我準備的豐富早點,我才發現,原來你是愛我的,只不過你不說,這是你愛的方式,跟大家不同。 我告訴你說:〔我的青菜炒焦了,你忍耐點吃。〕 本來我以為你會安慰說:沒關係,只要妳炒的菜我都愛。 但,你說:〔一看就不想吃了,實在沒味口。〕 我傷心,覺得你不愛我、不疼我。 後來,我才發現每次想丟掉的菜都在進垃圾筒前憑空不見了,你的嘴留有氣味,你的唇留有証據。我才發現,原來你是愛我,只不過你不說,這是你愛的方式,跟大家不同。 我告訴你說:〔我想要去北海道、荷蘭等國家欣賞那一大片壯觀的花海。〕本來我以為你會關心說:妳想去哪,我們來計劃計劃,即使是敷衍幾句了事也好。 但,你說:〔真是無聊,花大把的銀子去那種無聊的地方。〕 我生氣,覺得你不愛我、不懂我。 後來,我發現家裡的旅遊雜誌,不管是國外還是國內的報導,只要是有賞花介紹的那一頁,頁角就有摺痕,頁面就有你的筆記記錄。我才發現,原來你是愛我,只不過你不說,這是你愛的方式,跟大家不同。 我告訴你說:〔我的頭髮掉的好嚴重,可是醫生都說沒怎樣,我好怕我會變禿頭。〕 本來我以為你會安慰我說:哪有,妳頭髮看來還是很多。 但,你說:〔妳這才知道妳的頭髮亂掉,家裡的地板都是妳的頭髮,好髒。〕 我傷心,覺得你不愛我、不在乎我。 後來,我發現家裡的地板少了很多我的掉髮,我以為我真的不再掉髮了,所以我開始有了不會禿頭的自信。但,在你出差的那幾天裡,我才發現地板的頭髮又變多了,圾筒裡也找到一堆用報紙覆蓋住的毛髮。我才發現,原來你是愛我,只不過你不說這是你愛的方式,跟大家不同。 我告訴你說:〔我跟朋友出去,晚上會晚點回來。〕 本來我以為你會關心我說:跟誰出去?小心點,記得撥電話或早點回家等問話。 但,你說:〔隨便妳,妳高興就好。〕 我生氣,覺得你不愛我、不關心我。 後來,我在負氣拖到半夜3點才回家時,我看到你坐在沙發上的睡容。我才發現,原來你是愛我,只不過你不說,這是你愛的方式,跟大家不同。 我告訴你說:〔我的大姑媽來了,肚子好痛。〕 本來我以為你會安慰我說:忍一忍,一天就過了。 但,你說:〔女人真麻煩,受不了。〕 我傷心,覺得你不愛我、不疼我。 後來,家裡的零食櫃裡多了好多巧克力及紅豆,是你買的,但你一直沒吃,直到一個月過了,你在我月事的前後一星期卻天天煮著紅豆湯。我才發現,原來你是愛我,只不過你不說,這是你愛的方式,跟大家不同。 我告訴你說:〔這是我為你挑選的外套,是從去年換季就買的,藏了一年,現在新的冬天將來,我將這一季的第一股溫暖獻給你。〕 本來我以為你會感性的回答我說:謝謝妳,親愛的,這是我一季的溫暖也是一輩子的回憶。 但,你說:〔還不是撈換季大拍賣的便宜。〕 我傷心,覺得你不愛我、不懂我。 後來,冬天過了,春天的腳步走到了五月底,我卻還常看見那件{我認為愛的外套,你認為便宜的外套}穿在你身上,我想了想,數了數,才驚覺那件外套幾乎天天伴著你上班下班,出門進門。我才發現,原來你是愛我,只不過你不說,這是你愛的方式,跟大家不同。 我告訴你說:〔今天主日崇拜的詩歌好好聽,讓我好感動。〕 本來我以為你會關心我說:要不要去問問是哪一本哪一系列的詩歌,我們去買CD回來聽。 但,你說:〔每一首歌聽來,還不是都差不多。〕 我生氣,覺得你不愛我、不在乎我。 後來,我發現音響裡常傳出熟悉的音符,CD架上也多了一片新的詩歌CD。我才發現,原來你是愛我,只不過你不說,這是你愛的方式,跟大家不同。 我告訴你說:〔我喜歡吃隔壁街角的那一家的涼麵。〕 本來我以為你會告訴我說:那我們明天一起去吃好不好。 但,你說:〔整天就想著吃,也不想想自己的身材。〕 我傷心,覺得你不愛我、不關心我。 後來,我發現你常常買很多芝麻醬花生醬及瓶瓶罐罐窩在廚房調一碗又一碗黑抹抹的醬。我才發現,原來你是愛我,只不過你不說,這是你愛的方式,跟大家不同。 我告訴你說:〔我真高興嫁給了你,你是最好的老公。〕 本來我以為你也會開心的回答我說:我也是這麼覺得,妳是最好的老婆。 但,你說:〔嫁了都嫁了不然妳還想怎樣。〕 我生氣,覺得你不愛我、不懂我。 後來,我在無意中發現你開始會在睡前用衛生紙擦拭著我們床頭上那張40吋結婚照,然後微笑的望著照片傻笑好久。我才發現,原來你是愛我,只不過你不說,這是你愛的方式,跟大家不同。 我想我終於懂了,在你不在乎的外表下,有顆不善用言詞表達的心,一顆最愛我的心,原來你是愛我,只不過你不說,這是你愛的方式,跟大家不同。

好好對自己

2005年12月30日
公開
46

好好對自己 你很喜歡自己,可是,卻好像不怎麼愛你自己。 該吃飯的時候,你總是忘記; 該睡覺的時候,你又總是熬夜寫日記。 雨天出門,你懶得帶傘;寒風來襲,你又懶得加外衣。 醫生說煙酒和咖啡對你都不好,你卻定時定量補給尼古丁、酒精和咖啡因。 你簡直是在折磨你自己的身體。 你說你很喜歡自己,可是,卻好像不知道怎麼好好對自己。 好好吃飯、好好休息、好好工作、好好穿衣,這就是好好對自己。 愛,有時候其實沒什麼大道理; 愛自己,也不過就是從吃飯穿衣這種日常瑣事做起。 -------------------------------------------------------------------------------- 喝杯茶吧 那杯茶閒置太久,已經冷了。冷茶沒了香味,卻多了一股鐵鏽般的澀味,你是不愛喝的,因為喝下去沒有樂趣。 同樣的,當一顆心被閒置太久,也會逐漸變得冰冷。冰泠的心很難再加溫,就算千方百計送進微波爐去調整溫度,這顆冷過復熱的心,也不再是從前那一顆了。 一段已經冷卻的關係可以挽回嗎?不,沒有什麼能挽回的,你只能重新開始。 即使是面對同一個人,也是用一種新的態度去建立新的關係。 過去心已不可得。 就像倒掉那杯冷茶,再泡一杯熱的。 -------------------------------------------------------------------------------- 拋棄番茄醬 同桌的朋友們都覺得義大利麵就該淋上番茄醬,你卻堅持要遍撒胡椒鹽才好吃。 「你真奇怪,和我們都不一樣。」 朋友們的言語讓你感到一陣輕微的反胃,一陣小小的消化不良。 其實關於食物,不過是各人品嘗各人的滋味, 大多數人喜愛的口味並不等於每個人都會喜愛的口味。 本來嘛,是誰規定義大利麵一定要淋上番茄醬? 這個世界哪裡有誰可以規定誰?而同樣的一件事, 你的想法與做法又何必和大多數人的想法與做法一樣? 不必害怕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因為你本來就和別人不一樣。 畢竟在品嘗「你的」義大利麵的是「你的」牙齒和舌頭。 畢竟在感覺「你的」經驗的是「你的」才智與心靈。 沒有任何人可以代替你的感受,因此也沒有任何人有權利對你下判斷。 所以就大大方方地在你的盤子裡撒下半瓶的胡椒鹽又怎樣? 這是你的義大利麵。 這也是你的人生。 -------------------------------------------------------------------------------- Buffet 你走進Buffet餐廳,琳琅滿目的漂亮食物讓你目不暇給,但其中總有幾項是你不想拿起的,因為你知道你的胃容量有限,無法接納全部的食物。 你走入茫茫人海,來來去去的人們在你身邊流動,但其中也總有一些人是你只能維持表面上的客套的,因為你知道你的時間與感情有限,無法對所有的人付出關心。 每個人對食物都各有偏好,就像人與人之間亦各有磁場, 這其中無關是非好壞,只是吸引與否的問題, 而你必須做出最能讓自己快樂的選擇。 人生不過是一個Buffet餐廳;人世一遭,也不過是吃一客隨緣順性的Buffet。 -------------------------------------------------------------------------------- 紅豆湯 天冷的時候,你喜歡喝一碗甜甜的紅豆湯。 熱熱的湯順著喉嚨滑下食道,冷冷的胃便暖了起來。 喝著紅豆湯的時候,惱人的愛情遠離了,煩人的工作遠離了, 一切不順心不順利的事情都遠離了,你專心地喝著濃稠可口的湯, 從胃裡湧起一股幸福感,直抵心底。 在這種冷冷的天氣裡,每天給自己喝一碗紅豆湯的時間, 只要讓舌頭去思想,其他什麼都放下, 這是一種滿足自己的儀式,也是以甜意對抗寒意的方式。 -------------------------------------------------------------------------------- 煮麵條 你知道麵條要怎樣煮才會好吃嗎? 首先要在滾燙的熱水中燒開,接著熄火燜一小段時間, 再倒入冷水中放涼。經過這道熱脹冷縮的過程, 然後或煮或炒,麵條都會QQ有勁。 而人生不也是如此嗎?想要成為一個強韌、堅定的人, 你得禁得住熱,禁得住冷,還得禁得住燜。 強者的生命祕訣無他,不過就是讓自己當一把好吃的麵條。 還有,起鍋之前,別忘了加一點讓麵條更可口的柴魚與蔥花。 -------------------------------------------------------------------------------- 抹地板 和別人發生意見上的紛歧,甚至造成言語上的衝突, 你因此悶悶不樂,因為你覺得都是別人惡意。 別再耿耿於懷了,回家去擦地板吧。 拎一塊抹布,彎下腰,雙膝著地,把 你面前這張地板的每個角落來回擦拭乾淨。 然後重新省思自己在那場衝突中,所說過的每一句話。 現在,你發現自己其實也有不對的地方了,是不是? 你漸漸心平氣和了,是不是? 有時候你必須學習彎腰,因為這個動作可以讓你知道謙卑。 勞動身體的同時,你也擦亮了自己的心緒。 而且,你還擁有了一張光潔的地板呢。這是你的第二個收穫。 -------------------------------------------------------------------------------- 看電視 看電視的時候,你總是一個頻道切換另一個頻道。 日常生活中,你也總是一個身分切換另一個身分。 面對不同的電視頻道,你收看。 面對不同的角色身分,你扮演。 不同的頻道和身分,都只存在於當下片刻。 專心去感覺當下片刻就好,而且懂得隨時隨地冷眼旁觀, 態度不妨投入,心靈卻保持清冷。電視節目是虛構的,人生種種也非真非假。 看電視的樂趣在於想轉哪一個頻道,就轉哪一個頻道, 而人生自在的祕訣,則在於每一個身分都可以收放自如。 -------------------------------------------------------------------------------- 打開儲藏室 親愛的,你為何愁眉深鎖? 一定是你心裡囤積了太多的心事。 可是你不應該把你的心當成一座堆滿廢物的儲藏室, 你不應該把悲傷的舊冰箱、絕望的吸塵器 和哀愁的三腳椅一古腦兒地硬塞在這座儲藏室裡。 你的心容量有限,當你把全部的廢物都放進來之後, 就沒有多餘的空間可以接納其他的東西了。 趁著打掃你家裡的儲藏室時, 一併打開你心裡那座儲藏室吧。 丟掉再也不能栽花種草的破盆子, 丟掉再也不會發光的破檯燈, 丟掉再也無法上身的破衣服,丟掉所有再也於你無益的沉重其他……。 然後,你將會發現,真的輕鬆多了。 -------------------------------------------------------------------------------- 壞蘋果 你才吃了一口,就知道那是個壞蘋果, 這時你會堅忍不拔地繼續吃, 還是會毫不考慮地把它扔進垃圾桶裡? 有人故意傷害了你, 你是容忍自己繼續留在那種破裂的情緒裡, 還是立刻把那個心存不良的傢伙踢出你的朋友名單? 小心,繼續吃那個壞蘋果,可能會吃出一條蟲; 繼續把那個人當朋友,可能會使你後來的人生消化不良。 一個壞蘋果不能傷害你,但你若是堅持把它塞進你的腸胃裡,就是對不起自己。 而丟棄一個壞朋友就像丟棄一個壞蘋果,對你的健康來說,是一種必須。 -------------------------------------------------------------------------------- 擦擦窗子 閒來無事的晴天下午,如果不想看書寫字, 不想洗衣曬被,就擦擦窗子吧。 經過風吹雨淋的窗玻璃,沾染了年深月久的塵埃, 使你望向窗外的視線被遮蔽,看見的只是一片灰霧朦朧, 即使窗外有藍天,陽光也不那麼單純明淨,恰似你的心。 你那顆疲憊困頓的心,也經過人事的風吹雨淋, 也沾染了滄桑之後的塵埃,使你望向未來的視線被遮蔽,看見的只是黯淡的天氣。 所以,在擦擦窗子的時候,也擦擦你心裡那扇窗子吧。 清除了外在的障礙時,說不定也能清除你內在的障礙。 -------------------------------------------------------------------------------- 洗髮 可是這場雨也未免下得太久了,衣裳一直晾不乾,心情也是。 來,告訴你一個讓自己好過的方法: 放一盆熱水,彎下腰,洗髮。 把滿頭煩惱揉成雪白的泡沫,再用暖暖的水嘩嘩澆去, 讓黏黏膩膩的心事跌進水槽、掉入水管,不再復返。 然後,坐在窗前,梳理乾乾淨淨的頭髮, 你會覺得,連頭皮底下的思想區域,也是乾乾淨淨的。 -------------------------------------------------------------------------------- 木瓜牛奶 你喝著冰冰涼涼的木瓜牛奶,你想這真是奇妙, 牛奶是牛奶,木瓜是木瓜,攪在一起, 就成了既不是牛奶也不是木瓜的木瓜牛奶。 這是不是有點像愛情呢?你是你,他是他, 當你和他在一起,就成了既不是你也不是他的「你們」。 但是,木瓜牛奶永遠還原不了為最初的牛奶和木瓜。 然而,當你們決定互道珍重再見的時候,還好,還好,你還是你,他還是他。 -------------------------------------------------------------------------------- 啃土司 那片吐司已經過了最佳賞味期限, 所以啃著它的你,覺得像在啃一堆木屑。 顯然木屑一樣的吐司和你欣賞美食的舌頭溝通不良, 於是,你忽然想起了那個同樣與你溝通不良的人。 那個人所使用的邏輯和語言都與你不同, 只要與他談上兩句話就忍不住要頭頂冒煙,所以有時你簡直會懷疑他是否來自木星。 也只有碰到那種來自木星的人,你才會珍惜你身旁那些正常的地球人,至少他們不會令你想抓狂。因此你偶爾也應該碰到一、兩個來自木星的人,他會讓你懂得對相安無事的平凡日子感恩。 就像你偶爾也應該吃吃過了最佳賞味期限的土司,你才會知道普通的土司有多美味。 -------------------------------------------------------------------------------- 荷包蛋 你喜歡如何吃你的荷包蛋? 是單面煎還是雙面煎?是像盛放的百合一樣攤開來, 還是像看完的書本一樣合起來?是加奶油還是撒湖椒? 是放入餐盤用刀叉吃還是夾進吐司裡吃? 一個荷包蛋,有許多種吃法,許多個不同的選擇,全憑你高興。 一件事情,有許多種看法,許多個不同的角度,端看你怎麼想。 別人無權干涉你決定荷包蛋的吃法, 同樣的,你也無須左右別人對許多事情的看法。 所謂人生,不過就是各人吃各人的荷包蛋,各人領受各人決定的滋味。 -------------------------------------------------------------------------------- 烤麵包 你把從超市買回來的冷凍麵糰放進烤箱裡, 設定了時間與溫度之後, 就能烤出你所期待的、香噴噴的麵包。 而你可曾想過,為了滿足你的舌頭, 這麵糰在烤箱裡必須承受多麼炙烈的痛苦! 人生不也是如此嗎? 一個青澀的少年要鍛鍊為成熟的大人, 同樣需要一定的時間與熱度, 這熱度是烈火般的燒烤; 如果無法通過炙熱的考驗,終將只是發不起來的麵糰罷了。 與其停留在一塊冷澀的麵糰狀態,還是寧可忍耐捱過高溫, 成為一個長大的麵包吧。畢竟這樣的人生比較耐嚼。 -------------------------------------------------------------------------------- 煮咖啡 每天起床以後,你總要灌下一杯又苦又濃的咖啡; 只有你的喉嚨醒來,你的腦子才會醒來。 與喝咖啡的道理相同:常常需要經歷某些痛苦, 你才能認真把事情想清楚;只有心被灼傷過, 你才會學習堅強與沉默。 所以,就把痛苦與悲傷當成上等的咖啡粉, 把思考當成滾燙的熱水, 煮成一壺又苦又濃的咖啡吧。 喝了它,讓它幫助你清醒。 慢慢地喝,當心別燙了嘴。 懂得人生是怎麼一回事的你,一定也懂得怎麼煮出一壺醒腦的咖啡。 這些那些窗子 你的心裡有許多窗子,每扇窗子外面各有不同的風景。 你打開晴天的窗子,就看見白雲和太陽; 打開雨天的窗子,就看見雷擊和閃電; 打開春天的窗子,就看見微風拂過草原; 打開秋天的窗子,就看見落葉紛紛飄墜小河邊。 你打開快樂的窗子,就看見世界對你展開笑靨; 打開悲傷的窗子,就看見淚痕闌干的臉; 打開煩惱的窗子,就看見愁鬱深鎖的眉尖; 打開希望的窗子,就看見光彩煥發的容顏。 每一扇窗子都有一把鑰匙, 每一把鑰匙也都正在你手邊。 心情好壞的祕訣無他,只在開窗與關窗。 聰明的你,會鎖上哪一扇窗,又推開哪一扇窗呢?

父母如何與孩子溝通?

2005年12月29日
公開
52

家庭和諧靠溝通 親子之間應從小建立坦誠開放的雙向溝通,和孩子溝通時別忘了下面幾點: 1.注意聲調、語氣、時間、場合。 2.對兒童講話要簡明、具體、和清楚。 3.坦誠信賴,言必有信。 4.給予適當的承諾及合理的選擇。 5.鼓勵孩子表達、並且傾聽別人說話。 6.多引導與規勸,少批評與責備。 7.接納並體會孩子的感受及想法。 8.問答的方法盡量使用「問答題」方式,避免「是非題」。 9.言行一致,當孩子的好榜樣。 10.親子爭吵時,別一時衝動,可以冷靜想想辦法。 父母應如何管教孩子? 父母要正確的觀念及適當的管教方式,不要對孩子太寬或太嚴。 光有愛是不夠的,父母應該: 1.了解孩子的心理及動機。 2.父母管教方式要一致,且能把握原則。 3.對待孩子必須公平、公正,一視同仁。 4.期待要實際,要求要合理。 5.幫助孩子面對現實,處理情緒,克服挫折。 6.以鼓勵代替獎勵,以約束代替處罰。 7.必要時處罰要合情、合理。 8.以民主方式共同制定家規、溝通協議。 9.安排時間與子女多相處,才能多了解。 10.孩子問題較嚴重時,一定要求助專家學者。 如何成為理想的父母? 許多父母以為「會生就會養、就會教」。其實不然,「合法」的父母並不一定就是「合格」的父母。理想的父 母,不僅是孩子的褓姆,也是孩子的老師,更是孩子的朋友。要成為理想的父母,就必須了解孩子成長發展過程,調整自己角色,及教養子女的方式,不斷學習做父母,接 受「再教育」。如此才能提供孩子最適當的成長環境,最適宜的學習機會,以及最愉快的生活空間,使孩子得到豐富的愛及應有的管束,培養出健康、活潑、聰明、快樂的下一代。

真正愛你的男人( 草莓奶昔媽咪分享)

2005年12月09日
公開
42

真正愛你的男人,是.... •抱起來很溫暖,囉唆起來很煩,在身邊討厭,看不見又很懷念的人。 •吃剩下一半的麵不要浪費,他會接過去幫妳吃乾淨的人。 •大冰腳貼在他大腿弄暖,他即使很冷,也不會把妳腳踢開的人。 •一起去大賣場買東西,總是比妳多提兩大袋,還要空出手牽妳的人。 •逛街,總是從頭到尾『良性勸導』妳不要亂花錢的人。 •月經來,抓到妳偷吃紅豆冰,會很生氣罵妳的人。 •妳生大病,他卻比你還要辛苦的人。 •出門前,妳相信他的眼光多於鏡子的一個人。 •把買衛生棉已經當成每個月記得採買的男人。 •吵完架做錯事,還會厚臉皮跑來牽妳手的人。 •過了n週年的戀愛紀念日後,就會忘記情人節、聖誕節存在的人。 •為了看現場轉播的棒球大聯盟,敢把可愛的妳推到旁邊涼的人。 •很少送妳花,卻常愛送妳垃圾袋、衛生棉、水果...的人。 •沒事一定會窩在妳家,有事還是窩在妳家,讓妳開始懷疑他是不是沒有朋友的人? •最喜歡看妳開心的大笑,然後也對著妳傻笑的人。 •漏接妳電話,就會打爆妳手機的人。 •養妳吃飯、養妳看電影、養妳買小東西,動不動就開始為以後練習怎樣包養妳的人 。 •最害怕討厭聽到妳啜泣,只要聽到妳哭,還是會不辭千里的飛奔到妳身邊的人。 •偷偷的為妳做了很多事,卻從來不和你邀功的人。 •已經認為自己的手臂是枕頭的人。 •膽敢會和妳搶遙控器,最後卻只能陪妳看慾望城市的人。 •老是可以讓周遭好朋友感到好奇的人。 •他一不在,妳就會心煩意亂心不在焉,而開始很想念他的人...... 親愛的女人...... 你身邊若有這樣一個男人....妳一定要珍惜!!

宰相教子-很棒的文章

2005年12月05日
公開
41

宰相近來他發現他最心愛的花瓶破了。 便把六個兒子叫來問道:「是誰打破了花瓶?」 大兒子答:「是風吹倒的。」 二兒子答:「有嗎?花瓶什麼時候破的啊?」 三兒子答:「一定是家丁 - 阿福,我看他鬼鬼崇崇的。」 四兒子答: 「難道爹、娘、阿公、阿媽、祖公、祖媽…他們以前小時候就沒打破東西過嗎?」 五兒子答:「您這麼問,會讓大家疑神疑鬼,破壞家庭的和諧,你不愛這個家庭!」 小兒子沈思了一會,答道:「對不起,父親大人,是我不小心弄破的!」 這時, 宰相夫人附耳告訴宰相:「我都看到了,是他們四兄弟玩遊戲時一起打破的。」 宰相聞言後,賞給大兒子一兩銀、二兒子二兩銀、三兒子三兩銀、四兒子四兩銀、五兒子五兩銀、阿福六兩銀,卻打了小兒子十個板子 夫人問:「你怎麼可以處罰誠實認錯的小兒子,卻獎賞說謊賴皮的其它人呢? 甚至還獎賞阿福呢」 宰相便考問大兒子:「父親希望你們長大以後做什麼?」 大兒子答道:「做大官啊!」 宰相又考問二兒子:「那當官的要訣是什麼呢?」 二兒子立刻答道:「牽拖賴皮,升官進爵;道歉負責,罪加三等。」 宰相轉身對夫人說: 「大兒子把過錯都牽拖給天災,這招很厲害,我朝中下級官員都會使用這招!」 「二兒子來個裝死不知,這招更是高段,實得老夫為官之真傳」 「三兒子乾脆把責任栽贓給家丁-阿福,這招不但是當今聖上的必殺絕技, 也是滿朝官員爭相仿效的一招。」 「四兒子直接把過錯推給以前的人!這可是我朝呂太后穩坐大位的精髓手段」 「五兒子最狠,直接把任何質疑視為 "不愛家庭"的行為!這招是我朝首開先例、 獨步天下,所發明出來的無敵卸責手段」 「另外,雖然花瓶不是阿福打破的,但他勇於為老闆扛責任、背黑鍋,這當然要受到獎勵,因為這不也是滿朝文武追求升官進爵時的最佳寫照嗎?」 「只有小兒子竟然誠實認錯,你說,我不好好教訓他,以後他怎麼能當大官呢?」 「我罰的不是小兒子犯的錯,而是罰他『認錯』這件事!」 台灣的官場文化,和這位宰相的教子哲學亦有異曲同工之妙,信手拈來皆是成例:颱風一來,土石流和大水淹死人,對此,不論大小官員一律回答: 「這場雨下得太突然、太大了…」。(大兒子的手法) 身為政務官應該要考慮到目前的政策對人民將來的影響會如何, 為人民規劃出生活的藍圖,也讓人民有個準備。 可是近來民眾問:「水電費到底會不會漲」, 行政院長只會說:「今年二月我卸任以前,一定不會漲 」, 這種說法毫無官員應用的擔當,好像二月之後, 游院長就要移民去火星,水電費漲不漲,不干他的事。(二兒子的手法) 考試院長利用海巡署的巡邏艇招待鄉親出遊, 明明就被記者拍到了,他還可以推說那都是媒體亂報的。 一會兒,他頭一轉,你又可以看到他滿腔熱血的在高喊「愛台灣」。 (三兒子的手法) 高雄捷運在鼓山第一次發生施工意外,在發生的第一時間, 市長大人雙手一推,把所有的錯都推給立法院。 第二次又出意外,市長大人這才心不甘情不願的勉強承認施工地點的土質不良....。(三兒子的手法) 總統夫人一年漏報6次財產,會計師立刻出來扛罪,說是自己忘了報…不久,這名勇於認錯的會計師就"榮升"華僑銀行的董事長。(阿福的寫照) 一個幫總統夫人推輪椅的羅太太居然可以支領國安局的上校情報官一年一百萬的津貼,可以把軍人當傭人差使。一旦被媒體踢爆時,總統大人不但有情有義的挺她,還責怪媒體只會亂報;(三兒子的手法) 之前總統官邸被爆料出一連串的特權風波,對此,呂副總統竟說:「這是官邸的前朝遺風!」,可悲!這麼會這麼無賴?人民選擇政黨輪替,就是要你革除前朝的不良遺風,你居然還敢說這種話!(四兒子的手法) 不管任何人,只要質疑執政黨的政策,連討論的機會都沒有,立刻會被扣上「不愛台灣」的大帽子。(五兒子的手法) 至於林濁水、沈富雄…這些人雖貴為執政黨立委,但因為他們懂得反省認錯、勇於批判質疑, 反而立刻被高層斥責,要求他們閉嘴、消音…。(小兒子的下場) 真是住在台灣的人的悲哀 我們和下一代的工作權和生存權倍受引響 看來, 在台灣當官,犯錯不要緊;認錯,那就罪不可赦了。 別對台灣失望,因為如今的台灣是你我這些沉默的大多數寵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