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哈維媽咪*lucy*

您的親子生活有多滿?

2006年06月22日
孩子的品格不是瞬間養成的,只有從親子生活中注入,孩子的品格特質才會如涓涓細流,形塑成型。您的親子生活有多滿、多富足,孩子的品格就有多圓滿!

寶寶是相當敏感的,餓了、尿布濕了、衣服太緊了、甚至無聊了,都可能哇哇大哭。孩子用這種方式獲得注意、也獲得需要的滿足。當父母發現孩子哭泣的理由,並提供孩子所需要的協助,孩子的哭泣停止了!安全感也建立了!

敏銳觀察、富有回應的父母,是孩子生命首位信任的對象。寶寶發出訊號、成功獲得爸媽回應的互動,使他肯定自我價值、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也對環境充滿信心。如此的認知,讓孩子持正向態度看待自我、他人,日後也願意積極與外界建立關係,這是培養孩子品格的第一步。

您的親子生活有多滿?_img_1堅定的信心,建立在自我突破

還記得孩子第一次叫爸爸媽媽、踏出第一步行走、第一次在馬桶上尿尿時,我們是何等喜悅?

但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的期待也不斷擴張,不僅要孩子處處不輸在起跑點,甚至要孩子永遠是第一。當孩子被拿來與人比較時,常常我們已不在乎他進步多少、是否專注地付出全力,而只渴望獲得勝利的光環。固然贏了他人能為父母及孩子本身帶來信心,但這樣的信心是不穩固的,因為人生境遇不斷變化,孩子不一定永遠能當紀錄保持者。

信心只建立在「贏得勝利」的孩子,會害怕失敗、失去疼愛而懷疑自我價值。「總要第一」的想法,也使他對人吝於分享、幫助,且不在意別人的感受,而形成自私的態度。

培養孩子的好品格,父母也要學習敏銳發覺孩子的各樣進步;並能在發現時孩子自我突破時,給予清楚的肯定,例如「會自己收拾了!很棒喔!」和孩子一起因為他自身的進步而開心,這會使孩子能肯定自我價值與能力,而樂於不斷自我突破。

您的親子生活有多滿?_img_2讓孩子練習負責

現今孩子都得到相當好的照顧,但卻常照顧得過於完善,而失去自己動手的機會。另外,常因父母時間匆促、耐心有限,而快速替孩子完成他能力可做的工作。種種因素,使許多孩子習慣被料理好生活大小事,而失去負責的機會。

父母要了解孩子現階段的發展能力,將任務交由他自己完成。例如:拿衛生紙、握湯匙進食、拉拉鍊、穿鞋襪等等。可將自理任務的動作分割、由簡入繁讓他練習。當孩子可自己完成的難度與任務增多,他會對自己的能力越來越有信心,也從中培養負責的態度。

您的親子生活有多滿?_img_3誠實來自父母的溫暖以對

誠實的前提,是讓孩子分辨是非、勇敢面對自己所做所為,並承擔後果。當孩子勇於認錯時,父母要予以鼓勵,並接納原諒孩子的悔改。

實踐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助理教授高博銓表示,有時發現孩子不小心尿床,他會一邊整理一邊告訴孩子:「爸爸洗床單很辛苦喔!而且這樣兩天你都不能蓋自己的被子耶!」說明行為帶來的後果,接著再問孩子:「昨天睡覺前爸爸叫你上廁所,有去嗎?」如果孩子坦承沒有,則叮嚀他每天都要記得去。除了口頭告誡,還可讓孩子為行為負責,例如:讓孩子一起收拾髒床單、鋪上乾淨床單等等。

6歲前孩子會為了規避處罰,而不願意坦承錯誤行為;如果父母態度溫和,孩子知道坦承後父母仍然愛他,就會較願意誠實以對。若父母過於嚴厲,孩子會因為恐懼而說謊逃避。不過,若發現孩子蓄意說謊時,也要即時點清、糾正,嚴肅地告誡孩子說謊的嚴重性。

您的親子生活有多滿?_img_4尊重、公平的人際準則

很多時候,我們總認為孩子年紀小,而處處讓著他。但這並沒有傳遞孩子,父母同要需要獲得尊重的概念。

培基文教基金會專業講師黃夏成表示,從小培養孩子相互尊重的平權態度,是相當重要的!他也落實在實際的家庭生活。例如:切蛋糕時剩下最後一塊,則會將其再切為四等分,讓每人平均分享。

「好吃的蛋糕,當然留給孩子」父母心裡總是這麼想的吧!但黃夏成認為,父母經常的忍讓犧牲,將無形養成孩子「都該是我的!」的想法。除了在家庭堅守平權概念,在外與小朋友共玩時,也要提醒孩子排隊、分享,讓孩子瞭解別人和自己一樣有「好想玩」的慾望,也從實際互動中學習尊重、耐心等待與延宕滿足。

您的親子生活有多滿?_img_5「社會化」由多元生活體驗開始

從孩子學著站起、行走開始,他看到什麼都想摸一摸、嚐一嚐。這時的家庭佈置盡量以孩子為主,擺放孩子可觸碰的安全物品,如此父母可免於不斷大喊「不行!」。經常被喝止的孩子,會對自己產生懷疑、覺得似乎做什麼都惹媽媽生氣而無所適從,與外界的關係也會顯得退縮。

生活中可以多準備孩子有興趣、適合能力發展的物品(如:圖畫書、玩具等)。提供適當的環境,可成功地引發孩子的專注、觀察、發現等能力,這些能力對孩子品格的養成是相當重要的元素。

自由行走後,孩子睡眠減少了、運動量也增加了,父母可多帶孩子到公園、戶外走走玩玩,孩子會更有機會接觸新朋友、新感官體驗。不同情境中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題材作為品格隨機教育,父母可發揮創意善加利用。例如:在公園裡一同聆聽蟲鳴鳥叫,可以幫助孩子學習專注、傾聽;欣賞但不任意攀折花木,可幫助孩子學習尊重、愛惜大自然;和小朋友排隊玩溜滑梯,可學習等待、分享、平權等,這些經驗的觸碰是窩在家裡少有的。多元、廣泛的生活經驗,可幫助孩子有更好的社會化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