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哈維媽咪*lucy*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如何在家裡幫小孩收驚?

2007年05月15日
公開
57

方法一. 布縫製一個小袋子內裝7顆完整的米粒.少許的鹽.一根香腳平均折成7段.一小段.絲線平均剪成7段放進洗澡水內便可 方法二. 當你目睹小孩有驚嚇時將你的左手中指摺下(蓮花指)放在小孩的頭頂再將右手中指豎起其餘4指摺下用右中指沾上自己的口水再沾小孩的嘴(意思意思)再用右手中指在小孩的額頭劃上三個勾下面寫一個符字然後在符的右上下左上下與中間個點一點這時右腳在重踏地板一下便完成收驚. 方法三. 一把生米 一件寶寶的衣服 < 最好是不要穿的 > 做法: 1.把生米放在衣服內包起來!~ 2.把包好的生米..握在手上..嘴巴唸 : 床母來給某某某收驚.收給他沒驚.收給他好照顧.好大漢!~ 3.唸完時..再把那包好的生米..放在寶寶睡覺的枕頭上! 藉此幫小孩壓壓驚~ 這樣 就可以了! 方法四: 如果出門後回來哭鬧不停,老長輩教我, bb帶出去回家後,到家門口要記得叫bb的名字,跟他說要回家了. 忘了事後補叫也可以,我每次都忘了叫,後來補叫後, bb就好多了,睡的比較快,熟. 方法五: 這是以前大肚婆媽媽貼的.我抄下來.還蠻好用的.轉貼給大家. 台語版.晚上11:00以後可每天唸.要唸12次 12條心魂在宮返來啦.雞頭雞尾打到驚.不免驚.不免驚. (某某人~名字)返來啦.返來喔 尾音部份順口即可.寶寶吵鬧唸一下就會乖乖睡 事實証明....是有效的.很多媽咪試過 (以上台語收驚文,寶寶小時候哭鬧時我都抱著邊拍邊唸,沒多久就睡著了我翻譯一下中文,大概是這個意思: 十二條心魂在說回來啦,街頭街尾受到驚,不用怕.不用怕.某某某.回來啦.回來喔) 方法六: 洗澡水加鹽及米各一小把.(放完熱水時置入,記得洗完澡米不能丟廁所垃圾桶喔,粗鹽較好,沒有則放台鹽的食用鹽也可,米粒最好是完整無破損的) 方法七: 採避邪的植物3種或5種或7種(各7葉)(榕樹.芙蓉.柳樹.艾草...等等)熱水沖開.要讓洗澡水有那些草的味道(記得洗完澡葉子也不能丟廁所垃圾桶喔) 如果以上太麻煩,去買市面有一種艾草香皂(艾草.芙蓉及另一種忘記了) 當一般肥皂來洗澡囉.... 方法八. 香茅草一把用水煮開後,滾一下讓它的香味出來,再用溫水調溫度後幫小孩洗澡,不用任何的清潔劑,不但小孩香香的,皮膚也會很好,還會有安神的效果,小孩會比較好睡,我試過,還滿好用的,第一天洗,一歲的小孩從晚上七點睡到早上九點。 方法九. 用淨符,在臉盆裡火化後加艾草,芙蓉,七顆白米,鹽幾粒,沖熱開水後,再加溫水調溫度,先在小孩嘴裡抹三次(或喝三次),然後臉,手腳及身體由上往下擦拭一遍後,把剩下的水倒進排水溝裡即可。     方法十. 大人出門前,隨身在身上攜帶一個紅包袋,在進家門前把紅包袋丟掉 據說這樣晦氣就不會帶回家,影響小朋友 方法十一. 到廟裡求一個平安符用小別針別在孩子的衣襟上 方法十二. 到廟裡去跟神明求契(給神明做義子或義女請神明幫忙看顧) 方法十三. 出門時看到寶寶嚇到.馬上手用半圓弧形.輕輕在寶寶天靈蓋打3下.順便說:X X X.不用怕.三魂七魄歸本身.就行了! 方法十四: 幼兒常哭鬧的話.可以配戴五色線.紅、黃、白、綠、黑五色線,合成一條繩索,再持誦大悲咒二十一遍,每誦一次作一個結,共結成二十一個結,然後帶在身邊,有不錯效果喔!!

如何將癌細胞變回成正常的細胞

2007年04月11日
公開
47

如何將癌細胞變回成正常的細胞 癌細胞就是扭扭曲曲皺皺縮縮的, 五榖雜糧加蔬菜、運動加樂觀, 即可將癌細胞變回成正常圓潤的細胞 文 / 李采洪 台大病理科醫生李豐 女士 罹患過淋巴癌。同病的,或輾轉病榻,或早死了;她卻能夠好好地活著。她的秘訣就是:不去依賴治療,而要每天 好好地照顧內臟,尤其要尊重細胞。那要快快樂樂,飲食清淡,生活規律,早睡早起,並定時定數地打坐和運動。 她有兩段名言: 「 人在高興時,細胞很圓潤,就像十八歲的年輕人;人在生氣時,細胞就像八十歲的老頭,皺皺縮縮的!」-( 癌細胞就是扭扭曲曲皺皺縮縮的,五榖雜糧加蔬菜、運動 加樂觀,即可將癌細胞回成正常圓潤的細胞 ) 「 不要虐待你的細胞;暴飲暴食、熬夜不睡覺,就是在虐待細胞!」 願您由這而得到一些啟示,並沿著她的來時路,健康愉快地走過人間。 每天清晨四點,城市的夜貓族剛入睡,前台大病理科主治醫師 李豐就起床。先喝一杯水,開始打坐、 運動,吃過一碗五榖粥當早餐後,七點鐘,她好整以暇的出門;每天晚上八點,都會上班族還在辦公室裡加班,李豐已開始 打坐,準備九點睡覺。她的飲食清淡,中午自己煮糙米飯和蔬菜,晚上只吃中午的一半到三分之一量, 整天的飲食,就是五榖雜糧加蔬菜。 很難想像,三十年前李豐罹患過淋巴癌 ,當年為她治療癌症的醫師,有人都已過世了,李豐卻還活得很健康。若問為什麼,可能的答案是:她現在每天的生活都很「尊重細胞」。 這三十多年來,李豐的工作,是每天在顯微鏡下看人體細胞的生老病死。她說, 人在高興時,細胞很圓潤,就像十八歲的年輕人;人在生氣時,細胞就像八十歲的老頭,皺皺縮縮的。而且,好細胞和生病的細胞完全不一樣 ,「 癌細胞就是扭扭曲曲,亂七八糟的樣子。」她說,越瞭解細胞,越為自己過去糟蹋細胞而感到慚愧,直到學會「尊重細胞」,身體才開始好轉。因為她與癌症共存、「賺到三十年」的經歷,不少人會找她分享經驗。 李豐所說的「提供細胞環境」,其實是老生常談 ──規律作息、清淡的飲食和運動。 以肝臟為例, 每天晚上十一點為什麼該躺到床上睡覺?因為 十一點到凌晨三點是肝膽系統充血、要運作、排毒的時候,此時身體躺平,肝就可以擺平,充滿足夠的血。這時的肝,會是平常的二到三倍大,如果晚上十一點過後還坐著或站著 。她說:「就像菜市場吊著的豬肝,放不了多少血。」 再說肺臟, 肺臟可以容納六千立方毫米的空氣,可是人坐在椅子上時, 每次呼吸進的空氣才半公升,只用了十二分之一。現代人每天的生活就是坐辦公室,出外搭車、乘電梯,每次的呼吸量也同樣只在五百到一千立方毫米之間,其他的肺臟空間等於備而不用。李豐說,「就像一個人有一棟十二個房間的房子,可是每天忙碌出外工作,回到家裡來,就只用到臥室。」要用到 肺臟的每一個部分,唯一的方法就是勤加運動 。因為激烈運動時肌肉消耗氧的速度會比心肺供氧速度快,每分鐘呼吸速度增加一倍,每一次吸進肺部的空氣,也可增加五倍以上,另外,深呼吸可以使平常空氣無法到達的肺泡充滿空氣。 放棄美國籍、歸化台灣籍的律師文魯彬如何治癒肺癌 昨天(2006 年4月13日)電視報導放棄美國籍、歸化台灣籍的律師文魯彬在2003年得了 肺癌,醫生說他只剩半年壽命,但是現在已找不到癌瘤。 他說3年來他少吃蛋白質 (肉類),改吃排毒早 餐(水果+蔬菜+地瓜+糙米飯), 每天喝2,000cc蘋果汁,心情放輕鬆 (亦即行菩薩道 ),奇蹟式地和 肺癌說拜拜。 排毒性最好的 20種超級食物 1. 地瓜 2.綠豆 3. 燕麥 4. 薏仁 5.小米 6.糙米 7.紅豆 8.胡蘿蔔 9. 山藥 10. 牛蒡 11. 蘆筍 12.洋蔥13. 蓮藕 14. 白蘿蔔 15. 山茼蒿16. 地瓜葉 17. 蘿蔔葉 18. 川七 19. 優格 20. 醋 諮詢指導/喬聖琳(長庚紀念醫院中醫分院內科主治醫師) 另外,前黃順興縣長機要秘書的魏姓同學得了肺癌按照專精於癌症臨床研究的前馬偕醫院院長呂革令博士之建言 認真改變吃的習慣(少吃 酸性食品,改吃 鹼性食品), 每天又吃綠藻、喝菱角湯,樂觀加上每天適當的運動。一年後腫瘤呈現萎縮狀態,遂令醫院檢查人員驚為奇蹟,五年後竟完全處於萎縮、至近於消失狀態。 少吃酸性食品 ,改吃鹼性食物 1.強酸性食品:蛋黃、乳酪、白糖做的西點 或柿子、烏魚子、柴魚等。 2.中酸性食品:火腿、培根、雞肉、鮪魚、 豬肉、鰻魚、牛肉、麵包、小麥、奶油、馬肉等。 3.弱酸性食品:白米、落花生、啤酒、酒、 油炸豆腐、海苔、文蛤、章魚、泥鰍。 4.弱鹼性食品:紅豆、蘿蔔、蘋果、甘藍菜、 洋蔥、豆腐等。 5.中鹼性食品:蘿蔔乾、大豆、紅蘿蔔、蕃茄、 香蕉、橘子、南瓜、草莓、蛋白、梅乾、檸檬、菠菜等。 6.強鹼性食品:葡萄、茶葉、葡萄酒、海帶芽、海帶等。 尤其是天然綠藻富含葉綠素 ,是不錯的鹼性健康食品,而茶類不宜過量,最佳飲用時間為早上。 生氣容易得腫瘤,全世界都知道 台大李豊醫師30多年前得絕症淋巴腺癌亦如此痊癒,她 多做了天天爬山及 讀佛經-其意義在於不要煩惱。反之,像我的好友在精神上遭受重大打擊後,就患了淋巴腺癌,在台大醫院折磨了生命最後的 11個月,非常不幸! 生氣容易得腫瘤,全世界都知道 。史丹福大學做了個很有名的實驗,拿鼻管擱在鼻子上讓你喘氣,然後再拿鼻管放在雪地裡十分鐘。如果冰雪不改變顏色,說明你心平氣和;如果冰雪變白了,說明你很內疚;如果冰雪變紫了,說明你很生氣。把那紫色的冰雪抽出1~2 毫升給小老鼠打上,1~2分鐘後小老鼠死了。而且紫色冰雪的成分都研究出來了。所以生氣容易得腫瘤,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 菩薩 ( 覺情 ) 菩薩乃菩提 薩摩之略。 菩提:覺、透澈瞭解, 薩摩:情、塵世間一切情緣; 亦即不再為凡間瑣事所困。 快樂 -癌瘤就消失 金也空,銀也空,死後何曾在手中。 妻也空,子也空,黃泉路上不相逢。 田也空,地也空,換過多少主人翁 。 名也空,利也空,轉眼荒郊土一封。 -陳敏薰- 陳敏薰 -什麼都帶不走 「外人只看到我光鮮亮麗白天的一面,卻不知道我的黑夜不比別人短!」 .......... 中華開 發金控董事長陳敏薰,昨日在場演講中首度透露生活秘辛。 陳敏薰說,兩年前莫 名其妙生了一場病,是一種癌症 ,連學醫的媽媽都認為絕望了,一剎那「什麼都帶不走 」,改變了她的一生,讓她體會到簡單生活的可貴。 陳敏薰說,兩年前她生過一場重病,看過中醫、 西醫都治不好,癌症的一種,腫塊,當時學醫的媽媽陪她度過,自已也不知道何時會死 掉。絕望之餘,她到日本北海道住了半個月,活在只有一條道路進出的農業村落、 看著薰衣草和羊、熊會出沒的菜田,就這樣簡單過了兩個星期,回想過去沒天沒夜的忙碌工作,事情永遠做不完,卻什麼都帶不走, 才深刻體 會到生活可以很簡單,人生要的是什麼。 陳敏薰說,平常她吃的很自然、健康, 不吃西藥,只吃中藥 ,更不吃維他命,因為維他命是人工物品,身體經過分解、吸收兩道工程,增加肝功能負擔,與其吃維他命 C,寧可吃天然奇異果 ,有維他命C 、又有纖維,對人體更健康。 陳敏薰說, 人生苦短,隨時都該Happy (快樂),因為天會黑、天會亮,不會因為你而改變。 人比人,雖然會氣死人,但 只要肯定自己,不自怨自艾,會發現人比人,自己會更覺得好命。 ********************************************************* 得了癌瘤 全家環島旅遊兩個月就好了 2006 年4月電視報導某甲得了癌瘤,醫生說只剩兩個月性命,絕望之餘,全家環島旅遊 "最後的" 兩個月後,腫瘤就奇蹟地消失了。 謝謝~南南和綺綺的媽咪分享

中醫達人 抗寒養生秘招

2007年02月07日
公開
54

許多人不知冬天該如何進補養生,這次請4位中醫達人提供經驗。大致可分一般體質、虛症、寒症與熱症,中醫師吳明珠屬虛症體質;中醫師李家雄屬熱症體質;藥膳專家郭月英屬寒症體質;中醫師陳朝宗則是不會太寒也不太燥熱的一般體質。報導╱黃筱筠 攝影╱高世安、施偉平 *中醫師陳朝宗【一般體質】 撇步1-吃火鍋喝清熱飲退火 陳朝宗屬較平性的一般體質,不會口乾舌燥、長痘痘,也不會怕冷。進補不須過量,否則油脂會攝取過多。吃鍋類取暖時加白蘿蔔、白菜、茼蒿等蔬菜。火鍋屬性燥熱,任何體質若有上火,建議喝杯以生地、麥冬、甘草、天花粉各2錢,沖泡500cc熱水的清熱飲退火,防口乾舌燥。 撇步2-服六味地黃丸補腎 陳朝宗冬天時會服用六味地黃丸來補腎氣,不過一般人服用前要詢問醫師建議用量再服用。 撇步3-天冷吃溫補藥膳 一般體質為較健康體質,但天氣冷還是要進補增加熱能,可選如藥燉排骨、當歸鴨等溫補藥膳,但只在天氣冷時吃幾次即可。 撇步4-每天早上1杯溫性果汁 每天早上會喝一杯蔬果汁,增加纖維質攝取,冬天將核桃、栗子等溫性核果類,煮熟後加水打汁;或將偏溫性的南瓜切塊,放進微波爐加熱煮熟,再加開水或牛奶打汁。但燥熱體質者有口乾、便秘時要停喝。 *中醫師吳明珠【虛症體質】 撇步1-腳底脖子注重保暖 四肢易冰冷、氣血循環較不好,加上氣管也不好,吳明珠在冬天絕對會保護好腳底跟脖子,穿襪子跟戴絲巾、圍巾保護,避免受到風寒。 撇步2-吃涼性食物選中午 身體偏虛症的人,在冬天真的想吃如瓜類等涼性食物,可在中午陽氣重時吃,較不會影響身體,或是煮熟後再吃。 撇步3-生薑橘皮泡澡 用生薑、橘子皮泡澡,促進氣血循環、增加身體熱能,改善手腳冰冷。這方式也適用怕冷的寒症體質或一般體質,熱性體質就不適用,以避免讓體溫更高。 撇步4-冬蟲夏草增免疫力 吳明珠在冬天因擔心感冒,會特別吃冬蟲夏草磨粉來增強免疫力,這方式適合各種體質。不過採訪中看到吳明珠的先生,左叮嚀右提醒的,最好的養生法則應該是有個人隨時叮嚀吧! 撇步5-補氣血吃人參雞 吳明珠會在夜市買人參雞、麻油麵線、燙地瓜葉來補氣血。為照顧氣管,每天會喝1瓶燕窩來潤肺顧氣管,其他體質都可以喝,但1天不要超過2瓶,避免攝取過高糖分。 *中醫師郭月英【寒症體質】 撇步1-冬天必吃麻油雞 藥膳專家郭月英體質偏寒,較怕冷,喜歡吃像麻油煮雞湯的熱食,麻油可增加熱能,冬天就算每天都吃一碗麻油雞,郭月英也不覺得多。 撇步2-柳丁代替橘子 體質偏寒的郭月英,盡量不吃冬天盛產的橘子,因為吃橘子會引起咳嗽等呼吸道問題,身體也會覺得冷,建議體質虛寒的人若喜歡吃柑橘類,可選較不寒的柳丁替代。 撇步3-吃葡萄補血 虛寒體質的人可選如蘋果、葡萄等偏平性或溫性水果,對養生幫助大。冬天盛產的水果,郭月英特別愛吃葡萄,因為葡萄可補血對身體較滋補。 撇步4-薑片薑泥泡腳 寒症體質的人冬天可依照個人習慣,選擇將老薑用洞口較小的刨絲器磨成泥再泡在熱水中,或是用薑片加水煮開再加點冷水來泡腳,2種的活血效果一樣,約泡15到20分鐘,泡時邊按摩腳底、腳踝,來促進腳氣血循環。一般體質或是虛寒可用薑片泡腳,但熱性體質的人因體溫高就不需要泡。家中有烤箱的郭月英,也會在做SPA時放如薑等暖性精油,來幫助身體對抗寒冷,也不易感冒。 撇步5-紅酒促循環 郭月英在冬天每天約喝50cc的紅酒,再搭配適量起士,因為紅酒可增加血液循環,紅酒的多酚物質也有抗氧化的作用,對需要補血的女生來說是不錯選擇。 *中醫師李家雄【熱性體質】 撇步1-挑白葡萄酒暖身 中醫師李家雄的體質是屬於較手腳溫熱、口乾舌燥的燥熱體質,他在冬天喜歡喝較清涼的白葡萄酒,對血液循環有幫助,同樣可以達到養生的作用。 撇步2-選溫涼補食材 冬天李家雄還是會手心溫熱,他會以如蘿蔔、苦瓜、芥菜等較溫補涼補食材來養生,老婆也是藥膳專家郭月英會燉香菇雞、金針菇雞湯等較溫涼食材的湯。李家雄也喜歡吃橘子、梨子等可退火的水果。 撇步3-早睡晚起助健康 李家雄說,冬天雖冷,但依經脈運行,冬天是收藏季節,要早睡晚起依順天地時辰,對身體健康有益,他在夏天約晚上9點睡覺,早上4點起床,但冬天約9點睡,早上5點起床,如果這段時間沒辦法睡覺、起床,也會彈性改成晚上10上床,早上8點起床。 撇步4-多運動增熱能 李家雄在冬天也會多運動,因為他認為多運動才能產生熱能,來對抗寒冷。早上有空他會晨跑或騎腳踏車。即使氣溫再低,他也固定每周至少游3次冷水冬泳。建議體質較偏寒冷的人,可選溫水游泳池。 報導來源:蘋果日報

依體質進補,提昇免疫力

2007年02月07日
公開
62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楊素卿表示,體質約可分熱性、寒性、氣虛、血虛、濕熱、燥性,中醫也將食物分平性、溫性、熱性、寒性,平日飲食可依體質選適合的食物,寒症體質易跟氣虛、血虛混合出現,而熱性跟濕熱型體質易伴隨出現,在選擇食物以寒症、熱症適合吃的食物為主,但可重點補充食物,如寒症又有血虛,除多吃熱性食物外,也可選吃補血食物。 氣虛血虛-補氣食材可多吃 氣虛體質的人只要稍微一動就會流汗、走路容易喘、容易有昏眩、心悸的情形、臉色也易蒼白。這類型的人平常要多吃溫平性食物。 *Tips:除吃溫平性的食物外,也可以從這些食物中選補氣作用較明顯的食物,如山藥、紅棗等。 深綠蔬菜可補血-血虛型的人,臉色枯黃、嘴唇、指甲、眼瞼蒼白、常有頭昏、耳鳴、四肢容易有麻木的感覺,女生月經量較少且顏色較淡。建議可以多吃溫平性食物。 *Tips溫平性的食物中又可多選擇補血的食物,例如花椰菜、波菜等深綠色蔬菜含鐵質較高。 *溫平性食物 蔬菜類:杏鮑菇、金針菇、香菇、百合、花生、黃豆、花椰菜、秋葵、玉米、四季豆、茼蒿、山藥、紅甜椒、紅莧菜、波菜等。 水果類:蘋果、葡萄、檸檬、鳳梨等。 海鮮類:鮑魚等。 肉類:豬肉、牛肉等。 其他:紅棗、黑棗、黑木耳、雞蛋等。 熱性體質-涼性食物中午吃 熱性體質的人臉色較潮紅、眼睛易充血有血絲、排便較硬、易口臭、嘴破上火的情形,女生月經易提早來,此體質的人建議可多吃涼性的食物。 *Tips1:建議煮涼性青菜時,可加溫熱性香料爆香,如炒小白菜時可加一些薑絲才不會太寒。 *Tips2:勿一早就吃涼性水果,早上床身體正要開始運作,若馬上吃涼性水果,身體需較多時間才會暖和,最好在中午吃,若太晚吃反而容易讓身體太寒。 *涼性食物 蔬菜類:冬瓜、大黃瓜、白蘿蔔、大白菜、苦瓜、小白菜等。 水果類:奇異果、楊桃、橘子、柳丁、草莓、番茄、甘蔗等。 海鮮類:螃蟹、蛤蜊等。 肉類:魚肉、鴨肉、田雞等。 寒性體質 寒性體質者四肢易冰冷、臉色蒼白、抵抗力不好常感冒、也常拉肚子、易疲倦、喜歡熱的東西、女生則月經常遲到。這類的人要多選吃溫熱性的食物,但盡量不要在睡覺前吃,容易口乾舌燥影響睡眠。 *Tips:吃溫熱食物仍需要一些涼性食物做搭配,如吃羊肉爐時,可放約1/5的白菜、白蘿蔔等涼性蔬菜,才不會因一時吃太多燥熱的東西而上火。 *溫熱性食物 蔬菜類:南瓜、韭菜、A菜、胡蘿蔔、栗子、番石榴等。 水果類:金桔、櫻桃、龍眼乾等。 海鮮類:蝦子、鱔魚等。 肉類:羊肉、雞肉、烏骨雞等。 爆香料:九層塔、生薑、辣椒、大蒜、香菜、洋蔥等。 其他:紅糖、人參、當歸等。 濕熱體質-薏仁冬瓜可利水 濕熱型體質的人,眼皮、四肢常會浮腫、大便較軟、肚子常會鳴叫、皮膚易起疹子、女生則白帶較多。這類型的人最好多吃有排水、利尿作用的食物,如薏仁、冬瓜、綠豆湯、鯉魚湯等。 燥性體質-檸檬柳丁可解熱 燥型體質常常會覺得口乾口渴、皮膚也比較乾燥、咳嗽時易乾咳無痰、頭皮屑很多、女生月經量則偏少。燥性體質的人可多涼性食物,尤其是可解燥熱的芝麻、柳丁、檸檬等,且一定要少吃辛辣溫熱性的食物,如辣椒、生薑等。 專家說-吃補後 選涼性水果 冬天常常都會吃溫熱性的補品,如薑母鴨、羊肉爐等,除身體燥熱的人要少吃外,其他體質若吃完這些補品後,建議再吃一些涼性水果,避免因一時吃太多補品讓身體太燥熱,反而有嘴破、口臭、情緒煩躁等上火的情形。 報導來源:蘋果日報

醫師防感冒撇步公開

2007年02月06日
公開
59

冬天最易感冒,常見鼻塞、喉嚨痛、咳嗽等上呼吸道的不適症,怎樣預防感冒最有用,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何一成、耕莘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陳正文、中醫師莊雅惠跟大家分享自己防感冒的方法。報導╱黃筱筠 攝影╱施偉平、吳朝奎 *中醫師 莊雅惠 每天喝養生茶 莊雅惠每天喝養生茶,藥材有東洋參、沙參、粉光參、玫瑰花、枸杞。東洋參溫性補陽;沙參、粉光參涼性補陰,陰陽均衡抵抗力較好。枸杞補血,血液循環好也可增強抵抗力;玫瑰紓解壓力,也比較不容易感冒。 冬至後三九貼 莊雅惠會在冬至後,每周進行穴位敷貼,連續3到6次,可防感冒及鼻過敏,並舒緩上呼吸道不適。「三九」約為冬至後1個月,敷貼的穴位以喉嚨附近的天突穴,背後的大椎穴、定喘穴、大杼穴、風門穴、肺俞、肝俞、脾俞、腎俞。 (http://apple.1-apple.com.tw/index.cfm?Fuseaction=Article&Sec_ID=19&ShowDate=20061219&NewsType=twapple_sub&Loc=TP&Art_ID=3115699)每天按壓穴位 身體的膻中穴是氣血匯集穴位,位於兩乳之間,用原子筆蓋頭或手指每天按壓,可增強元氣、抵抗力,若咳嗽也可以多按壓膻中穴舒緩。 利用食物屬性 依食物的屬性平衡飲食,如吃了涼性的瓜類就會再吃溫性水果如芭樂,讓身體維持比較平性的體質,就比較不易感冒。根據這原則,如有嘴破、口臭等上火情形,可多吃涼性食物,讓涼、溫性食物維持3:1的比例。 *家醫科 何一成 減少細菌接觸 何一成的手機都用塑膠袋包著,他說這樣可防水跟減少病菌,因使用手機時易將手機的細菌帶到口鼻。而且每5天會換1個乾淨塑膠袋,也會用酒精擦拭手機表面消毒,也可以減低感冒發生機率。 喝綠茶跟優酪乳 何一成每天喝無糖的綠茶,綠茶中的茶多酚可增強抵抗力,讓白天精神集中,晚上易入睡,正常作息便可預防感冒。他也每天喝優酪乳,優酪乳含益菌可加強抵抗力;並吃1顆綜合維他命,補充營養素。 利用空檔運動 運動不須刻意空出時間,可藉工作空檔運動,一天3次、每次10分,也可達到連續運動30分的70%效果。何一成都利用中午休診在附近公園快走,或看診休息時做伸展運動,每天可累積至少30分的運動量。 薄厚棉被交替 氣溫變化大時,床上可準備厚薄兩條棉被,如剛上床不是很冷可先蓋薄棉被,等到半夜溫度降低時再換厚棉被,以免一開始蓋厚棉被可能會流汗,等到半夜氣溫下降時,身上衣服可能有些濕潤加上溫度低就容易感冒。 *耳鼻喉科 陳正文 每天攝取微量鋅 每天補充含鋅的綜合維他命是陳正文必做的事,鋅是人體中許多化學反應的催化劑,少了鋅元素人體的新陳代謝可能會停擺,免疫系統也受到影響。陳正文表示,如不從綜合維他命中攝取,也可多吃含鋅如海鮮、蛋、肝臟、乳製品等。 使用熱毛巾敷口鼻 鼻腔裡的黏液主要是過濾病菌保護鼻腔,陳正文每天起床跟睡前會用熱毛巾敷口鼻,吸入毛巾的熱蒸氣,讓鼻子黏液保持濕潤,敷完後在鼻翼兩旁跟眼下稍微按摩促進血液循環。 使用鼻噴劑先預防 有鼻過敏症狀的陳正文表示,他每天會用鼻噴劑控制鼻過敏,如過敏情形減低,就不易感冒,因鼻過敏時,鼻黏膜過濾病菌的作用減低,他建議鼻過敏者,可到耳鼻喉科診療並請醫師開給鼻噴劑,每天早上噴1次。 運動舒緩輕微鼻塞 輕微的鼻塞情形先運動到出汗,能稍微減緩鼻塞的狀況,但若持續沒改善甚至還出現咳嗽、痰也變得偏黃色,就是感冒加重了,這時候運動作用不大,還是應該看醫生。 報導來源:蘋果日報

挑綜合維他命 看成分劑量

2007年02月06日
公開
73

綜合維他命是許多人選購保健食品的入門品項,但常不知道自己究竟需不需要?也不知道該如何選擇品牌?我們請馬偕醫院營養課課長趙強教你挑選綜合維他命。報導╱楊琇雯 攝影╱施偉平、林永昌 統一藥品總經理高敏航曾估計,台灣保健市場一年的商機超過300億,其中光是綜合維他命就佔了11%左右。為了讓大家在選購時更方便,不少產品會區隔出使用族群,例如男生用的綜合維他命,普遍會在鋅的含量上多添加;女生用的綜合維他命則會多添加鐵質和大豆異黃酮,不過趙強課長仍認為,購買綜合維他命時,不應只考慮特別添加的營養素,應看最基本的必須營養素、礦物質含量是否充足,以及來源為何。 搭配三餐飲食情況 趙強課長比較過市面上大部分的綜合維他命成分表後做出結論,他認為標示中仍有很大的問題,包括有的是以1顆為單位;有的是以1天為單位,他建議選購若要比較含量,最好換算成1天的總補充量來比較,若是三餐常不定時、不定量的人,建議選擇含量較高的,較定時定量的人可選擇含量少一點的,畢竟三餐食物中的營養素,才是主要的營養,綜合維他命只是補充不足的部分。 化學形式影響吸收 現在的營養素幾乎都是人工合成,既然是人工合成,那麼合成後的化學形式就就會影響人體吸收率!趙強課長表示,一般來說老年人體內對營養素的吸收率和利用率本來就比較差,所以選購老年人的維他命時,更應注重營養成分的化學式。例如,以鐵和鈣來說,若是標記「檸檬酸鈣」或是「乳酸亞鐵」,就是屬於吸收率較好的種類。一般人也可挑選礦物質為有機酸類的綜合維他命,以利吸收。 應標記萃取來源處 有些成分是由天然植物中萃取出來,在標示上至少應標示萃取自哪一種植物或其他萃取來源,標記越清楚的越好,代表廠商願意告知的資訊越多。趙強課長告訴我們:「曾經有業者來醫院推薦他們的產品,結果很多天然物質成分的來源都沒有標記,這要我們怎麼推薦給大家使用呢?」 營養素含量差異大 衛生署網站有公布國人各種營養素的每日建議攝取量(RDA),以及上限量(UL),有些廠商是按照RDA的劑量設計,有些則參考UL的量,所以才有各廠牌成分含量差異大的區別,趙強課長說明,同樣在藥妝店的各產品,各廠牌含量差異不大,倒是直銷通路的含量差異較大,一樣須以平常飲食狀況為主要考量。要注意的是,脂溶性維生素A、D、E、K因會在體內累積,故攝取量不建議超過太多。若要參考可查詢網址 http://consumer.doh.gov.tw/fdaciw/pages/knowledge_list.jsp?tyepSn=4&sn=53&prePageNo=1 飯後吃1顆維他命 營養素比例目前以礦物質來說較重要,如鈣比鎂及鈣比磷建議均是2比1;這有關人體吸收率,礦物質含量越多不一定越好。綜合維他命還含許多基本的營養素,雖有些營養素空腹吸收力較好但有些代謝時須有脂肪或其他營養素幫忙,整體來說飯後再吃較好。 持續吃才會有影響 市面上有許多小包裝一日份量或一周份量的營養補充食品,趙強課長認為,除非是很有毅力的人,不然其實沒有多少人會每天或每周都去買來吃,一旦這類補充食品有一天沒一天地吃,即使劑量充足、品質很好,一樣也不會有效果。目前其實未有很精確的方法可證實產品品質對人體的影響性,趙強課長表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長期吃同一品牌半年到1年後,自覺身體疲勞、常感冒等症狀有無改善,若沒有,則建議換個牌子再試。 食用注意事項 價格合理:綜合維他命是一種營養素補充品,所以價格上不必一眛追求高價品,以自己經濟負擔許可為主。 不重複吃:吃複方的綜合維他命比吃單方成分的維他命要好,除非已經過醫師診斷須特別補充者,且吃綜合維他命就不建議再同時吃另一品牌的綜合維他命,可能有劑量過高的危險。 專家說-廣泛補充營養素 (from 馬偕醫院營養課課長 趙強) 未來綜合維他命的成分設計趨勢是添加抗氧化物質,像花青素、胡蘿蔔素等,不過目前未有整合性的研究報告,例如曾有研究指出糖尿病患同時有抽菸習慣者,若攝取過多β胡蘿蔔素,可能導致罹患肺癌機率上升,建議還是以補充綜合維他命為主。 報導來源:蘋果日報

八大蔬果,預防感冒

2007年02月06日
公開
54

【水果類】 No.1 釋迦∼熱量稍高 ★維生素C:99毫克╱100克 ★熱量:104卡╱100克 ★食用注意:釋迦在所有水果中,算是熱量比較高的種類,雖然維生素C含量高,但若是糖尿病、血糖高、肥胖者,在食用上要注意份量,一天最好不要超過100克,約1/3顆。 No.2 香吉士∼放鬆心情 ★維生素C:92毫克╱100克 ★熱量:58卡╱100克 ★食用注意:維生素C含量較一般柑橘多,且曾有研究顯示,柑橘類的氣味在心理上有放鬆心情的作用,尤其冬天陰沉沉的天氣,容易心情沮喪,可適量食用。一天不要超過200克,約1顆。柑橘類水果都含有較多的鉀離子,有腎臟疾病的患者要少吃。 No.3 奇異果∼助眠助排便 ★維生素C:87毫克╱100克 ★熱量:53卡╱100克 ★食用注意:可減緩便秘及助睡眠,吃奇異果後嘴巴周圍感覺紅癢,就表示對奇異果過敏,不建議吃。一般人一天不吃超過200克,約2顆。 No.4泰國芭樂∼籽不易消化 ★維生素C:81毫克╱100克 ★熱量:38卡╱100克 ★食用注意:芭樂的熱量在水果中算是較低的種類,但食用過量仍會造成肥胖,若覺得太甜、糖尿病患者或怕胖者、易消化不良者,可不吃籽。一般人一天不要吃超過500克,約1.5顆。 No.5 聖女番茄∼越紅越好 ★維生素C:67毫克╱100克 ★熱量:35卡╱100克 ★食用注意:含豐富的茄紅素,是天然的抗氧化劑,可抗癌,顏色越紅的品種,茄紅素越多。不過熱量比大番茄高,一般大番茄是當蔬菜用,不是當水果。一天不要吃超過500克,約1小盒。 No.6 草莓 ★維生素C:66毫克╱100克 ★熱量:39卡╱100克 No.7 海梨 ★維生素C:48毫克╱100克 ★熱量:40卡╱100克 No.8 棗子 ★維生素C:45毫克╱100克 ★熱量:46卡╱100克 No.9 柳丁 ★維生素C:38毫克╱100克 ★熱量:43卡╱100克 No.10 葡萄柚 ★維生素C:38毫克╱100克 ★熱量:33卡╱100克 【蔬菜類】 No.1 綠豆芽∼B群含量高 ★維生素C:183毫克╱100克 ★熱量:33卡╱100克 ★食用注意:含豐富維生素B群,可消除疲勞。不過普林含量較高,痛風病患要少吃。 No.2 甜椒∼天然防癌品 ★維生素C:94毫克╱100克 ★熱量:25卡╱100克 ★食用注意: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β胡蘿蔔素,是很強的抗氧化劑,屬天然的防癌食品。 No.3 花椰菜∼硫化物抗癌 ★維生素C:73毫克╱100克 ★熱量:23卡╱100克 ★食用注意:是十字花科蔬菜,含有硫化物,具有抗癌的作用。 專家說-吃水果餐易胖(from長庚醫院營養師 曹雅姿) 有些水果的熱量高,常會吃過量,尤其當水果餐吃時會過胖。吃水果時應把纖維質一起吃進去,少打成果汁。 報導來源:蘋果日報

是流感、還是感冒?

2007年02月05日
公開
58

【病毒傳染】 普通感冒 症狀:普通感冒為免疫力下降,當感染病毒後,而出現喉嚨癢痛、流鼻水、鼻塞、打噴嚏、肌肉痠痛四肢無力、疲倦等症狀。與流行性感冒不同的地方是,普通感冒很少會發高燒,即使發高燒也最多攝氏38度左右,肌肉痠痛也不會像流行性感冒那樣嚴重,大約3至5天就可痊癒,如果感冒超過1個星期以上,可能併發肺炎、鼻竇炎、支氣管炎等。 治療方式:普通感冒沒有特效藥,當發現有喉嚨痛等初期症狀時,可先服用普拿疼等止痛藥,先服用1顆,過4個小時後再服用1次,大人與小孩要依照包裝上的建議劑量來服藥。吃2次後症狀都沒有改善,就可能是感染其他疾病,需要立即就醫治療。 流行性感冒 症狀:流行性感冒是被流行性感冒病毒傳染導致,出現鼻塞、流鼻水、喉嚨發炎紅腫疼痛、咳嗽,也會有發高燒到攝氏39度以上、頭痛、肌肉痠痛等症狀,需要約2個星期才能痊癒。 治療方式:目前有像克流感等流感專門用藥,不過一般都是針對個別症狀來用藥,流鼻涕是用抗組織胺;喉嚨痛則是用止痛消炎藥;是因為喉嚨痛而咳嗽,也是用止痛消炎藥來做治療。 【體質造成】 過敏性鼻炎 症狀:過敏性鼻炎是本身有過敏體質,接觸到灰塵、塵螨等過敏原就會引發打噴嚏、流鼻涕、鼻塞,有些人還會有眼睛、耳朵、喉嚨搔癢。 與感冒的差異:過敏性鼻炎患者的喉嚨不會發炎,造成喉嚨痛。 治療方式:有過敏性鼻炎體質的人可抽血檢驗是對那種物質會有過敏反應。當症狀嚴重或持續2個星期以上,可服用抗組織胺,嚴重時可改用類固醇鼻噴劑。 氣喘 症狀:氣喘好發在幼兒與老人身上,好發在日夜溫差大時,病患會出現咳嗽、肺部有咻咻咻的聲音,或是因吸入灰塵、塵等過敏原,就會引發咳嗽。 與感冒的差異:氣喘只有咳嗽,喉嚨並不會有紅腫發炎症狀,但感冒更易引發氣喘。 治療方式:以氣管擴張劑等來治療。 壓力造成-慢性疲勞症候群 症狀:慢性疲勞症候群是指持續半年以上出現疲勞,並伴隨著頭痛、失眠、注意力不能集中、渾身無力沒精神等症狀,有的人還會有疲倦、肌肉痠痛、喉嚨痛但沒有發炎腫脹、頸部淋巴結腫大、發燒到攝氏37、38度左右。不過有壓力症候群的人本身身體差免疫力低,容易被感冒病毒傳染而出現喉嚨發炎有痰、發燒、喉嚨發炎、鼻塞、流鼻水等真正的感冒症狀。 與感冒的差異:喉嚨會乾痛,但沒有發炎紅腫。 治療方式:保持運動習慣,充分休息並化解壓力來源就可以紓解。 暖冬效應-輕微中暑 症狀:因今年暖冬有時氣溫升高加上乾燥,身體水分易蒸發,若喝水不足,易出現疲倦、肌肉痠痛、喉嚨乾癢等輕微中暑症狀。 與感冒的差異:喉嚨並沒有發炎、疼痛症狀。 治療方式:只要多補充水分即可紓緩。 專家說:小心出現併發症~榮新診所副院長暨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何一成 感冒多因病毒感染所致,感冒病患中約有百分之一的人,像是幼兒及老人、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及肝腎功能不佳者,會因為感冒時本身抵抗力下降而被細菌感染,併發鼻竇炎、支氣管炎、肺炎、腦膜炎等。

調體質,聽中醫師怎麼說/食補湯品DIY

2007年02月05日
公開
58

調體質,聽中醫師怎麼說 中醫認為身體達到氣血陰陽平衡就可提高免疫力避免感冒。萬芳醫院中醫科醫師陳萍和表示,臨床上看到虛症體質的感冒病患比實症體質還要多,比例約10比1。陳萍和表示,體質可由服藥與吃藥膳調理,並搭配健康生活習慣,視情況最快可1個月改善。報導╱沈育如 攝影╱高世安 陳萍和醫師表示,體質平時就可調理,是以氣虛補氣方式吃藥膳,而已感冒者是在感冒後期,當痰與鼻涕不是黃色黏稠、喉嚨沒發炎就可調。先吃中藥調整,吃1到2星期後就改吃藥膳調理,1天吃1次。出現感冒症狀、經期、喉嚨發炎就停止。這4種體質只是大略區分,有人是氣虛常伴隨陽虛;血虛常伴隨陰虛,可搭配吃2種體質以上的藥膳。 【氣虛體質】 體質特性:三餐不正常、喜歡吃寒性食物、生病要很久才痊癒的人。特性是臉色差、易冒冷汗、易倦怠無力、頭暈目眩。經醫師診斷後加減服用玉屏風散或小建中湯。 食補湯品DIY *人參胡桃湯 材料:人參7克、胡桃3顆。 作法:將材料放在杯中,加入約200cc沸水,蓋上杯蓋靜置10分鐘即可飲用。 作用:人參可補氣,胡桃可補腎納氣。也可用藥性較溫和、便宜的黨參替代人參。 *人參蓮子湯 材料:人參7克、蓮子10顆。 作法:蓮子用水泡2小時。將蓮子與人參放入鍋內,再加約200cc的水煮,等煮到蓮子熟透即可食用。 作用:人參補脾胃,蓮子可補氣養胃。 【血虛體質】 體質特性:體型瘦弱、三餐不正常、產後或有外傷易形成血虛體質。特徵是眼睛容易乾澀、經血量少、臉色蒼白、失眠恍神。經中醫師診斷後加減服用「聖愈湯」補血調養。 食補湯品DIY *歸耆雞 材料:當歸2片、黃耆10克、雞半隻切塊。 作法:雞肉用水汆燙後撈起洗淨。將材料放入鍋內加水淹過食材,煮到雞肉熟透後再依喜好加鹽調味。 作用:當歸與黃耆可補血。 *百合紅棗湯 材料:新鮮百合35克或乾百合17克、去籽紅棗10顆。 作法:將材料放入鍋內,加500cc的水熬煮至百合熟透即可,再加紅糖調味。 作用:百合可潤心肺、紅棗具有補心血作用。 【陰虛體質】 體質特性:生病不易痊癒、體質瘦弱都可能是陰虛體質。特徵是易口乾舌燥、手心腳窩燥熱。經醫師診斷後加減服用六味地黃湯或天王補心湯調養。 食補湯品DIY *西洋參燉雞湯 材料:西洋參10克、雞半隻切塊。 作法:雞用水汆燙撈起洗淨。將材料放入鍋內加水淹過材料,開大火煮至水滾後轉小火燉,煮到雞肉熟透後即可加鹽調味。 作用:西洋參可滋陰,雞肉含蛋白質,對久病、瘦弱的人有滋補效果。 *百合雞子湯 材料:新鮮百合35克或乾百合17克、蛋黃1個。 作法:百合放入鍋內,加500cc水煮至百合熟透後,關火將百合與湯汁舀入碗中,再放新鮮蛋黃,用餘溫讓蛋黃熟透。 作用:百合與蛋黃都有滋陰效果。 【陽虛體質】 體質特性:吃太多性苦寒西藥或愛喝冷飲的人。特性是有痰咳不出、吃寒性食物易咳嗽、女生分泌物多。經醫師診斷後加減服用龜鹿二仙膠調養。 食補湯品DIY *當歸生薑羊肉湯 材料:當歸1片、生薑10克、羊肉500克。 作法:羊肉用熱水汆湯後撈起洗淨,生薑去皮切片。將羊肉、當歸與生薑放鍋內,加入水至淹過食材,先大火煮至水滾再轉小火熬煮,煮至羊肉熟透後即可,再依照個人口味加鹽調味。 作用:當歸可補血活血,生薑可溫胃補陽氣。 *桂圓薑湯 材料:桂圓10個、薑3片。 作法:將桂圓與薑放入鍋內,再加500cc水,煮至水滾後即可關火。 作用:桂圓可以溫脾胃;生薑可補陽氣。 醫師說-年紀越輕越好調 陳萍和醫師表示,調體質不能速成至少要1個月以上才有效果,而且年紀越小效果越好,因為在30、40歲體質固定後,就要更長時間調整。 報導來源:蘋果日報

進補不需花大錢-四大元氣米食介紹

2007年02月05日
公開
52

【紫米】-滋陰補腎顧精力 紫米有滋陰補腎,健脾暖肝作用。耕莘醫院永和分院營養師吳宛穎表示,紫米含不飽和脂肪酸、礦物質及膳食纖維,可改善腸胃機能。吳明珠也說,紫米外殼多了抗氧化花青素,能延緩老化。 § 紫米補腎粥 § 材料:紫米1杯、淮山20克、桂圓30克、何首烏與桑椹子各12克。 做法:何首烏、桑椹子用白布袋包起來,與紫米、淮山跟14杯水放入鍋中,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煮到米心透,再放入稍用清水清洗過的桂圓,桂圓煮開後即可食用。淮山可用約100克新鮮山藥替代。 作用:可補腎氣提振精神,也會讓頭髮烏黑。 食用注意:腸胃差者要少量攝取,發燒者不能吃。 【糙米】-B群多可補體力 糙米含有維生素B群、礦物質及膳食纖維,可幫助增強體力、改善體質、促腸蠕動,預防便秘、慢性病及大腸癌等功效。 § 糙米潤腸粥 § 材料:糙米1杯、菊花12克、決明子、玉竹與葛根各20克。 做法:菊花、決明子、玉竹、葛根放到白布袋裡,與糙米、14杯水放到鍋內,大火煮滾再轉小火,等米心熟透後,可依個人口味加鹽或加冰糖、蜂蜜調味。 作用:可清熱降火氣、通便與降血壓。 食用注意:拉肚子或易腹瀉、腸胃型感冒者不適合食用。 【糯米】-補脾益肺可禦寒 糯米可補脾胃、益肺氣,味甘、性溫,能夠補養人體正氣,吃了身體可能會發熱,有禦寒、滋補的作用,最適合在冬天食用。吳宛穎說,糯米中的醣類含量高,可作為能量來源。 § 補氣血糯米粥 § 材料:糯米1杯、紅棗10顆、黃耆、枸杞、石斛各12克。 做法:黃耆、石斛放到小白布袋,與糯米、14杯水、放入鍋內,大火煮到水滾後轉小火,等米心透就可加紅棗跟枸杞,再燜煮約2分鐘即可。 作用:藥膳粥可補腎氣,尤其加上糯米,更可提升補氣血作用,在冬天防手腳冰冷。 食用注意:糯米屬較難消化的澱粉類,有消化不良、腸胃發炎、潰瘍等病患不適合多吃。糯米也屬溫熱食物,如果有發燒、喉嚨痛的人要暫停食用。 【小米】-滋陰養血易消化 小米有滋陰養血作用,可增加熱能、健胃除濕,且蛋白質、鋅及鐵含量高,屬易消化澱粉類,可用於急慢性腸胃炎及消化不良症狀。 § 小米安神粥 § 材料:小米1杯、浮小麥40克、紅棗10顆、炙甘草6克、防風5克。 做法:防風、炙甘草放到白布袋裡,與小米、浮小麥、14杯水放到鍋裡,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等到米心透再放紅棗,煮約2分鐘即可食用。 作用:易疲勞者睡前1小時前吃1至2碗,可讓睡眠品質較好。 食用注意:吃太多可能會拉肚子。 【煮粥小技巧】 1.藥材建議放到藥布袋裡,若直接放到粥裡熬,煮好後很難撈起,可能影響口感。 2.因藥材分段加入,建議用瓦斯煮比較方便,大約煮40分鐘米心就會透,即可食用。煮粥時一定要記得邊煮邊攪拌,可避免粥黏鍋,可能燒焦而影響味道。 【消化差吃小米】 如果想補元氣、改善疲勞,但又因為腸胃消化不好,擔心吃多紫米、糯米會脹氣,建議選吃小米,容易吸收,又與糯米、紫米有相同補元氣作用。 報導來源:蘋果日報

瘦寶寶「長肉」計劃

2006年12月27日
公開
54

又是好難的功課啊! 文 / 王春梅  專家 / 孫淑芝 營養師 寶寶飲食正常,可是就是長不胖;寶寶老是挑食,已經越來越瘦了;儘管在怎麼注重寶寶的營養調理,爲什麼我家的寶寶就是比別人瘦呢? 孩子變瘦 暗藏危機 寶寶不會無緣無故的變瘦,因此細心的媽媽應該會發現寶寶變瘦過程中的一些徵兆,不過除了發現之外,更重要的是進一步的解決瘦寶寶的隱藏危機。 怎麽吃都吃不胖 有一種寶寶,不但不挑食、還吃得相當多,但就是吃不胖。有的媽媽也許會認爲孩子就是長不胖吧!但是,這種說法並不能為專家所認同。一般來說,當孩子吃得食物多,攝入的營養素也應該多,所以孩子哪有長不胖的道理?但如果孩子真的吃不胖,下面有幾種可能,都是孩子吃不胖的原因,爸媽可以參考看看。 當孩子吃得多卻又長不胖時,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孩子的消化道功能太差,所以吃得多、拉得也多,因此食物的營養素未被充分的吸收、利用。另外,如果媽媽準備的食物中,主要的蛋白質、脂肪等營養素含量過低,寶寶也會瘦。或者是當寶寶所消耗的能量大於其所攝入的能量,因此攝入的營養素不能滿足身體生長需要,孩子當然也長不胖。倘若寶寶總是處於饑餓狀態,也有可能是腸胃中有了寄生蟲;而若寶寶的表現是吃得多、但是體重下降、體質虛弱,這時候要懷疑孩子患有某種內分泌系統疾病,最好帶孩子去醫院徹底檢查。 寶寶就是不吃飯 有的寶寶一見到媽媽端來飯菜就跑得遠遠的,好象跟飯有仇似的,這樣的寶寶怎能不瘦?這是典型的厭食症,可能是缺鋅、鐵、鈣、貧血、胃病、消化不良等引起的。當孩子有這樣的行為表現時,媽媽要自我檢討一下,是不是平日裏爲孩子準備的食物太單調且無規律,或者放縱孩子胡亂吃零食,因為不當的餵養方式造成孩子的厭食反應。 長肉計畫 刻不容緩 要讓瘦寶寶長肉,媽媽將是這個計劃的主要實施者,因此需要媽媽拿出全部的耐心來進行。當然,當務之急是先給孩子做全面檢查,然後再從調整飲食結構、改善餵養辦法,糾正不良習慣入手。 保養寶寶的肝脾胃 藉由完善的身體檢查,可以幫助媽媽瞭解寶寶的消化系統及脾、胃等健康狀況,如果有嚴重的病症則需要按照醫囑讓孩子吃些如健脾健胃、助消化的兒童專用藥,如果孩子是缺乏鋅、鐵、鈣或貧血等症狀的話,則依症狀進行藥補或是食補。 變換菜色喚起食慾 大部分的瘦寶寶與營養結構不合理、餵養方式不當及飲食習慣不好等因素有關。因此建議媽媽趕快改變過去單調的飲食,盡量變化每天的食物,並把穀類,肉類,豆類和蔬菜等各種營養合理搭配,讓餐桌熱鬧起來,讓寶寶對餐桌產生期待。 在搭配合理的營養飲食前,媽媽首先要瞭解各類食物的營養含量: *牛奶(包括豆漿)含豐富鈣質,每天至少兩杯; *蛋中含鐵質,每天要有一到兩顆; *動物肝臟含鐵質、維生素A及B12,可與肉類交替搭配; *蔬菜類一天需要二碟,其中至少一半來自深綠色及深黃、深紅色蔬菜,因爲它們所含的維生素A、C及鐵質都比淺色蔬菜高些; *五穀類每天需要1至1碗半,可用稀飯、饅頭、麵條、玉米粒或麥片等加以替代; *水果類每天不可少。 習慣養成不能妥協 糾正寶寶的不良飲食習慣,全看媽媽的耐心與花招。在糾正的過程中媽媽一定要堅持到底,不能輕言向孩子妥協,否則只會助長寶寶的壞習慣。 固定寶寶每天的進食時間,並且固定下來,讓孩子逐漸養成規律的習慣。例如:每天的早餐不能超過7點半,晚點時間不能超過晚8點半,最重的是媽媽不能隨意更改孩子的進食時間。 拒絕零食才是根本 孩子的零食大多是大人提供的,這樣的行為只會傷了寶寶的胃、壞了寶寶的習慣。因此徹底拒絕零食,回歸正常的飲食習慣,才是根本的辦法。有些對於零食過度依賴的寶寶,家長可以考慮用漸進的方式减少提供零食,直到孩子不再吃零食。 飲食小叮嚀 1、寶寶在嬰兒時期一個月應增加一公斤,三個月大時應是剛出生時一倍左右。 2、三歲前是寶寶肌肉組織發育、骨胳生長、體格發育的關鍵時期,體重的增加很重要。 3、多帶寶寶做戶外活動。 4、多喝開水(尤其是冷開水),以促進新陳代謝。 5、爸爸媽媽自身也要有良好的飲食習慣,以身作則,讓寶寶心服口服。

過敏咳/乾咳/夜咳....超難斷根的咳嗽

2006年12月23日
公開
50

1. 貼壁蟑螂: 去青草藥店說要買"貼壁蟑螂" (不是真的蟑螂, 是一種生在懸崖的植物). 買大概100元就夠了. 有新鮮的買新鮮的最好. 回家放適量(不知量可以問青草店的人), 約兩碗水煎成一碗. 大概100元吃完應該也就可以斷咳了. 這是我排名第一的藥方. 如果小孩的身體後續保養得當, 應該不會再復發. 2. 川貝枇杷膏+檸檬汁: 把枇杷膏加熱開水調勻, 再加上幾滴新鮮檸檬汁. 對於乾咳尤其有效. 這兩種東西, 沒事可以就備在冰箱裡. 在小孩突然給他夜咳, 狂咳...時, 拿出來調一調還可以馬上止咳. 不過比較治標不治本. 3. 白蘿蔔+冰糖+蜂蜜: 白蘿蔔+冰糖加水燉好, 起鍋加適量蜂蜜. 喝湯水. 對乾咳很有效. 雖然比較麻煩, 可是蠻治本的. 喝個幾次, 應該都不會再復發了. 4. 熱可樂+檸檬片: 可樂倒出來加熱至沸騰, 加入數片新鮮檸檬片, 數秒後熄火. 趁溫熱時喝. 對於感冒後的咳嗽很有效. 對於乾咳/夜咳也有明顯效果. 不過過敏咳的話, 還是要注意保養. 還有, 咳嗽的人要特別注意 "保養" -- 身體的保養, 飲食的保養, 還有環境的保養. *身體 -- 1. 喉嚨凹下處/肩膀/膝蓋, 特別注意保暖. 2. 有機會多曬太陽 *飲食 -- 1. 絕對不要吃辛辣的/炸的/冰的. 2. 能不吃甜的, 盡量不要吃. 3. 食物中, 白蘿蔔, 竹筍, 葡萄, 蘋果, 香蕉, 芒果, 鳳梨; 咳嗽時絕對 不能吃. 吃了就等著再繼續咳了. *環境 -- 1. 沒事不要在家裡(尤其是床頭)堆一堆絨毛玩具聚集塵螨. 2. 有空的話盡量把家裡的灰塵除乾淨. 3. 遠離二手菸. 4. 不要直接對著冷氣口或是冷風.

肺炎鏈球菌疫苗 該不該打?

2006年09月05日
公開
52

小兒科醫學會多位知名醫師最近合拍一支電視廣告,呼籲家長慎防幼兒感染肺炎鏈球菌,並鼓勵施打疫苗。但此疫苗須連打四劑,合計1萬2800元,令家長為之瞠目結舌。 這支電視廣告請出了李慶雲、林奏延、黃立民、黃高彬等多位重量級小兒科醫師開講,這樣的宣傳手法在醫界十分罕見,也引起許多家長詢問,肺炎鏈球菌會造成什麼傷害?要不要讓孩子施打疫苗? 高雄長庚醫院兒童內科部主任黃高彬表示,肺炎鏈球菌是一種沒有運動性、有莢膜的革蘭氏陽性球菌。其外型類似採血針,因常成雙成對出現,故早期稱為肺炎雙球菌。此菌可存在一般人的鼻咽部位,當免疫能力不佳時即可能感染,導致菌血症和腦膜炎,尤其二歲以下的幼兒是最容易被侵犯的對象。另外,它也會造成社區性肺炎、中耳炎及鼻竇炎等。 肺炎鏈球菌治療,以青黴素G為第一線用藥,但抗藥性不斷被發現,台灣被列為抗藥性比例高的國家之一。因此,國際上皆傾向疫苗注射來杜絕感染。目前在台上市的疫苗有23價的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以及10月剛引進的7價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兩種。 黃高彬指出,23價的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適合二歲以上的兒童及成人施打,對侵入性肺炎鏈球菌症有高致病率及高致死率的二歲以下幼兒則無效。7價的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對二歲以下幼兒的保護力可達76%,美國醫界建議,2~23個月大孩童全面施打7價的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分別於2、4、6及12~15個月施打,共四劑)。美國在2000年2月開始針對嬰幼兒,全面施打7價的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四年後發現,五歲以下孩童侵入性肺炎鏈球菌症的發生率降低了68%~72%。 不過,兩種疫苗價差很大,23價的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一劑約1100元,打一劑即可;7價的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一劑則需3200元左右,四劑打下來,則需1萬2800元,是目前最貴的疫苗。長庚大學小兒科教授楊崑德說,疫苗價格確實造成家長困擾,站在預防醫學觀點,如果經濟許可,他建議讓幼兒施打7價的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如果經濟有困難,則讓幼兒二歲以後再打23價的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2005/11/23 民生報】 甚麼是肺炎鏈球菌? 一般稱為肺炎雙球菌或球菌,是一種革蘭氏陽性的雙球菌或鏈球菌。這種病菌常潛伏在人類鼻腔內,一旦感冒或是免疫力降低,快速複製的肺炎。鏈球菌就可能從呼吸道或血液入侵,輕微的引起中耳炎、鼻竇炎等,嚴重則會造成肺炎、敗血症、腦膜炎,造成生命危險。兩歲以下的嬰幼兒因沒有免疫及保護效益,特別容易受到肺炎鏈球菌的感染。世界上約有一百萬小於5歲的兒童死於肺炎鏈球菌感染,主要死因多是肺炎。 肺炎鏈球菌具多重抗藥性是世界上最毒細菌之一 肺炎鏈球菌引發的相關疾病是全球孩童健康的一大威脅,輕微的引起中耳炎、鼻竇炎等,嚴重則會造成肺炎、敗血症、腦膜炎,甚至造成生命危險。如果您有相關疫苗或疾病的問題,請詢問您的醫師或相關醫護人員。 肺炎鏈球菌感染途徑 一、幼童鼻咽腔帶有肺炎鏈球菌,當免疫力減低時,細菌就從呼吸道或血液侵襲器官,引發兒童中耳炎、敗血症、菌血症、肺炎及腦膜炎。 二、飛沫傳染-肺炎鏈球菌會經過咳嗽、打噴嚏時,從口部或鼻子發出的飛沫,或接觸受感染飛沫污染的物品傳播。 肺炎鏈球菌感染引發之疾病 一、侵入性疾病:腦膜炎、菌血症 /敗血症和肺炎等。 1.死亡率:肺炎(5-7%)、菌血症/敗血症(20%)、腦膜炎(30%)。 2.後遺症:部分兒童痊癒後仍有如痙攣、癲癇、智障、聽力障礙等終身後遺症。 二、非侵入性疾病: 1.菌血症:在美國,每年約會有1萬3千個兒童罹患肺炎鏈球菌菌血症。嚴重者也會導致腦膜炎及敗血症。 2.細菌如果持續滋生、感染身體其他部位就會引發其他病症;如:蜂窩性組織炎、骨髓炎、關節炎、氣管炎、中耳炎等。 3.最常導致兒童急性中耳炎,會引起兒童發燒、疼痛、甚至聽力障礙。 為何兒童最常罹患肺炎鏈球菌疾病 一、兩歲以下的嬰幼兒是感染肺炎鏈球菌的高危險群。尤其是天生免疫力差或有潛在性疾病的兒童,一旦感染,即時給予適量有效抗生素,仍不能完全避免造成聽障、腦部受損、甚至死亡等的後遺症。 二、肺炎鏈球菌疾病可以在一年中任何時段發生,但是感染在冬天和春天似乎是比較常見。 三、由於肺炎鏈球菌是經由飛沫傳染,兒童或人多的處所(如托兒所、安親班、幼稚園)也會增加感染的危險性。 疫苗接種是最經濟有效的預防感染方式 現在,兒童肺炎鏈球菌疫苗已經上市,可以保護嬰幼兒免於感染肺炎鏈球菌,導致如腦膜炎、菌血症等的侵入性肺炎鏈球菌疾病。世界衛生組織及加拿大、英國、澳洲、紐西蘭、比利時、德國及美國等皆已建議注射兒童肺炎鏈球菌疫苗,在美國及澳洲是全面免費接種。 專家建議接種兒童肺炎鏈球菌疫苗之主要原因 一、肺炎鏈球菌是世界上最毒細菌之一,不僅會引發侵入性及非侵入性疾病,造成聽障、腦部受損等後遺症、甚至死亡。 二、肺炎鏈球菌具多重抗藥性-長期廣泛地使用抗生素後,肺炎鏈球菌逐漸產生抗藥性,造成多重抗藥性菌株的迅速襲擊,逐漸形成難以收拾的局面。 三、疫苗接種不僅可增加免疫力、降低發病、減輕症狀及併發症發生,更有助於細菌抗藥性的控制。

把握長高關鍵期 0∼3歲很重要

2006年08月31日
公開
48

文/顧運梅 要把握好0∼3歲生長發育的關鍵期,尤其是爸媽個子不高的寶寶,更不能錯過這個階段喔。 這下頭痛了.哈維的生活作息最不好了.吃又看心情吃.唉!兒子.為了你以後著想.自己看著辦吧! 媽媽們都希望自己的寶寶有健康的體魄、足夠的身高。根據寶寶身高增長規律的資料顯示,2∼3歲時寶寶的身高與成年身高有密切的關係,也就是說2∼3歲時個子明顯小於同齡寶寶,成年後身高有可能比較矮。 影響身高增長的因素 身高是個複雜的問題,首先遺傳因素占70%,其他包括營養、運動、環境和社會因素等占30%。先天遺傳無法改變,但透過後天營養、運動、作息、生活環境改善等因素的調整,身高是可以有一定範圍的改變。為了讓寶寶長得更高一點,爸爸媽媽應注意以下幾點: 營養影響大 營養物質是寶寶身高增長的「磚瓦」,理想的身高與合理的營養密不可分。 研究證實,蛋白質、鋅、鈣、磷、維生素A、碘對身高增長有明顯的作用。而另一些營養物質,如鐵、核黃素、維生素D則透過影響寶寶食欲和免疫功能,間接影響身高的增長。 蛋白質 蛋白質是寶寶生長發育的首要「建築材料」。動物的肌肉及內臟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脯氨酸,也含有骨骼形成和生長中有重要作用的膠原。豆類食品、乳製品、魚蝦、肉蛋類等蛋白質含量都很豐富。爸媽要注意寶寶飲食的多樣化,必須讓寶寶攝取足夠的蛋白質。 鋅 鋅是有助於寶寶身高生長的營養素。鋅的需求量不大,但是作用不小,能促進寶寶食欲;鋅缺乏直接影響骨細胞分化和增殖的基本過程;鋅對生長激素的合成也有重要作用。食物中麵粉類主食都含有鋅,另外,蘿蔔、牡蠣、肝臟和蛋類鋅含量也比較豐富。 鈣和磷 鈣、磷是體內含量最多的礦物質,是骨頭和牙齒重要的礦物成分。骨的鈣磷比幾乎是恆定的,若二者之一在體內的含量顯著變動時,另一個亦隨之改變,因此補充鈣和磷時需一起考慮。99%的鈣和80%的磷均存在於骨骼中,因此骨被譽為鈣庫。鈣促進體內某些酶的活動,參與神經肌肉的活動。食物中牛奶、蝦殼、動物骨髓含鈣豐富;肉、魚、乳製品、豆類和硬殼果等含磷豐富。 碘 碘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在人體內主要參加甲狀腺素的生成。甲狀腺素能促進神經系統的發育、組織的發育和分化、蛋白質合成。寶寶如果缺乏甲狀腺素,會對腦的發育造成嚴重影響,引起智力下降、聾啞、骨骼和生殖系統發育障礙而發生呆小病。海鹽和海產食品含碘豐富,是碘的良好來源。 維生素A和D 維生素A和維生素D,對軟骨中細胞的活性有重要作用。維生素D缺乏時,會造成骨礦物化不足,還可透過甲狀腺激素來影響身高增長。維生素A缺乏會使骨變短、變厚,維生素C缺乏會使骨細胞間質形成缺陷而變脆,這些都會影響骨的生長。 綠色蔬菜、紅黃色蔬菜及水果中有含胡蘿蔔素,可轉變為維生素A。動物肝臟、魚肝油、牛奶、蛋黃、肉類富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D。另外,爸媽多帶寶寶曬曬太陽,有利於鈣的吸收和轉化。 運動可幫助寶寶長高 6個月以內寶寶的運動,主要是爸媽幫助下的被動運動。7個月以上的寶寶已經有主動運動的能力,爸媽要根據寶寶運動發育的情況,積極地引導寶寶自己做運動,例如四肢的伸展運動、環繞運動,可訓練寶寶多多爬行;在寶寶的腿部力量足夠的時候,爸媽可以用手托住寶寶兩側腋窩,扶寶寶站立起來,此時寶寶就會借力頻頻跳躍兩腳,爸媽可因勢利導,幫助寶寶彈跳;稍大時可鼓勵寶寶多走路。 彈跳運動是1∼3歲寶寶長高的首選運動項目。具體方法有:當寶寶到1歲多後,會自然行走了,多讓寶寶走路;同時爸媽引導寶寶學動物跳,如兔子跳、貓咪跳等,爸媽先作示範雙腳跳動,引導寶寶模仿;或爸媽拉著寶寶的手,讓寶寶借力向上跳。2歲以上的寶寶可以多進行戶外運動,多多來點彈跳運動、跳繩、短跑或者球類運動都是不錯的選擇,爸媽要耐心教寶寶運動技巧,最好能和寶寶一起運動,有利於寶寶長得更高。 另外,晚上睡覺前一小時進行規律性運動,效果也很好,運動後寶寶睡眠品質更高,有利於促進生長激素分泌。但訓練應該適度,以不疲勞為準,如果運動量偏重或過大,反而抑制生長激素分泌,影響身高。    生活作習要重視 良好的作息也有利於寶寶長高。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間是晚上22點到淩晨2點,晚上最好讓寶寶早點入睡,儘快進入高品質睡眠狀態。 心理因素對寶寶長高也有不容忽視的影響。精神神經系統異常會影響寶寶身高的生長,在缺乏安全感的環境裡,或寶寶受到其他的嚴重刺激,可能抑制腦垂體正常分泌生長激素,導致寶寶生長速度逐漸減慢。 另外,不要忘記慢性疾病的積極防治。長期性疾病如慢性肝炎、哮喘、心臟病、貧血等都可能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骨骼的遺傳疾病,如軟骨發育不良等,也會使骨生長受限。如果是營養不良而長不高,可以靠補充營養來迎頭趕上,但如果是疾病造成的生長異常,就要及早就醫診療。

減輕鼻塞和咳嗽小祕方

2006年08月14日
公開
50

康健雜誌48期 文�邱玉蟬 細雨綿綿,滴滴答答的雨聲中,已經聞得出冬天的霉味了。家裡蹦蹦跳跳的小孩,忙進忙出的大人,不分幾年級生,老、中、青、少,「咳咳」、「噌噌」成了共同的流行語。辦公室、教室裡也是「咳咳」、「噌噌」聲此起彼落,彷彿是某種暗號。鼻塞惱人,咳嗽難纏,日子都不好過。台語俗諺說「醫生驚治嗽」,一語點破醫生對咳嗽也沒太大能耐。鼻塞和咳嗽,原因雖然很多,不過卻是感冒時最常聽到的兩大抱怨。鼻塞讓人呼吸困難,腦袋昏沈沈,咳嗽則不僅自己難受,也讓周遭的人害怕起隔壁這個「嗽鬼」。 感冒看醫生?不必吧! 台灣人聽到旁人的咳嗽聲,總是習慣地問一聲:「看醫生了沒?」這句話聽在西方人耳裡,總覺得莫名其妙。因為通常他們總說:「喝個檸檬蜂蜜溫水吧!」從英國來台灣定居多年的菲力浦,一直還搞不懂他的台灣太太為什麼一感冒,就往診所跑,吃一堆藥,卻不願意待在家裡休息、多喝水。 在美國,如果你說你感冒去看醫生,那真是個笑話。30歲的凱倫說:「通常我們不看醫生的,因為醫生真的不能幫你什麼,如果真的很難受,那就到超市裡的藥房去買成藥。如果是小孩的問題,父母通常會打電話給醫生,問要買哪一種咳嗽藥水給小孩喝。」這就是為什麼美國非處方藥那麼興盛的原因。 一般來說,吃藥不能治癒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感冒,也不能縮短感冒時間,只能讓你症狀減輕一些。這對美國人來說是普通常識,他們也就自己處理,再加上看病不僅花錢,還要預約,快的話是兩、三天後,慢的話一星期,緩不濟急。 住在西雅圖的莎拉,是個醫學藝術家(medical artist),專門幫醫生畫手術分解圖和解剖圖,朋友順口問她有沒有頭痛藥,就像多數的美國人一樣,她一拉開抽屜裡,一罐罐50顆、100顆裝的頭痛、感冒常備藥,一一告訴你,這種藥效強、那種六小時藥吃一顆。看醫生對美國人來說,真是非不得已才去。 其實,不必花錢、浪費時間去看醫生,你也可以好好照顧自己。平均成人一年大約感冒2∼4次,小孩6∼8次,有些小祕方,看起來不起眼,卻可以讓自己和孩子,在這些日子舒服一些,好過一點。   一般感冒 喝足夠的水。每天8大杯水或果汁。可以避免鼻腔、喉嚨乾燥,同時稀釋痰、鼻涕,比較容易咳出或是擤出來。 避免含咖啡因的咖啡、茶、可樂,以及含酒精的飲料。咖啡因和酒精都會促進水分排出,造成脫水,正好是我們最不想要的效果。 溫鹽水漱口、一天數次,或喝溫檸檬蜂蜜水,也許對喉嚨痛和咳嗽有幫助。不過,美國肺臟協會指出,一般人所相信的大蒜、蜂蜜、檸檬、鋅、維生素C,這些都沒有足夠的科學研究證實可以用來「治療」感冒。 感冒時美國人喜歡喝個熱雞湯。美國肺臟協會指出,熱的流質,本身就可以減輕喉嚨或咳嗽的不舒服,但是雞湯沒有特別的神奇效果可以「治癒」感冒。 臥床休息。古老方法卻也是加速復原的好方法,同時待在家裡也可以避免傳染給別人。有些藥物會有嗜睡的副作用,正好強迫病人休息。 如果家裡有抵抗力比較弱的人,病人則應該要戴上口罩,避免傳染給他們。   小孩的鼻塞、咳嗽 沒有藥物可以加速感冒的復原,或是縮短時間。感冒成藥,像是含抗組織胺和抗鼻塞的藥物,通常對減輕學齡前的小孩的感冒症狀沒效,而且可能會有副作用。抗生素也無法對抗病毒感染的感冒。 父母可以做的是,儘量讓小孩感到舒服,鼓勵他們休息,注意合併症。 不過,要特別注意以下幾件事: 讓免疫系統發揮作戰力:如果小孩發燒但是溫度不高,不要立刻給退燒藥。梅約醫學中心指出,藉著升高溫度,小孩身體正在製造一種不利病毒生存的環境。不過,如果高燒引起脫水或抽搐,必須立刻就醫。 16歲以下的小孩病毒感染時,例如感冒,千萬不要給阿斯匹靈。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指出,阿斯匹靈用在小孩病毒感染,會引起雷氏症候群──雖然罕見,但是會致命的疾病,通常發生在3∼12歲小孩。 一般來說小孩感冒會比大人來得嚴重,而且比較容易有合併症,例如耳朵感染。美國梅約醫學中心建議,如果小孩有以下症狀,應該就醫:發燒超過40度、畏寒、發燒超過72小時、嘔吐、肚子痛、不尋常的嗜睡、頭痛、呼吸困難、持續哭、耳朵痛。   咳嗽 不抽菸,同時遠離抽菸者,以免吸入他們的二手菸,讓咳嗽更嚴重。 如果是乾咳,試試蜂蜜檸檬茶,或檸檬蜂蜜溫水。不過,1歲以下小孩不可以喝蜂蜜。 如果夜咳厲害,可以墊高枕頭,讓自己頭部抬高,有助呼吸順暢。 如果有下列症狀最好找醫師診治: 咳嗽有血、痰很稠、綠色、咖啡色。 呼吸急促、有哮鳴聲,胸痛、緊縮感,或是呼吸困難。 咳嗽有痰超過七天沒有改善。 咳嗽好好壞壞,反反覆覆。 持續發燒或高燒。 鼻塞 擤鼻涕動作要輕柔,不可過度用力。 淋浴,或打開蓮蓬頭,坐在浴室裡,呼吸濕潤的溫水蒸汽。 喝大量水幫助稀釋痰液。 梅約醫學中心建議,如果鼻塞超過1∼2星期,最好給醫生檢查是什麼原因。如果是過敏,醫生可能會開抗組織胺和吸入性抗發炎的藥物。 使用鼻噴劑或滴劑抗鼻塞,最多不要超過3∼4天。 小心鼻噴劑成癮。常常使用抗鼻塞的鼻噴劑或滴劑可能會造成鼻滴劑成癮。也就是愈用愈沒效,愈用愈多才能保持鼻子暢通。而且長期使用可能刺激鼻黏膜,造成慢性鼻炎。所以,使用鼻滴劑或噴劑抗鼻塞,最好不要超過 3∼ 4天。 預防 1.未雨綢繆安排小孩 小孩比大人感冒的次數多,而且小孩一生病,雙薪工作的父母往往會弄得焦頭爛額。所以: 平時就要擬訂一份可能可以幫忙照顧小孩的名單,例如祖父母、朋友、鄰居。 夫妻要商量好,誰留在家裡陪小孩。 再不成,只好想看看工作是否能有彈性一些,帶回家做,用電話、e-mail等聯繫。 2.注意清潔衛生 常常洗手。一定要教小孩洗手的重要。 儘量避免用手摸鼻子、嘴巴。 保持廚房、浴室桌面的乾淨,尤其是家裡有人感冒時。 使用過的紙巾立刻丟掉。 為生病的人另外準備擦手的毛巾,不要和大家一起混著用。 不要和生病的人共用杯子。 找保姆時,要注意她家裡的衛生情況。 幼稚園的師生比不要太高。如果家長負擔得起,梅約醫學中心建議師生比是1:5。

A型肝炎疫苗要不要打?

2006年07月29日
公開
51

詹前俊 醫師 / 莊凱全 醫師 (前防疫處科長) B型肝炎疫苗在台灣施打十多年後,預防B型肝炎的成效卓著,不少民眾常問醫生:A型肝炎疫苗要不要打(自費接種)?到底安不安全? A型肝炎疫苗是1988年就正式在人體試驗成功的疫苗,歐洲早在1991年已有國家使用了, 1995年開始在台灣上市的疫苗。1997年二月才通過在美國使用,目前已有數十萬人使用過此疫苗,效果及安全性目前都很好。 A型肝炎有什麼病徵? 六歲以下兒童,百分之七十通常是沒有症狀的。成年人則可能出現的病徵有發燒、發冷和身體虛弱等。其他症狀如食慾不振、惡心、黃疸(眼睛及皮膚呈現黃色)、小便深色、糞便淡色、腹痛和疲勞也很常見。 慢性感染的情況不會在A型肝炎患者中出現,可是完全康復期至少需要幾個星期。有時會有症狀反覆或持續達六個月之久。 罹患A型肝炎後,少數人會變成猛暴性肝炎,危害生命 A型肝炎雖然致命危險低,也不像B肝或C肝會造成慢性帶原,不會引發肝硬化或肝癌,但仍有很少數人會變成猛暴性肝炎,有可能危害生命。 台灣都會地區15歲以下的孩童幾乎都沒有感染過A型肝炎,16一30歲有70% 沒有感染過A型肝炎 台灣在民國六十年的前後,A型肝炎是很常見的小兒肝炎的病.最近這十幾年A 型肝炎愈來愈少,但卻都是以地區性流行方式產生A型肝炎。比較出名的是民國七十一年的林口地區A型肝炎流行.最近幾年花蓮、宜蘭.高雄的山地部落也都有小流行,但沒有擴散到平地或都市。1995年五月台北縣新埔工專因飲用水受污染,也引起A型肝炎的流行。 台北地區在一九七五、七六年時.13歲至14歲高達86%都感染過A型肝炎。一九八四年下降為13.6%.10歲以前下降為5%,學齡前兒童下降為1%。一九八九年時,10歲以前幾乎沒有人感染過A型肝炎,而11-12歲也僅有5%感染過A型肝炎。台南地區12歲以前感染率相當低,而12歲以後A型肝炎抗體陽性率則快速上昇,但感染率下降的程度,比較北部是慢一點。山地鄉的兒童在六歲以前即有80%感染A型肝炎。近年統計調查台灣地區,15歲以下的孩童幾乎都沒有感染過A型肝炎,16一30歲有70%沒有感染過A型肝炎,35歲以上有大部分人已感染過A型肝炎。 台灣山地鄉流行A型肝炎, A型肝炎疫苗免費預防接種政策  由於自來水不普及加上公共衛生情況不佳,飲食傳染的A型肝炎很容易在台灣山地地區的山地鄉造成流行。相對的都會區因為衛生進步,病例已經相當少見,年輕一輩幾乎部沒有感染過A型肝炎。 根據統計,八十四年台灣共有二百六十四名A型肝炎報告病例,山地鄉A型肝炎免費預防接種政策實施後,八十五年病例數驟降為一百零八名,八十六年更只剩六十四名病例。三年來的病例少了八成以上。由於A肝不只好發在山地鄉,仍有廿%至廿五%的病例發生在山地鄉周圍地區。即使所有山地鄉居民有抵抗力,可能仍無法全面遏止A型肝炎發生,因此衛生署對鄰近山地鄉的平地鄉鎮擴大施打A型肝炎疫苗免費預防接種。 現在衛生署實施A型肝炎疫苗免費預防接種在八十四年首先對所有山地鄉十五個月以下嬰兒全面接種疫苗,八十五年又擴及至國小六年級以下學童。六年來,A型肝炎病例已經明顯下降。為加強防治效果,八十七年十一月起,A型肝炎疫苗免費接種的對象擴及九個鄰近山地鄉的平地鄉鎮(花蓮縣玉里鄉、新城鄉、吉安鄉、壽豐鄉、瑞穗鄉;台東縣卑南鄉、關山鎮、池上鄉;屏東縣琉球鄉)。適用對象為十五個月大至學齡前兒童全面免費施打A肝疫苗。 A型肝炎將區域性大流行嗎? 曾經有肝病學者大膽的預測:未來在台灣新生代民眾(三十五歲以下),有可能會爆發急性A型肝炎的大流行。為什麼A型肝炎有可能造成區域性的大流行? A型和E型病毒性肝炎的傳播途徑主要為「經口傳染」的「病從口入」方式,比較於B型、C型和D型病毒性肝炎之主要藉體液(血液、生殖器分泌液)如輸血、性接觸途境來傳染明顯的不同。 因此急性A型肝炎患者的糞便排洩物之中的大量A型肝炎病毒顆粒,如果污染到水源或食物。可能同時有許多沒有抵抗力(台灣三十五歲以下大多無A型肝炎病毒相關抗體)的人吃到被污染的東西,尤其是喝生水(海鮮),都有可能造成A型肝炎大流行。 台灣臨近的大陸和東南亞地區為A型肝炎流行的疫區 民國七十七年上海地區曾因受污染的毛蚶引起A型肝炎大流行,病例數高達三十一萬之多,可見A型肝炎流行的可怕。台灣臨近的大陸和東南亞地區亦為A型肝炎流行的疫區,國人出國旅遊,兩岸交流日益頻繁,加以台灣魚船以貨交易大陸的魚貨,都也可能是A型肝炎防疫上的漏洞。前往流行疫區旅遊居住的人,若無應A型肝炎抗體應即早接種A型肝炎疫苗,並注重飲食衛生多洗手,避免吃未削皮的水果、沙拉、未經煮熱的蔬菜,和生貝類海產(如蠔、硯和蚌)。這些食物即便在高雅奢侈的飯店供應的,都有可能受到A型肝炎病毒感染。 如何預防A型肝炎感染? 注意飲水及食品的衛生: 不喝沒有煮沸過的水,不吃沒有煮熟的食物,不要在衛生設備不完善的場所飲食。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飯前、便後和處理食物前,必須用肥皂或洗手液把手洗乾淨。 注意環境衛生,尤其是廁所、廚房的衛生。 體內沒有A型肝炎抗體的人,應自費施打A型肝炎疫苗注射,尤其是將前往A型肝炎高感染地區(例如:東南亞、中國大陸等)的人,在啟程一個月前,最好先做A型肝炎疫苗接種,使體內產生免疫抗體。 幫幼兒更換尿布之後,務必洗手。 B型肝炎帶原率,會加重感染A型肝炎後的嚴重性 A型肝炎是糞口傳染的疾病.主要是吃到不潔的物品;尤其海鮮,經過一至二個月的潛伏期,僅有少數人有典型的黃疸性肝炎,產生症狀的嚴重程度和感染時的年齡有很大關係,2歲以下幾乎沒有症狀,就產生抗體了。住在台灣的人感染A型肝炎後,在專校學生87%有典型症狀.而小學生只有11%.但沒有致死病例。美國的統計,14歲前死亡率為千分之一,40歲以上即高達百分之1.l1% 。B型肝炎帶原者重複感染A型肝炎的死亡率為正常人的60倍。台灣有10%的B型肝炎帶原率,會加重感染A型肝炎後的嚴重性。 台灣目前A型肝炎的流行病學情況的改善是公筷母匙、保麗龍免洗餐具,衛生條件改善的綜合結果。不過,全台灣仍有不少山地鄉不斷在流行A型肝炎,國人出國到東南亞、大陸、走私大陸的海產品.這些都是感染A型肝炎的來源。預防A型肝炎的感染,以前祇有免疫球蛋白.不過它必須3一6個月重覆接種,且現在製成的免疫球蛋白裡抗A型肝炎的抗體有愈來愈低的趨勢,使用施打A型肝炎疫苗則是另一更好的選擇。 什麼人最容易感染A型肝炎? 下列的人是屬於感染A型肝炎的高危險群 ●在A型肝炎高度流行的地區居住或旅遊的人。 居住在或移居到一些過去五年內曾爆發過一次(或以上)A型肝炎流行地區的人。 將進駐流行或爆發A型肝炎地區的軍人。 ●進行高度危險性行為的人(如男同性戀者,或經常與性病病人接觸者)。 ●非法注射毒品的人。 ●血友病患者,反須接受血液製品作治療用途的患者。 ●兒童及幼兒護理中心的職員,以及父母、兄 姊妹及有關的人等。 ●在職業上容易染上A型肝炎的人。 ●受到C型肝炎病毒感染(檢查為陽性者)及診斷有肝臟疾病的病人。 因此第一優先要接種A型肝炎疫苗的人,是35歲以下有前往A型肝炎高度傳染地區者如老師、軍人……等、職業上容易感染A型肝炎的食品處理者、育幼中心人員、醫護人員(尤其是小兒科)、衛生工作人員。35歲以上大部分已有抗體,不必接種.除非驗血沒有抗體.就要接種。在A型肝炎流行區,對容易感染者接種A型肝炎疫苗來遏止流行。 那些人會有更有機會感染上A型肝炎的合併症? 患有慢性肝病或49歲以上的人較其他人容易出現更嚴重甚至致命的併發症狀。 慢性肝病需不需要接種A型肝炎疫苗? 由於慢性肝炎再得到A型肝炎而產生猛暴性肝炎機會加大,更需要接種A型肝炎疫苗來預防A型肝炎的產生。 幾歲以上可以施打A型肝炎疫苗 美國由於疫苗效果和安全性的考量,一般不建議2歲以前接種。不過台灣曾有台大進行一個1至6歲施打A型肝炎疫苗的小型研究,發現效果及安全性頗佳。台灣山地鄉的偶見的A型肝炎流行,是由15個月開始接種免費A型肝炎疫苗,效果良好。目前國內有2家廠商取得藥政處A型肝炎疫苗上市之許可,一家適用年齡為1歲以上,另一家可使用於2歲以上的幼兒。 懷孕和哺乳期間是否接種A型肝炎疫苗? 理論上A型肝炎疫苗屬非活性的疫苗對發展中的胎兒危險性很低,不過如非必要,不建議接種。 感染A型肝炎後,再接種A型肝炎疫苗有沒有效? 這是沒有用的,還是要在感染前接種才會有效。因此醫生會建議35歲以上的人先驗血,無A型肝炎抗體再接種A型肝炎疫苗。 國小畢業前應開始接種A型肝炎疫苗 醫生建議在國小畢業前應開始接種A型肝炎疫苗,其原因: (1)台灣在12歲以後感染A型肝炎的機會大增; (2)國中生外食機會的增加; (3)2歲以前接種的效果及安全性,其結果大致良好,不過被研究人數不多,目前美國不建議2歲以前接種。 是否必要大規模在幼兒接種?答案是見人見智,畢竟幼兒感染A型肝炎大多沒有什麼危險,在都市型生活的幼兒感染機會很低。 新型肝炎疫苗隔六個月注射兩劑,效果好,副作用很輕微 現在的接種方式是肌肉注射兩劑,第一劑和第二劑間隔六個月,以前是使用三劑的接種時程,第一劑和第二劑間隔一個月,第二劑和第三劑間隔五個月。新型疫苗現在是把劑量加倍,改成打兩劑即可,兩劑間隔六個月至一年之間。其抗體持續性和產生抗體量最好。劑量以年齡分有兩種,十八歲以上需要使用成人劑型,接種時程一樣。接種2劑新型疫苗之後其抗體可持續超過十年以上,目前仍未建議要補接種。副作用方面,在成人方面,主要是局部硬塊紅腫發生率為4%,且1~2天後即恢復,全身性副作用報告也很輕微,通常不會超過24小時,其他偶而有頭痛,不舒服,嘔吐,惡心,食慾不佳,但機率很低。兒童產生副作用機會更低。 A型肝炎流行地區旅行者的預防: 體內沒有A型肝炎抗體,要到A型肝炎流行地區旅行的個人,可以在出發以前,間隔2星期接種2劑A型肝炎疫苗,保護的效果可以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目前政府尚未全面施行A型肝炎預防注射,體內沒有A型肝炎抗體民眾可自費施打A型肝炎,尤其是上述高危險群的人,平時多注意飲食衛生,是防治A型肝炎再流行的不二法門。

不可大意的扁桃腺發炎—可能引起風濕熱

2006年07月25日
公開
47

本文出處/健康物語月刊2005年11月號 本文作者 / 徐惠松小兒科診所院長 徐惠松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畢忠孝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專長/兒科、內科、心臟科 有一天的早晨,在幼稚園就讀的小明突然發高燒,而且喉嚨會有疼痛的感覺,媽媽就帶小明去固定的家庭醫師的診所去看病,家庭醫師經過了詳細的檢查之後對小明的媽媽說:「小明扁桃腺發炎、化膿了,最好要吃十天的抗生素,以免引起風濕熱,造成風濕性心臟病,一定要回來複診哦!」這個時候,小明的媽媽一定會感到狐疑,為什麼扁桃腺發炎要吃十天的抗生素?如果沒有吃十天的抗生素,又會有什麼後果呢?而且為什麼會引起風濕熱,造成風濕性心臟病呢? 扁桃腺發炎與風濕熱的關係 扁桃腺發炎主要是由細菌或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大約十個化膿性的扁桃腺炎之中,就有一個是由鏈球菌(一種細菌)感染所引起的。而鏈球菌感染所引起的扁桃腺炎必須服用十天的抗生素才能夠完全治癒,如果沒有完全治癒,也就是沒有服用十天的抗生素,那麼鏈球菌就會潛伏在人體內,經過了二~三個星期後,有百分之三的病人會引起風濕熱。而風濕熱是一種很可怕的疾病,它會造成身體很多器官發生病變,特別是會侵犯人體的心臟、關節以及神經系統。最常發生的年齡是五~十歲,也就是幼稚園到小學期間。 小兒科醫師如何診斷風濕熱有一定的準則,它必須包含幾項主要病徴或是次要病徴,以及經由抽血檢驗、心電圖、胸部X光和心臟超音波的檢查等。風濕熱在臨床上有五項主要病徴 (一)心臟發炎,也就是所謂的風溼性心臟病,有百分之七十五的病人會出現。醫師用聽診器可以聽到一個心雜音。心臟發炎的程度,有輕重之別,輕者,沒有什麼症狀會出現,重者,會有臉色蒼白、疲累、呼吸急促等現象。 (二)多發性關節炎,有百分之五十的病人會出現。一般侵犯較大的關節,如膝、足踝、手肘等關節,會有紅、腫、熱、痛的現象,特點是有移動性,這個關節痛過了以後,會再痛另一個關節。 (三)小舞蹈症,這一項發生的比例就比較少了,大約只有百分之三十。它是一種肌肉的不自主,沒有目的的運動,主要發生在臉部和上肢。 (四)輪廓性紅斑,大約只有百分之五的病人會有,主要是在身體的軀幹或四肢的內側面有紅斑出現,它會形成一個輪廓,和正常皮膚的界線非常分明。(五)皮下小結節,這是最少見到的,大約只有百分之一。它是一種皮膚下的小硬塊,圓圓的,硬硬的,按下去不會痛,而且會移動,通常位置在骨頭突出的地方。 風濕熱的治癒率如何? 要怎麼有效治療? 如果經由醫師診斷確實是患了風濕熱的話,就必須要住院治療。前面提到風濕熱主要是會侵犯人體的心臟瓣膜和關節,所以,住院期間是根據心臟炎和關節炎的輕重,給予藥物控制。關節炎的預後倒是蠻好的,大部分都能夠有效的控制,而心臟瓣膜的損壞要完全的復原,就需要很長久的時間,在這段長久的時間裡,若不幸風濕熱又再度發作的話,那麼本來就已經受損壞的心臟瓣膜又更加惡化,心臟衰竭的症狀加重,以至於藥物又無法控制病情,就必須實施外科手術,進行瓣膜修整,甚至換人工的瓣膜,後果就不堪設想了。所以,如何預防風濕熱的再度發作,在治療風濕熱上佔了一個很大的份量。風濕熱的復發率大約有百分之二十到五十,盤尼西林,至今仍是世界上公認的最有效的抗鏈球菌藥物,必須定期每三~四個星期肌肉注射一次,如果對盤尼西林過敏的話,可以改成口服其他有效的抗生素。 預防風濕熱,不可掉以輕心! 所謂「預防勝於治療」,前面提到的是已經患了風濕熱之後,如何去預防它的再度發作。現在我們來談一談,如何預防風濕熱的第一次發生呢?風濕熱發病的初期都會有一次化膿性的扁桃腺炎發生,如果經由醫師的臨床判斷或檢驗確定是鏈球菌感染的話,那麼就要遵照醫師的指示按時服用十天的抗生素,只要能夠按時服用十天的抗生素,就絕對不會得到風濕熱了。當然,如果小明只服用了兩天或三天的藥,燒退了而且喉嚨也不痛了,感覺一切都很正常了,因此小明的媽媽就沒有聽從家庭醫師的建議回去複診,而沒有讓小明服用十天的抗生素,小明也不一定會得到風濕熱,因為感染風濕熱的機率只有百分之二~三而已,然而倒楣的事情可不一定都只發生在別人的身上,到時候後悔就來不及了。

腸病毒

2006年07月07日
公開
71

→其他更詳細的說明*王德煌 醫師* →其他更詳細的說明*小蕃薯-腸病毒殺光光* 這是我診所的衛教單張,我是小兒科醫師,您可以在小孩進食之前給予局部口腔噴劑(具有止痛的效果)然後給予一些清涼的飲料與柔軟的食物(例如:布丁之類的)牛奶請泡冰冰涼涼的給他喝,另外照顧小孩之後要多洗手,然後才可以去照顧另一位小孩,否則容易把疾病傳給第二位小孩(通常第二位被感染的小朋友症狀會比較嚴重唷!重症腸病毒百分之90以上發生在五歲以下的嬰幼兒,症狀多在五天之內會呈現,請留意下列重症的初期症狀).腸病毒患者因口腔潰瘍而有流口水的現象,因此照顧病童時,衣服要常換洗,床單被單也要常換洗,家中有其他小孩應該分開睡,避免沾到床單上的唾液感染腸病毒. 腸病毒感染的注意事項 時序進入春夏之際,腸病毒的感染漸入高峰期.根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的資料顯示今年從腸病毒患者檢體所分離出的腸病毒中,以克沙奇B3型病毒最多,其次為腸病毒71型,而伊科9型病毒亦有檢出,惟僅占少數.截至5月31日止,確定病例共有45例(4例死亡). ※ 照護家中感染腸病毒的幼兒需注意的事項: · 病童要多休息,適度補充水份。請假在家,充分的休息可以增加幼童的抵抗力,也可以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同學。 · 接觸病童後或處理病童之排泄物(糞便、口鼻分泌物等),應於接觸後及處理完畢時立即洗手,以免病毒經由接觸傳染給家中其他小孩。 · 腸病毒患者,因為口腔內常會有潰瘍疼痛影響進食的情形,可以給予病童清涼的飲料ˋ柔軟的食物(例如:布丁),避免熱食與堅硬的食物. · 病童應由醫師診察、治療。避免自行購買藥物或服用未經醫師處方的藥物,以免延誤病情。特別是退燒藥物及點滴注射液,必須經醫師仔細評估病情需要後使用。 ※ 雖然大部分的腸病毒感染都會痊癒,但是如果合併腦炎、腦膜炎ˋ心肌炎ˋ腦幹發炎等感染併發症時,就會有重症或死亡的危險性。尤其是三歲以下的嬰幼兒。因此友善的醫護人員特別提醒您注意下列腸病毒重症的初期症狀: 腦炎、腦膜炎併發症的早期症狀包括以下幾項: 1. 持續嘔吐:一天的嘔吐次數超過2次或2次以上,尤其在沒吃東西時 也出現嘔吐,更要特別注意。 2. 嗜睡:除了一直想睡之外,病童也會顯得疲倦,無力。原來活潑的小孩變得安靜或不願意動。有時,病童會非常想睡但又睡不著。 3. 無端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病童通常是在睡眠中出現突然被驚嚇或嚇哭的現象,有時候,會有全身肌肉突然抽搐的情形同時發生。隨著病情變化嚴重,病童清醒的時候也會出現這類症狀。 4. 另外要注意是否出現腹脹、腹痛、心跳加快(在沒有發燒的情形下,心跳每分鐘超過120下就算異常)、呼吸急促或手腳無力的情形。 若家中幼兒感染腸病毒時,自症狀開始後5天內,要特別小心觀察病童是否出現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前兆病徵,如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持續發燒、煩躁不安、昏迷、頸部僵硬、肢體麻痺、抽搐、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等症狀時,務必立即就醫,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謝謝梅莉莎分享

消除發燒焦慮症候群

2006年06月19日
公開
53

文�丁綺文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 攝影�楊惠民 幼兒發燒是常見的事,就醫之前,父母有必要學會第一時間的照顧方法。能掌握適當時機正確處理,遠比緊張兮兮,每小時量體溫,不敢休息,高明多了。 「醫生,倫倫發高燒兩天了。」一個疲憊的媽媽走進我的診間。從她熊貓般的黑眼圈來推測,恐怕連著兩夜沒睡好。她擔憂深鎖的眉間紋,焦灼充血的雙眼,和一連串對發燒後遺症的疑問,顯見她正陷在焦慮恐懼的情緒裡。 寶寶發燒大人焦慮 這樣的例子很普遍,以致有一個正式的醫學名詞來描述,稱為「發燒恐懼症」。在所有的恐懼症裡,它獨具特色,因為它的起因「為人不為己」。其他的恐懼症焦點在自己所處的情境。比方說,有些人在電梯裡心跳加速,覺得自己快要窒息,稱為「封閉恐懼症」,唯有「發燒恐懼症」,擔憂的是別人身上發生的狀況,卻讓自己陷入焦慮。 好比倫倫的母親,她害怕孩子發燒會損傷大腦,造成智障甚至致死,忍不住一再起床為孩子量體溫。結果大人小孩連夜沒睡,疲乏不堪。它的影響擴及心理和生理層面,行為涉及自己和周圍的人,我認為稱它「發燒焦慮症候群」更為恰當。 破解3大發燒疑問 家長處於如此困境,令人同情,遇到這種情況,我總覺得衛教與診療同等重要,讓家長充分理解發燒的原因和正解的處理方法,才能免於恐懼。以下是我認為有幫助的一些觀念。 Q1體溫會失控嗎?發燒有沒有極限溫度? 人類是恆溫動物,在腦部的下視丘位置,有控制體溫中心,包含兩個部門,一邊管產熱升溫,一邊管退熱降溫。正常運作之下,使我們可以活動在冰天雪地的極區,也可以生活在赤道的熱帶,北極的愛斯基摩人和亞馬遜雨林的原住民,體溫都設定在37℃左右。 發燒或失溫的體溫變動有極限,大約是41.7℃∼35℃,控溫中心會動用許多方法,勉力維持在這個範圍,讓生命功能持續。所以冷的時候我們發抖,肌肉產熱來升溫;熱的時候我們流汗,皮膚散熱來降溫。只有這些調節能力都耗盡的時候,體溫才失控。 比方說,關在太陽下的密閉汽車裡,無法散熱,才會造成溫度超過極限的悲劇。一般感染引起的發燒不會超越極限溫度,因此就不可能損傷腦部,造成後遺症。以前醫藥知識不普及的時代,人們說燒壞腦子,燒聾了,其實是腦膜炎、中耳炎的緣故,發燒只是伴隨疾病而來,並不是直接造成傷害的元凶。 Q2為什麼感染會引起發燒? 病毒或細菌侵入的時候,白血球抵抗它們,作戰當中釋放出細胞激素,目的在引來更多的白血球一起打仗。細胞激素是免疫系統的動員令,它能影響控溫中心,將設定溫度提高,適度的升溫有利白血球增加和移動,因此發燒是身體抗病的應變措施,原本是對人體有利的。 發燒更是警示器,在感染發生的早期就提醒我們去找潛在的原因。對於發燒的瞭解,促成了感染症的治療和監控的進步,例如SARS,藉由發燒篩檢,來隔離病患。 Q3退燒的時機及技巧該如何掌握? 既然發燒對免疫有利,那何必退燒呢?這個問題曾經引起醫學界的論戰,最後的結論是:發燒造成我們感覺不舒服,所以退燒比較好。接到發燒的警訊之後,我們當然要去找病因治本,那麼這個警訊不妨功成身退,無需再受它折磨(發燒引起頭痛,孩子發燒的時候,哭鬧不休,是許多家長都不陌生的經驗)。 退燒的方法有很多種,運用的時機不一樣。由發燒到退燒的過程,可分為升溫期和降溫期兩階段。有效退燒的方式是不同的。升溫期控溫中心的設定溫度,已經被提高,如果提到39℃,那麼身體會認為39℃才是目標體溫,未達到目標之前,不會散熱。這就是為什麼發燒前期,很多人先發抖畏寒,即使那時候體溫已經超過38℃了,還覺得冷。 升溫期不應該脫衣服或用冰枕,不但無效而且更不舒服,這時應用退燒藥,中和細胞激素,將設定溫度調到正常,體溫就會進入降溫期。於是身體開始散熱出汗,這時運用擦澡和冰枕能輔助藥效,讓體溫快速回復正常。 退燒也有標準程序 處理發燒的正確程序,應該是: 1.發現體溫超過38℃就吃退燒藥,或塞退燒栓劑,在降溫之前先加衣服以免畏寒發抖。 2.等半小時之後,藥效開始發揮,身體出汗的時候,才減少衣服,將汗擦乾。 3.如果退得不夠理想,可以用溫水擦澡,或用冰枕。 掌握適當的時機做正確的處理,遠比整夜緊張兮兮,每小時量體溫,不敢睡,高明多了。 照顧孩子有方法,有技巧的。孩子比成人更容易發燒,在就醫之前,父母有必要學會第一時間的處理方法。至於發燒背後,複雜多變的病因,就交給醫生去尋找吧。 市售咳嗽糖漿不能治本 每逢時序轉換,容易感冒的季節,咳嗽總是最難纏的癥狀,一直喝咳嗽糖漿有效嗎? 美國胸腔醫學會檢驗多項咳嗽藥的成分後指出:一般市售的咳嗽糖漿,只是暫時讓咳嗽的癥狀減輕,無法達到治療效果。這並不是說咳嗽糖漿不好,而是無法治本。 含有去敏膠囊diphenhydramine成份(一種抗組織胺,口服製劑可以解除發炎、發癢、眼睛紅腫、打噴嚏和枯草熱造成的流鼻水、過敏和感冒癥狀)的老一代咳嗽藥,不論有無治鼻塞的成分,仍是比較有療效的。可是因為會有昏睡的癥狀,所以新型的咳嗽藥大多不含此成分。另兩種有效的成分是codeine(可待因,一種採自鴉片的生物鹼,可作止咳劑)和dextromethorphan,不過,長期或大量服用會導致上癮,並傷害肝臟或腎臟。 一般來說,如果沒有任何鼻子方面的問題,就不是感冒引起的咳嗽,通常三個星期內會痊癒。若是感冒引起的咳嗽,14歲以下的孩子最好還是去看醫生,不要自己買咳嗽糖漿吃,免得延遲診治。

春夏交替 腸病毒報到

2006年04月30日
公開
51

腸病毒好發於3歲以下的嬰幼兒,輕微的症狀有嘔吐、發燒、腹瀉,嚴重的話會引起腦炎、腦膜炎等併發症,家長需要平時就注意衛生,並且讓孩子飲食均衡,才足以有抵抗力對付病毒。 五月天的氣候漸漸地暖和起來,但就在天氣逐漸晴朗之際,腸病毒也悄悄的在孩童間傳播開來,以7歲以下的嬰幼兒為主,特別是3歲以下為高危險群,傳播的方式為口沫及接觸傳播,很容易在公共場所、學校、社區等地快速傳染開來,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的衛生習慣,並且平時即注重營養;在孩子感染腸病毒期間,更是要飲食均衡,如此病症就會很快地好起來了。 腸病毒的症狀 腸病毒有67種血清型及68、69、70、71型四種新型腸病毒,其所引起的臨床症狀有時會發燒、嘔吐、腹瀉、口腔潰爛、手腳及屁股出現紅疹及水泡、食慾變差、沒有精神,有時病情很快,症狀高峰期可持續至3∼5天,甚至超過一個星期。 而感染的潛伏期約2∼5天,病情的輕重即潛伏期的長短與年齡及免疫力的好壞有關,家裡第二個被傳染的人由於被感染的病毒會比較多,所以症狀也會比較嚴重。 腸病毒感染的併發症以腦炎、腦膜炎、心肌炎、肺水腫較常見,尤其會侵犯腦的呼吸中樞,造成嬰幼兒短期內猝死,所以如果持續高燒不退、意識不清、畏光、抽搐、發酣、呼吸急促、全身水腫、無法進食,這時就是已經到了重症期,家長要特別注意了。 腸病毒的居家照顧 腸病毒一感染之後會有發燒現象,口腔會潰爛,上咽峽會痛,所以小朋友都沒辦法吃東西,建議媽媽可以這麼做: 1. 多吃冰冷的東西── 可以給小朋友布丁、牛奶等比較冰冷,容易入口又少油膩的食物,讓孩子多攝取一些營養。 2. 補充水分── 如果有發燒、嘔吐的現象,記得要多補充一些水分和電解質液,可以避免小朋友脫水或電解質不平衡的情形。 3. 減少乳糖刺激── 如果年齡較小的寶寶可將牛奶沖泡稀一點,減少一些乳糖的刺激,也可以改善腹瀉的情形。 4. 營養補充── 要鼓勵腸病毒患者多飲食,才有抵抗力。尤其是如果小朋友口腔潰爛的情形十分嚴重,建議住院時可以給小朋友以點滴注射方式補充營養。 至於小朋友的病後營養以不強迫為主,為了怕孩子對於食物反彈,所以如果小朋友可以多攝取高營養的食物,抵抗力就會慢慢恢復。 腸病毒的預防 有些小朋友經過腸病毒感染後,保護期可以維持五至十年,也有可能就免疫了,但是腸病毒的種類太多,所以還是有可能會感染不同的類型,家長還是要注意。預防的方法如下: 1.增加抵抗力─注意營養、均衡飲食及足量運動,以增強免疫力。 2.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保持清潔,常洗手,特別在處理糞便後及飯前。 3.避免共用食器─避免與病童分享食物或共用奶嘴、奶瓶及湯匙。 4.少去公共場所─避免到人多的地方,以減少接觸感染。三歲以下兒童屬高危險群,感染後合併肺水腫或腦炎的機率較高。 5.室內要通風─注意居家環境的清潔及室內的通風流暢,減低濕度。 6.戴口罩─由於腸病毒多為口沫傳染,所以患者一定要戴口罩才能避免傳播病毒。 正確的洗手方式 正確的洗手才能預防腸病毒。洗手的先後次序分別是: 1. 在水龍頭下把手淋濕。 2. 擦上肥皂或洗手液;兩手心互相摩擦;兩手從手背、手指、手掌再到手背仔細搓揉;作拉手姿勢以擦洗指尖。 3. 用清水將雙手洗淨,關水前,先捧水將水龍頭沖洗乾淨。 4. 再用乾淨的紙巾或烘乾機將手擦乾、烘乾,如此才能確保雙手洗淨。 日常生活以肥皂及清水洗手十五秒至三十秒,即可消除九成以上的各種細菌。洗手時,應特別注意大拇指、指尖及指縫等處,家長教子女洗手時,千萬不要遺漏這些地方,寧願多花五秒鐘,也要把雙手洗乾淨。

處理孩子的切、割、撞傷

2006年04月18日
公開
53

小朋友總是好動的,從八個月會爬開始,會對週遭所有的事物感到好奇,摸摸碰碰的情況下,當然容易產生意外,無論是切割傷、撞傷都有可能,但家長千萬不要因為這樣而阻止孩子跑跳,而是應該營造一個安全的居家環境才是。 哎呀!孩子怎麼老是受傷呢?那些危險的動作,要他不要做都不聽,真是傷腦筋。其實,好動是小朋友的天性,當孩子太安靜的時候,家長反而要擔心呢!但是如果家中有許多危險又容易導致受傷的家具或物品,可能要適時的收好,以免孩子一個不小心就受傷了。 受傷的及時處理很重要 一旦孩子發生了切割傷或撞傷所導致的撕裂流血,家長就得趕緊用生理食鹽水,或者是煮沸過的冷開水沖洗傷口,尤其是跌倒的傷口有灰塵,或是器皿刮傷時,讓傷口很髒、有碎屑時,就得趕緊沖洗傷口。接下來就是用紗布及磞帶止血加壓傷口,再視傷口的嚴重性看是否得就醫。其實,邱德發醫師說,如果孩子只是外表的皮肉受傷都還好,最怕的就是撞到時,導致四肢骨折、顱內出血或腹部出血等較嚴重的問題,這些都是與撞到時的力道與之後病情的機轉有關。 瘀傷的處理 如果孩子只是輕微的瘀傷,可以在前三天冰敷受傷的地方,每隔十五分鐘冰敷一次,每次冰敷十五分鐘,如果小朋友不喜歡冰冰的感覺,每隔十分鐘冰敷一次、每次十分鐘也行;三天之後再熱敷傷口的地方以消腫。 切割傷的處理 如果小朋友只是淺淺的受傷,只需清洗傷口及包紮即可,傷口會自然地癒合。但是如果傷口比較大,且不停地嚴重滲血的話,就得到醫院縫合傷口了,但記住,回到家後不要讓傷口泡在水裡,洗澡用淋浴的沒問題,但儘量不要碰觸沐浴乳、洗髮精等刺激性的物品,洗完澡後再用生理食鹽水或煮開過的冷開水沖洗,之後再重新包紮起來就好了。 頭部撞傷的處理 如果孩子頭部撞傷的時候力道很大,甚至昏過去再醒來,這時就一定要趕緊送醫;但如果撞到後活動力都還不錯,就可以觀察八小時,看有無頭痛、嘔吐的情況發生,尤其是在八小時內嘔吐超過三次,就一定要送醫了。 邱德發醫生指出,在晚上睡覺的時候父母要格外注意,因為如果頭部沒有外傷,睡眠的時間又很長,家長很容易忽略,這時孩子如果昏迷也不容易被發現。 所以家長最好是在孩子撞到後的二天,半夜睡覺時可以四個小時起來看一次,叫一下孩子有沒有反應。如果實在很擔心會有後遺症,最好在頭部撞擊後的三個月內都要注意,以免腦部慢性出血。 雖然撞到後三天內沒問題,應該就大致不用擔心,但是如果孩子的外傷好了,卻仍然持續頭痛,並且是整個頭都痛,不只是傷口的地方而已,就有可能是顱內壓上升,萬一還伴隨著嘔吐、肢體緩慢不協調、抽筋、記憶力減弱,都應該要緊急送醫。 孩子受傷何時得緊急送醫? 無論是何種形式的受傷,如果孩子一直流血,且傷口深度在0.3公分以上時,就需要送醫縫合,如果切割傷的地方在關節部位,會影響到平時的活動,希望可以快點癒合,也可以送至醫院縫合。 如果是撞傷,孩子已經昏過去或者出現頭痛、嘔吐等情況,當然也是得緊急就醫了。 當然,除了防範之外,意外還是隨時隨地都有可能發生,所以家長平時就要有危機處理的能力,邱德發醫師曾經有過一個很遺憾的臨床經驗,有個小學六年級的小姐姐帶著小弟弟去公園溜滑梯,因為弟弟穿著有繩子的連帽上衣,當溜下來的時候,不小心被上面的繩子纏住脖子,姐姐當時也不知道該怎麼辦,等到送至醫院時,弟弟已經回天乏術了,但是如果當時姐姐幫弟弟先人工呼吸再送醫,或許還有一絲希望呢!

找出寶寶咳嗽病因

2006年04月10日
公開
73

寶寶的咳嗽可分急性和慢性咳嗽兩大類,急性咳嗽主要和呼吸道感染有關,過敏性鼻炎及鼻竇炎,常是引發慢性咳嗽的原因之一。當孩子有咳嗽症狀時,了解發生原因,對症治療,以及避免帶寶寶出入公共場所,以減少感染機會。 急性呼吸道感染常常是家長們帶寶寶前來門診求診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咳嗽又是家長們常常提到以及強調的主訴。咳嗽不僅影響寶寶的日常生活作息、降低休息和睡眠的品質,嚴重的咳嗽還可能造成寶寶嘔吐,進而無法進食,甚至也有可能因連續性的咳嗽而造成呼吸困難,甚至出現發紺的現象。 以下對於引發咳嗽的原因,及可能造成的併發症及後遺症,做一些說明、預防和處理,使疾病所造成的傷害降到最低,讓父母對寶寶的照顧能夠更得心應手。 急性和慢性咳嗽的區分 一般將寶寶的咳嗽分為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兩大類,急性咳嗽主要和呼吸道的感染有關。一些病毒或細菌會引發上呼吸道感染,出現感冒、鼻竇炎、支氣管炎、甚至肺炎。通常在感染症狀消除之後,咳嗽的情形也會跟著消失。例如呼吸道融合病毒最常造成一歲以下寶寶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因,尤其容易引發急性細支氣管炎,狀除了咳嗽、流鼻水、呼吸變淺快之外,有時還會出現咻咻的喘鳴聲,嚴重時還有可能出現呼吸窘迫,甚至發紺的情形。 至於慢性咳嗽,引發的原因就比急性咳嗽要來得多且複雜,例如因過敏所引發的咳嗽,一般在夜間睡眠時咳嗽會加劇,有些會出現哮鳴聲或喘的現象。一般過敏性肺炎所引發的咳嗽,常常和外在環境刺激有關,醫學上又稱之為過敏原。 此外,過敏性鼻炎和鼻竇炎也是引發慢性咳嗽的原因之一,其他像一些慢性感染性肺炎、黴漿菌肺炎、反覆性吸入肺炎(起因於寶寶喝奶時因溢奶或嗆奶,使得溢出的奶流入氣管,而造成肺部的發炎反應)、異物吸入(常發生在六個月到四歲之間的小孩,這個時期的小孩愛玩,常在笑鬧中吃東西或因不知危險性,而將玩具或食物含在口中玩耍,一不注意就容易讓玩具或食物掉入呼吸道中。) 呼吸道感染時如何減輕不適? 呼吸道融合病毒,是最常造成一歲以下寶寶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因,尤其容易引發急性細支氣管炎。其實大約在百分之八十大於兩歲以上的寶寶身上,都可發現有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過,所產生的中和抗體存在。主要的症狀包括咳嗽、流鼻水、輕微發燒、呼吸變淺快之外,有時還會出現咻咻的喘鳴聲,症狀輕微的除了給予口服藥外,家長可在家裡做一些支持性療法,來改善寶寶的不適。 對於發燒的病例予以退燒藥,另外給予水份補充,可改善因呼吸急促所造成水份流失的情況。利用拍打肺部胸廓的物理治療,使痰液經由振動和姿勢引流向大支氣管集中,是相當有效的排痰方式。症狀嚴重時可能伴隨食慾減退,或出現呼吸窘迫,甚至發紺的情形,這時應當住院接受進一步的積極治療,給予靜脈輸液來補充水份的流失及熱量的不足,給予氧氣也可改善缺氧的狀況。 維護環境清潔為第一要務 了解引起咳嗽的可能原因,減少寶寶感染的機會,就可以大幅降低寶寶咳嗽的機率。當寶寶有咳嗽症狀時,應避免出入公共場所,減少和呼吸道感染症病人的接觸,或帶上口罩以隔離飛沫傳染。 另外,經常清掃居家環境,儘量不要鋪地毯、掛窗簾,或放置絨毛玩具及養殖貓狗,定期清洗臥室床罩、床單,常更換冷氣機和空氣清淨機的濾網,都能有效改善室內空氣品質,進一步確保寶寶呼吸道的健康。

夏秋之際,寶寶防蚊法大公開!

2006年04月10日
公開
55

轉載∼HerCafe 嬰兒母親 四處盤旋的蚊子,不僅會在寶寶身上,留下一個個紅腫的「小包」,還會傳染疾病,真是令人傷腦筋啊!年幼的寶寶,不像成人一樣,能夠驅離靠近身邊的蚊子,所以父母有必要在蚊蟲猖獗的季節,提供孩子一個適合的環境及發揮防蚊妙招,讓他能夠玩得開心、睡得安心。 隨著9月的到來,秋天的腳步也近了。 每到季節交替的時候,便是蚊蟲肆虐的活絡期,有時父母的眼光才離開孩子一會兒,他的身上已經出現了好幾個小紅包了,因此家長無不嚴陣以對,希望能將這些討厭的蚊蟲驅逐出境! 維持戶內、戶外環境的清潔,是避免蚊子造訪的初步工作。至於市售的防蚊產品,種類多不可數,使用方式亦不盡相同,父母應審慎選擇適合寶寶的產品,確保發揮其功效及安全性,幫助寶寶順利度過蚊蟲及傳染病肆虐的時節。 蚊蟲與傳染病 蚊子除了吸取人體的血液,同時也是部分傳染病的媒介。每年8∼9月期間,是登革熱及日本腦炎出現的高峰期,雖然病例以成人居多,但家長仍須確實做好防範工作,給予全家一個理想的休憩空間。 ※登革熱 登革熱是由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傳染登革熱病毒所引起的,潛伏期約五至八天。症狀與感冒類似,會出現發燒、肌肉酸痛、眼窩後疼痛、迫骨痛等反應,通常一個禮拜後能自行痊癒。但是若感染第Ⅰ及Ⅲ型登革熱,嚴重時會出現休克現象,所以應密切注意病情的變化。在病人燒退了之後,如果出現皮膚濕冷、坐立不安、四肢冰涼等情形,則需至醫院治療。 嬰兒時期因媽媽的抗體還留在寶寶身上,所以較不易受感染,而抵抗力差的幼兒,則可交由醫師診斷。醫師會依病人出現的症狀加以治療,患者要多休息、補充水分,幫助身體能夠早日康復。 ※日本腦炎 日本腦炎的媒介為三斑家蚊,感染後身體變化可分為:1前驅期。2急性期:出現抽搐、意識不清、平衡失調的情形。3亞急性期:症狀因人而異,明顯程度不一。4恢復期:之前症狀有所改善,但有手腳僵硬無力的情形,約有二分之一的病患會有神經系統的後遺症。 日本腦炎與登革熱的初期症狀都與感冒相似,唯有到急性期的時候,才能夠確認及處理。加上日本腦炎有後遺症的風險,民眾應本著「預防甚於治療」的觀念,面對蚊子來襲的季節。醫學上皆採支持性療法,用以緩解不適。 自民國68年起,政府規定幼兒需施打日本腦炎疫苗,即在寶寶15個月大時接種第一劑,兩週後施打第二劑,隔年再追加一劑,入學時打第四劑。施打疫苗對防範日本腦炎,功效卓著,大大降低了幼兒感染日本腦炎的機會。有些完全沒有接種過疫苗的成人,因體內沒有抗體,往往是這一波傳染病的受害者,建議到醫療院所接種疫苗。而需前往疫區如日本、東南亞的民眾,則可在出發前一個月接種疫苗。 ※瘧疾 主要是境外移入的例子,民眾至東南亞旅遊時受感染,然後帶回本國。小朋友感染的機會極少。 滅蚊行動全面展開!! 蚊子是天生的偽裝高手,任何角落都可能是它潛伏的處所,在你不注意的時候,飛出來咬你一口!因此欲徹底消滅它們的蹤影,環境清潔絕對是先決條件!有了清爽、乾淨的生活空間,接下來就是根據蚊子的特性,施展本篇特別收錄的現代防蚊法及私房防蚊法,保證在以寶寶安全的前提下,全面杜絕蚊子的蹤跡! 環境清潔須知 蚊子會在止水處產卵,為免居家環境淪為它的新據點,先要找出屋內外符合相關條件的角落,舉凡乾涸的排水溝,戶外儲水桶、裝水的器皿等,並將它清理乾淨。插花也應每日換水,拔除爛掉的枝葉。 外出遊玩須知 外出遊玩時,盡量遠離雜草叢生的溪邊及小池塘。家長可先為寶寶穿上長袖衣物,或將他置於有布帳的手推車內。出遊過程中,少用含有香料的物品,大量流汗後,應立即拭去。使用防蚊液、防蚊貼布之前,請詳細閱讀產品說明,並留意所處環境及相關注意事項。 現代防蚊法 蚊帳、防蚊液、防蚊貼布、蚊香及捕蚊燈都是民間常用的防蚊法,效果普遍獲得認同。民眾在使用時需遵守以下注意事項: ★蚊帳:嬰兒期的寶寶活動範圍小,最安全、有效的防蚊工具就是蚊帳。蚊帳的功能與手推車上的布帳一樣,都是以物理性遮蔽效果取代化學性產品,安全更有保障! ★防蚊液:防蚊液因使用方便,已成了市場的搶手貨。蔡秀欣醫師指出,市售的防蚊液內含待乙妥成分,此成分被人體大量吸收後,可能出現抽搐、昏迷等中毒症狀。若要用於年幼的孩子,應選擇濃度低於15%的產品,而且不要大量且長時間的使用。若孩子使用後,出現皮膚刺痛的反應,則要考慮其他的防蚊方式。此外,防晒油中的一些成分,例如oxybenzon等,和待乙妥一起使用時,會促進皮膚對兩者的吸收,其中待乙妥的吸收率會比原來高出三倍,大大的增加中毒的機會。防蚊液和防曬油共用造成神經性中毒的案例,國外已有多篇報告,請家長一定要當心。 ★防蚊貼布:防蚊貼布與防蚊液的設計原理,是利用它所散發出來的味道,會有驅蚊的效果。但不建議在密閉空間使用,以免在尚未除去蚊子之前,已危害到寶寶的健康。 ★蚊香:無論是使用傳統蚊香或電蚊香,使用時需維持一定的通風狀態。潘俊伸醫師建議大家,可趁著睡前房間沒有人的時候,先點上蚊香,待30分鐘過後,打開房間通風一下,再進房睡覺,這樣不僅具備除蚊效果,也可減少安全上的顧慮。 ★防蚊樹:薰衣草、羅勒、香茅等具特別氣味的植物,具有部分防蚊效果。民眾可在家中種植小盆栽,賞心悅目之餘,亦可將這些植物的葉子揉一揉後裝在布袋中,並將它掛於房門口,作為驅蚊之用。

10招讓寶寶ㄣㄣ暢快到底

2006年04月09日
公開
65

轉載∼HerCafe 嬰兒母親 ㄣㄣ對寶寶而言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寶寶老是要在廁所裡窩很久才能勉強排出幾粒“小葡萄”,那麼他有可能是便秘了!建議家長不妨藉由飲食、排便訓練等方式來著手改善,如此才不會讓“小葡萄”愈囤積愈多唷! 「寶寶ㄣㄣ像打仗,非得便得滿臉通紅,才能勉強排出幾粒小葡萄,到底是怎麼回事?有沒有改善的方法?」 小寶寶便秘經常是困擾家長的問題之一,每每見到小寶寶因為便便屯積導致腹脹、肛裂等種種問題,家長就會焦急地詢問醫師是否有改善的方法,其實問題並不如想像中的嚴重,只要家長了解便秘的原因,並對症下藥,問題多半就可迎刃而解。 寶寶一天要ㄜ幾次便便? 寶寶有時好幾天才便便一次,有時卻又一天便便好幾次,到底一天便幾次才算正常呢? 貝爾聯合診所院長詹子慰表示,一般來說,新生兒吃下肚的食物約會在進食9個小時後排出;而1個月∼1歲半的嬰幼兒,則約半是在進食20個小時後排出。 不過,排便的次數及量仍須視每個寶寶的個別情況,及喝母乳或配方奶而定。 A、母乳寶寶 * 0∼1個月:喝母乳的寶寶較少有便秘的麻煩,1個月內的新生兒,有時甚至會一天排便6∼9次呢!由於新生兒約2∼3個小時就會喝一次奶,喝奶的次數較為頻繁,因此在經正常的分解過後,就會加重胃直腸反射的產生,使排便次數居高不下。其次,由於此時分泌的母乳較濃稠,且寶寶的消化吸收力較差,所以便便的次數當然就不少。 * 4∼6個月:待寶寶4∼6個月大,腸胃功能較成熟;喝奶的次數減少、時間延長之後,解便的次數就會趨於正常,約莫減至一天2∼3次。 * 6個月以上:6個月以上的嬰幼兒排便的次數就會減緩囉!因為此時母乳的濃度會轉稀,且幼兒的腸胃道功能也逐漸成熟,可以完整吸收母乳養份,所以排便的次數約半會減少至一日一次或是二日一次。 * 1.5歲以上:1.5歲大的幼兒若持續哺餵母乳,有時也會4∼5天才ㄜ一次便便唷!只要小朋友胃口佳、活動力不錯,且便便稀糊、排便時沒有痛苦的感覺,都是很ok的啦!不用過度緊張。 B、混合乳&配方奶寶寶 * 混合乳:混合乳的寶寶排便的時間較難判別,需視混合的比例及寶寶的年齡來決定。大體來說,1個月以內的新生兒,若混合奶中母乳比例較高,則排便的次數會較多;若待1個月以上,寶寶的腸胃功能已較為成熟後,仍維持母乳比例較高的混合比例,那麼與之前相較,寶寶的排便次數會略為減少。 * 配方乳:一般喝配方奶的寶寶在前三個禮拜,約一天解3∼4次左右,且排便次數會漸漸隨著週數增加而減少;但最少約需4天解一次便便。 10招讓寶寶輕鬆ㄜ便便! 家裡的寶貝正遭遇排便之苦,每天總是得與便便奮戰,那麼您不妨參考詹醫師的對策,藉由調整孩子的飲食,及進行排便訓練等簡單的方法,或許就能快速地解決寶寶的困擾唷! A、6個月以下,小寶寶解決方案: Check:早上喝一杯冷開水! Check:攝取葡萄糖水! Check:改變牛奶濃度! Check:施行腹部按摩! Check:進行排便訓練! B、6個月以上,大寶寶解決方案: Check:黑棗汁、蜂蜜解便利器! Check:增加膳食纖維攝取! Check:蘋果汁碰不得! Check:充足的排便時間! Check:妥善照料傷口! ㄋㄟㄋㄟ的品牌會影響便便的硬度嗎? 常聽人家說,喝歐美品牌的配方奶易導致寶寶便秘是真的嗎?詹子慰澄清,以往有家長反應,喝歐美品牌的配方奶易導致寶寶便秘,喝日系品牌則較無此困擾。 但其實一般市售配方奶的營養成份,多半是依據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的營養成份添加,僅是添加比例上約略不同;且每個寶寶的腸道吸收速率並不相同,對配方乳的反應也不一定相同,因此,配方奶的品牌應不是影響寶寶排便的重要因素。 所以,若配方奶寶寶有便秘的情況出現,家長不必急著更換奶粉品牌,反而應先改變調奶的比例、提高濃度,以免孩子因為頻頻更換品牌,而出現適應不良的情形。

睛亮寶貝超活力

2006年04月07日
公開
44

轉載∼HerCafe 嬰兒母親 眼睛是人類的靈魂之窗,如果沒有良好的視力,對我們的生活將會是一大障礙,保護眼睛須從小開始,您知道如何讓寶寶擁有一雙明亮的雙眼嗎? 視力的形成與重要性 人類的學習有80%倚靠視覺,當胎兒在母體中時,眼球大致已發育完成。嬰兒視力從出生開始就慢慢發育,剛出生的寶寶只能看到黑白的影像,直到大約出生6個月後,才有色彩的感覺。 一般而言,出生後到6歲期間是視力發育的重要時期。根據書田紀念醫院眼科主任王司宏表示,當幼兒成長到3歲,開始有識物及自主能力,能夠配合視力表檢測時,家長應定期帶寶寶到眼科做檢查,如有特殊眼睛病變,才能在6歲黃金期之內儘早診治。 照顧者平時應了解寶寶視力發展的特性,才能隨時發現寶寶是否有異常視力發展情形出現。各階段嬰幼兒視力成長的狀況如下: •出生∼2個月 約可見眼前20公分以內事物,20公分以外則為模糊,可看得到光線及簡單形象,對於會動、會亮、色彩鮮豔的東西格外有興趣,尤其會注意會在眼前閃動的物體。注意:若是新生兒早產或出生體重過輕,此時期是檢查視網膜病變的重要時機。 •2個月∼4個月 開始有「固視」(盯著東西看)能力,眼球會隨著眼前物體跟著轉動,不但會注意物體,還會留意細節。 注意:此階段開始建立兩眼共視的「立體感」(遠近、深度的感覺)。 •4個月∼6個月 只要眼睛所看到東西,大腦會指揮手去抓,如果這個階段眼光依舊游移不定,需當心視力發育是否有問題。 注意:此時期若眼球視線受阻,容易造成弱視,照顧者需仔細留意。 •6個月∼8個月 兩眼會同時對準目標,視力保持在0.1∼0.2之間,為了能看清楚東西,會調整自己的位置。 注意:6個月以前是治療斜弱視的黃金時期,因此一旦發現寶寶有問題,應及早矯正,且定期追蹤,避免影響日後視力發展。 •8個月∼14個月 視力約0.2∼0.3,手眼協調慢慢變得比較順利,會學著用兩眼判斷距離。 注意:此階段正好是寶寶學習走路的時間,如果家長發現寶寶時常走路容易跌倒或是被東西絆倒,就需留意是否他的視力發展有異狀。 •14個月∼2歲 視力約0.4∼0.5,開始有「深度」的感覺,有能力區別「遠近」。 注意:此階段寶寶目視線可跟得上快速移動的物品,家長可輕易察覺孩子的視力發展狀況。 •2歲∼3歲 視力發展到0.6∼0.8,視覺變得更敏銳,好奇心驅使下,喜歡觀察,會藉由眼睛導引手來碰觸事物。 注意:此時期寶寶會主動嚐試新的事物,家長可找些玩具、設計遊戲等多幫寶寶練習眼手協調的動作。 促進視覺發展的好方法 人類並不是一出生就有良好的視力,需不斷靠外界刺激,才能慢慢發展出各種視覺機能。家長可以利用以下方法刺激寶寶視覺發育,促進視力發展: A. 為寶寶選擇造型優美、色彩鮮豔、有利於促進寶寶視覺發展的玩具,如五顏六色的氣球和各式各樣的娃娃或小動物玩偶。也可以選擇有利於促進寶寶視聽覺的玩具,如能發出動聽的音樂又有色彩繽紛的玩具,像是各色的鈴鐺。 B. 在寶寶活動的地方擺一些比較色彩鮮明及顏色對比的圖片、海報或玩具來吸引他。 C. 平時照顧寶寶時可多一些臉部表情,記得多用些誇張的語調來強調,引起寶寶的注意。 D. 減少寶寶看電視的時間,多帶寶寶到戶外走走,讓他觀察外界的事物。 E. 多做些視覺及大肌肉兼用的活動,如玩球、攀爬。 F. 多給寶寶看些色彩鮮豔的自圖卡,可同時教他識物能力。 H. 不要讓寶寶太早學會寫字,以免損傷視力。 I. 避免近距離接觸事物時間過長。 早期發現異狀,早期治療 眼疾問題多,除了預防外,如何提早發現寶寶異狀,是家長需細心投入的重要工作,平時您可以常試試下列情形,觀察寶寶的反應,看寶寶是否有異狀: 1. 滿月後的寶寶,可以用玩具逗弄他,看寶寶是否會注視;也可以拿小手電筒照他的眼睛,看寶寶是否會眨眼、黑眼珠中是否有白色反光。 2. 寶寶2∼3個月時,拿小玩具在寶寶眼前左右移動,看寶寶是否會注視,眼珠跟著移動。 3. 觀察寶寶是否有以下情形:行動遲緩、手眼協調能力差、直視時有一隻眼睛會向內或向外偏移、有歪頭、瞇眼及閉一隻眼睛的習慣。 4. 寶寶滿3歲後,您可以在紙上畫個大的C或E,在上下左右變動方向,讓寶寶練習指出缺口,再帶到眼科門診定期做檢查。 魚肝油迷思 許多家長只要發現孩子視力不好,就會買魚肝油給寶寶吃,王司宏醫師指出,魚肝油含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D,其中,維生素A是維持眼睛健康的主要營養素,然而對於近視或散光等屈光不正情形所引起的視力不良是沒有效果的,對於家長認為「吃魚肝油可預防近視或使度數不再增加」的說法並沒有醫學根據。 結語 眼睛是人類的靈魂之窗,為了讓寶寶擁有健康的雙眸,家長平時應多意孩子的行為,一旦發現異常,應盡速就醫診治,此外,均衡的飲食更是維持健康的不二法門,應讓寶寶攝取各項營養,不挑食。唯有良好的視力才能幫助寶寶學習,看得更深、更遠,維持健康的視力是項重要且必須的工作!

小兒疫苗接種的迷思

2006年04月06日
公開
45

轉載∼HerCafe 嬰兒母親 預防接種是藉由多數人接種疫苗後,達到減少甚至消滅傳染性疾病的目的,這些例行接種的疫苗是安全的,但偶爾還是會有一些副作用如:發燒、紅腫疼痛等發生,幾天後就會消失,家長可以放心,記得按照時間帶寶寶去接種疫苗,減少感染機會。 小明最近常常感冒,好不容易病好了,媽媽才帶他來打預防針,打針前媽媽還是很不放心的詢問醫師:「小明病剛好,昨天才停藥,現在就可以打針嗎?」「是不是咳嗽就不能打預防針?」「這兩種不同的預防針要不要分開幾天再打?真的可以一起在今天打嗎?」「打完會不會發燒?可不可以洗澡?……」 每次在健兒門診,常常遇到許許多多如小明媽媽一樣,困惑又擔心的家長,對預防接種有許多疑問和道聽塗說的錯誤觀念。 11項常見預防接種迷思 了解了預防接種的原理後,針對一般家長常有的迷思或疑問,整理如下: 一、五合一或六合一疫苗,都是五、六種疫苗混合在一起施打,應該打完之後更容易發燒吧? 疫苗是否會發燒和個別疫苗有關,並不會有加乘作用,況且五合一疫苗由非細胞型百日咳、破傷風、白喉、b型感冒嗜血桿菌,及注射型小兒麻痺疫苗構成,六合一是再加上B型肝炎疫苗,這些成分都不是很會引起發燒的疫苗。 二、老一輩的人都說水痘和麻疹最好是自然得過比較好,所以最好不要打預防針? 這其實是錯誤的觀念,自然得的水痘容易留下疤痕,有些會有嚴重併發症,如:肺炎、腦炎,未來也會得帶狀庖疹(皮蛇),麻疹也有嚴重併發症如:腦炎的危險。打預防針可以避免這些不必要的風險,而且這兩者均是活性減毒疫苗,施打疫苗的免疫反應類似自然感染,效果很好。 三、打完預防針會發燒,到底是抵抗力比較強或比較弱? 其實這和抵抗力強弱沒有關係,某些疫苗因為它的成分,就會有一定比率的人會有副作用,如:發燒、出疹……。 四、感冒時可以打預防針嗎? 這是家長最常犯的錯誤迷思,其他如吃藥不能打預防針,生病後要隔一星期才可接種……,這些迷思也是造成延後接種疫苗的主要原因。一般的小毛病如:感冒、腹瀉、流鼻水,甚至輕微發燒都不影響預防接種,真正不能施打預防針的是:嚴重疾病(如內臟疾病)、發高燒、對疫苗成分過敏(例如:對雞蛋嚴重過敏者,較不適合流感疫苗)、對同一種疫苗曾發生嚴重副作用,免疫缺損的疾病或長期大量使用降低免疫力的藥物,例如:類固醇、抗癌藥等(對於活性疫苗要更注意,因為活性疫苗內畢竟是活的病毒,如免疫力太差,依然可能致病)、輸血或打過免疫球蛋白(六至九個月不宜打活性疫苗,為血中外來抗體會影響疫苗效果)、體重不足(2千公克以上可打B肝疫苗、2千5百公克以上才可打卡介苗)。 五、預防針只能延後打不能提前打嗎? 預防針之所以有間隔及排定時間都是有根據的,實驗證明那應該是對免疫系統有最好的效果,所以盡量在預定的時間施打,延後打是不得已,雖然短期延後效果可能一樣,但拖延太久就可能影響效果,再則也讓自己一段長時間沒有疫苗保護,至於提前幾天倒是沒差,提前太多則一樣會影響疫苗效果。 六、打預防針最遲可以延多久? 原則上,盡量不要延,不得已的話,幾週到一兩個月尚可接受,但若太久,像日本腦炎第二劑原本和第一劑應隔二週,萬一差到三個月,就建議從第一劑再施打起了。 七、打完預防針不要讓寶寶馬上睡覺,以避免嬰兒猝死症? 這是完全沒有任何根據的說法。 八、聽說打完預防針用沙隆巴斯貼在傷口上比較不會發燒跟紅腫? 沒有任何根據!略為冰敷倒可以減輕紅腫疼痛,而比較容易導致發燒的疫苗,醫師都會準備退燒藥,以備萬一發燒時使用。 九、為什麼打完新型自費疫苗後,還是會發燒呢? 新型自費疫苗只是發燒機率大幅降低,但還是有極少數人會有發燒情形,不過就算如此,大部分也不致於高燒、持續時間也短得多。 十、未接種預防針是違法的?小孩不能入學嗎? 預防接種是藉由大規模民眾接種疫苗,達到減少甚至消滅傳染性疾病的目的,要達到這個目的,一定要大家配合,少數人不配合就可能導致防疫失敗,因此,政府才要求入學前需交驗預防接種單,如有漏打的,須趕快補救,作一次把關的動作,以使得接種率提高,並非不能入學。 十一、打完麻疹或水痘疫苗七天以後發燒是正常的嗎? 如前所述,麻疹及水痘大約打完五到十二天之間,可能會發燒,三合一疫苗則是兩天內可能會發燒。所以,了解發燒的時間才不會誤判。

小兒發燒急救招

2006年04月04日
公開
44

轉載∼HerCafe 嬰兒母親 「小寶的身體摸起來熱熱的,是不是發燒了?」媽咪!當您驚覺小朋友的體溫稍為有點高時,千萬別胡亂退燒,急著帶寶寶至醫院,或是要求醫師施打退燒針唷! 寶寶體溫好像有點高,看樣子寶寶是發燒了!小朋友發燒時只要精神及活動力尚佳,其實並不需要立即送醫,家長只需隨時幫寶寶量體溫,觀察體溫變化即可;之後再找家庭小兒科醫師檢查,針對引起發燒,咳嗽、鼻水、腹瀉或嘔吐的原因來治療。 臉紅紅 寶寶發燒了? 小朋友臉紅紅、活力、食慾都差,是發燒了嗎?詹前俊小兒科診所院長詹前俊指出,當身體體溫大於38℃時(肛溫、耳溫),可稱為發燒。 它是人類身體的一種正常生理反應,也是一種身體的警訊,提醒我們,「喔!寶寶可能生病了。」 許多家長會誤以為發燒都是有害的,燒太久可能會把小朋友的腦子燒壞掉。但一般來說,41℃以下的發燒,並不會對腦神經組織直接造成傷害,因此,家長不必過份緊張。 詹前俊澄清,坊間口語傳說“燒壞頭殼的問題”,是因為小朋友罹患了腦炎、腦膜炎等疾病所引起。一般而言,發燒只是這些疾病的一種症狀,真正影響腦部的是腦部嚴重感染病症。 發燒是孩子生病的警訊,也是身體要提高抵抗力的一種自動反應,發燒處理的重點是:先探討是什麼疾病引起的,再來治療,而不是馬上退燒到正常體溫。雖然適度地給予退燒藥,可以減輕發燒生病的不舒服,但無法縮減病程;輕度的發燒反而可以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因此,可以見得發燒不完全是壞事! 找一找 發燒症狀有哪些? 小朋友若發燒,可能會有很多不舒服的症狀,如:臉紅、咳嗽、全身倦怠無力、痠痛、頭暈、頭痛、嘔吐、腹痛、嗜睡、活動力差、食慾不振、吵鬧、不安、哭泣等,讓媽咪感到很心疼。不過,也有些寶寶發燒時並無任何異狀,也有寶寶發燒會被長輩誤認為是在長牙,而遭到忽略。 詹前俊建議媽咪,不妨先做客觀的評估,如:小朋友是否剛洗完熱水澡,或是天氣太熱、穿太多、室內通風不良、剛喝完熱的飲料等,約待半個小時後再幫孩子量一次體溫,通常會有1∼1.5℃的落差。排除上述的原因之後,再來考慮是否需要送醫的問題。 通常來說,如果小朋友體溫在38∼38.5℃左右,且沒有特別不舒服、精神狀態良好,也就是說照樣吃、照樣睡及照樣玩,就不必著急地送孩子就醫,或是使用退燒藥。但若有熱性痙攣病史的小朋友(4%幼童)則需積極的治療。 大部份兒科醫師認為,發燒在38.5∼39°C以上時,可適度地使用退燒藥,以減輕小孩的不舒服及減輕父母親的焦慮,並防止小孩熱痙攣發生。但如果出現40.1℃以上的高溫,就得緊急送醫治療才行。 40.1℃ 緊急就醫指標 由於發燒是一種症狀,不是一種疾病,因此找出產生發燒的原因,才是首要的目的,如果確定孩子是感冒,且高燒至40.1℃則建議緊急就醫。其他需緊急就醫的情況還包括: * 小於兩個月以下的嬰兒。 * 小朋友哭的很慘,且無法安慰的哭,不斷嗚咽。 * 移動或父母接觸時會哭。 * 幼兒不易叫醒且脖子僵硬。 * 出現皮膚紫斑。 * 排除鼻口影響呼吸之障礙物後仍感覺呼吸困難。 * 幼兒流口水且無法吞嚥任何東西。 * 痙攣發生,而且感覺很疲倦。 除此之外,詹前俊特別提醒家長,如果寶寶發燒超過40℃(尤其是三歲以下幼兒),而且是2∼4個月大的寶寶,不是因三合一疫苗引起發燒;小便有燒灼感;燒退超過24小時,又反覆燒起來;且發燒超過72 小時,則建議在24小時內立刻就醫,以確保孩子的安全。 發燒小常識 Q1:寶寶假日發燒,無法就醫,可以購買市售的成人感冒糖漿給寶寶喝嗎? 市售的感冒糖漿多含有抗組織胺,有些含咖啡因,大多不適合幼兒使用。 而且廠牌不同,所需的劑量也不盡相同,如果不能確定藥品成份,還是建議詢問過醫師後是否對症,再決定是否讓孩子服用。 其次,由於發燒只是一種症狀,所以最好待確定原因之後再給予退燒。如果只是一般輕微感冒症狀,可以給予小朋友專用的小兒退燒藥,如:小兒普拿疼。但6個月以下小嬰兒仍不建議服用成藥,須經醫師診斷後再使用。 Q2:使用冰枕及退燒貼替寶寶寶退燒,是否適當呢? 當小孩發燒不舒服時,是否需要適時地運用一些工具來減輕發燒所帶來的不適,如:冰枕、退熱貼等。 一般若幼兒的肛溫及耳溫介於38∼38.5℃時,僅需多補充水份即可,不需要著急地給予退燒藥(曾有熱性痙攣病史者例外);當肛溫及耳溫大於38.5℃時,且小孩出現寒顫或手腳冰冷的狀況時,應先給予適度的衣服或添加蓋被,待手腳溫暖後,再依情況給予冰枕。 雖然不少家長會選用傳統的冰枕來替寶寶退燒,但有不少幼兒不喜歡睡冰枕,因為無法適應長時間使用帶來的冰涼感,且退燒效果也不好,因此,不必一定要使用。此時,建議不妨讓寶寶洗溫水澡(水溫約28∼32℃),達到退燒散熱的效果。 其次,要提醒父母,使用凝膠狀退燒用貼布,感覺上可以舒緩一些高燒所帶來的不適,但並無明顯地退燒效果,且使用時需注意,應避免滑落至嬰幼兒口鼻部位,以免造成嬰幼兒窒息。 Q3.醫生!我家寶寶發燒三天,還是沒有好轉,怎麼辦?可以使用塞劑退燒嗎? 塞劑是什麼?簡單說就是形狀像子彈,內含藥物和甘油或是遇熱會融化的油脂、臘的藥物。 由於有些小孩很難餵藥,因此就會使用退燒塞劑來退燒。使用塞劑時,要讓小朋友側身彎曲躺好,並將塞劑輕輕推進肛門至一節手指的深度,它就會融化並經由肛門黏膜吸收。但提醒家長,六個月以下的幼兒不宜使用退燒塞劑,因此,一歲以下幼兒建議少用。 醫學上很多退燒藥都有做成口服劑與塞劑兩種劑型,如果一樣的劑量,無論口服或塞劑其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在使用時需注意: * 由於塞劑退燒效果十分快速,因此,要避免過量,以免小朋友體溫急速下降。 * 若用塞劑,一日不宜超過三次以上,否則容易過度刺激肛門內的腸黏膜而造成拉肚子。如果小朋友已經有腹瀉症狀也不宜再選用塞劑退燒。 * 容易造成肛門疼痛,大便時亦會疼痛,甚至於引起腹瀉及反射性肚子痛。 * 若使用於小女生身上,應注意避免塞錯至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