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哈維媽咪*lucy*

什麼是一輩子的最愛?

2008年01月06日
確認自己一輩子的最愛.真的不容易.要媽咪像文中教授的課題一樣.從20個人選裡.一一刪除到最後一個最愛.老實說.媽咪刪不下去.光看文章.手就軟了.看完文章.感觸好深.老師說的對.愛我們的人會老.我們愛的人會大.什麼時候讓愛我們的人跟我們愛的人享福.兒子.爸爸跟媽咪要再努力~

家有一對女兒,看著她們從幼稚園、小學到初中、從可愛的小背包變成裝滿教科書的沉重書包、從惹人憐愛的女童變成亭亭玉立的少女,這一路走來也看著她們對偶像迷戀的變遷。

大多數的台灣孩子都看過「巧虎島」,而且幾乎是孩子們養成固定收看電視節目的開始,然後是「神奇寶貝」、「數碼寶貝」,接著是「小魔女DoReMi」、「庫洛魔法使」、「忍者哈特利」、「哆啦A夢」等夢幻加科幻的卡通,後來又轉型為較寫實的「櫻桃小丸子」、「清秀佳人」、「湯姆歷險記」等,我也曾經應女兒要求在大陸買S.H.E的寫真書,更曾向熟識的出版社索取蔡依林的簽名海報,但每當我詢問她們偶像的近況時,她們竟已嫌我落伍啦!因為她們的偶像又換了,從王心凌、張韶涵換成南拳媽媽、飛輪海、棒棒堂,當她們喝完最後一瓶由棒棒堂所代言的飲料後,她們的目標又改了,這回是遭受了更猛烈的日本文化衝擊,哈日情緒讓她們努力蒐集所有偶像的報導,成天在網路上注意偶像的一舉一動,只要有人批評她的偶像,就會被視為仇敵。我必須接受女兒已進入了青春期,只是無法忍受女兒在牆上掛著「嵐(ARASHI)∼一輩子的最愛」,我覺得這些日本人怎麼可以成為寶貝女兒一輩子的最愛呢?一個父親憤怒了!

我問內人「嵐」的身世背景,內人告訴我「嵐」是日本偶像團體,我開始茫然了,因為「一輩子的最愛」是多麼嚴肅的問題,他可能是我們熱戀中的情人、是生我養我的父母、是與我相知相守一生的伴侶、或是一輩子為其牽掛的孩子,但怎麼也輪不到桃太郎啊!

內人說我太大驚小怪了,要我懂得愛屋及烏的道理,這樣才能跟孩子溝通,但父親從小告訴我,在大陸老家的爺爺是日本侵華時被殺害的,日本人對父親而言恐怕是「一輩子的最恨」,因為有著不共戴天之仇,我們這種卡在中間的中年人真是心酸,親日或仇日是家中最好永遠不要碰觸的問題,一旦碰到了就一定會有人受傷。我相信女兒還是在追逐偶像的階段,但是隨著年紀一天一天長大,她會慢慢瞭解什麼是一輩子最要珍惜的人事物,那時「一輩子最愛」的答案就會穩定,而不至於像偶像般的幻滅。你也想知道什麼是自己一輩子的最愛嗎?也許下面的故事與過程可以給你一些啟示,然後我們可以很肯定的喊出什麼是我們一輩子的最愛。

一位大學教授讓班上的一位同學在黑板寫下最難以割捨的20個人名字,結果這位學生很輕鬆的完成了,這些人的身分大多是自己的親人、同學、老師、朋友或鄰居。這時教授請這位同學劃掉一個這名單裡相較之下最不重要的一位,於是同學幾乎不假思索的就劃掉了鄰居的名字。教授的指令並沒有完成,他又請同學再劃掉一個不重要的人名,結果同學遲疑了一下,隨即把同學的名字劃掉。就這樣一直重複下去,名單內所剩的名字越來越少,而同學做決策時要考慮的時間卻越來越長。每一次做決定時,同學都感到心跳加速,感覺到無盡的痛苦與不捨,而最後這位同學的名單裡面只剩下自己的父母親、丈夫和孩子。

教室裡突然變得十分安靜,所有的學生都知道,如果要繼續選擇下去,每一個決定都會讓他們痛不欲生,同學拿粉筆的手開始顫抖了。
「請再劃掉一位。」教授的指令聽起來若無其事,但同學卻落入了天人交戰的漫長時刻,他考慮了好久,幾乎是閉起了眼睛、低著頭、無奈的劃掉了自己父母親的名字,教室現場一片安靜,其他學生對這位女同學都寄予無比的同情,可是都沒有辦法阻止教授繼續的問:「請再劃掉一個人。」教授的聲音傳來,同學驚慌了,嘴唇顫抖著劃掉了自己孩子的名字,她忍不住的放聲大哭。

教授待她平靜後,有些好奇的問:「和你最親近的人應該是你的父母和孩子,因為父母是生育你、養育你的人,孩子是你親生的,你從小陪著他長大,而丈夫是可以重新尋找的,但為什麼他反倒是你最難割捨的人呢?」

女同學深呼吸一下,然後很堅定的敘述她的理由:「隨著時間推移,父母親會因年邁而先我們而去,孩子長大後有他們自己的生活,在獨立後也會很自然的離開父母,有自己的天地,而真正陪我度過一生的只有我的丈夫,他才是我一生最難割捨的人,他才是我一輩子應該珍惜的最愛。」

好了,故事說完了!你不一定要和這位同學有一樣的答案,但這是一個值得你也去嘗試、分析的過程,同樣從二十個最難以割捨的名單開始,然後一個一個劃去,最後剩下的那個人就是你一輩子的最愛了。如果找到了,就應該要有一致性的價值排序,切莫讓自己的人生本末倒置,而且告訴對方,他(她)是你一生的最愛,也要請他(她)珍惜自己、愛護自己

誰是你一輩子的最愛呢?我的女兒可能在不久後又會有新的答案,但是當她更成熟時,再讀她父親寫的這篇文章,我相信她會在那已不復記憶的青春歲月裡,有了一些莞爾的素材,也會去思考這個人生又深情、又莊嚴的問題的答案……

Action is Power:
找一個安靜的地方,給自己一段不受干擾的時間。
想想一生中有哪些對自己生命是非常重要的人。
寫下他(她)們的名字。
如教授所做,試著一個一個的劃掉,留下最後一個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問自己這樣選擇的理由是什麼?
告知對方,也讓對方瞭解他(她)在你心中的重要性。
忠於自己,也不要讓你心中最愛的人失望


Like(喜歡) 和 love(愛) 有時讓人分不清楚。

喜歡的程度會隨著環境、年齡、體力而改變。「愛」卻在生命中有全然的附著力
有許多人離開自己生長的台灣,成了外國人。 卻也有許許多多外國人將自己一生的青春與歲月給了台灣。 前者只看到自己的需要-而追求慾望,後者卻體認的別人的需要而產生關懷與愛心「愛」是在體認別人的需要時所產生的。追求慾望必須排除許多外來的競爭。「愛」能激發「使命」,對自己所相信的事與物,用自己的生命無怨無悔地與人分享

能與人分享是一種福氣,懂得和別人分享是一種智慧。有些人花很多的錢辦後事,縱使能來了許多行禮如儀的人,卻讓人淡忘得很快。有的人靈柩前只有一朵玫瑰花,卻讓許許多多人流淚懷念久久。

神所給人的恩賜都不一樣,但是我們都能善用自己的恩賜,發揮愛與分享的功能。熱愛生命,活出自己,就是美。看你所有的,不要看你所沒有的。馬偕博士(George Leslie Mackay,1844-1901)曾說:「寧為燒盡,不願銹壞」,盡用你所有的恩賜,就有豐收。

這一輩子我們愛的很多:台灣、家人、音樂、朋友……不勝枚舉。上帝賜給我們很好的聲音能和別人分享音樂、喜悅、安慰與鼓勵。享受愛與被愛、分享的福氣是我們一輩子的最愛。

人生的意義,原不在花團錦簇,而在良善信實;生命的價值,原不在乎「享用」多少,而在乎「分享」多少;真正的收成,原不在積存豐厚,而在乎愛的果實長存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