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豬小妹的;娘

日期

#Tag

玫瑰疹

2008年11月18日
公開
57

晚上幫豬小妹穿衣服 發現身上 出現不明小紅點 趕緊打電話給拔拔 請他快回家 帶豬小妹去看醫生 這次去離家最近的 長庚急診 醫生北北檢查過後 說 這是嬰兒玫瑰疹 真是一波三折ㄚ~~ 看了三間醫院 終於找到病因 原來是 玫瑰疹 惹的惑 以下是詳細解說~ 嬰兒玫瑰疹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主要由第六型、第七型人類?疹病毒(HHV-6、HHV-7)引起。好發於3歲以下的幼兒,又以6至15個月大時,為高峰期。 因寶寶在6個月大後,由媽媽給他的抗體幾乎已消失,所以在此時最容易感染。但是小自2、3個月,大至2、3歲的小朋友也都仍有可能得到玫瑰疹。若單純由第七型人類?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嬰兒玫瑰疹,好發的年紀會比較大,可以遲至2歲以上。 嬰兒玫瑰疹通常不是病患互相傳播,而是由無症狀的大人經由口水將病毒散佈給這些幼兒造成。這些病毒進入寶寶的口腔、鼻腔或結膜後,接著出現症狀。典型的表現就是反覆高燒,達到攝氏39至40度。 高燒時,孩子會比較沒食慾、沒精神,但一旦燒退,又開始生龍活虎、活蹦亂跳。如此反覆高燒又退燒,一天約3至4次,持續約3至5天後,大部分患者高燒會驟然降下,少部分會在24至36小時內,以溫度緩降的方式結束。 而玫瑰色的皮疹在燒退當時,或燒退21至24小時後,開始出現在軀幹上,再延伸至頸部、臉部、四肢的近端。玫瑰色的疹子細小微凸,且不會癢。疹子出現的第1至2天較明顯,之後逐漸自行退去。疹子退去後,身體上並不會像得到麻疹一樣,有任何色素沉著或脫屑現象。 臨床上,除了發燒以外,並沒有其他明顯的症狀。有的孩子會伴隨著一些不明顯的呼吸道症狀,有的兒童會合併腹瀉,或大便次數增加、大便稀糊。理學檢查大多只有喉嚨稍微發紅,或是在頭顱後側,摸到小小的淋巴結。 許多疾病如川崎病、麻疹、德國麻疹、猩紅熱、非典型猩紅熱及其他病毒均會引起發燒及出疹,但都是急性期發燒當時就會有皮疹表現。 嬰兒玫瑰疹則是燒退以後,才出現皮疹,這是它最大的特點。 基本上,正常嬰兒得到玫瑰疹,並不會有任何併發症。5%至10%會因高燒合併熱性痙攣。 這種熱性痙攣為良性,神經學檢查及腦波、電腦斷層等均屬正常,並不會對寶寶有長久影響或後遺症。對於發燒不舒服的處理,比較適當的方法為給予口服退燒藥物,穿著較寬鬆的衣服,鼓勵多喝水,尤其是讓寶寶泡個溫水澡,既能降溫又能讓寶寶的循環很快恢復正常,有助預防熱性痙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