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ada

轉載~~第二章 怎麼罵才會有效果?

2008年01月20日








第二章 怎麼罵才會有效果?






雖然有時孩子不聽話很令人生氣,但請盡量保持冷靜

事情剛開始的時候,通常都沒那麼嚴重,父母只是想要孩子改掉那些不當的行為,做個聽話的乖寶寶。這個時候,父母都還能心平氣和地跟孩子說話,除非情況沒有改善,父母才會提高聲調,嚴肅地命令孩子。可見父母要責罵孩子最好還是從錯誤還不算太嚴重的時候就開始,因為父母對於孩子的錯誤並不是永遠都能心平氣和地處理。父母氣到情緒失控時,通常那都是情況已經很難處理了。




說什麼不重要,怎麼說,才是重點

情緒失控的時候,很少有人還能保持理性,我想為人父母都很能體會這種心情。雖然人在氣頭上無法保持理性是人之常情,不過在這裡,還是要提醒父母們注意,父母情緒的失控可能對孩子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尤其脾氣來的時候,什麼「要有充分的理由才可以發脾氣」的原則早就被怒氣掩蓋,最後都是以父母的大發雷霆、傷人言詞及孩子的眼淚收場,完全沒有達到帶領孩子學習判斷能力的目的,一點建設性也談不上。面對這種情況,不僅做父母的很挫敗,孩子也會因為覺得父母很不公平而悲憤難平。



責罵時,用沉著冷靜的態度來面對,最能讓孩子信服。這樣的態度不僅讓孩子能信任父母,在面對爭論的情境及需要表達意見時,孩子也比較不會害怕、退縮。



孩子了解的,遠比父母想像中的多

所以,罵人的時候,重點不在「說什麼」,而是「怎麼說」。孩子都很清楚,當父母說話的音調愈來愈高,聲音愈來愈大的時候,就是父母要開罵了。不過,具建設性的責罵跟情緒失控時的漫罵,可是有天壤之別的。責罵是以改善情況為主要目的。而情緒失控呢?只表示你完全被負面的情緒牽著鼻子走。這點你的孩子也很清楚。那麼,父母要如何避免自己情緒的爆炸呢?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及時在負面情緒逐漸上升的時候,拉開情緒的降落傘,讓情緒平靜下來。而要徹底避免自己情緒失控的不二法門,就是適時把不滿的情緒宣洩出來,不要積壓到最後才爆發。因為你還可以「責罵」的時候,表示你還可以用理性來控制言詞,一旦情緒失控的時候,你的理智早就變成一隻脫韁的野馬,想管都管不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及時責罵

轉載~~第二章 怎麼罵才會有效果?_img_1

堆積的不滿及憤怒都會導致非理性的情緒爆發,這往往只會讓孩子感到不公平。所以,如果對孩子的表現覺得不滿意,最好馬上講出來。這樣做的優點在於,孩子能在當下就了解被罵的原因是什麼,事後也能自我反省,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被父母責罵。要是沒有把握時機,幾個小時過去之後才來罵,孩子反而會覺得父母莫名其妙,搞不懂自己為什麼挨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別累積怒氣,否則會一發不可收拾

亞莉珊卓的媽媽就是累積怒氣的一個實例。亞莉珊卓今年六歲。一直以來,媽媽都盡量不罵她。如果亞莉珊卓頂嘴,媽媽也盡量忍著不發脾氣。但日積月累下來,媽媽最後還是控制不住,讓情緒爆發開來,對著亞莉珊卓不停地怒罵。等到氣一消,媽媽感到非常沮喪,因為她毫無節制地爆發怒氣,結果什麼目標都沒能達成,孩子也認為自己只是媽媽用來宣洩情緒的無辜箭靶而已。



責罵時,能愈不情緒化,就愈有建設性。孩子也會愈認真看待父母透過責罵所要傳達的目的。



應及早釋放情緒

如果只是單方面的以發脾氣的方式來教訓孩子,對父母及孩子來說,一點建設性也沒有。因為在衝突發生的當下,只有罵人的一方能抒發怒氣,被罵的人就只能默默承受,被動地等待暴風圈過去。所以,如果有任何不愉快的感受,父母都要能適時地表達出來。尤其孩子年齡越大,如果父母不能用適當的態度教訓孩子,孩子只會愈發地反抗。



以客觀的方式說服孩子

現在,亞莉珊卓與母親改變了她們的相處方式。當亞莉珊卓搗亂的時候,媽媽學會立刻挑出她的毛病。在自己還能控制脾氣的時候,媽媽就用理性的態度與亞莉珊卓一起坐下來處理這個問題。當然媽媽也不是每次都能這麼平心靜氣地和女兒對談,所以,要是媽媽情緒不小心又失控,亞莉珊卓也學會離開現場,等待風暴過去。



正如前面提過的,為人父母應該審慎思考,自己情緒的爆發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其實,面對父母的情緒失控,孩子會感到非常無助,卻也無能為力。而這時做父母的,也沒有任何立場可以為自己辯護。因為失去理智、無理取鬧,讓自己失去權威感的父母,的確不是孩子的好榜樣。父母常常都讓一些連自己都料想不到的話脫口而出,傷極了孩子的心,事後才想收回那些話,也都為時已晚,因為那些話一出口,就已經在孩子的心裡深深刻劃下不好的記憶了。



責罵孩子要有很好的理由及論點

父母除了要用好的理由設法說服孩子以外,更要注意責罵孩子的方法。如果父母只是愛找碴、愛抱怨,那麼想成功地改正孩子不恰當的舉止,機會恐怕很渺茫,只有採用好的論點及理由,才有可能成功。



而責罵的目標及意義,在於能用好的論點來說服孩子,讓孩子打從心裡願意聽父母的話。只要懂得修飾一下責罵時的用字遣詞,就能讓你的責罵對孩子更具說服力。



說得多,不如說得好

讓我們來看看凱洛絲媽媽的情形吧!



凱洛絲的媽媽似乎很喜歡抓到一個理由,就開始對凱洛絲長篇大論地講一堆。花了好大的力氣,凱洛斯卻似乎不能了解媽媽的意思,還是我行我素。後來有個朋友建議她,試試在責罵的時候只鎖定重點講。媽媽聽了朋友的建議,在責罵凱洛絲時,都盡量以精簡為原則,只講重點。現在三歲的凱洛絲,終於能夠了解媽媽要的究竟是什麼了。



可見,罵要罵得簡潔、罵得有重點!簡單扼要地告訴孩子:「我要你停止……因為……。」多說無益!挑重點講就好。這樣孩子也不用從父母的長篇大論中再去剖析重點到底在哪裡。父母應該像餵孩子吃麵包一般,一小塊、一小塊地餵,把責罵的原因講給孩子聽,讓他們可以慢慢消化、了解。另外,用字要簡潔、清楚,才不會造成孩子的誤解。唯有這樣,孩子也才能確定自己了解父母的要求了。



如果父母能像這樣很快地掌握究竟自己為了什麼而生氣,也願意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解釋給他們聽,親子雙方便能更快建立共識,達到父母期望的結果。



要罵,就要立刻罵。堆積的怒氣會讓人變得不公正。當生氣時,就要立即表達出來,不要以為只是小小的不滿,哪天聚少成多時,一次爆發,可是會一發不可收拾的。



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溝通

讓我們再來看一個例子。



一定要讓孩子了解父母為什麼生氣的這個道理,麥克斯的爸爸其實也很清楚。只是,爸爸一直不太懂得怎麼跟孩子講話。一直以來,麥克斯與爸爸有爭執的時候,爸爸總是用抽象的論點,以及太過複雜的語言來跟麥克斯講道理。這讓原本就不容易的親子溝通變得更加窒礙難行。孩子還是一頭霧水,不知道爸爸在講什麼,而爸爸也感到很挫敗。媽媽在了解這樣的情況之後,私下傳授了爸爸幾招溝通技巧。從此之後,爸爸才知道,原來要用符合麥克斯年齡的語言來跟他說,他才聽得懂。



以清楚的立場來為自己辯護

要讓自己的責罵成功地產生效果的另一個關鍵在於,孩子要能知道,為什麼當他們做某些事情的時候,父母可以輕易就否決孩子的要求。在這個情況下,父母要能說得出:「因為……」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跟孩子解釋清楚,為什麼孩子非得要改變自己的行為?難道只是因為你是父母,權力就比較大?因為他是個孩子就一定要取悅父母?還是,只是因為父母的人生閱歷比較豐富,總是能提出比較有道理的論點來為自己辯護呢?答案應該不用我多說吧!



因此,父母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才能責罵孩子,否則孩子不會信服。



讓孩子確實知道,父母對他們的要求是什麼,這點相當重要。用符合孩子年紀能理解的話語,簡單扼要地說明,避免長篇大論,會讓溝通更加順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爭論過程中,孩子必須要知道,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轉載~~第二章 怎麼罵才會有效果?_img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責罵時,千萬別傷了孩子的心

父母在責罵孩子時,有時並不了解自己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傷害。一字一句,都有可能產生不同的後果。面對倔強的孩子,父母很容易因為氣急敗壞,反而說些不是他們原本所要講的話。結果,孩子因此而深深受到傷害,以為父母是存心故意傷害他們,在萬般失望之餘,就更不願意聽父母的話了。



所以,像「我再也不想看到你了!」、「你是個壞孩子!」、「我不愛你了!」、「我不要你了!」等等傷人的話,都只會讓孩子更加沮喪、氣餒,父母應該盡量避免。



孩子會耿耿於懷

孩子是會把父母說的話全都當真的,即使父母已經道過歉,隨著時間過去,也把自己說過的話忘得差不多了,孩子卻仍然會把那些話記在心裡,因為那些話已經在他們受傷的心靈上留下疤痕及許多問號。他們會開始懷疑自己,也懷疑父母的愛。那些父母的賭氣話,造成了孩子對父母的不信任感,動搖了孩子最初對父母那份無私的愛的信賴。



這種僵局,絕對可以避免。爭吵要遵守一定的方法,才能讓對方無可反駁,完全信服。比方說,要對孩子說話前,記得先冷靜一下,和緩自己的情緒,以免爭吵越演越烈。接下來,才可能有辦法心平氣和地跟孩子對談。



如果爭吵即將越演越烈,記得暫停一下,先讓孩子回房去,同時,讓自己的情緒緩和下來。



改變策略

葛瑞塔的父母就有這樣的經驗。他們曾經在責備葛瑞塔的時候,火力全開,把彼此打得遍體鱗傷,後果當然也讓他們相當難過。所以,之後他們選擇改變策略:暫時分開,給彼此機會去思考。為什麼爭論會演變為互相開砲?要怎麼做,才能讓ㄧ切回復正常?在整個過程中,一位教育諮詢家,給了葛瑞塔父母很重要的幫助。因為葛瑞塔的媽媽向這位教育諮詢家承認,對於四歲的葛瑞塔來說,她的處理方式並不公平。因此,教育諮詢家建議媽媽,在爭吵的時候,要把葛瑞塔當成一個平等的對手,而不是敵人。



這是往正確方向前進重要的一步。做父母的應該了解,孩子在受到責罵時,經常喜歡回嘴。他們會這麼做,其實是為了替自己的行為辯護,緩和父母的反應,而不是為了要傷父母的心。所以,不管親子間發生多嚴重的爭吵,父母都不能忘記展現對孩子的愛。就算孩子有再大的過錯,也不能成為父母不當宣洩情緒的藉口。



若是父母在爭吵過程中,對孩子造成了永久的傷害,父母要有心理準備,孩子因為覺得自己遭到不公平的對待,可能同樣以言語及行為來傷害父母,造成兩敗俱傷的結果。



在爭吵的時候,避免說出會讓親子關係動搖的話語。孩子的心比大人想像的還要敏感許多。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常常有些家庭,會被不斷的抱怨及牢騷聲包圍,讓家庭氣氛變得很沉重。不管孩子做什麼事,都會被父母挑毛病,結果演變成不管父母說什麼,孩子完全麻木不仁。而當父母發現孩子一點反應也沒有時,就會罵得更大聲、頻率更高,以為這樣就可以達到效果。其實,這只不過是另一個惡性循環罷了。



曾有人說:『當太常使用權威時,對權威造成的傷害就愈大。經常出現的雷聲,比磨臼聲還難以引人注目。』,這句話為上述的問題作了很好的詮釋。換句話說,「說得多,不如說得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停止責罵




做父母的要懂得思考,究竟想要達到的目標是什麼?責罵的理由是什麼?清楚扼要地講明白,效果會比無止盡的長篇大論好得多。用簡短的句子,易懂的字眼,便能讓孩子聽懂父母要說些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面回應

沒錯,若父母對某件事情不滿意,應該及早表現出來,但這可不是要你吹毛求疵。沒有人是完美的,更別說是孩子。孩子不經意的小搗蛋,其實,有時候反而能緩和家庭的氣氛。



難道對於孩子所犯的每個錯誤,父母都得生氣嗎?有時候,父母還是得稍微區分一下,哪些不當的行為非改不可;哪些則只是孩子無傷大雅的特殊怪癖。這樣做的效果,會出乎意料得好。若父母只針對真正重要的事情發脾氣,孩子就會察覺事情的嚴重性,也會認真看待。



這樣做的原因在於︰透過父母不同的態度,孩子才懂得分辨哪些情況下,父母的責罵是有道理的。若父母對於任何小事情都動怒,那孩子很可能覺得父母只是愛生氣而已,便不會把父母的責罵當真。以過於膨脹的方式來處理與孩子間的問題,反而會適得其反,相信這也絕對不是父母想要的。那麼,要如何從迂迴的窘境中脫困呢?



父母應該只對真正很重要、相當在意的事情,才發脾氣。孩子愈了解父母責罵的原因,愈能夠打從心底體會父母的用心,也才會打從心底願意聽從父母的教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責罵要適量、適時,千萬不要濫用責罵,對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轉載~~第二章 怎麼罵才會有效果?_img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別提出過高的要求

朱利安今年七歲。當朱利安做錯事的時候,媽媽都會先深深吸一口氣。媽媽是個完美主義者,所以很難接受兒子的不完美。媽媽希望朱利安能跟她一樣棒。正因為如此,媽媽總是一天到晚對朱利安挑剔再三,讓朱利安感到莫大的壓力。最後,朱利安根本就不想理媽媽了,有時候,甚至還跟媽媽說:「妳整天就只會唸東唸西的,窮挑剔!」



對於這樣的回答,媽媽感到很震驚。她開始懷疑,責罵究竟有何意義?媽媽花了很長時間去思考朱利安的反應,以及反省自己,為什麼罵的頻率要這麼高。最後,媽媽決定不再把朱利安當孩子,而把他當大人看待。依據朱利安的能力所及來要求他;用理智的角度來反應、處理,以及調整對朱利安的批判,就好像在處理自己的事情一樣。透過這樣的調整,朱利安的媽媽才體認到,過去她用了錯誤的標準來評斷孩子,所以朱利安才會無法達到她的期許。現在,朱利安與媽媽之間的關係的確逐漸和緩。



探討原因所在



責罵會不斷持續存在親子之間,通常有很多不同的原因。不過,問題很少是出在孩子身上,大部分都是父母得負責任。父母常常會給孩子設下太高的期許。因為他們以為只要跟孩子說過一次,孩子就能立刻體會父母的心意,然後照著去做。但是,對孩子來說,事情哪有那麼簡單!



父母責罵孩子的原因有時是因為父母自認為教育失敗,反而整天沮喪地罵個不停。有時候,父母會從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錯誤,太過急於要把這些錯誤從孩子身上根除。也很有可能,父母對自己的生活並不滿意,他們真正想要抱怨的,並不是孩子,而是生活現況。



常常責罵孩子的父母,應該靜下心來,好好討論一下究竟原因在哪裡。孩子其實大多能判斷究竟父母的責罵合不合理。如果做父母的不分青紅皂白地亂罵,心裡應該也不怎麼舒坦吧!(特別是有時候,孩子其實不太知道自己的行為是不當的。)如果父母動不動就把炮火對準孩子,也沒把理由解釋清楚,這樣,很容易會失去父母的權威感,更嚴重的,也有可能會失去孩子的心!




♫ 若是亂發飆,過度責罵,孩子反而不會把父母的話當一回事。不斷地疲勞轟炸,反而會讓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無法聽懂父母要說的話。



是休戰的時候了嗎?

當責罵已經發生些許作用的時候,就是該休戰的時候了。如果父母嗅到一些不同的情況時,就該停止責罵。要想確認何時應該停戰,就得注意孩子所透露出的訊息。而每個孩子的反應,則不盡相同。



父母如何在責罵的時候同時應戰呢?孩子是不是因為覺得父母的對待並不公平,所以感到很氣憤?孩子是不是正處於反叛期,所以個性很倔強?孩子是不是因為被逮個正著,所以開始發動淚眼攻勢?還是,孩子明明知道自己做錯,卻反而大聲地想為自己辯護?



孩子的心裡在想什麼?

大部分的孩子在相同的情境中,會採取相同的行為模式。被罵的時候,個性文靜的孩子,會保持安靜;個性較激烈的孩子,會強勢地為自己辯護;處於叛逆期的孩子,就有可能大發脾氣。孩子個性上的特色,都十分鮮明。



對於這些模式,父母往往不太能確定自己的詮釋是否正確。或者,有些父母則期待明事理的孩子,在知道悔改後,能立刻照著父母要求的去做。



事實上,孩子通常不會主動想要達成和解。為什麼呢?如果不是孩子年紀還太小,就是他們還沒能耐去理智地處理這類有連鎖反應的因果問題。正處於叛逆期的孩子,很難接受父母在爭論中成為最終的贏家。有時候,其實孩子也會對與父母的爭吵感到很擔心,一心想要重新贏回父母的愛。




♫ 父母的責罵,會給孩子心理上的壓力。他們會害怕再也得不到父母的愛,因而產生情緒化的反應。所以,在與孩子和解的過程中,父母永遠記得要懂得向後退一步。



退一步,海闊天空

不論基於什麼理由,挨罵的孩子,所需承受的情緒壓力及所需處理的反抗心態,都比成人所要面對的複雜得多。相較於容易受情緒影響的孩子,父母比較能與事情保持一定的距離,用理智的態度來處理問題。



所以,父母有責任要把孩子從死胡同裡拉出來。好比說,父母可以適時地替孩子找台階下,或提些讓孩子自我思考的問題──「你就是不肯放棄,一定要跟我唱反調嗎?」、「難道我們無法和解嗎?能不能請你……?」、「你是生我的氣,還是生你自己的氣?因為我都已經拜託你了,但是你還是……。」這些聽來像是陳腔濫調,但是確實能對孩子有所幫助。愈是讓孩子陷在情感糾葛的情況中,他們愈能藉此機會反省,進而與父母和解。



提出友好的意願

卡菈今年兩歲。她的父母一直秉持維持友好關係的態度與卡菈相處。卡菈每次挨罵後的情況,大概都差不多。一開始,卡菈都把爸媽告誡她的話當馬耳東風,照樣我行我素,等到發現情況開始不利於自己時,卡菈才會放軟身段,嘗試巴結爸爸媽媽。爸爸媽媽也會接受卡菈的求和,但不會就當事情沒發生過。他們會將卡菈的言行舉止,以及責罵她的理由,用簡單的話來跟卡菈解釋。接著提出問題讓卡菈自己思考,接下來應該怎麼做。這時候,最好能用封閉式的問句來提問,孩子只需要用「是/不是」或「可以/不可以」來回答。例如:「妳可以把積木往媽媽臉上丟嗎?」、「妳是不是要媽媽難過?」用這種方式來問,父母同時也可以為自己辯護,為什麼要開罵,好比說:「我罵妳,是希望妳不要……」、「我罵妳,是因為不想妳傷我的心。」



對卡菈來說,爸爸媽媽所提的問題,讓她了解自己哪裡做錯,所以才會被罵。因此,卡菈與爸爸媽媽得以進一步建立一個共識:就是卡菈絕對不能再犯同樣的錯誤。父母記得要跟孩子做確認,例如問他們:「你了解我所說的嗎?」、「還會不會這麼做?」最後問:「現在,是不是都沒事了呀?」來為爭論做尾聲,然後回歸到正常的生活。因為,只要結局完美,整件事也會很完美。



最怕的就是孩子根本不是真心地同意所謂的「共識」,或者只想堅持己見。要是真有這樣的情形,那麼達到想要的滿意結果前,父母就得再多花些心思了。若有必要,可將爭吵的時間縮短,或稍作延緩。有時候,孩子需要暫停一下,來幫助自己恢復理智及思考。



♫ 父母或許不會,但是孩子很可能會耿耿於懷,甚至心靈受到創傷。因此,爭吵後的和解,非常重要。



轉載~~第二章 怎麼罵才會有效果?_img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爭論之後,雙方必須要能和好如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些不知道怎麼解釋的情形……

有時候,用超乎孩子所能理解的說話方式來與他們交談,似乎無可避免,他們也會很難了解,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特別是談論到有關人際關係、權威、適當的行為態度,或餐桌禮儀……等等,這些屬於約定俗成的常規時,就會變得很難去跟孩子解釋,怎樣算對?怎樣算錯?因為年紀小的孩子,常以自我為中心,無法站在別人的立場,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所以,就算父母說得再多,孩子根本不懂,為什麼在公共場合打嗝、放屁,或打哈欠,是沒有禮貌、放肆的行為。這些行為在孩子的認知中,也不過就是順應身體需求的自然反應,沒什麼不妥,所以沒什麼好忌諱的。




♫ 孩子最容易理解的,就是只需要回答「是」或「不是」的封閉式問句。



角色扮演也是妙招之一

要解決上述的難題,建議父母與孩子玩玩角色扮演的遊戲。偶爾由父母扮演做錯事的人,孩子則擔綱教養者的角色。藉由這項遊戲,孩子才會知道,原來為人父母,可不是件簡單的事!



多讀些以行為紀律為主題的故事書給孩子聽,也會有不錯的效果。故事內容不論是幽默的,或者是有警惕作用的,大多能吸引孩子的注意,也會讓孩子對於父母過往的責備,產生更深刻、具體的印象。如果父母無法親自朗讀書籍,有聲產品同樣能發揮不錯的效果。




熟能生巧

對於那些比較缺乏耐心,或對自己要求過高,而無法把事情做好的孩子,父母應該多給予協助及支持。好比說,如果孩子因為還沒辦法自己把鞋帶綁好,結果走路的時候被鬆掉的鞋帶絆倒,父母當然可以針對孩子的跌跌撞撞而責罵他們,但最後,父母還是要懂得安慰孩子,因為所有事情都是需要勤學苦練,沒有人天生就毫無失誤。所以,父母一定要提供支持,讓孩子能鼓起勇氣來練習,不怕失敗。這樣,孩子才能很快有進步。




不要忘記鼓勵孩子

兩歲的湯瑪仕,是個沒什麼耐性的孩子,但是他堅持要自己吃早餐,不要大人餵。所以,媽媽會為湯瑪仕準備他最喜歡的早餐─—塗了奶油、夾了火腿的麵包。媽媽會把麵包切成約一口的大小。接著,挑戰來了。當湯瑪仕拿起一小塊的麵包要吃,火腿就掉到盤子上。湯瑪仕試圖要把火腿夾回麵包裡,像媽媽夾的那樣,但是試了幾次都沒成功。湯瑪仕又不願意接受媽媽的協助。搞到最後,他就開始發脾氣。後來,媽媽先指責湯瑪仕不該發脾氣。接著,媽媽握著他的手,試著把火腿夾回麵包裡,一直到成功為止。同時,媽媽也不忘讚美湯瑪仕的進步,然後鼓勵他,繼續試著自己吃麵包。冷靜下來後,湯瑪仕也沒忘了謝謝媽媽的幫忙。



♫ 在爭論的過程中,若父母偶爾扮演一下孩子的角色,演出孩子那些常遭挨罵的行為,有助於孩子對自己平常表現的了解。



要讚美,也要指出錯誤在哪裡

早餐後,媽媽讚美湯瑪仕的表現,並且讓他知道他有多了不起。另外,媽媽也提醒湯瑪仕,不需要為了小小的失誤,就發脾氣。透過自己吃早餐這個成功的經驗,媽媽繼續協助湯瑪仕訓練耐心,要他別給自己設太高的目標,希望藉此減輕他的壓力。




結論

父母應該根據孩子所透露出來的訊息,決定下一步該怎麼做。妥善運用發問技巧,以及強而有力的論點,就可以解決許多突發狀況。












給父母的小小叮嚀

 




☆減輕孩子因為對自己期望太高,而產生的壓力。

在孩子練習的階段,給予適當的協助,相信你的感覺。如果覺得所期待的效果已經達到時,就別再繼續責罵。

☆適時搭起和平的橋樑。

要把孩子從沮喪的死胡同裡拉出來,並且縮短爭吵的時間。

☆盡可能地給予讚美。

讓孩子有安全感,才愈有信心能把事情做好。

☆要有耐心,所有事情都要經過不斷的練習,才能得心應手。

☆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不要因為自己追求完美,就對孩子期望過高,也別把自己的虛榮心轉嫁在孩子身上。










♫ 孩子若成功完成任何事情,都應該給予鼓勵。增強正面的經驗,能讓孩子更有自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