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amy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優秀是教出來的》

2005年07月08日
公開
3

看了此篇文章心中感觸良多.不禁想起懷孕時坐公車的情境,讓位的幾乎都是已當了媽媽的人,而那些所謂的七年級生卻大顏不慚的坐在博愛座.那時的我告訴自己將來自己的小孩要好好的教導.雖說是基本的禮儀.但連這基本都做不好的,如何指望他有多好的成就呢!學校的成績好壞是其次.個人的品德才是最重要的,身為家長的我們不可不重視........   文章轉貼: 我第一次看到《優秀是教出來的》這本書時,第一個反應就是:「這也要教?」 書中列出給家長、教育工作者〔隆•克拉克/著〕五十五條「超基本」的教育小學生的教條,說超基本真的一點也不誇張,光看第一條就令人昏倒:「與大人應對,要有禮貌,有分寸。」這個誰不知道,是不是?出版這本書的是我的好朋友,我問她,這樣的書竟然有人要買?她很冷靜地告訴我:《優秀是教出來的》在美國賣出一百萬冊,在台灣也賣了十幾萬本。 十幾萬本!為什麼? 讀完這本書後,我居然無法克制自己地不斷在生活裡隨時想起書中內容。在看電視新聞裡播出的立法院質詢畫面時,我想起了第四條「尊重別人的發言與想法」,腦中發出嗶嗶聲:台灣的官員和立法委員都做不到!看到某國小學生與家長不滿意獎品是一包薯條的新聞時,則想起了第十條「收到獎品和禮物,不可以嫌棄」。 使用公共場所的廁所,發現許多穿著時尚的大人做不到第二十四條「注意洗手間的衛生,把身邊的病原減至最少」。當我挺著大肚子走過某個設有沉重大門的地方,前面的人明知我在後方卻順手將門一放撞到我時,不禁悲從中來地想起第三十六條「進門時,如果後面還有人,請幫他扶住門」。 在票價昂貴的華納威秀看電影,前後左右穿著打扮極度時髦的年輕男女除了大嚼爆米花、猛力吸飲料外,還如同坐在家裡看DVD般旁若無人地大聲討論電影情節,我知道,沒人教過他們第四十六條「看電影時不可以說話」。 當我面對未來,總是感到憂心忡忡、萬分苦惱時,則很不好意思地想起第五十條「要樂觀,要享受人生」。 於是終於明白了這本書賣得如此好的原因了。美國是這麼一個民主先進的國家,每個人的人權都得到充分的保障,時間久了難免個人主義高張,常常會忘記別人的權益,所以這樣一本顯然是教導小朋友要處處意識到別人的存在的書,變得如此基本而重要。 而在台灣,先不說我們的民主之「質」如何,至少我們民主的「量」可是多得嚇人。天天都有各種名目的示威、遊行、抗議;警察拿那些發酒瘋的人一點辦法也沒有;學生家長對老師稍有不滿,便可打到學校去;立法院、市議會等等地方總是吵鬧不休;為了選票,政治人物什麼事都做得出來、什麼話都說得出來……。 我們只記得「我該有人權」,早就忘了「我該有教養」。一些心頭雪亮的小老百姓改變不了什麼大局,只好買《優秀是教出來的》回家讀,回憶那古老的、自己曾被明理老人家教導的美好時光,並把希望放在下一代身上,用這五十五條教育自己的小孩,希望他們不會被這個亂七八糟的社會污染。 這也要教?是的,要教! 全美最佳教師獎」得主給所有家長、中小學生、教育工作者的超基本55條: 序:我要給每個學生一個不同的人生 超基本 一 :與大人應對,要有禮貌,有分寸 超基本 二 :與人互動,眼睛要看著對方的眼睛 超基本 三 :別人有好表現,要替他高興 超基本 四 :尊重別人的發言與想法 超基本 五 :自己有什麼好表現,不要炫耀,輸給別人也不要生氣 超基本 六 :如果別人問你問題,你也要回問他問題 超基本 七 :打噴嚏、咳嗽都要說對不起 超基本 八 :不可以有不禮貌的小動作 超基本 九 :別人送你任何東西,都要說謝謝 超基本 十 :接到獎品和禮物,不可以嫌棄 超基本 十一 :用小小的貼心,為別人製造驚喜 超基本 十二 :改同學考卷時要謹慎 超基本 十三 :全班一起唸課文時,要看著正在唸的一字一句 超基本 十四 :以完整的句子回答所有的問題 超基本 十五 :不要主動討獎品 超基本 十六 :每天都要做完作業 超基本 十七 :換科目的時候,動作要快,要安靜,要守秩序 超基本 十八 :做什麼事都要有條理 超基本 十九 :老師在指定作業的時候,不要叫苦 超基本 二十 :別的老師來代課,也要守班規 超基本 二十一 :課堂上發言或起身,應該講規矩 超基本 二十二 :不可以上課上一半,起身去倒水 超基本 二十三 :見到每個老師,都要說某某老師好 超基本 二十四 :注意洗手間的衛生,把身邊的病原減到最少 超基本 二十五 :讓客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超基本 二十六 :不要幫同學佔位子 超基本 二十七 :同學受罰的時候,不要看著他 超基本 二十八 :對作業有問題,可以打電話來我家,我沒接的話,你可以留言,但只要留一次就夠了 超基本 二十九 :用餐的基本禮儀 超基本 三十 :吃完飯,自己的垃圾自己處理 超基本 三十一 :接受別人的服務要惜福 超基本 三十二 :坐校車或公車,都要坐好,別打擾到司機 超基本 三十三 :認識新朋友,要記住對方的名字 超基本 三十四 :吃自助餐,或與人同桌,取菜不可以貪多 超基本 三十五 :別人掉東西,請彎身去幫他撿 超基本 三十六 :進門時,如果後面還有人,請幫他扶住門 超基本 三十七 :別人碰撞到你,不管你有沒有錯,都要說對不起 超基本 三十八 :進行校外教學時,無論是到哪一個公共場所,都要安安靜靜 超基本 三十九 :去參觀別人的地方,要不吝於讚美 超基本 四十 :全校師生開會的時候,不要講話 超基本 四十一 :接電話時的言談要得體 超基本 四十二 :一趟校外教學結束,要謝謝所有隨行的老師和家長 超基本 四十三 :搭乘電扶梯時,要站右邊,讓趕時間的人走左邊 超基本 四十四 :列隊行進時不要說話 超基本 四十五 :不可以插隊;但看到別人插隊不可以大呼小叫,讓老師知道就好 超基本 四十六 :看電影時不可以說話 超基本 四十七 :不可以帶「多力多滋」來學校 超基本 四十八 :有誰欺負你,讓老師知道 超基本 四十九 :自己的理想自己要堅持 超基本 五十 :要樂觀,要享受人生 超基本 五十一 :別讓將來有遺憾 超基本 五十二 :從錯誤中學習,繼續向前邁進 超基本 五十三 :不管如何,一定要誠實 超基本 五十四 :抓住今天 超基本 五十五 :在你的能力範圍內,做最好、最好的人 傳授心法一:大人與小孩之間的互動 傳授心法二:老師和家長之間的互動 傳授心法三:懲戒和獎勵 結語:我總是想為別人製造一些特別的時刻 【本文摘錄自《聯合報•副刊》2005/04/26】

菁英部落

2005年06月28日
公開
4

讀後心得:平民老百性的我們根本無法去實現這種理想吧!? 菁英部落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 918 期 由一群菁英家長,共同打造的「現代部落」——他們以最奢侈的時間,陪著孩子盡情遊戲;以最古老的方式,共同教養孩子。擁有那麼多的爸爸媽媽、兄弟姊妹,他們的孩子,根本不可能輸。 林蔭掩映的台北青田街,一條特別寬敞的靜巷裡,一戶整棟青石牆面的五樓寓所前,陸續出現人聲笑語。 主人撳開了大門,從山石流泉旁的門廳電梯直抵三樓,進入對開玻璃門的大玄關後,只見二十來位媽媽,或坐或站,正在客廳輕鬆談笑。這是去年底「鍥而生態讀書會」舉辦的期末回顧。由於會後媽媽們要聚餐,活動地點移到備有正、副廚房的會員葉淑瑩家。 吃飯前,創會會長周芳美以圖文並茂的power point,一一回顧讀書會親子組——「蟲蟲突擊隊」三年來的活動,同時預告下學期的十來次活動。看到一張張照片中的孩子,從躺在吊橋上體驗自然的小小菜鳥,到如今能騎著自行車貫穿台北盆地、逐漸展翅的小鷹,媽媽們快樂地嘆息著。 在美國住了二十五年的林白亮有感而發:「非洲有句俗諺——小孩的成長,需要整個部落一起來撫養。我覺得,我們就是在製造這樣的部落。」這個以新生雙語國小家長為主的讀書會,的確打造了一個非常特殊的「現代部落」。(見圖)他們是一群擁有財富、知識與時間的菁英。奢侈的是,他們把這些都給了孩子。 他們住在台北市大安區最精華學區,學校設有專門讓外派官員、移民子女回國就讀的語言銜接教育班。「鍥而」的會員家庭,不少具有國際背景。 像會長童瑞華,是留美MBA,曾帶孩子移民加拿大三年;親子組組長李慧群,曾在飛利浦擔任行銷經理,全家因先生外派住在香港兩年多;兼任新生國小語教班會長的簡學舜,是洪建全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簡靜惠的小妹,先生胡惇卜是國合會副秘書長,回國前,曾派駐瑞典、拉脫維亞、倫敦歐洲復興開發銀行。 「鍥而」特別的不只在此,這些菁英父母的教育理念,竟然是陪著孩子盡情遊戲。 當然「遊戲」也不是「鬼混」。像是玩電腦,這些家長就請來資訊科學教育館的老師,到家裡教孩子電腦程式,無線遙控他們用樂高積木組裝的機器人,三年下來,孩子們已經可以組隊參加全國機器人大賽。 更重要的是,至少每隔一週,以孩子為主體的「蟲蟲突擊隊」就有一次全天性,甚至兩天的騎車、登山、溯溪、野營等戶外活動,而且隊規嚴明:缺席超過一定次數,將喪失繼續參加的資格。而且,所有活動,家長一定要陪同。 定航聯運副總經理田志堅透露,有一段時間他頻頻出國,太太也忙,無法帶兒子參加,就被約談了。在他保證改善後,才留了下來。「我們還是創會會員耶!」 華擎機械總工程師林士賢也說,兒子為了「蟲蟲突擊隊」的活動,不准他週末出國,他只好盡量把出差挪開。他滿臉笑意的說:「孩子開始追求團體的認同,但又偶爾回頭,要確定我們是否在後面support(支持)。」 李慧群解釋:「我們是很奢侈,但奢侈的不是金錢,而是時間——大量親子共處的時間。」 其實,三年多前,這群家長只有一個簡單的想法——把生態教育引進學校。發動者,也是三年來默默堅持的人,是牙醫師出身的周芳美。周芳美與先生朱朝暉是陽明醫學院牙醫系同學,畢業後開業,過了十幾年從早上十點工作到晚上十點的生活。生了兩個女兒後,他們覺得沒有品質的生活,太不利於孩子的成長,便逐漸把診所讓給學弟經營,夫妻都退下來,專心陪伴孩子。 周芳美是道地的台北人,從小少有機會體驗自然,很希望給孩子一份永遠的禮物——將來一輩子陪著他的童年回憶。但坊間的科學營,都是知識的傳遞,「我並不想培養生態專家,而是希望孩子有豐富的生命經驗。」於是,她開始在學校發傳單,招募有心的家長一起組織志工隊,還把一戶位於新生國小後的三樓公寓,提供給大家做為專屬「基地」。 平常孩子交給學校,制式的教育無法改變,我們決定好好經營週末這兩天。 ∼李慧群 後來礙於體制,這理想沒能在學校實現。然而,經過十次自費聘請師資的志工培訓課程後,這群家長凝聚出共識,大家決定把握孩子七分之二的時間,帶他們走出戶外。「平常孩子交給學校,制式的教育無法改變,我們決定好好經營週末這兩天,」李慧群說。 童瑞華舉例解釋:南亞海嘯前,一個澳洲小孩在沙灘玩耍,發現海水突然後退,他想起老師說過,這可能是海嘯的前兆,趕緊通知父母,因此救了全團一百多人的生命。「這就是我們追求的理想境界!」 成立的前半年,是「蟲蟲突擊隊」的探索期。這個階段,家長還沒信心自己帶活動,都參加坊間的營隊。半年後,這群菁英家長開始親身操作;一年後,再進入「主題發展期」:譬如找生態作家凌拂帶領讀書會。同時,由於孩子體能越來越好,開始辦自行車賞鳥、單車安全講習等活動;後來更進入「統整期」:以半年為訓練期,透過十四次活動的完整設計,挑戰學期目標——寒假騎花東縱谷。 「這學期的重頭戲,是六年級大蟲蟲的畢業旅行——哈盆越嶺。」周芳美在讀書會上宣布:為了完成這個目標,除了延續騎車訓練,還安排了陽明山登山、貓空野外求生訓練、金瓜寮溪露營、哈盆古道暖身。最後,將由烏來翻越雪山山脈,一路走到宜蘭的福山植物園。 平常你只能想一想的事,在這個團體都有可能實現。 ∼郭水泉 蟲蟲突擊隊三年來的成長,其實建立在家長讀書會的堅實基礎上。「鍥而」的媽媽們每週二舉辦讀書會,大家找一本書,或是一部電影,看完後一起交換觀點、理念,培養默契;週四一起到戶外上生態課,或在大安森林公園擔任生態解說志工。 為了增強團體的凝聚力,「鍥而」每學期都會請來專業師資,以三、四週的時間,帶領會員思考團體與自我的關係。經過一次次檢視與反省,鍥而已擁有一種特殊動能,就像飛越大洋的雁群,不管輪到誰領頭,永遠朝著目標前去。這是個別家庭所難以企及的。 平常你只能想一想的事,在這個團體都有可能實現。」財務專長的郭水泉也覺得不可思議:有一次在周芳美家看電影,他隨口說了一句:如果寒假能騎車去挑戰花東多好!沒想到九個孩子當場簽署同意挑戰書。既然孩子興致高昂,爸媽們就積極找尋教練,並請來車廠老闆當老師,教大家怎麼拆組腳踏車。 剛好,郭水泉兒子同學的爸爸——造船博士周顯光是運動健將,至今仍是全國大專盃男子田徑五千、一萬公尺紀錄保持者,郭水泉就請他擔任總教練。身為聯合船舶設計發展中心主任工程師,周顯光雖然工作忙碌,仍一口答應幫忙規畫訓練課程和路線。從此,他和女兒明怡也加入蟲蟲隊。 三年下來,這些家長也都成了策畫活動的高手。童瑞華透露,為了讓孩子週末去玩,主辦家長要花大量時間找資料、勘查路線,規畫活動流程,再發e-mail通知大家,受理報名。活動後,家長再全盤檢討,並做出下次活動的建議。 譬如周芳美主辦的「關懷台灣行腳」,在與老鷹老師(台灣老鷹生態專家沈振中)討論過所有細節後,發出通 知。 親愛的蟲蟲及蟲爸蟲媽們:看到樹幹上的爪痕,知道台灣黑熊來過。看到獸徑的排遺,知道水鹿走過。看到路旁的各種垃圾,會推測什麼樣的人來過? 在這一個週末,你和家人想當福爾摩斯、童子軍、清道夫、科學家、生態學家,或僅僅是全家一起做一件特別的事,請報上名來,讓我們知道有誰為伴。 當天是一個雨天。綿綿春雨,燕子湖邊的山色暈染得更顯空濛。早上八點,蟲蟲突擊隊近三十人就從台北搭乘客運,抵達湖岸的長福宮土地廟。二十幾輛大人小孩的腳踏車,則早一步被貨車送達。 周芳美拿出一大盒自家牙科診所用的外科手套,分給沒帶夾子的人。孩子們躍躍欲試,老鷹老師不得不扯著嗓門,努力教孩子們如何在垃圾紀錄表上分類、紀錄。接著分配各組路線,就放猛虎出柙了。 路旁長了茂密的非洲鳳仙,點點紅花,在雨中分外嬌豔。大家翻開花草,撈出垃圾。轉過彎來,孩子看到路邊空地出現醒目的廢棄物,興奮地呼叫:「大豐收了。」有人從草叢中夾出一條長褲:「好重喔!快撐不住了。」大家哈哈大笑,搞不懂怎麼會有人把褲子丟在路邊?還有人用夾子挖出泥地裡的鏡子碎片,或合力拔出廢棄的機車內胎。 各組奮鬥了兩個小時後,開始計算「營收」,結果總計撿到四千七百八十一件垃圾,孩子們票選出最特別、最噁心的垃圾。家長們聽了一場黑鳶觀察史,大家才高高興興冒雨騎回台北。 這麼大量的親子互動,孩子的資產一定比別人多。他們以後根本不可能輸。 ∼周芳美 接下來是蘇淑虹主辦的永安漁港露營。他們計畫來一趟沿著桃園和新竹濱海的自行車之旅。這裡有自行車道,景觀的變化多樣,農田、溪口、海邊沙地、紅樹林多種生態棲地,鳥況甚佳,視野不同。當天傍晚,孩子遠征三十公里騎回永安營地時,一個個穿著吸濕排汗的蘋果綠夏季新隊服,在流線的安全帽底下,紅撲撲的臉蛋,精神極了。 台北孩子的補習率幾乎百分之百,這些家長「專心」帶孩子玩,難道不怕輸給別人嗎? 「他們以後根本不可能輸。」具有醫生冷靜與專注的特質,周芳美輕輕搖著頭,篤定的回答:「做戶外活動是很奢侈的,一定要父母陪同。這麼大量的親子互動,孩子的資產一定比別人多。他們又練習去跟那麼多大人、小孩相處,學習遵守團體規範,又發揮自己特色,這一定是他們未來的競爭力。」 其實,為了參加好玩的活動,孩子們每次事前都要花不少時間「做功課」。「小孩從小被安排去做這,去做那;這些活動『包裝』得比較像是他們自己決定的,但大人還是暗中去引導,」童瑞華坦白說。 例如花東行前,小朋友被分成「人文景點、地理、生態、裝備清單、行程說明」等五組,他們必須在行前會上,一一以power point報告。本來就很喜歡地理的周芳美,更上網找到「台灣島的一生」、河階地形等3D電腦繪圖、衛星圖,給孩子們扎扎實實地上了一次地理課。 每一趟旅行,孩子都在遊戲中有不同的知識收穫。譬如,永安露營,他們順道參觀三座風力發電廠,由周顯光專業解說;騎車到八里,家長安排了十三行博物館導覽。 在館內模擬的考古現場,解說人員讓孩子們知道十三行人最喜歡琉璃珠,也會冶金煉鐵;「五月一日咱們登高去」活動,家長還設計了尋寶遊戲:「附上陽明山常見動、植物二份圖檔文字資料,請蟲蟲們有空先閱覽,活動當天大家必須沿途尋寶,看哪一組找到資料中的動植物最多樣,並攝入數位相機者為優勝。」 「這是自動自發,真正有意義的學習。」資優教育專家師大特教系教授吳武典極度嘉許。他說,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心理學教授 Roberta M. Milgram,曾對資優青少年以十三年長期追蹤研究。她發現注重人際互動的課外活動out-of-school activity,對未來所選擇的行業與事業成功的預測力,比學校成績更高。 吳武典指出,工業化之後,家庭把教育的責任交給學校。但是近年來,許多人發現,學校教育並不完美,因為制式的教育只能滿足一般人,無法因材施教。因此,美國又興起廣泛的「離學運動」,很多孩子回家由父母自己教。「父母重拾原始教師的角色。」 但是,在家學習有一個重大缺點,就是缺乏同儕。「少年以後,孩子從同儕學習的,比從父母還多。」吳武典指出,同儕團體是孩子社會化最重要的範本。社會化不足,例如在荒島長大,就會成為無法適應社會的人;錯誤的同儕學習,則可能出現反社會行為,成為暴力犯罪分子。「現在的學校都忽視同儕學習;在校外,又多是失控的情況。」 中國人說『易子而教』,他們是一群有共同理念的家庭,互相教育彼此的孩子,」觀察老鷹生態已經二十年的沈振中說,「所有動物,青少年階段都在遊戲,從遊戲中學會各種生存技巧,而且玩在一起。」他說,青少年會去飆車、成群結隊到處玩,是生物的本能。本能壓不住,只能因勢利導。「這群父母一起帶著孩子遊戲,主動提供這樣的機會,並在一旁守護,孩子自然不會有偏差行為出現。他們是真正回到動物本能。」 跑百米除了自己的天賦,旁邊還要有旗鼓相當的對手,才能真正激發出潛能。 ∼胡惇卜 正因為深深瞭解同儕的重要,大家口中的「胡大使」胡惇卜,儘管位高權重,每一次活動都穿著短褲、戴起墨鏡,陪兒子胡傳瑞騎車。寒假挑戰花東四天下來,林白亮打趣,胡大使好像年輕了二十歲。 看過許多外交官子女的發展,胡惇卜認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如果無法顧及他們的需要,那麼轉換頻繁的「國際經驗」,對孩子反而是負面影響。「群育很重要,幫孩子創造他的peer group(同儕團體),」他說,「跑百米除了自己的天賦,旁邊還要有旗鼓相當的對手,才能真正激發出潛能。」 「孩子是環境的動物,光弄好自己的孩子沒有用,」郭水泉闡述「鍥而」的理念:「把情境造好,再把小孩丟進去,美麗的事情就會發生。」 例如這群天之驕子原本缺乏團隊紀律,於是去年十一月挑戰花東的行前測驗前,童瑞華先帶領蟲蟲們思索騎車可能的危險,進而了解團體行動,及互助合作的重要。「回程時,總教練一聲令下,大夥也開始向來時路回騎。只見各小組成員前後呼應,互相照顧,一起騎,一起休息,有狀況時一起停下來等,好感動!我們長久以來期望的團隊紀律,終於等到了!」李慧群在紀錄上寫道。 從此,孩子們學會你幫我,我幫你。林白亮觀察到,一次騎車到新店,路上經過一個坑洞,一位六年級的孩子就守在那兒,確信每一個同伴都安全通過,才自己騎上車。 「鍥而」打造的部落,讓孩子們的兄弟(姊妹)情誼充分發展出來,更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學習領導與服從。只有一個獨子的童瑞華說,過去她發現兒子受挫時,試圖鼓勵他「你好棒!」兒子卻不領情:「對,我知道,那是因為你是我媽。」「現在有了小跟班,對他發生英雄崇拜,他覺得我是個role model,願意去好好表現,也對自己更有自信。」 李慧群也說,她的長子典毅,從小個性溫和,在班上「沒有影響力」,很受挫折。來到蟲蟲之後,他的昆蟲知識突然受到重視,有了「舞台」,變得很愛講話。「有時看他邊騎還邊唱歌,真是從心裡樂出來。」 事實上,這也是美國富人教育小孩、西點軍校訓練領導者的方式。 美國《富比世》家族第二代馬爾康•富比世,為了讓子女人際關係和諧,每年暑假一家三代去西部長途旅行;這套以旅行、露營,來訓練孩子團隊精神的手法,世上最有錢的沃爾瑪百貨創辦者華頓家族也相同。 出身西點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董事會主席米德說,西點軍校的學生,整整四年都在學習領導。升大二的暑假,學生就開始實際練習領導同儕,到了大三和大四,更是不斷練習帶領學弟。 除了課堂上的領導課程,如「歷史人物的領導能力」之外,還有實地練習——到美國內戰遺跡巡視,回想當年內戰的重要人物在這裡所做出來的一切決定,把自己放到一個領導的氛圍中。很多知名企業,例如摩托羅拉,都開過這樣的課程。 教養孩子無法速成,一定要花時間。把作母親這個角色當成專業來看待。 ∼林白亮 有外商公司高階主管經驗的李慧群,特別看重領導能力的培養:「現在孩子十八般武藝,各個都很有本事。未來只有會溝通協調的,才能出來整合大家,成為領導者。」 「教養孩子不只是It takes a village, it takes time。」二兒子已經進入耶魯大學的林白亮表示,教養孩子無法速成,一定要花時間,需要professional mom,把作母親這個角色當成專業來看待。「這些媽媽的能力是世界級的,她們那麼努力培養下一代,我相信台灣的未來會更好。」 最近,美國已發現e世代孩子不僅生活,連思想及行為模式都和父母那一代大不相同。這個族群越來越封閉,實體的人際互動,逐漸被電子訊號取代。夕陽的絢爛、清新的空氣,這些原本應該從接觸自然而產生的記憶,都從虛擬的多媒體取得。結果,每個人都把自己視為宇宙中心,稍有不如意,就偕同網友自殺。 美國前總統夫人希拉蕊九年前大力主張:讓青少年享有過去社會給予年輕人的環境——具有創意、挑戰和肯定生命意義的成長過程。她在《同村協力》〈給孩子一把鏟子〉一章中寫道:「美國印地安少年成長過程中,都要進行一趟『心靈之旅』,伴隨一位充當精神導師的年長智者。當遊罷歸來時,年輕人變得更堅強,充滿崇高的人生目標和遠見。」 的確,經過去年縝密的規畫、安排、分工、合作,寒假騎完花東縱谷後,每個蟲蟲突擊隊的孩子都覺得自己不一樣了。今年才九歲的郁文,有著驚人的改變。「我以前是說:『媽媽要跟在我的後面,而且要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的近哦!』現在我說:『媽媽不要跟在我後面,而且要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的遠哦!』」 這些孩子,在父母打造的部落裡,快樂的成長。總有一天,他們會像張貼在卓楓國小牆上的新詩「超級布農獵人」一樣: 我是現代布農小獵人 我要時常去打獵 才有新鮮又豐富的知識…… 希望 有一天 我能到世界各地去打獵。

ㄧ個飛掉的氣球

2005年06月27日
公開
3

ㄧ個飛掉的氣球 在一項充滿了爆炸性熱鬧的義賣會上,有位母親,給她三歲的孩子買了一粒 五彩繽紛的氣球。 孩子歡天喜地的抓著繫在氣球上那根細細的線,一蹦一跳地走著、走著,不 知怎的,一個不慎,五指一鬆,氣球脫手而出,速速投奔自由。 孩子初而驚愕、再而難受,五官被驟然侵襲的悲傷擠得走了位, 眼看淚水即將氾濫,他那明理而聰慧的母親,卻適時地蹲了下來, 以一種充滿了音樂感覺的愉快聲調大聲說道:「瞧,寶貝,氣球的媽媽呼喚 它回家吃飯了,你還不趕快和它說再見!」 小孩子聽在耳裡,但覺新鮮,剎時忘了悲傷,舉起胖胖的小手,向著冉冉升 天的氣球,大聲喊道:「再見,再見!」 圓圓的眸子,閃亮的笑意。 把這一幕靜靜收諸眼底的我,心裡湧滿了感動。 這一位母親,不但有「化險為夷」的急智,而且,最為重要的, 她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把一種健全的人生觀輸入給她親愛的孩子, 懷裡的牛奶缽跌碎在地,對著灑潑一地的牛奶痛哭流涕,又於事何補呢? 實際上,生活裡發生的任何一件小事,如果處理不當,都會產生潛在性的惡 性影響。 氣球飛走的那一剎那,如果她說:「孩子別哭,我給你再買一個。」 孩子無意中便會得到一個錯誤的訊息:自己犯錯,大人會承擔、會補償, 從此也許便會養成一種依賴的心理,如果她罵:「哎呀,你真笨!連個小小 的氣球也抓不住!」 孩子可能便會對自己失了信心,陰陰悒悒地形成了自卑的心態。 如果她嘆息:「賣氣球的人已經走掉了,媽媽沒辦法給你再買啦!」 孩子日後碰到困難,或許便會同樣地產生這種束手無策的沮喪感。 然而,上述母親卻以充滿了創意思維的方式,引開了孩子的注意力, 在風淡雲輕地化解了他悲傷情緒的同時,也大大地開創了他的想像力, 而且,還聰明地傳達了一種「天倫至樂」的美好訊息-- 瞧,時間到了,媽媽喚它回家吃飯,它就快快樂樂地回家去了! 為這母親的表現而喝采!

完全惡媽守則

2005年06月23日
公開
1

完全惡媽守則∼柯志恩談母職心體驗 1.絕對冷靜 惟有冷靜才能讓妳的大腦保持正常運作,千萬不要被孩子的哭聲或尖叫聲而失去妳的定力。不被孩子的情緒所左右,讓妳的大腦保持正常運作,知道如何出招接招。 2.絕對優雅 任何時候,要保持優雅的氣質出外爬山,舉凡乾糧水壺由孩子自己背著,孩子是需要磨鍊的,未來才能走得遠。妳呢?就撐把傘優雅的走在後頭。 3. 絕不多做 任何事情,只要盡本份就成了,幫孩子多做,剝奪孩子學習的機會,往後會影響各層面的發展,千萬克制一點,不要手癢。 4.拒絕同情 千萬不要被孩子的淚水給軟化了,送到校門口,一個親吻,一個擁抱,轉身就可走了。只要妳的身影一消失,孩子的獨立就出來了。 5. 永不妥協 千萬不要被孩子的耍賴、哭鬧而妥協買下他們要的玩具,要語氣堅定的告誡他們,唯有好的表現,才值得獲得獎勵。 6.動口不動手 孩子寫得不好,做得不好,表示還有進步的空間,千萬不要因妳的動手,把他推向最好的層級,他會提前感受壓力和寂寞。 7.放手不縮手 孩子不是妳的所有物,妳可以給他們愛,但不能給他們妳的思想。 8.絕不介入 千萬別介入孩子間的戰爭,他們屬於同一世代,用的語言比你還貼近。不要因為妳的攪和而讓他們轉而爭寵,模糊吵架的焦點。 9.拒絕得獎 千萬不要和「模範母親」或「模範家庭」的獎有任何關連,它們都是表彰那些「含莘茹苦撫養孩子長大成人」的人,妳不需那麼偉大。 10拒絕完美. 完美代表標準高、壓力大、不犯錯、強出頭、健康差、不平衡,但郤不見「成就高」。

讓閱讀習慣走進孩子的生活

2005年06月17日
公開
1

轉貼: 閱讀,似乎是孩子們避之唯恐不及的。或許是因為凡事講求快速的年代到來,沒時間去慢慢理解、沒有情緒去細細品嚐,就連大人們,也幾乎喪失了閱讀的興趣與滿足感,更何況是正值行動力取勝的青少年。然而目前正熱的「哈利波特風」,一本本厚度可觀的書冊,卻是孩子們必讀的「聖經」,或許其背後的「人際互動因素」與「流行指標」,是促成孩子閱讀的動力因素之一,所以,要養成孩子閱讀的習慣,提升興趣與形成閱讀風潮,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關鍵。 ?閱讀環境的現況 六歲到十二歲是閱讀的豐沛期,他們就像一塊海綿,遇水即吸;不限題材,不拘類別,凡是新鮮的、有趣的,他們都喜歡,特別是能夠表現人生種種考驗的故事,更能夠滿足他們;當他們碰到感動人的文字,絕不吝惜付出他們的熱情,他們希望書能讓他們看得又哭又笑。可是,綜觀現實,為什麼這個階段的孩子大多對書本表現得那麼冷漠呢?原因或許不是孩子不愛書,而是他們碰到障礙了。 【障礙一】遇上了時間之賊 / 電視 電視是閱讀的頭號大敵。它不聲不響地偷走了許多孩子,甚至大人的時間。它笑口常開,它變化多端,它在不知不覺中控制了一個人的說話、動作、行為,甚至思想;它還使人頭腦簡化,想像力遲鈍,生活乏味。商業電視節目為了迎合觀眾的口胃,充斥大量的暴力情節,運用聲光技術製造特殊效果,這些強烈的感官刺激,孩子當然會受不了誘惑,不由自主地坐在電視機前,而且一坐就是好幾個鐘頭。暫且先別說他浪費了多少時間,他還可能患近視眼,影響發育,他的腦袋也會變得只能接受變化快速的影像,缺乏思考和創造力。 【障礙二】:碰到了枯燥乏味的課程 學校幫助孩子建立閱讀的能力,但有時候,刻板教材反而成為閱讀上的障礙。因為學校的課程不是單為你的孩子,而是為大家的孩子而設計的。在學習中,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同樣的課程,對學得快的孩子來說,會覺得無趣顯得不耐煩,就算孩子有耐心坐在位子上上課,也絕不會享受到學習的樂趣。有的孩子因不耐煩,看自己的書或惡作劇,遭老師責罵,他原有的閱讀樂趣很可能會因此消失。學得慢的孩子則會因為趕不上進度而氣餒,或在成績的壓力下失去信心。再者,將學生學習欠佳的原因,歸之於「不用功,不專心」。 【障礙三】:令人又愛又恨的電動玩具 緊張刺激的電動玩具,不僅令小孩著迷,許多大人也愛不釋手,一旦開了機,沒有相當的毅力還真難從中逃脫開來。電動玩具之所以吸引人,在於它利用人們「不服輸」的心理,過關斬將、欲罷不能,不知不覺中,大好的時光消耗掉了…許多該做的事也沒做。 ?閱讀習慣的培養 障礙越多,閱讀的習慣越不易養成,所以家長與老師可以運用一些硬體環境的規劃,或者是以引導的方式,來刺激孩子閱讀。以下整理出一些不錯的引導方式,可供參考: 一個舒適的讀書環境,是將孩子從電視機前面拉回來的重要條件。許多的孩子之沒有養成閱讀的習慣,主要是因為缺乏良好的讀書環境。在讀書區裡,有孩子專用的書架書櫃,有屬於自己的圖書,他可以和父母共讀一本書,共享書中的樂趣。此外,還會有以下意想不到的收穫: 1.因閱讀而減少不良嗜好: 要讓孩子遠離不良的嗜好,光是再三的警告禁止,成效不彰。如果你能讓他成為一個愛書人,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讀書區,那麼豐富多彩的書中世界自然可以滿足他的好奇,也足夠讓他窮一生之力去追求去遨遊,更能培養他對是非的判斷力。 2.訓練孩子愛惜物品的好習慣: 自己擁有一個小小讀書區,可以訓練孩子整理自己的書。書要怎麼排列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想,自己動手做。書看完了要歸位,要愛惜,這些觀念都可以灌輸給孩子,並督促他身體力行。經過這一番訓練,孩子一定會養成愛惜物品的好習慣。 1.先依孩子的能力來選擇:選擇一些他可以自己閱讀的書,孩子必定會信心十足,畢竟能自己閱讀一本書,是一件驕傲的事。 2.將較難的書夾在簡單的書裡:有些書比較難,讀起來比較辛苦,但可以刺激孩子,也可以提升孩子的閱讀能力。這樣的書,你也不妨為他準備一些,夾雜在他平日閱讀的書裡,不需要特別去提醒他,他可能會因為好奇,或是想換換口胃,自然會來翻閱的。 把書當禮物送給孩子,表示你已經把他當成大孩子了,你重視他對書本的興趣,他自然也感覺得出來。當孩子收到書時,你可以當場唸給他聽,或只告訴他故事大綱,說到懸疑處,不妨賣個關子,讓孩子對書充滿好奇,充滿期待。如果這本書是他所喜歡的,你的這份心意,必定會使孩子更加珍惜它。 辦第一張借書證,也是一種重要的經歷。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加強孩子的自尊心。告訴他,這一張小卡片可以讓他享有哪些權利,又該如何行使這些權利。再為他準備一個特殊的借書袋,裝著心愛的書本回家。你所做的這一切,已經明確地在告訴他,讀書可是人生大事喔! 閱讀,要能與生活作結合,書籍才不會被束之高閣。要讓閱讀習慣走近孩子的生活,必需用心規劃適合的閱讀環境與情境,再配以活動帶領與引導,讓孩子不自覺地掉入「閱讀樂趣」

接納差異是真愛

2005年06月14日
公開
3

文章轉貼: 許多人認為婚姻中有問題是因為彼此的差異太大, 但是我卻發現,我們不可能找到一個與我們沒有很大差異的人。 就拿我們家的兩個兒子來說,他們有完全相同的原生家庭和成長背景, 甚至類似的基因組合,個性卻是南轅北轍。 哥哥細心、謹慎、內向、凡事深思熟慮, 弟弟開朗、活潑、大方,卻常丟三忘四, 所以要找到與我們沒有很大差異的人,幾乎是不可能的。 有趣的是,在談戀愛時,我們往往會被與我們性格相反的人所吸引, 這可能和「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物理定律有關。 例如: 活潑外向的會喜歡冷靜思考的人, 動作敏捷的會欣賞慢條斯理型的, 還有最讓我不解的,是精打細算的人,最後往往會配上花錢大方的人。 這似乎是上帝的美意,讓我們在婚姻中能彼此互補, 透過夫妻間的差異,使我們成為更豐富、更寬廣的人。 --------------------------------------------------- 差異是平衡 有位年輕媽媽抱怨說: 我先生常破壞我辛苦幫孩子建立的生活規範, 諸如:我把孩子一天的生活作息都安排好,幾點該做什麼事。 晚上九點應該是上床時間,可是先生因為加班,有時九點多才回家, 那時孩子已經上床,但是還沒睡著, 先生就會高興地大聲說:『我們去吃宵夜吧!』 孩子們便大叫:『耶!』興奮地從床上跳起來,跟著爸爸出去了。 結果因為太晚睡,第二天早上起不來,上學差點遲到。」 很明顯的,這位太太是做事中規中矩很有計劃的人, 一切都要按照時間表進行才覺得安心。 而她先生很可能是比較放鬆、隨性、享受生活的人。 我對這位姊妹說: 「你們夫妻真是天作之合,我相信有一天你們的孩子長大之後, 他們回顧童年,最快樂的回憶可能不是每天按照媽媽所規劃的時間表作息, 而是在心不甘情不願地上床後,忽然爸爸回家宣佈: 『我們去吃宵夜吧!』這樣意外的驚喜。 妳的孩子絕對需要像妳這樣的母親幫助他們過有規律的生活, 但他們也非常需要偶爾不按牌理出牌的爸爸在嚴謹的生活中, 帶來一些調劑與樂趣, 你們夫妻在性格上的差異能讓彼此有更平衡的家庭生活。」 ----------------------------------------------------------------- 差異是祝福 有智慧的人會把配偶與我們不同的地方看為特點而非缺點, 它是上帝給予的祝福,來彌補我們的不足。 即或對方真的有品格上的缺失,也能成為上帝手中的工具,來幫助我們成長。 當我讀聖經「哥林多前書十三章」保羅對於愛的描述時, 我想到若配偶完全符合我們的心意,那愛就實在無法彰顯。 若他沒有任何讓我不愉快的地方,我又怎須恆久忍耐? 若他沒有得罪我的地方,我又何需以恩慈對待? 若他沒有任何惡行,我就不須做到「不計人的惡」; 若我的配偶很完美,可能我還無知地覺得自己是很懂得愛的人。 上帝的美意就是要我們在和一個與我們有極大差異的人相處時,去學習接納、欣 賞,和感激雙方的差異;而在看到他有軟弱或缺點時,能學習捨己、饒恕、忍耐、恩慈和寬容。 婚姻中若有任何衝突或不愉快,原因不是差異太大, 而是因為我們的自我中心,要求別人順著我們的意思。 衝突提醒我,是我需要改變與成長; 我們不是要去換一個沒有差異或處處順著我的人, 而是學習欣賞差異,改變自己成為更成熟、更懂得付出愛的人。︿︿ ----------------------------------------------------------------- 接納差異是真愛 我常會弄丟東西,而先生卻很會找東西。 有一次,我找不到家的鑰匙,而丈夫正好出差到國外, 更離譜的是我竟然斷定它是被住家附近的工人偷走了, 所以打了長途電話給丈夫, 他還一再地要我確定是否真的沒有掉在家的某個角落。 我很肯定地說:「絕對是放在腳踏車的籃子被偷走的!」 經過討論之後,只好決定更換所有大門的把鎖, 為了安全起見,我們還換了當時最貴的一種,花了將近四千塊錢。 丈夫出差回來後,不死心地在家尋找那串鑰匙,他伸手進入我那有好幾個口袋的 皮包中,左摸右掏,接著我吃驚地聽到一串鑰匙的叮噹聲,那遺失的鑰匙竟然一直都在我的皮包! 我實在羞愧地無言以對,立刻低下頭想: 你罵我吧!你要怎麼數落我,我都配得。」 但他竟笑嘻嘻地說: 「這件事一定有神的美意,我們住在這裡幾十年,舊的鎖早該換了,換的好!」 他沒有因我們的差異–他精明、我糊塗,而責備或嘲笑我。 那一天從他身上,我看到什麼是愛

【轉貼】◎認識腸病毒◎

2005年06月06日
公開
1

【轉貼】◎認識腸病毒◎ 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 方旭彬 什麼是腸病毒呢?其實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共有60幾種,可分為四大類:一、小兒麻痺病毒:有3型(1-3型)。二、克沙奇病毒:23型A群(A1-A22,A24),6型B群(B1-B6)。三、伊科病毒:31型(1-33型,除10,28型以外)。四、腸病毒:4型(68-71型)。其中腸病毒71型是目前已知腸病毒中最後被發現的一種,它在1969年首次在美國被發現,當時在加州造成大流行,而後世界各地都有流行的報告。腸病毒71型發生神經併發症的比率特別高,1998年在台灣造成大流行出現了數十例死亡病例,引起許多家長的恐慌,也引起有關當局的重視。 其實腸病毒的流行並不是這幾年才有,每年的初春及夏季,有經驗的小兒科醫師便知道得到腸病毒感染的小朋友會陸續增加。台灣地區的流行期是三至十一月,七至九月可達高峰。大多發生於十歲以下的小孩,三歲以下的嬰幼兒比較容易有嚴重的併發症出現。腸病毒可以經由腸胃道或呼吸道傳染,主要是直接接觸到病人的口鼻分泌物或糞便。 在發病的前幾天,病人就有傳染力,在喉嚨及糞便都有病毒存在,發病後一週內的傳染力最高,從腸道排出腸病毒可達數週之久。腸病毒從接觸到發生症狀的潛伏期為2至10天,平均是3至5天。感染後很多沒有症狀,有些只有發燒或者類似一般感冒的症狀,這種腸病毒感染實在很難從臨床症狀來診斷。有時會引起一些特殊的臨床症狀,如手足口病、 疹性咽峽炎、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肢體麻痺症候群、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心肌炎等,其中前兩種是最容易在門診被醫生一看就可以確定診斷的。 疹性咽峽炎由A族克沙奇病毒引起,症狀為突發性發燒、嘔吐、咽峽部(喉嚨後方)出現小水泡或潰瘍,病程為4-6天,大多數病例輕微無併發症,少數併發無菌性腦膜炎。手足口病以A、B族克沙奇病毒較常見,腸病毒71型較少見。症狀為發燒及身體出現小水泡,主要分布於口腔黏膜及舌頭,其次為軟顎、牙齦、和嘴唇,四肢則是手掌及腳堂,手指及腳趾間,病程為7-10天,病童常因口腔潰瘍無法進食,有些需要住院打點滴。 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腸病毒感染,都可以在適當的症狀治療下復原,只有少數的腸病毒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特別是侵犯到心臟或腦部引起急性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無菌性腦膜炎或腦炎,延髓性腦炎,脊柱前角神經炎,甚至肺水腫,造成生命危險。而一般神經併發症多發生在發疹後二至四天,所以發病後前幾天,家長除了配合醫師的支持療法以外,應該特別注意有無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持續嘔吐、頸部僵硬、全身無力、心跳加快、肌躍型抽搐(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等症狀,有上述情形發生時應立即送醫,以免延誤。 腸病毒有很多型,無法得過一次就終身免疫,所以得過還是可能再得。除了小兒麻痺病毒有注射型的沙克疫苗及口服型的沙賓疫苗以外,目前針對其他的腸病毒並沒有預防的疫苗。所以我們能做的預防措施,就是注意營養、均衡飲食及運動以增強個人免疫力,勤洗手加強個人衛生,注意環境清潔及通風,避免出入過度擁擠之公共場所、不要與疑似病患接觸。 在治療方面,目前沒有特效藥,只能採支持療法(症狀治療):小朋友高燒時,可以洗溫水澡、睡冰枕、貼退熱貼、多喝水、並由醫師開給解熱止痛藥。 在飲食方面,可給予清涼的流質飲食或較軟食物,如布丁、豆花、果凍、冰淇淋等;較小寶寶餵奶時奶嘴不要放太深,泡奶不要泡得太熱,免得弄痛了喉嚨加重寶寶的厭食。 小心處理病患之排泄物(糞便、口鼻分泌物),且處理完畢後應立即洗手。已經感染腸病毒的小朋友最好請假在家休息,而且應該避免與孕婦、新生兒及小孩接觸。相信家長對腸病毒有了以上正確的認識,才不會心慌,真的碰到家中小朋友感染時,也才可以採取正確的處置,減少因為嚴重併發症所帶來的不幸。

如何預防腸病毒

2005年06月06日
公開
2

如何預防腸病毒 ●如何預防腸病毒 1、高危險群:三歲以下小孩要特別小心,有較高的比率得到腦炎、類小兒麻痺症候群或肺水腫,要特別注意。 2、增強個人之免疫力:注意營養、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及充足睡眠。 3、加強個人衛生:正確並且勤加洗手,可以預防自身感染,和避免藉由接觸傳染給嬰幼兒。不與別人共用毛巾、牙刷、手帕、餐具。咳嗽或打噴嚏時應掩蓋口鼻。 4、兒童玩具應常消毒清洗,不讓幼兒養成咬玩具的習慣。玩具是孩子間互相傳染疾病的重要媒介,尤其是帶毛的玩具,以避免含有腸病毒口沫殘留於玩具上,降低接觸傳染的機會。 5、注意環境衛生:保持環境的清潔和通風。 6、避免接觸受感染者:避免出入過度擁擠的公共場所,不要與病患(家人或同學)接觸。 7、如有疑似腸病毒感染的症狀請儘速就醫。 8、從小餵食母乳,可以提高寶寶對腸病毒的抵抗力。 *戴口罩,可以減少腸病毒飛沫的傳播。 *陽光暴曬或室內經常的紫外線照射,可以大大降低腸病毒的活性。 *乾燥可降低腸病毒在室溫下存活的時間。 *食物加熱,內衣褲浸泡,50度C以上的溫度,腸病毒會很快的失去活性及亡。 *漂白水的洗滌擦洗疑似病人嘔吐分泌物物品地板,提高泳池餘氯,可以迅速讓腸病毒失去活性。 *雖然大部份消毒劑及脂溶劑(酒精)都無法消滅腸病毒,但洗手卻可以大大減少手上可能沾染到腸病毒的量。 ●家裡有腸病毒生病小朋友時,如何預防腸病毒 1、隔離生病小朋友與其他小孩,小心處理病患的排泄物(糞便、口鼻分物)。家裡的人和生病小朋友都應該加強洗手,尤其是在處理生病小朋友的糞便之後及飯前。 2、不要與生病小朋友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如奶瓶、奶嘴、湯匙等。生病小朋友應請假在家中休息,並且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以免傳染給他人。 3、多補充水分,學童應請假(幼稚園大多規定一週不宜上學)在家休息,以免傳染給同學。 4、對疑似感染腸病毒的幼(學)童,應特別注意其個人衛生習慣,避免與其他幼(學)童有親密的接觸行為,可建議就醫治療,並全力與家長溝通,儘量設法說服家長,讓病童在家好好休息至少一星期,或直至無發燒現象。 5、對家中的第二個病患要特別小心,其所接受的病毒量往往較高,嚴重程度可能提高。 6、患者應避免與孕婦、新生兒及其它小朋友接觸。  由於腸病毒型別很多,對於不同型腸病毒,有短暫的交叉免疫力,得過一種免疫力可持續一段時間,但無法得過一種就全部終身免疫。目前腸病毒中,除了小兒麻痺病毒以外,沒有疫苗可以預防,所以勤於正確洗手,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減少被傳染的機會是預防腸病毒的基本方法。

好婚姻, 絕對是可預期的。

2005年05月30日
公開
1

我想每個人在婚姻中都會有這樣的想法吧!用自己認為的方式去對待另一半. 而當對方無法回饋自己想要的回應時,婚姻就停滯不動, 日積月累終會產生摩擦.若對方或自己能主動說明自己的想法,好好溝通. 如此,婚姻生活才會如魚得水,怡然自得... 借此文章來好好提醒自己.. 文章轉貼 我的母親是個非常好的人,自小,我就看到她努力地維持一個家。 她總是在清 晨五時起床,煮一鍋熱騰騰的稀飯給父親吃, 因為父親胃 不好,早餐只能吃稀飯。 然後,還要 煮一鍋乾飯給孩子吃,因為孩子正在發育, 需要吃乾飯 ,上學一天才不會餓。- 每個星期, 母親會把榻榻米搬出去曬,曬出暖暖的太陽香。 每天下午, 母親總是彎著腰,刷著鍋子, 我們家的鍋 子每一個都可以當鏡子用,完全沒有一點污垢。 晚上,她努 力蹲在地上擦地板,一寸一寸仔細地擦拭, 家裡的地板 比別人家的床頭還乾淨,打著赤腳也找不到一絲灰塵。 我母親是個認 真辛勞的好女人。 然而,在我父 親的眼中,她卻不是一個好伴侶。 我成長過程 中,父親不只一次地表示他在婚姻中的孤單,不被瞭解。 我的父親是 個負責的男人。 他不抽煙、 不喝酒,工作認真,每天準時上下班, 暑假還安排 功課表,安排孩子們的作息, 他是個盡責 的父親,督促孩子在功課上有所成就。 他喜歡下棋 、寫書法,沉浸在古書的世界。 我的父親是 個好男人,在孩子們眼中,他就像天一樣大,保護我們、教育我們。 只是,在我母 親的眼中,他也不是一個好伴侶, 我成長的過程 中,我經常看到母親在院子的角落中,暗暗無聲地掉淚。 父親用語 言,母親用行動,表達了他們在婚姻中所面對的痛苦。 成長的過程 中,我看到、也聽到父親與母親在婚姻中的無奈, 也看到、感 受到他們是如此好的男人與女人,他們值得一椿好婚姻。 可惜的是, 父親在世的歲月中,他們彼此的婚姻生活都在挫折中度過, 而我,也一 直在困惑中成長,我問自己:「兩個好人為什麼沒有好的婚姻﹖」 自以為是的付出 我長大後, 進入婚姻,漸漸了解這個問題的答案。 在婚姻的初 期,我就像母親一樣,努力持家,努力地刷鍋子、擦地板, 認真地為自 己的婚姻而努力。 奇怪的是, 我不快樂;看看我的先生,似乎他也不快樂。 我心中想, 大概是地板不夠乾淨,飯菜燒得不夠好,於是, 我更努力擦 地板,用心做飯。 似乎,我們 兩個人還是不快樂。 直到有一天 ,我正忙著擦地板時,先生說﹕「老婆,來陪我聽一下音樂﹗」 我不悅地說 ﹕「沒看到還有一大半的地方沒有擦﹗」 這句話一說 出口,我呆住了,好熟悉的一句話, 在我父親母 親的婚姻中,母親也經常這樣對父親說。 我正在重演 父母親的婚姻,也重複他們在婚姻中的不快樂。 有一些領悟 出現在我的心中。 「你要的是 ﹖」我停下手邊的工作,看著先生,想到我父親..... 他一直在 婚姻中得不到他要的陪伴,母親刷 鍋子的時間都比陪他的時間長。 不斷地做家 事,是母親維持婚姻的方法,她給父親一個乾淨的家, 卻從未陪伴 他,她忙著做家事,她 用她的方法在愛父親,這個方法是「做家事」。 而我,我也 用我的方法在愛著我的先生。 我的方法也 是母親的方法,我的婚姻好像也在走向同一個故事 「兩個好人 卻沒有好婚姻。」 我的領悟使 我做了不一樣的選擇。 停下手邊的 工作,坐到先生的身邊,陪他聽音樂, 遠遠地看著 地上擦地板的抹布,像是看著母親的命運。 我問先生﹕ 「你需要什麼﹖」 「我需要妳 陪我聽聽音樂,家裡髒一點沒關係呀, 以後幫妳請個傭人,妳就可以陪我了﹗」先生說。 「我以為你需要家 裡乾淨,有人煮飯給你吃,有人為你洗衣服.....」 我一口氣說 了一串應該是他需要的事。 「那些都是 次要的呀﹗」先生說。「我最希望妳陪陪我。」 原來我作了 許多白工,這個結果實在令我大吃一驚。 我們繼續分 享彼此的需要,才發現他也做了不少白工, 我們都用自 己的方式在愛對方,而不是對方的方式。 幸福的路徑 自此以後, 我列了一張先生的需要表,把它放在書桌前, 他也列了一張 我的需求表,放在他的書桌前。 洋洋灑灑十幾 項的需求,像是有空陪對方聽音樂、有機會抱抱對方、每天早上kiss拜拜。 有些項目比 較容易做到,有些項目比較難,像是「聽我說話,不要給建議。」 這是先生的 需要。如果我給他建議,他說他會覺得自己像笨蛋。 我想,這真 是男人的面子問題。 我也學著不 給建議,除非他問我,否則我就只是傾聽,順服到底,連走錯路時也一樣。 這對我實在 是一條不容易學習的路,不過,比擦地板要輕鬆多了, 而我們在需 求的滿足中,婚姻也愈來愈有活力。 在我累的時 候,我就選擇一些容易的項目做,像是「放一首放鬆音樂」, 自己有力氣 的時候就規劃「一次外地旅遊」這樣的事情。 有趣的是 ,「到植物園散步」是我們的共同項目、共同需求, 每次婚姻 有爭吵,去到植物園,總能安慰彼此的心靈。 其實,這也 可想而知,原本我們就是因為對植物園的喜愛而相知相惜, 一起走入婚 姻,回到園子就會回到多年前彼此相愛的心情。 問對方:「 你要什麼?」這句話開啟了婚姻另一個幸福之路。 兩個好人終 於走上幸福之路。 現在,我也 知道父母親的婚姻為何無法幸福, 他們都太 執著用「自己」的方法愛對方,而不是用「對方」的方式愛另一半。 自己累得半 死,對方還感受不到,最後面對婚姻的期待,也就灰心而死了。 既然上帝 創造婚姻,我想,每個人都值得擁有一個好婚姻, 只要方法 用對,作「對方要的﹗」而非自己「想給的﹗」 好婚姻, 絕對是可預期的。

從尊重做起

2005年05月26日
公開
1

從尊重做起 一個孩子隨著訪問學者的父母, 回到臺灣讀了半年的臺灣學校。 回去時,大家為他們餞行, 我問這個孩子: 「你覺得臺灣學校和美國學校最大的不同在哪裡呢?」 他想了一下說:「尊重。」 我很驚訝,我以為他要說「功課」。  我問他為什麼呢?他說臺灣的小朋友不尊重隱私, 要借東西,沒有問過他就直接從他桌上拿走, 或甚至去他抽屜裡翻。 老師也不尊重學生,常常檢查學生的書包, 他在校園中常會被老師喝住,因為他犯錯, 但是他不知道什麼地方不對,老師罵得太快了,他聽不懂。 他最不喜歡的是老師在課堂中罵人,令他覺得很丟臉, 即使不是罵他,他也覺得不舒服,一整天心情不好。 他的話使我想起最近看的一本書, 那是一位美國老師的教學日誌, 他發現尊重孩子常會得到比高壓更好的效果。 孩子在班上都喜歡講話,所以他與孩子約法三章, 當他在黑板上寫Quiet(安靜)時,學生要立刻安靜下來, 他會故意慢慢寫這五個字母,讓孩子把未說完的話趕快說完。 結果他發現因為給了孩子一點緩衝期的尊重, 學生會在他寫完最後一個字母「t」時,全班安靜無聲, 反而比很生氣大聲說「安靜」效果好。 很多時候給別人一點尊重,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尊重是人與人相處的基本條件,必須從小教導。 因為有尊重才有自重,有自重才有自愛, 自重自愛才會交得到朋友,也才能在社會上立足。 很多父母不耐煩跟孩子溝通, 在孩子小的時候用高壓的方式管教,一旦孩子長大, 壓不住時,問題就來了。 權威高壓的方式只會得到表面的服從, 內心的不滿會像火山一樣,一旦爆發便不可收拾。 所以小時候被權威高壓管教的孩子長大容易叛逆, 這個叛逆其實是積壓已久的火山出口。 很多青少年常因一點小事打人殺人,這些有暴戾行為的人, 基本上,從小不曾被人重視過,所以長大也不會去尊重別人。 這個不尊重別人的惡風在社會上已經很久了, 我們看到銀行或公家機關的人員, 將客戶或人民的個人基本資料賤賣給詐騙集團, 在電影院、音樂廳大聲打手機,在公共場所縱容孩子亂跑, 大聲喧譁;車子隨意停放阻礙交通等等。 尊重要從小教起,當孩子從小被尊重時, 他長大自然不會叛逆,當人民被政府尊重時, 他自然不會出草去抗爭。 我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精緻, 但是我們的行為卻越來越不像文明人,聽到這個孩子的話, 我很慚愧,從政府到老百姓,我們都沒有給孩子立個好榜樣, 新的年剛剛過,或許我們就從尊重別人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