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小超的媽

研習活動

2006年06月17日
  今天媽媽參加了一個研習活動:「2006多元文化與影像教學工作坊」,這是開放給大專院校運用電影進行教學,或對電影有興趣的老師參加的。媽媽充其量不過是個愛看電影的人罷了。

  今天上午、下午各看一場「紀錄片」,看完後除了與專家對談,還得依據電影設計教學主題、教學方式、作業、評量等等,而且每個人都要發言,還蠻費神的,而且很剉(還好媽媽剛好是第一個發言,總算先講先剉完)。

  上午看的是「無米樂」,談台灣農文化與庶民近代生活史。媽媽被影片中七十幾歲高齡,卻仍然下田工作、樂天知命的老阿伯感動不已……許多老農在天候與政策的擺佈下,掌握僅有的一點努力空間,對大地付出他們誠敬的汗水……生活很苦,但卻是笑容滿面,媽媽和爸爸討論的結果,是我們太不知足了……真的是很棒的一部紀錄片!!

  最令媽媽感到沉重的是下午的另一片,獲本年度新聞局輔助金補助、尚未上映的「醫生」。風格形式特殊的拍攝手法,在導演冷眼的紀錄中,讓人滿腔的震驚與感傷呼之欲出。

  來自台灣,移民美國的醫生,接到一個十二歲男孩的case,應該是肺癌吧!紀錄他的醫治過程,同時醫生與醫生太太開始回憶口述六年前他們同樣十二歲的兒子,在爺爺奶奶從台灣來,正是歡樂團聚的時光,卻在自己的更衣室上吊身亡。而眼前一次次化療的小男孩最終也不敵病魔,往生了。

  醫生兒子是個絕頂聰明的小孩,在充滿愛及鼓勵的環境下長大(從電影中醫生提供的家庭錄影帶內容可知),在美國文化不避諱死亡的教育下,他做了一份作業:畫出並報告死後的安排,事先在家演練,爸爸拍下他的報告過程。小孩當然是台風穩健、幽默地依畫作敘述他想帶走哪些好吃的東西、電視……等,還有要和妻子葬在一起……下台一鞠躬,媽媽在旁熱烈鼓掌。

  陸陸續續他們回憶起小孩常有上吊的畫作內容,也曾經嘗試過,對死亡極感興趣,也對好友表示他想嘗試死亡的經驗,但最後一刻一定會保護自己,會從鬼門關回來……這一次,只留下一張令人費解的公告:房間裡的東西除了爸媽姊姊,誰都不准移動……等等,也不像遺書,因此,留給家人的是一團迷霧,倒底是好奇想嘗試,卻失敗回不來了,還是他心中真有自殺的念頭……

  片中沒有痛哭的場面,每個人都靜靜地敘述過往,翻出塵封已久的錄影帶、小孩的東西。但那種錐心之痛……尤其醫生面對眼前小男孩的病,沒有把握治癒,又得面對他的家人……

  談起教學主題,也許可以給學生做某些引導、討論。但對自己的孩子呢?媽媽想起小超好久以前,一直到現在都常常問:如果以後爸爸、媽媽都死了,那我一個人在家怎麼辦?如果全部的人都死了,剩下我一個怎麼辦?

  父母給了小孩生命,同時也負了好大的責任,得教他認識生命……

  爸爸和媽媽討論到如何回答小超的問題、如何不避諱地和他談死亡,突然,一陣鬧鈴(小超今天玩的,沒關好)響起,嚇了一大跳,近十二點,快睡吧!!

  這些問題,近四十歲的爸媽還得先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