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小超的媽

急救訓練

2011年09月02日
  今天媽媽又是一整天的研習活動,不過,中途要離席去參加另一個急救訓練。

  原因是今年新生班某班有位患有癲癇症的學生,系主任及該班所有授課老師齊聚健康中心,由護士說明發作時的應對之道。

  其實媽媽也曾受過CPR等急救訓練,但深知自己也是緊張一族,尤其面對這種與攸關性命的突發事件,自己屬於容易嚇昏一掛的,所以深切盼望別在自己的課堂上發作,也期盼萬一……自己能冷靜面對(包括嚇得一亂的其他學生)。

  看了今天這樣的場面,其實可以有不同的解讀。

  也許,現在人命值錢,萬一有任何狀況,對責任歸屬的追究,力道超強!因此上上下下都要嚴陣以待;此外,是媽媽比較願意看見的──看著老師們很認真、很關心地討論這位同學的狀況,及急救、通報的流程……媽媽心中有一股暖流∼不論是誰,任何一種狀況,都應尊重相待,即使僅有「一名」,即使只是少數人……

  想起之前陳之華寫芬蘭的教育,提到她看到芬蘭政府為了極少數肢障孩童,在游泳池畔架設機器、設備,使之被吊運進出池水游泳、上岸;且讓他的輪椅一路暢行,可自行至更衣室淋浴,一切都和正常人一樣。這些高成本的設備,只為服務少數人,這就是一種尊重!讓肢障孩童享有同等入池游泳運動的權利,很令人感動!

  所以,今天這場急救訓練,媽媽覺得是最基本的職責呀!

  真希望這位同學能平順地適應新環境(轉換環境、壓力大、較累時都是發作高峰期),減少轉換環境的不適,就能降低發作的機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