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蝴蝶小星星

活在當下 用心生活 一家人在一起就是美好

活在當下 用心生活 一家人在一起就是美好

神外手術(日記)

2018年03月21日
2018/3/21 三(裝調節器手術)
6:30起床(禁食,包含藥)
脫掉衣服,留下病衣、褲子、包尿布
7:00接上點滴管
7:40抱著前往6樓手術室 等待區
爸爸穿隔離衣、口罩、套隔離鞋套
等待區有6床,包含一位好小的baby
瑀芯讓媽媽抱著
8:10所有床陸續進手術室
瑀芯讓爸爸抱著一起進去
進去後看情勢不對開始哭,護理師說等一下給你貼紙,聽了更哭,從點滴管打三針麻醉針,前一秒哭,後一秒睡著。
爸爸媽媽在6樓ICU外的等候區等待
(2年前每天要來這裡報到的區域)
「姓名、生日、血型、有沒有鬆動的牙齒、有沒有戴金屬物、有沒有外傷瘀青、有沒有感冒、幾點開始禁食、你知道要做什麼手術嗎?麻醉醫師有來過嗎?」這些確認問題,確認再確認,術前不同人問了N次∼真的很重要啊!」
10:23恢復室觀察
護理師要一個人進去陪,因為她大崩潰。媽媽陪,爸爸聽說明。
媽媽首先遞上臭浴巾安撫。
收到要當場拍X光的通知,護理師覺得好不容易情緒done下來了,還來∼在床上放板子,直接拍二張X光
想找爸爸,換爸爸進來陪,媽媽出去等。
郭醫師接著有下一台刀,在手術室看片子,確認沒問題,回房。

郭醫師術後說明:
@原來的位子很好,沒有動它。
@這次的接上去,加長了十幾公分,應該足夠以後的身高,不用再接。
@圓型的調節器多了一根自動調節,在業務未來調之前,自動調節棒就已經會在變換姿勢時抑制引流量。尤其是從躺姿變坐姿時,通常引流速度最快。
而圓形的調節器,在未調之前和原來健保的是一樣的。
12:00回普通病房
*口服止痛藥
*補吃福滿(芯看到熟悉的藥,笑著說「一樣的」)
*芯表示喉嚨痛(因為有插管)
*有點發燒
1:45住院醫師 葉醫師告知看起來恢復還可以,發燒是術後可能會有的現象,會通知心臟外科做超音波檢查
3:00橘子媽來訪
帶來日本章魚燒、傳統蛋糕、可愛的布丁。從新莊來,只坐十分鐘就要趕回去顧小孩。
5:00口服止痛藥
5:45心外黃書健醫師查房
接下來心超 CT(斷層掃描)都做一做 交待護理師安排
「咬毛巾喔!是妳的Safe towel⋯」
6:00調節器廠商業務陳小姐來訪說明
@給一張跟健保卡一樣大的卡片,記錄廠牌、調節壓力的日期和速度。
@郭醫師習慣寫計劃表,依照計畫慢慢調節速度,約一個月一次。
@通常郭醫師習慣慢慢調節速度。
@調節到滿意的速度,可能要1-2年,要依照孩子的適應情況。
@陳小姐負責台北地區,回診時可以約順便調節,如果沒來台北就由陳小姐聯絡台中的業務。
@調節後會有什麼不舒服?不一定會不舒服,如果因適應壓力改變而不舒服,建議躺著休息,因為躺著壓力最小。
@調節時要躺著,用兩根工具觸碰皮膚搜尋位子,並解開鎖再做調節。
@若孩子不亂動,就能比較快完成。
@照核磁共振時,若放射人員憂慮檢查完會因磁力改變調節速度,可以有自信的回答,這個品牌不會。如果仍有疑慮也可以打電話給陳小姐。
@留下名片,有問題以電話或簡訊聯絡。
@媽媽邀請拍照,以便以後先用照片熟悉阿姨。
7:00吃了6口麵
跟姐姐視訊
Ps醫師利用原來的橡皮筋,重綁了上下兩根^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