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涵茹媽咪

彩虹和雲

2008年01月09日
作者: 林郁宜, 於 2008-01-08
摘至彩虹天使教育網: http://dama168.com/index.php


「彩虹和雲」是我剛完成的新書,共分為上中下三冊,內容包含近幾年郁宜老師於「彩虹特教天使」所發表的文章,書名定為「彩虹和雲」是有些特殊的意義的:
ㄧ、「彩虹」除了是因為大部分的文章於彩虹特教天使網站中發表過,也為了以 此書來祝福彩虹媽的兒子,是他促成了這個網站,也是「彩虹的媽」ㄧ直致力於這個網站的運作,所以,這個因素,我用了「彩虹」為名;殊不知因緣如此巧合,我的出家法號為「道雲」,所以,取此書之名稱為「彩虹和雲」。

二、「彩虹」的鮮豔色彩,讓我們可以思惟每ㄧ個孩子的學習管道可以如此「多元」與「美麗」,它是可以透過多種色調的組合形成「生命的美感」,就看我要站在哪一個位置來「讀」;「雲」的色調總是「淡而輕」,但卻是遍布每ㄧ個天空,永遠「守護」雲彩下的所有生命,這片雲看似沒有太大的力量,但是,每ㄧ個人抬起頭都可以得到它的ㄧ絲溫暖。

三、「彩虹」總是在雨後才出現,有一種「漸入佳境」、「最後露出曙光」的意涵,然而,總是和雲黏在一起;而每ㄧ個人頭上的天空裡,都會有ㄧ片「雲」,這一片雲時時刻刻都在庇護著每ㄧ個成長的「生命」。

有這三個理由,我將書名定為「彩虹和雲」。我想到要使用這個名字,第一個告知的對象竟是「得恩的媽」,她立刻給我強烈的正向回應,很謝謝她,尤其「得恩的媽」和「若慈的媽」在這個過程中為我擔任校稿的工作,我很謝謝他們。而彩虹媽和杜神父願意為我寫序,讓我可以在他們的祝福中完成這三本書的出版。

然而這三本書的內容,除了在之前彩虹特教天使網站上多年來書的文章以外,我也在書中介紹了更多「生活故事書」的應用模式,有ㄧ些文章是完全未發表過的內容,當然了,其中有ㄧ些教學方法的介紹,如:PECS、生活故事書和許多教學輔導的策略,其實,我比較珍惜的是一些自己在心裡激盪很久的內容,如:「親愛的爸爸媽媽,您要帶我去哪裡?」、「聽都懂,心還是痛」….等談心的文章,這三本書對我的生命歷程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過程,也是我嘗試用比較「不學術」的方式來呈現我想表達的心情。

決定要出版這三本書,主要的想法當然是考量到「版權」的問題,因為,我發現有許多網站張貼了我的文章,並刪除我的姓名,這對我個人來說,總覺得是一種「不負責任」的作法,所以,我出版這些書也是為我自己所寫的內容表示「負責」;再則是考量到許多父母或老師可能無法「上網」的限制,有書本的呈現總還是可以提供一些理念與作法;最後的理由當然是希望能藉著書籍的出版協助ㄧ些仰賴「捐款」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團體,在此經濟不景氣的狀況之下,能夠有ㄧ些金錢上的收入。

我很感謝很多朋友得知我要出版書籍的時候,ㄧ萬兩萬的贊助印刷費用,包括我的老師吳純純老師、莊鶴老師、林淑莉老師;同是學前特教領域的柯雅齡老師、廖女喬老師;我的家長阿通、小民媽媽;我的姊姊郁蘋、哥哥郁槐在金錢上的贊助,而願意提供相片讓我應用的小民媽媽、阿永媽媽、小軒媽媽和小康媽媽以及小翰媽媽;我想,最重要的,還是要有人願意去「讀」它,和我共同去分享每ㄧ個片刻的歡喜或傷痛,我在這本書的序言,顛覆了自己以往的敘寫模式,有朋友說,這像饒舌歌;有朋友說,這不像出家人的「調調」;但是,對我而言,好像不是那麼重要:

沒有彩虹,沒有雲,天空便不像天空。

沒有彩虹,只有雲,天空還是不像天空。

只有彩虹,沒有雲,天空也還不是天空。

有了彩虹,有了雲,天空就是天空。

生命,雖然如此簡單,但是少了某ㄧ塊,便什麼都不是了。

孩子,他就叫做孩子,但是少了父母,便什麼都不是了。

父母,他就叫做父母,但是少了孩子,便什麼都不是了。

老師,他就叫做老師,但是少了學生,便什麼都不是了。

學生,他就叫做學生,但是少了老師,便什麼都不是了。

有ㄧ片天空,我們貼上彩虹,貼上雲,這片天空變得絢爛。

有ㄧ種生命,我們加入一些元素,可以讓這個生命變得盎然。

有ㄧ種孩子,我們改變一些模式,可以讓這個孩子更有力量。

有ㄧ種父母,我們給予一些力量,可以讓這個父母更勇敢。

有ㄧ些老師,我們提供一些天地,可以讓這個老師更寬廣。

有ㄧ些孩子,哪怕我們只讓他聞聞花香,孩子的世界,就有了浪 漫。

誰說,天空不能絢爛?

誰說,生命不能盎然?

誰說,孩子不能有力量?

誰說,父母不能勇敢?

誰說,老師的天地不能寬廣?

誰說,孩子不能聞到花香?

誰說,孩子的世界不能浪漫?

只有我說了才算,

我的天空絢爛

我的生命盎然

我的生命有力量

我要比孩子更勇敢

我的天地要寬廣

我要到處聞花香

我的生命要和你們ㄧ樣浪漫。

看了這些,就要記得善待自己和孩子,這些過程,不過就是每ㄧ個不一樣的生命模式罷了,轉過身,抬起頭,仰望天空,這個時候的彩虹和雲有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