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涵茹媽咪

給孩子一百種夢想

2012年03月03日
前清大教授彭明輝:給孩子一百種夢想
作者�賓靜蓀 採訪
家庭教育是親情的互動,是家庭參與勞動的過程。以前的父母忙於生計,沒錢送孩子去補習。小孩幫忙做家事,父母邊做邊講話,是相對完整的在教做人處事的道理。以前孩子的時間沒被塞滿,比較有時間去發展自己。
現在的家長只投資錢但不投資時間,大家想盡辦法不讓小孩跟爸媽在一起,把他們送去上才藝班,只是填塞時間。
我家小孩國中、國小都是太太在帶。他們沒去補習,我們是利用暑假,讓他們在家裡「講課」給我們聽。我們讓他們自己講一遍這一課在教什麼。剛開始孩子講不清楚沒關係,讓孩子從頭講到尾,中間卡住時,提醒他,給他步驟、刺激、時間、環境和機會。第一課講十次才順,第二課講八次,到最後愈講愈順,他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親子教育很多問題要向內看,要從自己生命、學習經驗去反省。台灣最大的問題是盲從威權,以為有一個人知道標準答案。但如果你一直往外找,找到的都是死的答案。例如,許多你以前不會的東西,現在不也都會了,那還擔心什麼?你孩子以後一樣也會。我們把太多注意力放在不需過度注意的事情上。小孩學習若卡住,給他時間就會過去,不要那樣在意。
教育的重點應該在個人的培養:三十歲時,你希望他長成什麼樣?怎麼看待自己?看待別人?別人怎麼看他?
父母要先回答這些問題,不要把孩子成長的機會都拿掉,連發呆也不行,要把他的時間塞滿。有些人擔心小孩一無聊就打電動,打電動是不好;但解決辦法不是送去補習、上才藝班,而是陪伴。
家長如何陪孩子探索自己?
讓孩子接觸各種可能。你對孩子的工作,就是要從小引發他的普遍價值觀和興趣。最重要的是,讓他對人生有一百種夢想,也許他試了九十九種,最後一種他找到了。但反觀我們的輔導是從小開始剪枝,空間能力不好,不該往理工發展,不該往語言發展。這是學習結果,不是能力的表現。所以我們一直沒有把孩子當人,我們一直在培養牛奶鳳梨、蜜蘋果,比養盆栽還過分!因為所有不要的都被剪光了,剩下的番茄才那麼大。
有人到三十歲都不知自己要什麼,因為從小沒讓孩子有光有熱。孩子對事情有興趣才會接觸、才有了解、才知道喜不喜歡。小孩對大人的一句話會有龐大的想像,就產生興趣,這是最大動機。所有自主的動力來自熱情和幻想,有了認識才有未來選擇的基礎。我們不要透過一大堆才藝班,而要透過熱情,讓孩子對各種活動感到好奇、想去嘗試,小孩需要的是多元的探索。
跟孩子相處最重要的是,當他大學時還願意跟爸媽躺在床上聊天,三十歲時還願意跟你說話。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就一直強調:「如果你有困難,自己不能解決,我希望我是你第一個會找的人;若不是,至少是你一定會找的人之一。」


(本文摘自《親子天下雜誌》第30期《父母一定要懂的網路管教》)